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导学案

合集下载

安塞腰鼓导学案(精选3篇)

安塞腰鼓导学案(精选3篇)

安塞腰鼓导学案(精选3篇)【安塞腰鼓导学案第1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安塞腰鼓》。

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选编的几篇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

这些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

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

这样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极有帮助的,因为她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

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本单元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3、掌握“三读”式散文阅读赏析方法。

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由于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体,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根据本文内容,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教育理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由“课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动建构型”模式转变,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由“问题式”(设计琐碎问题若干,组织逐个击破,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知道答案)向“话题式”(提炼少量话题,组织讨论交流,目的是通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建构生成)转变。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5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篇一【导言】《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文章以诗一般凝练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富有动感的语言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激越飞扬。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体会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领悟生命的自由和豪壮之美。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生活、与生命的对话。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诵读品评、自由感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引领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形式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深刻理解和欣赏课文独特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加深对文章内蕴的深度认识和多元解读。

【课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录象,创设特定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设置的具体情境中,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对文章外形与内蕴之美的理解。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为了打破现代语文以割裂为美的僵化阅读模式,在《安塞腰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注重运用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先让学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安塞腰鼓表演部分的文字。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部分,通过寻找关键语句或语段来理清作者思路,明确文章结构,使教学富有整体阅读的意味。

三、探寻美点,品读赏析为了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应作为学生解读文本、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使学生学会真正的自主阅读。

在赏析《安塞腰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动,学生自动,小组合作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任意地找出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大声朗读,用我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是因为的句式相互交流。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获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具体体验和感受,获得审美享受的自主赏析权,从而避免学生的审美愉悦被强行灌输和暴力接受。

安塞腰鼓导学案合集3篇

安塞腰鼓导学案合集3篇

安塞腰鼓导学案合集3篇【安塞腰鼓导学案第1篇】一、说教材《安塞腰鼓》是著名散文家刘成章先生撰写的一篇富有诗意美的散文。

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激荡、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传达出勃发的生命激情,是对我们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教学本文,宜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下,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欣赏文章的阳刚美、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意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听读课文,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品味关键语句,体会排比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我把引导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阳刚之美,体会其所宣泄的蓬勃生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培养学生品析文句的能力,体会排比修辞的作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时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本,即有教材,更要做到心中有人即有学生。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都来自附近的农村,视野相对狭窄,对腰鼓艺术缺乏感性的认知和体验,此外,他们的朗读水平和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也较低。

这都是我制定教学目标所必须考虑的。

当然,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毕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毕竟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这则是我进行教法选择的重要依据。

三、说教法学法教与学本是互动的一体化的过程,老师教的过程本应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在这儿我把教理解为示范、引导、点拨与鼓励,把学理解为仿效、质疑、阐述与内化。

基于文章本身的特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选用朗读法,品读法和讨论法。

除了配乐范读外,品读和讨论的主体全是学生。

老师只是创设情景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

四、说教学过程如果说深入钻研教材,细致研究学生,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
六(5)班姓名:
一、资料背景
腰鼓:打击乐器。

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

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腰鼓中要数安塞腰鼓最有名。

安塞腰鼓源远流长,相会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粗犷奔放的形象传遍全国,号称“天下第一鼓”。

二、自学生字,查字典,注拼音,写字意,组词
捶:拼音,字意,组词
粱:拼音,字意,组词
骤:拼音,字意,组词
枣:拼音,字意,组词
搏:拼音,字意,组词
栗:拼音,字意,组词
陌:拼音,字意,组词
大起大落:词意
惊心动魂:词意
叹为观止:词意
戛然而止:词意
三、自读全文,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
四、自读全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安塞腰鼓上演前,作者进行了哪些描写?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腰鼓舞表演时的“闹”的?
3、“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赞美了什么?
4、文章中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对描写场面、表达情感起什么作用?
5、文章的结尾有怎样的深意?
1 / 2
五、段落我会分
全文共20个自然段,可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 自然段)写了
第二段(第 自然段)写了
第三段(第 自然段)写了
六、填写层次图
安塞腰鼓
激荡的生命
磅礴的力量。

《安塞腰鼓》教案10篇

《安塞腰鼓》教案10篇

《安塞腰鼓》教案10篇《安塞腰鼓》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该地风土人情。

2.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学会总结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3.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渲泄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1.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

2.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1.多媒体助学2.朗读导学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刘成章的这篇《安塞腰鼓》。

