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诗歌赏析
课外古诗词鉴赏(荟萃100首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鉴赏(荟萃100首含答案)1.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把“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的意境描绘出来。
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了感情的变化。
这种感情变化的过程是:[ ]→想排遣烦闷→[ ]【答案】【小题1】七言绝句【小题2】白色的荞麦花,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犹如一片耀眼的白雪。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倍感欣喜。
【小题3】孤独寂寞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诗歌体裁的能力。
诗歌种类繁多,依据不同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按语言,可以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格律,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
结合诗歌内容,.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意境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诗句,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去了解诗句所写的内容,根据语境,用艺术的表达方式进行描写。
其中,可以运用修辞手法以及细节描写,但切记一点,描写不是翻译,不能将其当做翻译来写,要根据其内容进行想象和拓展,并要与主题结合。
多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会使你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白色的荞麦花,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犹如一片耀眼的白雪。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倍感欣喜。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
结合诗歌内容,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了感情的变化。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独出门前望野田”写出了诗人想排遣烦闷;“月明荞麦花如雪”写出了诗人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
2.天平山中[明]杨基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七年级课外诗词诗歌赏析
七年级课外诗词诗歌赏析七年级课外诗词赏析1木兰诗/ 木兰辞乐府诗集〔南北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唯一作:惟)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七年级课外诗词赏析21、《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2、《离思》唐代元稹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翻译: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附录诗歌赏析
1、《观刈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 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 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 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惭愧、内疚和 自责。
2、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为我们描 绘了哪两幅生活场景?试用简洁的 语言加以概括。
• 农忙时节,农家全家上阵抢收小麦的图景; 一个没有了土地的农妇捡拾麦穗充饥并哭 诉的情景。(或:举家忙碌;凄凉拾穗。)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首诗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托物言志的写法。 •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 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强烈的 爱国主义情感。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中的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
• “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 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梅花凋落了, 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 但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 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 也不会改变,赞颂了梅花虽遭摧残 但仍保持坚贞高洁的品格。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上片美 丽而富有生机的景色。
• 答: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梨花刚 刚开放,柳絮却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 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 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那么几点青苔,在茂 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浣溪沙 宋 苏轼 •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 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 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卜算子 咏梅 •
南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词大意】
• 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梅花在那里寂寞的 开放无人过问。已经是黄昏时分,梅花在 那里孤独地忧愁。再加上遭受到风和雨的 摧残。梅花本无意思苦苦地争求春天,完 全听凭群芳妒忌。飘零落地成为泥土,又 被车轮辗作尘埃,只有那香气还和原来一 样。
课外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7小题)1.春日[宋]晁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__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诗的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秋夜山居施肩吾(唐)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①素机:织布机。
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诗歌首句中哪个词点明了时令属“秋”?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尺老松衔半月”中的“衔”字向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赏析它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请简要分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4.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唐·岑参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①梁园,汉梁孝王的宫苑。
在今河南商丘县东,曾经繁盛一时。
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萧条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陇头送征客南朝·周弘正朝霜侵汉草,流沙度陇飞。
课外诗歌11首
六、课外诗歌11首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真切的关怀。
第一句融情于景,通过写飘飞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怨的子规,极力烘托悲凉气氛,隐含着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悲伤。
后两句抒情,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伴随朋友前往贬谪之地,分担他的痛苦。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以丰富奇特的想像,运用拟人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具体的客观事物,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具有了丰富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形象生动、情感浓烈的美的意境。
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2、《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评析:“问归期”点出妻子的来信对远游夫君的思念、关心和爱,暗示两人的恩爱。
后两句含蓄地写出双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味:互相思念,关心。
3、《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评析:诗的目的:从表面看,是指责秦淮河边酒楼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因为她们居然在高唱那首不祥的《后庭花》;其实是指责那些端着酒杯眯着醉眼津津有味地欣赏歌曲的人,即达官贵人之流,亦即他们的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不知亡国恨”。
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互文修辞(相似的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
这句诗从写景入手,用两个“笼”字形象勾画出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
4、《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文融的表现手法。
高中课外常见古诗赏析
高中课外常见古诗赏析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案:①上片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从琵琶演奏的正面描写,写了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②下片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从琵琶演奏听者方面来描写,写了听者的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三峡吟(宋)徐照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抒情,借用《楚辞》中的典故来写行旅中的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直接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未展芭蕉(唐)钱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还未展开状态的植物,均以芳心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第一首:1、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2、想像: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古代诗歌鉴赏课外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课件ppt优质精选
古代诗歌鉴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潼关 木兰诗(节选) 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其五) 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 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约客
示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 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 3.“地卷银山万马奔”中的“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
(二)欣赏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咏牡丹(其二) 卜元亨① 草堂松菊晚凋残, 独有西园旧牡丹。
(四)欣赏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
堂堂溪水出前村。
1.指出并赏析“万山不许一溪奔”中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3分)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万山”赋予人的活力,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现了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
山阻着溪水不让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喧闹不停的一幅画面。 2.诗中寄寓了什么哲理?(2分)
