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4课 宋明理学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岳麓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设计: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编者: 李颖秋教 学 过 程【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 进入新课 】前言: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刺激了中唐以后儒学的复兴。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到明代掀起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绵延700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究1:儒学的危机思考1:儒学危机因何出现?客观: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生的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使佛教和道教兴盛发展;主观: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以及赤裸裸的恐吓已经无法控制人心。
思考2:“三教合一”潮流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
表现: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日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到宋代形成理学。
探究2:程朱理学问题1:理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儒学出现危机,需要振兴。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儒学危机;三教合一;理学兴起;理学概念、代表人物、主张、特点;心学产生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理学影响。
☆★ 过程与方法儒学的危机,主要讲解危机出现的原因;分析三教合一的原因及表现;程朱理学产生原因、概念、实质、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分析陆王心学产生原因及主张,共同归纳概括宋明理学的影响。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理学是中国古代第二次思想大融合,是儒学的第二次更新。
【 教学重点 】理学产生原因、思想主张及特点;心学主张;宋明理学的影响。
————————————————————【 教学难点 】理学产生原因及实质。
————————————————————【 教学方法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及多媒体主观:儒家学者为重兴儒学而积极思考和探索,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到宋朝形成理学。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1)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一单元的第4课。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对本单元的整体要求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的演变过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
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吸收佛道两教的长处,发展成完整的哲学体系,更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并最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学生分析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的讲述方式,基本掌握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
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主要研究思想理论,所以比较抽象,部分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作基础,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趣和难以理解。
针对上述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4课 宋明理学 教案 (2)
教学设计首页儒家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
其创立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制,在教育上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主张君王应行‚仁政‛,反对苛政。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许多统治者的尊重,但在当时动荡的社会形势下,儒家的德政很难得以施行。
汉以后,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
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
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
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
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
佛教是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期盛行。
【概念阐释】三教合一指儒、佛、道三教之间互相吸纳渗透、关系和谐,但并不指融为一体。
两汉以来,儒学占据了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三者彼此间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许多知识分子兼修儒、佛或三家并修,体现了士大夫们纵横于三教之间的思想倾向。
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吸收佛、道哲学观点丰富和更新了儒学体系。
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1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教学实录-word
宋明理学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及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理解思想家主要观点,认识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以及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注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提高自身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
难点:宋明理学的评价。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展示课件:春秋至汉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示意图,要求学生结合图片和所学,归纳儒学地位的变化。
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秦朝受到焚书坑儒的打击,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思想。
一、理学的概念和代表人物教师展示图片及文字材料: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师:第一,理学本质上说就是儒学,它一方面以儒学为基础,一方面是对儒学的发展。
第二,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师:根据图片思考,理学有哪些派别?其各自代表人物有哪些?生:宋明理学主要有两个派别,分别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
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有陆九渊和王阳明。
1.概念:2.派别及代表人物为什么还会要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呢?我们来探究理学产生的背景。
展示课件:探究问题:理学产生的背景。
图1 河南洛阳白马寺图2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师:我们先来看这两幅图片。
图1是白马寺,它说明了什么现象?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师:图2是道教名山。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由神仙方术结合了道家思想逐渐形成。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都是在什么时期呢?生:东汉。
师:自东汉末年开始,中国社会就一直处于动荡和分裂的环境之中,随后就有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动荡。
而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佛教和道教的流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接着看材料。
岳麓版高中历史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重庆外国语学校王文君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标准】列举宋明儒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上课对象是鲁能巴蜀中学高一年级的理科生。
本课是高二历史的内容,所以学生可能对儒学的基本发展历程了解不够深入。
同时,宋明理学作为一堂哲学史课程,自身知识难度大,哲学概念多,内容相对枯燥,但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儒学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理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学习哲学史具有一定的优势。
【教学目标】通过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思想发展脉络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如〝二程〞、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宋明理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了解中国古代的优秀思想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宋明理学的内容。
【教学难点】对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理〞、〝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
【教法学法】教法:讲述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督促同学们整理预习导学案。
通过呼应危机应对部分横渠四句,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检验理学是否完成了张载的目标。
总结升华1.以古鉴今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的过程能够为我们今天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提供哪些借鉴?2.总结陈述引用钱穆的话做总结。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对外来文化既要包容、吸取精华,又要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