在中国呢,有很多地方有着他们自己的民族特色,或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历史人物,或者是有着专属于他们的活动。

比如说起西湖你就会想到杭州,说起傣族就会联想到泼水节。

那么同学们知道安塞腰鼓是哪里的吗?(同学们说了很多地方)老师听见了好多地方,安塞腰鼓是陕西陕北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它可以由几十人或上百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震撼,被称为是“天下第一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安塞腰鼓!正文:师: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这篇__,并标出__的自然段。

(开始朗读,朗读结束)师:老师看大家都读完了,那老师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有一句话在__中出现了四次,同学们知道是哪一句吗?学生一齐:好一个安塞腰鼓!师:对,看来同学们都发现了。

这句话在__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一直在感叹,那同学们在读完这篇__后,你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安塞腰鼓呢?(同学们举手)师:小赵同学,你来回答。

小赵:壮阔,还有充满力量。

师:说的很好,请坐。

还有同学想回答吗(小李举手)师:小李,你来说小李:我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雄浑师:很好,请坐。

其实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直接说出来的,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感受。

大家回到课本找一找,是哪一句话,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

生一齐:好一个壮阔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安塞腰鼓的真面目。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的图片)师:我们同学们感受到的安塞腰鼓是壮阔、雄浑的,作者又说安塞腰鼓是壮阔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

安塞腰鼓教案12篇

安塞腰鼓教案12篇

安塞腰鼓教案12篇安塞腰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

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3、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像力。

教学重点:1、利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本事。

教学难点: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欣赏。

2、学生谈观感。

教师从以下方面适当引导:①安塞腰鼓,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

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齐,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今日我们来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合注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和义。

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戛然而止2、听课文的录音;请学生自我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明确: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3、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四次。

4、朗读全文。

能够模仿合唱的形式。

1—4自然段和28—30自然段由女生读。

5—27自然段主体部分教师朗读。

其中,抒发赞美之情,音调最高亢的13、17、22、24自然段,由男生读。

5、分清结构层次:全文能够分成三个部分。

从“群茂腾腾的后生”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是表演前;第二部分从“可是”到“声,成了茫茫一片……”是表演中;第三部分从“戛然而止的时候”到“耳畔是一片渺远的鸡啼”,是表演后。

《安塞腰鼓》 导学案

《安塞腰鼓》 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理解文中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难点(1)体会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内涵。

(2)理解安塞腰鼓所展现的生命力量和民族精神。

三、知识链接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

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四、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瞳仁”“羁绊”“戛然而止”等。

3、思考:文章围绕安塞腰鼓写了哪些方面?五、合作探究1、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2、文中大量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这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充分表现了打腰鼓者的投入和激情。

3、文中有很多句子含义深刻,如“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谈谈你的理解。

4、安塞腰鼓所展现的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吗?它还蕴含了什么?六、拓展延伸1、观看安塞腰鼓的视频,进一步感受其魅力。

2、比较安塞腰鼓与其他地方的腰鼓表演,说说它们的异同。

七、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骤雨()(2)旋风()(3)瞳仁()(4)亢奋()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2)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3、理解句子含义。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这一句有什么作用?八、课后作业1、模仿《安塞腰鼓》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某种民间艺术的短文。

2、推荐阅读刘成章的其他散文作品,如《羊想云彩》等。

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安塞腰鼓导学案(精选3篇)安塞腰鼓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理解文章的主旨。

2、揣摩语言中包含的情感和深韵。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听录音,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朗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注音、晦暗羁绊蓦然冗杂亢奋戛然而止恬静瞳仁磅礴解释:晦暗羁绊蓦然冗杂亢奋戛然而止叹为观止3.诵读,整体感悟《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粗犷、豪迈、激昂,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读了本文,你喜欢哪些句子,划出来。

二、导学过程:1.小组展示2.诵读,整体感悟①、倾听学生朗读②、几人分段朗读课文③、指名评价④、对同学的朗读简单评价⑤、指导朗读⑥、齐读⑦、问: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主旨3、品读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读了本文,你喜欢哪些句子,划出来,理由?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哪句话?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4.再读课文安塞腰鼓导学案篇2初二语文导学案讲授人:执笔人:乍四兵审核人:课时:2 讲授时间:课题:2.安塞腰鼓学习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教学难点: 品味排比句的作用、气势与激情预习·导学1.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

