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教师用书 第1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二课时 课时跟踪训练 鲁教版必修1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应用创新演练 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应用创新演练课时跟踪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为“某区域同等规模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B.商业网点的服务范围与人口密度呈负相关C.经济发展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D.环境人口容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解析:同等规模的商业网点需要的消费人口应该是相同的,其服务的范围越大,说明该区域的人口密度越小,两者呈负相关。
答案:B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和“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2~3题。
2.图中所示地区( )A.城市共有三个等级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3.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 B.b<cC.b<d D.c>d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表示城市等级的圆圈大小可以判断该地区城市共有四个等级;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数目也越少;城市等级不同,其服务功能也不相同。
第3题,据图可知,甲城市地租大小大体上排序为a>b>c,但d处于b、c之间的闭合区域,根据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b<d。
答案:2.B 3.C下图是“某地区同一类型四家百货公司的需求门槛和销售范围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盈利最大的公司是( )A.甲B.乙C.丙D.丁5.本地区能容纳这种类型的百货公司最多是( )A.4家B.3家C.2家D.1家解析:由图可知,甲亏损较多,乙略微盈利,丙盈利最多,丁略微亏损。
可将丙的部分盈利空间让于乙和丁,使其保持盈利。
因此,本地区最多可以容纳这种类型的百货公司为三家。
答案:4.C 5.B下图为“广州城市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广州市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中,其服务范围最具嵌套关系的是( )A.西南组团与西江组团B.广州新城与广州老城C.广州新机场与广州新客站 D.中心组团与大沥组团7.广州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可以( )①减少基础设施投入②缓解城市交通压力③减少占用耕地面积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6题,规模相同的城市的服务范围相同且有重叠部分,规模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大且可能嵌套周边较小城市。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版含答案
材料二 下表示意图示地区土地结构及农业生产的变化。
年份/ 年
森林覆 盖率 /%
耕地面 积/km2
年降水 量/mm
气温年 较差 /℃
河流含 沙量 /%
粮食平 均亩产 量/kg
粮食总 产量/ 亿 kg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9
1.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 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 C.平面路基减弱风速 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 2.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B.扩大路面驾驶视野 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 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解析:1.B 2.A 第 1 题,差异表现在新桥桥面风沙堆积严重,而旧桥不明显。图示护 栏、路基两桥明显不同;旧桥护栏透风而风速较大,不易产生风沙堆积;而新桥为不透风 护栏,沙粒容易在桥面堆积;同时新桥为阶梯状路基,降低了风速,加剧了沙粒堆积。第 2 题,由图示风向、沙障、桥梁位置,可看出高立的沙障会减小桥面风速,加重沙粒在桥面 的堆积,故拆除沙障的目的是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 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Word 版含答案
卷别
考点
频次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流域的综合开发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二节 应用创新演练 随堂基础巩固 新人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应用创新演练随堂基础巩固新人教版必修2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拉美迁往欧洲D.从欧洲迁往非洲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农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农民工”流向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流往内地D.从华北流往重庆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交通、通信困难D.甲地优美的环境解析:第1题,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第2题,近年来我国民工的流动方向主要为从内陆省区流向沿海省区。
第3题,较高的工资待遇是吸引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因素;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交通、通信困难是人口迁移的“阻力”;优美的环境会吸引甲地人口留在当地。
答案:1.C 2.A 3.A读“台湾省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4~5题。
4.对应图中a、b、c、d曲线所代表的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a是人口死亡率B.b是总人口数C.c是人口出生率D.d是人口机械增长率5.图中d曲线高峰值的形成因素是( )A.自然灾害B.政治C.经济D.解析:第4题,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可知a、b、c、d四曲线依次是总人口数、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
第5题,d 曲线在1949年出现高峰值是因为国民大量迁到台湾。
答案:4.D 5.B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网东京1月30日电总务省30日公布了基于2011年居民基本登记册得出的人口迁移报告。
人口呈现向西移动的趋势,东北三县净迁出人口达41 226人,尤其是福岛县人口迁出53 122人,净迁出31 381人,近48年来首次超过3万人。
东京圈净迁入人口虽然也有62 809人,但比上年减少约3万人。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选修5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情景导入先思考———————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诗经·小雅》之《十月之交》思考探究: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种自然灾害?简述其形成过程。
提示:地震。
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的地面震动。
——————基础知识要记牢———————1.地震(1)地震的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2)地震的成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人为活动(如核爆炸、修建水库等)。
