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图说天下:祭祀青蛙的蚂拐节素材

合集下载

麻叶洞天PPT教学课件

麻叶洞天PPT教学课件

一读意象
三读意蕴
二读意境 总结反思
朗 1、听读课文 读 2、自读课文 课 3、指导朗读 文 4、齐读课文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
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 旅 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 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 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 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 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
我们二人就把脚先探进,踏着一级一级的石阶入洞, 传递着火炬下去,转了很多个弯儿到洞底。洞稍微宽敞 了,可以侧身抬头看了,才开始拿着火把前进。那洞东 面西面的裂缝,都没有进口,正北有个洞孔,低得只有 一尺高,宽也是这样,然而它的下面很干燥而且平坦。 就先把火把放进去,然后像蛇一样匍匐前进,背部擦着 洞壁,腰部贴着地面,身体向后翘起(用力),才度过 这个里洞的第一关。它那里面的裂缝已高了,东西也贯 通了,然而也没有进去的地方。又过了第二关,它的狭 窄与低矮和前一关一样,进入的办法也同前。进去之 后,(洞壁的)里层也有横向裂缝,那西南裂的地方不 很深,那东北裂的地方上面有一个凹陷的石洞,猛地又 纵向裂开,上高下窄,高不见顶。到这里石头幻化出怪 形,纹理(也)顿时改变,(仿佛)每一小块儿都具与外二关相 似。稍从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转而东,若度鞍历峤。 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 欲飞舞。东下一级,复值涧底,已转入隘关之内矣。 于是辟成一衖,阔有二丈,高有丈五,覆石平如布 幄,涧底坦若周行。北驰半里,下有一石,庋出如 榻,楞边匀整。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 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 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 莹白,纹皆刻镂,此衖中第一奇也。又直北半里,洞 分上下两层,涧底由东北去,上洞由西北登。时余所 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 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 世。

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麻叶洞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第八单元 麻叶洞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一、多维探究 激活你的思维
1.文章第二段不是写景而是叙事,叙述这件事有什么作 用?这段文字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这段文字写自己寻求向导之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人们对神秘事物十分惧怕,甚至“重资”都不能打动他们,从 而反映出迷信思想在当地的根深蒂固,为下文写麻叶洞的奇异 景物作了铺垫。而作者是信仰科学的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有 什么神怪,所以他能冷眼旁观整个事件,注意到洞口来看热闹 的村民有几十个之多了,他们之中,有樵者、耕者、炊者、织 者、牧者、行者,这些魃人等都仿佛被什么巨大的魔力吸引过 来,放下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来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作者 的叙述语言舒缓有致,引述语言原汁原味,加之故事有起有伏, 及今读之,仍能引人入胜。
3.《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地理学巨著,又是一部文学 名著。它在文学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 感;(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 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 套语,落入窠臼;(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5)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 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此外,在记 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 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 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
胜臣 终吾 童不 不守 子胜 能吾 何.加犬常 知马胜, ,.怖于吾 躬惧赵探 逢之吾胜.名情胜 饯.词耳动,形词胜容名,利词词禁,,受美声好望的
乃问 余余 乃.乃 过.前儒村者, ,非 寄羽 行士 李于动其词家,是副词,就 乃.始以炬前向 副词,才
3.辨用法 涧西有石崖南向 “南”名,词__作__状__语__,__面__向__南__________ 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 “东”名,词_活__用__为__动__词__,__向__东_ 流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 海南渔民祭拜的海神素材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 海南渔民祭拜的海神素材

海南渔民祭拜的海神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大海养育了祖祖辈辈的獐子岛人,因此海南渔家人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海神娘娘更是恭爱有佳。

每年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的生日,人们都是会白天到海神娘娘塑像前祭拜。

当夜幕降临时,全家人来到海边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渔船、渔灯放入大海,燃放鞭炮,祭拜海神,以此来祈求海神娘娘保佑渔民外出大打鱼一帆风顺,鱼虾满仓。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海神娘娘塑像高6.8米,它是由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

海神娘娘手托莲花灯,双目遥望大海,迎接渔民出海平安地满载归来。

娘娘身边的吉祥物是我们獐子岛的獐子。

相传海神娘娘是龙王的女儿,有一日在狂风暴雨的夜晚,在大海里救下了石福、石秀渔家父子,并以莲花灯指引他们来到了这座宝岛,父子俩来到岛上一看很是惊奇,岛上漫山遍野是獐子,大海里到处都是活蹦乱跳的又肥又大的鱼虾。

因此父子俩便定居下来,过着富裕的生活。

海神娘娘多次在海难中将遇难的渔民救助到宝岛上来,渔民们敬拜她,信奉她。

海神娘娘为渔家人保驾引航的故事至今流传。

海南渔家人将海神娘娘供奉为自己心中永远的神。

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张半岛刘半坡,划了划了还没有姓石的一半多”。

此事证实了海神娘娘救助到岛上的第一代人石姓,因此岛上姓石的人特别多。

海神娘娘是非常灵验的。

海神娘娘的塑像于2022年7月30日举行开光大典,开光的当天早晨,天一直下着暴雨,刮着大风,海上波涛汹涌,可当宣布开光的时候,天空突然放晴,明媚的阳光照在獐子岛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寓意着獐子岛又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天后娘娘天后娘娘就是妈祖,相传是福田莆田林姓人家的女儿。

