初中文言文学习:且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 初中文言文虚词及例句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初中文言文虚词及例句18个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又" 。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 并且" 或" 而且" 。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 就"" 接着" ,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 但是"" 却" 。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 如果"" 假如" 。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二)通" 尔" ,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 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你" 。
(三)通" 如" :好像,如同。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 罢了" 。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 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 哉"" 也" ,可译为" 为什么"" 什么原因" 。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 哪里"" 什么" 。
译时," 何" 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 什么"" 哪" 。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 为什么"" 怎么" 。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 怎么"" 多么"" 怎么这样" 。
初中生文言文学习方法
初中生文言文学习方法文言文的学习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怎样才能学习好文言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初探如何才能变成文言文的“主人”呢?我认为,作为初中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变难为易,克服畏惧同学们之所以觉得难、枯燥,是因为其“脱离口语”,缺乏文言文运用的语言环境,与现实生活存在脱节现象。
但是文言文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历久不变,这就为我们学习文言文提供了方便。
所以,初中生在学好文言文之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战胜自己,克服畏惧,这样才能变难为易。
作为炎黄子孙,文言文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渗入我们的骨血,我们是拥有学好文言文的先天优势的。
二、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如果让我们一天背下来一本《论语》,我们会发出“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如果让我们一周研究透《资治通鉴》,那无异于让一个普通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当然,我们初中生是不会遇到如此艰巨的任务的。
如何学好每一篇文言文呢?我认为很奏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这个方法适用于所有文言文的学习和研究。
一本大部头的书,我们可以分一年读完,每天都有具体的任务和目标。
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我们可以分几周来学习。
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几节课学完。
背诵时,我们可以分段、分句突破。
当一个个小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就离战胜这个“大头疼”不远了。
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做好任何事的重要保障。
一个人无论天资聪颖,还是资质平平,都离不开这一宝贵品质。
学习最怕的就是“一日曝十日寒”,坚持的过程很痛苦,需要我们用恒心和毅力,来同自己的体力、心力与懒惰等不良习惯作斗争。
万事开头难,尽量将头开好。
如果我们做好了上一步,开了好头,已经获得初步的成功体验的基础上,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话,那么接下来文言文的学习将会容易得多,也愉快得多。
四、古为今用,融会贯通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就是“古为今用”,而不是为了掌握几个词汇、会拽几句古诗词。
初中部编本文言文虚词意思及用法(2)为 其 且
初中部编本文言文虚词意思及用法(2)为其且虚词样板文——为①介词,对、向;②介词,给,替;③动词,以为,认为;④介词,表目的,为了;⑤动词,翻译为“担任”“充当”“成为”“作为”“做”等;⑥介词,被;⑦动词,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⑧心理活动。
题组一:(1) 为宫室之美介词,表目的,为了(2) 博士为之师动词,翻译为“担任”“充当”(3) 自以为不如动词,以为,认为(4) 俱为一体动词,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5)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6) 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7) 全石以为底动词,翻译为“成为”(8)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题组二:(1)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表目的,为了(2)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翻译为“成为”(3) 众服为确论动词,以为,认为(4) 可以为师矣动词,翻译为“担任”“充当”(5) 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给,替(6) 吾无以为质矣(《郢人》) 动词,翻译为“作为”“做”(7)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干将莫邪》) 介词,给,替(8) 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介词,被题组三:(1)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介词,表目的,为了动词,翻译为“做”(2) 撰长书以为贽动词,翻译为“作为”(3) 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翻译为“担任”“充当”“成为”“作为”“做”等(4) 行拂乱其所为动词,翻译为“担任”“充当”“成为”“作为”“做”等(5) 尝试为寡人为之(《郢人》) 介词,给,替动词,翻译为“做”(6)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四知》) 动词,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7)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介词,表目的,为了动词,翻译为“做”(8)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介词,表目的,为了动词,翻译为“做”题组四:(1) 不为苟得也动词,翻译为“做”(2)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翻译为“做”(3)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动词,翻译为“做”(4)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翻译为“作为”(5) 愚以为宫中之事动词,以为,认为(6)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动词,翻译为“担任”“充当”(7)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翻译为“做”(8) 并自为其名动词,翻译为“取名”虚词样板文——其①连词,表选择;②表示加强反问语气;③第三人称代词,它/他(们的);④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⑤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⑥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个,这些”;⑦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或许”;⑧表示委婉的商量;⑨代词,其中的。
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初中文言文虚词主要包括:之、乎、者、也、矣、焉、哉、邪、耳等。
这些虚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理解。
一、之1、用作代词:表示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它们”、“这种情况”等。
例如:《论语》中“之子知之矣”,意思是“他知道了”。
2、用作连词:表示修饰或解释,相当于“的”、“而且”、“于是”、“因为”等。
例如:《荀子》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因此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二、乎1、用作语气助词:表示疑问、反问、推测、命令、感叹等语气,相当于“吗”、“呢”、“吧”、“呀”等。
例如:《诗经》中“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意思是“长远的天啊,这究竟是什么人呢?”2、用作介词:表示比较、比例、等同、被动等意义,相当于“比”、“像”、“在……上”、“被”等。
例如:《庄子》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
三、者1、用作助词:表示提顿、解释、命令等语气,相当于“的”、“……的话”、“……的事情”、“……的人”、“……的地方”等。
例如:《论语》中“论百家中以儒者为本”,意思是“论百家中以儒家最为重要”。
2、用作代词:表示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它们”等。
例如:《荀子》中“天地者,生之本也”,意思是“天地是生命的本源”。
四、也1、用作助词:表示解释、判断、疑问、命令、提顿等语气,相当于“了”、“呢”、“吗”、“啊”等。
例如:《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青色的衣领,悠扬的心。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你难道就不回音吗?”2、用作代词:表示强调,相当于“如此”、“这样”等。
例如:《左传》中“晋侯谓伯瑕曰:吾不如也”,意思是“晋侯对伯瑕说:我不如你啊”。
五、矣1、用作助词:表示完成时态,相当于“了”、“呢”等。
初三语文文言文翻译与学习技巧
初三语文文言文翻译与学习技巧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初中文言文常用的20个文言虚词
初中文言文常用的20个文言虚词音序排列:01而,02夫,03盖,04何,05乎,06乃,07其,08且,09然,10若,11所,12为,13焉,14也,15以,16于,17与,18则,19者,20之。
