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合集下载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本章学习指导1.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自由基共聚合基本概念与机理、竟聚率、二元共聚物组成,利用竟聚率判断共聚行为类型。

2.本章应掌握的内容(1)共聚物命名(2)自由基共聚基元反应与动力学。

(3)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和共聚行为类型(4)竟聚率及影响因素(5)单体和自由基活性(6)Q-e概念3.熟悉内容和了解内容(1)二元共聚物微结构和链段序列分布(2)竟聚率的测定4.本章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共聚行为类型(2)区分瞬时单体曲线与共聚物组成曲线;瞬时共聚物组成曲线与平均共聚物组成曲线;瞬时共聚物组成与总转化率曲线与瞬时共聚物组成曲线本章学习要点一、基本概念1.共聚合与共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与聚合的反应称为共聚合,产物称为共聚物。

共聚物中各种单体的含量称为共聚组成。

2.序列结构:不同单体在大分子链上的相互连接情况称为序列结构。

3.无规共聚物:单体M1、M2在大分子链上无规排列,两单体在主链上呈随机分布,没有一种单体能在分子链上形成单独的较长链段。

4.交替共聚物:两种单体在大分子链上严格相间排列。

5.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较长的M2链段间隔排列形成大分子链。

6.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单体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单体组成。

7.单体竞聚率:为单体均聚和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之比,表征两单体进行共聚的相对活性大小。

8.理想共聚:r1r2 =1的共聚状态。

9.理想恒比共聚:两种链自由基均聚和共聚的几率相等,反应任一瞬间生成共聚物的组成与当时体系中单体组成相同。

10.非理想共聚:r1r2 ≠1的共聚状态。

二、共聚物的命名1.共聚物的命名是将两种单体的名称以短线相连,前面冠以“聚”字,如聚乙烯-醋酸乙烯;或在后面加“共聚物”,如乙烯-丙烯共聚物。

2.为进一步表明共聚物特点,也可将序列结构写入,如丁二烯-苯乙烯无规共聚物。

国际上常在两单体名之间插入-co-、-alt-、-b-、-g-,以区别无规、交替、嵌段和接枝。

第四章-共聚合

第四章-共聚合

F1
r1
r1 f12 f1 f2 f12 2 f1 f2 r2
f
2 2
(ⅰ) r1=r2=1 理想恒比共聚
➢ r=1 均聚=共聚

d M 1 构成方程:d M 2
M 1 M 2
F1= f1
➢ 曲线形状:为一对角线
➢ 特点: F1= f1 ,构成与 转化率无关,构成均一。
如:VDC-MMA 34
② 构成方程
d M d M
1 2
1
M1 X M1*
M1M2* M2
M2 X
M1M2M1* M1
F1 0.5
M1M2M1M2M1M2M1M2 M1M2
37
③ 构成曲线:水平线,与f1无关 F1
④ 特点: 共聚物构成1:1, 构成均一
38
d[M1] [M1] • r1[M1] [M 2 ] d[M 2 ] [M 2 ] r2[M 2 ] [M1]
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
聚苯乙烯-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
➢ 无规共聚物:前为主单体,后为第二单体; ➢ 嵌段共聚物:前后裔表单体聚合旳顺序; ➢ 接枝共聚物:前为主链,后为支链。
11
3. 研究共聚反应旳意义
在应用上 成为高分子材料改性旳主要手段之一 共聚是改善聚合物性能和用途旳主要途径
8
(4)接枝共聚物 (graft copolymer) 以其中一单体构成旳长链为主链, 另一单体构成旳链为侧链(支链) 与之相连。 AAAAAAAAAAAAAAAAAAAAAAA AAA
BBBBBB BBBBB BBBBBB
9
共聚物旳命名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 - 复件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 - 复件

共聚物中单元M1的平均组成为:
F1=MM1- -MM1
参加反应的单体M1的mol数
参加反应的单
体总的mol数
f1º
f1
1– C
F1= M M 1- - M M 1M MM M 1 M M M 1MM M11M M M M 1M MC
F1
f1
f1(1C) C
共聚物平均组成与转化率 关系式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3
共聚物的命名: 聚-
两单体名称以短线相连,前面加“聚”字 如聚丁二烯-苯乙烯
-共聚物
两单体名称以短线相连,后面加“共聚物”
如乙烯-丙烯 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在两单体间插入符号表明共聚物的类型
co copolymer alt alternating
稳态假定,体系中自由基总浓度和两种自由基的浓度都不变,即要求引发 速率和终止速 率相等,同时两种自由基相互转化的速度相等; 不考虑解聚反应,设聚合反应为正向的不可逆反应。
讨论:
竞聚率
r1 = k11 / k12 ; r2 = k22 / k21
同一种链自由基与单体均聚和共聚反应速率参数之比; 表示两种单体与同一种链自由基反应时的相对活性,对共聚物 组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P11=r1[Mr11[]M 1[]M2]
P11= 5×1 / 5×1+1 = 5 / 6
xM1 段数均长度 = 1 / (1-- 5 / 6 ) = 6
取 x = 1,2,3、4、5、6······ 按、链4M段1、数5量M分1、布6函M数1 ··式···计·段算的出几1M率1为、:2M1、3M1 16.7、13.9、11.5、9.6、8.0、6.67% ······

