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东皋(gāo):皋,水边地。
王绩称他在故乡的躬耕游息之地为东皋。
薄暮:日将落之时。
徙倚:徘徊、彷徨。
长歌句: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或以为此句诗意,乃作者联想到《诗经》中有关“采薇”的片段,长歌以抒苦闷。
或以为此句诗意即长歌《采薇歌》,怀念伯夷、叔齐。
【赏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并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
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鉴赏一
课外古诗词鉴赏(一)(七年级上册)一、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
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峨眉山月歌⑴峨眉山月半轮秋⑵,影入平羌江水流⑶。
夜发清溪向三峡⑷,思君不见下渝州⑸。
[1]白话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4]作品鉴赏: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朝代】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朗读节奏划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
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⑷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
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通过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朝代】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朗读节奏划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⑴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古诗词及鉴赏20篇课外
古诗词及鉴赏20篇课外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析:王维这诗写得那叫一个妙啊。
你看啊,开头就说“人闲桂花落”,这人得闲到啥程度呢?连桂花飘落都能察觉到。
这桂花落的画面,一下就给人一种很静谧的感觉。
然后“夜静春山空”,夜里安静得很,这春山好像啥都没有似的,就突出了那种静悄悄的氛围。
这月亮一出来,居然把山里的鸟儿都惊到了,这鸟儿呢,时不时就在山涧里鸣叫几声。
你想啊,本来安静得不得了,鸟儿这一叫,反而更显得这春山的寂静了,这就是一种很巧妙的写法,用动来衬静呢。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韦应物这首诗可有意思了。
他说自己特别怜惜那涧边生长的幽草,为啥是幽草呢?感觉就是那种不被人注意,安安静静长在那儿的小草,他就偏爱。
上面呢,还有黄鹂在深树里鸣叫,这一静一动的搭配就很有画面感。
再看后面,春潮带着雨在傍晚的时候来得很急,那水流得哗哗的。
最后这个“野渡无人舟自横”可太绝了。
那荒野的渡口没有人,小船就那么横在水面上,就好像它自己在那享受着这一片宁静和湍急水流的对比呢,给人一种很随性、很自然的感觉。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岑参这诗就像在给我们讲一个很感人的小故事。
他向东望着故乡,路好长好长啊,离家那么远,思念一下子就涌上来了,哭得袖子都湿了。
这时候呢,在马上碰到了要回京城的使者,可是没有纸笔啊,没法写信。
那咋办呢?就只能拜托使者给家里带个话,说自己平安。
你看,这种思乡之情很浓烈,但是又很无奈,只能简单地报个平安,就像咱们出门在外,有时候很想家,但是又没办法好好表达的时候一样。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杜甫的这首诗啊,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深意呢。
他先说以前在岐王的宅子里经常见到李龟年,在崔九的堂前也多次听到他唱歌,这是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啊,那时候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很不错的。
课外古诗鉴赏五首
课外古诗鉴赏五首1.课外古诗鉴赏篇一老将行王维〔唐代〕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夺得一作:夺取)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苍茫一作:茫茫)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大将一作:天将)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鉴赏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
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
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
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全诗分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
先说他少时就有李广之智勇,“步行”夺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射杀过山中凶猛的“白额虎”。
接着改用曹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绰号黄须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
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将的智勇才德。
接下去,以“一身转战三千里”,见其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见其功勋卓著;“汉兵奋迅如霹雳”,见其用兵神速,如迅雷之势;“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胜。
但这样难得的良将,却无寸功之赏,所以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汉武帝的贵戚卫青所以屡战不败,立功受赏,官至大将军,实由“天幸”;而与他同时的战将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爵,反而得罪、受罚,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下场,是因“数奇”。
这里的“天幸”,既指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数奇”,既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
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观刈麦①白居易【作者档案】【诗词详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②黄。
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翻金浪。
妇姑③荷(hè)箪(dān)食④,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⑤去,丁壮⑥在南冈。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到田里去送饭,小伙子们割麦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⑦(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⑧筐。
更有一个穷苦的村妇,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éi)悲伤。
家田输税⑨尽,拾此充饥肠。
村妇诉说一番话众人听了都很悲伤。
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今我何功德,曾(zēng) 不⑩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做官吃禄米足三百石,年底家里还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三注释:①刈:割。
②陇:同“垄”,这里指灾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
③妇姑:这里泛指妇女。
④荷箪食: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⑤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⑥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
⑦秉:拿。
⑧敝:破。
⑨输税:缴纳租税。
⑩曾不:从未。
事:从事。
岁晏:年底。
晏,晚。
【诵读鉴赏】《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西安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诗人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8首古诗诵读鉴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8首古诗诵读鉴赏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XXX,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鉴赏】1、构思精巧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既造成了空间转换之感,又点明了行船速度之快。
