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就业问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就业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就业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农村转移人 口整体素质偏低 , 使他们适应转移就
业 和 劳动 力 市场 的职业 技 能需要 。
6 2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1 0 卷
2 . 2 城市 配套措 施缺 失 。 为农 村 转移人 口随迁子 பைடு நூலகம்女提供 的教 育服 务不足
促 进农 村转 移人 口在城 镇稳 定就 业 。根据 前文 分 析 的农 村转 移人 口在城 镇化 进程 中所 遇到 的就业 问题 , 要促进 农 村 转 移人 口在 城 镇 稳定 就业 。为 此 就要 对农村 转 移 人 口加 强 职 业 技 能 培训 , 通过
Vo 1 . 1 0, No .1 Ma r . 2 01 4
文章 编 号 : 1 6 7 3—1 7 5 1 ( 2 0 1 4 ) O 1 — 0 0 6 1 —0 3
城 镇 化 进 程 中农 村 转 移 人 口 就 业 问题 的 困境 与 对 策
余传杰
( 河 南工 业大 学 组 织部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1 )
农 民工仍旧停留在通识教育 的基础阶段 , 接受过 专 业技 术教 育 的 比重 不 足 四成 。 当前 , 我 国经 济 发展的基本面发生变化 , 劳动力供求市场也随之 变化 , 对于专业技术人才 的需求大幅上升。新生 代农 民工由于专业技术 能力 的局限性 , 在与城市 人 口的就业竞争上不具优势 , 就业空间难以拓展 。
变、 新农 村建设 、 城镇化健康发展 和社 会长治久 安 。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 , 必须坚持规模 和质量
并举 , 抛 弃传统 城镇 化 片面 重视 规模 的做 法 , 更加 注重城 镇 化 的质 量 , 特 别 是 重 视 提 高农 村 转 移 人 口的就 业 和生 活质 量 。 城 镇 化是 工 业 化 和现 代 化 发 展 的必 然 结 果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区人口转移问题研究》范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区人口转移问题研究》范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区人口转移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战略,它旨在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或城市群转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现象。

本文将就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区人口转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农村人口转移的现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转移现象日益明显。

这种转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群集聚。

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领域转向非农业生产领域,如服务业、制造业等。

这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为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农村人口转移存在的问题虽然农村人口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转移人口的职业转换能力较弱,他们在城市或城市群中往往面临就业困难、收入不高等问题。

其次,农村地区出现了一定的空心化现象,许多优秀的农民离开家乡去往城市发展,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服务水平下降。

此外,由于政策制度的不完善,部分转移人口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四、解决农村人口转移问题的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应加大对转移人口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2. 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压力。

3. 完善政策制度: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为转移人口提供更好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4.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5. 创新农村治理模式:通过创新农村治理模式,提高农村地区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五、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人口转移将继续呈现以下趋势:一是转移规模将继续扩大;二是转移速度将加快;三是转移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四是城乡融合发展将更加深入。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
都存在 一定的差异 , 农民工很难进 入城镇职工 的就业领 域。诚
然,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 两个市场开始相互 融合 , 城 镇劳动
些在城镇 居民眼 里理 所当然的权益 , 对于农民工来说却享 受不
到。民主平 等权丧失 , 农民工 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 。
3 、 灵活就业多, 劳 动 关 系不稳 定
4 、 从 个 体 角度 看 , 能 力 不 匹配 是 源 泉
我国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和个体 两大部f - j , 在国有 和集体 单位就业的农民工所 占比例很小 , 灵活性 大。而且 , 农民
三、 就 业 问题 原 因剖 析 1 、 从社会角度看 , 观 念 障 碍是 根 本
【 关键 词 】农 民 工 就 业 问题 对 策