第四章_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_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一、名称解释1. 均聚合: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

2. 共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连锁聚合反应。

形成的聚合物中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元。

3. 均聚物:由均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

4. 共聚物:由共聚合形成的聚合物。

5. 无规共聚物:聚合物中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

6. 交替共聚物: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相间。

7. 嵌段共聚物:聚合物由较长的一种结构单元链段和其它结构单元链段构成,每链段由几百到几千个结构单元组成。

8. 接枝共聚物:聚合物主链只由某一种结构单元组成,而支链则由其它单元组成。

9. 共聚合组成方程:表示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混合物(原料)组成间的定量关系。

10. 理想共聚:该聚合竞聚率r i *匕=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 i =r i f i/(r i f i+f2),并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

11. 理想恒比共聚:该聚合的竞聚率r i=r2=i,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 i = f i,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 i、f i,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12. 交替共聚:该聚合竞聚率r i=r2= 0或者r i^O,「2 ~0 ,这种聚合两种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单体加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因此不论单体组成如何,结果都是F i=0.5,形成交替共聚物。

13. 非理想共聚:竞聚率r i*「2工1的聚合都是非理想聚合,非理想聚还可再往下细分。

14. 有恒比点非理想共聚:竞聚率r i<i 且r2<i 的非理想聚合,该共聚物组成曲线与恒比对角线有一交点, 在这一点上共聚物的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 且随着聚合的进行二者的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都都保持恒定不变。

15. 嵌段共聚:该聚合竞聚率r i>i且r2>i,两种自由基都有利于加上同种单体,形成嵌段共聚物”,但两种单体的链段都不长,很难用这种方法制得商品上的真正嵌段共聚物。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chapter-4+自由基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chapter-4+自由基共聚合

n2
=
=
[M1] + k22 / k21 [M2]
令: r1 = k11 / k12 ; r2 = k22 / k21 n1 n2
=
d [M1]
d [M2]
=
[M1]
[M2]
r1 [M1] + [M2]

[M1] + r2 [M2]
共聚组成方程
18
n1 n2
=
d [M1]
d [M2]
=
[M1]
[M2]
f1 = F1 = [M1] [M1] + [M2] d[M1] d[M1] + d[M2] f2 = F2 = [M2] [M1] + [M2] d[M2] d[M1] + d[M2] f1 + f 2 = 1 F1 + F2 = 1
F1 =
r1 f12 + f1f2 r1 f12 + 2 f1f2 + r2 f22
6
2. 共聚物的命名 聚- 两单体名称以短线相连,前面加“聚”字 如:聚丁二烯-苯乙烯。 -共聚物 两单体名称以短线相连,后面加“共聚物” 如:乙烯-丙烯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在两单体间插入符号表明共聚物的类型
如:polystyrene-b-butadiene 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2. 扩大单体的原料来源
某些单体不能均聚,但能与其他单体共聚,从而增
加了聚合物的品种。 例如: 马来酸酐是1, 2取代单体,不能均聚。但与苯乙烯 或醋酸乙烯能很好共聚,是优良的织物处理剂和悬浮
聚合分散剂。
1, 2-二苯乙烯也不能均聚,但能与马来酸酐共聚, 产物严格交替。

