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涵盖的知识点繁多,是学生打好计算机基础的关键环节。

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文将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来说,多媒体教学法是非常适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是指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来说,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型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项目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3. 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来学习相关知识。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习课程内容。

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策研究1.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对策《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难点。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相应的对策。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增加课程深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摘要:在当下,对于能否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衡量个人的业务能力与工作能力的的主要标志之一。

此文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目前高职院校授课教学中纯在的问题与矛盾进行揭示和讨论,旨在改进高职高专类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出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需求的的技术职业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告诉发展,计算机一级成为各行各业中最基本的工具,对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应用以及协同工作的能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计算机能力方面的要求与日俱增,在工作中能较好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重要条件。

因此,各高校都会在新生入学后开设一门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但纵观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现状,形势却不容乐观:高职生在入学前的教育背景的差异导致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不相同,导致教师对各类知识量完全不同的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月方法有很大的困扰;第二个高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安排的课时都非常有限,导致教师必须在大幅减少的一些基础性知识的讲授,实践课的时间也会相应的减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相应的操作;第三,成就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无法对此门课展开兴趣,无法理解这门课的重要性,也就无法会使他们无法具备相应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能更好的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二、入学后先摸底,再分组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生入学之后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针对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的学习条件及家庭环境,而导致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通常在给新生上第一课时,应进行水平摸底,对学生水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课后,根据他们的水平来分学习小组,即让那些基础很好的学生在完成练习后充当“指导组长”,去流动辅导几个很难完成作业的学生。

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构 ” 。 运用类 比的方 式, 通过上述贴近生活 的例子 介绍计算机 的硬件组成 ,学生容易接受 , 非常 自然地 掌握各部件的功能 及相互关系 。 教师运 用类 比的方式使学生在贴近 生活的例子 中理解 与之相 似的计算机 基础 理论知识 可 以真 正启发 学生 积极思维 、便 于学 生理解 。
替算盘进行运算的部件, 这就是运算器; 然后要有能起到草
稿纸作用的部件 ,它能记忆原始题 目、原始数据 、中间结 果 最后 结果, 这种器件就是存储器 ; 还要有能代替人的控制作 用 的控 制器,它能根据事先给定 的命令发 出各 种控制信息 , 使整个计 算过 程能一步一步地协调进行 。 仅有这三个部件 但 还不够 , 原始 的数据 和命令等需要输入 , 以需要输入 设备; 所 而计算 的结果 需要 输出,就要有输 出设备 ,这样 就构成 了一 个基本 的计算机硬件 系统,这种 结构被称为 “ ・ 冯 诺依曼结
浅谈高职 《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
黄 嘉
( 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湖 株洲 420 ) 10 1
[ 内容提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 已成为高职高技 能人才培养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 “ 案例教 学,一 体化课堂 ”的模式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 技能的教学 , 侧重符合专业特 征的案例 , 调动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 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 。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 础:教学 [ 中图分类号] G7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 .4 7( 0 8 10 1= 1 0 87 2 2 0 )1.0 70
1 引 言 .
计 算机操作 技能 已经 成为许 多行业 岗位要 求的基 本技 能 ,培养技能型 、实用型人才 是高职院校的特色培养 目 。 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学 生的必修课, 是一 门计算机 知识的 入 门课程 , 门课程着 眼于普及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 论 这 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 能,其应用性 、实践性 、实用性很 强。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 已成为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 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2 .计 算机 基础 理论知识 的教 学选 用形象 、贴近生 活的 例子 和类 比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 思维 、便 于学生理解 计算机中的许多构想都源于现实生活 , 教师可 以拿大家 熟悉 的现 实生活与之对 照,使计算机基础理 论知 识形 象化、 具体化 ,以便于学 生理解 。初学 者对 计算机有神秘感 ,教师 在讲述计 算机 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时, 用贴近生活 的 形象 、 生动、 具体的例子加 以分析 和说 明, 导入新课效 果好 。 例 l用 算 盘 如 何 完 成 下 式 的 运 算 :2 3 1 816÷ 1x 7 .5

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 8・ 3 第 8期
CosCnuyAu u t2 0 Vo 6,No 8 rs etr g s 0 8, l 1 .

