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 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 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 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 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 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 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课前预习
6.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 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地主家 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此说 者。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忍受官场 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 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 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 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其艺术特色, 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 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归去来兮 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 . 对 下 列 句 子 中 加 点 的 词 的 解 释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3
分)( )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4归去来兮辞并序-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4归去来兮辞并序-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和欧阳修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能够理解和解读《归去来兮辞》和《并序》两篇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对文学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
•《归去来兮辞》和《并序》的文本解读;
•两篇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 教学重点
•文本理解和主题思想的分析;
•学生对作品的个人感悟和体会的表达。
4.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解读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个人的感悟和体会并进行表达。
5.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通过展示唐代诗人王之涣和欧阳修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入《归去来兮辞》和《并序》两篇文学作品,提问学生对这两篇作品有何了解。
(二)阅读理解
1.对《归去来兮辞》进行文本解读,注重理解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和思考。
2.对《并序》进行文本解读,注重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和思考。
(三)主题分析
1.分析《归去来兮辞》和《并序》两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
2.探讨作品所要表达的哲理和意蕴,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学鉴赏知识体系。
(四)个人思考与表达
1.通过课前阅读和课堂深入讲解,让学生自主感悟和思考作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观感;
2.给学生提供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批改学生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总结
引导学生对当堂课程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教学评估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5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
评价: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鲁 迅先生评论:陶潜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伟大。被后世称作“田园诗 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夯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文学常识 辞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 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 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 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 在抒情。
④乐天知命:相_信__宿___命__论__的__人__认___为__自__己__的__一___切__都__由__ 命_运__支___配__,__于__是__安___于__自__己__的__处___境__,__没__有___任__何__忧__虑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一段重点词句梳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归去来.兮.。来__:__助__词___,__无__义__。__兮___:__语__气__词__ 2.田园将芜.胡.不归? 芜_,__田___地__荒__废__。__胡___:__同__“__何__”___,__为__什__么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 件: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共35张PPT)
3.词类活用 (1)策 扶老以流憩(名词用作动词) 拄 . (2)园日 涉以成趣(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 (3)或棹 孤舟(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船 . (4)携幼 入室(形容词用作名词) 儿童 . (5)乐 琴书以消忧(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 (6)实迷途 其未远(名词用作动词) 出来做官 .. (7)审容膝 之易安(动词用作名词)容膝的小屋 .. (8)悦 亲戚之情话(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悦 . (9)眄庭柯以怡 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愉快 .
5
百度文库
归去来兮辞(并序)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内容赏析】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结庐在人境,而
无车马喧。”说明了两个问题,人境的生活是“车马喧”的,是 无奈的;作者的“在人境”与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没有车 马喧嚣的。接下来作者将视角放到第三人称的角度,反问:“为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 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 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种 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 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
自责之辞 辞官归田序、第1段 安慰之辞 归途 抵家 归 居家 室内 去 园中 田园生活 来 第2、3段 心志 交往 兮 出游出游 辞 所见 所感 (并序) 乐天安命第4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 课件34张
六字或四字,一般要压韵对偶,多 用语气词“兮”。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
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 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 “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 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 去来兮辞》。
• 陶渊明写菊其实并不多,一共六处,但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 菊便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孤标 亮节、高雅傲霜的意象。
陶渊明思想
•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 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
•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
• 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能唤起人们 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烈共鸣。他的洒脱恬淡、 质朴率真、超世拔俗,他崇尚自然的天性和努 力实践,他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 的追求向往,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 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 家园。
探讨:
陶渊明的
“隐”
作品回顾
饮 酒(其五)
问题探究——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 道路?