第4章自由基共聚合new

第4章自由基共聚合new
高分子化学
Page5
返回
§4 自由基共聚合
i. 链引发
ii.链增长 ii.链增长
假定:增长反应的 只与链端的自由基活性有 假定:增长反应的k只与链端的自由基活性有 关,与倒数第二链节无关
高分子化学
Page6
返回
§4 自由基共聚合
iii.链终止 iii.链终止
假定:共聚物聚合度很大,单体主要消耗在链 假定:共聚物聚合度很大, 增长反应中,消耗于引发的单体可忽略。 增长反应中,消耗于引发的单体可忽略。
一般,r1·r2=1或r2=1/r1≠ 1 一般, 或
d[M1] [M ] r1 1 = d[M2] [M2 ]
r1f1 F1 = r1f1+ f2
r1>1 r2<1 F1>f1 r1<1 r2>1 F1<f1
Page14
极端情况r1=r2=1 极端情况 即有F 即有 1 f1 得恒比共聚物
f1 F1 或 F = r1 f 2 2
[M1 ] 若令 f1 = 1 – f 2 = [M1 ]+[M 2 ] d[M1 ] F1 = 1 – F2 = d[M1 ]+d[M 2 ]
则得摩尔分数共聚合方程: 则得摩尔分数共聚合方程: 2 r1f1 +f1f 2 F1 = 2 2 r1f1 + 2f1f 2 +r2f 2
高分子化学
Page11
4.2.2.3 r1>1, r2<1而r1r2<1的非理想共聚 而 的非理想共聚
F1 共聚曲线不与恒比对角线 相交, 相交,不如理想共聚对称 r1>1, r2<1在对角线上方 在对角线上方 r1<1, r2>1在对角线下方 在对角线下方 f1

《高分子化学》第4章 自由基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4章 自由基共聚合

6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由一段M1链段与一段M2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 称为AB型嵌段共聚物。如苯乙烯—丁二烯(SB)嵌 段共聚物。由两段M1链段与一段M2链段构成的嵌段 共聚物,称为ABA型嵌段共聚物。如苯乙烯—丁二 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由n段M1链段与n 段M2链段交替构成的嵌段共聚物,称为(AB)n型嵌 段共聚物。
1, 2-二苯乙烯也不能均聚,但能与马来酸酐共聚, 产物严格交替。
13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3)理论研究 共聚合反应可用于研究单体、自由基、阴
离子和阳离子的活性,了解单体活性与聚合 物结构之间的关系。
14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4.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与序列分布
4.2.1 共聚组成的特点 两种单体进行共聚时,由于化学结构不同,反应
R iM1
k
21[M
. 2
][M
1
]
k12
[M1.
][M
2
]
R
t11
R t12
0
d[M
. 2
]
dt
R iM2
k
12
[M
. 1
][M
2
]
k
21[M
. 2
][M
1
]
R
t22
R t12
0
(4—4) (4—5)
因为自由基总浓度不变,即
R iM1 R t11 R t12 0 R iM2 R t22 R t12 0
W2
W1 r1KW1 W2
dW2
W2
r2 W2
W1
m2 m1
W2 r2W2 KW1
(4—15)
K m2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

3、二元共聚物组成方程式的其它表达形式
(1)摩尔分数方程 在科研中常用克分子浓度作为浓度单位,但在共
聚反应的研究中,更常采用“克分子分率”来表示。
设f1、f2——分别表示某一瞬间原料单体混合物中 单体M1、M2所占的克分子分率(摩尔分数)
f1
M 1 M1 M 2
1
f2
M M
1 2
1
f1 f1
AAAAAA BBBBB AAAAAAAAAA
(4)接枝共聚物 以一种单体单元(如A)构成的长链作主链,而
以另一种单体单元(B)构成的链段作支链,这样的 共聚物称为接枝共聚物(聚A—g—B)。A—主链, B—支链。
AAA AAA AAA
B
B
B
B
B
B
B
2、共聚物的命名方法
通常是将两种单体或多种单体的名称用短线相连, 并在前面冠以“聚”字。
4.2 二元共聚物组成的微分方程式
(共聚合方程式 Mayo—Leiws公式)
一、自由基共聚合机理
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的机理与均聚反应基本上相同, 也可分为链引发,链增长及链终止三个阶段,其机理 如下: M1、M2——两种单体
M1
M2 代表两种自由基
链引发: R
链增长:
M1
M1
RM1 (M1)
M2
RM2 (M2)
r1 f1 r1 f1 f2
F1 F1 r1 f1
1
F2 1 F1 r1 f1 f2 1 r1 f1
r1
f1 f2
(与理想溶液相似)
r1 f1 f2
任何一种链自由基和两种单体的反应倾向均相同,
消失了它本身的“选择”特性。
例:
A B