给加线字注音。

瞳仁()亢奋()羁绊()山崖()冗杂()烧灼()磅礴()淋漓()戛然()闭塞()束缚()2.填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地搏击着。

它()着你,()着你,()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3.画出文中能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4.文中大量地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气势?思考一下其何作用?5.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

第17课《安塞腰鼓》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明标: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理解西北高原人民生命中奔放的力量,理解阳刚之美。

二.自学互学:1,查字典,读准写列加点字的音。

飞溅()亢奋()晦暗()羁绊()蓦地()冗杂()烧灼()辐射()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忘情:(2)狂舞:(3)闪射(4)火烈:(5)飞溅:(6)亢奋:(7)晦暗:(8)羁绊:(9)蓦地:(10)冗杂:((11)搏击:(12)烧灼:(13)奔突:(14)翻飞:(15)大彻大悟:3,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4.作家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5.导语。

同学们在电影或但是节目上看过陕西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

三.展示探讨:1,朗读课文,感觉安塞腰鼓的气势。

(学生齐读,读出气势。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3,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1)(2)(3)(4)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6,作者是怎样写的?7,这样写有什么好处?8,这三段联想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9,“容不得束缚……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应怎样理解?四.反馈提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题。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第二课时一,预习: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研讨了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部分内容,今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感情。

安塞腰鼓导学案合集3篇

安塞腰鼓导学案合集3篇

安塞腰鼓导学案合集3篇【安塞腰鼓导学案第1篇】第一课时设计说明:安塞腰鼓那奇伟磅礴的气势、催人奋进的力量;击鼓后生们粗矿豪放的性格、昂扬高亢的激情,如何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走进这篇激情四溢的散文所叙写的动人场景中,感受安塞腰鼓别具一格、涨溢活力的精湛艺术,与作者感同身受呢?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安塞腰鼓的魅力,懂得反复在文章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通过朗读懂得安塞腰鼓好在什么地方。

教学难点:文章当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

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矿、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

1、放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

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安塞腰鼓?(板书:鼓响前的静,腰鼓表演时的闹,鼓声停止后的寂静。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板书:壮阔、豪放、火烈)3、小结: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知道了安塞腰鼓的一些特点,下面,我们就从课文的字里行间真切地领略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

三、精读课文。

(一)引导学习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说说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

(一幅广阔而恬静的场面。

)2、小结:这是激战前的沉寂,是一场疾风暴雨式的腰鼓舞即将上演前的期盼。

写得多美呀,舒展柔和,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请问:腰鼓演就要开始了,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理解“茂腾腾”、“朴实”、“神情沉稳而安静”等)3、小结:文章开头的静态描写为文章后面写动蓄势,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安塞腰鼓导学案(推荐3篇)

安塞腰鼓导学案(推荐3篇)

安塞腰鼓导学案(推荐3篇)【安塞腰鼓导学案第1篇】尊敬的评委老师们: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我设计了文本细读、学情分析、教学流程以及课堂预设四个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通过文本细读,我发现这是一篇形神兼备的优美散文,它以独树一帜的语言,丰富多彩的修辞,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

根据文本价值我们可以提取如下的教学价值:一、进行诵读教学的价值;二、优美语言传达蓬勃生命力的审美价值;三、文章蕴藏多元化主旨的探究价值。

要在教学中体现以上价值,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学情。

我总结了一个陌生:即对安塞腰鼓表演形式的陌生;两个障碍:对散文的激情朗读技巧把握不够,不能充分传达鼓声中所蕴含的磅礴气势;对本篇散文厚重的思想内涵解读不到位,不能顺利的透过安塞腰鼓本身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深意。

;三种能力: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散文诵读能力、语言赏析能力和感悟表达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预设了本课的教学流程。

指导思想:少教多学思想,这是我校刚刚申请的国家级课题的主导思想,即尽可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结果:1、激情朗读散文,赏析优美语言,感悟散文意蕴之美。

2、渗透方法指导,提升散文的诵读、赏析及体悟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赏析语言之美,感受意蕴之美,体悟修辞之美。

教学难点:少教多学----自主探究文字背后的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少教多学法,读析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倾听美文----理清文路、读出气势----探寻主旨、升华精神。

下面,我结合课件来具体汇报一下我的课堂预设:导入新课、倾听美文:课前播放《黄土高坡》,激情造境,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