浅谈高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 教学改革
冯 静 哲
( 长春汽 车工业 高等专科 学校 , 吉林 , 长春 ,3 0 1 10 1 )
章节 的开始 给 出有 代表性 的实例 , 使学生 一开始 就能 从 “ 视化 ” 可
的实例 中对学 习 目标有 一个整体 认识 , 白学 习这 些知 识能 做 什 明
么, 大概需 要哪些 知识 , 随后 , 以实例 为主 介绍 相关 的 知识 。实践
证明, 这样 的教学 方式受 到广大 学生所欢 迎 。
高等职 业教育 的 目的是 培 养 具备 综 合职 业 能力 和 全 面素 质 的, 直接在生 产 、 务 、 术 和管 理 第一 线 工作 的应 用 型人 才 , 服 技 使
之既要有专 业知识 , 要有 实践技 能 。因此职 业 教育 应突 出实践 更 性教 学及技 能训练 , 调 以培 养 技能 型人 才 为 本位 的指 导思 想 。 强
整个 课 堂教 学 更快 、 高质 量 地达 到 预期 的 目标 , 而提 高教 学 更 从
效果 。
3 实 践 操 作
计算机课 是 一门实践 性很强 的学 科 , 在教 学 中应 以实 验 为重 点, 在课 时安 排方面 实践课 时与 理论授课 课 时为 1 1实践 的考核 :, 成绩 同样 不低于课 程 总成 绩 的 5% 。为 了保 障学 生 在上 机 时 间 0
够 承受 的前 提下 安排一些 适合 自学 的 内容让 学生 自己掌 握 , 中 从
以前高 职计算机 课 的教 学基 本 上沿 袭 传 统 的授课 方 法 : 板 “

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的搭建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向于其应具有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已成为人们从事各项工作的重要工具。

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该课程,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学以致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日益普及和生活中计算机的普遍应用,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脱离了原来的“零起点”。

但由于信息技术课非高考科目,各中小学要求不同;各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城乡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差距悬殊。

所以,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差距还比较大。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由单纯的教和学向应用转变。

在这种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对计算机教学重新定位,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计算机人才。

但目前,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学中的教与学、学与用、用与创新等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在教学上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教学形式虽然多样但方法呆板。