高化学4-自由基共聚合

高化学4-自由基共聚合

节)
并进一步了解单体活性与反应能力的关系,控制共聚
物组成和结构,预测合成新型聚合物的可能性。
20
4.2 二元共聚物组成(Copolymer Composition)
共聚单体化学结构不同,活性不同
进入共聚物链中的单体比例(即共聚物组成)不同,并 导致单体配比发生变化。 共聚物组成随转化率(C)而变,存在组成分布。 共聚物组成:瞬时组成、平均组成、组成分布、链段序
IUPAC命名中,在两种共聚单体间插入表明共聚物类 型的字节: co、alt、b、g分别为Copolymer、Alternating、 Block、Graft缩写。
11
3)研究共聚合反应的意义 实际应用
通过共聚合,增加聚合物品种,扩大单体应用范围
如顺丁烯二酸酐和1,2-二苯基乙烯,都不能均聚; 若共聚合:组成比为 1:1 的交替共聚物。
VC与VAc共聚:VAc 起着内增塑作用,改善流动性能,易加
工。含5%VAc 的硬共聚物可制造挤压管、薄板等;含20~ 40%
VAc的软质共聚物可制造管材、手提包和地板砖等。
VC与偏氯乙烯共聚:具有耐油脂、抗氧和抗水蒸气性能,广
泛用于包装薄膜和涂料。
19
理论方面应用
利用共聚合反应测定单体及自由基的活性(本章第七
2
共聚合(Copolymerization):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体进行加成聚合的反应
n CH2=CH + mCH2=CH Cl OCOCH3
[
( CH2 CH ) x ( CH2 CH )y Cl
]
OCOCH3
共聚物(Copolymer):共聚合所形成的产物:含有两 种或多种结构单元。 共聚合中结构单元的特点:结构单元与各自单体的元素 组成相同。

高分子科学-第4章 自由基共聚

高分子科学-第4章 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4.1 引言
n CH2=CH Cl
聚合
[ CH2CH ] n Cl
n CH2=CH + mCH2=CH Cl
共聚合
[CH2CH CH2 CH ] Cl OCOCH 3
OCOCH 3
只有一种单体参与的聚合反应为均聚反应,其聚合产物分子结构中只含 一种单体单元,称为均聚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与的聚合反应为共聚反应,其聚合产物称为 共聚物。 根据参加反应单体的单元数,共聚反应可分为:二元共聚、三元共聚、 多元共聚。
复习: 自由基聚合特征

微观历程可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和链终止。
动力学特点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链引发是控 制速率的关键步骤。
E (kJ/mol)
k kd: 10- 4~10- 6s-1
特点 慢引发
引发 增长
终止
Ed:105~150 Ei: 21~34 Ep=20~34 Et=8~21
kp=102~104l/mol· s 快增长 kt=106~108l/mol· s
Ri1 ki1[R ] [M1 ]
Ri 2 ki 2[R ] [M 2 ]
ki1、ki2:初级自由基引发单体M1、M2的速率常数
►链增长:4种增长反应
M M 1 M 1 M
k11 1 1
R11 k11 M1 M1
2
M M 2 M1M


d M 2 R R k M M k M 对单体2: dt 22 12 22 2 2 12 1 M 2


某一瞬间进入共聚物中两单体组成之比(n1/n2) 就是两单体进入共聚物的速率之比。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组成可由均聚、 组成可由均聚、 共聚速率常数 [M]、[M•]确定 、
应用稳态假定R 消去[M 应用稳态假定 i=Rt , R12=R21 消去 •]
10
“稳态假定”:R12=R21: 稳态假定”
R11 = k 11 M 1• [M 1 ]
[ ]
R12 = k12 M 1• [M 2 ]
• d[M1 ] k11 M1 [M1 ] + k21 M• [M1 ] 2 = • d[M2 ] k22 M• [M2 ] + k12 M1 [M2 ] 2
假定: 假定:
1、等活性假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等活性假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2、无前末端效应:链自由基的活性只取决于末端单体单元的结构, 、无前末端效应:链自由基的活性只取决于末端单体单元的结构, 与前末端单元的结构无关。 与前末端单元的结构无关。 活性一样) ( M 1M 1* 和⋯M2M1* 活性一样) ⋯ 3、聚合度很大:单体主要消耗在链增长反应过程中,而消耗在链引发 、聚合度很大:单体主要消耗在链增长反应过程中, 中的单体数可忽略不计, >>R 中的单体数可忽略不计,Rp >> i 。 4、无解聚反应:聚合反应是不可逆的,无解聚反应 、无解聚反应:聚合反应是不可逆的, 5、稳态假定:体系中自由基浓度不变。 要求 i=Rt ,R12=R21 、稳态假定:体系中自由基浓度不变。 要求R
• 12 ⋯ M 1• + M 2 ⋯ M 1M 2 ⋯ →
• 2
• 2
kt22
• 2 2
kt
• Rt12 = 2kt12 M1• M 2
[ ][ ]
交叉终止
kt11, Rt11,分别表示终止速率常数和终止速率 分别表示终止速率常数和终止速率。