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传说她从小就持斋茹素,侍奉神灵。

后来羽化升天后,经常在海上抢险救难保护人民船只平安,而且保佑官方船知,于是受皇帝敕封为“天后”、“圣母”。

早在宋元时代,“天后娘娘”便随福建商人落籍海南。

**人小叶田淳《海南岛史》记载,“海南岛最初的天后庙,是元朝时代建在白沙津和海口的”。

壮族稻文化中的蛙崇拜

壮族稻文化中的蛙崇拜

壮族稻文化中的蛙崇拜一、左江崖画与蛙壮族先民称为骆越人,桂西南地区左江流域曾是骆越人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也留下了以花山崖画为代表的艺术画廊。

与其他地区崖画相比较,花山崖画具有鲜明的特征:入眼首先是一片醒目的赭红平面投影,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在他们(古骆越人)原始宗教意识中,代表着人的灵魂或鬼魂,所以民间称为’鬼影’。

”主体形象是人身蛙形的蛙神,五指张开清晰可辨,蛙神大小各异但动作整齐有序,双臂皆弯曲上举,下肢半蹲呈骑马姿势,场面奔腾热烈,再现了骆越人群体祭祀蛙神的仪式场景,规模宏大壮阔,画面栩栩如生,雄壮神秘,撼人心魄。

在壮族传说中,蛙总是于雷神相联系,而雷神是壮族人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对雨水需求的反映,崖画记录了骆越人的宗教祈雨仪式,这种直接的雷神崇拜形式直接体现了壮族人质朴的农业追求,集中展示了壮族的稻作文化,这种古老的仪式至今在壮民间沿袭传承。

二、蛙婆节在广西东兰、天峨、南丹等县的壮族民间,蚂虫另节(壮语中“蚂虫另”指青蛙)是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是壮族的一项农业祭祀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于每年的正月初一到二月二举行,又叫“蛙婆节”“蚂虫另歌会”。

虽然各地的结合自身情况时间和仪式不尽相同,但主要程序和内容大同小异,包括找蚂虫另,孝蚂虫另,闹蚂虫另,埋蚂虫另的步骤,其中最能代表蚂虫另节祭祀意义的当属“闹蚂虫另”,壮族发挥能歌善舞的特点进行蛙舞表演:舞者头戴蛙首道具,模仿青蛙跳跃之态,仿佛在与雷神进行交流对话,舞蹈弥漫着粗犷古朴的宗教氛围。

这种独特的舞蹈形象被舞蹈家称为“蛙形舞姿”。

跳蛙舞的人在身上描绘蛙纹身,试图在外形与行动上与蛙保持一致,意在“与蛙婆接近,讨的蛙婆的欢心与保佑”。

蛙被壮民以多指年长女性的“婆”相称,充满了原始的生殖意味。

蛙婆节的产生是壮族雷神崇拜的遗留,和壮族的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在壮族民间传说中,雷神是最咼天神,地位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他掌管天界,行云布雨,决定人间收获丰歉,也判决人间善恶。

蛙饰壮族铜鼓

蛙饰壮族铜鼓

蛙饰壮族铜鼓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而铜鼓身上丰富的纹饰,则像一座无比丰富的资料宝库,储存着壮族古代社会生活的众多信息。

铜鼓沿面的蛙塑像是铜鼓身上最有特色的立体装饰物。

它们不仅富有民族特色且造型十分生动活泼。

对于古代的壮族人民来说,铜鼓是一件重器,相当于中原的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

铜鼓上的纹饰,包括青蛙塑像,都是铸造者与使用者精心设计并铸造上去的,有着古老而深刻的内涵。

[4]蛙饰铜鼓明人汪广洋在《岭南杂咏》诗中写道:“村团社日喜晴和,铜鼓齐敲唱海歌。

都到一年生计足,五收蚕茧两收禾。

” 壮族同胞在铜鼓上塑有大量的蛙。

《武鸣县志》在《崇拜》一文中写道:“壮族民间传说,癞(蟾蜍)为天神雷王的儿子(一说女儿),专门了解人间旱雨情况,雷王根据他们的叫声行云播雨,因此人们对癞敬畏如神,见到癞不碰、不打、不戏弄,有的还要绕道回避。