(3)地震构造:①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②D为等震线:是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4)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泥石流(1)定义: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形成条件: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3.滑坡(1)定义: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形成条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3)多发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地震1.震级和烈度的区别与联系地震规模有大有小,影响范围、破坏程度各不相同。
国际上通常用震级表示地震的强度,用烈度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下表所示:2.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1)形成机制与成因:(2)分布:二、滑坡与泥石流 1.形成机制2.滑坡与泥石流的比较—————— 方法技巧很重要 ———————分析烈度大小的方法地震发生时,烈度大小要考虑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表建筑物和发生时间等因素。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教师用书 第1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四课时 随堂基础巩固 鲁教版必修1
1.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是暖锋B.图中A处是冷气团,B处是暖气团C.该锋面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湿度减小,天气转好D.该锋面过境时一定能带来雨雪天气解析:从图中锋面的形状可知为冷锋,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因此,A 处是暖气团,B处是冷气团。
答案:C2.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
与此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快行冷锋B.准静止锋C.暖锋D.反气旋解析:冬、春季节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与地形阻挡出现准静止锋有关。
答案:B2011年第7号超强台风“纳沙”于9月27日上午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一带登陆。
据此回答3~4题。
3.能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的是()4.下图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是()解析:台风从本质上讲是属于气旋(低压),中心气流上升,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上升。
过境时气压变低,过境后气压恢复。
答案:3.D 4.B5.下列与反气旋有关的是()①贵阳“天无三日晴”②长江流域的伏旱③西伯利亚吹来的西北风④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伏旱和西北风与反气旋有关;贵阳天气特点是由准静止锋控制形成的;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答案:B6.读下面四幅“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A是________,从气流状况看B属于________。
(2)C、D两锋面,过境后气温降低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北方夏季的暴雨多与________相关。
(3)在A、B、C、D影响下,一般出现晴朗天气的是________(填字母)。
解析:据图可以看出,A是反气旋(高压),B是气旋(低压);C是冷锋,D是暖锋,结合各天气系统的特点作答即可。
答案:(1)高气压气旋(2)C C(3)A。
【三维设计】2013高中地理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二单元第二节第四课时课时跟踪训练鲁教版必修1
[ 课时追踪训练 ](满分 100分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 ( 每题 5 分,共 60 分)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 右图 ) :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双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 代表暖空气 ) 与蓝色冷盐水 ( 代表冷空气 ) 。
依据题意达成1~ 3 题。
1.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分析:因为冷暖水相遇,温度不一样,密度不一样,交界面为倾斜面。
又因为暖水密度小,散布在上边。
答案: D2.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锋面C.高气压D.低气压分析:锋面是由冷暖空气交汇而成,故模拟的是锋面系统。
答案: B3.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别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分析:用冷暖水取代冷暖气团,能够模拟出密度的差别致使层面的分异,因为没有冷暖气团运动的主导方向,没法判断是冷锋或暖锋。
解题的重点是对锋的形成的理解。
答案: A读“北半球天气系统表示图”,达成4~5 题。
4.甲图中③地与乙图中相对应的点是()A. a B. bC. c D. d分析:③地位于冷气团一侧,在冷锋锋后。
答案: A5.对于图中天气现象的正确表达是()A.甲图中②地不行能出现降水天气B.甲图中①地的气温最高C.乙图中城市为明朗天气D.乙图中 c 处出现降水天气分析:①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
答案: B以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域近地面天气模式表示图”。
读图,达成6~7 题。
6.此时, m、 n 两地的一般天气情况是()A. m、n 两地都晴B. m、n 两地都有雨C. m地有雨, n 地晴D. m地晴, n 地有雨7.以下图中,正确反应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期,n 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分析:由信息提取可知图示锋面为暖锋,暖锋降水一般在锋前,而图中n 地位于锋前,所以有雨。
【三维设计】版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由陆区气压低,气温低的地区气压高 这种说法不准确。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 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区或高气压区的原因,称之为热力原因。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一定区
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之
为动力原因。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气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春秋分状况)
赤道低气压 带:位于 0° 纬线两侧 A B、E 副热带高气压 带:位于南北纬 30°两侧 (1)气压带 两侧 C、F 副极地低气压 带:位于南北纬 60° D、G 极地高气压 带:位于南北两极
H、K 信风 带:位于 赤道低气压带 和副热带 高气压带之间 I、L 西风 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副极地 (2)风带 低气压带 之间 J、M 极地东风 带:位于 极地高气压带 和副极 地低气压带之间
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
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 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 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 必定为低气压带。
(3)“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 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 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
考向 命题 视角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
1. 以各种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为背景材
料,考查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性质及移动。 2.侧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例] 读“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由于________的季节移动,导致________和