高分子化学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10
在共聚反应中,主要 研究共聚物的组成问题。
11
12
• 两单体M1与M2共聚,由于其化学结构不 同,聚合活性往往有差异。在共聚物 中,M1与M2的比例常与投料时单体M1、 M2的比例不同。
•聚合反应的结果?
13
一、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烯类单体自由基共聚合,也 是连锁聚合反应,其基元反应也 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
5-0.8;6-0.57
1.0
单体总转化率 r1=0.30 , r2=0.07 类同P118图4—6
0.2 0.4 0.6 0.8
35
3.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
• (1)在恒比点投料 • (2)控制转化率的一次投料 • (3)不断补加活泼单体法
36
37
• ~M2-M1M1M1M1M1-M2-M1M1M1M1-M2M2-M1~
注意: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对自由基活性 的影响要大一些
52
下列反应速率常数的次序为:
Rs• + M < Rs• + Ms< R• + M < R• + Ms
(1)均聚时,无共轭效应的单体进行聚
合比有共轭效应单体聚合更容易
(2)共聚时,均有共轭或均无共轭效应
单体之间易共聚;否则,不易共聚。
53
2.极性效应
1
0 f 1 -(1-C) f1
(4---21)
C
其中
C=1-( 1-f 1
0 1-f 1
)
2.53
(4---23)
34
2.共聚物组成—转化率曲线
含共 量聚 物 中 /% M1 摩 尔
1.0
0.8
5
f01分别为:
0.6

高分子化学 第四章__自由基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 第四章__自由基共聚合

4.1 概 述-2、意义
例如马来酸酐是1,2取代单体,不能均聚。 但与苯乙烯或醋酸乙烯能很好共聚,是优良的 织物处理剂和悬浮聚合分散剂。 /p-21194446.html 1,2-二苯乙烯也不能均聚,但能与马来酸酐共 聚。产物严格交替。 理论研究:通过共聚反应研究可了解不同单体 和链活性种的聚合活性大小、有关单体结构与 聚合活性之间的关系、聚合反应机理多方面的 信息等,完善高分子化学理论体系。
Poly(A-co-B):A-B共聚物 Poly(A-alt-B):A-B交替共聚物
A-b-B copolymer:A-B嵌段共聚物
Poly(A)-g-poly(B):聚A接枝聚B
4.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共聚物性能
密切相关
共聚物组成
不相等 但相关
单体组成
共同决定
单体单元含量与 连接方式
单体相对活性
r1表征了单体M1和M2分别与末端为M1*的增长链 反应的相对活性,它是影响共聚物组成与原料单体混 合物组成之间定量关系的重要因素。
4.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1、组成方程
r1 = k11/k12, r2 = k22/k21
r1 = 0,表示M1的均聚反应速率常数为0,不能 进行自聚反应,M1*只能与M2反应; r1 > 1,表示M1*优先与M1反应发生链增长; r1 < 1,表示M1*优先与M2反应发生链增长; r1 = 1,表示当两单体浓度相等时,M1*与M1和 M2反应发生链增长的几率相等; r1 = ∞,表明M1*只会与M1发生均聚反应,不会 发生共聚反应。
该类例子很多,如丁二烯—苯乙烯体系( r1=1.35, r2=0.58,50℃);氯乙 烯—醋酸乙烯酯体系( r1=1.68, r2=0.23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体 系( r1=1.91, r2=0.5 )。 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体系也属此类( r1 = 55, r2 = 0.01 ),但因r1>> 1, r2 << 1,故实际上聚合前期得到的聚合物中主要是苯乙烯单元,而后期的聚合 物中主要是醋酸乙烯酯单元,产物几乎是两种均聚物的混合物。

第四章共聚合

第四章共聚合

4. 自由基共聚合例1 苯乙烯(M 1)和丙烯酸甲醇(M 2)在苯中共聚,已知r=0.75,r 2=0.20。

求:(1)画出共聚物组成F 1-f 1曲线;(2)[M 1]0=1.5mol ·L -1,[M 2]0=3.0mol ·L -1,求起始共聚物的组成;(3)当M 1质量分数为15%,当M 2质量分数为时85%,求共聚物的组成。

解 (1) 因为r 1=0.75 < 1 , r 2=0.2 < 1,所以,两单体的共聚属于有恒比共聚点的非理想共聚。

其恒比点为:762.02.075.022.0121f F 21211=---=---==r r r共聚物组成的F 1-f 1曲线如下: ·(2)因为[M 1]0=1.5mol ·L -1,[M 2]0=3.0mol ·L -1。

