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城市经济学 试卷及答案 共2套AB
城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课程号:课序号:开课系: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题分1040102020100得分评阅人一、选择题(根据每小题题干和所给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创造的城市人工环境的本质是城市的:()A.经济本质 B. 自然本质 C. 两者都不对 D. 两者都对2. 城市化的内涵和关键是:()A.城市设施“亮丽” B.非农产业大力发展 C.城市人口数上升 D.城市空间规模扩大3. 城市经济发展相对于城市经济增长概念的最大区别是强调:()A城市社会产品增多和生产能力提高 B 城市产业结构转换和经济结构高级化C 城市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和土地收益D 市民城市精神和素质程度4.城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表现为:()A.范围经济B.集聚经济C. 关联经济D.分工经济5. 作为城市化阶段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化率为()时,城市化开始加速A.10% B.30% C. 50% D.70%6. 反映产业集群外部性效益的城市经济概念是:()A 城市化经济B 地方化经济C 二者都对D 二者都不对7.由于国家或企业在地块上进行投资使土地增值形成的地租称为:()A. 绝对地租B. 级差地租ⅠC. 级差地租ⅡD.三者都不是8. 包括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幼儿园等内容的城市基础设施称为:()A.技术性基础设施 B.社会性基础设施 C.传统性基础设施 D.发展型基础设施9.关系到城市居民生存性需要的住宅经济属性是:()A.保值增值性 B. 基本功能性 C.装饰观赏性 D. 区位便利性10. 根据城市引力模型,城市间的引力()A. 与城市规模成反比,与城市间距离成正比B. 与城市规模成反比,与城市间距离没有比例关系C. 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与城市间距离成反比D. 与城市规模没有比例关系,与城市间距离成反比二、案例和观点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我国城市住房投资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数据表明,中国与日本、韩国相比,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耕地是比较接近的。
城市经济学 习题 答案
1.有人说城市住宅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
请根据我国当前城市房地产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
答:第一种参考:现状:地方政府过渡干预,投机因素过重,泡沫较浓重,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
成因:房地产市场与其他行业相关性大,国家政策支持其发展;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受益,推动其发展;中国老百姓消费观念,保证其发展;市场预期、通货膨胀等,扩大其发展;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现状,决定其发展的方式。
对策: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改变居民房地产商品消费习惯;遏制房地产投机;平衡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部分人把房地产市场的问题重点归结到开发商身上,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开发商的行为属于市场行为(甚至包括贿赂政府人员),他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些都是市场游戏规则决定的。
如果出现问题,是由于政策以及政府管理能力的原因。
正如刀、枪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使用刀和枪的人。
第二种参考:认定城市住宅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应当由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来决定。
当前我国处于快速经济发展当中,核心目标是实现实现小康水平和共同富裕。
由于城市土地的有限性,城市住房的经济属性应当认为主要是消费品,既是要用来满足居民的居住需要。
住房虽然具有投资品的特性,例如长期保值,每年有折扣,可以升值交易,但是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下,应当保护它的消费品属性、限制和打击把住房作为投资品的行为。
2.什么是GDP,有人说GDP指标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产出潜力的核心指标,你认为如何?结合学过的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1)国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不对。
城市开放系统,仅用GDP指标不能反映城市经济的潜力,城市基础产业的生产产量指标反映城市的经济产出潜力。
3.有人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宜由私人和民营业资本参与进行,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简要谈谈你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制的看法。
城市经济学测试题及答案
城市经济学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人口增长B. 经济发展C. 土地利用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2.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导致什么现象?A. 房价上涨B. 交通拥堵C. 环境污染D. 所有以上现象答案:D3. 城市经济中的“集聚效应”指的是什么?A. 企业聚集带来的成本降低B. 人口聚集带来的消费增加C. 信息聚集带来的创新促进D. 所有以上效应答案:D4. 城市中的“外部性”通常表现为?A. 正外部性B. 负外部性C. 正负外部性并存D. 以上都不是答案:C5. 城市经济中的“城市病”主要指哪些问题?A. 交通拥堵B. 环境污染C. 住房紧张D. 所有以上问题答案:D6. 城市经济中的“城市更新”通常包括哪些内容?A. 旧城改造B. 基础设施升级C. 产业升级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7.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有哪些?A. 地理位置B. 土地用途C. 土地供需关系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8.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交通效率B. 减少交通拥堵C. 降低环境污染D. 所有以上目标答案:D9.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B. 能源消耗增加C. 污染物排放增加D. 所有以上方面答案:D10.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哪些因素?A. 经济实力B. 科技创新C. 人才集聚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哪些?A. 技术创新B. 资本积累C. 人口流动D. 政策支持答案:ABCD2.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经济活动分布B. 交通网络C. 土地价格D. 城市规划答案:ABCD3.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经济增长B. 产业结构变化D. 区域发展不平衡答案:ABCD4.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教育水平提高B. 医疗条件改善C. 社会阶层分化D. 社会服务需求增加答案:ABCD5.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生态系统破坏B. 资源消耗增加C. 污染排放增加D. 气候变化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城市经济学中的城市规模经济效应。