将记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2、理解全诗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XXX吐出的半圆XXX,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诗人借月抒发了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练】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二)江南逢李龟年·XXXXXX宅里寻常见,XXX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观赏】诗歌背景:XXX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XXXXXX 和秘书监XXX的门庭,得以欣赏XXX的歌颂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思往日与XXX的接触,寄寓墨客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期间的时期沧桑,人生巨变。
1.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XXX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XXX再次相遇的情形。
初高中积累的课外古诗词鉴赏
初高中积累的课外古诗词鉴赏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高中课外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课外的古诗词夜雨寄北李商隐明明是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足见这离情是何等深沉。
其后“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情的代用语。
要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再。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
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
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②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③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④。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①选自《全唐诗》。
常建,生卒年不详。
大约是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
破山寺,现在江苏常熟虞山北。
②〔初日〕早上的太阳。
③〔禅房〕僧人的房舍。
④〔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过故人庄孟浩然“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开轩”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③,青山郭④外斜。
开轩面场圃⑤,把酒⑥话桑麻⑦。
待到重阳日⑧,还来就菊花⑨。
①选自《孟襄阳集》。
孟浩然(689——740),襄(xiāng)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②〔黍(shǔ)〕黄米饭。
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
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篇一: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 ,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4、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5、“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6、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字太白。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课外古诗词鉴赏
课外古诗词鉴赏篇1:长相思汴水流朝代:唐代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鉴赏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
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
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
前三句写她思随流水,身在妆楼,念远人而不得见,思无穷,恨亦无穷。
悠悠二字,意接流水,笔入人情。
恨到归时方始休一句,与《长恨歌》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各擅胜场。
《长恨歌》写死别,故恨无绝期;此词写生离,故归即无恨。
恨到归时方始休,句意拙直,不假藻饰,然而深刻有味,情真意真。
末句月明人倚楼,是画景也是情语。
五字包拢全词,从而知道以上的想水想山,含思含恨,都是人于明月下、倚楼时的心事;剪影式的画幅,又见出她茫茫然远望驰思,人仍未归,恨亦难休,几乎要化为山头望夫石也。
篇2:渔翁朝代:唐代原文: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鉴赏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
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
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
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
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
初中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一)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毛毛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赶。
1.这首诗经过描述_______、小雨翻萍、_________的春日情形,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好的画面。
(2分)2.三、四句中表露出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过山村[ 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如何的特色(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谈谈幸亏哪里。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低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腾而去。
一、二句写出了“雨”如何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6分)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用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仍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述了如何一幅画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怀方式,抒发了如何的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泛吴淞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夕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讲解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
、鹧鸪天(辛弃疾)
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破、鸣、点
,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次句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
也抒发了对朋友深切怀念之情,同时
【解题指要】政治抒情诗的创作
政治态度密不可分,又因为这首诗是寄给朋友,含思友之情则不
注]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洲刺史任上的作品。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
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以
1)首联连用了两个“花”字,有何作用?(3分)
?
这首政治抒情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
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张旭)
,有何表达作用?
?
