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2019年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3黄鹤楼送别
第3课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等9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李、孟、浩、仰、眺、酒、您、敬、若、虽”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长亭送别》歌曲。
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离别之情。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
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提出要求:(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齐读,指名读。
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②读顺诗文③理解课文大概内容。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板书:黄鹤楼送别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记忆字形,书写生字(一)认读1.出示生字“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指名认读。
对比识记“幕”“墓”“慕”“暮”。
强调“谊”读音yì,不要误读为yí。
“暂”读平舌音zàn,不读卷舌音zhàn。
2.出示词语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繁花似锦俯临长江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依依惜别按捺不住浩浩荡荡永世不绝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饯行:“饯”读jiàn,不读chí;意思是送别。
小学语文(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教案
小学语文(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教案一、检查预习,回忆诗文。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关的一篇文章《黄鹤楼送别》。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师: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我们先来看看几个词语,你能读对吗?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依依惜别杨柳依依沙鸥点点脍炙人口飞檐凌空永世不绝按捺不住誉满天下师:咱们来看看第一行的词语: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暮春三月,对照一下古诗,再读读这三个词,你有什么发现?生:这三个词正好说出了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季节,还可以解释古诗中烟花三月的意思。
师:说得不错,借助词语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你很会学习。
师:词语读对了,咱们找几位同学来读一读文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生:李白为孟浩然在黄鹤楼践行,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二、初步感知,交流惜别之情。
师:这篇文章讲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课前预习时大家搜集了资料,你对李白与孟浩然的关系有哪些了解?(板书:李白----孟浩然)生:李白与孟浩然是忘年之交,孟浩然长李白12岁,此时的孟浩然已诗名满天下,李白对孟浩然十分敬仰。
师:刚才同学们读过文章了,那从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的情感?(板书:依依惜别)生:我感受到一种依依惜别之情。
师: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生: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师: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生读:“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我从这体会到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送别之时正值春意正浓,送别之地,又是天下名胜黄鹤楼,两位诗人真的被暮春三月的美景迷住了?生:面对分离,两人心中都有依依不舍的感情,所以二人都不愿开口。
师:原来他们有心事,还有其他地方也体现了这种感情吗?。
生:李白说:“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小学语文(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教案
小学语文(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朋友间的感情。
(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
2. 诗中意象的分析和寓意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诗意的感悟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黄鹤楼送别》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送别经历,感受友谊的珍贵。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抄写《黄鹤楼送别》,注意字迹工整。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的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意象和寓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的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黄鹤楼,亲身感受诗中的意境。
2. 开展友谊主题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九、教学进度计划:本节课计划用1课时完成,后续课程将依次教授其他古诗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古诗文的知识。
《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
《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推荐】《黄鹤楼送别》教案四篇《黄鹤楼送别》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1.掌握主题文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掌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
2.感悟文本主题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3.培养言语品质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明意象。
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
在模拟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进步言语表达才能和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一〕出示词语,指导朗读。
烟雾迷蒙俯临长江杨柳依依依依惜别脍炙人口浩浩荡荡繁花似锦飞檐凌空沙鸥点点按捺不住誉满天下永世不绝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一个词语,学生模拟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
〔二〕诗文对照初步朗读感知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
指出课文特点。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扬州是江苏省扬州市,它们都在长江边上,黄鹤楼在西面,扬州在东面。
所以说“西辞黄鹤楼”。
〕2、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语句表达的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用直线“_________”划出来。
然后交流一下。
老师读一句诗,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情1、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呢?〔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之景〔2〕师:你觉得送别时的环境怎么样?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同学和老师带进那迷人的送别场景。
