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青少年犯罪是指13—25岁青少年实施的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含义,特点及主要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含义
在我国,16岁是完全负刑事责任的起点年龄,14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的起点年龄。所谓青少年犯罪,是指14岁到2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犯罪。我国青少年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青少年犯罪不仅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某些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主体年龄也有所放宽;狭义上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14-25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处罚的行为。犯罪学主要采取广义概念。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书本内容:各国青少年犯罪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盲目性大,纠合性强,诱发快,蔓延广,,可塑性和反复性大,反社会倾向性强。
一·从犯罪的主体特征为视角
从犯罪的主体特征为上看,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女性青少年犯罪上升
(一)未成年人犯罪比较明显,在校生、流失生犯罪增多
(二)女性青少年犯罪上升
1·性错罪是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类型
2·女性青少年犯罪往往是从受害开始的
3·女性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比较长
4·女性青少年犯罪有极大的腐蚀性
5·犯罪恶习的顽固性
二·从犯罪的行为特征为视角
从犯罪行为特征上看,青少年犯罪类型多样、手段狡猾、结伙性强
(一)青少年犯罪类型多样
1·财产犯罪突出
2·暴力犯罪严重
3·淫乱型犯罪持续增多
4·毒品犯罪急剧传染
(二)犯罪手段狡猾、隐蔽,趋于智能化
(三)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态是团伙犯罪
三·以犯罪的心理特征为视角
从犯罪的心理特征上看,青少年犯罪易受外界影响,突发性强,反复性大
青少年重新犯罪率上升
网上找的:
1、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
这是由青少年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他们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有胆怯心理,总感觉一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所以就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围”,一轰而上,既能互相壮胆,又能分工合作。
智慧树知到《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的青少年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A:
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
B:
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
C:
已满14周岁
D:
未满25周岁
答案:
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
2、我国当前青少年人犯罪的特点有()
A:
从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暴力化的特点
B:
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的特点
C:
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
D:
从年龄上看,呈低龄化的特点
答案:
从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暴力化的特点
,
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的特点,
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
,
从年龄上看,呈低龄化的特点
3、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因素包括()A:
青少年盲目模仿性强
B:
青少年好奇心强
C:
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薄弱
D:
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答案:
青少年盲目模仿性强
,
青少年好奇心强
,
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薄弱
,
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4、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包括()
A:
父母离婚、死亡、服刑或者其他原因丧失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B:
父母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教育方法不当,诸如溺爱、打骂、放任不管等等,都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C:
青少年的年龄
D:
不良社会环境
答案:
父母离婚、死亡、服刑或者其他原因丧失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
父母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教育方法不当,诸如溺爱、打骂、放任不管等等,都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5、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包括()
犯罪青少年的定义
青少年犯罪在中国大陆尚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中及现
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亦即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
年龄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及青春期结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
罪的统称。
中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
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按照中国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已满十
八周岁的为成年人。故青少年犯罪既包括未成年人中的少年犯罪(已满十四周岁至未满十
八周岁),也包括成年人中的青年犯罪(已满十八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但中国的少年
司法制度主要是办理已满十四周岁至不满十八周岁的少年刑事案件的法律和制度,其中包
括立案、侦查、强制措施、检控、审理、判处刑罚、矫正与康复等。
(资料来源: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来源:人民网
一、词义(辞典及百科全书的定义)
《教育大辞书》将「青年期」(adolescence)定义为:生理学上常将青年期界定为于青春期(puberty)与成熟之间的时期;具体言之,当个体出现第一性征zheng及第二性征时,即为青年期的起点。唯个人出现性征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早在九、十
岁即开始,有的则延至十四、十五岁才出现。此外,男女生出现性征的时间亦有差别。青年期的个体在躯体、情绪和认知发展方面皆有很大的变化(王文科,2000)。
