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doc

合集下载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知 识
2、养成热爱科学的态度。 养成热爱科学的态度。
3、在生活中养成有责任心的品质。 在生活中养成有责任心的品质。
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教 学 目 标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 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双桥小学
彭丽萍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二、编写特点和内容结构 三、编排体例和立体式整合 四、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二、编写特点和内容结构 三、编排体例和立体式整合 四、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知 识
教 学 目 标
二、可爱的祖国
三、我们同有一个家
年第 级 上 一学 册段
1.走 大 2. 的
(一)本单元内容结构 (二)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传递文明的纸
“文明之母” 文明之母” 文明之母 ----印刷术 印刷术
沟通世界的指南针 火药加快了 人类前进的脚步
与历史为伴
2.伟大的发明 伟大的发明
坚忍不拔 的炎黄后代 思想家孔子
知 识
2、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教 学 目 标
一、课标目标及内容标准
一> 总目标 二> 本学段的内容标准为: 本学段的内容标准为: 1.我在成长 1.我在成长 2. 我与家庭 3.我与学校 3.我与学校 4.我与家乡(社区) 我与家乡( 5.我是中国人 我与家乡 社区) 我是中国人 6.走近世界 走近世界
2、本学段教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
3、知道我国拥有56个民族,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知道“一国两制”的重要政策。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了解华
和发展做出贡献。他们有着割舍不断的中国情结,并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为祖国的发展不断地做出贡献。初步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都有自己形成的原因,懂得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意义,以及各个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贡献,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收集资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育内容由三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一些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说,知道四大发明的内容,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以及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知道孔子、孙武、郭守敬、李时珍等文化伟人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绕着边境走一圈1
(3)认一认祖国政区1
(4)xx1
(5)三级阶梯上的国土1
(6)多与少的问题1
二、可爱的祖国:
2、沿着xx走下来
(1)xxxx去2
(2)xx的诉说1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北师大版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北师大版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北师大版教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1课:我是中国人第2课:我爱我的家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第3课:尊敬师长第4课:团结友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品德的教育。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认识。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品德观念的实践情况。

3. 学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品德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1课:我是中国人第2课:我爱我的家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第3课:尊敬师长第4课:团结友爱第三单元:我们的社区第5课:爱护环境第6课:遵守规则第四单元:我们的国家第7课:了解国情第8课:为国家做贡献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2.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相关课件。

3. 案例素材:选取一些典型的品德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4. 视频资源:拍摄或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计划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2周)第1课:我是中国人(1课时)第2课:我爱我的家(1课时)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2周)第3课:尊敬师长(1课时)第4课:团结友爱(1课时)第三单元:我们的社区(2周)第5课:爱护环境(1课时)第6课:遵守规则(1课时)第四单元:我们的国家(2周)第7课:了解国情(1课时)第8课:为国家做贡献(1课时)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品德观念付诸实践。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北师大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探寻祖国文化遗迹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遗迹和文物这类透着神秘气息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游历四方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普遍梦想,这个话题给了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较好,部分区域保留有历史文化遗迹、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

农村学生可以感知到最原始状态的遗迹状况,甚至文物古迹。

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条件、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了解其它文化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

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推动,在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农村学生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宝贵财富的经济价值,保护意识会比较淡漠。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

其次,对于生活在文化遗迹地的学生,要从他们对当地遗产的已有认知出发,扩展到其它区域;对相关知识十分贫乏的区域的学生,则需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文化遗迹有初步的感知。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本班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不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

学生对品德的知识知道了解得比较少。

因此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小学《品徳与社会》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

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 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方法:《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故《品德与社会》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徳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徳品质与行为习惯。

(1) 以趣激情,导入新课。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屮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索,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 知中生情,学文明理。

学文明理是《品德与社会》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岀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3) 情理交融,辨析导行。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徳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

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屮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良好的思想品徳体现于具体的道徳实践,《品徳与社会》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认知,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

我要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 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0标。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编写是在1~4年级家庭、学校、社区等领域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到祖国与世界的场景中去,以五年级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

