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区域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复习题区域经济学考试复习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学科,主要关注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贸易、投资等方面的问题。

2. 区域经济学为什么重要?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问题,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3. 请解释什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边缘”模式?“核心-边缘”模式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呈现出中心地区相对富裕、边缘地区相对贫困的现象。

中心地区通常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产业集聚效应和人才聚集,而边缘地区则相对欠发达。

4. 请列举几个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

5. 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经济体系通过市场、技术、资本等方面的联系和互动,形成一个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整体。

二、论述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区域发展政策,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引导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减小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发展特色产业,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与弊是什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在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经济整体效益。

同时,通过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方面,一体化过程中可能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加剧区域间的差距,造成中心地区过度发展而边缘地区相对落后。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协调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资源配置、产业布局以及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问题。

区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如地理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等。

地理区域是基于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如山脉、河流等;行政区域则是由政府划定的管理范围;经济区域则是基于经济活动的相似性和联系紧密程度划分的。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不平衡可能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

造成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政策因素、技术水平等。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一)区位理论区位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等。

农业区位论认为,农业生产的布局取决于土地的自然条件和距离市场的远近。

工业区位论则强调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和集聚效应等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二)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通常不是在所有地区均匀发生的,而是首先出现在一些具有优势的点或区域,这些点或区域就是增长极。

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三)梯度推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逐步推移的过程。

高梯度地区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优势会逐渐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四)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将区域分为中心区和外围区。

中心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而外围区则相对落后。

中心区通过对外围区的控制和剥削来维持自身的发展。

三、区域产业结构(一)产业分类产业可以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这与区域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有关。

(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经历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

一般来说,先是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然后逐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 B。

企业 C.个人 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 C。

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A.经济发达程度 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

A.水平合作 B。

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

A。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

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 C。

证券 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A. 地理位置B. 自然条件C. 人口规模D. 市场条件答案:D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是?A. 区域间关系协调发展B.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C.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D. 教育、文化协调发展答案:B3.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A. 由相邻地区之间开展合作B. 在区域内各国之间开展经济相互合作C. 同区域内的国家之间开展经济相互合作D. 同一产业在各地开展的合作答案:C二、简答题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答: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空间界限的地域经济单元中地方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 什么是区域经济合作?答: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方面开展相互合作,以实现对各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共同利益和目标。

三、论述题1. 以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为背景,简述培育新的增长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因此,培育新的增长点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育新的增长点既可以通过发掘所在地区的特色产业,加强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来实现。

新的增长点的出现不仅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对所在地区的环境、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题,简述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区域内各经济体在空间和功能分工上的互补性和协调性,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的拓展,实现功能循序渐进的不断适应和提高。

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适度扩大市场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2)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计划以及一些重大公共设施建设3)加强产业在区域内的协调发展4)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5)加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大学《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

(√ )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 )3、区位单位是经济区域的布局主体。

(× )4、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同盟。

(× )5、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按均质方法进行的。

(× )6、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建立于1547年英国的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

(√ )7、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

(× )8. 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但还不能够实现由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和扩散。

(√ )9、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 )10、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 )11、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对城市经济的考察,也需要利用这一指标。

(× )12、在辐射过程中,人才流动和资本流动一样,从落后的周边地区向中心城市流动。

(× )13、大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 )14、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和区位商指标都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问题。

(× )15、要淡化和消除二重结构,从根本上讲,是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破除社会经济结构。

(× )16、可持续发展观在认识上只看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生态保护对立的一面。

(× )17、绝对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 )18、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19、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20、不论区域的资源结构如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都是合理的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word文档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word文档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导论区域:它通常是指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可以泛指大到整个地球,小到县,乡,村或者一个工厂,一个学校,甚至一个车间,一个办公室,区域无处不在。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古典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德国学者-杜能《孤立国》)2:工业区位论(德国学者-韦伯)3:运输区位论(美国学者-胡佛)现代区位论:1:市场区位论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理论的转化2: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假定k为某级中心市场区面积与低一级中心市场区面积的比值,这三种模式分别为k=3,k=4,k=7。

