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传统的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深入的研究,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

1. 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中医药理论强调平衡和调整人体内外环境,追求整体健康观念,与糖尿病治疗的综合性要求相契合。

中医药研究聚焦于调节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

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治疗手段,中医药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减缓病情恶化。

2. 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药不仅能够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

例如,葛根、山药、苦瓜等传统中药在降低血糖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 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在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中产生了显著效果。

中医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西药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多临床研究报告显示,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4. 中医药研究的挑战与前景尽管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其中,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是中医药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此外,中药资源稀缺和药效成分复杂性也给研究带来了困难。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前景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的综合性治疗相契合,中药在降低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综合治疗更是在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突破。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常常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等。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研究也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认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阴虚阳亢”、“痰湿内阻”等病机导致的。

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的失衡所引起的。

中医药的辨证施治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病机和证型,针对性地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药的治疗糖尿病可以采用中药单方的方法。

例如,《内经》中记载的黄芪、人参、丹皮等具有益气、补虚、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

研究表明,中药单方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临床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素分泌不足等症状。

人参可以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更好。

例如,《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天冬、黄芪、熟地黄、桑叶等中药组合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分泌。

例如,乙肝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等证候,可以采用中药辅助治疗,提高疗效。

总的来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设计不严谨、样本量较小、对照组选择不合理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和可信度。

同时,还需要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案,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中草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草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草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往往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不能有效缓解病情。

近年来,随着对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草药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中草药的角度探讨其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二、中草药的治疗作用1. 苦瓜苦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被称为“天然的胰岛素”。

根据科学研究,苦瓜提取物含有一种叫做多肽P的物质,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并提高胰岛细胞的活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 黄芪黄芪含有一种叫做天门冬素的物质,具有很好的降糖作用。

其机制是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糖原合成,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达到调节血糖水平的目的。

3. 红参红参含有一种叫做人参皂苷Rg3的物质,能够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从而减少血糖的过度分解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

4. 银杏叶银杏叶提取物含有一种叫做银杏内酯的物质,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和调节葡萄糖代谢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水平。

5. 姜黄姜黄含有一种叫做姜黄素的物质,具有强烈的抗炎和降糖作用。

其机制是通过抑制糖化反应和重组葡萄糖酸合成,调节糖代谢平衡,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三、治疗机制研究1. 调节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是维持血糖稳定的关键因素,中草药中很多物质都具有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例如苦瓜和红参中的多肽P,银杏叶中的银杏内酯等,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提高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从而加速葡萄糖的代谢和利用。

2. 调节糖代谢平衡糖代谢平衡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

中草药中的姜黄、黄芪等物质能够抑制糖化反应和重组葡萄糖酸合成,从而调节糖代谢平衡,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中草药中的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也能够调节糖代谢,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抗氧化作用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有高氧化应激状态,抗氧化作用成为治疗的一种重要途径。

中草药中的多酚、黄酮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和其他组织的健康,减轻糖尿病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引言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中,不断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理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一般采用综合调理的方法,包括饮食调控、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糖尿病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内容。

目前已经有许多中药(如苦瓜、黄芪、葛根等)被发现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减轻糖尿病相关的合并症。

饮食调控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根据病情和体质特点,中医医生会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选择适当的食物以控制血糖,合理搭配食物以确保全面营养,规律进餐以维持血糖稳定等。

这些饮食调控的措施被证明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康复非常有益。

针灸和推拿针灸和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代表,也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针灸和推拿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代谢,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症状。

针灸和推拿作为一种无药副作用的治疗方案,备受患者的喜爱。

未来研究方向尽管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阐明,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其次,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标准化、规范化也需要进一步推进,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控、针灸和推拿等治疗方法。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机制,并推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且无法根除疾病。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医学宝贵的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患者所重视。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针灸、草药、饮食调理等,这些方法在根本调理和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西医在糖尿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等。

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注重对症治疗,能够迅速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能够在调理体质、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进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1.2 研究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调理患者的体质、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西医则注重通过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来控制糖尿病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将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治疗糖尿病,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近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更多患者管理好糖尿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传统中医学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对糖尿病的防治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浅谈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首先,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虚、阴液亏损导致的。