二、.知识结构:第四单元我是小小主人翁1、爱护集体荣誉(1)感受集体的温暖(2)在集体中成长(3)展示集体的智慧2、学做集体小主人(1)自主选举班委会(2)每个同学的权利(3)大家都来参与(4)社区民主生活的启示(5)人民的代表(6)“法”在我身边我们身边的法第五单元、历史告诉我们1、从统一到鼎盛(1)秦汉一统(2)唐朝盛世2、野蛮与文明(1)血与火的时代(2)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第六单元向人民英雄致敬1、勿忘国耻(1)罪恶的战争(2)走访遗迹看历史(3)屈辱的条约2、觉醒的中国人民(1)天下为公(2)五四运动3、光辉的历程3.知识内在联系:1)、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积极的自我意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健康人格发展的必要因素。

五、六年级年龄段(11~13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

针对这一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安排了《我是小小主人翁》一个单元作为这方面教育的内容。

儿童自我意识大致遵循着从婴儿期主客体不分的混沌一体到儿童期的主客体开始分化,再到少年期的自我分化为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这样的发展轨迹。

自我的逐渐分化应当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大飞跃,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好这样的分化。

我们的教材就是要引导好这样的分化。

我们的教材不仅要使学生意识到“我”的存在,而且要发展出一个能够审视“我”的我,能够监控“我”的我,能够评价“我”的我,对自己有期待和要求的我……列入本教材的有关内容都是在引导这个我的生长,并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以期在对话中不断生成新的自我。

《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材简析

《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材简析
社会角色
社会责任
公民素质
社会实践
03
CHAPTER
教学方法建议
01
02
情境教学
在《品德与社会》五(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案例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教学方法。
合作内容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交流平台
THANKS
感谢02
CHAPTER
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如孩子、兄弟姐妹等,以及对应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角色
强调学生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如尊重长辈、帮助家务等,培养其家庭责任感。
家庭责任
引导学生理解和处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促进家庭和谐。
家庭关系
探讨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形成的影响,提倡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
主题一:我与家庭
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在学校中的角色定位,如学生、同学等,以及对应的权利和义务。
学校角色
学校规范
学校关系
学校活动
强调学生应遵守的学校规章制度,如课堂纪律、考试制度等,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和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如同学友谊、师生关系等,促进学校和谐。
测验法
针对学生的作业、作品或实践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作品评价法
评价方式与方法
05
CHAPTER
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教师培训与进修

上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材分析

上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材分析
2、各族儿女手拉手〔2〕
3、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2〕
本册书中共有14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老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品德科目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
内容
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我三个话题
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四个话题
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四个话题
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三个话题
课时
安排
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
1、请你相信我〔2〕
2、诚信是金〔2〕3、社会呼唤诚信〔2〕
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
1、我们的班队会干部选举(2)
2、集体的事谁说了算(2)
3、我是参与者(2)
4.社会生活中的民主〔2〕
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
1、我爱祖国多辽阔(2)
2、江山多娇〔2〕
3、祖国的宝岛台湾〔2〕
4、祖国江山的保卫者〔2〕
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2〕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5、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6、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7、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8、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汇总

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汇总

第一单元寻根问祖1、文明的曙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们共同的祖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3、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教学难点:对文明古国的认识,对炎帝和黄帝的传说、神话故事的理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入法。

教学准备:1、首先掌握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

2、学生搜集神话传说故事,教师准备一些有关炎帝和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这些河流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这些河流所在的区域就是什么?2、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从未间断过,作为文明古国的一员,让我们去寻找它的源头——中华民族的祖先。

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知识。

2、齐读课题。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讨论,探究交流。

1、请同学们阅读和欣赏教材第二页文字及插图,想一想: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有哪些特点?2、同学们一定听过“炎黄子孙”这个名称,谁来解释一下?3、小结: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领袖,被称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4、请同学们阅读第三页文字,读完后谈谈你的感想?看你知道了什么?5、请同学们读第三页,重点理解:他们既记录了历史,又表达了人类的理想和愿望。