2、假设第一段侧重写的是黄鹤楼送别之景,那么第二自然段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样,用一个字概括。
讨论并板书:之情。
〔1〕指名朗读,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离别之情。
讨论板书:依依惜别〔2〕什么叫依依惜别?“依依”什么意思?“惜别”什么意思?〔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
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分开。
〕〔3〕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小学语文(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教案
小学语文(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友情和离别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黄鹤楼送别》的作者王之涣和诗歌的背景。
解释诗歌中的黄鹤楼和送别的意义。
2.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每句诗句的意义。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黄鹤楼的比喻和友情的象征。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黄鹤楼和送别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送别的情感和意义。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情感。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选择黄鹤楼作为送别的场景。
3.4 应用与拓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歌中的送别情景。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重要性和如何表达友情。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学生写一篇关于友情和送别的短文。
4.2 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黄鹤楼送别》的文本,包括生字词的解释。
5.2 图片或视频提供黄鹤楼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的背景。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诗歌创作学生模仿《黄鹤楼送别》的格式,创作自己的送别诗。
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6.2 故事续编学生以《黄鹤楼送别》的故事为基础,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
小学语文(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境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黄鹤楼送别》的PPT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黄鹤楼送别》。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了解诗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
(3)分析诗歌结构,讲解意境。
3. 品悟诗歌:(1)小组讨论: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2)全班交流: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准备背诵。
3.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2. 学生反馈:(1)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满意度。
(2)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程度,以及对友谊、感恩主题的认识。
七、拓展活动1. 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2. 组织学生参观黄鹤楼,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3. 开展友谊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
八、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小学语文(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教案
小学语文(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
(3)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理解与欣赏。
2. 诗歌主题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领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背诵音频。
2. 制作课件,展示诗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3.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黄鹤楼送别》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送别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诗文(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教师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欣赏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中的美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4. 拓展学习(1)教师介绍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5.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背诵诗文,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诗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意境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朗读与背诵评价:听学生朗读和背诵,评价其发音准确性、流畅性和感情表达。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考虑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最新苏教版(201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3.黄鹤楼送别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3.将故事与古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
重点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深远意境。
难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的三大名楼吗?湖南的黄鹤楼、岳阳楼和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诗仙李白曾在黄鹤楼送别他的好友,并写下了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播放视频)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背后的情感故事——《黄鹤楼送别》4.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的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mùmèng yǐn zàn 通过课件,检查暮春孟浩然饮水暂时yíwéi yán zhù友谊唯一飞檐伫立教师领读词语理解:按捺不住: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杨柳依依: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沙鸥点点:远处的沙鸥一只一只的。
繁花似锦: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
(3)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描写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
二、精读领悟1.全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1-3):饯行(酒送)第二部分(4):送别(目送)第三部分(5):吟诗(心送)2.第一部分(1)品读第1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2)你怎样理解“饯行”?饯:设酒食送行。
饯行:为远行的人摆酒宴。