其中k=3模式又称为市场最优原则,k=4模式又称为交通最优原则,k=7模式又称为行政最优原则。

)3:区位经济学埃德加.胡佛构筑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现代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由三个彼此相连的部分组成:(1)区域经济发展理论(2)区域经济关系理论(3)区域经济政策理论第二章:区域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的特点:(1)稀缺性(2)区域性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一)纯自然资源型(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结合型(三)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四)资源缺乏型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一)古典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二)新古典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三)新增长理论与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学的环境条件中,制度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三大环境。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构成:(一)制度环境中的产权产权理论是制度环境的核心内容(二)制度环境中的组织市场组织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构成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中国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中国的人口,资源的基本观念(二)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1)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科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科

区域经济学一、填空题1、需求理论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变动,这个规律的根源在于。

2、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它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是成同方向变动的。

3、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4、价格上限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价格。

5、.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弹性的商品。

6、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7、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身上。

8、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

9、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11、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差别,厂商数量。

12、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竞争。

13、垄断企业实行歧视定价可以实现更大的利润,其基本原则是对需求富有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价,对需求缺乏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价。

14、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定价策略称为。

15、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分析法。

16、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的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的变动。

17、需求弹性是指的变动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1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方向变动。

19、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弹性。

20、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关系。

21、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

22、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表示。

2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24、消费者均衡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

区域经济学-答案

区域经济学-答案

区域经济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1. ()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A. 内尔森B. 杜能C. 熊彼特D. 韦伯满分:3 分2.德国学者()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

A. 杜能B. 韦伯C. 胡佛D. 廖什满分:3 分3. 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A. 杜能B. 韦伯D. 胡佛满分:3 分4.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

A. 独立性B. 知识性C. 综合性D. 应用性满分:3 分5. ()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美国B. 英国C. 日本D. 法国满分:3 分6. 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A. 外在的C. 引进的D. 独创的满分:3 分7.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

A. 物产B. 物力C. 资源D. 技术满分:3 分8.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 实用性B. 应用性C. 综合性D. 实践性满分:3 分9.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这是对区域经济学()的深刻总结。

B. 知识性C. 应用性D. 综合性满分:3 分10.199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A. 杜能B. 韦伯C. 胡佛D.克里斯塔勒满分:3 分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1.美国的经济学家()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赫希曼B. 汉斯·辛格C. 内尔森D. 赖宾斯坦满分:3 分2.区域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

A.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B. 人口管理C. 社区管理D. 环境管理E. 社会管理满分:3 分3. 了解区域经济学必须把握几个概念即()。

A. 区域B. 区域经济学C. 区域开发D. 区域利用E. 区域发展满分:3 分4.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导论区域:它通常是指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可以泛指大到整个地球,小到县,乡,村或者一个工厂,一个学校,甚至一个车间,一个办公室,区域无处不在。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古典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德国学者-杜能《孤立国》)2:工业区位论(德国学者-韦伯)3:运输区位论(美国学者-胡佛)现代区位论:1:市场区位论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理论的转化2: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假定k为某级中心市场区面积与低一级中心市场区面积的比值,这三种模式分别为k=3,k=4,k=7。

其中k=3模式又称为市场最优原则,k=4模式又称为交通最优原则,k=7模式又称为行政最优原则。

)3:区位经济学埃德加.胡佛构筑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现代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由三个彼此相连的部分组成:(1)区域经济发展理论(2)区域经济关系理论(3)区域经济政策理论第二章:区域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的特点:(1)稀缺性(2)区域性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一)纯自然资源型(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结合型(三)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四)资源缺乏型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一)古典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二)新古典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三)新增长理论与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学的环境条件中,制度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三大环境。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构成:(一)制度环境中的产权产权理论是制度环境的核心内容(二)制度环境中的组织市场组织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构成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中国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中国的人口,资源的基本观念(二)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1)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区域经济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20世纪初德国经济地理学家A·韦伯在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时,提出了“区位因素”、“区位优势”和“最优区位”的概念。

