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2019年四年级上册五四制青岛版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重叠问题》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重叠问题》青岛版(五四制)一. 教材分析《重叠问题》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主要介绍了重叠问题的概念、性质和解决方法。
本章内容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重叠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的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简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重叠问题较为抽象,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重叠问题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认识重叠问题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解决重叠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重叠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重叠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重叠问题的意义。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叠问题。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解决重叠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物、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入重叠问题的概念。
例如,展示两张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的物体是否有重叠部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重叠问题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重叠问题的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 观察物体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 观察物体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并能正确判断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物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
2. 观察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3. 解决与观察物体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2.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物体的形状和位置,运用观察物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几何模型或实物。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物体,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个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探究新知(1)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a.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观察物体的形状和位置a.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判断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形状和位置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和几何图形,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以及观察物体形状和位置的方法。
5.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以及观察物体形状和位置的方法。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观察物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最新青岛版数学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1》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2、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3、渗透不完全归纳思想和代数思想,培养符号化意识,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字母?(指名回答)生1:英语课本,学校的名字下面有英文字母。
生2:博习楼A座。
生3:车牌号。
大家想想,用这些字母来代替名称有什么好处呢?(简单说说)其实这样的字母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在数学世界里也经常用到。
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板书)二、主动参与,领悟新知.出示课件师:呈现信息窗。
节约能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你知道吗,一个节能水龙头每分钟可以节约水10毫升。
你能从中找出什么问题?你能获得什么信息?生1:一个水龙头2分钟 3分钟。
节水多少毫升。
生2:每个家庭2年 3年。
能节约多少电费。
生3:我们要爱护我们的能源避免浪费。
时间(分)节水量(毫升)2 2×10=203 3×10=304 4×10=40. .. .师:仔细观察表中信息,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并汇报。
(1)预设1:时间与节水量,都是由小变大。
预设2:时间多1分,节水量就增加10毫升。
引导1:从哪儿看出来的?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引导2:你是竖着看的,有多少同学和他想法一样?师:哦,你们发现了两个变化的量啊。
(2)预设:每分钟的节水量是一样的。
引导:怎么看出来的?(生举例)原来你是横着看的。
看的真仔细,谁还能再举个例子?师:是啊,你们太善于观察啦,发现了一个不变的数呢,是谁?1010是什么?(节水总量与时间的关系)小结:看来,无论时间与节水总量怎样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始终不变)师:你们猜我省略了什么?.学生继续往下说。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3. 通过对平均数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同学们的平均身高,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如某小组同学的身高数据,提问: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发现,这组数据有的大于平均数,有的小于平均数,有的等于平均数。
(3)让学生尝试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计算过程。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如一组同学的成绩、体重等。
(2)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年龄、平均成绩等。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 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平均数。
在“探究新知”部分,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2. 乘法- 乘法口诀-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除法- 除法运算- 除法运算定律-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混合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5. 认识分数-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分类- 分数的大小比较6. 认识小数- 小数的概念- 小数的分类- 小数的大小比较7. 认识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8. 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练习和测试,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
五、教学进度安排1. 整数加减法:第一周至第三周2. 乘法:第四周至第六周3. 除法:第七周至第九周4. 混合运算:第十周至第十二周5. 认识分数和小数: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6. 认识几何图形:第十六周至第十八周7. 测量:第十九周至第二十周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3. 教学工具:计算器、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等4. 教学辅助材料:练习册、课外读物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快乐农场——运算律
快乐农场——运算律
【教学内容】
快乐农场——运算律——加法结合律、交换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律。
2.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用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师:说一说你从图中都了解到哪
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中间的数就是3。
11111×11111= 123454321
乘数有4个1,得数 正中间的数就是4。
…
两边数字对称 11111111×11111111= 123456787654321
三、自主练习
1.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这 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两年(一年按365天 计算),要浪费(13140)千克。
667+234×12=3475
5846-(1428+519)= 3899(1645-865)×29=22620
三、自主练习 3.多选几个数试试,你发现了什么?
输入一个非 0的自然数
×878
-765
×2
÷1756
-470
+2000
选择的非零自然数是多少,最后的结果就等于多少。
三、自主练习 4.下面是三个小区8月份的用电情况。
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
729+362-826=265
126×7÷18=49
3661÷7+245=768
545+285÷5=166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合作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你能发现什么? 得数的个位数与乘数的和是20。
9999×11= 109989 9999×12= 119988 9999×13= 129987 9999×14= 139986
二、合作探索 下面这两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
545+285-139=691 816÷68×27=324 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根据运算顺序从左往右, 直接按键算出结果。
二、合作探索
你会用计算器计算3000-128×6吗?