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 田园生活。
2.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 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 归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高中语文新人教必修5课件 2.4 归去来兮辞(并序)
识记第文9章 言扩声实系统词调音和虚词
(1)通假字 ①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词) (2)一词多义 ①夫问征夫.以前路名 词 , 行 人
乐夫.天命复奚疑? 助 词 , 起 舒 缓 语 气 的 作 用
②归田园将芜胡不归.? 动 词 , 归 隐 聊乘化以归.尽 动词,到
(2)多音字
①心为.形役( wéi )②载.欣载奔( zài )③知还.(huán ) ④行.休( xínɡ ) ⑤委.心( wěi )
基础第9梳章 理扩声·系涵统调咏音词义
(1)词义理解 ①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②会.有四方之事:恰逢 ③眷.然.有归欤之情:依恋的样子 ④犹望一稔.:谷物成熟 ⑤田园将芜胡.不归:何,为什么 ⑥实.迷途其未远: 确实 ⑦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拿来/斜视 ⑧审.容膝之易安: 明白,深知 ⑨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为什么不 ⑩聊.乘.化.以归尽: 暂且随顺着大自然的运转变化 (2)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①心为形役:形容人的思想不自由,做一些违心的事。 ②今是昨非:指认识过去的错误。形容人悔恨以前犯的错误。 ③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④乐天知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小组第9合章 作扩声·系统特调音殊句式
(1)皆口腹自役:判断句,“皆”表判断 (2)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 (4)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奚疑”即“疑奚” (5)农人告余以春及:介宾结构后置,“以春及告余” (6)将有事于西畴: 介宾结构后置,“于西畴有事” (7)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形于宇内” (8)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见”表被动 (9)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 (共18张PPT)
陶渊明
作 者 简 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 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 江市)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 家。年少时贫病,有高尚之志,博学 善属文。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写 作 背 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 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从29 岁起,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 往田园。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 出仕,做了八十余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 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陶渊明归 隐实是出于对当时腐朽现实的不满。当 时郡里一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 带迎接以示敬意。他很是气愤:“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 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拓展延伸
渊明先生有一些作品,比如我们 接触过的诗歌《咏荆轲》,同学们还 记得其中的句子吗?( “其人虽已没, 千载有馀情。” )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早年还是有 “济世”的抱负的。可当时的时代有 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没有。) 你愿意在上级官员到来时,在迎 来送往的队伍中只当一个装饰品吗? (不愿。)“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 山。” 历经一番俗世熬煎之后,他心里 仿佛响起一个声音“不如归去”,那 是田园的召唤,那是本性的回归。程 氏妹丧只不过是个由头罢了。
小序参考译文
了那食彭远那委我吏正这亲赖孩自我 留里,泽处时任家以赶个友以子己家 恋。足县当社到境爱上念大维很生贫 故等够离官会小贫惜出头都持多活穷 园到造家。上县苦人使,劝生,。, 的过酒一 动做(才到可我计米 耕 怀了饮百 荡官替为外是去的缸 田 乡一用里 不。我美地求做本里 植 感些,, 安 设德的官官领没 桑 情日所公 , 法,事缺,我有 不 。 子以田 心 )叔情少我还剩 足 , 就收 里 ,父,门心没余 够 便请获 惧 我也地路里有的 来 产求的 怕 就因方。也找粮 供 生去粮 到 被为大 有到食 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共55张PPT)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 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 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 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并 列出来。
• • • •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3、“程氏妹丧于武昌。”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原因。
朗读节奏 第一段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 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 //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 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 /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 //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 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 光/之熹微。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 回!既然自知本心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 惆怅而独自伤悲?觉悟到过去做错已不可挽 救,但坚信未来的事情尚可补追。实在是误 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对而昨 天非。 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 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悠 闲地漫步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 向远处看看。云雾自然地从山飘出, 日光渐暗将快要下山,船在水上轻轻 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 前面的路,只恨晨光朦胧天不亮。
新高考语文必修5 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