引 言
பைடு நூலகம்
农民工进城后 , 城市 居民没有在心理上做 好接纳的充分准 备, 对农 民工的歧视普 遍存在于 各个领域 , 得 不到作 为公民 应
改革开放 以来 , 随着我国工业化 、 城 镇化进程 的加 快 , 越 来
流, 农民 工为城市 建设和发展做 出了卓越贡 献 , 却 只能 游离 在 城市边 缘 , 难 以进入城 市正规体制 之内 , 无法 享受到城 市发 展 带来的福利 , 实现与城市主流社会 的融合 。
3 、 从 市场 角度 看 , 功 能 缺 失 是 关键
针对部分私营企业农 民工使 用情况检查显示 , 企业 中侵犯
的就 业 对 策 。
二、 农 民工 就 业 现 状 分 析 1 、 劳动 强 度 大 , 工 作 环 境 艰 苦
我国针对 农村人 口和 城镇 居民的管理 往往是 采用不 同的 政策 , 区别对待 。在此基础 上建立的户籍制度 、 社会保障制度 、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土地流转困难导致农村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民进城就业困难使城市化进程受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恶化威胁着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土地流转政策支持,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只有这样,农村城镇化才能顺利推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对策、土地流转、农民就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镇化、政策支持、环境保护1. 引言1.1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农村城镇化发展是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向城镇化转变的过程。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一直是国家重点推动的战略之一。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农村城镇化发展势在必行。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生活水平相较城市居民有较大差距,农村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城镇化也可以促进农村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是多方面的,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镇化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就业,可以缓解农村人口过剩的问题,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效流动和配置,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农村城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p u l l t h e o r y J 两个著 名理论 :
的美国经济学家刘 易斯 ,第一次强调 了现 代工业部 门与传统
二元 结构理 论是刘易 斯( w. AL e wi s ) 提 出的 :大 多发展 中 农 业部 门之 间的差 异 ,把经济增长过程 、城 市化发展水平 同 国家 都存在城 乡二元结构 ,主 要表现为传统农 业部 门的劳 动 农村劳动力转型有机地结合起来。 生产 率远远低 于以现代工业部 门为代表的非农产 业的劳动 生
二、城 市化 与农 村剩余 劳动 力互动分 析
所谓城市化 ,是指农村人 口转化为城镇 人口的过程 。内
省 、和谐 河北 ”的重大战略选择 。所谓新型城镇 化 ,是指 以 涵就 是人类生产和生活 方式由乡村型 向城市 型转 化的历史过 科 学发展 观为指 导 ,以新型工 业化为 动力 ,追求结 构合理 、 程 ,具体表现为乡村 人口向城市人 口转化以 及城 市不断发展
动力转移 问题进行 了分析与研究 ,并提 出促进 农村 剩余 劳动 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发展 的若干建议 。
关 键 词 :城 镇 化
城镇 化是现代 化的必 由之路 ,是 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经 可以吸收 更多 的农 业劳动力 。如 此反复 ,农业劳动边 际生产
济结构 、 扩 大国 内需 求的战略重点 , 是 解决农业农村农 民问 率将逐渐与 工业工资水平接近 ,农 业部 门逐步进步 ,二元 结 题 、促进 城乡区域协调 发展 、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的重 要途 径 构的痕迹逐步 消失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
传统农业 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很 低甚至为零 ,存在着
产率 。传统农业部 门的剩余劳 动生产力 向现 代工业部 门的转 大量的剩余劳动 力 ,因此农村劳动力供 给具有完全弹性 ,那 移 ,不仅可以解 决农业剩余劳 动力的就业和 增加 这部分劳 动 么城市工业部 门可 以获得廉价的 、无 限供给 的劳动力资源 来 力 的收入 ,而且 可以增加现代 工业部 门的产 出和积累 ,从 而 代替资本资源 。将农 业部 门的剩余劳动 力转 移到现代工业部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问题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问题研究

JIANGXI AGRICULTURE7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问题研究文/崔红香 王君柏(江南大学法学院 214000)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放弃对土地的依赖,进入城市开始打拼生活,这是由于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这既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必然发展道路。

在农民向市民化转变的过程中,既是农民不断通过自身的学习使其社会价值和思想观念得以树立,也是城市需要劳动力技能和能力提升的必然表现,此举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而十三五计划已经把农民工市民化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但在此期间这一过程仍然进行比较缓慢。

基于此,通过参考各种文献和深入走访了解这一现象发现,农民市民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因此,为了提高市民化进程的速度,要根据城市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科学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解决对策在改革开放大潮的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现代化城市的进程,建设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内涵,而农民市民化又是城镇化的根本所在[1],这一根本在于吃穿住行等方面较农村方面有了更大的改善,体现在细节方面,同时人口数量占城市的比重上升,不是外在的高楼大厦的标志,而是内在应该有的特质,生活方式、思想方式都与在农村时有较大的改变和差别。