美文听读,打造视听盛宴,使学生在视频中认识安塞腰鼓,在听读中酝酿激情。

理清文路、读出气势:此情此景,我顺势抛出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文章中四次反复出现一句话强烈赞美安塞腰鼓,请找出来。

这四句话既是指导朗读的突破口,也是明晰文章内容和结构的切中点。

《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一、课前预习1、课本18页的字词,查出正音,成语解释,并在课本中画出来。

2、了解作者3、资料查找背景链接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思考:1、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写词语、短语、句子)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注意节奏,语速和情感)学生选择喜欢的自然段,分配朗读。

2、讲课文按时间顺序分为三各部分。

3、第二部分是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腰鼓表演的美?这四句角度的分水岭都是同一句话,请找出来。

三、再读课文,深层探究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1、“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里?请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叙述。

例: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

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2、语言赏析,寻找美课文中不仅安塞腰鼓的表演美(火烈的场面、激越的鼓声、击鼓的后生、变幻的舞姿),而且课文中美的句子更是比比皆是,请你从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带着感情朗读出来,并作赏析。

(可以从修辞、句式、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赏析)四、拓展延伸请你根据安塞腰鼓中场面的描写,模仿课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生活中的一个场面。

(在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激情,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活力,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严肃,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让人折服。

回忆我们的合唱表演,那声音,黄河一样,是惊涛的声响;青年一样,是沉稳的步伐;岩浆一样,是流动的激情,真是充满热情的合唱。

)五、回读课文,体会主题1、带着赏析完的感情,带着美的享受回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这样“好”的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什么?(歌颂生命中的奔腾,歌颂阳刚之美,表现要冲破束缚、冲破阻碍的强烈渴望,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变现等)2、小结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安塞腰鼓导学案(推荐3篇)

安塞腰鼓导学案(推荐3篇)

安塞腰鼓导学案(推荐3篇)【安塞腰鼓导学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是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连串的短语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像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由此特征,倾泻而出欲止不能。

基于这个特点本次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语句,传达的勃发的生命激情,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国标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还有《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两篇课文,纵观这一单元的体系编排,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精心旨在通过体味作者对民间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

本课同时通过体会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的精妙,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学习排比、叠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情感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体会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4、教学重点、难点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

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思想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完整版)17《安塞腰鼓》导学案附答案

(完整版)17《安塞腰鼓》导学案附答案

17安塞腰鼓导学案精彩开篇词1997年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有一群西北汉子演绎了一段“绝活儿”,当时有人曾这样形容:表演起来有股熊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牛劲,看了让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来劲。

大家知道这么让人有劲的“绝活儿”是什么吗?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喜不喜欢“摇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

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晦.(huì)暗羁.(jī)绊冗.(rǒng)杂蓦.(mî)然烧灼.(zhuï)戛.(jiá)然而止亢.(kàng)奋辐.(fú)射搏.(bï)击淋漓..(lín lí) 2.解释下面词语。

【狂舞】纵情地舞动。

【闪射】闪耀。

【火烈】兴旺热烈。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碰撞】比喻鼓声和观众的心灵相撞击。

【搏击】形容后生们奋力舞动胳膊、腿、全身。

【烧灼】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激动着观众、感染着观众。

【奔突】奔驰向前。

【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翻飞】翻动飞扬。

【恬静】安静。

【冗杂】繁杂。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渺远】同邈远。

遥远。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3.作者链接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能力,理解排比,反复及感叹句、短句运用的作用。

2.运用朗读法感悟用语言表现声音的艺术美,领悟生命力量的伟大。

3.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教学重点】借助朗读感悟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一、资料·助学(8分钟)1.背景链接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

2.作者链接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3.朗读指导:本文是抒情散文,感情基础是激昂、热烈、高亢的,需要大声朗读,语速不宜快。

1-4段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28—30段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二、自学流程:(30分钟)自学指导(一)理行文脉络(7分钟)提示:1.自主阅读提示和旁批部分,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一气呵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笔标出陌生字词,完成下边的字音字形。

《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

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族艺术奇葩。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导学练习】1.说说你对安塞腰鼓有哪些了解。

2.给下面加点字的字注音。

亢.奋()晦.暗()羁绊..()()蓦.然()戛.然()瞳.仁()磅礴..()()冗.杂()3.解释下列词语。

亢奋:晦暗:羁绊:淋漓:大彻大悟:惊心动魄:戛然而止:叹为观止:4.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请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