《张氏心理学辞典》将「青年期,青少年期」(adolescence)定义为:指由青春期开始到身心渐臻于成熟的发展阶段;女性约自12岁到21岁之间,男性约自13岁到22
犯罪青少年的定义讲课讲稿
青少年犯罪在中国大陆尚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中及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亦即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
年龄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及青春期结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统称。
中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按照中国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已满十八周岁的为成年人。故青少年犯罪既包括未成年人中的少年犯罪(已满十四周岁至未满十八周岁),也包括成年人中的青年犯罪(已满十八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但中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主要是办理已满十四周岁至不满十八周岁的少年刑事案件的法律和制度,其中包括立案、侦查、强制措施、检控、审理、判处刑罚、矫正与康复等。
(资料来源: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来源:人民网
狭义的青少年犯罪主要强调对青少年犯罪的界定以刑法为依据;围绕青少年立法工作、法律实施以及法律发展的需要;在区别青少年犯罪与其他年龄段者犯罪的前提下提出的。即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年龄的青少年所实施的危害社会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的年龄应当是指年满14周岁到25周岁以下的人。邵道生在1987 年也提出: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指的是年龄从14
岁(包括14 岁)到25 岁(包括25 岁)以下的青少年有社会危害性的、刑事违法性的和应受刑罚性的反社会行为。这种狭义说的主张者大多是具有刑法学背景的学者。狭义说在一定的领域有着一定的合理性,给刑法的定罪量刑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防止任意滥用司法权利,从而有利
普法资料: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知识
普法资料: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知识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就其词义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青年”是指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少年”指人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年龄段。理论界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
1、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
这是由青少年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他们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有胆怯心理,总感觉一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所以就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围”,一轰而上,既能互相壮胆,又能分工合作。
2、严重犯罪较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但心理发展却比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为不成熟性,容易走向歧途;并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产生感情冲动,走向极端。这些人或行凶杀人、严重伤害,或暴力抢劫,或实施强奸,犯罪手段恶劣,带有一定程度的疯狂性。
3、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由于青少年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考虑问题比较简单,犯罪动机单纯,很少预谋,突发性犯罪比较多。
4、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
由于青少年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和信息渠道的不断丰富,青少年犯罪行为开始由低级、简单、随意向高级、高智能发展,利用计算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进行的青少年犯罪开始显现,犯罪方式在不断升级。
智慧树知到《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复制]
智慧树知到《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复制]
1、
1、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的青少年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 [单选题] *
○A:
○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
○B:
○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
○C:
○已满14周岁
○D:
○未满25周岁
○答案: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
2、 2、我国当前青少年人犯罪的特点有() [单选题] *
○A:
○从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暴力化的特点
○B:
○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的特点
○C:
○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
○D:
○从年龄上看,呈低龄化的特点
○答案:从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暴力化的特点
○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的特点
○,
○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
○,
○从年龄上看,呈低龄化的特点
3、 3、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因素包括() [单选题] *
○A:
○青少年盲目模仿性强
○B:
○青少年好奇心强
○C:
○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薄弱
○D:
○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答案:青少年盲目模仿性强
○,
○青少年好奇心强
○,
○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薄弱
○,
○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4、 4、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包括() [单选题] *
○A:
○父母离婚、死亡、服刑或者其他原因丧失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父母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教育方法不当,诸如溺爱、打骂、放任不管等等,都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C:
○青少年的年龄
○D:
○不良社会环境