(3)长江边的景色怎样?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男女生比赛朗读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黄鹤楼送别》教案1
《黄鹤楼送别》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暮春、暂时”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跟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跟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世界上最令人失魂落魄的事就是跟自己的好朋友分别了。
古往今来朋友离别,亲人远行,都是令人万分伤感的事情。
在古代离别的时候人们有的唱歌送行,有的饮酒饯行,有的写诗送行。
你知道哪些送别诗?预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首送别诗,故事的主角是著名诗人李白和孟浩然。
板书,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话说诗人,说一说你知道的诗人。
2.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出示朗读课文要求:①有不认识的字做好记号。
②小组合作,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③和学习伙伴一起再读一遍课文。
找出让你感受到朋友深情厚谊的句子。
三、读认生字,理解词语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
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3.试着给生字组词。
4.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飞檐凌空杨柳依依沙鸥点点浩浩荡荡俯临长江四、朗读品味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看一看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呢?①展开想象感受送别环境。
②设身处地感受离别之情。
③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朗读文章中送别时的环境描写。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教案(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教案(有配套课件)黄鹤楼送别江苏省大丰市第三小学陈慧君教学提示:1、课型:阅读课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4)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流程:板块一: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孟浩然和李白两人图像。
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了解这两位诗人吗?2、教师简介:孟浩然和李白都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岁,出名比李白早,李白和孟浩然成为朋友时,李白非常仰幕孟浩然,把他看成自己的兄长和老师,在两人分别之时,李白特地创作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述:先听老师读一遍(教师读诗),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边读边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插入flash动画:读正确流利边读边想)(暂停,学生读诗)3、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黄鹤楼送别》就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当时两位大诗人依依惜别的情景,再现了大诗人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情境。
让我们走进课文,走入诗人的内心,好好品味当时的一幕。
板块二:细读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品味“赏景藏情”。
(1)师述:请同学们看图。
课件出示书上插图:黄鹤楼由远及近,画外音配上第一自然段内容。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师问:饯行是什么意思?年轻的李白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插入flash动画:读读想想说说)(暂停,学生交流)(2)课件出示:赠孟浩然唐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教师读后告诉学生:同学们,李白和孟浩然是一对好朋友,李白特意写了这首诗赠与孟浩然。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苏教版(2016)
板书:
黄鹤楼送 别 文包诗 诗文对 照 口 吟 脍炙人 情景交融 补白? 读
四、吟诵升华 1. 过渡:古诗确实是越读越有味道。古人读诗,和我们可不一样,他们喜 欢半读半唱的吟诵(板书:吟)。听一听“吟诵”,品一品不一样的韵味。吟 诵迄今为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古代几乎人人都会,可惜到现在已经濒临 失传。学一学。 2. 总结:开元盛世,烟花三月,风华正茂的李白在被誉为天下名楼的黄鹤 楼,送别一代名士孟浩然。李白将他的一腔豪情、万千话语,凝结成了这四句 28 个字,留给后人多少空白去想象!今天,人们用“文包诗”的形式,把有些 空白给补了上去(板书:补白)。课文补了什么?怎么补的?补得妙不妙?还 可以补什么?下节课再进一步探讨。 让我们在唱诗中说再见。
在战争的摧残下,叙利亚就像一个垂( 当夜(
)的老人一样毫无生气。每 ),带给人们无
)降临,变成废墟的城市更像是一座座的坟(
尽的噩梦。这里的人民,是多么羡( 啊!
)那些可以生活在和平世界的人
3. 这里垂暮的“暮”是什么意思?(年纪老) “暮”本来是什么意思?看 字形提示:太阳落到草丛里去了,是什么时候?(傍晚) “暮春”是 “傍晚的春天”吗?(初春、仲春、暮春:特指春天的末期)暮 春三月的长江边什么样? (出示书上的配图)这幅图让你联想到了课文里的哪些 词语?(出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看图读词语。 4. 小结:暮春三月,正值春夏之交,是春的气息最浓之时。当年,年轻的 李白在黄鹤楼送别他的忘年交孟浩然,正是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繁华季节。 二、扣诗学文 1. 这是篇“文包诗” (板书) , “文”由“诗”演化而来, “诗”是“文” 的灵魂。 ①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出示古诗)如果说故事是用来讲的,那么诗 歌则是用来读的。(板书:读)同桌互读,课件出示:读对读准,字正腔圆。 ② 作为高年级同学,肯定知道: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古诗,才能读出古诗特 有的味道(课件出示:读出节奏,有滋有味)。自己先读读,指名读:七言 223; 4+3。 ③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唐诗,课文的最后一段用一个成语作了评价,是哪个 成语?(板书:脍炙人口)说说词意。 ④ 把切得很细很薄的肉,放在火上烤得外脆里嫩,味道一定是极好的。那 么说这首诗“脍炙人口”,就说明了什么?(味道好在哪里,让我们细细品味) 2. 先到文中找一找能帮助你理解诗意的句子,画一画,再连起来读一读。 ① 指名回答,修改成文。小结:这个方法叫做“诗文对照”(板书:诗文 对照),这也是学习文包诗的基本方法。 ② 诗文对照,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为什么文中写的是“白帆”,李白
【最新】苏教版三语下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品读诗文,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感受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轻轻走入离别之境。
1.离别是一首歌,是一首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一起读题。
(黄鹤楼送别)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谁送谁?(板书:李白孟浩然)谁记得他们的诗篇?请学生各背一两首。
3.也许都是诗人,他们成为好朋友,他们一起游玩祖国的山水。
我们猜想他们在黄鹤楼会做些什么呢?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4.此时此刻,李白与孟浩然即将分离,他们心情如何?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板书:依依惜别)学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5.“依依惜别”是什么意思呢?还可换成哪些词?过渡:此时,他们在黄鹤楼……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扣文眼,初步感受惜别之情。
1.出示第三自然段。
2.看屏幕,齐读“藏”。
藏的是什么?对,藏的是深厚的友谊,离别的伤感。