在中医的治疗中,主要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和补气养阴来治疗糖尿病。

例如,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熟地黄等,可以调理脾胃,增加体力,提高机体对糖的利用能力。

此外,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多有肝胆湿热和脾胃热盛的病理特点,因此还可以用龟板、金钱草、山楂等清热解毒、去湿化痰的药物治疗糖尿病。

其次,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讲究阴阳调和。

糖尿病被视为一种“阴盛阳衰”的证候,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中医不仅注重对症治疗,还注重调整体质,提高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

例如,中医常用的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状况。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中医的理论,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过甜过油的食物,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此外,中医还提倡采用“宜”、“忌”进行饮食调理,例如糖尿病患者宜多吃一些凉性食物,如绿豆、苦瓜等,而忌多吃一些温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最后,中医药学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药有多种成分和复方,可以配伍使用,从多个方面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可以通过口服、外用、针灸等不同方式进行,提高治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传统中医学在糖尿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中医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多样化,注重整体调理,与西医的单一药物治疗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然而,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求出更有效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处于偏高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理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治疗要针对病因和病机,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气血两虚、脾胃失调、肝肾不足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治疗应该从整体调理,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为主要手段。

在治疗方面,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中医医生会综合运用中草药、针灸、艾灸、推拿等一系列中医疗法,以及针对情志因素、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进行整体治疗。

二、常用的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方中药组方是指多种中草药配伍使用,针对糖尿病的相关症状和病因进行综合治疗的一种疗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组方。

1、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有熟地、生地、山茱萸、杜仲等,有益气养血、滋阴清热、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并发症有一定的疗效。

2、三七粉:三七粉是由天山雪莲、三七、山羊角等多种草药配制而成,具有清热、生津、润燥、散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出现的各种口干舌燥、多汗、小便黄浊等症状。

3、茯苓、山药、白术、泽泻方:茯苓、山药、白术、泽泻分别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利湿等功效,组成这个中药组方,可以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脾胃虚弱、气虚乏力、体寒肢冷等症状。

三、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针灸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治疗糖尿病也有着一定的疗效。

根据病情的不同,中医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针灸点位,例如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针刺刺激,以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研究显示,针灸治疗糖尿病可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减轻病情,且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医疗模式,从整体上对糖尿病进行综合治疗,在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基础上,达到更好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列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也有较深入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下将对其研究内容进行阐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方面。

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人员通过对中药的成分进行研究,筛选出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通过对人参、黄芪等中药药材进行提取工艺的研究,提取到一些具有降糖作用的有效成分。

研究人员通过不同药物的组合使用,发现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也包括针灸治疗方面。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

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人体胰岛素分泌,从而起到降糖的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对其进行血糖监测,发现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还包括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制定。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讲究的是整体的调节。

研究人员通过将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与西医的病理分析相结合,制定出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这些方案既能针对糖尿病的病因和病理进行治疗,又能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全面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较为显著。

中药的研究发现一些具有显著降糖作用的有效成分,针灸治疗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起到降糖的作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制定可以全面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

相信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不断深入研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好。

黄芪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黄芪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黄芪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

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黄芪作为传统中药材,因其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包括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黄芪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发现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化学成分方面,黄芪主要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药理作用方面,黄芪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等,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临床应用方面,黄芪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在作用机制方面,黄芪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如调节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应激、抗炎等。

然而,目前关于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黄芪治疗糖尿病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黄芪在临床应用中的剂量、疗程、配伍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黄芪作为一种中药材,其质量控制和标准化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黄芪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规范临床应用方案,提高黄芪的质量控制水平,为黄芪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黄芪治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黄芪,作为传统中药的重要成分,近年来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药理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独特的治疗机制涵盖了多个方面,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

黄芪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

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黄芪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中药治疗糖尿病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药理学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目前,中药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其疗效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中药治疗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1.促进胰岛素分泌:一些中药可以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例如,桑叶、金银花等中药可以通过激活胰岛素分泌途径,增加胰岛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抑制糖尿病发展:一些中药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糖化作用,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例如,苡仁、枸杞等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胰岛β细胞的破坏;山药、苦瓜等中药可以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

3.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中药能够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神经营养和保护心脏功能等方面来减轻并发症的症状。