○答案:父母离婚、死亡、服刑或者其他原因丧失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思考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思考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和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不仅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也关乎国家的发展。我们理想之未来中国,是一个法制更完善、政治更民主、社会更和谐的国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懈努力,需要青少年从小就崇尚法治、树立遵纪守法的基本理念,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国梦”最终才能得以实现。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来,失业、流动人口数量大、贫富差别悬殊等,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一定意义上导致了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况分析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除了社会大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外,与青少年自身存在的普遍心理、生理特点(如性成熟、心理不成熟、容易感情冲动、猎奇、模仿等),使得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案件中所占比率较高。中国青少年预防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案件总数的绝大多数,曾一度高达70%左右,其中14岁至17岁的青少年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左右,重新犯罪率从80年代至今持续处于上升状态。我国青少年犯罪可总结为以下:
(一)犯罪类型种类多
青少年犯罪常以盗窃、抢劫、强奸、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居多,以侵财性犯罪为主。
(二)犯罪成员年龄趋小
以前,青少年作案的高峰年龄以16岁至18岁年龄段居多,而近几年,则以13至15岁年龄段居多,甚至一些青少年犯从10岁、11岁就开始小偷小摸,到12岁至14岁就能“小人作大案”了,13、14岁的小孩动辄拿刀伤人、杀人,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令人震惊。
2023年秋犯罪学本科形成性考核测评答案
13秋犯罪学(本科)形成性考核测评答案
任务1
一、针对目前网络诈骗犯罪频发现象,试述网络犯罪旳原因及防治对策
答:网络犯罪原因:
一、计算机系统自身旳脆弱性导致了适合犯罪旳独特环境。
二、计算机犯罪旳低成本,高收益为犯罪提供了强大旳助动力。
三、计算机安全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为实现犯罪扫清障碍。
四、网络道德旳缺失和价值评估旳混乱是滋生犯罪旳天然土壤。
五、计算机犯罪立法旳滞后为犯罪分子打消了后顾之忧。
六、国际社会旳合作不力使计算机犯罪分子更轻易逃脱制裁。
防治网络犯罪旳对策:
一、提高计算机安全意识,加强技术防备。
二、加强人事管理制度,重视安全监察工作。
三、构建网络伦理,建立网络道德规范。
四、加强计算机犯罪立法,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五、组建反计算机犯罪机构,加强执法力量建设。
六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构筑多边网络安全体系。
二、试结合你所在旳都市,谈谈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旳特点。
答: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特点重要有如下几点:
(一)从犯罪性质看,展现出日趋暴力化旳特点(二)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质欲望旳贪利性旳特点
(三)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
(四)从作案主体看,展现出农村籍青少年犯罪急剧上升和农村流入都市旳青少年犯罪突出旳特点
(五)青少年人犯罪屡教不改,具有反复性特点、
(六)青少年犯罪具有突发性特点
三、我国重新犯罪旳特点是什么?你认为应采用哪些对策?答:我国重新犯罪旳特点:
1、从年龄旳分布来看,青少年重新犯罪现象严重
2、从职业状况来看,无业人员和务农者居多
3、从犯罪类型来看,财产型和暴力型犯罪占主体
4、从犯罪形式来看,重新犯罪旳团伙化突出,犯罪性质黑社会化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
青少年犯罪
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就其词义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青年”是指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少年”指人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年龄段..理论界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
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这种定义;是从犯罪预防的角度;将矫治的行为扩大到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不道德行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为;并将这个年龄段的下限予以降低..对这个下限存有不同意见..有学者提出;应当定在10岁比较合适..其理由在于;从实证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犯罪研究..故而指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笔者对此予以赞同..这一概念包括了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和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犯罪..前者和刑法上规定的“未成年犯罪”的范围应该是一致的;只不过“未成年犯罪”是一个准确
的;而“少年犯罪”则是一个宽泛的社会学、犯罪学概念;后者的“青年犯罪”也指年轻的成年犯..
预防青少年犯罪
Leabharlann Baidu -
THANKS!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老师和一起成长的同学,是你们在我的 大学生涯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张老师,
感谢您的耐心指导,您辛苦了!
PART.2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 年龄特点:青少年 犯罪者通常未满18周岁, 他们大多处于中学阶段,
少数在小学阶段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2. 行为特 点
青少年犯罪的行为大 多具有冲动性、暴力 性和团伙性。他们往 往因为好奇心、争强 好胜、逆反心理等原 因而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4. 提高青 少年法律意 识
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 座、参观司法机关等 ,增强青少年的法律 意识,使他们了解犯 罪的后果和代价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5. 提供心 理咨询和支 持
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 咨询体系,为他们提 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 程中的困扰和问题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2. 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破裂、教育缺失、社区暴力等因素可能导致 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3. 文化因素:不良文化如暴力电 影、色情书籍等可能影响青少年的 价值观和行为,导致犯罪行为的发
什么是青少年犯罪
什么是青少年犯罪
一、什么是青山年犯罪?