城市经济学完整答案
城市经济学复习资料1.城市经济的内涵内涵:1.要素空间分布的高度聚集性2.经济活动的高开放性3.投入产出的高效性4.外部环境的高外在性5.经济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系统性城市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空间聚集性。
2.城市经济学的产生、城市经济学的含义产生:城市经济学应城市问题而生。
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伯。
R。
汤姆森发表《城市经济学导论》为标志。
含义:解释一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解释二城市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
3.决定城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1、经济动因:比较利益、规模经济、聚集经济2、经济机制:市场机制、计划机制、习俗机制3、其他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资源等4.熟悉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动因及应用分析比较经济:比较优势的存在使贸易交换得以出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促使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聚集经济:聚集经济效益则最终组成大城市的诞生5.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量的扩张”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质的提升”4.制度安排对城市化产生刚性影响6.聚集经济发展的连锁反应与正反馈效应7.聚集的类型、聚集经济效应聚集类型:①按指向性集聚分:a.同向多产业部门集聚b.同指向多产业部门集聚c.多指向多产业部门集聚②按经济联系而形成的集聚分a.纵向经济联系集聚:指一个企业的投入如果主要来源于另一企业的产出,那么二者之间存在着纵向经济联系。
b.横向经济联系集聚b.横向经济联系集聚:指那些围绕地区主导产业而形成的产业群体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指那些围绕地区主导产业而形成的产业群体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聚集经济效应:①近邻效应②分工效应③结构效应④规模效应⑤洼地效应8.城市化的动力机制A.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B.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量的扩张”C.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质的提升”D.制度安排对城市化产生刚性影响9.城市化各阶段的主要差异1.发展速度的变化⑴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30% ﹚: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⑵城市化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30%~70%﹚: 城市化高速发展⑶城市化高级阶段﹙城市化水平﹥70% ﹚:城市化发展速度有所回落,进入平稳阶段2.产业结构的变化⑴城市化初级阶段:农村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⑵城市化中级阶段:农村经济已退居次席,城市经济全面崛起,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将,第二、三产业相继上升,双方地位交替互换。
城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A. 城市环境问题B. 城市交通问题C. 城市人口问题D. 城市经济活动及其空间分布答案:D2.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市集中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环境好B. 城市交通方便C. 城市就业机会多D. 城市文化氛围浓厚答案:C3. 城市土地价格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呈正相关?A. 土地面积B. 土地位置C. 土地用途D. 土地所有权答案:B二、多选题1. 城市经济学中,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A. 工业化B. 农业机械化C. 信息技术的发展D. 政策导向答案:ABCD2. 城市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 交通条件B. 土地价格C. 人口密度D. 政府规划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城市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城市问题的出现。
答案:错误2.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中心的地价通常会高于郊区。
答案:正确3. 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城市经济学中“城市病”的概念及其主要表现。
答案:城市病是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主要表现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社会安全问题等。
2. 论述城市规模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城市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下降,产出增加的现象。
它对城市发展有积极影响,如促进产业集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机会等。
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城市病、资源过度集中等问题。
五、论述题1. 论述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应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答案: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是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引导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二是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限制污染排放;三是推广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四是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五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绿色出行和生活方式。
城市经济学测试题及答案
城市经济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城市规模的扩张B. 城市人口的增长C. 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D. 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关系答案:C2. 城市化进程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A. 工业化B. 农业现代化C. 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D. 环境保护政策答案:D二、填空题1. 城市经济学中的“集聚效应”指的是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集中,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的现象。
答案:人口;产业2. 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经济性;合理性;可持续性三、简答题1. 简述城市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非市场交易的影响。