2、克劳森把区域划分成四种类型,即繁荣区、潜在萧条区、发展中区域、和萧条区。

P2183、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在我国存在的主要形式有三种类型:家庭经营型、合作经营型、集体经营型。

P1104、我国区域联合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东西联合,二是西西联合。

5、我国城市化的道路应当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以大城市的为依托,积极发展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6、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建设内地为主的平衡发展阶段;二是改革开放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以梯度推移理论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发展阶段。

P77、区域经济系统有三个重要功能,即吸纳功能、增生功能和优化功能。

P3848、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只能是:多种转移形式并存,以向小城市(主要是地级市、县级市)转移为主。

9、单一功能经济区的划分原则有两个:一是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形成一个相对匀质区;二是生产发展条件基本一致,有相同的经济、自然资源特征。

p18610、经济区有三大构成要素,即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

11、根据市场集中度的高低,可以将市场划分为竞争型、寡头垄断型、垄断型。

p23612、经济群落有两个特征:一是积极的企业驱动力,二是灵敏的经济基础。

p6013、根据市场集中度的高低,可以将市场划分为竞争型,寡头垄断型,垄断型;寡头垄断还可以分为竞争性寡头垄断和协调性寡头垄断。

14、城市产业结构具有开放性、集约性、服务性特征。

P7615、梯度推移理论的思想实质有两点: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按梯度有高向低推进,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二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应以区域所能提供的条件为基础。

16、著名发展经济数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倡导的“大推动理论”,其藉以立论的三个“不可分性”包括:社会分摊资本(即基础设施)的供给不可分性、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和需求的不可分性。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区域结构: 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学科的重要标志。

它是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 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有机组成, 区域内任何经济活动都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任何部分, 产生乘数效应, 带动整个区域内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2.经济区域: 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读并且补课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点辐射: 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 逐步扩散到较远的地区。

4.线辐射: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得带状源, 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5.面辐射: 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

其结果, 就会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即为面辐射。

6.古典区位论: 也叫成本决定论, 它研究的是各种区位因素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 认为区位选择总是趋向于生产成本费用最低的地点。

7、区域经济一体化: 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 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 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 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 进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 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8、经济特区: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地区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9、比较优势论: 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同类外国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 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间存在差异, 各国就能够生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 并在国家间进行交换, 通过贸易增进利益。

10、欧盟: (European Union)最早由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建立的, 于1958年成立, 最早成为欧洲共同体, 其基本目标是避免欧洲的冲突、流血事件和破坏事件的发生, 维护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实现对全体人民有利的经济一体化, 向政治联盟迈进。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区域经济增长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3、核心区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投资环境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第三产业 3、商品交换 4、创新 5、S形 6、关联性 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 9、资本流量和流向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2、市场因素是对--------影响最大的因素。

3、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4、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

7、一般来说,----------是用来反映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状况的指标。

8、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另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9、投资三要素是指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获利程度,其中,-----------是核心要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ABCD2、BC3、 A4、 A5、 D6、ABCD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规范政府职能B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C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D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A目标驱动机制 B 利益驱动机制 C 市场调控机制 D 宏观调控机制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 B 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C 南南合作D 东西合作4、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A科技进步 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5、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A最大的城市 B 大城市 C 中等城市 D 小城市6、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A 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7、 A 8、 AB 9、ABCD 10、 A 11、ABC 12、ABCD7、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

