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工学

合集下载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感性工程学的发展
感性最早指的是基于人类身体的感觉而产生的情感冲动和欲求。 “感性”在日本应用的很广泛,含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一个 包括认知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5种感官感受的综合心 理学概念。静态的“感性”是指人的感情,某种意向;动态的“感 性”是指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指主体人从受到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 的全过程。
在感性工学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中,将其分为单调感性工学、线性 感性工学、高级感性工学。 其他分类方式 1.按系统分类(消费决策辅助系统、设计师决策辅助系统、综合正 向和逆向的综合感性工程系统) 2.按测试分类(表出法、印象法) 3.长町三生归纳的方法(类别分类法、感性工程系统法、混合感性 工程系统法、感性工程模型法、虚拟感性工程法) 4.按使用环境分类(消费者主导型、使用主导型、销售主导型、生 产主导型)
感觉与感性
感觉的量化
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感觉,通常该研究方法需要建立集合系统, 而集合系统的建立则涉及感觉的量化。比如心理学、生理学、控制论、计 算机仿真、现代数学等的发展都有助于感觉量化过程的发展和完善。 目前感觉测量的基本原理:当一个人受到激发或内心感到紧张或产生警觉 时会产生“活化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位于人脑根部的被称为网络活化 系统的次皮下但愿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一些装置就可以测出人的活化作 用水平,并以此为依据量化其情感警觉程度。 尽管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很多,但是在测量对产品的感性反应时还是比较困 难。
感性工学本质是一种采用数理分析参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试图依据理性分 析的手段和方法将感性问题定量和部分定量的表达,研究对象是“人”,服务 的目的是设计物或现象,建立其人和物之间的逻辑对等关系,并认为此关系为 表征感性问题的唯一特征。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产品设计已经从单纯的物质功能满足转变为对用户心理需求的深度挖掘。

在这一转变中,感性工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逐渐受到设计界和企业界的重视。

感性工学起源于日本广岛大学,是一种以用户感性需求为核心,将消费者的感性转化为产品设计要素的技术。

它通过探索人们对产品的情感反应,将这些情感反应转译为具体的产品设计要素,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

在当前的消费多样化格局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使用需求转变为对个性化、情感化需求的追求。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应用感性工学,使产品不仅满足基本功能,还要符合消费者的情感期待。

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以用户为主导的产品设计技术,其目标是构建出满足用户感性诉求的产品模型,使产品与用户实现心理感受和使用功能的匹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感性工学已经从最初的建筑室内设计拓展到产品、建筑、环境与城市设计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尤其在产品设计中,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家具等多个行业。

设计师通过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感性工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效地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这一研究领域涉及到感性工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感性工学的概念与起源20世纪后半叶,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增长,感性工学应运而生。

日本是感性工学研究的先驱,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对情感和体验的重视。

利用心理学原理,如认知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来理解用户的感性需求。

应用统计学和工程设计方法,将感性需求量化并转化为设计元素。

通过感性工学,设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创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感性工程

感性工程

优势 定性分析 节约成本,将占先机 基础性,直观性,通俗性
缺点 范围不够大,难以识别 对操作者要求高
方法 二手资料调研法 观察法
发挥研究者主观能动性 提高定量效率
定量分析 科学先进,富有时代感 精确,具体可靠
不一定能反映出调研者感兴趣的人群
不能脱离定性分析而单独存在 对无需量化的数据量化会多此一举 对难以量化的数据量化造成成本过高
标准差公式
Slide / 01

5.确定相关关系
(1)构造筛选后的均值矩阵
(2)计算每个变量与“喜欢-不喜欢”变量的相关关系
Slide / 01


假设H0:喜欢程度与圆角尖锐之间无相关关系。 取显著水平α=0.05 查表得临界值X²(0)=m,若m<X² 超过临界值,落在拒绝域,拒绝0假设 ,所以相关 或看p值与0.05关系,p<0.05(落在拒绝域),相关(p为X²值所对应的概率)
湖南大学、西北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日本感性工程学会每年一次的交流 工业设计工科类
中国
质&量
任何事物都具备质和量两个方面
质——定性分析 调研分析结果没有经过量化,考察用户的 态度、感觉或动机。 由众多小样本决定 依赖于调研者的主观认识和个人解释 二手资料、实地调查 量:定量分析 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程度以及 构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 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发 展趋势
3
计算权重
效用A
举例: 汽车对比 品
确定评价指标
目标层A
油 耗 B2
配 置 B3
外 观 B4
动 力 B5
准则层B
牌 B1
车1 C1