开机按ON/OFF键。 依次按1 2 8×6键。 按=键显示结果:768。 依次按3 0 0 0-7 6 8键。 按=键显示结果:2232。
【全册】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五四制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
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
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数与代数:1. 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重叠问题》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重叠问题》青岛版(五四制)一. 教材分析《重叠问题》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图形的面积,对图形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重叠问题,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重叠问题情境,如:学校运动会报名情况、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等。
2.准备一些图形的卡片,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学校要举行运动会,有跑步、跳远、投篮三个项目,小明、小刚和小华都报名了。
请问,他们都报名了哪些项目?这个情境会让学生认识到重叠问题的存在。
呈现(10分钟)在这个环节,我会给学生呈现一些实际的重叠问题,如:学校运动会报名情况、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等。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情境,找出其中的重叠部分。
操练(10分钟)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图形的卡片,让学生通过组合这些图形,找出重叠部分。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本组的讨论和操作。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现有学生*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小组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
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二、教材内容分析及编排特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与相交,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综合应用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
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实际操作方面,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平行与相交一个单元,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它是在学习简单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介绍了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时备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时备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特点,总结计算方法。
(2)教师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计算心得。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几道题目,让学生上黑板演示计算过程。
(3)学生互相评价,指出计算错误和不足之处。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3. 课后作业。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在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了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对于解决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将三位数和两位数分别写在竖式中,对齐个位、十位、百位。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交通中的线 点到直线的距离 _青岛版
交通中的线—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能理解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什么。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并能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垂线最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认识这个小精灵吗?(出示2019年青岛世园会吉祥物海精灵“青青”)下面让“青青”带你们游览一下世园会,出示一组图片。
谈话:同学们游览过世园会嘛?值得一去吗?黄岛的小朋友也想到世园会来参观游览,可是他们怎样才能到达世园会园区呢?(出示青岛黄岛的地图)从地图看,在这两地之间有大海,这就给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如果我们是设计师,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样处理?遇到水时:预设:①绕路②架桥③海底隧道④坐船2.谈话:老师很佩服咱们同学能想到这么多办法,对于这么多办法,同学们有没有好建议提供给黄岛的小朋友?预设:①绕路需费很多时间、费能源。
②乘船会受天气(大雾)的影响。
③直接通过隧道或跨海大桥更好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参与设计。
提出情境中应解决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两点之间的距离⑴给学生一个简易的地图,在大海的两侧分别标出两个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画几条这两点的连线,看看能发现什么?学生操作大海两侧(即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多画几条,然后通过直尺、线段等工具测量一下所画的所有线段的长度,标记出来。
让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感受和发现。
⑵谈话: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能够谈出连接两个点的线段是所有画的连线中最短的一条。
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⑷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青岛-黄岛的地图中,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架桥、修隧道。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纲要 2019.09
课程纲要
班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
任课教师:陈伦星
大王庄镇大槐树小学
2019年9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科目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适用年级:五年级
设计教师:陈伦星
需要课时:75课时
编制时间:2019.9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方向与位置,分数加减法(二),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乘法,可能性,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复式统计图、回顾整理等。
本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五年级数学教材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材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1人,男生17人,女生14人。
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