(2)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或素材与生活和专业脱节。

(3)“示范-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课堂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散、重难点不突出的情况,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缺乏整合意识。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二 .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 育
的任务
《 计算 机应 用基 础》是 各高校学 生在 大学 接受计算机 知识教 育的第一 门课程 ,
缺 乏相应学 习经验 ;其次 ,授 课过 程 中, 教师将讲授 内容做成 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 进行课堂演示 ,信息量大、速度太快 ,学
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 ,留给学生印 象 较浅 ,容 易遗 忘 。最后 ,学 习过程仍
学习思路 ,学生访 问 《 计算机 应用基础 》
网 站 开 展 网 上 学 习 和 网 上 讨 论 ; 另 一 方 面 ,利 用 多媒 体 教 室 讲 授 课 程 可 以 弥 补 网
络学 习的不足 ,帮 助学生掌握不容易理解 的操作和知识 。把教师的课堂讲解、演示
数学 生高 中时 期没有接触这 种教学 方法 ,
在 ( ( 计算机 应 用基 础 课 程 的教学
中 ,将多媒体教室讲授 与网络化教学相结 合。一方面 ,利用 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指明
发展的 2 世纪 ,计算机作为现代工具 已广 i 泛应 用于 社会 的各 个领域 ,对人 类社 会的 文明与进步起 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新时 期新 的环境下 ,如 何开展 计算机应 用基 础 课 程教 学 、如 何改 革教 学 内容 、课 程体系和 教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
然 以 听 讲 为 主 , 自主 学 习 和 相互 学 习 的积 极性 仍然没有 充分调动起 来 。
和学生的 自学 、互学相结合 ,把学生的听 课 、完成作业和搞好课程设计相结合 ,扬
长 避短 ,达 到 “ 双赢 ” 而这 二 者 之 间 。
联系的纽带就是上机实践 ,真正地将学到
的知 识变成实践 中的能 力。
校新 生的计算机应用 基础能力参差不齐 。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科技 愚
’ 职教 与成 教
浅谈离职皖 校《 计算相应 用基 础》 学 教
乐山职 业技 术 学院 杨 莉频
[ 摘 要] 通过讨论 高职 院校 《 算机应用基础》 计 课程教 学现状 , 分析在教 学模 式、 学 内容和教 学方法方 面存在 的问题 , 教 本文就如何 提 高教 学效果让计算机 应用基础教 学更好 地为学生服 务提 出一些建议 。 [ 关键词 ] 计算机应 用基础 分层 式教 学 任务 驱动与实践结合 系统维护 高等职业教 育 的 目的是培养具 备综合 职业能力和全 面素质 的 , 直 接在生产 、 服务 、 术和管理第 一线工作 的应用 型人才 , 技 使之 既要有专 业知识 , 更要有实践技能。 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 出实践性教 学及技能训练 , 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 的指导思想 。 高职学生毕 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 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 的联 系越来越紧密, 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维护计 计算 算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 在高职院校 中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 , 现就 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 提出看法。 采 用 分 层 式教 学 现阶段计 算机基础知识在 中小学 普及率有 了很大 的提 高 ,全 民的 计算机知识水 平也 有所提升。但是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别 , 由此造成 了学生在人校 时计算机基 础知识 的掌握程度个 体差异很 大 。 有的学 生在 中小学 阶段 已经通过 了全 国计算 机的等级考试 , 的学生 有 已经熟 练掌握 了一 门以上计算 机语言。 而与此同时 , 有的学生仅能使用 计算机 的娱乐 功能 , 对基 础操 作一概不知 , 又有一部分学生几 乎没 有实 际接触 过计算机 , 于计算机 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一片空 白。 对 正是这种参差不 齐的现象直接影响 了《 计算 机应用基础》 程的教 课 学。目 前我们学 院大部分专业 在第 一学年里开设 《 算机基础》 计 课程 , 并 有专业 还会在 此基础 上开设其它后续计算机 类相关课程 。对有 的学生 来说知识 的重复 ,或者 只是 部分知识 内容 的似 曾相识直接导致他们 没 有兴趣继续这 门课程 的学 习。而如果任课老 师在教学时对较多 的基 本 概念 和简单操作一带而过 ,就叉会让那一部分 以前几乎没有摸过计 算 机 的学生更加迷惘 。所 以任课 老师在《 计算 机应 用基础》 课程 的教学 过 程 中比较头疼 , 很难掌握难易程 度以及 教学进度。 笔者认为可 以采用分层 教学的模式 。在学 生入学时组织一次计 算 机基础知识摸底考试 ,然后 根据学生 的考试 成绩将 新生分为若干个 级 别的开课班级来开展教学 。对 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的学生在基本概念 方 面采用复习式 的教学方法 , 主要 通过案例教学来巩 固基 本知识 , 提升计 算机基本技能掌握 的水平 ;而对 于没有基础 的学生 则从零开始展开教 学, 最终达到一个相对一致 的课程教学 目 。 标 学生所学 习的内容是 自己 真正需要的知识 , 学习 的热情也就更 高了。 二、 采用任务驱动与 实践 结合 的教 学方法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作者:刘春艳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34期摘要: 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职业需求出发,以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行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式的改革的探讨与分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a)-0000-00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广泛开展且不可替代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是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方向1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1.1 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各不相同。