感性工学ppt课件

感性工学ppt课件

首先将感性工学实用化,生产出第一批“感性商品”是从汽车产业开始的,当时日产、马自达、三 菱将感性工学引入汽车的开发研究中,一改过去“高级”、“豪华”的设计定位,转为“方便”、 “简捷”、“快乐”使用的设计定位。
二 感性工学概述
“感性”这个词来源于日语词汇,与之对应的英文是 sensibility 或者 feeling ,简单点说所谓 的“感性工学”,就是通过对使用者感官(五感:形,色,味,音,触等)的把握,设计出让消 费者喜欢的产品。
近年来,“感性”一词在日本出现的频率极高,其内涵包含着多层意义,它既是一个静止的 概念,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大多数产品的功能特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很多企业已将产品竞争重 点转到功能特性之外的感觉特性上。
3. 基于顾客需求的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急待研究
Hsuet al.在2000年提出,对于一个实际的目标,设计师和用户情感存在 很大的差异,设计师应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用户的需要和偏爱。
企业已经意识到产品设计中顾客感觉需求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设计中设 计人员不能确切描述产品的感觉特性,也不了解产品感觉特性与顾客情 感偏好之间的关系,更缺少识别产品关键感觉特性及建立感觉特性与设 计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而这些正是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所必需的支 持技术。
设计学 设计推理方法之 (Kansei Engineering)
关于“感性工学”这个词可能对普通人来说比较陌生,但是你手中用的手 机、你开的汽车,甚至你周围的任何一个工业产品都有受它理论的影响。
“感性工学”的提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更重要的观点——“形式追随情感”
而快适感应是最重要的特征。
目前的市场环境:
顾客——以自身需求和偏好选择商品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周期不断缩短,顾客需求多方位多层次 企业——重视产品创新,新产品开发也由过去过分注重技术因素,转为现在的认

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感性工学是人机交互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感受、需求和行为,并将这些因素融入到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

感性工学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等,其研究结合了心理学、人类学、工业设计和人机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

本文将从感性工学的概念、应用领域和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了解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感性工学的概念感性工学是一门改善人机交互的设计科学,它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感性工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经济性、实用性和美观性,同时也增强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和忠诚度。

感性工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感知、认知和情感。

其中感知是指人通过感官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认知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处理、组织和理解的能力,如记忆、思维、判断等;情感是指人在使用产品时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包括喜爱、厌恶、兴奋、平静等不同的情感状态。

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使设计过程更加人性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感性工学的应用还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

第三章感性工学的应用领域感性工学的应用涉及到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章节主要从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和医疗设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交通工具感性工学在交通工具领域应用广泛,既包括小型交通工具如电动自行车和汽车,也包括大型交通工具如客机和高铁。

对于汽车而言,感性工学考虑用户的乘车体验和驾驶体验,注重人机界面的设计和操作的便捷性,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安全性和乘客舒适性。

此外,感性工学还可以帮助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车身、座椅等零部件,为汽车用户提供更为贴心的使用体验。

3.2 家用电器感性工学在家用电器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在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居电器的设计过程中,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确定用户对电器使用的需求、期望以及使用中产生的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新理念∶感性工学

设计新理念∶感性工学

设计新理念:感性工学“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是界于设计学、工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

日本筑波大学研究生院感性认知与神经科学部主席、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原田昭认为,这种综合与交叉涉及艺术科学、心理学、残疾研究、基础医学、运动生理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

1广岛大学的长田丁三生教授认为感性工学主要是“一种以顾客定位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一种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

2 “感性工学”是日本设计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尤其是90年代所致力开拓的设计新方向、新学科之一。

它将过去定为难以量化、只能定性的、非理性无逻辑可言的感性反应,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以量化,籍以发展新一代的设计技术和产品。

感性工学的形成与发展感性工学是在以下几个背景作用下开始形成的:一是工程学的发展:二是工业时代生产理念的转向。

20世纪,人类在工程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发展迅速,在世纪末,其研究与发展开始面临发展方向上的问题;在工业生产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由生产者依据自己的理解来设计和生产产品,即以制造为导向的理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动摇,向着市场导向的理念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的。