一个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意啊,谁能读出这种情意?过渡:离别之时,正值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此景此情,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三、学习文中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出示古诗,读2.自由读文,找出文中表示诗句的意思3.检查、交流。
四、品语言,深层理解深厚情谊。
1.不忍别时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了什么?(出示李白的话)2.离别之言,情真意切。
自由读李白的话,你能读出哪些感情?(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不要着急。
再次默读,用心触摸每个字词,你会有更多的体会,可以用笔在你体会深的字词下加点)3.读尽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的心里。
从李白的话中,读出来哪些感情?学生交流。
(1)交流:从六个“您”字和“夫子”一词,体会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仰慕、尊敬指导朗读:加进人物的提示语读。
【精品】【新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第3课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等9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李、孟、浩、仰、眺、酒、您、敬、若、虽”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长亭送别》歌曲。
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离别之情。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
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提出要求:(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齐读,指名读。
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②读顺诗文③理解课文大概内容。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板书:黄鹤楼送别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记忆字形,书写生字(一)认读1.出示生字“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指名认读。
对比识记“幕”“墓”“慕”“暮”。
强调“谊”读音yì,不要误读为yí。
“暂”读平舌音zàn,不读卷舌音zhàn。
2.出示词语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繁花似锦俯临长江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依依惜别按捺不住浩浩荡荡永世不绝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饯行:“饯”读jiàn,不读chí;意思是送别。
2024最新-《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优秀5篇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是漂亮的编辑帮大伙儿收集的《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篇一一、这节课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 师板书,学生书空。
二、师放音乐、投影。
师: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
孟浩然上了船,白帆渐渐远去,李白看着一江春水,触景生情,随口吟诵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初读古诗,读课文。
1、师(停音乐,指着投影):这首诗是李白送孟浩然时随口吟诵的,却成了千古名诗。
同学们也来读读这首诗吧!2、学生自由读诗。
3、师:同学们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有没有不懂的地方?4、学生提问。
5、师:同学们提了不少问题,我们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我们平常读古诗时发现问题都怎么解决的?(查工具书)老师告诉你,这篇课文是文包诗的形式,只要认真读书,一定能理解诗意。
6、请同学们自由读书,自己找找答案。
7、解释古诗。
四、品读课文。
1、我们学习古诗既要了解诗的意思,也要体会诗歌的感情和表现的意境。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板书:依依惜别)依依惜别是什么意思?从文章中什么地方看出依依惜别之情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学习第二节。
1、学生自由读书。
说说从哪里看出依依惜别之情?2、抓住藏字,提问:从哪里看出故意隐藏?(一会儿一会儿)为什么藏?(不想在分别的时候表现出伤感、悲伤,不想让对方难过)。
3、指导朗读,读出留恋、浓厚的友情。
5、学生练读,指名读。
*学习第三节。
1、过渡:李白和孟浩然就要分别了,这一节描写了两人分别时的话语和行动,从话语中行动中我们又体会到什么呢?2、李白的话中抓住您和!,表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重、敬仰、仰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黄鹤楼送别修订栏:(课型:新授设计: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等9生
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李、孟、浩、仰、眺、酒、您、敬、若、虽”等
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
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
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
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提出要求: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齐读,指名读。
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②读顺诗文
③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记忆字形,书写生字
(一)认读
1.出示生字“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指名认读。
强调“谊”读音yì,不要误读为yí。
2.出示词语
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
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
繁花似锦俯临长江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按捺不住浩浩荡荡永世不绝
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质疑问难。
(二)书写
1.出示“李、孟、浩、仰、眺、酒、您、敬、若、虽”
2.指导识记方ǐ法和à书写注意点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教给概括方法:将记叙文的四大要素一一找出,然后组成一句话。
时间——暮春三月
地点——黄鹤楼
人物——李白和朋友孟浩然
事件——送别
本文叙述了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的事。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
(一)学生自学课文。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交流学习心得。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
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
B配乐朗读
指导朗读这句话。
“仰望”是怎样看?
那“远眺”呢?
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2.“孟夫字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
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
E学生上台表演。
3.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友人登上了船。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伫立”什么意思?能否改为“站立”?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
把描写诗句意思的语句勾画出来,然后,把整首诗的意思说说。
4.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
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布置作业
离别诗有很多,请同学们收集整理。
板书设计: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