高职新生在入学时,表现出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及应用能力的较大差异。

经济发达的地区学生对计算机已经掌握了基本操作,而在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接触很少,甚至连开关机都不明白。

1.2 教学理念陈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停留在教师在多媒体上讲授,学生被动在下面听,然后到微机室学生做教师所留的上机作业,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 计算机内容更新较快,造成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教学内容不断的更新与扩充,例如目前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WINXP、OFFICE2003及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授课内容越来越多,相关的知识点和考点也越来越细,然而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学时数则越来越少。

这样直接导致教师压缩课时,减少学生练习的时间,,造成这个知识点还没有理解掌握又要学习新的知识,加上高职学生较之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控制能力,学生的实际上机操作技能将越来越差。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服务 、 技术 和管理 等一线 , 从事具体工作 。现在社会各行各业和计算机 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使得人人都必须会操作计算机并能够进行简单 维护。因此 ,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 计算机软 、 硬件的基础知识 , 懂得计算机的基本原 理, 掌握利用计算 机 分析问题 、解决 问题的方法,掌握在 日常工作 和学习 中办公软件的使 用, 掌握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信息和获取信 息的技能 , 能够简单维护计 算机 , 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二、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 激发学生学 习计算机 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 ,启发学 生积极思 考, 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 只有产生 了兴趣 , 才会有动机 , 这 样思维活动才能得 以启动运行 , 获得信息 , 检验信息 , 自己的知识水 使 平 由量变到质变 , 才能结 出丰硕 的成果 , 因此计算机教学 中, 应采用多 种 方法 激 活 学 生 的思 维 。 1 题 解 决 教学 法 问 问题 解 决 教学 就 是 把 学 习设 置 到 复 杂 的 、 意义 的 问题 情 境 中 , 有 学
高 等 职业 教 育 的 培 养 目标 就 是 培 养 能够 适 应 市 场 需 求 、具备 综 合 职业 能 力 和较 强 操作 技 能 的 应 用 型技 能 人才 。 此 , 因 高等 职 业 教育 应 结 合 企 业 和行 业 需 求 , 出实 践 教 学 及 技 能 训 练 , 调 以 培 养 技 能 型 、 突 强 应 用 型 人 才 为本 位 的指 导 思 想 。 职 院 校 的毕 业 生 就业 方 向一般 在 生 产 、 高
我们在重视教学方法的同时, 更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 注重培养学
生 的实 际 动 手 能力 , 出 高 职特 色 。 突

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

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

培养。 本人认 为, 《 在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教学实践 中应从 以下几方面 来加强学生 自主性学 习的培养 :