现在,顾客已开始按照他们自己的要求和喜好来挑选产品,真正形成了所谓的“买方市场”,生产者迎合顾客的需要改变自己的生产策略和态度。

三是心理学、脑科学等科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人类精神活动学与大脑科学交叉融合的趋势。

这些学科的发展,实际上还是对社会问题的一种适应和关注:在当代,人类健康包括心理、生理健康、衰老、智力发育和衰弱、精神疾病、环境建设和改良、改育、艺术等各种社会问题的存在,已不能依靠单一学科来研究和解决,而必须建立一种学科交叉融合的机制和各学科相通的平台,形成一个系统,为全面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提供有益和有效的路径。

感性工学应是从设计的角度,联合相关学科建立研究共同体平台的一种尝试。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了色彩在理想环境的创造过程中具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功能:
(1) 提高生产效率。 (2) 增强安全感。 (3) 提高舒适度。 (4) 激发劳动热情。
实例
运用感性工学进行产品色彩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所设计的产品的情况;
(2)根据人机工程学和心理学的评估方法获得消费者对产品色彩的感受; (实验心理学)
和结构
消费者心理学研究有助于对消费者进行分析并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感性工学中的色彩心理学
现在,当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理性的功能需求已不是唯一的选择标准,产 品的外观形态、色彩搭配、材料处理等一系列感性需求已成为促使消费者 体验过程以及最终购买的决定要素。 色彩咨询家咪咪•库博认为,“对于产品,第一印象的60%是由色彩所决
作为自然中给人最直接的刺激,色彩以及人类对色彩的反应已 经深入的融入人类的基因之中。人的色彩心理从视觉开始,到 知觉、感情再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
色彩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色彩经验的积累进而得到色彩的心理规 范;当人受到什么色彩的刺激后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
日本的环境生理学家大岛正光在研究环境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后,提出
感性工学中的心理学
感性工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除了与人机工程学密切相关 外,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实验心理学对人类基本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情绪、表象等)的
研究构成了其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对人类信息加工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感性与意象” 的组织与应用 神经科学则从神经蛋白质的传导方面来研究解决感性工学的物质基础
(3)在得到消费者的感性描述之后,将消费者的意向与感受翻译为产品
色彩的设计特征;(认知心理学) (4)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将感性评价尺度转化为工学尺度,建立起感 性工学的模式和人机系统; (5)随着流行趋势和个人喜好的改变,每隔一定的时间对感性数据库进 行更新。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2、采用调查或实验法确定产品的设计要素;
3、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如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通用算法、模糊逻辑等, 构建感性工学系统;
4、根据社会潮流或个人的偏好倾向定期调整该感性工学系统,要求定期对感 性数据库进行更新。
具体来说,感性工学即是“以工学的手法,设法将人的感性定量化(包括 生理上的感觉量和心理上的感受量),寻找出这个感性量与工学中所使用的各 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再运用于工程或设计开发”,其原理如图10-1所示。
1) 感性数据库
2) 意象数握库
3) 知识库
4) 形态和色彩库
(2)反向推论式感性工学系统
前面描述的感性工学系统只能用来将消费者的感性转化成产品设计要素, 因此称为顺向推论式感性工学系统。但在设计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对设计概念、 草图和方案等进行感性分析。因此,应建立一种能够预测用户对设计草图和 概念图的感性的反向系统,即反向推论式感性工学系统,如图10-5所示。
2、感性信息学:即对信息作系统处理,以计算机为基础对数据进行分类、排 序、变换、运算和分析,转换和输出为决策者所需的二次信息,实现感性量和物 理量之间的转译。
3、感性创造工学:主要是为达到符合使用者欲求的产品而作设计和制造方面 的研究,针对产品使用目的而对有效性、使用性、运算性与推广性的评估,如感 性与形态、感性与材料、感性与色彩、感性与工艺、感性与设计方法、感性与制 造学之间的关系。度
10.1.2 感性工学研究内容
产品造型和颜色对产品意象的共同影响:把产品造型与颜色结合起来, 研究它们对产品意象知觉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感性工学结合人机工程 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消费者心理学、人工智能、产 品语义学等学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产品意象的结论。
1、感觉分子生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感性的源头,即脑构造与机能、神经传 达与感知,偏重于生理角度的研究,并通过感性的计测检验,运用统计学的方法 和实验手段,对人类的感性进行评估。度