6、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页,了解有关伶伦和仓颉的文字的资料。

7、学生翻开书本2至5页,自主阅读。

8、学生自由发言,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9、学生汇报,互相评价,补充资料,并讲述自己准备的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一起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谈出自己的活动感受,在互相交流探讨中对祖先的了解层层深入。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2020/4/30
三、教科版《品德与社会 》教材的结构体系
(一)原则(目标)
1、从儿童的生活出发。 2、活动型: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 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3、综合性。
2020/4/30
(二)线索(内隐主线)
1、主题引领(内容结构)。 2、层级衔接(逻辑结构)。 (1)线面结合 (2)循序渐进 (3)螺旋上升 3、创新拓展。
2020/4/30
3.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 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按照 生活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 来设计和编写教材。
2020/4/30
4.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 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引导学 生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学会、热爱 生活,为学生形成初步处理和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 基础。
2020/4/30
2、单元主题下,根据不同层 面的互相联系,根据合乎生活逻 辑的联系和延展,又分设板块主 题,做到多层面、多角度,有序 、有机地整合完成单元主题的教 学目标。
2020/4/30
3、单元主题、板块主题的构 建有内隐的系统性,但不是按照 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编排。
2020/4/30
(三)呈现的活动性、探究性
学生的活动场面 ,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
2020/4/30
图标 : 包括 " 活动 "" 交流 "" 小资
料 " 等 , 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 启发学 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 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2020/4/30
学生作品 : 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
讨论的案例 , 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 现学习成果 ,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 增强其 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一、课标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规定,“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本册教材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以“寻根问祖”、“可爱的祖国”、“我们同有一个家”三个单元的篇幅达成《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

二、教材的特点1、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结构创新,主题构建,范例原则。

讲究层次,引发问题,信息单元丰富)。

例:以我国远古的农业文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古代文化名人——三个主题勾勒出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明传承,凸显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在第二单元里,教科书从国土教育(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方面)与“沿着江河走下来”(黄河、长江)——两个主题的学习,通过对祖国疆域纵向、横向的空间分布形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第三单元里,通过对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展示,通过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材内容最显著的变化是点式呈现,课程观念和目标发生了根本变革(强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例: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感受,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所以这个单元就不是单纯的学习历史,不是我国古代史的讲授。

但是在各主题中又都设有很简单的年表,用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历史概念。

并且,这个单元的最后展示出一个家庭历史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写家史。

这样通过具体的感受、初步的熏陶、简单的练习,不仅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且更加开阔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例:第二单元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不是标语口号式的教学。

而是帮助学生具体了解伟大祖国辽阔的国土、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大江大河,以地图学习作为中介,从祖国的空间分布方面产生比较具体的表象,这样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实实在在的,而决非空泛的了。

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地图学习,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4、教材的使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教师留有充分的教学空间)例:第二单元中对祖国行政区的学习,教科书以《中国政区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又以制作表格、朗读歌谣和开展拼图游戏等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不仅使教师的教学空间十分宽阔,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很活泼。

5、教材引导教师自主引发教学思考(提倡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社会认识水平。

)例:对第二单元中黄河、长江的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源流概况、流域面积、水文特征等地理知识的教学,而是在我国社会的时间、空间的广阔背景下,对黄河、长江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的全面展示,从久远一直延续到现在,突出了黄河、长江作为中华民族摇篮的特指,这样的教学无疑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由三个单元组成——《我们健康成长》、《为了建设新中国》和《腾飞的中国》。

现对其知识结构、技能概念作如下分析。

第一单元主题:我们健康成长1、品格的试金石主要内容:诚实与信任之间、诚实的回报、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与“诚信”签约。

技能目标:懂得什么石诚信,用诚信的标准来评价身边的人,牢固树立做诚信热的信念。

2、不可丢掉的传家宝主要内容:发生在我家里的事、算算家庭帐、说说零用钱、从一粒米说起。

技能目标:让孩子懂得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其重要含义,从小养成节约的美好品质,从身边的节约事说起,从自己做起。