1 农民市民化的含义从农民市民化的主体层次看,一是放弃土地耕作进入城市从事非农生产的社会现象,即在城市寻找新的工作放弃农村耕作田地的工作生活模式,他们长时间居住在城市,以城市的工作谋生,就地转化为市民的现象;另一层次指城市中的农民市民化,具体来讲就是原本就是在城市中生活,但是在城市中原本是有土地的,而现在没有了耕种的土地。

农民市民化的内容从两方面阐述,分别从主观层次和客观层次,前者主要指农民自身素质、工作技能、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后者主要指农民生活与生产的客观条件,诸如房产、交通工具、物质条件等。

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247大众商务市场观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悠久的农业文明传统,耕地面积辽阔,农业人口较多。

农村人口收入增长较为缓慢,是当前“三农”问题中的最大难题之一。

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对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决定作用。

促进农村人口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民收入得到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这些年,我国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总体和谐稳定。

特别是几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长时间、大范围有序有效转移,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农村发展步伐缓慢,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同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一)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低下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村教育发展缓慢,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经济的影响,导致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思想保守,满足现状,缺少动力,对新型技术、事物等视若无睹,创业意识淡薄,缺乏经营理念等。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会议提出:“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发展的灵魂”,新农村建设必须培养人才,需要有文化、懂技术、有经营理念的人才,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思想水平。

(二)城市中的失业率不断增加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失业率却居高不下,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

第一,技术变革对城市中失业的影响,特别是新技术、新设备及新产品的引进和导入,自动化、智能化及信息化的科技手段推进,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造成城市劳动力失业;第二,就业市场趋于饱和,特别是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新增就业岗位不多,吸纳就业效果不明显;第三,失业人员生存技能过于单一,自身无竞争优势再就业,过于依赖他人,自我创新意识不足;第四,各地劳动保障力量较薄弱,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不足,没有完全实现资源共享,没能及时、迅速地为失业下岗人员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第五,农民工工作强度大,薪资水平较低。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别是乡镇工业 企业规模 小 , 技术水 平相对 落后 , 艺装备 简 工
方式”“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 , 自负盈 亏、 自主服务 的运行模式 , 形成以政府部 门服务为主 、 社会 中介服务组 织参 与的土地 流
转体系” 。. 民选择小 城镇就业 或定居时 , 以通过宅 等 l 2 当农 可 基地使用权获得相应 的经济补偿 。这样 , 体制改革和利 通过 益关系调整 , 提高农村劳动力 自 主就业 的积极性 , 为农村城镇 化建设排 除障碍。 3科学规划 , . 从法律上来保 障小城镇建设 的权威 性和连
城镇的投融资体制呈现出多样 化的特点 , 的说来 政府部 但总 门的行政性投资仍 然是最重 要的 。但是 由于政 府财政 压力
收稿 日 : 1一 期 2 0 ∞一 0 ∞
显然无法满足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而对劳动力素 质的需求。如果不切实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不仅不会将农村
富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 出来 , 而且会使脱离 土地的农 民成 为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 问题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 脚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 (0 一 D ( 10 4 21 (8 0 0 一 1 3
农村小城镇是区域经济 的增 长点 , 是实现我 国农村现代 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 自推行农村城镇 化建设 以来 , 确实在很 大程度上推动 了农村工 业化 的发展 和农 村社 会 的进步。不 仅扩大 了内需 , 有效吸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 , 也提高 了农 民的
第 2 卷第 2 I 5 期
l 6月 0年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 - lo a  ̄ n fC a T ah r e c es’C l g ol e e
Vo .5No2 12 . . I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 (7)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 (7)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工则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力增长极。