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

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

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领域,它通过情感、感知和体验的研究,影响着服装设计师的创意灵感和设计方向。

本文从感性工学对服装设计师的影响、在衣服款式设计中的运用、在面料选择和色彩搭配中的应用、在服装细节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在品牌营销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感性工学为服装创意设计带来了更深入、更丰富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品牌塑造和市场竞争。

未来,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将进一步推动服装设计的创新和个性化发展。

感性工学的潜在应用在未来将为服装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和机遇,为时尚产业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创意。

【关键词】感性工学、服装创意设计、影响、款式设计、面料选择、色彩搭配、细节设计、品牌营销、价值、发展前景、未来应用。

1. 引言1.1 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它着重于通过感官的体验来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

在服装设计领域,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创造出更具有情感共鸣的作品。

通过运用感性工学,设计师可以在款式设计、面料选择、色彩搭配、细节设计和品牌营销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意。

感性工学对服装设计师的影响在于,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通过研究消费者的情感反应,设计师可以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审美和情感需求的服装款式。

感性工学在衣服款式设计中的运用包括考虑服装的线条、剪裁、图案等元素,以激发消费者的视觉感受和情感共鸣。

在面料选择和色彩搭配方面,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具有特定触感和视觉效果的面料,并进行色彩搭配,以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

感性工学还可以指导设计师在服装细节设计中运用各种元素,如纽扣、饰边、绣花等,以带来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感性工学在品牌营销中的应用也不可忽视。

设计师可以通过感性工学的研究,设计出符合品牌调性和消费者情感需求的产品,并通过情感化的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提升品牌价值。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
• 定義:將消費者對於產品所產生的感覺或意象予以具 體化成設計要素的一門技術
感性工學
• 感性工學是一門將使用者感情的認知與反應,作為分 析與研究的基礎並結合電腦技術的應用和透過統計分 析,來建構人們對產品的感性心理需求所發展的設計 模式,在方法中透過語意區分法,型態分析等建構一 個電腦輔助設計系統,使其能產生符合消費者意向的 產品造型。
數量化2類
數量數據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數量化4類

類目數據
數量化3類
(注)
集群分析
(注) 集群分析是使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數量化3類 所求出之樣本得分,進行樣本群集的一種方法。
感性工學─分析方法
• 集群分析 • 語意差異法 • 主成分分析 • 數量化I類 • 層級分析法 • 複回歸分析、類神經網路 • 基因演算法最佳化分析
`
定義: →有兩個以上的數據時,將這些分類成幾個群的方法。 →利用樣本或變數相互的類似程度進行分類。 可分為階層式集群分析法與非階層式集群分析法
車架集群分析圖
數類化I類(quantification theory type 1)
定義: →為「有目的變數時」的手法之一,而其說明變數的數據型態是
屬於類目數據。 →給予各類目最適量的數量,在變換成量的變數後進行解析的手法。
感性工學
• 長町三生(Nagamachi, M., 1995)早在1970年設立 ” 情緒工學”(Emotion Technology)學門進行類似相關 研究工作
• 感性工學一詞首先出現於日本Mazda汽車集團前會長山 本健一(Yamamoto Kenichi),在1986年美國密西根大 學發表 ”汽車文化論” 演講時提出一套「感性工學」 (Kansei Engineering)理論與方法。

感性工学方法之考察

感性工学方法之考察

感性工学方法之考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升级,尤其是在汽车、手机、家居等行业。

在这些领域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外观、触感、使用体验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这些需求,成为各大厂商面临的难题。

而感性工学方法的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感性工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它将人的感觉、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因素纳入设计过程中,以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在感性工学中,设计师需要通过对用户进行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感受和需求,并将这些信息融入到设计之中。

具体而言,感性工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设计目标:设计师需要明确产品的定位和目标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

2、收集用户感受:设计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用户对于产品的感受和意见,并进行分析和整理。

3、建立感觉数据库:设计师需要建立起感觉数据库,将用户对于产品的不同感受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4、感性分析:设计师需要对收集到的感觉数据进行感性分析,将用户的感受与产品设计要素相匹配,找到影响用户感觉的关键因素。