3、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主要内容:为他人喝彩、为平凡感动、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技能目标:学会发现别人的有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在自己和别人有差距时懂得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第二单元主题:为了建设新中国1、站起来的中国人主要内容:从艰难中起步、爷爷奶奶讲的故事、新国家新气象。

技能目标:知道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了解新中国的变化和进步及取得的各项成绩。

2、劳动者的荣耀主要内容:为祖国争气的铁人、大漠里的无名英雄、伟大的普通一兵。

技能目标:知道中国石油工人代表王进喜、科学家的优秀代表邓稼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事迹,并向他们致敬和学习。

第三单元主题:腾飞的中国1、春天的故事主要内容:四大件的变迁、按满手印的契约、从小渔村到大都市、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祖孙三代话汽车、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中国制造。

技能目标:通过一些事件了解中国的变化,为这些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培养和树立建设自己国家的自信心。

2、国家的主人主要内容:人们利益的代表、假如我是人民的代表、共同的责任。

技能目标:树立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

3、在世界舞台上主要内容: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站在联合国的讲坛上、打开国门。

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中国一定会更强大,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一、本册教材介绍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规定:“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黎运友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重人。

”“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教科书的特点和难点特点:1、力图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传统的道德教育融入其中;2、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体现了结构创新、主题构建、精选范例的原则;3、力求突出重点,立足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自我寻找教育题材,自我升华;4、教科书为教师的教学留有充足的空间,并通过提示不同的学习指导方式,以便于教师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难点:本册的难点集中在第二、三单元。

概括如下:1、内容头绪较多,需要教师把握好逻辑关系。

如第一单元的三级课题。

2、涉及历史的内容相当集中,而且这一部分历史离现在生活并不遥远,是孩子们爷爷、奶奶那辈人世经历的历史。

3、但是,这几十年的历史变化,却是中国最有传奇色彩、可谓翻天覆地的历史。

即使是成年人,也只是对一些重大事件留有部分印象。

但作为学校教育和“课标”规定又理应让学生知道。

4、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很难理解他们和爷爷、奶奶甚至是爸爸、妈妈小时候生活状况之间的鲜明反差。

特别是对其背后的原因,要达到“标准”要求是不太可能的。

三、教学建议1、首先,阅读教学参考用书的缩样稿,上面比较详细地分析了编者的设计意图,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处理教科书的重点部分。

(1)如果仅就教科书备课,可以按照单元阅读一遍,重点理解学习课题的设计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教学方案。

(2)进入第三级题目时,就开始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了。

2、备课的中心是安排教学的程序。

当然,这个程序的制定不是教师杜撰的。

它需要三个条件:理解教科书的结构;了解学生的生活实态和经验;掌握必要的教学策略。

3、品德教育当寓情于理,移理于情,切忌说教。

4、〈课程标准〉规定: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5、探究学习的展开。

6、拓展学习的资源7、给教师的建议8、对于第二单元最后部分的总结性课题,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处理方式,如举办单元学习壁报、诗歌朗诵会等,将学生的情感集中激发出来。

9、第三单元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教育。

旨在通过呈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社会生活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所谓“四大件”的变迁,既是单元的导入,又孕育着“腾飞的中国”的深刻含义。

10、排好学习层次11、知识学习的要点: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师除了可以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大量课程资源,还应该充分搜集其他各类资源。

例如:“诚信”内容中,可以利用影视作品或经历者的叙述等。

2、〈课程标准〉指出: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它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图书、报刊、图片、图表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等音像资源,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环境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1、出版社开发的课程资源出版社已经开发了教科书、教师指导用书、教学案例集等文本资源,提供了确保教学质量的基本资源。

2、需要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1)与本册教科书内容相关的图书、图片、音像等视听资源。

如〈创业〉、〈雷锋〉等影片。

(2)与本册教科书内容相关的地域资源(如家庭资源、社区资源)。

如从照片上看本地区或家庭近30年来的变化;农村地区可以通过长辈的讲述了解身边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

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

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

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

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

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