生提供学习所需要 的各种资源上 , 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 的
实际步骤上。 利用 C -R M光盘提供形式生动活泼、 D O 内容丰富、 信息
量大 , 具有交互功能 的学习资源。可 以利用网络系统 , 共享资源 , 让学
骤, 培养学生 自主性学习能力。 学生如何从资源中获取信息 、 析信息 分 的能力 , 培养学生善 于发 现问题 、 出问题 , 提 学会如何进行 问题探究 , 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
引导 学 生 进 行 自学 , 培养 独立 操 作 、 动 探 索 的 能 力 。自主 性 过 程 主
提高 , 自主性 是指学生 自身产 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 , 一种 强烈 的求 知欲望。在 这种状态下 , 学生就会对学 习表现 出主动 、 积极的态度 , 表 现 出良好 的注意力和克服 困难 的意志 ,在参与教学活动 的各个 环节 时, 具有创造性 和积极性 。传统 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强调的教学 方法是讲 练结合 , 忽视学生 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 抑制学 生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 , 忽视 学生课堂学 习的主体地位 。《 计算机应用基础》 是为 学生适应信 息化社会 的学习 、 工作 、 生活与竞争 的需要提供支持 , 因而
信 息 技 术 ★
浅 谈职 业 学校 计 算 机应 用基 础 课 教 学
王, 习的资 源无限扩大、 : 学 异常丰富 , 使 学生能够利用信 息技术和信 息资源解决 实际问题 就必须教育 学生学 要
会 学习、 掌握学 习方法。 从被动性的学 习转向 自主性的学 习。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动力, 从而在任务完成时 , 教学也在不 知不觉 中达到 了预期 的 目的。 教师将 讲授的知识系统连接 ,由浅入深布置教学任务 ,要求学生不 断深入,逐一完成。实践证明 ,这样 的教学能让学生不断完成任 务 过程中获取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 , 增加 学习的内驱力, 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能收到 良 好 的教学效 果。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 门与时俱进 的课程 ,需要我们不 断完善 教 学 内容和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不 断进行探索 。高
课 堂上普 遍感到枯燥 乏味、沉闷无兴趣、提不起上课的尽头,学生
也不够 重视计算机课的教学,也不 由自主地产生厌学的心理,并且 还会 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 由于学生普遍素质不是很高 ,学 习能力较差,而且 自主学习能力更差,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不到 兴奋点,直接 影响了学生对知识 点的消化和吸收 。 2 、教学模式和 能力培养不一致 计 算机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灵活的应用能力 ,而不是死记硬背 计算机知识,重在应用而不是理论 。但是 目前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模 式和教学方法都还停留的传统方式 ,主要是教师采用授课 的方式进 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很多教师只是按照课程体系 ,机械 性的进行授课,不能针对实际 问题 ,通过解决 问题 的方式来讲授课
没有掌握知识的根本所在。
不仅巩 固了知识 ,而且也锻炼 了能力 。 4 、任务驱动式是实践教学 的 良 好方法
在 实践课 中,我们也可 以借鉴游戏规则 ,激发学生不断学 习的
3 、起点不一,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城市 的中小学生 已经普遍开设 了计算机基础课 ,而 且家庭计 算 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 了良好 的计算机环境 ,使相 当多的学生在入 学 前就具备 了一定 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 能力 ,他们 的计算机基础 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 自 农村和贫 困地 区的学 生。教 学起 点不

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一、问题的提出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在学校里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基本操作技能,这些技能包括Windows系统下的磁盘与文件操作、汉字录入、文字编辑处理、电子表格的使用等等。

作为现代的高等职业学生,理应能够正确而熟练地完成这些操作,并应用到一些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去。

但实际上还有相当的差距,平均水平还不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1.近年来,职业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俱增,学生的素质拉距越来越大,老师讲述课程的难度越来越大。

2.扩大招生之后出现师资严重缺乏,一个老师一个星期平均十八课时已经是常事,老师无力从事教学改革,只是在重复性的讲述课程,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讲述基本操作技能,所以老师上课大多在机房,这样就出现机房的严重缺乏。

机房全部排给上课老师用,学生在上课之后,根本没有机房来练习,从而连一些简单的操作学生也不能掌握。

二、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有自己的特点。

在学校里《计算机应用基础》大都采用自主性网络教学,完全让学生自学。

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到职业学校,让学生上网学习,出现的结果是学生自由上网时最喜欢做的事是:1)休闲娱乐、玩游戏;2)看新闻;3)获取各种免费资源(如免费邮箱、个人主页空间、各种免费资源下载等)4)对外通讯,联络感情(如去聊天室QQ聊天、收发邮件或到论坛留言等),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所以采用自主性网络教学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

如按照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学,采用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将会出现两种情况,基础好的不愿意听,基础不好觉得老师讲得太少。

所以职业学校在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应在讲授课时安排、讲授方法、好的课件、科学的实习安排、实习与练习的题目、机房管理和开放练习的措施等等方面都要有适应职业教育的做法。

三、具体的实践情况1、为了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可以允许对入学前已经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要求的新生免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让他们选修其他计算机课程。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知识,为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行探讨。