________的季节移动,其规律是,就北半球来说,夏季 ________移,冬季________移。 (2)写出图中北半球节气:A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 (3)写出图中气压带名称:甲是__________________, 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维设计】版高考地理 第1部分 第二单元单元小结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课件 鲁教版必修2
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槽
部因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4.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是大
气保温作用的关键所在。 5.海风与陆风、山风与谷风是常见的热力环流。
6.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和锋面。
7.气压带、风带对全球气候带的分布、形成具有重要 影响。 8.气候类型的知识重点:成因、特征、分布和判读。 9.水循环的三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 内循环。 10.风带是形成洋流分布规律的关键因素,洋流对气候、 渔业、航海和海洋污染有重要影响。
第 1 部 分ຫໍສະໝຸດ 第 二 单 元知识 整合 与阶 段检 测
核心要点扫描
阶段质量检测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知识网络必建]
[重点语句必背] 1.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包括上地幔的顶部和整
个地壳两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
2.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岩浆上升冷凝形成岩浆 岩,它到达地表后,经外力作用最终形成沉积岩;当它们 接近岩浆时,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再经重熔再生作用 形成新岩浆。
【三维设计】2014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跟踪训练 湘教版必修
【三维设计】2014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跟踪训练湘教版必修3[课时跟踪训练]1.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解析:由图中的关联可以看出岩石经过①作用变成了碎屑状,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发生的机械崩解过程称之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产物被风力、流水、冰川等搬运到地势低洼处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因而②过程代表的是外力搬运作用。
答案:A龙里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
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3.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岩浆岩、风力侵蚀B.岩浆岩、流水堆积C.沉积岩、冰川侵蚀D.沉积岩、流水侵蚀解析:第2题,根据图文信息,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等为喀斯特地貌,应位于我国云贵高原。
第3题,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2.D 3.D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据图回答4~5题。
4.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黄土桥B.海蚀桥C.喀斯特溶蚀桥D.风蚀桥5.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①地壳物质循环②碳循环③水循环④生物循环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黄土桥为流水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广布的地区;海蚀桥为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喀斯特溶蚀桥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区。
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有着密切的关系。
答案:4.A 5.D6.(2010·广东高考)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解析:河床沉积物粒径大小取决于水流的侵蚀搬运能力,水流急,侵蚀搬运能力大,沉积物粒径大。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教师用书 第1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小专题 大智慧专题训练 鲁教版必修1
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一条高压脊线(用--表示)和一条低压槽线(用……表示)的位置。
(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风。
(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____。
解析:图中丁处在闭合等压线中是最高值,为高压中心,而丙处则为低压中心,等压线图中的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偏转与等压线斜交,风力的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密集状况,在热力作用下,高温低压,低温高压。
答案:(1)、(2)答案见下图:
(3)西北东南
(4)大甲地区等压线较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
(5)丙丁
1。
【三维设计】2013高中地理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一单元第二节课时跟踪训练鲁教版必修1
[ 课时追踪训练 ](满分 100分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 ( 每题 5 分,共 60 分)读图,达成1~2 题。
1. 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A.地球自转的真实周期B.比地球自转真实周期多3分56秒C.比地球自转真实周期少3分56秒D.为 23小时 56分 4 秒分析:依据题意知其时间应为一个太阳日,比地球自转的真实周期——恒星日多 3 分56 秒。
答案: B2.在 A、 B、 C、 D 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傲到小挨次是A、 B、C、 D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傲到小挨次是C、 D、B、 AC. A 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 C、 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 B 最大, C最小D. B、C、 D 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 B 最小, C 最大, A 无角速度和线速度分析: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点为零外,都相等。
A 点在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B、C、D三点是地球上不一样纬度的三点,角速度同样,线速度随纬度的增添而减小。
答案: D3.若是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北京的日出将早于伦敦的日出②太阳将西升东落③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向右偏④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分析: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伦敦应早于北京日出,地球自转方向发生变化,会使南、北半球的地转倾向力方向相反。
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向右偏。
答案: B4.行驶的风帆,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A.船的最前端B.船的最尾端C.船的底部D.桅杆的顶端分析:依据“同一纬度地域,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来分析,桅杆的顶端是风帆的最高处,因此也是线速度最大的地方。
答案: D5.东经 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区时早B.地方时早C.必定先看到日出D.地方时晚分析: C 项最拥有诱惑性,只好说同纬度地域,东经 121°比东经 120°的地方必定先看到日出。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教师用书 第1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小专题 大智慧 鲁教版必修1
