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电子教案同济版第三章3-8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初等函数图象及性质1。
1。
1 幂函数函数(m 是常数)叫做幂函数。
幂函数的定义域,要看m 是什么数而定。
例如,当m = 3时,y=x3的定义域是(—∞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但不论m 取什么值,幂函数在(0,+∞)内总有定义。
最常见的幂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如图]1.1.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指数函数函数y=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区间(—∞ ,+∞)。
因为对于任何实数值x,总有a x >0,又a0=1,所以指数函数的图形,总在x轴的上方,且通过点(0,1)。
若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增加的。
若0〈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减少的。
由于y=(1/a)—x=a—x,所以y=a x的图形与y=(1/a)x的图形是关于y轴对称的(图1—21)。
[如图]2.对数函数指数函数y=a x的反函数,记作y=log 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对数函数。
它的定义域是区间(0,+∞).对数函数的图形与指数函数的图形关于直线y = x对称(图1—22)。
y=log a x的图形总在y轴上方,且通过点(1,0)。
若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增加的,在开区间(0,1)内函数值为负,而在区间(1,+∞)内函数值为正。
若0〈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减少的,在开区间(0,1)内函数值为正,而在区间(1,+∞)内函数值为负。
[如图]1。
1.3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的定义域都是区间(—∞ ,+∞),值域都是必区间[-1,1]。
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都是以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都是奇函数。
2.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其图形都可由相应的三角函数的图形按反函数作图法的一般规则作出。
同济大学版本高数精品课件全册
理解为:
f
(
∆
)
=
1− 1+
∆ ∆
(五)函数与图像
2、图像:平面点= 集 C {(x= , y) y f (x), x∈D}。
了解函数的直
例:画函数 y = x 的图像.
观手段!
y
一元函数的图像通常是二
维平面上的一条一维曲线.
注: 由曲线求取对应的函
数往往不易,由函数画图
o
x 像相对容易.
例如, 1 + 2 =3 1 − 2 =−1
负数的引入有实 际意义!如:记 帐有赢利亏欠, 温度有零上零 下…
2. Z(整数环)
对加法、减法都封闭; 对除法不能封闭。
例如, 1 ÷ 2 =0.5
3. Q(有理数域)
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封闭;有理数域尽管稠密但不 连续,还有客观事物不能用有理数表示。
课后自测
1、 写出所有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并画出函数图像。
2、
已知函数
y
=
f
(x)
=
12+
x, x,
0≤ x ≤1 x >1
求
f
(
1 2
)
及
f
(
1 t
)
,
并写出定义域及值域 。
第十节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一、有界性与最大值最小值定理 二、零点定理与介值定理
一、有界性与最大值最小值定理
二、预备知识
1、基本初等函数 (4) 三角函数
余弦函数 y = cos x 正切函数 y = tan x
余切函数 y = cot x
正割函数 y = sec x 余割函数 y = csc x
(完整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学时:136学时学分:8学分开课学期:第1、第2学期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
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
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高等数学(上)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0学时)第二章导数和微分(12学时)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2学时)第四章函数的积分(16学时)第五章定积分的应用(8学时)第六章无穷级数(10学时)高等数学(下)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6学时)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4学时)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10学时)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16学时)第十一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I)(10学时)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12学时)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幂级数的收敛定理;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概念及性质;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隐函数定理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与理论;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一元函数的泰勒定理;二元函数的极限;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4、两个重要极限;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二、重点:复合函数、分段函数、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
难点: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自学:集合,映射三、主要外语词汇:Functionandmapping四、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第四版(修改)五、参考资料(资料):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五版一、集合1.集合概念集合(简称集):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用A,B,C….等表示.可表示为A?{M?{NN?R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Z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Z?{?????,?n,?????,?2,?1,0,1,2,?????,n,?????}.Q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子集:若x?A,则必有x?B,则称A是B的子集,记为A?B(读作A包含于B)或B?A. 如果集合A与集合B互为子集,A?B且B?A,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若A?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例如,N≠⊂Z≠⊂Q≠⊂R.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集合的运算设A、B是两个集合,由所有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 的并集(简称并),记作A?B,即A?B设与B 的A?B设与B 的A\A都是,设(1)交换律A?B?B?A,A?B?B?A;(2)结合律(A?B)?C?A?(B?C),(A?B)?C?A?(B?C);(3)分配律(A?B)?C?(A?C)?(B?C),(A?B)?C?(A?C)?(B?C);(4)对偶律(A?B)C?A C?B C,(A?B)C?A C?B C.(A?B)C?A C?B C的证明:x?(A?B)C?x?A?B?x?A且x?B?x?A C且x?B C?x?A C?B C,所以(A?B)C?A C?B C.直积(笛卡儿乘积):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在集合A中任意取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任意取一个元素y,组成一个有序对(x,y),把这样的有序对作为新元素,它们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直积,记为A?B,即A?B?{(x,y)|x?A且y?B}.2.3.设(a[a[a度[a区间在数轴上的表示:邻域:以点a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为点a的邻域,记作U(a).设?是一正数,则称开区间(a??,a??)为点a的?邻域,记作U(a,?),即U(a,?)?{x|a??<x<a??}?{x||x?a|<?}.其中点a称为邻域的中心,?称为邻域的半径.去心邻域U (a ,?):U (a ,?)?{x |0<|x ?a |<?} 二、函数 1.函数概念定义设数集D ?R ,则称映射f :D ?R 为定义在D 上的函数,通常简记为y ?f (x ),x ?D ,注y 之间(,例如“(因此构(求定义域举例:求函数412--=x xy 的定义域.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x ?0,且x 2??4?0.解不等式得|x |?2.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D ?{x ||x |?2},或D ?(??,2]?[2,??]).(5)表示函数的主要方法有三种:表格法、图形法、解析法(公式法),这在中学里大家已经熟悉.其中,用图形法表示函数是基于函数图形的概念,即坐标平面上的点集{P (x ,y )|y ?f (x ),x ?D }称为函数y ?f (x ),x ?D 的图形.图中的R f 表示函数y ?f (x )的值域.2.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在函数的定义中,对每个x ?D ,对应的函数值y 总是唯一的,这样定义的函数称为单值函数.如果给定一个对应法则,按这个法则,对每个x ?D ,总有确定的y 值.例如,r ],由当x 取(?r . ,,3.数注:(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两个函数。
同济版 高等数学(上册) 第三章课件1
f x dx F x C .