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仍有较多的后进生的存在,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学生的书写,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乘除和四则混合运算,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数字编码_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 数字编码_青岛版领悟与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试着学习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辨析、实践中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身份证地址码对照表。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1)请学生说说对身份证的认识。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出示身份证或用到身份号码呢?(登机、办理银行开户业务)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身份证,身份号码各部分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身份号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字化、信息化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学习身份编码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揭示课题:数字编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家族成员的身份证号和相关信息。
请大家观察调查表,用“比较”的方法猜想一下身份证号码各部分数字代表什么意思?独立思考—四人小组交流(老师板书自已的身份证号)学生汇报,老师小结:①身份号码的前六位数字表示的是公民常住户口所在的地址码,前两位代表省,第三、四位代表市,第五、六位代表区。
②身份号码的7到14位(边指边画边说)是出生日期码③15到17位(边指边画边说)是顺序码,同一地址、同一日期出生的人在办理身份号码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编号,这里还有一个原则就是把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④身份号码的最后一位是校验码,它根据前17位数字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产生的,既提高号码的有效利用率,又很好地起到检验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探究与教师针对性讲授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最大限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感悟编码特性:1.位数相同、科学规范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了解了身份号码的组成?身份号码都是(18位)现在请大家看看你收集到的号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师:这里的X是一个罗马数字,在一些钟表上大家可能会看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 观察物体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 观察物体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
3. 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
2.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几何体、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用各种几何体、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索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1)让学生观察一个简单的物体,如正方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
(2)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3. 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1)让学生观察一个较复杂的物体,如魔方,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
(2)让学生观察一个几何图形,如长方体,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
4. 练习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1)让学生观察一个物体,如圆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
(2)让学生观察一个几何图形,如圆柱,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
5.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
六、课后作业1. 观察一个物体,如圆柱,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并画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
2. 观察一个几何图形,如圆锥,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并画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
七、板书设计1. 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2.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3. 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练习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四年级上册五四制青岛版数学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培养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暑假刚刚过去了,同学们都到哪里去玩了?玩的高兴吗?你们知道老师去哪里吗?老师去了我们美丽的母亲河---黄河.还拍了不少照片.同学们想不想去游览一下,那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去看看,好不好?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最聪明,所以去之前我们要进行一次小小的智力测验,有没有信心! (演示电脑课件)选C大家同意吗?同学们真厉害!C是黄河风光,C代表是第几幅图? A----1那A是西藏风光,A代表是第几幅图. B----2按照这个思路那么B代表是第几幅图. C----3D代表是第几幅图D----4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测试题.我们通常会和这道题一样,用ABCD来表示不同的答案,哦,看来呀,字母还真有不少的用处。
二、主动参与,领悟新知。
同学们,第一关顺利通过,那咱们马上去旅游?可是黄河那么多景点我们先到哪里去?意见不统一,看来我们的准备还是不充分,那么旅游之前应先做些什么?同学们的方法太多了,老师就知道一本好书---《黄河掠影》,同学们想不想看?(演示电脑课件)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同学们可以知道:一本书需要多少元钱?那么两本书呢?三本书呢?如果六个小组一组一本,那需要多少钱?(视频展示台展示)大家同意吗?哦,有的同学认为六本不够,谁来说?那需要多少钱呢?太好了,同学们真聪明,可是记住这么多式子太麻烦了。
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式子,这一排数10代表的是?这一排1、2、3、6、50、代表的是————,他们的结果10、20、30、60、500代表的是————?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
你能根据本数和钱数的关系,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出卖任何本书所用的钱数吗?三、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看一看那个小组最聪明能最先游览黄河!那个同学愿意把你们组的想法第一个说个同学们听听,好,你先来!(视频展示台展示)能解释一下你们的想法吗?那么一本书的价格是多少----那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想法?大胆点,把信心留给自己----这个小组最踊跃,你来。
同学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真好,老师也觉得真了不起。
----谁愿意把你们的做法说给同学们听?想得太棒了。
看来字母还可以用来表示数,作用可真大呀!用一个简单得式子就可以代替这么多复杂的算式,实在太方便了。