正外部性是指行为给第三方带来好处,而负外部性则是指行为给第三方带来损害。
例如,一个工厂的污染排放可能给周边居民带来健康问题,这是负外部性;而一个大学的存在可能提高周边地区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正外部性。
2. 阐述城市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城市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出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的现象。
规模不经济则是指城市规模过大时,由于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生产和生活成本上升。
城市规模经济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而规模不经济则可能导致城市生活质量下降和资源浪费。
四、论述题1. 论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答案: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和产业的集中往往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
解决策略包括: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推广绿色建筑和公共交通,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加强城市绿化等。
2. 分析城市经济中的“城市病”现象,并提出改善措施。
答案:“城市病”是指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犯罪率上升等。
《城市经济学》各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城市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城区(urban area)2.大城市地区二、单项选择题1._____ 是城市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科区分点。
A.区位选择B.空间研究C.城市经济D.以上都不是2 •城市经济学中由区位选择引起的最重要的问题发生在_____ oA.住房B.工厂选址C.城市中心D.城市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不属于传统城市的问题的是A.住房不足B.环境污染C.犯罪D.劳动力不足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传统城市的问题的是__________A.人口拥挤B.交通拥挤C.歧视D.就业困难2.城市经济学是研究 _____ 和________ 区位选择的科学A.经济B.厂商C.环境D.家庭四、填空题1.城市化地区包括 _____ 和 _____ o2.城市边缘是 ______ 的城市化地区。
3.传统城市问题包括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犯罪、人口和交通拥挤、_______ 和五、判断说明题1.大城市地区不包含乡村地区。
2.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等同于市场方法。
3•城区产业不能以农业为主,但可以有农业。
六、简答题1•为什么称为城市经济学2.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或构成七、论述题如何看待城市问题?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化第二章为什么城市会存在一、名词解析1.机会成本2. 绝对优势3. 规模经济4. 木地化经济二、单项选择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域是工厂生产价格 家庭生产的区域。
A.低于B.高于C.等于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出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不同的 C.不一定相同3. 以下是互补品的是 _____ oA. 服装和饮料C.冰淇淋和牙膏4. 企业群落 _____ 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城市经济学考试题
城市经济学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经济学中的“城市”概念主要指的是:A. 城市行政区划B. 城市化地区C. 城市中心区D. 城市经济圈2. 城市规模经济的体现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基础设施共享B. 劳动力市场规模C.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D. 企业集聚效应3. 城市化进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A. 工业化B. 人口增长C. 农村劳动力转移D. 城市环境恶化4.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城市人口密度过高B. 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C. 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D. 城市绿化面积过大5. 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B.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最大化C. 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最大化D. 土地利用的公平性原则6. 城市经济中的“外部性”概念指的是:A. 经济活动中产生的非市场交易成本B. 经济活动中产生的非市场交易收益C. 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市场交易成本D. 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市场交易收益7. 城市经济中的“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A. 企业间的竞争B. 企业间的合作C. 企业间的独立运营D. 企业间的市场垄断8. 城市经济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A. 规模经济强调单一产品的生产规模,范围经济强调多种产品的生产规模B. 规模经济强调多种产品的生产规模,范围经济强调单一产品的生产规模C. 规模经济强调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范围经济强调多种产品的生产成本D. 规模经济强调多种产品的生产成本,范围经济强调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9. 城市经济中的“城市病”主要表现不包括:A. 环境污染B. 交通拥堵C. 社会治安问题D. 城市绿化面积增加10. 城市经济中的“城市化”与“城镇化”的主要区别在于:A. 城市化强调的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化强调的是城市质量的提升B. 城市化强调的是城市质量的提升,城镇化强调的是城市数量的增加C. 城市化与城镇化没有本质区别D. 城市化强调的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城镇化强调的是城市面积的扩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城市经济学》练习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城市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 城区(urban area)具有相对高人口密度的区域,本定义反映美国状况,世界的定义:人口密度高+产业以非农业为主。
2. 大城市地区拥有大量人口的核心城区和附近在经济意义上与这个核心结为一体的邻近社区,包含乡村地区。
二、单项选择题1.B2.D3.D三、多项选择题1.ABC2.BD四、填空题1. 城市化地区包括中心城市和城市边缘。
2. 城市边缘是中心城市外围的城市化地区。
3. 传统城市问题包括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犯罪、人口和交通拥挤、教育和犯罪五、判断说明题1. 错。
包含乡村地区。
2. 错。
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市场方法3. 对。
城区产业以非农业为主,可以有农业。