通过最后的总结陈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详案】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宋明理学»。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难点: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教学方法】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
3、师生共同准备课前材料,让学生从准备的过程中,体会新中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教学资源】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课本。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找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第29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科技成就1、原子能a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核电站b背景:美苏核垄断c影响:巩固国防、能源利用、综合国力2、生物技术a成就:杂交水稻(袁隆平)b背景:地少人多c影响:解决吃饭问题3、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a成就:银河一号、三号、神威号巨型计算机b背景:国际信息技术日新月异c影响:国家工业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4、航天技术a成就: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b背景:苏联、美国空间技术发展迅速c影响: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二、科技成就原因和影响(一)原因:1社会主义发展2经济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二)影响:“科教兴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前两节内容——出示图片和材料。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电子计算机:美国第一台计算机;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克隆羊多利;空间技术、航天技术;苏联的东方一号、阿波罗11号载人上天;原子能: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成功。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回顾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世界上主要的科技成就,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转向同时期的中国。
广东省广州英豪学校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 教案
【学习目标】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理解掌握: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综合运用: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自主预习案】【知识拓展】12、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3、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异同?异: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同:都强调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考察和实践研究来求取真理【预习自测】(请把选择题答案写到括号内)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3、宋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4、“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
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之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
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A.内心反省B.考察事物C.消灭私欲 D.遵守三纲五常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怎样回答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合作探究案】一、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四课宋明理学教案
教师寄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第4课宋明理学【课题解读】理学:亦称“道学”,是新兴的儒学思潮,既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逐渐确立的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
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元、明。
【主干知识梳理】一、分析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1政治因素: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
①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促使学术活跃。
②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
2、经济因素: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为理学兴起奠定物质基础。
3、文化因素: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①科技文化的进步显著: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
②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探究成为时尚。
4、思想因素: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佛、道盛行,挑战儒学。
②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道思想,逐步哲学化、系统化。
结论:①任何一种统治思想的存在,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相适应;②时代和社会发生变化,统治思想也应该及时调整;③危机的出现恰恰是发展的新起点。
二、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及理学的影响【重点突破】1宋明理学的特点: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 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
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宋明理学家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本 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③ 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儒学与理学的关系?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过程A.①②③①③④2、【观点?争鸣】③圭寸建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B.②③④ D.①②④④具有浓郁人文主义精神 C.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
宋明理学说课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说课稿哈尔滨市第32中学高秋岩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分析一、课标要求: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的第四课。
本课在第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儒家思想在此阶段的发展,最终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以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难点:对比理学和心学的异同;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宋明理学和批判地继承这种文化思想。
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了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思想发展脉络,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宋明理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意识。
第二部分:学生情况分析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普通高中高二的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但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
这节课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知识是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的,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挑战也远远要高于其他的教学内容。
另外,宋明理学有着哲学层面丰富的内涵。
可是学生在学这一课的时候,还没有学习到政治的哲学方面的内容,所以无法提供跨学科知识的资源。
它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在学科能力的培养方面,宋明理学家们的作品中文言文表述非常多,如果用大量的文言文引述的话,学生肯定是难以消化。
第四个方面,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宋明理学可以说是良莠并存,对于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和他们的知识储备来说,是难以把握和取舍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辨证思维能力并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设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设问,不断的将问题引向深入充分运用课文中党家村的乡土资源材料及课后的解析与探究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理解宋明理学的内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以生活来走进历史,以身边浅显的生活经历来破解理学深奥复杂的理论,让学生来参与其中。
理学的影响则采取与学生相关的材料进行论述,引导学生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理学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理解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较强。
高二政治课已经开始学哲学部分。
经过前几节的学习,对儒学的发展有了相当的理解。
高二(文科)的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主动,还停留在单纯记笔记的阶段,没有具备真正深入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上课时不爱独立回答问题。
知识储备量不大,具备一定的归纳整理能力。
据此应从两方面进行调节。
一方面是心理的调节,用舒缓的、富于感召力的话语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对已经参与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另一方面是设计合适的探究题,引导学生思维。