”这是对古代壮族铜鼓上的蛙图腾的诠释。

欧阳若修等著《壮族文学史》记载壮族地区流传的《蚂拐歌》:“青蛙和蚂拐,它妈在天上,名字叫蚜雷,专管风和雨。

蚜雷将蚂拐,派遣在人间,帮它妈报讯,好来定雨晴。

”歌中将青蛙和蚂拐并提,两者都是蚜雷的儿女。

蚂拐便是蟾蜍的俗称。

古代壮族铜鼓上的蛙立雕,也包含了蟾蜍。

该书称,壮族先民最初的图腾很多,不同的氏族有不同的图腾。

从所搜集到的资料看,如鸟、鸡、蛇、蛙等等,都曾被某些支系作图腾崇拜过。

后来,大概是因为崇拜青蛙这一支系强盛起来并取得了支配地位,青蛙(包括蟾蜍在内)遂发展成为大家所承认的全民族的标志。

这也是对古代壮族铜鼓上的蛙图腾的又一个诠释。

蛙饰差异冷水冲型铜鼓蛙塑像形体硕大、空身扁胶,两眼间突、四足挺立,身披辫形纹带;每面铜鼓固定为四只,制作精致、华贵、美观。

累蹲蛙饰变形羽人纹铜鼓北流型铜鼓蛙塑像一种是素面小蛙,一般每鼓是四只,形象笨拙、呆板,表面无纹饰;一种是大蛙背上驮小蛙的“累蹲蛙”。

灵山型铜鼓蛙塑像几乎均为六只,三只单体蛙和三只“累蹲蛙”相间环列,其后腿并拢而成三足蛙,背部饰辫形纹、同心圆纹、复线半圆纹,后腿臀都起密线螺旋纹。

壮族节日:青蛙节(中国传统节日)

壮族节日:青蛙节(中国传统节日)

壮族节日:青蛙节(中国传统节日)
每逢正月末、二月初子日(属鼠日)这天,居住在广西西北部红水河上游一带的壮族群众有青蛙节,跳青蛙舞的风俗。

方圆数百里的群众悉心装扮,穿上最美的服饰,带上五色糯饭、粽粑、腊肉等,擎着灯笼火把络绎不绝奔至预先约好的地点欢渡青蛙节。

当主持人宣布节日开始时,先进行埋青蛙的祭祀活动,接着唱青蛙歌,跳青蛙舞。

舞蹈内容丰富,舞者头戴各种鬼神、兽犬面具,半裸身子、面部、胳膊、大腿用蓝、黑、白三色颜料画出道道痕印。

舞姿古朴、豪放;观者如云,站满高地山坡。

当舞者舞至精彩处,观者会发出"呼-喂"的应和声,从早到晚,通宵达旦。

青蛙救国
当地为什麽过青蛙节呢?相传远古时代,红水河一带遭逢大旱,人们到河边祈雨无效,有只小青蛙跳到一个姓韦的老奶奶怀中,韦老奶奶把它带回家中,后变成一个英武的小后生,取名"龙王宝"。

此后,寨子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几年后,外族入侵,人民生灵涂炭,龙王宝应征带领兵马,潜入红水河底,凿通官府的船底,淹死了全部官兵。

龙王宝凯旋而归,与公主成婚。

皇后嫌驸马的青蛙皮难看,烧掉青蛙皮,龙王宝也随即死去。

皇帝亲自埋葬青蛙,下令从今以后每年这天举行埋青蛙活动,模彷青蛙动作跳舞,唱青蛙功德歌。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课件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课件
飞檐: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 从建筑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分析。 上挑,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威严、或 朴实、或轻灵。飞檐上挑若飞举之势,形如 飞鸟展翅。 仙人走兽 仙人走兽:排列有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 级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有10个(仅出 现在金銮宝殿--太和殿)上。在其它古建筑上 最多使用9个走兽。 动动脑筋: 1.图中仙人走兽展现的文化内涵是: A、主人生辰 B、封建等级制度 C、自由开放 2.图中飞檐展现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A、向上进取 B、淡薄名利 C、自然恬淡 3.城楼采用红柱青瓦的配色体现出什么文化特点? A、清明公正 B、庄严大方 C、活泼可爱 飞檐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 二楼向 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 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回答3~4题。 3.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4.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空间布局
柳州城由6 米高的城墙包围。 城内街市的主干道有:东门大 街、西门大街、北门大街、南 门大街和大十字街等,并依次 向四周延伸成巷坊,由此呈现 出古代城市街道棋盘形的基本 格局。 官府建筑作为政治权力的象征, 不同等级的衙门公署分布在城 内中央街区的主要干道,占据 了有利的区位。
平阴现有的文化资源
柳州经验: 1. 打造市中心区的现代文明; 2. 传承历史文脉 3. 重视地域文化植入
圣母山天主堂 玫瑰之乡 明清古村落
立足现有的文化资源,借鉴柳州经验,谋划平阴 城市发展。
第一招:“与时俱进”,打造平阴银座新天地

蛙祭

蛙祭

蛙祭作者:莫景春来源:《当代人》2017年第07期一蛙,在南方八桂先人的眼里,就是雨神。

青蛙只是一个传说,跳跃在先人浓稠而奔涌的血液里,诠释着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包括每一片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脉。