读图(图中各数字代表该点的月份),完成1~3题。
1.该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此种气候最典型的城市及具有类似气候类型的城市分别是()
A.上海、孟买B.上海、北京
C.北京、开罗D.上海、新奥尔良
3.此种气候类型区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优势是()
A.降水丰富B.生长期长
C.雨热同期D.冬季温和
解析:第1题,最冷月气温大于0℃,最热月气温大于25℃,并且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符合亚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特点。
第2题,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孟买为热带季风气候,开罗为地中海气候。
第3题,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1.D 2.D 3.C。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Word版含答案
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石
金属矿物
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
变质岩 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 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物
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11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集训过关] (2019·长沙模拟)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⑤表示地质作用。读 图回答 1~3 题。
12
1.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 )
A.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
C.丙类岩石
D.丁类岩石
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②—外力作用
B.①—喷出作用
C.④—地壳下沉
该地貌为海浪侵蚀地貌。
考点二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
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
岩层运动方向
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4)三大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转化为岩浆。
三维设计2013高中地理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二单元第二节第四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件鲁教版必修1
点 动状况 箭头没有回旋
有回旋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降水区的
位置
准静止锋 缓缓上滑
很小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
①夏初长江中下游
我国典型 气,北方夏季的暴 “一场春 地区的梅雨天气;
的锋面天 雨,冬春季节的大 雨一场 ②贵阳冬季多阴雨
气
风、沙暴、寒潮,“ 暖” 冷湿天气,“天无
一场秋雨一场寒”
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过 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过 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活学巧用·大冲关] 1.读“发生在我国的某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属冷气团的是________,属暖气团的是________。 (2)属冷锋的是________,属暖锋的是________。 (3)甲、乙两锋分别经过E、F地时,天气如何变化?
[自读教材·抓基础]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 气流 状况的描述;低压、
高压是对天气系统 气压 状况的描述。
2.气旋(低压)
??水平:由四周向中心 辐合 (1)气流???垂直: 上升 (2)天气:(过境时)常常出现 阴雨 天气。
3.反气旋 (高压) (1)气流?????水 垂平 直: :由下中沉心向四周 辐散 (2)天气:多为 晴朗 天气。
气压中心低,四周 气压分布
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过境前后
气压变化
曲线
我国天气 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东南沿海 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北方干冷的天气
锋面气旋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锋面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 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锋 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为: 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 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 中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教师用书 第1部分 小专题 大智慧 (一)光照图的判读专题训练 鲁教版必修1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判断1~4题。
1.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
A.甲、乙B.甲、丁
C.乙、丁D.丙、丁
解析:甲图的南极圈及其以南发生了极昼,为冬至日;乙图的北极点附近发生了极昼,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丙图的晨昏线过极点,为春秋分日;丁图的赤道以北昼长夜短,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显然乙和丁的季节相同。
答案:C
2.四幅图中,北京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丙图表示的是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答案:C
3.四幅图中,反映一年中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早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甲图表示的是冬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昼达到一年中的最短值,因此上海日出的时间最迟、日落的时间最早。
答案:A
4.四幅图中,北京地方时最接近正午时刻的为()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甲图表示45°E为夜半球的中线,地方时为零点,即北京时间为5时;乙、丙图同理可推出北京时间;丁图表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30°E,即该线为早晨6点,故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
答案:D。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教师用书 第1部分 小专题 大智慧 (二)辨别地理方向专题训练 鲁教版必修1
1.图中有关公路AB段和BC段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AB段是西北—东南方向
②AB段是东北—西南方向
③BC段是东西方向
④BC段是南北方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根据图示的指向标,AB段应是东北—西南方向,BC段应为南北方向。
答案:D
2.下面的四幅图中,A在B的方向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解析:甲、乙、丁三幅图依据经纬网分别判断出A在B的西北、西北和东北方;丙图依据指向标辨别A在B的西南方。
答案:B
3.下列有关A(30°N,15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
B.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
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
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解析:根据A、B点纬度即可判断A地位于北半球,B地位于南半球。