专题训练
(一)欣赏下面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潮 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释】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 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课外古诗词欣赏
(三)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宋之问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 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 “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 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 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送友游吴越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课外古诗词欣赏
Hale Waihona Puke (一)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 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 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人不识君?---别董大____高适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 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 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 是壮伟之音。)
课外诗歌五首赏析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 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 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 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 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 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 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 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 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 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 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 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 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 广为传诵的名句。 广为传诵的名句。
【诗歌注释】 诗歌注释】 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 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 南梅子黄了,熟了, 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 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 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 江南雨季。 江南雨季。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有约:即邀约友人。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 烧残, 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 花。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 闲敲棋子” 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 渲染, 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 的情景, 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 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 诗生活气息较浓, 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 之习,清丽可诵。 之习,清丽可诵。
论 诗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1.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小题1】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②上阙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小题2】“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
文章写作技巧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象征、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
答题时结合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方面分析。
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
上阙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其作者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
结合词的内容,“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
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①包大中丞括②【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
③些小:指官职卑微。
④吾曹:我们。
(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1)本题考查诗句在诗中的作用.诗句意思: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答案:(1)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2)“一枝一叶总关情”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写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紧紧联系在一起.本诗寄予了诗人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命运的情感.译文: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解析】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则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解答此题,理解词创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阅历,熟知全词表达的情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答.3.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50首必背诗歌中课外古诗赏析
“50首必背古诗”中课外附录诗歌简析1.《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表达技巧:首联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鏖战之前敌我双方的军威和声势。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清冷凄惨的塞上寒夜的景物描写,衬托出孤城被困的紧急情势。
诗歌想象奇特,意蕴丰富。
主要内容:此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役:北方的游牧民族向黑云一样向南攻击雁门关,守将率队出关迎敌。
战斗到秋日的夜晚,鲜血满地,逐渐凝结,象紫色的胭脂一样。
将军半卷着红旗来到河边,战鼓声声催促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为了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蛟龙一样的名将就这样战死沙场。
思想感情:本文写朝廷和北方藩镇之间的战争,写危城将破,敌兵压近,激战奔袭,战争艰苦卓绝,十分惨烈,表现守城战士英勇杀敌,誓死报国的决心。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表达技巧:借景抒情,首联借“杨花落尽”、“子规啼”写出暮春时节的悲凄之景,让人顿生飘零离恨之感,表达诗人对朋友的关切、担心。
尾联想象奇特,借明月寄去对朋友的思念、关切、担忧,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表达对朋友的深挚情感。
思想内容: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
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会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3.《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表达技巧:巧用重复,构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首联“期”字两次出现,把友人盼归,诗人思归的心情写了出来,同时表达了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
颔联尾联“巴山夜雨”的重复,想象超越时空,写出了将来欢聚的情景。
思想内容:通过无法确定友人询问的归期,表达盼归不得、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通过设想未来的相聚来诉说今日的离情,表达了离情之愁之苦。
课外古诗20首并赏析
课外古诗20首并赏析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智慧,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常常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古诗,它们或慷慨激昂,或婉约妩媚,或豪放奔放,或深沉含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20首课外古诗,并对其进行赏析,希望能够带领读者一起领略古诗的魅力。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明月光”和“故乡”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的交融,展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令人感到无限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2.《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一首写景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3.《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春天清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句,通过对春天清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和渴望。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描写草原景色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5.《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天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江南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通过对江南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热爱和向往。
6.《登高》杜甫。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暗”和“散”都是炼字的妙处。
其中“暗”字,不仅表示笛声轻柔,也暗示着笛子所在的地方隐蔽,寓意深远;而“散”字,则表现了笛声在春风中传播的广泛和自由。
这些字的运用,让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狂风呼啸,天空高远,猿猴哀鸣。
水清沙白,鸟儿飞翔。
无边无际的落叶飘落,长长的江水滔滔而来。
我常常漂泊在外,心中充满了忧伤,百年来多次患病,今天我独自登上高台。
我艰难困苦,满头白发,但我依然坚持,不停地倾听江水的潺潺声,直到酒杯中的浊酒也停止了流动。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也表现了他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诗歌中有哪些描写自然景观的词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四)《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床前明亮的月光,像是地上的霜。
我抬起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不禁低头思念故乡。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月亮的赞美,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也表现了他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诗歌中有哪些描写自然景观的词句?明月光、地上霜、望明月。
描绘了诗人在离开长安后回望故园,眼前是漫长的路途和天空被尘烟遮蔽的情景。