看完了书现在我们可以去游览黄河啦!快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黄河的美丽景色吧!(演示电脑课件)看完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观,同学们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是啊,我们的母亲河真是令我们自豪。
同学们知道吗?屏幕上的这幅图----黄河三角洲,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最骄傲的一个景观。
(图演示形成)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通过母亲河的这些信息,你最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2年增加陆地多少平方千米?3年?4年?生:100年………………?哪位同学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省略成“·”或者可以省略不写,这是简便写法。
但要读出来。
那么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四、自主练习,综合运用: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视频展示台展示)①α×χ②χ×χ③5×α④χ×3⑤α×b ⑥α×8 ⑦b×b ⑧α×12、课本第4页 3 、4、5、3、(1)出示趣味儿歌“数青蛙”,调节气氛,激发兴趣,形成小高潮,小明在唱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儿歌:数青蛙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你能用含有字母的一句话来唱完这首儿歌吗?互相说说看。
五、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二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乘法分配率》教学案例教材分析:乘法分配率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所以对于乘法分配率,学生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
为此课本安排一道学生已学过的应用题,且配有实物图,以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各种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产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猜想、讨论、验证,总结乘法分配率。
教学实录:一、观察猜想,切入探究点1、抛出四组题目:(1)(6+4)×5 6×5+4×5(2)(8+12)×4 8×4+12×4(3)8×(7+3)8×7+8×3(4)7×(15+20)7×15+7×202、观察猜想:师: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猜想一下,会有怎样的结果?[学生沉思片刻后,有十来个同学举起了手。
]生1:我发现左边一组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生2:不对,应该左边的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因为8×(7+3)与7×(15+20)……。
生3:右边的算式是两个积相加。
生4:我认为是两个加数分别与括号外面的数相乘,然后把两个积相加。
师:(点头赞许)相乘,分别用得好!还有别的想法吗?生5:我猜想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结果会相等。
其他同学也随着说:“嗯,相等的,相等的。
”3、初步验证:师:真相等?猜想要验证,用什么方法呢?生齐:计算一下就行了。
师:好,自己找到了验证方法,选择其中两题同桌分工合作进行验证。
学生验证猜想结果正确。
师:同学们,人类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最初都源于猜想,之后才被验证,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二、自主编题,合作探究,验证猜想1、模仿编题:师:数学王国的确存在刚才同学们说的情况,那么,你也来创造几组题目,并进行验证,说给同桌同学听。
学生汇报,师板书:生1:(25+18)×2=25×2+18×2生2:(15+28)×6=15×6+28×6生3:46×(25+25)=46×25+46×25</P< p>生4:76×32+76×68=76×(32+68)……2、质疑:师:刚才同学们编了很多题目,你有什么感受或还想知道什么呢?生1:为什么会相等?生2:如果两数之和变为两个之差呢?生3:这是不是又是什么运算定律?我点头表示默许。
3、实例说明师:为什么会相等呢?你能否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呢?四人小组合作,看哪一小组研究有成果。
生1:上星期天我买了两支同样的自动铅笔和两包笔芯,每支自动铅笔3元,笔芯每包1元,一共要付多少元?我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证明:(3+1)×2=3×2+1×2,(3+1)表示一支自动铅笔和一包笔芯的价格,乘2后表示一共要付多少元;等号右边表示两支自动笔的价钱加两包笔芯的价格,研究结果确实相等。
师:大家用掌声表示祝贺。
那么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呢?生2:张师傅加工一个零件需6分钟,王师傅加工一个零件需7分钟,张、王两师傅各加工10个零件,共需几分钟?生3:学校订秋季校服,每件上衣32元,每条裤子28元,订1000套校服需几元?生4:小张摆木块,每行摆5个白木块,3个红木块,摆了4行。
小强一共摆了多少块?师:每一组都有发现,都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问题,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说明确实存在着规律。
三、明理内化,开拓思维1、明理:师:以上这些题目是两种算法,但结果是相同的,我们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呢?生:等号。
师:这不,我们又发明了一个乘法运算定律,称为乘法分配律。
2、内化: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呢?生1:(7+8)×3=7×3+8×3。
生2:用数字举例说不完,我用字母表示:(a+b)×c=a×c+b×c生3:我想用符号来表示:(△+○)×□=△×□+○×□生4:我用汉字表示:(爱+数)×学=爱×学+数×学……</P< p>师:那么如果我们用文字来表述的话,该怎样说呢?生1:两个数和乘一个数,就可以把两个加数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生2:乘的地方,用相乘,再添上分别两字。
师:那请你说一说。
生2: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学生不约而同地用掌声向他祝贺。
3、回顾:师出示准备练习的题目。
师:现在弄明白为什么每一组的算式会相等?根据是什么?生齐:乘法分配律。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层练习:第一层次是巩固练习: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式子。
1、(25+7)×4=2、8×(125+9)=3、46×18+54×18=4、36×5+36×5=逐一进行反馈,第4题,学生引起了争论:生1:36×5+36×5=(36+36)×5生2:应该等于36×(5+5)生3:两人都对。
师:请大家举手表决。
生都同意两种结果。
师:既然大家都说对,如果以后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你会更欣赏哪一种结果呢?为什么?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第2种36×(5+5),因为这样使计算简便。
第二层次练习题:把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起来。
(不能连的说明原因,怎样改动能连。
)1、24×49+24×51 24×(49+51)2、(25+6)×4 25×6+4×63、35×(18+26)35×18+35×264、(24+35)×5 24×5+35学生均在积极的状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略)第三层次综合练习:请选择适合你的星级题。
(略)[我分三个层次,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解答。
分层练习,在面向全体同时,照顾到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同学均有成就感,都能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总结回顾,梳理知识(略)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设计“悬念”,把学生引到“两算式的结果相等”的情况中来,先请学生猜想,而后验证,再请学生编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研究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