(有下划线的为课标称篇目)一、而(ér)连词一般用在词、短语中间。
有时用在两个分句的后一个分句之前来连接两个分句。
前后关系及形式为: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才”,或不译。
如:(1)温故而.知新。
(《论语》)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2.表并列,可译为“并且”“而且”,或不译。
如:(1)中峨冠而.多鬓者为东坡。
(《核舟记》)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送东阳马生序》)同他辩论问题,言语温和,脸色平和。
3.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等。
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
如: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幼时记趣》)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搬开土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
5.表因果,可译为“因为”。
如: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一则》)天空的深蓝色,是天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太远没有看到天的尽头呢?6.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等。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各位如果..有这个想法,那只要按我的指挥行事就行了。
二、夫(fú)(一)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
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二)语气助词多用于句首,用来引出议论,不必译出。
如:(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失天时者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的一方。
初中必背文言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不足。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件事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孔子说:“不担心自己贫穷而担心贫富不均,不担心自己地位低下而担心社会不安定。
”7.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最后凋谢。
”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常常忧愁。
”这些文言文及翻译都是《论语》中的经典语句,通过学习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同时,这些语句也富含哲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启示。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些文言文,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结考试说明中的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及译文5篇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及译文5篇1.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及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先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及译文爱莲说周敦颐〔宋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语文文言文初中学习方法
语文文言文初中学习方法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看、多吃苦、多讨论。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假如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留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肯定会得心应手。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初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学习方法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解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关心解题。
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课外学问是课内学问的拓展和延长,把握了课内学问点,特殊是把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3、信息筛选题排解法依据陈述对象可以排解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选文中消失的人名不止一个,而我们在答题时需要熟识的仅是题干中的这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的行为举止,此时我们可以依据仆人公来做初步的筛选:把排列的句子中不是这个人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排解,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可以排解了。
4、分析概括题对比法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挨次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比,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留意是否张冠李戴、大事的时间是否精确、人物性格是否精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谈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翻译题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初中文言文的正确学习方法(集锦6篇)
初中文言文的正确学习方法(集锦6篇)初中文言文的正确学习方法1(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1、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首先,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水平。
由于预习扫除了新课中的障碍,听课时就感到轻松,有可能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问题上。
其次,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做笔记的水平。
由于预习时阅读了课文,所以老师讲的内容,黑板上的板书,书本上的内容,心里一清二楚。
做课堂笔记时就可只着重记下课文上所没有的或者自已不理解、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强调的有关内容。
做到听得主动、学得也主动。
再次,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为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已独立阅读课本的新课文或老师发下的新教材,有时要查阅字典或参考书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有时还要写笔记提纲或记下弄不懂的问题,以便带回学校上课时搞清楚。
如能长期坚持预习,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自学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由学生自已看书的学习。
预习时先估计老师将会讲多少内容的新课,再对这些内容认真地看一遍(难度大的可能不止一遍),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熟悉课文的内容大意。
要边看书、边想,想想新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与旧知识有关?如果这些旧知识忘记了,就要去查看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把它弄懂。
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再查看有关的参考书,把尚未弄明白的地方记下来或在书上标记下来,到上课时听老师讲,并在老师指导下来解决。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合上课本,回想一遍,看书上讲了哪几个问题?主要思路是什么?或者把有关的定理、公式试证明、推导一下。
还可以试着做一点课后的练习题。
这样做,不但加深了对新课的理解,还可以检验预习的效果。
(二)、把握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所以课堂学习一定要打起120%的精神,认真听讲。
课堂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初中文言文翻译举例
一、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三、翻译解析1. “学而时习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并且按时复习。
在文言文中,“学而”表示“学习并且”,“时习之”表示“按时复习”。
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将其直译为“学习并且按时复习”。
2. “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很愉快吗?”在文言文中,“不亦”表示“不是很”,“说”通“悦”,表示“愉快”。
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将其直译为“不是很愉快吗?”3. “有朋自远方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朋友从远方来”。
在文言文中,“有朋”表示“有朋友”,“自远方来”表示“从远方来”。
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将其直译为“有朋友从远方来”。
4. “不亦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很快乐吗?”在文言文中,“不亦”表示“不是很”,“乐”表示“快乐”。
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将其直译为“不是很快乐吗?”5. “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
在文言文中,“人不知”表示“别人不了解我”,“而”表示转折,“不愠”表示“不生气”。
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将其直译为“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
6. “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不也是君子吗?”在文言文中,“不亦”表示“这不也是”,“君子”表示“君子”。