蛙比一切事物都要神圣,都要伟大。

青蛙五颜六色,漂亮,被人高高抬起。

那是一种崇拜,也是一种征服,尤其是被接进一个五彩的花轿,那是多么荣耀的事情:众人前呼后拥,摇旗呐喊,喊出震天动地的力量。

山野里回荡着高亢的声音,穿越冷冷的山岚,让草木颤抖。

花轿里坐的是一只安静的青蛙,即使春雷已经把春天唤醒,但没有完全消退的寒气,依然使青蛙昏昏欲睡。

青蛙沉浸在冬天的故事里,完全忽视外面是如何的锣鼓喧天,载歌载舞。

也许青蛙的梦里,只有那绿幽幽的稻田,还有水波粼粼的河流。

那梦的色彩虽然不斑斓,却也耐人寻味。

这是在桂西北的蚂拐节(蚂拐为壮语青蛙之意),热烈而隆重。

附近村屯的人都涌来了,穿着节日的盛装,围着小花轿唱唱跳跳,手牵着手,那么热烈奔放,又那么神秘莫测。

他们在与天地与蛙神做心灵的交流。

这样隆重的节日就定在国人最重视的春节期间。

亲朋好友都回来了,人们放弃了亲朋欢聚的时光,却围着一只冬眠未醒的青蛙,尽情欢乐。

祭祀从正月初一到月底,诵念经词,祭祀蛙神。

一系列的活动绵绵延延二十多天的时间,二十多项祭祀内容丰富而多彩。

大年初一,成年人,特别是年轻人,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找到一只可爱的青蛙。

寒冬时节,桂西北的大山里,天寒地冻,万物销声匿迹,要找到一只躲在土层里,或深洞里的青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可是,村里的人谁都不会因此而退缩;相反的,天刚蒙蒙亮,村里的人手拿小铁锹,身背一只背篓,便兴冲冲地往田野里赶来了,翻翻那沉重冰硬的石头,挖挖那深幽的洞,摸到的只是冷冰冰的石頭。

手翻得通红,腰弯得酸痛,望着身后被翻得狼藉的土地,不禁感慨万分,这蛙就是神,躲得如此隐蔽。

谁先找到,谁就将荣幸地成为今年的青蛙王。

一旦找到青蛙,很多人都闻声赶来双膝虔诚地跪在地上,面对着蜷缩的青蛙,口中念念有词;前后左右不停地端详着,像是祈祷一块沉睡数千年的宝物。

民族趣节之八敬蛙节

民族趣节之八敬蛙节

民族趣节之八敬蛙节敬蛙节,是中国壮族传统风俗节日。

在广西东兰、巴马、天峨、凤山一带的壮族人民,在每年春节期间,即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举行节日活动,一直延续一个月。

敬蛙节,在壮乡亦称“蛙婆节”、“青蛙节”、“蚂(虫另)节”、“葬蛙节”等。

节日的庆祝活动仪式有:找蚂(虫另)、游寨、祭蚂(虫另)、葬蚂(虫另)、验卜等程序。

“蚂(虫另)”在当地是青蛙的俗称。

节日的庆祝活动内容有:敲铜鼓,唱蚂(虫另)歌,跳蚂(虫另)舞,蒸五色饭,设宴,歌台等。

关于敬蛙节的来历,在广西红水河畔的东兰、凤山一带,有两种传说:传说一:从前,壮家有个孝子东林,母亲去世后,他用棺木装殓守棂,窗外蚂蛎(当地青蛙的俗称)的叫声,使悲伤的东林更加心烦,一气之下,他用开水浇死了蚂蛎,谁知惹了大祸。

从此,大地断蛙声,太阳红似火,天旱得大地龟裂。

后经祖先托梦,方知蚂蛎不是凡间之物,而是天上雷婆的女儿,她一叫,天才降甘露,必须给她赔罪,请蚂蛎回村过年。

所以后来就形成了“敬蛙节”。

传说二:相传青蛙是雷王之子,被当作天使派到人间。

他一叫,雷王就给人间洒下雨水,所以人们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孝妣。

并且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就举行敬蛙活动。

整个节日,一般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找蚂(虫另):一般在正月初一,全寨男女老幼齐出动,到山野、稻田里寻找青蛙。

由于青蛙尚处于冬眠时期,人们必须翻石,掘地,挖洞。

当第一个人找到青蛙时,便鸣炮报喜。

并将最先找到的这只青蛙,尊称为“蚂(虫另)头”。

众人闻声迅疾赶来,向青蛙贺喜。

接着在所捕青蛙中选一只与“蚂(虫另)头” 配成一对,送往村里“后稞亭”,祈祷之后,就把青蛙打死,装进一个小棺材(大竹筒做成)。

然后大家便唱《蚂(虫另)歌》中的《贺喜歌》:“吉日接来蚂(虫另)娘,良辰结缘蚂(虫另)郎,壮家人人爱天女,年年天女嫁壮乡。

天女呼唤云雨来,今年四季降吉祥。

”游寨:人们事先已准备好一个竹编纸糊的小花楼,把它罩在小棺材上,将青蛙安置在小花楼里。

蚂拐节作文

蚂拐节作文

蚂拐节作文在我们广西的这片神奇土地上,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节日,叫蚂拐节。

这蚂拐节啊,那可真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乐趣。

说起蚂拐节,那得先从蚂拐说起。

蚂拐其实就是青蛙,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青蛙,在我们这儿,那可是有着特殊地位的。