A 信息化改造B 产权改革C 资产重组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8、下面关于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区域开发始终有明确的主体存在,不管该主体是否为发始者B 区域发展是在区域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活动的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C 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的目标是相同的D 区域开发可随时进行,不受时效性、区域性的限制9、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目前研究的重点是---------------------A 区域发展差距问题B 区域分工协作问题C 区域冲突的协调问题D 区域贸易问题E 区域政治协调问题10、那克斯认为:经济增长中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A 资本的不足B 有效需求不足C 投资不足D 部门的非均衡发展11、在下列情形中,属于地区差异引起的贸易是-------------------A海南的椰子与湖南的橘子之间的贸易B山西的煤与河北的粮食之间的贸易C美国的计算机软件与日本的家电之间的贸易D中国的钢铁与韩国的钢铁之间的贸易12、下面关于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贸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贸易内涵的不同B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比区域贸易更为长期、更为复杂的区域经济行为C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贸易是行为方式和效果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行为D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一般是政府,而区域贸易的主体一般是企业13、ABCD 14、 ABC 15、 A13、与农业社会相比,城市社会新秩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A 社会化B 商品化C 规范化D 法制化14、下面对于城市化五阶段论中描述正确的是----------------------A 城市化过程最直接表现为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化人口增长的对比关系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B 城镇人口增长规模超过乡村人口的增长规模是城镇化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C 城镇人口总规模超过农村人口是城市化发展的第二转折点D 城镇人口比重≥50%,社会进入成熟的城市社会15、-----------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A 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B 区域基础设施相对量C 区域基础设施结构D 区域基础设施质量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有哪些?2、简述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基本内容。

3、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4、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5、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五、论述题(共10分)简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特征。

区域经济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1分)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

(2分)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是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是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或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的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

(3分)3、核心区:是指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

(3分)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开放的前提下,各地区实现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状态和过程。

(3分)5、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

(3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第三产业3、商品交换4、创新5、S形6、关联性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 9、资本流量和流向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有哪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1分)二是起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1分)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分)四是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活力。

(1分)五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

(1分)2、简述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基本内容。

城市化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以概括为农村的推理和城市的拉力,及其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共同的作用力。

(2分)(1)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

(1分)(2)规模化和机具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力。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支柱,在城市化过程中,表现为企业对规模化和机具的追求而集中在城市发展。

(1分)(3)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

城市文明对乡村人口的拉动要以城市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从而使得他们在城市能够赢得基本的生活空间为前提。

(1分)3、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2分)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平等性;(2分)不平等的区域经济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1分)4、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主要包括工业贸易合作、资金合作、劳务合作及科学技术合作等四大方面。

(1)工业贸易合作。

工业贸易合作又叫工贸合作,包括合作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生产合作和加工贸易合作两种形式;(2)资金合作。

资金合作是指合作双方以资金的筹措与投放为核心内容进行的经济合作活动。

资金在区际之间的流动主要包括直接投资合作(股权合资企业和契约合资企业)和间接投资合作(信贷和证券投资);(3)劳务合作。

劳务合作是通过劳动力的区际流动进行的区域经济合作。

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主要有纯粹的劳务贸易、信息咨询及旅游三大类。

(4)科学技术合作。

区域之间的科技合作是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转移和再配置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三大类。

5、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每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要素禀赋各不相同,与其它地区相比,那些具有禀赋优势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较低,利用这些要素来进行生产的商品成本也相对较低,利润较高;相反,禀赋较差的生产要素由于稀缺,具有较高的价格,利用这些要素进行生产的商品成本也相对较高。

那么在区域贸易体系中,每个区域都应该专门化与本区域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性商品,并用于出口,同时进口那些本区域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性商品。

(5分)五、论述题(共10分)简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特征。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

它根据不同的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盖度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思路进行谋划,以达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腾飞的作用。

(2分)其特征表现在:(1)区域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在宏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谋划区域发展的总体构想,因此,它不同于国家的发展战略,而必须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带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

(2分)(2)预见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预见性包括狭义的预见性和广义的预见性,狭义的预见性是指制定远景目标时对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等指标的预测。

广义的预见性是指对未来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及区域政策变动方向的预见。

(2分)(3)综合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涉及区域内的城镇、乡村、产业、部门、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政府行为等,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2分)(4)可操作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目标的可实现和采取策略的可应用性。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