3、诗中“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意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因思念亲人和故园而流下的泪水,形象地描绘了他的悲伤和眼泪无法止住的情感。
4、诗中“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含义是什么?诗人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请求路上相遇的人替他传达家人问候和平安的消息,表达了他对家人的牵挂和关心。
人教版八上课外诗词赏析5
《长歌行》汉乐府【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简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
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
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
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
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
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
课外古诗词赏析默写
理解默写:
1.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的句子是: “ 八方各异气 , 千里殊风雨 。” 2.从“ 妻子象禽兽 , 行止依林阻 ”中我 们看到了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 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
3.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
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 凄楚的句子是: “ 柴门何萧条 , 狐兔翔我宇 。”
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诗句 是:“ 盈缩之期 养怡之福 , 不但在天 。” 。Βιβλιοθήκη , 可得永年名句赏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 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作者以松 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 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 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 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 求。
格外突出。
理解默写:
1.“ 攀条折其荣 , 将以遗所思 ”写主人公 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 的亲人,寄托了她深深的思念之情。 2.诗中起到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的句子是“ 此物何足贵 , 但感别经时 ”。
3.“ 此物何足贵 , 但感别经时 ”表达了主
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心情,同时也点 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理解默写:
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螣蛇为喻, 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是: “ 神龟虽寿 , 犹有竟时 。 螣蛇乘雾 , 终为土灰 。”
2.《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 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 “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3.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
龟虽寿(曹操)
• 1、表达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 答案: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 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 _ _ _ ,_ _ _ _ 。 答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 • 3、《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 _ _ __ _ _ _,_ __ _ _ _ 。 答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课外诗歌赏析(含答案)
课外诗歌赏析春光好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下第①后上永崇②高侍郎唐·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①下第:指科举落榜。
②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
1、诗中“碧桃”、“红杏”比喻,“芙蓉”比喻。
2、请分析末两句诗的含义。
送春宋·王令三月残花落更①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更:又,再。
1、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2、诗的三、四两旬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塞上听吹曲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问。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勾勒出一幅图景。
2.守关的军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成楼问,吹奏着《梅花》乐曲,乐音如同真的梅花一样。
借风飞遍关山.这种意境表达了诗人愿望。
钓雪亭(宋)姜夔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1、诗人在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答: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答: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小学四年级课外古诗文阅读赏析和点评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
诗人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敬亭山的鸟、云和山。
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写尽了伤心: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尽和闲,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相知情意,鸟儿飞走了,白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一动不动的看着诗人,此时此刻,诗人觉得,世界上大概只有敬亭山愿意和我作伴吧。
“只有”两字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构思新颖,诗文写了诗人在芙蓉楼送辛建的的事,着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前两句写了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寒雨”因为心中惆怅才觉得雨寒,“楚山孤”友人离去以后,自己感到如楚山一样孤寂。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感情后两句自比冰壶,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了镇守边关的将士,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追击逃兵的故事。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歌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外诗歌赏析《观刈麦》白居易、本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情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二、请用生动的语言展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所刻画的劳动场景,并体会这一劳动场景的作用。
农人在田间埋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的筋疲力尽也不感觉酷热,只是珍爱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表现了农人的艰辛与不易。
《月夜》刘方平、本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情感?表达了春回大地时诗人的喜悦之情。
二、赏析“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一:这两句运用的要紧意象是虫声,又有“新透绿窗纱”补加,运用通感的手法,在声音美之上再饰以色彩美,更给人清新的感觉,于是便美不胜收了。
赏析二:句中“新”包括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有清新之感,又有欣悦之意。
赏析三:这两句写的月夜一角,诗人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静谧中写诞生命的萌动与欢乐,从料峭夜寒中写出春天的暖意,谱写出一支独特的回春曲。
构思新颖新颖,不落俗套。
《商山早行》温庭筠、本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情感?本诗描述了旅途严寒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二、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明月、行人足迹、板桥、秋霜,勾画出一幅暮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渲染了凄清、孤单的气氛,抒发了长期漂泊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3、赏析“槲叶满山路,枳花照驿墙”诗中“落”“照”二字生动传神。
“落”字有落叶归根之意,撩人思乡之情;“照”,“照亮”的意思,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指数的白花照亮驿墙,衬托了破晓前的暗,突出了“行的早”的特点。
4.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实为宝贵”。
请结合满是对此加以赏析。
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点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上课外古诗词赏析【峨眉山月歌】李白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九日、登高、饮酒、菊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初二课外诗歌赏析及答案
初二(下)课外诗歌赏析(一)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
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1.这首诗共四句,第一句中,“欲动”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
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
“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二)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3.(1)“惊坐起"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作者用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抒情更含蓄;(或“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三)望江南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①,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②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注释】①迥:遥远。
②素娥:嫦娥4、上阕中的“圆缺几时休"中的“圆”与“缺”分别指词中的“冰吐鉴"与“玉沉钩”。
5、对全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A.这首咏月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下阕借景抒怀,全词意境悠远。
B.整首词营造了温馨浪漫的秋季夜色的氛围.C.“天上共悠悠”中“悠悠”一词表现了词人绵长的忧思D.这首词借月的圆缺不休表达了对人世聚散、悲欢离合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诗歌赏析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释】丰乐亭:在今安徽省滁州市,是仁宗庆历六年欧阳修被贬滁州时修建,写有名文《丰乐亭记》。
长郊:广阔的郊野。
春将老:春将暮,春天快要结束。
1.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的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3分)
2.诗歌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课外诗歌赏析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释】丰乐亭:在今安徽省滁州市,是仁宗庆历六年欧阳修被贬滁州时修建,写有名文《丰乐亭记》。
长郊:广阔的郊野。
春将老:春将暮,春天快要结束。
1.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的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3分)
2.诗歌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