式, x 称为积分变量, F x 是 f x 的一个原函数.
不定积分的概念
其中 , 符号 称为 积分号 , 称 f x 为 被积函数 , f x dx 称为 被积表达
6
二、不定积分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及其应用
由定义知, 求函数 f ( x) 的不定积分, 就是求 f ( x) 的全体原函数.在 f ( x )dx 中, 积分号 表示对函数 f ( x) 施行求原函数的运算, 故求
x4 dx ; 例6 求不定积分: (6) 2 1 x
分子部分加一项减一项后, 分解被积表达式
4 x4 x 2 1 x 2 1 1 x 1 1 1 2 d x = d x dx dx x 1 1 x2 2 1 x2 2 1 x 1 x x3 x arctanx C . = 3
9
二、不定积分
1 例3 求 dx ( x 1dx ). x 1 解 当 x 0 时, (ln x) ; x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及其应用
1 1 (1) . 当 x 0 时, 即 x 0 时, [ln( x)] x x 1 1 故 ln x 为 在 (0, ) 上的一个原函数 , ln( x) 为 在 (, 0) 上的一个原函 x x 数. 故当 x 0 时, ln x 为 1 的一个原函数, 从而 x 1 x dx ln x C ( x 0) .
不定积分的运算实质上就是求导(求微分)函数积分学及其应用
按照定义, 一个函数的原函数或不定积分都有相应的定义区间. 为了简便起 见, 如无特别的说明, 今后就不再注明.
同济高数 教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教学重点: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4、两个重要极限;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4、间断点及其分类;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一、集合1. 集合概念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B, C….等表示.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 M。
集合的表示: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 ={a , b , c , d , e , f , g }。
描述法: 若集合M 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 的元素x 的全体所组成, 则M 可表示为 A ={a 1, a 2, ⋅⋅⋅, a n },M ={x | x 具有性质P }。
例如M ={(x , y )| x , y 为实数, x 2+y 2=1}。
高等数学课件:3-8 曲率
且
K min
1, 4a
R
1 K
4a.
©
KK
1'|(fft"')'(2(xx(")t)()2| t3)/2'2
'(t|)y""| (
(1t) y'32/ 23/
t
2
)
模型检验 检验K 是否符合人们关于“弯度”的感觉经验。
感觉1: 直线是不弯曲的,其“弯度”应该处处为零。
检验1: 设直线方程为y ax b, 则 y" 0.
| 1
f"(x) | f '(x) 2
3/2
| y"| 1 y'2 3/ 2
当曲线
方
程
是
由
参
数方程
x y
(t) (t)
,
t (, ) 给出时,
由 参 数 方 程 的 导 数y'
'(t) '(t)
,
y"
"(t)'(t) '(t)"(t) '2 (t)
可得 K
'(t) "(t) '(t)"(t) '2 (t) '2 (t) 3/ 2
显然曲率处处为K 0 .
感觉2: 圆上各个点的“弯度”应处处相同。
检验2: 设圆的方程为x R cos t , y R sint .
(R sint)(R sint) (R cos t)(R cos t)
K
(R sint)2 (R sint)2 ) 3/2
1 R
| y"|
感觉3: 抛物线在顶点处的弯度最大 K 1 y'2 3/2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四版)3-8节函数图形的描绘
1.铅直渐近线 (垂直于 x 轴的渐近线)
如果 lim f (x) 或 lim f (x)
x x0
x x0
那么 x x0 就是 y f (x) 的一条铅直渐近线 .
上页 下页 返回
例如 y
1
,
( x 2)(x 3)
有铅直渐近线两条: x 2, x 3.
第八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渐近线 二、图形描绘的步骤 三、作图举例 四、小结 思考题
上页 下页 返回
一、渐近线
定义: 当曲线 y f (x) 上的一动点 P 沿着曲线移向无穷点时,
如果点 P 到某定直线 L的距离趋向于零,
那么直线 L 就称为曲线 y f (x)的一条渐近线.
x x
x x( x 1)
lim[2(x 2)(x 3) 2x]
x
x 1
lim 2( x 2)( x 3) 2x( x 1) 4,
x
x1
y 2x 4 是曲线的一条斜渐近线.