例如,丹参、蒲公英等中药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保护心脏功能;酸枣仁、龙胆草等中药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改善糖尿病的神经病变。

近年来,一些中药的治疗机制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组织摄取以及抑制糖原分解等方面来改善糖尿病;参麦克菌素可以通过激活AMPK(5′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和糖原的合成来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正在进行药理学研究,以进一步发掘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潜力。

例如,苦瓜中的活性成分苦瓜素被发现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糖水平。

另外,山慈菇、薏苡仁等中药也被发现具有降血糖作用,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结起来,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血糖代谢等多个方面来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中药还能够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然而,目前糖尿病中药治疗的药理学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明确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

中药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D(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二〇年月日目录1. 糖尿病 ................................................................................................................................... - 1 -1.1糖尿病的分类 .................................................................................................................. - 1 - 1.2主要的发病机制 .............................................................................................................. - 2 - 1.3目前主要治疗方法 .......................................................................................................... - 2 -1.3.1口服降糖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注射胰岛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营养治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且这种高血糖状态会给人体各器官造成损害。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不仅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虽然西医药物和治疗手段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有显著作用,但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根据中医的理论,糖尿病的发生与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标是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以调节全身气血平衡、改善机体功能。

在中医治疗糖尿病中,中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中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胰岛素为代表的降血糖药物,如黄芪、五味子等;另一类是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的治疗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补气养阴、益肾补脾等功效,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达到降低血糖和保护重要器官的目的。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提倡合理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调养,避免过食甜食和高糖食物,以免增加血糖负担。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宜清淡、偏碱性,多摄入粗粮、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此外,中医还强调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降低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期望仅凭一次治疗或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就能根治。

此外,中医治疗糖尿病也需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不同,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虽然中医治疗糖尿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糖尿病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改善机体状况,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总之,虽然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中西医药,但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现状和研究进展出发,探讨了中药、针灸、运动疗法和营养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这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控制血糖水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结论部分展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同时指出未来研究应该更深入地探讨这些治疗方法的机制和有效性,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具有巨大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 针灸, 运动疗法, 营养疗法, 研究进展, 前景, 未来方向1. 引言1.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素产生的胰岛β细胞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治疗。

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多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和视力模糊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甚至威胁生命。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在于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充分发挥各种疗法的效果,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注重治未病,强调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自身康复能力;而西医则注重症状和病理学的分析,依托药物和手术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能够综合利用中药、针灸、运动疗法和营养疗法等多种疗法,通过调理体内气血,改善机体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风险,延缓病情发展。

相较于单一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实现“阴阳调和,标本兼治”,更全面、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未来糖尿病治疗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自古以来,糖尿病一直是困扰人们的疾病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中医学逐渐形成了对糖尿病的深刻认识和独特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从事中医研究的学者,我深感自豪,并有意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本文将主要从中医理论、治疗方法、临床实践等方面,详细探讨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在中医学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其病机主要涉及肺、胃、肾三脏。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原因导致肺燥、胃热、肾虚,使人体水液代谢失常,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

长期下去,病情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衰竭。

二、中医治疗方法1.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主要辨证类型包括:肺燥型、胃热型、肾虚型等。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糖尿病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辨证类型,中医师会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肺燥型糖尿病,可选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药物,如天花粉、麦冬等;胃热型糖尿病,可选用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药物,如黄连、知母等;肾虚型糖尿病,则可选用滋阴降火、补肾益精的药物,如生地黄、山茱萸等。

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主要选用肺经、胃经、肾经等穴位进行治疗。

如肺燥型糖尿病,可选用肺俞、胃俞等穴位;胃热型糖尿病,可选用曲池、内庭等穴位;肾虚型糖尿病,则可选用关元、气海等穴位。

4. 饮食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饮食调理,提倡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高糖等食物。

同时,根据患者体质,选用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如南瓜、苦瓜、玉米等。

5. 起居调摸中医治疗糖尿病还注重起居调摸,提倡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适当锻炼也是提高免疫力、改善病情的重要途径。

三、临床实践2. 患者女性,42岁,确诊为1型糖尿病。

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病情得到稳定,血糖水平明显下降。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高血糖引起肾脏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有约30%至40%的人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和血压为主,但是传统中医药治疗在保护肾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方面有独特优势。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待解决,如治疗机制尚不清楚、临床疗效有待验证、药方需进一步优化等。