每年到了蚂拐节的时候,村里就热闹非凡。

男女老少都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情。

记得有一年,我亲身经历了一次蚂拐节,那场景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那天,天还没亮,我就被外面的嘈杂声给吵醒了。

揉着惺忪的睡眼,我走出家门,想看看外面到底怎么回事。

只见村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在准备祭祀用的物品,有的在搭建舞台,还有的在布置场地。

我好奇地凑到一个正在准备祭祀物品的大叔旁边,只见他面前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香烛、水果、米酒,还有一只用彩色纸扎成的蚂拐。

大叔看到我好奇的样子,笑着对我说:“小家伙,今天可是咱们的蚂拐节,可热闹啦!”我跟着大叔来到了祭祀的地方,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法杖,嘴里念念有词。

我虽然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但从他庄重的神情可以感受到这仪式的重要性。

祭祀仪式结束后,就到了最有趣的捉蚂拐环节。

大家纷纷奔向田间地头,寻找着蚂拐的踪迹。

我也跟着一群小伙伴们一起,弯着腰,瞪大了眼睛,仔细地在草丛里搜寻着。

“哎呀,我看到一只!”一个小伙伴兴奋地叫了起来。

大家立刻围了过去,只见一只绿色的蚂拐正静静地蹲在草丛里。

可是这蚂拐太机灵了,还没等我们靠近,它就“嗖”的一下跳走了。

我们不甘心,继续寻找。

终于,我发现了一只躲在石头下面的蚂拐。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了它。

“哈哈,我抓到啦!”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手里紧紧地握着那只蚂拐,仿佛握住了一份珍贵的宝贝。

捉完蚂拐,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唱歌跳舞的,有比赛摔跤的,还有展示各种手工艺品的。

跳舞的姑娘们穿着漂亮的裙子,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那优美的舞姿让人陶醉。

唱歌的小伙子们声音洪亮,歌声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蚂拐节流程

蚂拐节流程

蚂拐节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蚂拐节是一个传统的彝族节日,该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十五之间举行,是一年一度的重要盛事。

蚂拐节

蚂拐节

“它”花开花落——特征、失传
“它”花开花落——繁荣与落寞
•独一无二的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 •文化传承谱系的完整性与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 •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号召力。
濒危
“它”等待珍惜——保护措施
“它”等待珍惜——保护措施
•节日活动的仪式,包括活动内容、程序及过程等各县都已进 行过一些采集和编写,有的已收入或者编入各县的县志。 •各地流行的有关蚂拐歌,蚂拐舞等,各县文化部门曾组织工 作人员到部分乡镇进行采写,有些已编入由文化部门自制编印 的《歌谣集》等。 •政府已决定并且有计划地分步骤地在河池市各县部分中小学 校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目的在于弘扬和发展各县市 的民族民间文化。
浇淋 —— 死、伤、逃 —— 干旱 —— 求神 —— 丰收
“它”情归何处——主要活动
“它”情归何处——主要活动
蚂拐节是通过祭祀、埋葬青蛙来预测年景、祈求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 民俗活动。节日从正月初一开始,历时各地不一,有的5至7天,有的长达 一个月。 找蚂拐 · 祭蚂拐 · 游拜蚂拐 · 丧蚂拐 · 篝火山歌会
谢谢欣赏!
201144511051 冉乙辰
原生态民俗一隅
——壮族


“它”来自偶然——历史渊源
“它”来自偶然——历史渊源
壮族蚂拐节,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蚂拐节,也 叫青蛙节。传说中,他们认为掌管雨的不是龙王,而是青蛙女神。 蚂拐节源于东林孝敬蚂拐的行为和侍奉母亲的人性良心,红水河沿岸 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求得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 畜兴旺。 东林 —— 丧母 —— 悲痛 雨季 —— 青蛙 —— 久叫

壮族祭祀礼仪节日——蚂拐节

壮族祭祀礼仪节日——蚂拐节

壮族祭祀礼仪节日——蚂拐节蚂拐节,壮族传说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并把青蛙称为蚂拐。

红水河沿蚂拐节,一般是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的祭祀习俗。

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

蚂拐节的简介蚂拐节,壮族传说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并把青蛙称为蚂拐。

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

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

虽然,许多在人类蒙昧时期产生的古俗已逐渐被社会的发展演变所淹没,但是。

一些奇俗却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延续下来,祭祀蚂拐的习俗更是其中之一壮族人。

蚂拐节的由来在桂西的红水河畔,每到正月的蚂拐节时巴马的壮族人都沉醉在古老的蚂拐歌河喜庆的铜鼓声中。

相传,蚂拐女神是雷王的女儿,掌管雨水,使大地风调雨顺。

有一年壮家有个叫东林的青年,因为丧母而痛苦不堪。

他听到屋外青蛙“呱呱呱”的叫个不停,一时烦躁难耐,就用热水把青蛙浇得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从此,青蛙不叫了,天再也不下雨了。