上页 下页 返回
f ( x) 2( x 2)( x 3) 的两条渐近线如图 x1
y sin x x
上页 下页 返回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1、曲线 y e x 的水平渐近线为_______________. 2、曲线 y 1 的水平渐近线为______________,
x1 铅直渐近线为______________. 二、描出下列函数的图形: 1、 y x2 1 ;
lim
x
f (x)
lim[4(
x
x x2
1)
2]
同济高数第3章课件第5节
同济高数第3章课件第5节
CATALOGUE
目录
引言 知识点一: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知识点二:函数的极限 知识点三:函数的导数 知识点四:微分概念与运算 知识点五:习题解析与解答
01
引言
极限是微积分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和导数、积分等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函数极限的定义、极限的性质和求极限的方法。
公式法
利用微分近似计算公式,如泰勒级数展开式进行近似计算。
近似计算
微分是积分的基础,通过微分可以计算定积分和不定积分。
微分与积分的关系
微分的计算
极值问题
利用微分确定函数的极值点,从而解决最优化问题。
导数的几何意义
利用微分计算切线斜率,从而确定函数图像的增减性。
近似计算
利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如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求解函数的近似值等。
函数的单调性
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数x1<x2,都有f(x1)<f(x2),则称f(x)在其定义域上单调递增;反之,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数x1<x2,都有f(x1)>f(x2),则称f(x)在其定义域上单调递减。
函数的性质
根据函数值是否有限,可以将函数分为有界函数和无界函数。
有界函数与无界函数
导数的定义与性质
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如常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基础导数公式
导数的四则运算
复合函数的导数
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导数法则。
掌握复合函数的导数计算方法,能够利用链式法则求得复合函数的导数。
03
02
01
导数的计算
同济高数 教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4、两个重要极限;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4、间断点及其分类;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一、集合1。
集合概念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B, C….等表示。
元素: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 M。
集合的表示: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例如A ={a , b , c , d , e , f , g }。
描述法: 若集合M 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 的元素x 的全体所组成, 则M 可表示为 A ={a 1, a 2, ⋅ ⋅ ⋅, a n }, M ={x | x 具有性质P }. 例如M ={(x , y )| x , y 为实数, x 2+y 2=1}. 几个数集:N 表示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自然数集。
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同济)第三章20
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同济)第三章20第二十讲Ⅰ 授课题目:§3.5 函数的极值Ⅱ 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函数的极值和极值点的概念,2.理解函数有极值存在的三个定理,3.掌握求函数极值的方法和步骤,会熟练地求函数的极值. Ⅲ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确函数极值是函数在某点邻域的局部性质. 难点:利用导数性质求极值. Ⅳ 讲授内容:在上节例4中我们看到,点1=x 及2=x 是函数 31292)(23-+-=x x x x f的单调区间的分界点.例如,在点1=x 的左侧邻近,函数)(x f 是单调增加的,在点1=x 的右侧邻近,函数)(x f 是单调减少的.因此,存在着点1=x 的一个去心邻域,对于这去心邻城内的任何点x ,)1()(f x f <均成立.类似地,关于点2=x .也存在着—个去心邻域,对于这去心邻域内的任何点x ,)2()(f x f >均成立.具有这种性质的点如1=x 及2=x ,在应用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对此作一般性的讨论.定义1 设函数)(x f 在点0x 的某邻域)(0x U 内有定义,如果对于去心邻域)(00x U 内的任何点x ,)()(0x f x f < (或)()(0x f x f >)均成立,就称)(0x f 是函数)(x f 的一个极大值(或极小值).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为函数的极值,使函数取得极值的点称为极值点.例如,上节例4中的函数 31292)(23-+-=x x x x f 有极大值2)1(=f 和极小值1)2(=f ,点1=x 和2=x 是函数)(x f 的极值点.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概念是局部性的.如果)(0x f 是函数)(x f 的一个极大值,那只是就0x 附近的一个局部范围来说,)(0x f 是)(x f 的一个最大值;如果就)(x f 的整个定义域来说,)(0x f 不见得是最大值.关于极小值也类似.在图1中,函数)(x f 有两个极大值:)(2x f 、)(5x f ,三个极小值:)(1x f 、)(4x f 、)(6x f ,其中极大值)(2x f 比极小值)(6x f 还小.就整个区间[]b a ,来说,只有一个极小值)(1x f 同时也是最小值,而没有一个极大值是最大值.从图中还可看到,在函数取得及极值处,曲线上的切线是水平的.但曲线上有水平切线的地方,函数不一定取得极值.例如图中3x x =处,曲线上有水平切线,但)(3x f 不是极值.由本章第一节中费马引理可知,如果函数)(x f 在0x 处可导,且)(x f 在0x 处取得极值,那么0)(0='x f ,这就是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现将此结论叙述成如下定理..