深入研究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探索其机制、提高临床应用水平,对于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

研究目的还包括对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研发进展进行评估和归纳,同时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试验进展。

通过揭示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推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研究1. 调节血糖代谢: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可以通过调节血糖代谢通路,降低血糖水平,减轻对肾脏的损害。

2. 抗氧化与抗炎作用:研究表明,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在肾脏中的损伤。

3. 调节血压和血脂: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血压和血脂,改善肾脏的微循环,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4. 保护肾小球功能:中医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保护肾小球功能的作用,可以减少尿蛋白的泄漏,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口的健康。

传统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近年来也得到了更多科学验证和临床实践。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和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

一、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于糖尿病的解释1. 中医药将糖尿病归为“消渴”、“消渴已几”等范畴,并通过经络调理、脏腑平衡等方法来恢复身体内部平衡。

2. 中医药理论认为,肾主水津,胰脏主生化功能。

当肾阳虚或胰脏功能紊乱时,会导致体内水湿不排或生化失常等情况,从而引起体内湿毒和体内湿腻。

二、中医药治法及相应配伍原则1. 温补肾阳法:通过温阳补益的中药调理,以改善肾脏功能的衰退情况。

2. 清热化湿法:通过清热解毒和化湿排脂的中药组合,帮助排除体内湿毒和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

3. 和胃理气法:通过草药配伍,既能提高胃口、消化吸收,又能改善患者的气虚状态。

三、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1. 中医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并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

2. 中医药有助于减轻并发症风险:一些实验表明,中医药可以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神经损伤和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风险。

3. 中医药对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四、现代科学对中医药治疗机制的解析1. 调节胰岛素抵抗:多项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具有降低细胞内脂肪含量、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

2. 抗氧化和减少炎症反应:中医药中许多成分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从而减轻了机体对高血糖引起的损伤。

3. 激活AMPK通路:部分中草药被发现能够通过激活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通路来调节血脂代谢等,从而改善糖尿病状态。

五、临床实践1. 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将传统中医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并大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第一章:糖尿病与中医药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患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其疗效在当今世界各地也被广泛认可。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被归类为“消渴病”,并被认为与“阴虚、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从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促进“气血运行”的角度入手,治疗糖尿病。

第二章: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有的研究表明,中药治疗糖尿病主要包括对血糖和胰岛素的调节、对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血脂的调节、抗氧化作用以及对糖尿病所致的各种合并症的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血糖和胰岛素的调节,中药的治疗方案切入点在于帮助调节胰岛素敏感性,以及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临床研究显示,一些中药具有明显的胰岛素增强效果,如黄芪、大蒜、三七等。

对血脂的调节是另一个关键的中药治疗糖尿病的领域。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等血脂异常常常伴随着糖尿病,中药在改善血脂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例如,黄芪、山药等中药被证明可以显著降低血脂水平,而中药配方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除此之外,中药植物在东亚传统医学中被广泛认为具有抗氧化作用。

这种抗氧化作用可以起到预防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作用。

例如,红枣、山楂等中药植物被发现具有出色的抗氧化效果。

第三章: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些明显的疗效被观察到,并被广泛接受。

一些常见的中药配方,如六味地黄丸、三七、山药、黄芪等,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

这些配方通过从调节气血、调整人体机能等多个层面入手,使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除了中药配方之外,单品中药也被证明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例如,枸杞、黄芪、当归等中药植物被广泛认为可以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章:中药治疗糖尿病的限制与发展前景虽然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已被证实,但是其在临床治疗中还存在着一些限制。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况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况
第3 2卷 第 3期 21 0 0 1年 6月
吉 林 医 药 学 院 学 报 Junl f in ora o Ji Mei l C lg l da c o ee l
V 13 N . o.2 。3 Jn 2 1 u .0 1
— 13一 7
文章编 号 :6 32 9 ( 0 1 0 -1 30 17 —9 5 2 1 ) 30 7 -3