三、典句翻译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_认__识__到__过__去__的__错__误___已__经__不__可__挽__回__,__知__道__未__来__的__事__还__来___得__及___ _补__救__。__(_我__)确__实__走__入__了__迷__途__大__概__还__不__太__远__,__已__觉___悟__到__现__在__的__做__法__是___ _对__的__,__而__曾__经__的__行__为__是__错__的__。__(_得__分__点__:__谏__、__追__、__实__、__是___、__非__,__句___ _意__通__顺__)_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译文:_倚__靠__着__南__窗__来__寄__托__傲__然__自__得__的__情__怀__,__深__知__住__在___小__屋__里__反__而__容__ _易__安__适__。__每__天__在__园__中__散__步__,__成__为__乐__趣__,__小__园__虽__设___有__门__却__经__常__关__着__。__ _(得__分__点__:__傲__、__审__、__容__膝__、__安__、__日__、__涉__,__句__意__通__顺__)_
3.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译文:_以__亲__人__间__说__说__知__心__话__为__快__乐__,__以__弹__琴__读__书__为__乐__来__消__除__忧__愁__。___ _(得__分__点__:__悦__、__情__话__、__乐__、__琴__书__,__句__意__通__顺__)_ 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译文:_羡__慕__万__物__恰__逢__繁__荣__滋__长__的__季__节__,__感__叹__我__的__一__生__将__要__结__束__。_____ _(得__分__点__:__善__、__得__时__、__行__休__,__句__意__通__顺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共40张PPT)
陶渊明诗歌选读: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提示:本诗写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心远地自偏”是说, 只要存心远离尘世,便觉得居住的地方也远离尘世了。“此 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是说,从大自然得到启发, 领会到人生的真谛,但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也无须用言语
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
使动,使愉快
明白
名作状
在园中q,ì每日
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
而
拄着
xiù
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
举
远 无意地
yì
huán
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而
徘徊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
请允许我
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
“地”) 问征夫以前路(介词,拿) 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
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园日涉以成趣(连词,相当与
“而”表并列,不译)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行: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2、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3、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第二年(公元406年)写的,这时他42岁,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幼稚:指孩童。〕,瓶无储粟〔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生生所资〔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
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未见其术〔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脱然有怀〔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求之靡途〔靡途:没有门路。〕。会有四方之事〔四方之事:指他接受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情。〕,诸侯以惠爱为德〔诸侯:指州郡长官。〕,家叔以余贫苦〔家叔:指陶夔,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军阀混战。〕,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何则?质性自然〔质性:本性。〕,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尝从人事〔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皆口腹自役〔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当敛裳宵逝〔敛裳:收拾行装。〕。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情在骏奔〔骏奔:急着前去奔丧。〕,自免去职。仲秋至冬〔仲秋:农历八月。〕,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17张PPT)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 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 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 菊东篱,遥望南山,这是一 种悠闲自得的理想生活。
归园田居(节选)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五、布置作业
❖如果陶渊明被评为感动 中国的人物,请给他写 一段颁奖词 。
朗读课文,概括大意
❖1、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 ❖2、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 ❖3、作者回乡定居后的出游生活。 ❖4、作者抒发“乐天安命”的情怀。
二、诵读文章,品味情感
自责自悔—Leabharlann Baidu安自乐—旷达悠然
三、合作探究,解读理想
❖1.诗人在文中所描绘的理想生活是怎样 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2.有人认为结尾“聊乘化以归尽,乐夫 天命复奚疑”含有悲观消极的思想, 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 的看法。
❖ 主人生活简朴,虽无雕 梁画栋之富丽堂皇,却有榆 树柳树笼罩于屋后,桃花李 花竞艳于堂前。村落相隔很 远,炊烟柔缓飘升。深巷中 传来狗吠声,桑树颠响起鸡 鸣声,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 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光图。
桃花源记(节选)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
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学生朗读。
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
“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
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及韵脚,尝试背诵。
五、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
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学生复听一次录音,细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结合二、三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不少于500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突破难点,理解述志中渗透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难点突破
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
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