首先,教学目标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指导。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基本的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等。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利用计算机完成常见的办公任务,处理常见的计算机问题,并能够合理选用与运用计算机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等内容。

其中,计算机基本原理与操作是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计算机网络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结构和网络安全等知识;操作系统是了解常见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安装与使用等;常用办公软件是熟练掌握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然后,教学方法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环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以及案例分析等方式,将计算机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知识点传递给学生。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实际案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

浅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最新教育资料

浅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最新教育资料

浅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集理论、技能、实操为一体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它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相关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采用一体化教学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将知识和技能的分隔,“做中学、做中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

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一般是在教室上理论课后再到机房上机或是整节课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薄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导致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

真正提高和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理实一体化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1、设计模块化项目式的一体化教学案例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有与专业相吻合的课程设置,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应当分模块采取项目式的教学,即每个章节内容均根据真实的职业岗位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一至两个以上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要求既能涵盖基本知识点,又能保证学生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最后举一反三,深化知识。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趣 的事 物 是 怎么 来 的, 才 有 原 动 力 去 探 究 学 习相关 知 识 。
等 方面 积 极 探 索, 力争 摸 索 出针 对高 职院 校 贴 近 实 际生 活 、 紧跟 时代 前沿 的随 堂 作业 ,
学 生 的 教学 方 法。 而 且计 算 机 领 域 的 更 新 换 代 非 常 快 , 新 技 术新思维不断涌 现, 我 们 不 进 步 绝 对 是 退
自动 自发 的学 习算 是 比 较 高 的 学 习 境 界, 如果 能够 使学 生养 成 这 种 学 习 习惯 ,目 前 好多 的学 生 问题 、 课 堂 问题都 能 够 解 决 。 老 师也 不需 要 在 维 护 课 堂 纪 律 方面 牵 扯 精
1开拓学生行业视 野, 培 养学生学习兴趣 步, 课 本上 的知 识 学 生掌 握 了只 代表 学 会了
达 到 这 种 良好 的 学 习 习惯 需 要 老 师 和 同 学 的 共 同努力 , 老 师 需 要 努力提 升 自己 的专 业 知识素养, 设 计课 堂 内 容 , 调动 学 生 的 兴 趣 上下 工夫 ; 学 生 需 要尊 重 老 师的 辛 勤 劳动 , 积 极 配 合, 初 期 阶 段克 服 自己的惰 性 。一旦 形 成这 样 的 习惯 , 好 多的 约 束 就变 成 自然 而 然的事情, 老 师授 课 变得 轻服 了。

识 内容 , 给 学生 布置一 些 随 堂 作业巩 固强 化 的 动 向。

不同学生群体 的计算机知 识要求 , 是 教 育
部 门 和 广 大 一 线 教 师 重 点 关 注 的 课 题 。尤
下 当堂 所 学 知 识 点 。 这 种 教 学 方 式 是 值
那 么 如何 培 养 学 生 自动 自发 学 习呢 , 需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路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路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路《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涉及知识领域宽、范围广,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基础课程,包括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训两部分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能结合自身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高职院校在培养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时。

应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基本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然而,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也凸现出了一些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不断更新与调整。

以下针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谈一谈初步的一些教学改革的思路。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伴随当前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的不断普及,以及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广泛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也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

1.1高职新生计算机基础差异大,课时安排不合理由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是面向全区及部分省市招生,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导致学生刚入学时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水平之间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较大。

一般来说,城市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得比农村的好,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开展得比欠发达地区的好,相应地高职院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

然而,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却常采用统一的计算机理论教材。

统一上机实践指导,在理论课和上机实践的时间比例上也划分为1:1。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知识结构的更新速度逐步加快,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门课程是所有开设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未来的工作中,运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水平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之前所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量的差异性很大,学生在入学前掌握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甚至连电脑都没有见过,更别说计算机操作了。

在起初学习这门课程时,很多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随着课程难度加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慢慢地出现了降低的现象。