人间便开始大祸临头。

东林吓坏了,去求神祖布洛陀河神母妹洛甲,得到神训应向青蛙女神赔礼道歉。

于是东林赶紧在大年初一敲起铜鼓,请青蛙女神回村过年,又请千人为死去的青蛙送葬。

以后,人间又得到青蛙女神的保佑,风调雨顺。

从此巴马东兰的壮族人年年要过蚂拐节,祭祀蚂拐。

蚂拐节的习俗每当农历正月初一黎明,人们就敲着铜鼓成群结队去田里找冬眠的青蛙。

据说,先找到青蛙的人是幸运的,被誉为雷王的女婿“蚂拐郎”,成为该年蚂拐的首领。

首领要带着大家点燃烟炮,以向雷王报告人间祭蚂拐的喜讯。

人们把这只青蛙接回村,放入花轿中。

由初一到正月底,白天孩子们抬着青蛙游村,向每家每户贺喜;晚上,则抬到蚂拐亭下,人们跳蚂拐舞和唱蚂拐歌,以示为蚂拐守灵。

守灵、游村的活动进行到第25天后,蚂拐节便进入高潮。

这天,人们选择吉时,抬着花轿到青蛙下葬的地方,打开去年葬蛙的宝棺,如果青蛙的骨头呈金黄色,便预示今年是好年景,全场顿时铜鼓齐名,同声欢呼。

壮族青蛙图腾的崇拜大全

壮族青蛙图腾的崇拜大全

壮族青蛙图腾的崇拜大全古壮人也不例外,他们依照自巳的目的和愿望去幻想,给青蛙赋以种种非他们本身实际所有的力量和功绩,表现了对青蛙的极大崇拜。

这在今天流传着的许多民间传说中可见—斑。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壮族青蛙图腾的崇拜,希望你喜欢。

壮族青蛙图腾的崇拜目前,在右江地区尤其是东兰、凤山流传的《蚂拐歌》就是个明显的证据。

《蚂拐歌》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个通情达理的人,名叫东灵,他的妈妈病死了,当时盛行着吃人肉的习惯,东灵生怕别人来吃母亲的肉,就不让妈妈病死的消息传出去,还把母亲的尸体藏起来。

当时东灵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既悲伤又担忧。

而屋边的蚂拐却不晓得东灵的心情,在那里拼命地叫唤,噪得东灵好不难受。

于是东灵煮了三锅滚水,把蚂拐全都浇死了。

蚂拐死后,天下发生了一场酷旱,“三年不见一滴雾,九年不见一滴露,鸟造窝河床,鱼生脚爬树,”江河涸干,草木枯焦,人类濒于绝灭。

人们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就去找始祖布洛陀,布洛陀说:“蚂拐王是雷王的儿子,你们伤害了它,雷王生气,就不再给地上降雨了。

”于是,人们又依照布洛陀的吩咐,把蚂拐的尸体找回来,对它进行祭拜,把它的灵魂送上天去,用这种行动表示对雷王赔礼道歉。

这样—做,果然奏效,当即天上雷声隆隆,哗哗地下起雨来。

在这个《蚂拐歌》中,蚂拐被人们视为只可敬不可侵犯的“雷王的儿子”。

在解放前的宁明、崇左、扶绥等地区还流传有一种类似于瑶族的搬瓠龙犬传说,说青蛙曾替一个国王打退邻近部落的攻打,保卫了国王的社稷,后来国王背信弃义,用计杀害了蚂拐。

在这个传说中,蚂拐被尊为最勇敢善战的一位英雄。

“......未开化的自然人不但使自然具有人的动机、癖好和情欲,甚至把自然物看成真正的人”,在以上这些壮族青蛙传说中,青蛙被认为是与人自己一样具有意识、意志、需要、愿望和情欲,而被加以人格化。

而且,“人不仅不把自己同动物对立起来,反而在很多场合下愿意承认动物高人以登”,从上面提到的关青蛙传说中,可以看到壮人对青蛙的崇拜也达到了这种程度。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东北民风民俗山神节素材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东北民风民俗山神节素材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
东北民风民俗——山神节
由于长白山盛产人参,虽然清初严设禁令不准人们进山采挖,但是私采的人还是与年俱增的,特别是康熙后期,山东、河北农民大量破产,这些破旧产农民为生活计便翻山过海来到长白山老林子里偷入禁区采挖,络绎不绝。

进山采挖人参,俗称“放山”,是一项十分艰苦危险的劳动。

既要躲避官府的缉拿,又要与严酷的大自然环境作斗争,因此需要由五、七人或十几人组织起来集体行动。

领头的叫“把头”,人多时再设个“二把头”。

进山时,先由把头领着大伙祭拜山神爷(俗称老把头),烧香摆供,磕头许愿,祷词曰:“山神爷老把头在上,弟子进山取货,请给指路,让我样开眼,拿了大货,发了大财,回来一定杀鸡宰猪给你还愿。