得[][][]67.0f 1f 33.00.35.15.1M M M f 010202010101=-==+=+=,起始共聚物组成为()()()5.0fr f f 2fr f f f r F 202202012011020121101=+++=(3)当[M 1]0=15%(质量分数),[M 2]=85%(质量分数),M 1和M 2的摩尔分数分别为:[][][]873.0127.01f 1f 127.01088.91044.11044.186/85.0104/15.0104/15.0M M M f01023332010101=-=-==⨯+⨯⨯=+=+=---起始共聚物组成为 ()()()318.0fr f f 2fr f f f r F 202202012011020121101=+++=例2 根据下图的二元组分的自由基共聚反应F 1-f 1关系形状,判断竞聚率值、共聚反应特征、共聚物组成与原料组成的关系,以及共聚物两组分排列的大致情况。

解 曲线(1)r 1=r 2=0,交替共聚,不论单体配比如何,共聚物组成恒定,并且不随转化率的变化而变化,共聚物为交替共聚物,两种结构单元严格交替排列。

第4章_自由基共聚合

第4章_自由基共聚合
⑤ r1 = ∞,表示只能均聚,不能共聚,实际上尚未发现这种特殊 情况。
17
4.3.1 理想共聚( r1r2 = 1 ) 把竞聚率 r1 和 r2 的乘积等于 1 时的共聚反应称为理想共聚。
(1) r1 = r2 = 1(理想恒比共聚)
r1 = r2 = 1,表示自由基的均聚和共聚增长几率完全相同, 在此条件下,两单体可视为一种单体,不管配料比和转化率如 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完全相同,F1 = f1,共聚物组成曲线为 一对角线,可称为理想恒比共聚。
0.80 1.5/0.0
0.70
0.60
1.0/0.0
0.01/0.01
0.50
0.40
0.30
0.20
0.10
0.0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f1
23
实际上,制备交替共 聚 物 时 , 多 是 在 r1≈0 或 r1<<1、r2 = 0的情况下进 行的,例如:苯乙烯(r1 = 0.01)-马来酸酐(r2 = 0)交替共聚物,此时 ,F1 > 50% 。
2
]
k 21[ M 1 ]
代入式(4-7),消去[M1· ]:
13
得到:
令:
r1

k11 k12
得到:
d[M1]

[M1]

( k11 k12
[M1] [M 2 ])
d[M 2 ]
[M 2 ]
(
k22 k21
[M
2
]