5、设计优化:根据感性分析的结果,设计师需要对产品设计进行优化,改进产品的外观、功能、材质等方面,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

感性工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感受,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感性工学方法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然而,感性工学方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比如对于感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产品的感受也会存在差异。

因此,设计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感性工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设计效果。

总之感性工学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设计工具它通过考虑用户的感受和需求来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在汽车手机家居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感性工学:连接感性与理性的桥梁在当今高度发达的技术与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产品、服务和环境的期望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范文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范文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对外观和配饰的需求日益增长。

眼镜作为现代女性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配饰之一,其设计不仅关乎功能性,更关乎情感与审美。

感性工学作为一种将消费者感性需求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为女性眼镜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以期为女性眼镜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感性工学的概念及在眼镜设计中的应用感性工学是研究消费者心理和生理感受,将消费者对产品的感性需求转化为设计要素的学科。

在眼镜设计领域,感性工学主要关注消费者对眼镜外观、材质、色彩等元素的情感反应,从而指导设计师进行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设计。

在女性眼镜设计中,感性工学可以用于分析女性消费者的审美偏好、情感需求、心理特点等,进而将这些因素融入眼镜设计中,使眼镜更符合女性的审美和情感需求。

例如,通过分析女性消费者对不同款式、颜色、材质的偏好,设计师可以设计出更符合女性心理期待和情感需求的眼镜。

三、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1. 调研与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目标女性消费者进行调研,了解她们的审美偏好、情感需求、心理特点等。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消费者的年龄、职业、收入、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收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消费者对眼镜设计的感性需求。

这包括对眼镜款式、颜色、材质、功能等方面的偏好。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消费者对眼镜设计的整体趋势和个体差异。

2. 设计实践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开始进行设计实践。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消费者的感性需求转化为设计要素,如款式、颜色、材质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眼镜的实用性、舒适性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眼镜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又能满足其使用需求。

在设计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设计方法和技术,如仿生设计、情感化设计、色彩搭配等。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女性对于眼镜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其功能性,更多的是对眼镜的审美、舒适度及个性化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基于感性工学,探讨女性眼镜设计的要素及方法,以期为女性眼镜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感性工学的概念及方法感性工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将心理学、美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以研究消费者对产品的感性认知和情感反应。

在女性眼镜设计的研究中,感性工学主要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了解女性对眼镜的审美需求、心理感受及使用习惯等。

三、女性眼镜设计的要素1. 审美需求:女性对眼镜的审美需求主要体现在款式、颜色、材质等方面。

通过感性工学的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年龄段、职业、文化背景的女性对眼镜的审美需求存在差异。

因此,设计师需要针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设计,以满足其审美需求。

2. 舒适度:眼镜的舒适度是影响女性使用体验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镜框的尺寸、重量、鼻托的形状等因素,以确保眼镜能够贴合用户的面部轮廓,提供舒适的佩戴体验。

3. 个性化需求:随着个性化消费的兴起,女性对眼镜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

设计师需要通过了解用户的性格、爱好、生活方式等方面,为她们提供具有个性的眼镜设计。

四、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方法1. 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目标用户群体的基本情况、审美需求、使用习惯等。

2. 实验设计: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设计多款不同风格、颜色、材质的眼镜样品。

3. 用户测试:邀请目标用户群体进行试戴,收集其对样品的反馈意见,包括舒适度、审美感受、个性化需求等方面。

4. 数据分析:对用户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用户对不同设计要素的偏好和需求。

5. 设计优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品牌女性眼镜设计为例,该品牌通过感性工学的方法,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用户测试。

感性工学_以用户为导向的工效学技术

感性工学_以用户为导向的工效学技术

文章编号:100628309(2007)0320047203作者简介:王松琴(1978- ),女,河南三门峡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电子信箱)wangsq@mail .sysu .edu .cn 。

感性工学:以用户为导向的工效学技术王松琴1,何灿群2(1.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州 5102752.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摘要:感性工学是把用户对产品的感性意象转化为产品的设计要素。

本文对感性工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感性工学;感性工学系统;感性工学建模;虚拟感性工学;协同感性工学设计中国分类号:T B18;B849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感性(Kansei )是指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心理感觉与意象,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 )是把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感性转换为产品设计要素的一种技术、理论与方法[1~2]。