定理1(必要条件) 设函数)(x f 在点0x 处可导,且在0x 处取得极值,那末0)(0='x f .定理1就是说:可导函数)(x f 的极值点必定是它的驻点.但反过来.函数的驻点却不一定是极值点.例如,3)(x x f =的导数23)(x x f =',0)0(='f ,因此0=x 是这可导函数的驻点,但0=x 却不是这函数的极值点.因此.当我们求出了函数的驻点后,还需要判定求得的驻点是不是极值点,如果是的话.还要判定函数在该点究竟取得极大值还是极小值.回想到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可以知道,如果在驻点的左侧邻近和右侧邻近函数的导数分别保持一定的符号,那末刚才提出的问题是容易解决的.下面的定理2实质上就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判定函数的极值的.图1a O 12x 3456定理2 (第一充分条件) 设函数)(x f 在点0x 处连续,且在0x 的某去心邻域),(00δx U 内可导.(1) 如果当),(00x x x δ-∈时,0)(>'x f ;当),(00δ+∈x x x 时,0)(<'x f ,那末函数)(x f 在0x 处取得极大值;(2) 如果当),(00x x x δ-∈时,0)(<'x f ;当),(00δ+∈x x x 时,0)(>'x f ,那末函数)(x f 在0x 处取得极小值;(3)如果当),(00δx U x ∈时,)(x f '的符号保持不变,那末)(x f 在0x 处没有极值. 证事实上,就情形(1)来说,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函数)(x f 在(00,x x δ-)内单调增加,在(δ+00,x x )内单调减少,又由于函数)(x f 在0x 处是连续的,故当),(00δx U x ∈时,总有)()(0x f x f <,因此)(0x f 是)(x f 的一个极大值(图2(a)).类似地可论证情形(2)(图2(b))及情形(3)(图2(c )、(d)).图2y 0x )(a )(b )(c )(d )(x 0x 00y y y定理2也可简单地这样说:当x 在0x 的邻近渐增地经过0x 时,如果)(x f '的符号由正变负.那末)(x f 在0x 处取得极大值;如果)(x f '的符号由负变正,那末)(x f 在0x 处取得极小值;如果)(x f '的符号并不改变,那末)(x f 在0x 处没有极值.根据上面的两个定理,如果函数)(x f 在所讨论的区间内各点处都具有导数,我们就可以按下列步骤来求)(x f 的极值点和极值:(1)求出导数)(x f ';(2)求出)(x f 的全部驻点(即求出方程0)(='x f 在所讨论的区间内的全部实根)与不可导点;(3)考察)(x f '的符号在每个驻点或不可导点的左、右邻近的情形,以便确定该点是否是极值点,如果是极值点,还要按定理2确定对应的函数值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4)求出各极值点处的函数值,就得函数)(x f 的全部极值.例1 求函数32)1()4()(+-=x x x f 的极值.解 (1))(x f 在(+∞∞-,)内连续,除1-=x 外处处可导,且313)1(5)(+-='x x x f ;(2) 令0)(='x f ,求得驻点1=x ;1-=x 为)(x f 的不可导点;(3) 在(1,-∞-)内,0)(>'x f ;在(1,1-)内,0)(<'x f ,故不可导点1-=x是一个极大值点;又在(+∞,1)内,0)(>'x f ,故驻点1=x 是一个极小值点;(4)极大值为0)1(=-f ,极小值为343)1(-=f .当函数)(x f 在驻点处的二阶导数存在且不为零时,也可以利用下列定理来判定)(x f 在驻点处取得极大值还是极小值.定理3(第二充分条件) 设函数)(x f 在点0x 处具有二阶导数且0)(0='x f ,0)(0≠''x f ,那末(1) 当0)(0<''x f 时,函数)(x f 在0x 处取得极大值;(2) 当0)(0>''x f 时,函数)(x f 在0x 处取得极小值. 证明在情形(1),由于0)(0<''x f ,按二阶导数的定义有0)()(lim)(0000<-'-'=''→x x x f x f x f x x .根据函数极限的局部保号性,当x 在0x 的足够小的去心邻域内时,0)()(x x x f x f --'0<.但0)(0='x f ,所以上式即0)(0<-'x x x f .从而知道,对于这去心邻域内的x 来说)(x f '与0x x -符号相反.因此,当00<-x x 即0,x x 时,0)(>'x f ;当00>-x x 即0x x >时,0)(<'x f .于是根据定理2知道,)(x f 在点0x 处取得极大值.类似地可以证明情形(2).定理3表明,如果函数)(x f 在驻点0x 处的二阶导数0)(0≠''x f ,那末该驻点0x 一定是极值点,并且可以按二阶导数)(0x f ''的符号来判定)(0x f 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但如果0)(0=''x f ,定理3就不能应用.事实上,当0)(0='x f ,0)(0=''x f 时,)(x f 在0x 处可能有极大值,也可能有极小值,也可能没有极值.例如,41)(x x f -=,32)(x x f =,43)(x x f =这三个函数在0=x 处就分别属于这三种情况.因此,如果函数在驻点处的二阶导数为零,那未还得用一阶导数在驻点左右邻近的符号来判别.例2 求函数1)1()(32+-=x x f 的极值.解 22)1(6)(-='x x x f .令0)(='x f ,求得驻点11-=x ,02=x ,13=x .)15)(1(6)(22--=''x x x f .因06)0(>=''f ,故)(x f 在0=x 处取得极小值,极小值为0)0(=f .因0)1()1(=''=-''f f ,用定理3无法判别.考察一阶导数)(xf '在驻点11-=x 及13=x 左右邻近的符号:当x 取1-左侧邻近的值时,0)(<'x f ;当x 取1-右侧邻近的值时,0)(<'x f ;因)(x f '的符号没有改变,所以)(x f 在1-=x 处没有极值.同理,)(x f 在1=x 处也没有极值(图3).以上讨论函数的极值时,假定函数在所讨论的区间内可导.在此条件下,由定理1知道,函数的极值点一定是驻点,因此求出全部驻点后,再逐一考察各个驻点是否为极值点就行了.但如果函数在个别点处不可导,那末上述条件就不满足,这时便不能肯定极值点一定是驻点.事实上,在导数不存在的点处,函数也可能取得极值. 注第一充分条件可以用来判断一阶导数等于零的点和导数不存在的点是否为极值点,第二充分条件只能用来判断一阶导数等于零的点是否为极值点。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同济版第三章3-2
∞
1. 0 ⋅ ∞ 型
1 1 步骤: 步骤 0 ⋅ ∞ ⇒ ⋅ ∞, 或 0 ⋅ ∞ ⇒ 0 ⋅ . 0 ∞ 求 lim x − 2e x . ( 0⋅ ∞ ) 例7 x → +∞
→ +∞
解
e e e 原式 = lim 2 = lim = lim = +∞ . x → +∞ x x → +∞ 2 x x → +∞ 2
1 x 1 x
2
=e
x →0+
lim x ln x
=e
ln x x →0+ 1 x lim
=e
x→0+
lim − x
= e 0 = 1.