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将其直译为“这不也是君子吗?”四、总结通过对《论语》中这句话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翻译需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词语的准确翻译,同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韵味和意境。
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初中文言文全解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是指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主要指唐宋以前的文学作品。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
二、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理由:1.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经典文献、诗词、小说等,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2.文言文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很多影响力。
许多成语、俗语、词语都源于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可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习文言文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从而对现代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这里给出几点学习文言文的建议:1.扎实基础知识:文言文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建议先学习一些基础的文言文知识,如常用词语、句子结构等。
2.多读经典文献: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经典文献。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学者的文言文读本,通过阅读来了解文言文的用法和特点。
3.多做练习:练习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关键。
可以选择一些文言文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巩固。
4.多与他人交流:可以参加文言文学习小组或者论坛,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和问题,互相帮助。
四、文言文的应用学习文言文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古代文化和提高语文水平,它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阅读古代经典文献: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阅读古代经典文献,如《论语》、《诗经》、《红楼梦》等,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2.理解现代汉语的使用: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常用词语和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3.修辞手法的应用: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初中教学的文言文学习与解读
初中教学的文言文学习与解读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历史的了解。
然而,文言文的学习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并非易事,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和解读文言文,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1、传承文化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思想,是我们文化的根。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古代先哲的智慧结晶,了解古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提高语言素养文言文语言简练、优美,词汇丰富,语法严谨。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同时,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语法规律,从而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培养思维能力文言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逻辑思维。
在解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词句、理解文意、推理判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文言文学习的现状1、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且语言表达方式较为晦涩,许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
2、理解困难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和句式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文意时常常遇到障碍,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只是死记硬背字词解释和译文,缺乏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感悟,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初中文言文学习的方法1、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背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意。
同时,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有助于积累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素养。
2、字词积累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因此积累字词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语文初中必背文言文
语文初中必背文言文1.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于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为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哪些相信不少同学都觉得文言文不好学,很多时候,初中的语文成绩就是让文言文给拖低的,那该如何学好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
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
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诵读可分四步进行: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
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
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
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
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
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
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
初二文言文学习计划有哪些
初二文言文学习计划有哪些学习初中的文言文,不可掉以轻心,同学们对于学习文言文要目标明确,科学安排时间,这样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学习。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二文言文学习计划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二文言文学习计划一、进行自我分析: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能有的同学没有想过我是怎样学习的这个问题,因此首先要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学习的特点,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特点。
2、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大家比,二是和自己以前过去比。
二、确定学习目标:每天每科各做10道练习题,并读书各15分钟。
三、科学安排时间:1、早上6点起床并快速预习当天要讲的课;2、回到学校在早、午读之前也要读书、看书、预习;3、课间尽量复习上堂课老师讲的内容;4、放学后要尽快回家,在吃晚饭前要尽量做适量的作业;5、晚饭后一会儿必须重新开始学习;6、睡觉前读一次数或背一次书。
初二文言文学习建议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
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
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
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初中必背10篇文言文
初中必背10篇文言文1.《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①雪骤②,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③。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④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诫子书诸葛亮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学习:且
初中文言文学习: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张溥《五人墓碑记》)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司马光《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苏洵《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迁《鸿门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韩愈《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苏轼《石钟山记》)
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贾谊《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