该领域把工程心理学与设计科学结合起来,在工程心理学的基础上来探讨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使产品更加人性化。

Naga machi [2]认为感性工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①如何获得消费者在工效、心理方面对产品的感性与意象;②如何根据消费者的感性与意象来确定产品的设计要点;③如何建立一套人因技术的感性工学系统;④如何根据社会变化及人们的偏好趋势来修正已有的感性工学系统。

2 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2.1 范畴区分法(Category Classificati on )该方法是把用户对产品的感性与意象以树状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并采用层次递推的方法,把其转化为设计要点。

Naga machi (1995)[2]把感性工学应用于汽车设计时,提出新车应达到“人车合一”的状态(零水平感性),为了实现这个总感性,又提出了“紧凑感性”、“速度感性”等子感性,而为了实现这些子感性,又提出了下一级的概念,……,直到获得设计的具体要求(如把“紧凑感性”转化为设计要素:3.8m 长、2个座位)[2]。

感性工学的方法与研究探讨

感性工学的方法与研究探讨

∴∴∴∴∴∴∴2006年拾月 总第162期AR T&D E S I G N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化,同时,随着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的发展和成熟,逐渐形成了人类精神活动与脑科学日益交融的趋势。

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彼此交融,使感性工学应运而生,这实质上是对社会问题的一种适应和关注。

①感性工学的目的是根据消费者或用户的感受和需求来设计和开发产品,以往的设计和开发也关注消费者或用户的需求,但更多地局限在对产品的功能和形式的关注方面,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和需求。

而感性工学则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它可将人们模糊不清的感性需求及意象转化为细部设计的要素,它所关注的是真正来自于消费者或用户本身的需求和感受。

一、感性工学的研究流程通常,感性工学的研究流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⑴ 根据人机工程学和心理学的评估方法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⑵ 在得到消费者的感性描述之后,采用调查或者实验法来确定产品的设计特性;⑶ 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如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通用算法、模糊逻辑等,来构建作为工效学技术的感性工学系统;⑷ 感性工学系统建立起来后,根据当前社会潮流或个人的偏好倾向来调整该系统,要求每隔几年就对感性数据库进行更新。

二、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来构建产品的感性工学系统:⑴ 范畴区分法(CategoryClassification):根据新产品的感性层面来进行分类,以建立产品的感性结构来获取设计细节。

常用的手段是把用户对产品的感性认识以树状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并采用层次递推的方法,把用户这一感性工学计算机的期望转化为设计细节。

②⑵ 感性工学计算机):这是一种计算、知识库、设计与系统,如为了提高彩色智能打印机的图像质量,先采用语义差异量表来评价女孩的脸部肤色,然后根据色调、饱和度、明度等进行归类,并通过三角形模糊隶属函数表示出来,应用于彩色智能打印机。