六、简答题1. ⑴大部分区位选择的问题涉及城市;⑵城市经济也与城市中区位选择有关;⑶由区位选择引起的最重要的问题发生在城市2. ⑴市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⑵城市内土地出租和土地利用;⑶贫困和住房的空间因素;⑷地方政府的支出与税收。
七、论述题⑴大部分城市问题是相关的:许多问题有相同的根源,一些问题能够造成其它问题的恶化;⑵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市场方法;⑶大多数城市问题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
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化第二章为什么城市会存在一、名词解释1.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2.一国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他国,那么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3.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4.企业生产成本随着行业总产量的提高而降低二、单项选择题1、A2、B3、D4、A5、A6、C7、A三、多项选择题1. ABC2. ABCD四、简答题1.农业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可以供应城市居民;比较优势足以弥补交通成本,使贸易可以产生;运输规模经济使市场更有效率.2.A专业化技能提高:熟能生巧时间缩短:无须转换时间B要素的最小效率规模3.A.本地化经济(当地化经济)——本土化、国产化B.城市化经济五、论述题1、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特别是基础性的:商业服务(银行、保险、房地产、印刷、运输……)公共服务(公路、学校、消防……)2、劳动力市场共享:整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各个行业关联度小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稳定。
《城市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城市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 城区(urban area)具有相对高人口密度的区域,本定义反映美国状况,世界的定义:人口密度高+产业以非农业为主。
2. 大城市地区拥有大量人口的核心城区和附近在经济意义上与这个核心结为一体的邻近社区,包含乡村地区。
二、单项选择题1.B2.D3.D三、多项选择题1.ABC2.BD四、填空题1. 城市化地区包括中心城市和城市边缘。
2. 城市边缘是中心城市外围的城市化地区。
3. 传统城市问题包括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犯罪、人口和交通拥挤、教育和犯罪五、判断说明题1. 错。
包含乡村地区。
2. 错。
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市场方法3. 对。
城区产业以非农业为主,可以有农业。
六、简答题1. ⑴大部分区位选择的问题涉及城市;⑵城市经济也与城市中区位选择有关;⑶由区位选择引起的最重要的问题发生在城市2. ⑴市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⑵城市内土地出租和土地利用;⑶贫困和住房的空间因素;⑷地方政府的支出与税收。
七、论述题⑴大部分城市问题是相关的:许多问题有相同的根源,一些问题能够造成其它问题的恶化;⑵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市场方法;⑶大多数城市问题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
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化第二章为什么城市会存在一、名词解释1.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2.一国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他国,那么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3.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4.企业生产成本随着行业总产量的提高而降低二、单项选择题1、A2、B3、D4、A5、A6、C7、A三、多项选择题1. ABC2. ABCD四、简答题1.农业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可以供应城市居民;比较优势足以弥补交通成本,使贸易可以产生;运输规模经济使市场更有效率.2.A专业化技能提高:熟能生巧时间缩短:无须转换时间B要素的最小效率规模3.A.本地化经济(当地化经济)——本土化、国产化B.城市化经济五、论述题1、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特别是基础性的:商业服务(银行、保险、房地产、印刷、运输……)公共服务(公路、学校、消防……)2、劳动力市场共享:整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各个行业关联度小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稳定。
2010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2(多字版)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1、城市经济的最本质特征为何? P37 空间集聚性城市经济是在城市这一空间地域载体上所存在和进行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成,城市地区的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分工协作,彼此交换而进行的,即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商品经济性,具体的说,城市经济的商品经济性又可以由经济活动地理分布上的高度集中性,组织运行上的系统性和开放性以及经营管理上的高效性表现出来。
1集中性,是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使城市成为区域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心2系统性与开放性,1)城市经济系统的整体性,专业协作水平高,2)城市经济系统具有综合性,3)城市经济系统的社会经济组织行事具有一定的秩序性3高效性,城市经济能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1)规模效益2)专业化生产的外部经济效益3)竞争效益4)要素优化效益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为何? P50(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1)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表妹了农业给予城市化的动力之强弱,农业一共能力的差异最终反应为城市化水平的差距。
2)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3)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4)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5)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2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1)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则。
促使了城市经济规模的自我生长2)循环积累因果关系原则。
3 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1)生产配套性服务的增加2)生活消费性服务的增加(二)制度安排与城市化。
制度对城市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直接对城市化的作用和影响;二是通过对工业化的作用而间接的对城市化发生作用和影响。
3、与一般产品相比,知识作为公共产品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按其所具备的特征完全与否,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为纯公共物品,只具备其中一个基本特征的为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在一个人使用时,并不会使他人能够消费的数量减少。