农民工作为城市劳动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但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农民工就业的总体规模在扩大就业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农民工失业现象非常严峻,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在当前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式下探讨农民工群体就业的现状、问题与解决之道,这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我国目前的农民工就业状况和特征、农民工就业难的原因以及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问题;对策目录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一、绪论 (4)(一)研究背景 (4)(二)研究意义 (4)(三)研究目的 (5)二、农民工就业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5)(一)概念界定 (5)(二)理论基础 (5)三、目前农民工就业的状况和特征 (6)(一)就业现状 (6)(二)就业特征 (6)四、农民工就业难的原因 (6)(一)就业信息不对称 (6)(二)工资待遇问题 (6)(三)就业技能障碍突出 (7)(四)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7)(五)政府职能不到位 (7)(六)科技对就业的影响 (8)五、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 (8)(一)保障就业信息真实、透明 (8)(二)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和社会保障 (8)(三)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9)(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9)(五)实现政府就业辅导职能 (9)(六)避峰科技浪潮,对农民工返乡提供政策引导 (9)六、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对策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摘要: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增加内需、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主要是与旧的城镇化做对比,突出“新”字:即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提供政策支持。

但是,农村城镇化建设并非只停留在制度调整层面就能达成,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村整体教育水平,加快和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从战略角度支持新型农业化发展。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关系的解读、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在哪里?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

实行城镇化政策的几年中,城镇人口激增,但一味追求人口数量增长而忽略甚至侵害了农村转移人口的利益,长期来看就会产生很多不稳定因素。

农村人口城镇化并非只是农民进城,短期增加城镇人口数量就能实现,这是半吊子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环境为代价,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内容和要求都更加注重农民思想观念、技术水平、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保障制度的完善。

新农村建设是建设新农民,农业现代化是农民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是农民的市民化。

据媒体报道,新型城镇化规划草案将以户籍、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点,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当然,农民向市民的转化不是仅仅依靠修路、建房就能实现的,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提高人民整体生活水平。

这要从农村人口的职业技能,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等方面着手改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势在必行。

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就业的因素与对策

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就业的因素与对策

李克 强总理认 为 , “ 城镇化是 中 国现
代 化进 程 中一个 基本 问题 , 是一个 大 战
略、 大 问题 。 ” 城镇化需要 充分就业 , 从经 济 增长 目标 的角度 来说 , 充分就 业, 不仅 是实现城镇化 的重要指标 , 而且 是经济可 持续 增长 的必 要条件 。但从 我国劳 动市
马克思说 , “ 生产 过程变成 了科 学的
动力 向城镇 转移 , 城镇就 业 的压力加大 。
在 新 型 城 镇 化 背 景 下 影 响 城 镇 就 业 问 题
而科学反过来成 了生产过程的因素 然, “ 5 年转移农村 人 口8 4 6 3 万人 , 城镇化 应用 , 即所谓 职能 。每 一项发 明都成 了新 的发 率 由4 5 . 9 %提 高到 5 2 . 6 %, 城 乡结构发 生
对我 国 新 型 城 镇 化 进 程 中 影 响 就 业 的 因 素 与 对 策
程 译 川
表 2三 大产 业就 业 人 数 表
何保 证人 口就业 问题则是在 此过 程 中我 国政 1 人 口基数 巨大 。 劳 动力供

年份
2 0 ∞ 2 0 憾 2 O o 9 2 01 0 2 0 l l 2 0 1 2
3 4I
3 6 7
3 4 8
\ \

2 8 7 2 9 5
3 4 . 6 3 5 7
关键词: 城镇就业;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7 ・ 5 3 4 L, 2 0 1 2 年就 业人 数 为 7 ・ 6 7
数据来源: 中 国统计 年 鉴
府 所面 临的重要 经济和社 会挑 战。改革 开放
给 严 重 超 需 求
就业 人数合计 ( 万人 J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城镇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失,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留住机制。

土地流转问题也妨碍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需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

农村城镇化下农业发展困境与社会保障问题也亟待解决。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当前亟需的任务,同时要注重解决相关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对策、进程缓慢、人口流失、土地流转、农业发展困境、社会保障、加快进程。

1. 引言1.1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农村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村城镇化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农村城镇化还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为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城镇化发展不仅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城镇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村城镇化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城市提供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助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进步。

农村城镇化也有利于优化国土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国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选择。

2. 正文2.1 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滞后,城镇化进程受阻。

很多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设施都比较落后,这使得农村地区的生存条件相对较差,吸引力不足,人们不愿意迁往城镇。