③⑷ 虚拟感性工学(Virtual KE):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基于感性工学的设计构想应用于仿真装置,在多媒体虚拟空间中对设计进行评价与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性信息分类:
以老年人浴缸设计为例
感性系统构建:
基本程序
• 感性意象认知识别 (1) 收集产品样本 (2) 收集感性词汇----层次分析法提取代表性词汇 (3) 造型元素的提取与分类 • 定性分析 (4) 建立产品造型元素与感性词语间的关联---结合意象看板---统计学偏相关分 析
• 定量分析
(5)得出各感性词汇对各自所对应的多元回归方程 • 结果验证来自(3) 感性词汇的筛选
打分法:(最简单的方法) 如:选定33对感性词汇,请30位调查对象,分别为10名设计师,10名制造商、10名消费者用 5级标度法(不重要、勉强重要、重要、较重要、非常重要对其)进行打分,最高分为五分, 最低分为零分。 最后求平均值,平均值越大,说明它的重要性越大 。
(4) 感性词汇的语义分类
二 感性工学概述
“感性”这个词来源于日语词汇,与之对应的英文是 sensibility 或者 feeling ,简单点说所谓 的“感性工学”,就是通过对使用者感官(五感:形,色,味,音,触等)的把握,设计出让消 费者喜欢的产品。
近年来,“感性”一词在日本出现的频率极高,其内涵包含着多层意义,它既是一个静止的 概念,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静态的“感性”是指人的感情,获得的某种印象; 动态的“感性”是指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是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对未知的、多义的、不明确 的信息从直觉到判断的过程。 在信息化时代,这种“感性”能力尤为重要,除了感受信息也包含交换信息的能力,即从复 杂的外界剌激中,抽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和将自己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准确传递给他人的能 力。
目前的市场环境:
顾客——以自身需求和偏好选择商品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周期不断缩短,顾客需求多方位多层次
企业——重视产品创新,新产品开发也由过去过分注重技术因素,转为现在的认 真考虑顾客到底需要什么,即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顾客为中心 一些企业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产品开发前期的顾客需求分析,挖掘他们的真 实需要。
N9 令人印象深刻的弧形屏幕,是否让你联想到快溢出的水所展现的张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感性的时代,以人为中心已经成为设计的主流。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30年,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技术创新日益受到社会 各界的密切关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企业家和产品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在工 程技术领域导入人类的感性分析,从而诞生出一门新的学科——感性工学。
1986年 美国学者 Don Norman 提出了用户中心设计概念,基本思想是以认知心
理学为背景的认知工程学 ,强调以用户需求设计产品; 1998年 推出的ISO9241211推出质量适用性标准,发达国家越加重视适用性的 研究; 2000年 P. W. Jordan 教授提出产品应具备机能性,适用性,快适感 三层特征, 而快适感应是最重要的特征。
国外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特征对购买产品的影响 产品感觉特性的描述及设计师与顾客认知差异研究 产品感觉特性与外观设计变量关系研究 色彩嗜好性研究----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人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 群对色彩的喜好性。
国内研究归纳
相对于国外近年来偏向于理论研究和模型优化方法研究,目前对产品感觉特性的研究 基本 上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对于感性工学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理论与综述型研究上,但在方法研究和应用研究 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理论与综述型研究。以介绍感性工学的概念、理论体系以及应用现状和研究现状为 主。 (2)方法与应用研究。沿用感性工学经典的研究方法对不同产品进行应用研究。少部分 是对现有方法的进行研究与改进。
首先将感性工学实用化,生产出第一批“感性商品”是从汽车产业开始的,当时日产、马自达、三 菱将感性工学引入汽车的开发研究中,一改过去“高级”、“豪华”的设计定位,转为“方便”、 “简捷”、“快乐”使用的设计定位。
其中:
日产汽车分析消费者心理,把突破造型外部形式作为研发中心。
三菱汽车特别重视感性化的驾驶台的设计。
三 常见研究方法
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
• 1)Category Classification——感性信息分类
建立识别消费者感情需要的树形结构,从产品概念(第0 次元感性概念)向下逐次展开, 直到最后出现产品设计的物理参数阶层为止。
• 2)KES,Kansei Engineering System——感性工学系统 建立基本的形态、比例、色彩和材质等数据库或组建感性专家系统。 • 3)Hybrid Kansei Engineering System——混合感性工学系统 顺向型及逆向型两种感性工学系统整合为一个可以变向转译的混成系统。 • 4)Kansei Engineering Modeling——感性工学模型 建立数学预测模型,用来测量人们对一系列词汇的感性。 • 5)Virtual Kansei Engineering——虚拟感性工学 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以各种模拟装置进行演示,并在这样的多媒体虚拟 空间中,验证构想。