城市经济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城市经济学考研题库及答案1. 简述城市化的定义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以及城市地区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的普及。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产业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收入的增加;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城市病等问题。
2. 论述城市经济中的“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沃尔多夫提出的,主要解释城市中心地的分布和规模。
该理论认为,城市中心地的分布和规模与服务的可替代性和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距离有关。
城市中心地的规模越大,服务的可替代性越低,消费者愿意为此服务支付的距离越远。
3. 解释城市经济中的“城市病”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城市病是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公共服务不足等。
解决城市病的策略包括:优化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完善住房政策,保障居民住房需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4. 分析城市经济中“城市规模经济”和“城市规模不经济”。
城市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出的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的现象。
而城市规模不经济则是指当城市规模超过一定限度时,由于资源过度集中,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出现成本上升、环境恶化等问题。
城市规模的合理控制和城市功能的优化是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 讨论城市经济政策在促进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政策、交通政策、教育政策等。
城市经济政策在促进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投资和人才;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学考试试卷《城市经济学》及答案3套
大学考试试卷《城市经济学》及答案3套2011年12月考试城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1. 以下哪一项不是微观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A. 城市土地利用B. 城市化问题C. 城市交通D. 城市就业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形式有()A. 大气污染B. 水体污染C. 酸雨D. 热岛效应3. 以下哪一项是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A. 城市化进程缓慢B. 发展中国家出现郊区化逆城市化C. 大城市发展滞后D. 城市带相继崛起4. 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不包括()。
A. 规模经济效益B. 优位经济效益C. 外部经济效益D. 循环经济效益5. 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平衡发展战略的代表观点的是:()A. 增长极限论B. 发展轴理论C. 贫困恶性循论D. 梯度理论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征收的原则的是()。
A. 按不同城市征收B. 按不同地区征收C. 按不同性质征收D. 统一标准征收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的是()A. 环境收费B. 财政补贴C. 强制刺激D. 指令性管理8. 下列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 城市生态系统需要依靠外力才能维持,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B. 城市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调节功能C. 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小D.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系统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城市环境保护的政策的是()A. 收费B. 分区制C. 综合治理D. 指令性管理10. 以下哪一项是微观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A. 经济区 B. 城市化问题 C. 城镇体系 D. 城市就业11.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属于第三产业的()个层次A. 一B. 二C. 三D. 四12. 城市环境污染的形式不包括()A. 水体污染B. 热岛效应C. 酸雨D. 固体废弃物13. 以下不属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的有(?)A. 环境收费B. 押金制度C. 指令性管理D. 强制刺激14. 在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下列哪个城市属于帝国主义控制的。
城市经济学重点问题答案
城市经济学重点问题答案第一章4.分析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现象。
城中村,又称都市村庄,是指已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范围内,农业用地很少或已经没有,居民职业结构与生存方式已经向城市转型,但建筑景观和居民文化习俗仍缺乏城市社区内涵特征,建立在集体性质土地上的习惯上仍称为“村”的居民聚落。
城中村是以本地居民出租房屋获得经济来源、外地户籍居民承租房屋获得临时住所、兼有内部服务型经济为主的城乡过渡型社区。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建设急剧扩张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晚发外生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迟发展效应”,是所谓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长期并存的“二元”社会结构特征的一个微观体现,是在城乡二元格局依然存在状态下农村被动城市化的产物。
原因:1)快速城市化是导火索”#城中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在发展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圈占农村土地和农业资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置若罔闻!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只留下自己居住用的宅基地,而周边高楼林立,久而久之滋生出城中村现象!2)城乡二元结构是病根!我国在20世纪50 年代开始形成城乡区别的二元管理体制,人为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把城市和农村隔离开来,出现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二元的土地法律制度决定了城中村在土地所有权上是处于一种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共存和交错状态!二元的户籍制度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迁移,城市与乡村的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等产生巨大差异”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城中村村民和外来人口素质普遍不高,村民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技能不高,村民以出租房屋等手段来获取收益,依赖着租金收入,村民普遍表现出游手好闲和不思进取的恶习; 廉价租金所带来的稳定收入,促进了城中村自建设房的无序建设!