例10 解
求 l
=e .
=e
ln x x →11− x lim
原式 = lim e
x →1
x →0
1 ln x 1− x
+
tan x . 例5 求 lim π x → tan 3 x
2
∞ ( ) ∞
sec2 x 1 cos 2 3 x 解 原式 = lim = lim π 3 sec 2 3 x 3 x → π cos 2 x x→
2 2
1 − 6 cos 3 x sin 3 x sin 6 x = lim = lim π − 2 cos x sin x π 3 x→ x → sin 2 x
1 1 1 2、 3、 4、 5、 二、1、 ; 2、1; 3、 ; 4、 ; 5、1 ; 2 8 2
6、 6、1; 三、连续. 连续. 7、 7、e
− 2 π.
0 ∞ 一、 型及 型未定式解法 : 洛必达法则 0 ∞
定义
如果当 x → a (或 x → ∞) 时,两个函数
同济高数教案(干货分享)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4、两个重要极限;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4、间断点及其分类;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一、集合1. 集合概念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ÎM.集合的表示: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例如A={a, b, c, d, e, f, g}.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A={a, a2, × × ×, a n},1M={x | x具有性质P }.例如M={(x, y)| x, y为实数, x2+y2=1}.几个数集:N表示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自然数集.N={0, 1, 2, ×××, n, ×××}. N+={1, 2, ×××, n, ×××}.R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实数集.Z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整数集.Z={×××, -n, ×××, -2, -1, 0, 1, 2, ×××,n , ×××}.Q 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有理数集. },|{互质与且q p q Z p qp +∈∈=N Q 子集: 若x ÎA , 则必有x ÎB ,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为A ÌB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ÉA .如果集合A 与集合B 互为子集, A ÌB 且B ÌA , 则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记作A =B .若A ÌB 且A ¹B ,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 例如, N ≠⊂Z ≠⊂Q ≠⊂R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Æ.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 集合的运算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 或者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简称并), 记作A ÈB , 即 A ÈB ={x |x ÎA 或x ÎB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既属于A 又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简称交), 记作A ÇB , 即 A ÇB ={x |x ÎA 且x ÎB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 而不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简称差), 记作A\B, 即A\B={x|xÎA且xÏB}.如果我们研究某个问题限定在一个大的集合I中进行, 所研究的其他集合A都是I的子集. 此时, 我们称集合I为全集或基本集. 称I\A为A的余集或补集, 记作A C.集合运算的法则: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 则(1)交换律AÈB=BÈA, AÇB=BÇA;(2)结合律(AÈB)ÈC=AÈ(BÈC), (AÇB)ÇC=AÇ(BÇC);(3)分配律(AÈB)ÇC=(AÇC)È(BÇC), (AÇB)ÈC=(AÈC)Ç(BÈC);(4)对偶律(AÈB)C=A CÇB C, (AÇB)C=A CÈB C.(AÈB)C=A CÇB C的证明:xÎ(AÈB)CÛxÏAÈBÛxÏA且xÏBÛxÎA C且xÎB CÛxÎA CÇB C, 所以(AÈB)C=A CÇB C.直积(笛卡儿乘积):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 在集合A中任意取一个元素x, 在集合B中任意取一个元素y, 组成一个有序对(x, y), 把这样的有序对作为新元素, 它们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直积, 记为A´B, 即A´B={(x, y)|xÎA且yÎB}.例如, R´R={(x, y)| xÎR且yÎR }即为xOy面上全体点的集合, R´R常记作R2.3. 区间和邻域有限区间:设a<b, 称数集{x|a<x<b}为开区间, 记为(a, b), 即(a, b)={x|a<x<b}.类似地有[a, b] = {x | a £x£b }称为闭区间,[a, b) = {x | a£x<b }、(a, b] = {x | a<x£b }称为半开区间. 其中a和b称为区间(a, b)、[a, b]、[a, b)、(a, b]的端点, b-a称为区间的长度.无限区间:[a, +¥) = {x | a£x }, (-¥, b] = {x | x < b } , (-¥, +¥)={x | | x | < +¥}.