述 ・
中药治 疗 糖尿 病 的研 究现 况
Re e r h sa u n t e t e t o i b t s b r d to a i s e cn s a c t t s o r a m n f d a e e y t a i n l Ch ne e m d i e i i
黄连 、 玉米须、 绞股蓝、 知母 、 苦瓜、 山药 、 蚕蛹等。不
朴春梅 报道 黄芪分离得到 的黄芪多糖 ( P ) A S
仅如此 , 人们的目光也逐渐从单纯的利用中药熬制汤
基金 项 目:吉林 医药 学 院大学生 科 研基 金 ( 医学 科 2 1 吉 0 0年第 8
号) .
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 , 可使葡萄糖负荷后 的小 鼠血糖
吴介恒 卢兴兵 贺元欣 黄 莎园子 魏 刚 , , , , 综述 , 姜艳霞 审校 室, 吉林 吉林 12 1) 30 3 摘 关 ( 吉林医药学院 :. 1检验系,. 2 生化教研
要 :本文通过对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进展进行综述 , 目的对当前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现状进行分析。 键 词 :糖 尿病 ; 中药 ; 治疗
有相 同的作 用 。运用 链 脲 霉 素 诱 导 的糖 尿病 大 鼠模
型观察人参皂苷 R 2对血糖 的影 响, h 实验表 明, 禁食 的模型大鼠静脉 内注射 R 2 h 超过 10rn , 2 i 后 大鼠血 a 糖下降, 这种降血糖作用是剂量依赖性 。 j

中草药对糖尿病的治疗研究

中草药对糖尿病的治疗研究

中草药对糖尿病的治疗研究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使用不当,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饮食和运动三个方面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然而,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副作用,长期依赖药物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人们开始寻求其他治疗手段,其中中草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中草药对糖尿病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医学。

今天我们知道,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功效,而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

中草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机制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代谢不良,会出现高血糖的症状,中草药被认为是一种有可能降低血糖的治疗手段,它们主要是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1. 促进胰岛素分泌:中草药中含有许多有助于胰岛素分泌的物质,如细辛、苦瓜等。

2. 促进葡萄糖代谢: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提高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比如桑叶、山楂等。

3. 保护胰岛素细胞: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胰岛素细胞也容易受到损害,一些中草药具有保护作用,如西洋参、黄芪等。

4. 抗氧化:研究表明,糖尿病与氧化应激有关,而中草药中的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等,可以抗氧化,从而减少组织损伤,比如葡萄籽、丹参等。

5. 抗炎和免疫调节:糖尿病常伴随着炎症和免疫异常,一些中草药可促进炎症的消退,如金银花,免疫调节作用更为突出的有灵芝、三七等。

中草药的治疗效果中草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许多研究表明,中草药与西药联用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有更好的效果。

下面给出几个例子:1. 苦瓜:苦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其提取物可以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和保护胰岛素细胞。

有研究表明,苦瓜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比二甲双胍单用要更有效。

2.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提取物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和增加肝糖原合成。

几项临床试验显示,冬虫夏草的治疗效果好于二甲双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doi:10.3969/j.issn.1006

6233.2013.05.052自从
2001
年丹麦外科医生
Kehlet
率先提出快速
康复外科
(fasttracksurgery,FTS)
这一理念以后

革新
了近
100
年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
思维和行为原则

迅速被欧美各国医生所接受并应用
于临床一线

重在调理人体全面
机能

整体恢复血管弹性

增加心





视网膜等组
织营养性血流量[
18],
特别是中药能够克服化学合成药
在降血糖的同时产生的副作用或诱发加重并发症的事


对于现代医学

中药成分相对复杂

其机理相对模


如何能对中药进行结构的剖析

找到确切的实验证
据相当重要

现在

我国在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方面

随着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
的不断推进

从中药中提取出其有效成分或单体


其开发成抗糖尿病药物的报道逐渐增多[
2]。
本文就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一些近年的国相关实验研究进行综


1
α

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α

葡萄糖苷酶是一种消化酶

它能将进入人体内
的淀粉

多糖

双糖等碳水化合物通过分解成单糖的形
式从而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

[J].
中成药
,2008,30(1):4

5.
[5]
司晓晶

霍世欣

施雅



中药提取物对酵母和鼠肠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J].
上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2009,15(4):432