位于北半球的地点,南坡是向阳坡,积雪融化快,而北坡是背阴坡,积雪融化慢;树木南北两侧的生长速度
也受阳坡与阴坡的影响,北半球树木南侧向阳,光热条件较好,生长速度较快,年轮间距相对较大;北侧正好与之相反。
全球各地太阳都是东升西落,可以用来辨别方向。
B地房屋在南半球,一般坐南朝北,以获得充足的阳光。
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分100分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解析:温度高的地区空气受热上升,C图中海洋上白天升温慢,温度低,空气应下沉。
答案:C
右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
读图,回答2~3题。
2.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
C.甲>乙>丙>丁
D.乙>甲>丙>丁
解析:对流层大气温度垂直递减,即甲、乙两处气温高于丙、丁,且乙高于甲,丙高于丁。
所以,甲地气压高于乙地,丁处气压高于丙处。
答案:A
3.若a、b、c、d、e为不同的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甲→乙→丁→丙→甲B.丁→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D.乙→甲→丙→丁→乙
解析: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丙处为高压,丁处为低压,所以气流运动方向是:乙→甲→丙→丁→乙。
答案:D
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下长发向后飘逸,反映女主角快乐心情。
阅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热力环流图”(图甲)和“海陆气温日变化图”(图乙),完成4~5题。
4.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5.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哪个时间段进行拍摄()
A.16时至次日8时B.8~17时
C.18时至次日6时D.6~18时
解析:从图甲看出,②③位于高空,①④位于近地面,因此①④两地气温高于高空;从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可知,①地气温低于④地,由于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递减率基本相同,因此气温最低的为②。
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下长发向后飘逸,说明此时吹海风。
白天,由于海洋升温慢,温度低于陆地,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答案:4.B 5.B
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某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为394 km2的“湖泊”。
据此完成6~7题。
6.若在该水库旁修建某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水库的热容量大于度假村,则水库与度假村之间的风向类似于沿海地区白天和夜晚的海陆风现象。
答案:B
7.扩大水域面积与增加植被覆盖对局部地区气候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增加空气湿度B.调节空气温度
C.减小附近风速D.美化当地环境
解析:注意题中问的是两种现象对局部气候影响的“差异”。
扩大水域面积,必然减少地面对风的阻力,从而可以加大风速;而增加植被覆盖,则会加大地面对风的阻力,导致风速下降。
答案:C
读“某地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已知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
直。
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表示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9.该地一定位于()
A.日本B.澳大利亚
C.印度D.德国
解析:据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及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可知a为地转偏向力,由于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有大体的一致性,可知d为风向;从图中看出,风向左偏,可知为南半球。
答案:8.D9.B
10.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行员的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即可判定
()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
C.飞机处在西风中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在南半球高空背风而立,低压在右,高压在左,可知为东风。
答案:A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据此回答11~12题。
11.沿图中XY方向所作的等压线剖面图,下列四幅等压线剖面图与之最接近的是()
解析:B处为低压中心,C处为高压中心,再对比图形就可以看出A正确。
答案:A
12.下列关于图中A、D两处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吹偏北风,D吹偏南风
B.A、D均吹偏南风
C.A、D均吹偏北风
D.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
解析:北半球近地面低压北面气流由边缘向中心流动,北半球向右偏,为偏北风;高压东面气流由中心向边缘流动,为偏南风,所以选D。
答案:D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下列实验材料,回答问题。
(23分)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m、1m和1m且6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左面)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右面)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_______地理原理。
(3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________(左或右)偏,纸片B向________(左或右)偏。
(4分)
(3)在下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线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8分)
(4)请你应用该实验原理,在下图中绘出热岛效应示意图,并再举两个这种运动形式在地理环境中的实例。
(8分)
解析:从图中实验设置看出,左为电炉,右为冰块,由于左右两侧冷热不均,导致柜内空气的垂直运动:左侧受电炉烘烤处空气上升,右侧受冰块影响空气下沉。
进而在柜内底部和顶部产生了气压差异,底部左侧气压较低,而右侧气压较高,顶部相反,从而引起顶部空气自左侧流向右侧,底部由右侧流向左侧。
此实验验证了热力环流的原理。
答案:(1)热力环流(2)右左(3)如图所示。
(4)如图所示。
海陆风,山谷风。
14.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7分)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4分)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2分)
(3)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4分)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2分)()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5分)
解析:本题利用等压线图考查气压、气温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第(1)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即可确定。
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中上升气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越多,近地面气压越低。
第(3)题,热力环流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A、B、A′、B′气压的大小,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第(4)题,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与地面相反。
第(5)题,根据风向判断步骤及各个力的特点绘制。
答案:(1)B C(2)B(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4)B
(5)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