区间在数轴上的表示:邻域: 以点a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为点a的邻域, 记作U(a).设d是一正数, 则称开区间(a-d, a+d)为点a的d邻域, 记作U(a, d), 即U(a, d)={x | a-d< x < a+d}={x | | x-a|<d}.其中点a称为邻域的中心, d称为邻域的半径.去心邻域 U(a, d):U(a, d)={x |0<| x-a |<d}二、映射1. 映射的概念定义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 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X中每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Y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 则称f为从X到Y的映射, 记作f : X®Y ,其中y称为元素x(在映射f下)的像, 并记作f(x), 即y=f(x),而元素x称为元素y(在映射f下)的一个原像; 集合X称为映射f 的定义域, 记作D f, 即D f=X ;X中所有元素的像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映射f的值域, 记为R f, 或f(X), 即R f=f(X)={f(x)|xÎX}.需要注意的问题:(1)构成一个映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集合X, 即定义域D f=X; 集合Y, 即值域的范围: R fÌY; 对应法则f, 使对每个xÎX, 有唯一确定的y=f(x)与之对应.(2)对每个xÎX, 元素x的像y是唯一的; 而对每个yÎR f, 元素y的原像不一定是唯一的; 映射f的值域R f是Y的一个子集, 即R fÌY, 不一定R f=Y .例1设f : R®R, 对每个xÎR, f(x)=x2.显然, f是一个映射, f的定义域D f=R, 值域R f ={y|y³0}, 它是R的一个真子集. 对于R f中的元素y, 除y=0外, 它的原像不是唯一的. 如y=4的原像就有x=2和x=-2两个.例2设X={(x, y)|x2+y2=1}, Y={(x, 0)||x|£1}, f : X®Y, 对每个(x, y)ÎX, 有唯一确定的(x, 0)ÎY与之对应.显然f是一个映射, f的定义域D f=X, 值域R f=Y. 在几何上, 这个映射表示将平面上一个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周上的点投影到x轴的区间[-1, 1]上.(3) f :]2 ,2[ππ-®[-1, 1], 对每个x Î]2,2[ππ-, f (x )=sin x . f 是一个映射, 定义域D f =]2,2[ππ-, 值域R f =[-1, 1]. 满射、单射和双射:设f 是从集合X 到集合Y 的映射, 若R f =Y , 即Y 中任一元素y 都是X 中某元素的像, 则称f 为X 到Y 上的映射或满射; 若对X 中任意两个不同元素x 1¹x 2, 它们的像f (x 1)¹f (x 2), 则称f 为X 到Y 的单射; 若映射f 既是单射, 又是满射, 则称f 为一一映射(或双射).上述三例各是什么映射?2. 逆映射与复合映射设f 是X 到Y 的单射, 则由定义, 对每个y ÎR f , 有唯一的x ÎX , 适合f (x )=y , 于是, 我们可定义一个从R f 到X 的新映射g , 即g : R f ®X ,对每个y ÎR f , 规定g (y )=x , 这x 满足f (x )=y . 这个映射g 称为f 的逆映射, 记作f -1, 其定义域1-f D =R f , 值域1-f R =X . 按上述定义, 只有单射才存在逆映射. 上述三例中哪个映射存在逆映射?设有两个映射g : X®Y, f : Y 2®Z,1其中Y 1ÌY 2. 则由映射g和f可以定出一个从X到Z的对应法则, 它将每个xÎX映射成f[g(x)]ÎZ . 显然, 这个对应法则确定了一个从X到Z的映射, 这个映射称为映射g和f构成的复合映射, 记作f o g, 即f o g: X®Z,(f o g)(x)=f[g(x)], xÎX .应注意的问题:映射g和f构成复合映射的条件是: g的值域R g必须包含在f的定义域内, R gÌD f . 否则, 不能构成复合映射. 由此可以知道, 映射g和f的复合是有顺序的, f o g有意义并不表示g o f也有意义. 即使f o g与g o f都有意义, 复映射f o g与g o f也未必相同.例4 设有映射g : R®[-1, 1], 对每个xÎR, g(x)=sin x,映射f : [-1, 1]®[0, 1], 对每个uÎ[-1, 1], 2f-u=.1)(u则映射g和f构成复映射f o g: R®[0, 1], 对每个xÎR, 有[()](2x)()sin|(sin|cos)1-f==.g==fxxfxgx三、函数1. 函数概念定义设数集DÌR, 则称映射f : D®R为定义在D上的函数,通常简记为y=f(x), xÎD,其中x称为自变量, y称为因变量, D称为定义域, 记作D f, 即D =D.f应注意的问题:记号f和f(x)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前者表示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的对应法则, 而后者表示与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 但为了叙述方便, 习惯上常用记号“f(x), xÎD”或“y=f(x), xÎD”来表示定义在D上的函数, 这时应理解为由它所确定的函数f .函数符号: 函数y=f(x)中表示对应关系的记号f也可改用其它字母, 例如“F”, “j”等. 此时函数就记作y=j (x), y=F(x).函数的两要素:函数是从实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 其值域总在R内, 因此构成函数的要素是定义域D f及对应法则f .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 对应法则也相同, 那么这两个函数就是相同的, 否则就是不同的.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按以下两种情形来确定: 一种是对有实际背景的函数, 根据实际背景中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求定义域举例:求函数412--=x x y 的定义域.