当然,将城中村一刀切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从宏观方面来考虑,先认识到城中村存在有特殊意义,然后通过分析现实原因,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给城中村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法!城中村问题的表现1)城市地位尴尬,管理欠缺“城中村"位于城市之中或者边缘,在名义上是城市地区,但土地利用仍旧是农村型,土地利用与管理体制还属于农村, 管理仍然保留村级建制,实行村行政管理,和城市的管理模式不同,因此形成两种模式,称为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管理上从以前的村委会改成了居民委员会,看似管理体制更换了,其实只是名义上更换了名字,管理实质未变,真正的城市管理理念没有达到也无法短时间内达到城中村中,相应的城市基础保障也是难以保障!2)建设混乱,环境卫生条件差!目前的城市规划设计一般不涉及或者忽略城中村居民建筑的规划布局,未能及时统一安排控制无序的楼房建设,使城中村建筑杂乱无章!再加上城市建设需要占用了城中村大量的土地,村民没有了土地,也失去了经济来源,而城中村作为低价出租房是村民的经济收入之一,也是进城务工人员最佳居住地,使得城中村的房子有了改建扩建的动力,造成建筑密度过大,布局混乱,出现了大量的“接吻楼”“握手楼”和“贴面楼”。
城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特大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在____________以上的。
2、城市土地包含三个层次,分别是城市建成区土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城市基础设施由6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城市给水与排水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环境系统和城市防灾系统。
4、根据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中密集的程度不同,城市产业部门分成三大类:劳动密集型产业、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城市物流系统一般包括物流园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大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在____________以上的。
7、城市经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滞后型”发展模式。
9、城市物流系统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城市化经济:2、住宅需求:3、城市人口:4、结构性失业:5、城市环境:6、集聚经济:7、城市:8、劳动力供给:9、生态城市:10、城市财政:三、简答题1、简述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的区别2、我国未来城市住宅制度改革的政策导向应是什么?3、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是什么?4、城市流动劳动力的经济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5、城市物流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6、城市规模经济的表现7、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8、中国城市化的特点9、城市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哪些?10、试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四、论述题1、试阐述商品房空置现象及其原因,联系现实谈谈影响住宅供给的因素。
2、论述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发展政策。
五、案例分析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等围起来的日本内海,长期以来,内海渔产丰富,是水俣湾居民主要的生存依赖。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1(一)城市化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二)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1、城市化的三阶段论---城市发展的s型曲线2、城市化的五阶段论城镇人口增长系数K = 城镇人口增长规模/总人口的增长规模1、K<0.5,前城市化社会。
2、0.5≤K<1,城市化初期阶段。
3、K≥1,城市化的中期阶段。
4、城市化水平高于50%,初步进入城市社会。
5、城市化水平高于60%,进入成熟的城市社会K=0.5、K=1和城市化水平超过50%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三大重要转折点。
(三)大城市超前增长规律·表现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中小城市,并产生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和城市群。
·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也即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阶段,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表现得最为明显。
2、中国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
1)1978年以前中国城市化的缓慢增长与停滞阶段(2)1979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规模超过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化初期阶段。
(3)世纪末中国农村人口开始绝对下降,进入城市化的中期阶段。
200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城镇人口达到45844万人,比前一年增长6952万人,而同年全国人口仅增长674万人,农村人口比前一年绝对减少6278万人。
城市化水平由1999年的30.9%迅速增加到36.2%。
城市化历程▪1949—1957:城镇化短暂健康发展阶段▪ 1958—1960:城市化“大跃进”阶段▪ 1961—1976:反城市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人口流动控制松动阶段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在中国能体现吗?总结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轨迹.认为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在中国不能体现,原因在于中国不具备公民迁徙自由选择和完全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前提条件;中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化率高于城市化率的反常现象,可解释为中国50多年来实行的工业化赶超战略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根据世界城市化的规律判断,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加速期.但是,未来几十年城市化水平能否顺利加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4、城市化是越快越彻底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不是越彻底越好,因为城市化的结果,对于各方面来说,都不只是得到,还会有失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1、城市化产生的一般性规律极其特征。
(一)城市化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二)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1、城市化的三阶段论---城市发展的s型曲线2、城市化的五阶段论城镇人口增长系数K = 城镇人口增长规模/总人口的增长规模1、K<0.5,前城市化社会。