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由于农村地区依靠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而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导致农民的收入较低,无法支撑他们迁往城镇的生活。

农业人口城镇化相关问题简论

农业人口城镇化相关问题简论

农业人口城镇化相关问题简论【摘要】农业人口城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定义、影响因素、影响、挑战和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这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挑战。

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如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等。

文章指出,农业人口城镇化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农业人口城镇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如合理规划城镇化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等,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业人口城镇化、定义、影响因素、影响、挑战、发展策略、重要性、未来趋势、应对措施。

1. 引言1.1 农业人口城镇化相关问题简论农业人口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现象。

这一过程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人口城镇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资源配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城镇化问题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如何引导和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如何保障农民的生活和就业,如何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深入理解农业人口城镇化的相关问题,才能更好地制定出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中国农业人口城镇化向更加健康、平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农业人口城镇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人口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向城市的趋势,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过程和结果。

农业人口城镇化是城市化的重要环节,既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城市问题的重要来源。

农业人口城镇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类指标。

城镇化与农民工进城若干问题研究

城镇化与农民工进城若干问题研究

城镇化与农民工进城若干问题研究20世纪见证了全球人口快速城市化的进程,2007年5月23日,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将至少有60%(大约49亿)的人口生活于城市。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现象——农民工。

1.39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进城农民工中,60%的流动人口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

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跨地区流动就业,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部分。

农村劳动力转移,尤其是农民进城是工业化和城镇化一个必然过程。

一、城镇化与农民进城(一)城镇化1.城镇化。

城镇化也称非农化,它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城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实现城镇化的数量增长;二是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等城镇文明在农村地域的扩散,生产要素的聚集,经济结构的演进,从而实现城镇化的质量提高。

无论是人口的数量增长,还是人口生活水平的质量提高,都与人口的彻底转移相关,可见,实现人口空间转移是构成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换的过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必须以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为支撑①。

农村人口过多、农业水土资源紧缺,使土地规模经营难以推行,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改变,这是“三农”问题的根源。

中国人均耕地资源仅0.09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仅209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

破除这一矛盾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我国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基于金融视角下的相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基于金融视角下的相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图 1 城 镇 化 率 与 农 村 劳 动 力转 移 趋 势
数据来源 :历年的 中国统计年鉴。

我 国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对 城 镇 化 的 影 响 及 其 阶
2、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为 城 镇 化 积 累 了一 定 的 货 币 资 本 。 劳 动 者 为 了实 现 其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目的 ,要 付 出
我 国城镇 化 与农村 劳动 力转移 问题研 究 木
基于金融视 角下的相关影响 因素 实证分析
张 毅
永州 4 59 2 1 9)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永 州 市 中 心 支 行 , 湖 南

要 :本文 以我 国 18 —0 8年的相关数据 为基 础 ,综合运用定性 、定量和主成分分析方 法,对城镇化 、农 94 20
果 缺 乏 剩 余 劳 动 力 ,城 镇 化 也 无 从 谈 起 。因 此 ,城镇
化 需 要农 村 提 供 相 当数 量 的 剩 余 劳 动 力 。如 图 1 示 , 所 随 着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到 城 镇 , 镇 化 的速 度 明显 加 快 。 城
50 00 45 o0

段 性 特 征
( )我 国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对 城 镇 化 的 影 响 。 一
定 的 成 本 ,这 些 用 于 实施 转 移 行 为 的 资 金 为 推 动 城 3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不 可 逆 性 决 定 了我 国 城 镇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与 城 镇 化 既 互 相 促 进 又 互 相 制
本文仅代 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睡一p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区人口转移问题研究》范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区人口转移问题研究》范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区人口转移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旨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优化人口分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农村区人口转移问题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区人口转移问题的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农村区人口转移的现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区人口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转移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二是转移方式多样化,包括就近城镇化、异地转移等多种方式;三是转移人口结构复杂,涉及青壮年劳动力、老年人、儿童等多个群体。

三、农村区人口转移的问题及原因尽管农村区人口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动力不足。

2. 就业问题突出。

部分转移人口在城市中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存在就业不稳定、收入不高等问题。

3. 社会保障不健全。

农村转移人口在享受城市社会保障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4. 土地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征收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制约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因素。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制度不完善、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文化差异等。