学生已经比较习惯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有组内成员的交流,也有不同组别之间的探讨,具有良性的竞争气氛。
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意识,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指导他们学会如何与其他不同意见的人进行交流。
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养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历史ⅲ岳麓版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历史ⅲ岳麓版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从容说课】本节主要内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教材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朝的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
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也有一种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中学生对了解掌握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观点。
2、通过对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变化的有关知识的掌握,认识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中国历史上的思想文化发展脉络,了解其发展规律,探究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信息,拓展课本知识,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程朱、王陆思想观点,观察发展变化,比较综合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维护互补的重要性。
2、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这是中国儒学的一大进步。
3、宋明理学在压抑、扼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它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的形成也有积极影响。
【教学重点】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的历史地位。
【教具准备】1、多媒体及课件2、有关理学人、物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学时安排】1学时【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二程、朱子、王阳明的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丁云鹏《三教图》师: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
第4课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知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宋明期间儒学的发展。
说明要点难点1. 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2.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儒学的危机1.跟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数思想已经没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流传冲击儒学地位。
3.唐宋期间,“三教合一”潮流洋溢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 易混易错 ]魏晋南北朝期间,儒学的地位不过遇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摇动,但并未失掉。
“三教合一”的主张其实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交融并汲取佛教、道教的理论。
1.南北朝期间有一位有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精通儒、释、道三家经典,曾遇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
沈重的个人经历表现了当时的什么现象?提示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二、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2.主张(1)理的实质:“理”是世界的根源,是天下万物都要依据的广泛原则。
(2)理的表现:表此刻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表此刻人身上就是人性。
(3)穷理的方法:主张经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掌握“理”。
3.影响(1)南宋此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2)元代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3)明初,确定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4)对其余国家也有影响,远及朝鲜、越南、日本。
2.下边是有关总结宋朝理学的表示图,空白处应填写什么?提示格物致知。
三、陆王心学人物期间历史地位哲学观认识论主张“心即理也”,宇求理的方法是“发明心学的陆九渊南宋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本心”,进行心里反创立者宇宙省,不用学习也能领会求理的方法是“致良心学的主张“心外无理”,强王守仁明中期知”,重申自我战胜私集大成者调公理就在自己心中欲,回复良心3.明朝中后期,王守仁学说在中国士医生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以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文雅之罪也”。
岳麓版历史必修3中国文化史《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第 4 课宋明理学一、教学目标1.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
2.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分析宋明理学在压抑、扼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形成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三、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课时安排: 1 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长期混战与分裂,使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与巩固。
理学大师呼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在他们的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一场重忠孝,讲廉耻,扬气节的儒学复兴运动由此产生。
这是一场容纳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道德伦理规范与完善个人的自我修养方法。
它绵延七百余年,以理学传统传入并影响了日本、朝鲜及东南亚。
它将儒家思想不仅渗入每一个中国人骨髓血液与潜意识中,而且对当代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影响。
(二)讲授新课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
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
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
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
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
佛家强调解脱。
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
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1.程朱理学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理学”。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4【教学设计】《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他的演变过程是在屡屡遭遇挑战,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
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的重要阶段。
理学兼收并蓄发展成为完整的哲学体系,更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并最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掌握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拓展资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领会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采用教师讲述、学生探究学习相结合,问题教学法,材料教学法。
新课导入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
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
北宋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聚众讲学,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同时,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理学大师曾在这里讲学吗?而理学与儒学又有何关系呢?讲授新课一、依据四则材料概括宋明理学兴起背景(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吸收融合佛、道的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宋明理学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知道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培养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认识到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以及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理学的评价,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社会背景,认识到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培养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提高自身修养。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宋明理学导入新课师: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发展变化,(展示课件:春秋至汉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示意图),要求学生结合图片和所学,归纳儒学地位的变化。
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秦朝受到焚书坑儒的打击,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思想。
师:下面我们继续来关注儒学在汉代以后的发展,“第2课宋明理学”。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理学的概念。