在毕业之后他们虽然能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但是在计算机的运用上缺乏灵活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同时,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一般都是辅导员或其他专业的教师,学校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用不着水平太高的专业教师来教,只要懂电脑的人都能教这门课程。

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掌握的不足,对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困难,通过这些情况来说明现在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应该通过调研问卷等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倡导用专业的教师和适合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生学习的计算机教材来进行讲授,所谓的因材施教。

二、高职职业院校可尝试采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1.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十分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课程,除了理论教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实际操作,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上机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受到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摘要: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职业需求出发,以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行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式的改革的探讨与分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广泛开展且不可替代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是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方向。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1 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各不相同。

高职新生在入学时,表现出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及应用能力的较大差异。

经济发达的地区学生对计算机已经掌握了基本操作,而在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接触很少,甚至连开关机都不明白。

1.2 教学理念陈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停留在教师在多媒体上讲授,学生被动在下面听,然后到微机室学生做教师所留的上机作业,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 计算机内容更新较快,造成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教学内容不断的更新与扩充,例如目前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WINXP、OFFICE2003及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授课内容越来越多,相关的知识点和考点也越来越细,然而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学时数则越来越少。

这样直接导致教师压缩课时,减少学生练习的时间,,造成这个知识点还没有理解掌握又要学习新的知识,加上高职学生较之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控制能力,学生的实际上机操作技能将越来越差。

2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2.1 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和咨询的作用。

教师要少讲一点,讲精一点,讲巧一点,把大部分时间留给
学生。

并可以展开分组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2.2 与专业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适用地选取教学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不同于其他文化基础课,它的应用在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必须性,同时又由于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操作的需求有所不同,它又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

这就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需突破课堂,充分了解各专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对学生日后学习专业课程时所起到的基础性、服务性作用,使公共基础课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专业。

教师应该深入各专业进行调研,了解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需求,以此找准计算机文化基础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口,来确定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教学重点、教学内容。

最终学生学到的是他们感兴趣的并且真正能用得上的操作技能。

2.3 以“项目”为驱动,提高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本为中心,按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实践中缺乏应用能力。

而目前项目教学法已成为职业教育课改的重要方向。

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可以针对学生的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不同层次可以设置难度不同的课程
项目,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学习的成就感。

教师可根据知识结构与层次,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学生的不同专业等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几大模块,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WORD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制作等,每个模块中根据情况都设计成不同的项目,将各知识点隐含于设计的各种项目中,教师与学生同步实施和完成该项目,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2.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项目开发的需要灵活穿插项目教学法、演示法、查询法、指导法、分组工作法、深入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计算机硬件配置内容时,可使用查询法,给出项目让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查或网上查询来得到答案;在讲解WORD文档、电子表格等时,可使用演示法、项目教学法等;在进行拓展项目或创新项目的内容时,可选择使用分组工作法、深入研讨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能力。

2.5 改革与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考试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它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以往,大多数学校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考核都分为两方面: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通常期末成绩占总分的70%,意在提高学生对期末考试的重视程度。

可这样做,有时会严重削弱学生对平时学习的关
注,只注重期末考试,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较差。

为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特点,可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平时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可包括学生的出缺勤情况、学习态度、技能掌握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等;阶段性考核可在每个模块结束后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为期末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的综合考试。

这样综合起来,就得到了学生的最后学习成绩。

2.6 改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可以加快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和课程网站建设。

可实现PPT课件、学生的优秀习作、项目任务书、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共享,另外还可以开辟学习论坛、网上答疑、留言板,QQ在线交流等教学平台,可以方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及时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这几点是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是根据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我相信一定可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雷华.关于提高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J].科技信息,2009(27).
[2] 张磊.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J].科技信息,2007(1).
[3] 赵利平.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素质教育论坛,2009,12.
[4] 师以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5] 钟丹.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改革.科技创新导报,2008,4: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