消费行为的转变——快乐消费 经济性、功能性、美观性、合理性
产品信息传达方式的转变——交互 说教式的单向产品信息表达
表现性、关爱性、体验性
双向或多项式交互式产品信息交流
产品诉求内涵的转变——和谐化设计
一 研究背景
1.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逐渐成为制造商的产品开发策略
1970年以来用户需求得到重视; 1985年 英国学者 Brian Shackel 在信息工效学基础上指出产品研发要包含用户 要素;
一般将感性工学归于人机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
现阶段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产品感觉特性设计
产品功能疲劳研究
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人因可靠性理论与方法
产品可用性评价
脑力劳动负荷测量、评价 作业绩效模型研究
国外研究归纳:
国外的“感性工学”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理论发展初期。自从山本健一提出感性工学 理论开始,人们把研究目光集中在理论发展与评价量表分析上面。 (2)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取得突破。自从1995年Nagamachi 提出将消费者感知与造型要素结合以后,“感性工学”研究重点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 多的人通过这种理论对产品进行研究,寻求消费者感觉偏好与造型要素之间关系,各种 数学方法在模型建立以及关系分析上面得到使用。
(6)对回归的方程进行T检验分析,证实可行性
(1) 收集产品样本
广泛搜集各种要设计产品的造型图片,将这些图片进行初步分类,去除类型接近的图片,找出一 组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图片,将这些图片分别制成一本问卷调查的样本,并以一定的方式编号.
(2) 收集感性词汇
通过网站、厂商评价、商品广告、相关文献资料、访谈、字典词典、电视及杂志等信息源中搜 集各种描述产品造型风格的形容词汇。 首先,从中剔除明显不合适的词汇对; 其次,根据语义差异法(SD法)的要求选择产品描述语义,这些描述语义都是形容词,评定尺 度的设定是根据“二级性”(bi-polar)原理设定的。一般设定为正、反义形容词对。比如:A 型产品的语义描述集为:={,,,,,}={和谐的-对比的,平衡的-不平衡的,几何形态的-生 物形态的,同一的-不同一的,纯的-不纯的,低文化参考的-高文化参考的} 最后,统计选择的频次,从选择频次高的词汇中剔除意义相同的词汇,作为初次调查的原始语 义描述词汇集合。
以下是在汽车设计中,最常用的几个形容词对: X1——经济的-昂贵的 X2——低俗的-高贵的 X3——小巧的-大气的 X4——硬朗的-流畅的 X5——大众的-个性的 X6——笨重的-灵巧的 X7——复杂的-简洁的 要设计满足顾客感觉偏好的产品,设计师应尽量使设计出来的轿车给顾客带来符合这 些感觉意象词对所传递的感觉
设计师 设计尸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设计推理方法之
感性工学
(Kansei Engineering)
关于“感性工学”这个词可能对普通人来说比较陌生,但是你手中用的手
机、你开的汽车,甚至你周围的任何一个工业产品都有受它理论的影响。
“感性工学”的提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更重要的观点——“形式追随情感”
所以,感性工学其实就是利用人作为人的一些行为和感觉去设计让人自己满意的东西,所以那些在 日常生活中打动你的产品,如果仔细思考其实背后都是运用这一套理论,懂得这套理论的设计师可 以抓住人心的细腻感受并将它重现到你的面前,所以有人把这样的设计师叫做“心灵捕手”。
Palm 公司的 webOS 虽然出师未捷身 先死,日渐走入边缘,但是它当年的设 计很超前,现在依然可以在苹果 iOS 以 及 andorid 4.0 中看到它的身影,
webOS 的整个 UI 交互很多细节体现着 “感性工学”的理论,卡片式的多任务, 甩动卡片退出任务,点触屏幕出现的波 纹等等。
位于广岛的马自达汽车则开发出具有个性化的车内装饰,将过去狭窄的车内空间,在不改变物理性 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使用者心理的宽敞感和舒适感,从而获得了成功。“感性工学”这一名称的 确定,来自马自达株式会社山本建一社长的建议 。
Zoom-Zoom
魂动KODO—Soul of Motion
二 感性工学的学科发展背景
对以上语义词 对按照语义纬 度进行分类
(5) 制作调研问卷和意象看板
可用产品行谱的方法创建
(6) 建立语义基础模型
任何产品的语义,通过一定的简化后,都可以归并为若干个一维模型来进行描述,我们 把这些一维模型命名为设计语义的基础模型。
黑 青 薄荷绿 灰 深蓝 冰蓝 天蓝 白P 黄 橙 绛紫 血红 热 0.6 炎热 0.9 冷-暖轴
最早将感性分析导入工学研究领域的是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的研究人员。1970年,以在住宅设计中 开始全面考虑居住者的情绪和欲求为开端,研究如何将居住者的感性在住宅设计中具体化为工学技 术,这一新技术最初被称为“情绪工学”。 当时工学部34岁的副教授长町三生参与了这一研究,之后,他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察觉到了日 本的产业模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那种为满足消费者普遍需要而大量生产的方式正在逐渐消退, 他敏锐地感到了一个表现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感性的时代”即将到来。 经过近20年的研究,从1989年开始,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感性工学的论文和著作,成为日本著名 的感性工学研究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