此外,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也相对滞后,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压力。

四、对策建议为解决农村区人口转移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完善政策制度。

加强城乡规划、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为农村人口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2. 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3. 优化就业服务。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及对策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论基础 (6)2.1 城镇化理论的阐述 (7)2.2 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 (9)2.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概念界定 (10)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分析 (11)3.1 农村劳动力的规模与结构特征 (12)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14)3.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行业领域 (15)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困境 (16)4.1 转移就业观念的转变难题 (17)4.2 就业信息获取与中介服务问题 (18)4.3 技能培训与岗位匹配度 (19)4.4 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完善 (20)4.5 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就业机会差异 (22)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探讨 (23)5.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24)5.2 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25)5.3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教育 (26)5.4 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 (27)5.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就业机会均等化 (28)六、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 (30)6.1 案例背景介绍 (31)6.2 转移就业现状及困境分析 (33)6.3 对策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估 (34)6.4 对其他地区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35)七、结论与展望 (36)7.1 研究结论总结 (37)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9)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文章首先概述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其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包括教育水平低、技能不足、信息不对称、土地权益冲突等问题。

文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就业市场的透明度;制定土地流转政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等措施。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

与此同时,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城市化进程对就业状况影响的程度及方式始终是一个复杂的主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

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就业问题在城市化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

实质上,城市化本身是一个引向新型就业形式的机制。

一方面,城市化加速了市场化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化带来了生产力的转型,新职业、新行业在步步进入我们的视野中。

城市化提供的就业机会不仅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且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城镇化率在2020年达到了到了63.9%。

与此相应的,中国的城市就业市场成为中国就业市场的主导,其占比增长至65%。

城市就业市场中,服务业在增长,住宿和餐饮、金融、IT、医疗等行业增长迅速。

尤其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加迅速崛起成为就业的重要动力。

但是,城市化也带来了许多就业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化的过程中,就业市场将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就业市场的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缺少职业技能和社会保障,其在城市中找到稳定的职业和合适的薪酬将会面临许多挑战。

另一方面,在增长迅速的新兴产业指数,新职业所需技能的不断变化,也让很多人流失死亡。

城市化过程中总低收入群体和失业人口也难以避免。

所以,有必要抓住城市化与就业问题的关系,形成一种有效的城市化政策,以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

只有在提升城市化的同时,解决就业问题,才能实现良性互动并迈向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

政府不能简单的依靠建设规模庞大的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系统等方式,需要通过建立市场、商业、人才以及产业化联合深度引用式解决。

如此看来,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是长期的。

尽管其给就业市场带来了丰富的选择和灵活性,但涉及到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和多样。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希望人们注意城市化进程中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寻找符合现代需求的解决方案,在城市与就业市场的发展中寻求长远稳定的关系,以确保中国城市化进程能够保持长线可持续。

城镇化对农村就业机会的影响

城镇化对农村就业机会的影响

城镇化对农村就业机会的影响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并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这一现象在近几十年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其中包括对农村就业机会的影响。

本文将就城镇化对农村就业机会的影响展开探讨,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 城镇化带来新的经济机会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城市规模扩大,产业结构调整也在进行。

新的城市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增加,为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农民工纷纷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劳动力来源。

这种转移流动,为农村人口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平台,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改善生活质量。

2. 农村就业机会减少然而,城镇化也给农村就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首先,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农村劳动力难以获得稳定的就业机会。

同时,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的传统产业也面临萧条的风险,这进一步削弱了农村的就业机会。

3. 城乡经济差距扩大城镇化对农村就业机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经济发展差距方面。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相比之下变得相对较弱。

这导致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居民。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人口长期流失,甚至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4. 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城镇化对农村就业机会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创造更多的农村就业机会。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扶持、培训计划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此外,应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鼓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减少城乡差距的扩大。

最后,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就业问题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和机制,确保农村居民能够获得公平、稳定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城镇化对农村就业机会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尽管城镇化带来了新的经济机会,但也导致农村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城乡差距的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31-0001-03随着我国经济步人快速发展阶段,农村 城镇化成为了我国政府最主要的工作方向。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城镇 化进程与“农民城镇化”进程之间严重脱节。