放山季节一般是开始于农历三月清明至白露期间,这时的采参叫作“放芽草市”,也叫“放扫帚市”,六七月叫“放红榔头市”。

由于放山是在农历三月开始,故而人们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十,作为山神爷把头节。

山里农家,特别是进山挖参的人都要烧香上供,给山神爷把头过生日,人家做些好吃的举杯庆祝。

祭祀时,还有一套似唱非唱的祷告词,曰:“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跨海来挖参,三天吃了个喇喇蛄,挖不到人参不甘心!”。

图腾信仰与族群认同_以广西壮族族群蛙图腾信仰为例

图腾信仰与族群认同_以广西壮族族群蛙图腾信仰为例

[收稿日期]2005-09-07[作者简介]汤春华(1980—),女,湖南邵阳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民俗研究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图腾信仰与族群认同———以广西壮族族群蛙图腾信仰为例汤春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族群是一个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群体,共同的文化特征体现了族群认同。

不同族群的图腾信仰常常包含着该族群丰富的民族记忆和族群的身份认同,因为图腾信仰构成了族群整体性的纪念活动。

文章以广西壮族族群中对蛙图腾的崇拜为例,结合文本分析和田野描述来说明图腾信仰和族群认同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论证图腾信仰强化了族群成员的认同功能,加强了族群的凝聚力。

[关键词]图腾信仰;蛙;族群认同[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30(2006)01-0123-03淮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2006年第1期第8卷(总第35期)No.1,2006GeneralNo.35,Vol.8近年来,国内关于族群的概念有许多争论,但基本的观点倾向于族群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

根据哈佛大学的N・格拉泽和D・P・莫尼汉的族群定义:族群是指一个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具有自身文化特制的一种群体;其中最显著的特制就是这一群体具有宗教的、语言的、习俗的特征,以及其成员或祖先所共有的体质的、民族的、地理的起源[1]。

这个定义从族群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定义族群。

本文试以广西壮族地区的蛙图腾信仰为例,结合文本分析和田野描述,来探讨图腾信仰对族群认同的影响。

在族群的形成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对本族群的来源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过本族群自以为的很深刻的探讨。

“他们首先着眼于自己最接近的,或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从中找出与自己有关的血缘关系,或其它的厉害关系,这便产生了图腾。

”[2]如我国广西壮族族群中,就广泛流传着对蛙的图腾信仰,这种信仰作为族群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广为流传,并反映着这一群体的族群认同。

高中地理秘境传奇 黔东南“二月二”祭桥煮红蛋素材

高中地理秘境传奇 黔东南“二月二”祭桥煮红蛋素材

黔东南“二月二”祭桥煮红蛋在中国农历中,二月初二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说它特殊,是因为相比于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或者二十四节气,它算不上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是人们所熟知的节日,但在中国的民间却是一个影响范围甚广的祭祀日子。

在北方,民间传说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以在北方把二月二叫做“龙抬头节",祭龙就成了北方民间最普遍的祭祀活动。

但在南方,二月二这天的活动却要丰富得多,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菜节、等等.而在我们黔东南地区,二月二这天最重要的习俗则是祭桥和煮红蛋。

为何黔东南地区的人民对桥会有如此深厚的感情黔东南地处云贵高原深处,苗岭山脉横贯全境,这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为了便于拓荒造地、开田垦土,更为了走出大山、取得与外界的联系,修桥筑路就成了先人们不自觉的行为。

最初是一人、一家,然后是一个家族、一个村寨,从简单的就地伐木为桥,到后来的吊桥、石桥、拱桥,我似乎看到了先辈们的勇气和愚公移山似的执着.随着环境的逐步改善和时间的推移,修桥筑路的初衷变得不再那么古朴和单纯了,而是带有了更多的封建迷信和功利色彩.这些遗落在山中的桥种类繁多,象这种石拱桥曾经算得上是“高大上"了,不过由于历史的变迁,如今它只能静静的横卧在山野之间了中国人自古讲究儿孙满堂,更把“无后"(其实是“无子”)视为最大的不孝,所以那些婚后不育、儿女不全的人家就会选择一个地方架桥,以求上天显灵降儿送女;有的做了恶事后幡然悔悟,为了痛改前非也会选择造桥修路来证明自己;有的女人无儿无女、“克夫克子”,在人前抬不起头来,自认为是前世“作恶”太多,也会找一处行人多的沟坎之地架上简易之“桥",通过让千人踩万人踏来洗清自己的“罪恶”(这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到庙里捐一条门槛来供人踩踏异曲同工);有的人家时来运转,或升官,或发财,认为这是祖先积德和上天帮助的结果,为了还愿,他们也会建一座桥来方便族民们的出行。