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x ¹0, 且x 2 -4³0.解不等式得| x |³2.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D ={x | | x |³2}, 或D =(-¥, 2]È[2, +¥]). 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在函数的定义中,对每个x ÎD , 对应的函数值y 总是唯一的, 这样定义的函数称为单值函数. 如果给定一个对应法则, 按这个法则, 对每个x ÎD , 总有确定的y 值与之对应, 但这个y 不总是唯一的, 我们称这种法则确定了一个多值函数. 例如, 设变量x 和y 之间的对应法则由方程x 2+y 2=r 2 给出. 显然, 对每个x Î[-r , r ],由方程x 2+y 2=r 2,可确定出对应的y 值, 当x =r 或x =-r 时, 对应y =0一个值; 当x 取(-r , r )内任一个值时, 对应的y 有两个值. 所以这方程确定了一个多值函数.对于多值函数, 往往只要附加一些条件, 就可以将它化为单值函数, 这样得到的单值函数称为多值函数的单值分支. 例如, 在由方程x 2+y 2=r 2给出的对应法则中, 附加“y ³0”的条件, 即以“x 2+y 2=r 2且y ³0”作为对应法则, 就可得到一个单值分支221)(x r x y y -==; 附加“y £0”的条件, 即以“x 2+y 2=r 2且y £0”作为对应法则, 就可得到另一个单值分支222)(x r x y y --==.表示函数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表格法、图形法、解析法(公式法), 这在中学里大家已经熟悉. 其中, 用图形法表示函数是基于函数图形的概念, 即坐标平面上的点集{P (x , y )|y =f (x ), x ÎD }称为函数y =f (x ), x ÎD 的图形. 图中的R f 表示函数y =f (x )的值域. 函数的例子:例. 函数⎩⎨⎧<-≥==0 0 ||x x x x x y . 称为绝对值函数. 其定义域为D =(-¥, +¥), 值域为R f =[0, +¥). 例. 函数⎪⎩⎪⎨⎧<-=>==01000 1sgn x x x x y .称为符号函数. 其定义域为D =(-¥, +¥), 值域为R f ={-1, 0, 1}. 例 设x 为任上实数. 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称为x 的整数部分, 记作[ x ].函数y = [ x ]称为取整函数. 其定义域为D =(-¥, +¥), 值域为R f =Z . 0]75[=, 1]2[=, [p ]=3, [-1]=-1, [-3. 5]=-4. 分段函数: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 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来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
一、填空题: 填空题: 的水平渐近线为_______________. 1、曲线 y = e 的水平渐近线为_______________. 1 2、曲线 y = 的水平渐近线为______________ , 的水平渐近线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x −1 铅直渐近线为______________. 铅直渐近线为______________. 描出下列函数的图形: 二、描出下列函数的图形: 1 2 1、 y = x + ; x 2、 y 2 = x ( x − 1) 2 ; 3、 y = ln sin x . 1 三、求曲线 y = x + 的渐近线并画图 . x
补充点 :
A (−1,0), −
B (0,1),
3 5 C ( , ). 2 8
列表确定函数升降区间, 凹凸区间及极值点与拐点: 列表确定函数升降区间 凹凸区间及极值点与拐点
x
f ′( x ) f ′′( x )
f ( x)
1 ( −∞ ,− ) 3
+ −
1 − 3
1 1 (− , ) − 3 3
ϕ′( x ) = −
x e 2π
x2 − 2
.
令 ϕ′( x ) = 0,
令 ϕ′′( x ) = 0,
得驻点 x = 0,
得特殊点 x = −1, x = 1.
x →∞
∵ lim ϕ( x ) = lim
x →∞
1 e 2π
x2 − 2
= 0, 得水平渐近线 y = 0.
列表确定函数升降区间,凹凸区间及极值点与拐点 列表确定函数升降区间 凹凸区间及极值点与拐点: 凹凸区间及极值点与拐点
三、作图举例
4( x + 1) 例2 作函数 f ( x ) = − 2 的图形 . 2 x 解 D : x ≠ 0, 非奇非偶函数 且无对称性 非奇非偶函数,且无对称性 且无对称性.
f ′( x ) = − 4( x + 2) , 3 x f ′′( x ) = 8( x + 3) . 4 x
令 f ′( x ) = 0, 令 f ′′( x ) = 0,
二、图形描绘的步骤
利用函数特性描绘函数图形. 利用函数特性描绘函数图形
的定义域,对函数进行奇 确定函数 y = f ( x ) 的定义域 对函数进行奇 偶性、周期性、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等性态的讨论, 偶性、周期性、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等性态的讨论, 求出函数的一阶导数 f ' ( x )和二阶导数 f " ( x ) ;
0
极大值
− −
y
1 3
1 ( ,1) 3
1
(1,+∞ )
− +
0
极小值
+ +
32 27
拐点
1 16 ( , ) 3 27
0
B (0,1)
35 C( , ) 28
A (−1,0) −
−1
−
1 3
o
1 3
1
x
y = x3 − x2 − x + 1
四、小结
函数图形的描绘综合运用函数性态的研究,是导 函数图形的描绘综合运用函数性态的研究 是导 数应用的综合考察. 数应用的综合考察 y 凸的
注意: 注意
如果 f ( x) (1) lim 不存在; x →∞ x f ( x) ( 2) lim = a 存在, 但 lim[ f ( x ) − ax ] 不存在, x →∞ x →∞ x
可以断定 y = f ( x ) 不存在斜渐近线 .