“农民城镇化”进程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农村城 镇化进程的速度。

国家统计局在2014年发 布的报告称,2000—2030年,中国失地农民 的总数或将达到1.1亿。

大量失地农民的存 在,是闲置劳动力的浪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 移还将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隐忧|1]。

因此, 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去土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 题,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考虑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 的就业困境现状(一)失地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 高,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受制于多种客观因素和历史原因,我国 广大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基本仍然停留在 通识教育的初级阶段,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 培训。

以杭州市江干区的失地农村人口的统 计为例,初中和以下文化水平的占到84.6%, 没有技术专长或缺乏技术的占88.2%|2]。

因期后,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专业技术 型人才的需求增大,而失地农民受专业技术 缺乏的局限,就业空间也受到了极大的压缩。

从当前就业的情况看,失地农民的就业层次普遍较低。

主要集中在一些社会地位较 低的工作岗位。

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 训,失地农民很难从事那些高技术、高收人的 工作,反而扎堆于技术要求较低且薪酬较低 的行业。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兴产业正在 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同时传统产业的比重 不断降低,甚至最终面临消亡。

如果失地农民 的就业能力不能在未来发生质的改变,那么 失地农民将很难在将来的就业环境中获得高 层次的就业机会。

(二)相关配套政策缺乏,失地农民就业 有待保障近些年来,面对我国农业发展所遇到的 困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于三农的扶持政 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农民群体的关 心与重视,但是对于“后城镇化”的农民就业 保障问题却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农民进人 城市务工,由于群体自身存在着高度的流动 性,农民应享有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 福利未得到有效的跟进。

虽然在形式上失地 农民进人了城市,但却并未享受到与城市居 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由于法律的滞后性 以及农民工就业保障相关的政策法规仍不尽【商业评论】Business Review2016年11月刊(总第549期)•刘志杰农村人口就业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Business Review 【商业评论】2»t 年18月刊(总第548姻>(三) 企业对于员工素质要求不断提 升,失地农民就业门榲高随着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普及,以及 1999年中国高校扩招,高等学历得到普 及。

社会上出现了高学历人才扎堆等待就 业的社会现象。

可以说教育的普及,高等 教育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提 供了大量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为社会 经济发展的提速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近 些年来出现的我国大学生群体性失业的 社会现象,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31。

对于企业而言,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当然会更倾向于聘用高素质、高学历的人 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助力。

然而在当下高 素质、高学历的人才都面临着就业难的社 会现状,反观失地农民则更无任何竞争力 可言。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必要的职业素 养,企业对于农民工的聘用会有一定的忌 惮。

因此,在选聘人才时企业往往更倾向 于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而不会优先考 虑聘用农民工。

(四) 农民工就业渠道较少,并且缺乏稳定性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进城务 工的农民工获得就业机会的渠道较为单 一,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通过熟 人或同乡介绍,二是通过劳务中介所的渠 道,三是进行个体经营,从事商业经营。

但我们认为上述的第三类人群,即通过自我创业实现再就业的在实际中只占了非常 小的比重,因为有资金、有能力进行创业 的农民并不多。

而另外一些进人企业工作 的员工常常会因为基本技能的缺乏以及 不适应企业工作节奏而频繁离职,最后只 有靠做类似于搬运工、装卸、摆地摊等零 工来维持生计,经济条件不能得到有效改 善。

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 和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援助研究中心 联合发布了一份《农民工刑事案件研究报 告》,这份报告的焦点是:犯罪农民工的受 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经 济问题,数据还显示农民工2006—2010 年的犯罪率比上一个5年上涨了 21.7%,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农民工就业的不 稳定性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

二、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 业问题的解决办法与建议(一)加快制定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户 籍制度已经成为了农民进人城镇工作生 活的束缚。

几十年来户籍制度一直强化着 城乡二元结构,这并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 的必然要求|41。

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出 台相关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办法。