[ M 1 ])
r2

k22 k21
d[M1] [M1] (r1[M1] [M 2 ]) d[M 2 ] [M 2 ] (r2[M 2 ] [M1])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9
(2)增加聚合物品种 某些单体不能均聚,但能与其他单体共聚,从而增加了 聚合物的品种。 例如马来酸酐是1, 2取代单体,不能均聚。但与苯乙烯或 醋酸乙烯能很好共聚,是优良的织物处理剂和悬浮聚合分散 剂。1, 2-二苯乙烯也不能均聚,但能与马来酸酐共聚。产物 严格交替。 (3)理论研究 共聚合反应可用于研究单体、自由基、阴离子和阳离子 的活性,了解单体活性与聚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
27
例:马来酸酐和醋酸2-氯烯丙基酯共聚
28
交替共聚组成曲线
例:60℃时St (r1=0.01)与马来酸酐(r2=0)的共聚合。
29
30
31
32
33
小 结
34
35
4.3 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 (1)定性描述 由于共聚单体活性的不同,除恒 比点外,共聚物组成不等于单体组 成,且随着C而变。
2
共聚合反应与共缩聚反应的区别 共缩聚:含同种基团的两种单体与另一种基团单体的 缩聚。
n n
连锁聚合机理:自由基共聚、离子共聚、配位共聚 合,结构单元与单体元素组成完全相同。
CH2 CH + O CH C O CH C O O [ CH2 CH CH C O CH C O ]n
3
单体种类多少:二元共聚合、三元共聚合等,依此类推。 二元共聚合的理论研究较系统深入,而三元及三元以上共 聚合复杂,理论研究很少,但实际应用的例子颇多。 2、共聚物的类型和命名 二元共聚物根据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的排列方式可分 四类: 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 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 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 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别代入共聚合微分方程,得摩尔分数共聚合方程: r1 f 1 2 + f 1 f 2 F1 = r1 f 1 2 + 2 f 1 f 2 + r2 f 2 2
竞聚率的物理意义:
r1 = k11/k12,表示以M1*为末端的增长链加本身单体M1与 加另一单体M2的反应能力之比,M1*加M1的能力为自聚能力, M1*加M2的能力为共聚能力,即r1表征了M1单体的自聚能力 与共聚能力之比; r1表征了单体M1和M2分别与末端为M1*的增长链反应的相 对活性,它是影响共聚物组成与原料单体混合物组成之间定量 关系的重要因素。
= f1 f2 / 2 f1 f2 = 0.5
1.0
F1
0.5
0
0
0.5 f1
1.0
r1 =0, r2 = 0共聚体系的F1 -f1曲线
(2)r1• r2 = 1,理想共聚 又可分两种情形: (i) r1 =r2 = 1,两种单体自聚与共聚的倾向相等,代入 微分方程: d[M1] [M1](r1[M1]+[M2]) [M1] = = d[M2] [M2](r2[M2]+[M1]) [M2] 即共聚物分子中两单体单元含量比等于原料单体混合物中 两单体的投料比。也即 F1 = f1,其F1-f1曲线为一对角线。 这种共聚物组成总是与其原料单体组成相同,这类共聚反 应称恒分共聚,得到的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
1.0
r1>1, r2<1 F1 0.5 r1<1, r2>1 0 0 0.5 f1 1.0
r1r2≠1的非理想共聚体系的F1 -f1曲线
(ii) r1<1, r2 < 1 :
在这种情形下,两种单体的自聚倾向小于共聚倾向, 得到的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其显著特征是F1-f1曲线与对 角线相交,在此交点处共聚物的组成与原料单体投料比相 同,称为恒分点。把F1=f1代入摩尔分数共聚方程可求得恒 分点处的单体投料比: [M1] [M2] r2 - 1 r1 - 1 1 - r2 2 - r1 - r2
M1* + M2 M1M2* M1 M1M2M1* M2 M1M2M1M2*
M1M2M1M2M1M2M1M2 M1M2
M1和M2交替与活性链末端反应生成交替共聚物,这种 类型的共聚反应为交替共聚反应。由F1-f1摩尔分数共聚方 程可见,不论f1为多少,F1=0.5.
F1 =
r1 f 1 2 + f 1 f 2 r1 f 1 2 + 2 f 1 f 2 + r 2 f 2 2
1.0 r1>1 F1 0.5 r1<1 0 恒分共聚, r1=r2=1
0
0.5 f1
1.0
r1r2=1的理想共聚体系的F1 -f1曲线
(3)非理想共聚(r1r2≠1):(介乎交替共聚与理想共聚 之间的共聚反应):
(i) r1 >1, r2 < 1 (或 r1 <1, r2 > 1) : 在这种情形下,共聚 单体对中的一种单体的自聚倾向大于共聚。另一种单体的 共聚倾向则大于自聚倾向,其F1-f1曲线与一般理想共聚相 似,当r1>1,r2<1时,曲线在对角线上方;当r1<1, r2>1时, 曲线在对角线的下方,都不会与对角线相交,但曲线是不 对称的。 当r1>>1, r2<<1时(或r1<<1, r2>>1),得到的实际上是两 种单体的均聚物。当r1(或r2)特别大,而r2(或r1)接近 于0,则实际上只能得到M1(或M2)的均聚物。
高 分 子 化 学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第 四 章 自由基共聚合
4.1 概述 概பைடு நூலகம்: 由一种单体进行的链式聚合反应称为均聚反应(homopolymerization ),其产物为均聚物(homopolymer),由两种或 两种以上单体进行的链式聚合反应成为共聚反应(copolymerization),相应地,其产物成为共聚物(copolymer)。
M1* nM1 (M1)nM1* M2 (M1)n+1M2* mM2 (M1)n+1(M2)mM2*
M1
(M1)n+1(M2)m+1M1*
pM1
(M1)n+1(M2)m+1(M1)pM1*
得到嵌段共聚产物
4.3 共聚产物组成分布控制 由共聚方程式求得的是瞬间的共聚物组成,随着聚合反 应的进行,通常情况下,由于两种单体的聚合反应速率不同, 因此,共聚体系中两单体的摩尔比随反应的进行而不断改变, 因此,除恒分共聚外,共聚产物的组成也会随反应的进行而 不断改变。 如r1>1, r2<1的共聚体系,随着反应的进行,由于单体 M1的消耗速率大于单体M2,因此,未反应单体中f1随反应进 行而逐渐减小,相应地,共聚产物中F1也随之减小,因此, 假如不加以控制的话,得到的共聚产物的组成不是单一的, 存在组成分布的问题。
• (4)聚合产物分子量很大时,可忽略链引发和链转移 反应的单体消耗,即单体仅消耗于链增长反应,因此 共聚物的组成仅由链增长反应决定; • (5)假设共聚反应是一个稳态过程,即总的活性中心 的浓度[M1*+M2*]恒定,[M1*]和[M2*]的消耗速率等于 [M1*]和[M2*]的生成速率,并且 M1* 转变为M2*的速 率等于M2*转变为M1*的速率;
(2)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
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有规律地交替排列,A单体单元 相邻的肯定是B单体单元。
ABABABABABABABABABABABAB
(3)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 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成段排列。 AAAAAAAAAAAAABBBBBBBBBBBBB
d[M2]