一、理学的概念和代表人物(板书)教师展示图片及文字材料: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三》,第7页师:根据材料,在把握理学这个概念的时候要注意请两点:第一,理学本质上说就是儒学,它一方面以儒学为基础,一方面是对儒学的发展。
第二,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师:请你们根据图片思考,理学有哪些派别?其各自代表人物有哪些?生:宋明理学主要有两个派别,分别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
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有陆九渊和王阳明。
师:很好。
但还要注意两点:第一,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明朝的王阳明。
1.概念:(板书。
注意两点)2.派别及代表人物(板书。
注意各自集大成者)过渡语:吸取了诸子百家思想的儒学,为什么还会要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呢?我们来探究理学产生的背景。
展示课件:探究问题:理学产生的背景。
图1 河南洛阳白马寺图2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师:我们先来看这两幅图片。
图1是白马寺,它说明了什么现象?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师:图2是道教名山。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由神仙方术结合了道家思想逐渐形成。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都是在什么时期呢?生:东汉。
师:自东汉末年开始,中国社会就一直处于动荡和分裂的环境之中,随后就有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动荡。
而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佛教和道教的流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接着看材料。
材料一:“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
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
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生: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流传开来。
师:大家都信宗教了,这会对儒学产生怎样的影响?生: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师:看来理学产生的第一个背景,我们已经找到了。
3.儒学产生的背景(板书)(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广泛流传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板书)过渡:展示课件:《三教图》(明•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到了李唐王朝时期,虽然国家统一,但由于统治大力提倡崇道、信佛、尊儒的政策,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怎样的思潮?生:“三教合一”。
师:正是在这样的思潮下,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当然三者是相互吸收的。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板书)展示材料:材料:古代中国所有的王朝,都是曾经借助一系列的仪式来确立自身的合法性,这叫“奉天承运”。
宋初,在经历五代纷乱,权威失控,又看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斧声烛影,人们又如何确信这是一个拥有合理性合法的政府呢?所以不仅要采用一系列的礼仪,更需要一系列的思想文化策略。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师:通过这段材料,我们还会发现理学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什么?生:维护统治的需要。
(3)历经社会动荡、北宋统治者需要重建伦理纲常来维护统治(板书)过渡: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二、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板书)展示材料:材料一:“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朱子师:材料中的“生物之本也”告诉了我们理学的第一个观点是什么?生:理是万物的本源。
师:这个“理”是什么?按照朱熹的意思,是“形而上之道”也。
我们可以理解为:每个具体物体之上的共性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万物的根本。
按照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种观点属于什么哲学类型?生:唯心主义。
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师:这个仁义礼智和君臣父子是先秦儒家强调的人之伦理,那朱熹在强调什么也是天理?生:人的伦理道德。
师:那么,当人的欲望和伦理道德相违背的时候,应该如何做呢?生:存天理,灭人欲。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理学在人的伦理道德和欲望之间,很明显地看重什么?生:伦理道德。
师:我们能否看出理学中包含了佛教的思想呢?生:能。
因为佛教强调六根清净,克制七情六欲。
师:很好。
同样,强调伦理道德,社会秩序也符合了谁的需要?生:统治者。
师:很好。
通过这些材料和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理学再次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继续处于东方不败的地位。
所以,到了南宋以后,理学再次被称为官方哲学。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甚至影响到了海外。
师:那么,理学家认为如何才能很好的克制欲望呢?展示材料: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师:这里的“格”,就是探究的意思,“格物”,就是探究物体。
为什么要来“格物”呢?生:获得道理。
师:对。
这就是理学的另一个内容,叫“格物致知”。
那么,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应不应该这么做?比如做化学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白色沉淀,要不要钻研?生:需要。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当时的理学家们看重的是什么?生:伦理道德。
师:那理学家们格物就不注重科学了,而是直奔哪去了?生:伦理道德。
师:这叫“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那么,如果这种思想得到推崇,会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生:阻碍作用。
师:到现在我们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明清时期中国的科学发展落后于世界。
理学的主要内容:(板书)1.“天理”是万物本源2.人的伦理道德也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3.“格物致知”影响:理学再次被称为官方哲学。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称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甚至影响到了海外。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心学”的思想。
三、“心学”的主要内容(板书)师:“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明朝的王阳明,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他的一则小故事。
展示材料(小故事1):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觉得是什么对万事万物的存在起决定性的作用?生:“心”。
师:对。
这就是“心学”的核心思想,叫“心外无物”。
师:这也是典型的什么哲学?生:唯心主义。
师:心学明显的是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
展示材料(小故事2):为了格物致知,王阳明曾经一连七天静坐在他办的书院里观察竹子,想悟出竹子的道理。
他废寝忘食、目不转睛地看着、想着,一直坐得支撑不住,病倒了,也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
材料:“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师:由于王阳明“格物”的失败,于是他得出了什么结论?生: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师:王阳明认为人的道德天生就自带的,没必要格物,格自己就成。
这就是“心学”的又一个思想“反省内心,以致良知”。
当然,王阳明的心学不仅仅是吸收禅宗的思想,更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那么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呢?请大家阅读教材内容思考。
生:明朝中叶,社会动荡,世风日下。
师:王阳明认为这时人心所坏,想要反省人心,以达到什么目的呢?生:维护社会秩序。
师:那这又符合谁的需要?生:统治者。
师:结果怎么样?生:被大力推崇。
师:很好。
心学的内容(板书)1.“心外无物”2.“反省内心,致良知”心学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也被奉为官方思想。
师:我们把这两种思想放在一起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之处。
(见课件略)过渡: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心学”“理学”的相同之处都是要求人们克制欲望,遵从伦理道德。
我们现在就围绕这个话题来辩证地看待理学。
首先,克制欲望去遵从伦理道德会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展示材料: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三寸金莲、残忍的童年材料一: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材料二:“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师:看完这些图片和文字,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讨论后回答):由于理学大力提倡伦理纲常,对中国妇女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摧残。
师:很好。
我们知道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些传统的伦理。
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理学逐渐嵌入人们的骨髓,压制了人们正常的欲望,使中国社会失去活力。
这正是我们今天提倡人性化的社会所不能接受的。
但是,在理学的影响下,人们的气节、品性也得到一定的熏陶。
我们来看一下。
展示材料:材料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材料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材料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师: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生:高尚的品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总结,如何正确认识理学。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师:对待宋明理学,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生: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课堂小结理学的产生是文化竞争的结果。
由于思想和政治的结合,使理学成为明清数百年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由于缺乏竞争,理学日渐僵化,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