傣族节日风俗

傣族节日风俗

傣族节日风俗:祭丢瓦拉哈滚“丢瓦拉哈滚”,傣语意为家族神,傣族祭祀节日。

时间不确定,遇大事则祭祀.家族祌供奉在家族长的家里,由家族长负责祭祀。

在同一个村社中,不同的家族,在祭神时,要杀不同颜色的鸡做祭品。

每个家庭又都有家神,通常供在家长睡觉处的上方或火塘上方的竹架上。

家庭成员如离开本家庭或生病,都要用腊条等物祭祀。

结婚时,要把两块醮过酒的糯米饭团捏在一起,放在工角架上祭祀,以求家族神保佑。

:祭丢木拉戛“丢木拉戛”,傣语即街神,傣族民间祭祀节日。

每三年举行一次大祭。

祭时要杀狗杀鸡。

祭街神之前,在街天,将三个通往集市的路口用绳子封起,由“曼迈”代表街长在街上征收铜钱,解决祭祀所需经费。

:赕萨拉赕萨拉是云南省傣族宗教节日。

节日时间各地略有差别,一般在九月至十二月间。

赕萨拉实际上是祭死者,届时各户都重做一幢帕沙冥房及衣物、用具的模型送进佛寺,并请佛爷念经、滴水祭祀自家死去的亲属。

跳摆是云南省傣族的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

过节时,凡是村中的男子,都要事先准备好丰盛的食物。

届时,带上食物,来到佛寺中,先向佛袓行叩拜礼,然后把食物放在佛寺院中的地上,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换品尝各自带来的食品。

同时,还有四个中年男子,一个拿一面大锣,一个捧一小钵,一个拿大锣,一个敲象脚鼓,边奏乐边跳,之后众人痛饮而散。

拜山神,傣语叫“紧刁巴拉”,云南省勐腊县傣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和三月初七日分两次举行,严禁女性参加。

平年为小祭,每隔三年为大祭。

二月初二第一次祭祀,这一天,也是选庙主的口子。

届时,全寨男性不论长幼都可以参加,毎人带一只鸡,前往寨外的小妬,年长老人拿出一个鸡蛋,由成年男子轮流竖鸡蛋,每人三次,谁能把蛋竖起来,谁就做庙主并主持祭祀。

这个人死后,再用上述方法选庙主,如果选不出,就由前届庙主的儿子继任。

祭拜开始,先要点香,然后庙主念祷辞祈求人济平安、五谷丰登。

祭品摆好后,人们都齐拜山神。

三月初七的第二次祭仪较为隆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
祭祀青蛙的蚂拐节
虽然,许多在人类蒙昧时期产生的古俗已逐渐被社会的发展演变所淹没,但是。

一些奇俗却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延续下来,祭祀蚂拐的习俗更是其中之一壮族人。

在桂西的红水河畔,每到正月的蚂拐节时巴马的壮族人都沉醉在古老的蚂拐歌河喜庆的铜鼓声中。

相传,蚂拐女神是雷王的女。

虽然,许多在人类蒙昧时期产生的古俗已逐渐被社会的发展演变所淹没,但是。

一些奇俗却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延续下来,祭祀蚂拐的习俗更是其中之一壮族人。

在桂西的红水河畔,每到正月的蚂拐节时巴马的壮族人都沉醉在古老的蚂拐歌河喜庆的铜鼓声中。

相传,蚂拐女神是雷王的女儿,掌管雨水,使大地风调雨顺。

有一年壮家有个叫东林的青年,因为丧母而痛苦不堪。

他听到屋外青蛙“呱呱呱”的叫个不停,一时烦躁难
耐,就用热水把青蛙浇得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从此,青蛙不叫了,天再也不下雨了。

人间便开始大祸临头。

东林吓坏了,去求神祖布洛驼河神母妹洛甲,得到神训应向青蛙女神赔礼道歉。

于是东林赶紧在大年初一敲起铜鼓,请青蛙女神回村过年,又请千人为死去的青蛙送葬。

以后,人间又得到青蛙女神的保佑,风调雨顺。

从此巴马东兰的壮族人年年要过蚂拐节,祭祀蚂拐。

每当农历正月初一黎明,人们就敲着铜鼓成群结队去田里找冬眠的青蛙。

据说,先找到青蛙的人是幸运的,被誉为雷王的女婿“蚂拐郎”,成为该年蚂拐的首领。

首领要带着大家点燃烟炮,以向雷王报告人间祭蚂拐的喜讯。

人们把这只青蛙接回村,放入花轿中。

由初一到正月底,白天孩子们抬着青蛙游村,向每家每户贺喜;晚上,则抬到蚂拐停下,人们跳蚂拐舞和唱蚂拐歌,以示为蚂拐守灵。

守灵、游村的活动进行到第25天后,蚂拐节便进入高潮。

这天,人们选择吉时,抬着花轿到青蛙下葬的地方,打开去年葬蛙的宝棺,如果青蛙的骨头呈金黄色,便预示今年是好年景,全场顿时铜鼓齐名,同声欢呼。

如果蛙骨呈灰色或黑色,便表示年景不好,于是人们就烧香祈求消灾降福。

接着举行新青蛙的的下葬仪式。

葬礼之后,男女老少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舞蹈,送蚂拐的灵魂上天。

这一夜,人们尽情狂欢,通宵达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