k11[M1*][M1] + k21[M2*][M1]
k12[M1*][M2] + k22[M2*][M2]
(i)
根据假设(3),M1*转变成M2*的速率相等,即 k12[M1*][M2] = k21[M2*][M1] 故 [M1*] = k21[M2*][M1]/ k12[M2]
代入共聚物组成方程(i),并令 r1 = k11/k12, r2 = k22/k21
(4)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 以其中一单体组成的长链为主链,另一单体组成的链为 侧链(支链)与之相连。
AAAA AAAAAA AAAAAA AAAAAAA AAA BBBBBB BBBBB BBBBBB
第 三 章 自由基共聚合
意义: 通过共聚反应吸取几种均聚物的长处,改进多种性能,如 机械性能、溶解性能、抗腐蚀性能和老化性能等,从而获得综 合性能均衡优良的聚合物。 此外,通过共聚反应研究还可了解不同单体和链活性种的 聚合活性大小、有关单体结构与聚合活性之间的关系、聚合反 应机理多方面的信息等,完善高分子化学理论体系。
4.2 二元共聚物组成 共聚物的性能与其组成有密切关系,但通常原料单体投 料比与所生成的共聚物的组成并不相同,它与单体的相对聚 合活性有关。 共聚反应的反应机理与均聚反应基本相同,包括链引发、 链增长、链转移和链终止等基元反应,但在链增长过程中其 增长链活性中心是多样的。 以二元共聚反应为例,当两种单体M1和M2共聚时,可 形成两种增长链活性中心,一种以M1为链端活性中心,一 种以M2为链端活性中心,这样共聚反应的链增长反应共有 以下四种竞争反应:
由于共聚物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聚物的组成及其分 布,应用上往往希望共聚产物的组成分布尽可能窄,因此在 合成时,不仅需要控制共聚物的组成,还必须控制组成分布。 在已选定单体对的条件下,为获得窄的组成分布常用以下 几种工艺: (1)恒分点附近投料 对有恒分点的共聚体系(即r1和r2同时小于1或大于1的共 聚体系),可选择恒分点的单体组成投料。
四种竞争链增长反应:
k11 M 1* + M 1 k12 M1* + M2 k21 M2* + M1 k22 M2* + M2 M 2* M1* M2* M 1* R11 = k11[M1*][M1] R12 = k12[M1*][M2] R21 = k21[M2*][M1] R22 = k22[M2*][M2] ( I) (II) (III) (IV)
共聚物不是由几种单体各自生成的聚合物的混合物,而 是在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中同时含有这几种单体单元。
共聚物的分类: 共聚物根据所含单体单元种类的多少可分为二元共聚物、 三元共聚物等,依此类推。 二元共聚物根据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的排列方式可分四类: (1)无规(序)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 两种单体单元的排列没有一定顺序,A单体单元相邻的单 体单元是随机的,可以是A单体单元,也可以是B单体单元。 AAABAABAABBABABAAB
1.0
F1
0.5
0
0
0.5 f1
1.0
r1 =r2 = 1,恒分共聚的F1-f1曲线
(ii) r1r2 = 1,但r1≠r2
在这种情形下,共聚合微分方程: d[M1] = [M1](r1[M1]+[M2]) = r1 [M1]
d[M2]
[M2](r2[M2]+[M1])
[M2]
即共聚物分子中两单体单元摩尔比等于原料单体混合 物中两单体摩尔比的r1倍,其F1-f1曲线随r1的不同而不同 程度地偏离对角线,并且曲线是对称的,若r1>1,F1-f1曲线 在对角线的上方,若r1<1,则在对角线的下方。这类共聚 反应称一般理想共聚。
由于以恒分点单体投料比进行聚合,共聚物的组成F1总等 于单体组成f1,因此聚合反应进行时,两单体总是恒定地按两 单体的投料比消耗于共聚物的组成,体系中未反应单体的组成 也保持不变,相应地,共聚产物的组成保持不变。 这种工艺适合于恒分点的共聚物组成正好能满足实际需要 的场合。 (2)补充单体保持单体组成恒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