2、0.5≤K<1,城市化初期阶段。
3、K≥1,城市化的中期阶段。
4、城市化水平高于50%,初步进入城市社会。
5、城市化水平高于60%,进入成熟的城市社会K=0.5、K=1和城市化水平超过50%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三大重要转折点。
(三)大城市超前增长规律·表现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中小城市,并产生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和城市群。
·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也即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阶段,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表现得最为明显。
2、中国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
1)1978年以前中国城市化的缓慢增长与停滞阶段(2)1979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规模超过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化初期阶段。
(3)世纪末中国农村人口开始绝对下降,进入城市化的中期阶段。
200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城镇人口达到45844万人,比前一年增长6952万人,而同年全国人口仅增长674万人,农村人口比前一年绝对减少6278万人。
城市化水平由1999年的30.9%迅速增加到36.2%。
城市化历程▪1949—1957:城镇化短暂健康发展阶段▪1958—1960:城市化“大跃进”阶段▪1961—1976:反城市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人口流动控制松动阶段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在中国能体现吗?总结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轨迹.认为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在中国不能体现,原因在于中国不具备公民迁徙自由选择和完全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前提条件;中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化率高于城市化率的反常现象,可解释为中国50多年来实行的工业化赶超战略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根据世界城市化的规律判断,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加速期.但是,未来几十年城市化水平能否顺利加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4、城市化是越快越彻底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不是越彻底越好,因为城市化的结果,对于各方面来说,都不只是得到,还会有失去。
城市化每向前推进一步,会带来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如果条件不成熟,也可能产生一些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损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能给政府带来收入,也会使支出增加,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支出会多于收入。
“城市化政策”需要衡量这些因素,逐步推进,使城市化进程中的“得到”大于“失去”。
有一种观点比较盛行,一些人认为,如果“城市化”早进行几年,珠三角很多地区目前城不城、乡不乡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这些人忘记了,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过早地用政策去推动和加速,带来的效益有限,反而会削弱经济活力和妨碍资源开发。
还是深圳一名基层官员说得更有道理,以前那种分散无序的局面,虽然制造了很多违章的建筑,却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如果事事按照章程,怎么可能开发那么多土地,建设那么多厂房?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与这个行为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分不开的。
(南风窗)5、中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进程吗?说出理由。
是。
建国五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仍然有将近七成的人口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比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滞后二十个百分点。
日前在此间举行的促进小城镇建设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指出,城市化滞后已成制约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应该抓住中国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力争每年把城市化的水平一个百分点以上。
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副会长浦善新指出,中国城市化在国际上还仍然停留在低收入国家的水平。
据统计,截止到一九九八年,按非农业人口计算,中国城市化水平约百分之三十,按国际可比口径计算也仅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平均水平。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的速度都达到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速度,而在中国,建国五十年来城市人口年均增长为百分之三,仅比总人口增长率高一点二个百分点,也远远低于中国工业年均百分之八的增长率。
6、中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是什么?1、城市化滞后的经济障·城市化的经济障碍主要表现为工业化弱质,包括产业结构弱质和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企业弱质。
·城市化滞后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否定。
2、城市化滞后的制度障碍·官位设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模基本以官帽定位,而不是按经济规模以及经济发展速度定位。
改革开放20多年了,包括体制上、观念上很多脱离实际的东西都改过来了,但这一传统的设市模式仍被顽强地保留下来。
(应为按经济规模设市)·人为构市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及其发展规模该有多大,完全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些城市的决策者不顾城市化发展规律和区域动态比较优势,好大喜功,人为构市,盲目扩市,以至于城市“增肥”了,却有城无市。
(应为产业建市)·全能乱市不少城市总想来各行各业齐头并进,搞“大而全”、“小而全”,忽略自身城市的产业强项和特色,搞“全能城市”。
(应为特色城市)7、选择和确定城市主导产业,主要的两个侧重角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选择和确定城市主导产业,主要有两个侧重角度,其一是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其二是产业的区位比较优势。
(1)从产业的带动作用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将产业间的联系称作“连锁效应”,并把连锁效应具体划分为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
·前向连锁,是指一个部门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后向连锁,则是指一个部门与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根据产业的连锁效应特征,全部产业可分为如表3-2 所示的四类。