1、广义概念:
青少年犯罪是指16-25周岁的青少年的不良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不良行为是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所有行为,犯罪行为是违反《刑法》禁止的一切行为。
2、狭义概念:
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这个概念有两个突出的含义,一、主体为青少年。二、青少年实施的行为具有犯罪行为的三大特征。
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亦即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年龄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及青春期结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统称。
中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按照中国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
已满十八周岁的为成年人。所以青少年犯罪既包括未成年人中的少年犯罪(已满十四周岁至未满十八周岁),也包括成年人的青年犯罪(已满十八周岁至未满二十五
周岁)。但中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主要是办理已满十四周岁至不满十八周岁的少年刑事案件的法律和制度,其中包括立案、侦探、强制措施、检控、审理、判处刑罚、
矫正与康复等。
二、家庭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1、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
为人父母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同时,这也是社会有关部门需要做的一项工作,要提高婚姻质量,加强对父母(家长)的培养,不仅要提高这些家长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要教会他们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
青少年犯罪
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就其词义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青年”是指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少年”指人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年龄段。理论界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
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这种定义,是从犯罪预防的角度,将矫治的行为扩大到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不道德行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为),并将这个年龄段的下限予以降低。对这个下限存有不同意见。有学者提出,应当定在10岁比较合适。其理由在于,从实证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犯罪研究。故而指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笔者对此予以赞同。这一概念包括了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和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犯罪。前者和刑法上规定的“未成年犯罪”的范围应该是一致的,只不过“未成年犯罪”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而“少年犯罪”则是一个宽泛的社会学、犯罪学概念;后者的“青年犯罪”也指年轻的成年犯。
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与犯罪预防
制定相关法律法 规,明确青少年 犯罪预防的职责 和义务。
加强法律法规的 宣传和教育,提 高青少年的法律 意识和自我保护 能力。
严格执行法律法 规,对青少年犯 罪行为进行严厉 打击,维护社会 稳定和公共安全。
建立健全法律法 规的监督机制, 确保青少年犯罪 预防工作的有效 实施。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实践案例
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提高青 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 能力。
加强家庭教育和亲子沟通, 促进家庭和谐,预防青少年
犯罪。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预防 青少年犯罪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青少年心理咨询和辅导 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青少
年的心理问题。
国际社会在青少年犯罪预防方面的经验
英国:通过"青年服务计划"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和机会,以减少青少年犯罪和参与违法 活动的可能性。
学校教育
开设法律课程,增强法律意识 建立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开展德育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加强师生沟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社会环境改善
家庭环境:建立和谐家庭关系,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学校环境: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社会环境: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心理干预: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法律法规制定与执行
第四章
成功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家庭关爱:通过家长参与、亲子沟通等方式,增强家庭对青少年的关爱和监护,减少家庭矛盾 和冲突,降低青少年离家出走、流浪等行为的发生率。
关于青少年犯罪 特点成因及预防
关于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及预防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社会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就有约10名是14——18岁的未成年人,这显然说明青少年犯罪已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人数逐年上升,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规律特点、犯罪原因及治理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定义
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
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规律特点
总的来说,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规律特点:
(一)年龄小,文化程度偏低
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中,不满14岁以下的人员犯罪率极高占57%左右,而初次犯罪的高发年龄段为14-18岁,比例占42%左右,据统计三年来均是不满14岁以下的人数多于14-18岁之间的人数。在他们当中,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所以说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第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过早地受到感染,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加之教育挽救措施的缺失,以及自身无法判断是非对错等原因,使其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好!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由我和大家一起就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些问题做一些共同的分析与探讨。