(适当做点标记、批注)【巩固练习】5.选择词语填空:(a.旋风一样b.斗虎一样c.骤雨一样d.乱蛙一样e.火花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是飞扬的流苏;,是蹦跳的脚步;,是闪射的瞳仁;,是强健的风姿。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容不得(),容不得(),容不得()。

是()了、()了、()了的那么一股劲!A.束缚羁绊闭塞挣脱冲破撞开B.羁绊束缚闭塞冲破挣脱撞开C.闭塞羁绊束缚挣脱冲破撞开D.束缚羁绊闭塞冲破挣脱撞开7.文中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什么作用?8.请你说说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的修辞手法和句式使用。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描写来抒情的形神兼备的写法。

【导学练习】1.简析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①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②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2.说说加横线的词好在哪里。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B.“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C.“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3.从写法上分析下列句子好在哪里。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安塞腰鼓》导学案

《安塞腰鼓》导学案
2、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生词,不理解的词语写在练习本上。
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读后讨论:
1、按照“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将课文分成三部分,用“∥”标出。课文重点写的哪部分?
2、“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的?“好”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好在有的舞蹈场面好在有的鼓声
好在有的击鼓后生好在有的舞姿
2、第8—第10自然段中的六个“隆隆”的作用是_____。
3、“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文中出现了_次。我们组认为出现这些,是因为: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评
我能把第6自然段的第3句改写成一首小诗。
合作探究
1、轻声读读第5—第7自然段后,讨论:作者用了哪些方式表达舞蹈场面的?
2、大声读读第8—第10自然段后,讨论:六个“隆隆”的作用是什么?
3、“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出现这些句子?
展示交流
1、通过讨论我们组认为第5—7自然段作者用了_____方式表达舞蹈场面。
2、我能体会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重点难点
1、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的性格。
2、能体会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导学环节
导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默读第1—4自然段,边读边想:
1、腰鼓表演就要开始了,我看到了什么?
2、从“茂腾腾、朴实、沉稳而安静”这些词中读出了什么?把感受写下来。
3、有一个句子在课文里出现了多次,请找出来,并在下面画上“﹏﹏”。
战栗(lìsù)枣树(zhǎo zǎo)
戛然而止(ɡá jiá)愈捶愈烈(chuícu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教学难点: 品味排比句的作用、气势与激情预习导学:一、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

给加点的字注音。

瞳.仁()亢.奋()羁.绊()山崖.()冗.杂()烧灼.()磅礴..()戛.然()闭塞.()束缚.()二、填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地搏击着。

它()着你,()着你,()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三、明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可分成3大部分。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四、探究文章主旨1.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安塞腰鼓的特点?描写安塞腰鼓的目的是什么?3.“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4.“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叙述。

五、探究场景描写的作用。

1.表演前“安静的腰鼓”和表演“寂静的腰鼓”两个场景中的“静”是否一样?2.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3.文章最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作用?六、语言赏析1.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2.对文中“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一句如何理解?3.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5.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七、修辞手法。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八、拓展延伸1、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法确实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炼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

随都会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2、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

九、课外阅读:安塞听鼓声霍竹山①何其雄壮威风哉!走进节日的安塞,走进世界上最厚实的黄土地,便走进了鼓声的欢快与激烈。

②世界上哪有如此豪放热烈的鼓声———气势磅礴,刚劲奔放,令闻鼓者热血沸腾,手舞足蹈。

恨不能有千万只耳朵,听鼓点的激情;恨不能长千万双眼睛,看鼓槌的狂热。

在腾腾沓沓的鼓声中,山峦开始扭动身姿,树木开始舒展筋骨,河水开始倒流,天空开始旋转。

③静谧。

平日里,黄土地就像一幅贴在窗口的窗花,恬静得不发一丁点的声息。

一朵山丹丹花儿在背坡上,静静悄悄开了,又悄悄静静谢了;一只羊儿默默地啃着无言的地皮,犄角上升起了太阳,又落下了月亮。

静谧的山线,静谧的草木,静谧的窑洞……④但在节日里,当一杆丈余长的铜唢呐闪亮地举向天穹,高亢地轰鸣时,一切顿时变了。

⑤一声山崩地裂的吼声,八百个拢羊肚肚手巾,身着羊皮大褂,腰系红绸,腿扎绑带,英姿勃勃的汉子在雄壮的鼓声中,潮水一样涌出。

打、踢、跨、跺、虎虎生威;收、放、弛、张,刚柔相济。

鼓人合一,人随鼓舞;人鼓一体,鼓随人欢。

鼓声急促,人似骏马奔腾;鼓声沉缓,人若雁落平沙。

节奏清亮时,好像游鱼戏水,鼓手是那样的潇洒自如;节奏浑沉时,仿佛风卷落叶,鼓声是如此的刚劲激昂。

过裆鼓阳刚雄劲,若鹰击长空;缠腰鼓优美大方,若燕语绕梁;下岔鼓豪迈粗犷,若平地滚雷;飞燕鼓气贯长虹,若鱼跃龙门……在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这气吞山河的安塞腰鼓,这八百剽悍的陕北汉子,让我们体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