2( x − 2)( x + 3) 例1 求 f ( x ) = 的渐近线. x −1
8( x x + ) ) 4( + 3 2 f ′′((x )) = − 4 3 . , x = xx
列表确定函数升降区间,凹凸区间及极值点和拐点 列表确定函数升降区间 凹凸区间及极值点和拐点: 凹凸区间及极值点和拐点
x ( −∞ ,−3) − 3 ( −3,−2) − 2 (−2,0) −
f ′( x )
1 x
练习题答案
2、 一、1、 y = 1 ; 2、 y = 0, x = 1 .
二、
y
y
−1
⋅
33 2 2
⋅
o
1 3 2
2 3 9
x
o
1 3
1
x
1图 图
2图 图
− 2π
⋅
−π
⋅
y
o
π
⋅ ⋅
y
2π
3π
⋅
x
3图 图
三、
斜渐近线 铅直渐近线 y= x; x =0.
⋅
o1
x
−1
⋅
2( x − 2)( x + 3) lim[ − 2 x] x →∞ x ( x − 1) 2( x − 2)( x + 3) − 2 x ( x − 1) = 4, = lim x →∞ x −1
∴ y = 2 x + 4 是曲线的一条斜渐近线 .
2( x − 2)( x + 3) f ( x) = 的两条渐近线如图 x −1
− x → x0
那么 x = x0 就是 y = f ( x ) 的一条铅直渐近线 .
1 , 例如 y = ( x + 2)( x − 3)
有铅直渐近线两条: 有铅直渐近线两条: x = −2,
x = 3.
2.水平渐近线 2.水平渐近线 (平行于 x 轴的渐近线 )
如果
x → +∞
lim f ( x ) = b 或 lim f ( x ) = b (b 为常数 )
lim f ( x ) = lim[
x →∞ x →∞
得驻点 x = −2,
得特殊点 x = −3.
4( x + 1) − 2] = −2, 得水平渐近线 y = −2; 2 x
4( x + 1) lim f ( x ) = lim[ − 2] = +∞ , 2 x →0 x →0 x 得铅直渐近线 x = 0.
f ′′( x ) f ( x)
0
不存在
(0,+∞ )
− −
0
拐点
(−3,− 26 ) 9
− +
0
+ +
− +
极值点
−3
间 断 点
补充点 : (1 − 3 ,0), (1 + 3 ,0);
A ( −1,−2), B (1,6), y
C ( 2,1).
作图
6Hale Waihona Puke B1− 3 − 2 −1
C
1 2
o
x
−2
D : ( −∞ ,+∞ ), 无奇偶性及周期性 无奇偶性及周期性.
f ′′( x ) = 2( 3 x − 1).
f ′( x ) = ( 3 x + 1)( x − 1),
令 f ′( x ) = 0,
令 f ′′( x ) = 0,
1 得驻点 x = − , 3
x = 1.
1 得特殊点 x = . 3
A
−3
4( x + 1) f ( x) = −2 2 x
1 例3 作函数 ϕ( x ) = e 2π
解
x2 − 2
的图形 .
D : ( −∞ ,+∞ ),
1 W : 0 < ϕ( x ) ≤ ≈ 0.4. 2π
, ϕ′′( x ) = − ( x + 1)( x − 1) e 2π
x2 − 2
偶函数, 图形关于y轴对称 轴对称. 偶函数 图形关于 轴对称
第三步
确定函数图形的水平、铅直渐近线、 确定函数图形的水平、铅直渐近线、斜渐 近线以及其他变化趋势; 近线以及其他变化趋势
第五步 描出与方程 f ' ( x ) = 0 和 f " ( x ) = 0 的根对
第四步
应的曲线上的点,有时还需要补充一些点, 应的曲线上的点,有时还需要补充一些点,再综 合前四步讨论的结果画出函数的图形. 合前四步讨论的结果画出函数的图形
第一步
f ' ( x ) = 0 和 f " ( x ) = 0 在函数定义 求出方程 域内的全部实根, 域内的全部实根,用这些根同函数的间断点或导数 不存在的点把函数的定义域划分成几个部分区间. 不存在的点把函数的定义域划分成几个部分区间
第二步
确定在这些部分区间内 f ' ( x ) 和 f " ( x ) 的符 号,并由此确定函数的增减性与极值及曲线的凹 凸与拐点(可列表进行讨论) 凸与拐点(可列表进行讨论) ;
x ( −∞ ,−1) − 1 (−1,0) 0 −
ϕ′( x ) ϕ′′( x )
ϕ( x )
(0,1)
1
(1,+∞ )
+ +
0
拐点
1 (−1, ) 2πe
+ −
y
1 2
0
极大值
− −
(1,
0
拐点
1 ) 2πe
− +
1 2π
−1
o
1
x
1 e ϕ( x) = 2π
x2 − 2
例4 作函数 f ( x ) = x 3 − x 2 − x + 1 的图形 . 解
一、渐近线
定义: 当曲线 y = f ( x) 上的一动点 P 沿着曲线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