第一讲警钟长鸣——警惕潜伏在你身边的犯罪幽灵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概况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社会问题。所谓青少年犯罪是指13—25岁青少年实施的犯罪。
谈到犯罪,美国是世界上犯罪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进入新世纪,美国的严重的刑事犯罪平均每年发案2000多万起,美隔2.6秒钟发生一起严重的犯罪案件;10秒钟一起盗窃案;27秒钟一起暴力案;29秒钟一起偷车案;51秒钟一起人身袭击案;68秒钟一起抢劫案;7分钟一起强奸案;每隔24分钟便发生一起谋杀案。
在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平均每年发生刑事案件400万起左右。中国的犯罪率虽然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但是青少年犯罪的情况还是令人担忧的。
据统计,青少年犯罪约占整个刑事犯罪的70%,而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犯罪又占整个青少年犯罪的70%,15—18周岁年龄阶段也就是诸位同学所在的年龄段。是犯罪率最高的人群。所以我要提醒同学们,你不要以为犯罪是很遥远的事情,犯罪的幽灵有可能就潜伏在你的身边。
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也不容乐观。200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平均以14.18%的速度逐年上升;2005年到2007年警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其中,18至25岁的青少年人数同比下降4.5%;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同比下降11.4%,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数量又持续攀升,出现了较大的反弹。(当然反弹的原因很复杂,但两个因素不容忽视:留守儿童大量增加,网络的普及)情况表明,与青少年犯罪现象作斗争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也需要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
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1、暴力性。犯罪类别多集中于带有暴力特征的抢劫、强奸、故意伤害,而且作案带有野蛮性和残酷性,部分青少年为了达到犯罪目的,实现犯罪欲望,不仅作案手段残忍,且不计后果,往往造成被害人重伤、致残,甚至死亡。
2、突发性。青少年在犯罪时,往往事前没有特定目标,没有明确的行动方向,走到哪儿算哪儿。还有的青少年犯罪前在邻居眼里一直是个好孩子、好学生,案发后邻居还在感叹:“真不敢相信。”
3、群体性。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中90%是团伙作案,而且团伙多带有临时性。
团伙作案的原因一是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多数尚没有单独作案的谋略和胆量;二是平时就来来往往,临时起意实施犯罪互相壮胆,甚至是出于哥们义气共同实施犯罪。
4、模仿行。很容易模仿电影、电视、网络游戏中的某种镜头和情节,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伎俩,进行犯罪活动。如某学校两名初中生模仿电视剧情节绑架同学向其父亲勒索钱财;还有的团伙作案有分工、事先踩点、准备交通工具等。影视剧为他们提供了犯罪教材。
5、是盲目性。不少青少年犯罪后还不清楚自己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以为是大不了的小事。根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100个大学生犯罪案例的《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显示,贫困大学生犯罪率较高,且大学生犯罪者多数是法盲。半数以上的大学生犯罪动机十分幼稚。
6、另外还有两个值得担忧的倾向:犯罪低龄化和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低龄化指14周岁以下的人犯罪,这部分少年犯罪比例正在上升。所谓青少年犯罪手段的智能化既包括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也包括反侦察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这是因为青少年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青少年犯罪手段的智能化也会给公安工作者增加很大难度,提出了新的问题。
三、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及法律后果
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等侵财性犯罪、强奸等性犯罪和故意伤害杀人等暴力性犯罪。根据公安部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这几类犯罪在16-17岁青少年罪犯中占85.1%,在14-15岁青少年罪犯中,该比例更是达到92%。这几类犯罪也就成为我们预防犯罪的重点。
1、侵财性犯罪包括盗窃、抢夺、和抢劫等犯罪。近几年为钱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位居首位,其中以抢劫罪为最。调查显示抢劫是当今青少年犯罪主要类型。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统计的资料显示,侵犯财产罪占同期犯罪的75.53%;武汉市青少年犯罪当中抢劫犯罪占50%以上;西安市暴力抢劫犯罪比例居首。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了抢劫罪是指以分发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使人不敢反抗、不能反抗,抢劫公私财产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了抢劫罪。我需要提请同学们注
意的是,抢劫罪是重罪,即使不满16周岁也要判刑。而且不以数额为条件,数额只是量刑考虑的情节。也就是说,哪怕只抢到一块钱也可以判刑。抢劫罪的处罚分两个幅度:①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中国刑事辩护网提供(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青少年实施抢劫时常常不计后果,往往致人重伤、死亡,这一点尤其要注意。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窃取的方法侵占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二者一个是秘密窃取,一个是乘人不备;共同点是没有使用暴力。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二百六十五条、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了盗窃罪、抢夺罪。盗窃罪的立案标准是数额较大(约2000元左右),处罚分三个幅度:①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③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不过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盗窃罪的量刑标准主要是数额,但也包括情节,也就是说虽然没有达到数额但是有多次盗窃、入室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情节的,照样可以判刑。抢夺罪大致与之相同,但我要特别提醒的是,携带凶器抢夺的,不再是抢夺罪而是抢劫罪。
盗窃罪、抢夺罪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2、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了故意杀人罪。所谓故意杀人就是故意要剥夺他人生命。处罚幅度为两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我慎重提醒同学们,不要对第二个幅度心存侥幸,因为情节较轻不是你能理解了的,也不是你说了算。这样的重罪绝对不能干。《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了故意伤害罪。所谓故意伤害就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处罚分三个幅度:①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