435.
[6]
屠杰

刘冠卉

李前龙

麦麸皮提取物对α

葡萄糖苷酶
的抑制活性研究
[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9,13(5):598
8],
选用甘草水提取物依次经过石
油醚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

并测定各部分的酶抑制
活性

结果显示

以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液进行提取的部
分存在较强的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

其酶抑
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

杨秀芳等[
9],
用乙酸乙酯作
为萃取液对虎杖水提液进行萃取的收集部分对α


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

2

陈新等[
14]对
黄连的生物碱单体

小檗碱

黄连碱

巴马汀

及其复
合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活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显示
三种生物碱单体均能促进细胞葡萄糖消耗

都有抗氧
化作用

但是复合生物碱的效果最好

动物实验表明
复合物的降糖能力优于单体

且能明显增加
SOD



降低
mALB

MDA
含量和
AR
活性

结果可以得
显著降低

魏智清等[
16]的实验数据显示将地骨皮煎剂给家
兔进行灌胃

让血糖先升高后持续降低

平均降低
14%,
对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虽无明显对抗作


但可缩短高血糖的持续时间

此外地骨皮煎剂还
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的形态结构损害有
一定的减轻作用

在对于翻白草的研究显示[
17],
翻白草对糖胰岛β
367·第
19
卷第
5

2013

5
月河北医学HEBEIMEDICINEVol.19
,No.5May,Βιβλιοθήκη 013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20(4):848

850.
[17]
朴丽花

洪花

金政等

翻白草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
的降糖作用及对胰岛的病理学影响
[J].
时珍国医国药

2007,18(7):1663
已被临床应用并被循证医学所证实

具体表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术前身体和心理的准备

术中优化的治疗组
合及理念

术后机体功能的尽早恢复等

2FTS
在妇产科中的具体应用
2.1
术前准备

要发挥
FTS
的优势

入院后要对患者
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术前教育及知情同意

这包括


前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手术的耐受性和必要性

3]。
若通过抑制小肠
粘膜的α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阻碍淀粉等糖类化合
物水解成葡萄糖

能进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研究
发现

许多中药能起到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

对小肠内α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行抑制

从而延缓
或抑制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

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


少高血糖对胰腺的刺激

提高胰岛敏感性

保护胰腺的
2013

5
月河北医学HEBEIMEDICINEVol.19
,No.5
May,2013*基金项目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

课题编号
:2010L086A验以银耳多糖作为实验物

在小鼠注射四氧嘧啶
4h
前让其口服银耳多糖
300mg/kg。
结果显示小鼠的血
糖含量明显降低

其葡萄糖耐量曲线恢复正常

盛清凯等[

葡萄糖
苷酶抑制作用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桑枝

覆盆子等中
药分别对鼠肠和酵母α

葡萄糖苷酶起到了明显的抑
制作用

此外以桑白皮为主的
4
种中药的在用水水煎
煮后使用乙醇进行提取

其提取物对鼠肠和酵母α

葡萄糖苷酶均有很高的抑制作用

屠杰等[
6]对
3
种麦麸皮进行提取

并检测提取物
对酵母和鼠源α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1664.
[18]
李成

杨长青

朱彩凤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J].
时珍国医国药
,2006,17(5):857

858.
文章编号
:1006

6233(2013)05

0764

0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邓选碧(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重庆永川
402160)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妇产科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6

6233(2013)05

0762

03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李丽(
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中医科

上海
200336)
关键词
:中医药

糖尿病

研究进展文献标识码
:Bdoi:10.3969/j.issn.1006

6233.2013.05.05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疾

以α

葡萄糖苷酶的
活性实验作为检验

结果显示石油醚

乙醚

乙酸乙酯



饱和正丁醇萃取后收集的组分对α

葡萄糖苷酶的
体外抑制率分别为
100%、58%、38.1%、36.93%、
21.53%;
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分别为
0.049、0.
272、0.434、0.645、0.449mg/mL。
此外许有瑞等[


其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

引起糖

脂肪

蛋白质等代谢紊乱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
1.71
亿人罹患糖尿病


2030
年患病人数可能倍增

3.66
亿人

而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现已达
4000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入世界三大疑难病之
一[
1]。
中药治疗消渴症

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

已经有
了几千年的经验积累
陈新

黄静

李盼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