可在目前社会状况允许的条件下,适当放宽小城 镇农民落户的条件。

这样将会为失地农民 提供更多就业环境的选择,同时推动了农 民向城市发展,增进了农村与城市的交 流。

农村失地人口的转移将进一步推动农 村经济建设|5。

此外,政府应该进一步重新 规划农村的产业布局,让一些有条件的农 村地区可以在城镇化推进的同时优先发 展旅游业,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 区可以优先发展新兴绿色产业,这些举措 将让一些失地农民不用离开农村便可在 当地实现再就业,减少了农民突然进人新 城镇的不适感。

对于有能力、有想法的失 地农民,政府应当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优 惠,鼓励其在当地积极创业。

通过鼓励失 地农民积极地自主创业,将有效地使过去 的被动就业转变为创业。

同时通过自身的 创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后城镇化的农 民提供可观的就业机会。

(二)完善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由农业 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但是相应配套的社 会保障措施并未及时跟进。

只有真正解决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才能使他们在 新环境中真正实现安心就业。

各级政府应 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农民的 平等就业,使失地农民在遭遇“就业歧视”CHINESE & FOREING ENTREPRENEURS2【商业评论】Business Review2016年11月刊(总第549期)时能有效保护自身权益。

完善企业自身的 用工制度,减少对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限 制,对于随迁子女要给予同城镇居民同等 的教育以及医疗资源。

研究出台适合农民 工的各类社会保险,并且积极鼓励农民工 参加此类社会保险,以便更好地保障其自 身的利益。

(三)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建 设,提供优质的就业平台受限于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农民对于 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农村信息也较为 闭塞,失地农民想实现再就业很难获得第 一手信息,故建立一个优质的求职就业平 台就显得十分必要。

可以先期在一些实现 城镇化的农村地区进行试点,在村镇两级 行政部门中建立失地农民就业指导中心, 及时提供各类最新的就业岗位信息,减少 农民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成本。

基层就业 指导中心要与优质企业积极取得联系,努 力争取就业岗位,定期将企业的领导层邀 请到基层与失地农民进行沟通交流,增近 企业与农民间的距离,使村镇、街道成为 企业与农民之间的一个媒介,在两者之间 充当牵线人的角色。

此外,应加快农村就 业指导网站的建设,使农民足不出户便可 得到最新的就业信息。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失地农 民的就业竞争力对失地农民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其就业问题最为有效,且一劳 永逸的办法。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三大产业分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 发展,其中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 尤为迅猛,这便无形推动了劳动力市场 对于产业工人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需 求量激增。

但是农民由于缺乏必备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往往与就业机会失之交臂,因此对失地农村人口进行有针 对性的职业技术培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 义。

由于农村的社会资源较为有限,因此 对于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应由当地 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各级地方政府可以 设立一项专项资金专用于对农民职业技 能培训的支持。

如若实际条件允许可以 在一些地方开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点, 邀请和聘用一批企业的技术骨干定期来 为农民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通过阶段 性的培训使农民初步掌握基本的职业技 能,拥有必备的职业素养。

同时,还可以 定期组织农民前往企业实地考察,对企 业获得更为直观的理解。

此外,地方基层 政府可与相关企业以“一对一结对子”的 模式进行合作,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即基层政府为相对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劳 动力,解决企业自身“用工荒”的难题,企业为地方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

政府在起到引导作用的同时,应该打开工作思 路,积极凝聚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和力量,为失地农民尽快掌握职业技能 助力。

三、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 的迅速推进,农民失业数量也不断上升,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其中既 包含着社会因素,也有农民自身的因素。

为了我国社会能够长治久安,如何解决失 地农民进人城镇后的就业问题成为摆在 政府眼前的难题。

为此,政府应当加快制 定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完善 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加强对于失 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唯有失地就业问 题被有效解决,进人城镇的农民才能享受 到农村城镇化带来的福利,真正实现安居 乐业。

此外,失地农民是否能够得到妥善 的安置,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下一步继续 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和城镇化的程度高低。

因此,真正在根源上解决失地农村人口的 再就业问题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1] 徐鼎亚.构建失业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J ].特区经济,2008, (7).[2] 高君.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 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 ].人口学刊,2008,(1).[4] 王瑜.中国户籍制度及改革现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5] 付淑君.新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研究[J ].商业故事,2015,(18).作者简介:刘志杰(1996-),男,上海 人,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法学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责任编辑:陈喜辉)3CHINESE & FOREINGEl'JTFEPRENEU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