2)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就是具体分析城市的每个产业部门在整个区域的同类经济部门中所处的地位和相对重要程度,从中选择出比较区位优势最强,或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部门,强化和扩大这一优势,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集中系数和区位商是用来定量计算和衡量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的两个主要指标·对城市而言,集中系数是指城市的某一产业部门,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产值等相对数,与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的相应指标的比值。
即,·式中:·C为集中系数;a为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为城市的人口数;A为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为全国或全地区的人口总数。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指城市某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中的比重与城市全部产业活动在全国或全地区全部产业活动中的比重之比。
即,·式中:Q为区位熵;a为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值、就业人数等指标;A为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相应指标;b为城市的总产值或全部就业人数等指标;B为全国或全地区的相应指标。
总结:城市主导产业的特征·具有较高的收入需求弹性·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大·科技进步潜力大,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极强的市场渗透和辐射能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没有标准的条规,只有一些经验借鉴。
·主导产业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角。
·侧重点其一是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其二是产业的区位比较优势。
·举例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也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中心城市。
1999年,杭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225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8位,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3位。
尽管杭州市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工业在杭州市的国民经济中仍居于主导地位。
1999年,杭州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构成为8.0:51.4:40.6。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兴起的新形势下,杭州市工业面临着产业和产品结构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传统支柱产业增长速度趋缓和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等问题。
因此,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和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来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是杭州工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8、房地产业能否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导产业?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城市主导产业的特征▪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大。
具备极强的市场渗透和辐射能力,收入需求弹性大。
▪具有较高的集中系数和区位熵。
科技进步潜力大,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摘要:鉴于房地产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需求收入弹性大的特点,以及在现实条件下,市场需求大的状况,西部大开发为促进西部经济腾飞,实现与全国的协调发展,有必要把房地产业作为主导性产业,通过其诱发作用,带动西部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主导产业;需求收入弹性;产业关联性;联系效应西部大开发是政治取向,也是经济取向,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西部大开发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给西部的各行各业,包括房地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而房地产业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集开发、经营、装修、服务,维修、物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由于其特有的产业特征,以及市场潜在需求大的现状,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对西部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的拉动作用。
一、房地产业成为西部主导产业的三大理由德国著名经济学赫尔希曼(Albert.0tto. Hirschman)从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出发,主张发展中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不平衡增长”,即有重点地扶持某些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点。
把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放到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之下,也具有指导意义,这是因为西部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要素的“瓶颈”,其中最难以突破的就是资金,要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就要有选择地重点发展某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也即战略产业,再通过其聚集作用和乘数效应,由“点”及“面”地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应该说,这与我国几年来一直倡导的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政策内涵是一致的。
一般来说,主导产业的确立,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为依据,尽可能地选择那些需求收入弹性较大,产业关联性强,对国民经济贡献大的产业作为重点来培育。
笔者认为,房地产业具备以上条件,有理由也应该能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主导产业。
(一)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二)较强的产业关联性赫尔希曼认为,考察一个产业能否成为地区经济中的主导产业,要看该产业“联系效应”的大小。
其基本观点是:发展中国家要突破稀缺性生产要素的“瓶颈”,就要有选择地重点发展某些“联系效应”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再通过其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