⑥在黄土高坡上,场地的限制,打腰鼓的汉子只有百八十人。

鼓声野野的,在空阔的高原上荡来荡去,声传百里,这自然是另一番情趣的了。

鼓声时而飞瀑跌谷,震人心魄;时而鸟鸣林间,悦耳动听;时而雾锁荒山,无声有声;时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而“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十字步、劳动步、平侧蹬、双腿蹬,鼓点清脆,好似金鸡三点头;单过街、双过街、正八字、倒八字,鼓声密集,恰如骤雨扫屋檐———这野野的鼓声,让我们领略“尘埃遮高山,甲兵怒冲天”的征伐场面。

⑦鼓声凝时,若雪落高原,若古道幽情,使听者如醉如痴。

⑧鼓手动时,似惊蛇飞舞,似午夜狂欢,令观者激情满怀。

1.第二自然段“山峦开始扭动身姿,树木开始舒展筋骨,河水开始倒流,天空开始旋转。

”有何表达作用?2.第三自然段写平日里静谧的黄土地,与写安塞听鼓有何关系?3.第六自然段中写道:“这野野的鼓声,让我们领略‘尘埃遮高山,甲兵怒冲天’的征伐场面。

”其中“野野的”是什么意思?4.本文通过写安塞听鼓声,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安塞腰鼓》参考答案:1.tóng kàng jī yá rǒng zhuó páng bó jiá sè fù3、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响声、击鼓的后生、奇丽的舞姿好一个安塞腰鼓4、探究文章主旨1.鼓响前1-4(安静)——腰鼓表演5-27(激昂)——鼓声止28-30(寂静)2.作者从壮阔豪放的场面、令人震撼的鼓声、奇伟磅礴的动作、力量之美的舞姿、粗犷雄劲的节奏中描写出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目的:以此渲染生命的激情,安塞腰鼓象征着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3.“好一个安塞腰鼓”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它反复出现,使内容逐步具体化,内涵加深,突出强调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4.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

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

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③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

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④好在变幻的舞姿。

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5、探究场景描写的作用1.第一个“静”看似静,却是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

第二个“静”是安静。

2.这里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更能表现腰鼓的震慑力。

3.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来反衬寂静。

6、语言赏析1.从短句的运用、词语的排列及语言的气势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第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短句,排列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非常有次序。

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2. 这句话把南方与北方作了对比。

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比喻贴切形象。

南方秀美,适合轻柔的丝竹;北方壮美,适合充满力量的安塞腰鼓。

这句话突出了作者对雄浑有力的鼓声的赞美。

3.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

4. 这句话表达了那些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竟然勃发出如此激昂奋发、奇伟磅礴的生命力,实在令人钦佩和震撼。

5.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

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

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7、修辞手法1.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把腰鼓舞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别致感人,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表达出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2.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抒发了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3. “呆呆地”一词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4.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长句短句相结合突出了安塞腰鼓体现出来的激昂勃发的生命力:摆脱束缚、打破闭塞,让生命充满激情的力量。

8、拓展延伸1.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青海热巴鼓、云南水鼓、广西笙鼓、辽宁满族腰铃鼓、浙江红妆鼓、湖北大鼓等。

2.古代:军旅作战,鼓舞士气;图腾崇拜,以鼓为舞;庙堂祭祀,鼓人掌教。

现代: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竟渡、货郎招徕生意。

9、1.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连山峦树木都动容了,一起附和鼓声,共鸣。

2.为后文做铺垫,写出安塞腰鼓的气势,令天地为之变色3.鼓声潇洒不羁于形式,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打鼓,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缠绵婉转,鼓声高昂,充满野性的力量4.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喜欢安塞腰鼓充满斗志和野性,令人为之动容,让人激情澎湃,无法言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