?怀旧 (李煜)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
(陆游)
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沈如筠)
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的?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鉴赏】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 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 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 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 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 的景象。但首句中的 “庭中 ”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 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自第五句发生转折,进入第二个层次。 “馨香盈怀袖 ”一句紧 承上面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 的神情。这花是 “奇树 ”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 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 不过的。至于人物的神情,诗人虽没有明写,但一个 “盈”字,却暗示 着: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本来,她 “攀条折其荣 ”,是因为 思绪久积,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 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古时交通不便,通信都很困 难,更不用说这是一枝容易凋零的鲜花。此时的她,只是痴痴地手执 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她似乎忘 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对着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
【注释】 ⑴奇树:犹 “嘉木 ”,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 huā)滋:花开繁盛。华,同 “花”。滋,繁盛。 ⑶荣:犹 “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 “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 “荣 ”。
⑷遗( wèi):赠送,赠与。 ⑸馨( xī)n香:香气。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一作 “贡”。 ⑻感:感受,感动。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鉴赏:
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长恨歌》 -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荣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缺乏。
渔阳鼙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只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的一小局部,假如您还需要其他古诗词的鉴赏,请告诉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教版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都有哪些呢?下⾯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关于⼈教版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供⼤家参考。
⼈教版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赠从弟其⼆ 刘桢 亭亭⼭上松,瑟瑟⾕中风。
风声⼀何盛,松枝⼀何劲! 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评析】 这是⼀⾸咏物诗。
⽤松树⽐喻坚贞⾼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的⾃我写照。
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持”、“⾼风跨俗”的⽓概。
⾯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
其诗有俊逸⽽奇丽的风格。
⾸联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耸挺拔,⽴与⼭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下弯腰,⾼俊雄伟,傲⾻铮铮。
颔联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是多么的刚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颈联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洁傲⾻。
尾联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前⾯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后⾯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
松树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练习】 1.赏析名句:风声⼀何盛,松枝⼀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风中。
2.赏析名句: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种“⽐德”之说。
所谓“⽐德”就是⽤⾃然界的事物来⽐喻⼈的道德境界,从⽽进⼀步唤起⼈们的⼈格境界的⾃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夫喜欢⽤松、⽵、梅、菊来⽐喻⼈格。
在这⾥,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守,不因外⼒压迫⽽改变本性,号召⼈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种坚定的⼈格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
我们学习初中语文的时候不应该只学课文里面的内容,课外内容对我们一样重要。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
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
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茂盛。
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富有诗情画意。
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运用比喻、设问、夸张的修辞方法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形象地写出了愁之深。
怀念故国之情,情思更为深厚,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句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四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此句中“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此句写出了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的景色变化,写出了诗人与故乡依依惜别的感情。
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
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
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这两句诗形容诗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采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浮云和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给人生动的形象感,富有感染力。
七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从诗歌的意象上看,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意象鲜明,有着浓郁的边塞色彩和鲜明的军旅生活特征;从感情角度来看,诗人以明快的语言,豪放的笔调表现了一群将士征战前的悲壮心情,激起征戍将士的无限感慨;从用词上说这里的“催”字用的精妙,转折突然,将士正欲开怀畅饮,琵琶弦音急促,又催出征,令人陡升感慨。
八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这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它字字写秋光秋色,又字字写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这一句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作者在这里以“沉舟”“病树”自比,说明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前进的,旧的事物一定会被新生的事物所代替,我们的眼光不应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应为它们的死亡而伤感,我们应把希望信心寄托在新的、正在发展的事物上,并热情歌颂它们。
借以表现作者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这句诗写作者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
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十一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
这两句诗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十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十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十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一“直”一“圆”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十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
信。
十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
这两句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欣喜之情,有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十七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写出离愁之深。
十八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这里的“浮云”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不畏浮云遮望眼”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自缘身在最高层”有高瞻远瞩的气概。
十九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从写作手法赏析:是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从抒发感情赏析: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愿,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
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