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的评课稿
济南的冬天评课稿
济南的冬天评课稿济南的冬天评课稿济南的冬天评课稿1本教案的最大特点是鲜明的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内在逻辑美。
首先是将几个重要概念即“写景、状物、抒情”给以了界定。
这几个概念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但许多教师从未想过其真正含义,有关的语文参考书上也往往不作解释。
而本教案将“写景、状物、抒情”作为教学重难点之后,能够知难而上,以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表述简明有效的作了阐释,让学生们恍然大悟。
其次是在“点教学”(以清晰的概念为前提)基础上进行内部延伸(局限于课文内),本教案的延伸设计极有特色,不仅有知识点的强化,而且能让学生由被动听讲到主动入文(课文),由理解进入操作,由学生心态体会到教师角色。
而所有这些又都紧扣教学的重点展开。
第三,教学内容丰富而有序,围绕新知识的学习还组织复习了诸如动词、形容词,比喻、拟人等语法和修辞知识。
而且这些内容既落实到阅读又引向写作,短短一节课学生获益颇丰。
第四,本教案的内在逻辑美还集中体现在板书设计中:板书的上方是3个醒目的概念并用横线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整个板书的纲、也是整个教学的魂,它是教学系统性的具体体现,有了它板书的所有词句就成为了语文知识的浓缩,语文能力的指南。
而且板书设计时还有意留出空白让学生参与逻辑的推理、参与课文的解读、参与词句的提炼。
因此,本教案是语文教学内在逻辑审美化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探索。
主要问题是文字表述不够流畅和生动,实际教学时需要在口语上作些必要的补充和处理。
济南的冬天评课稿2我用三个字谈一谈我的一孔之见。
一、简。
课堂线条,简洁明快,不枝不蔓;话题呈现,言简意赅,一目了然;教学设计,删繁就简,凸显重点。
二、丰。
教学内容丰实,读、品、悟、写学生活动的丰富多样。
我们知道,一个人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主要是课堂训练中培养出来的。
本节课设计环节有与老师的合作,与同学的沟通,有课堂的质疑对话,交流展示,孩子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让孩子达到会学习、会质疑、会合作、会展示、会交流,)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立足于孩子的发展,立足于孩子的成长。
《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济南的冬天》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描写了济南冬天气候温和、风景如画,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文章的题目直接交代了作者所描写的地点及季节,文章抓住“温晴”这个特点来进行描写,描绘出济南冬天的特有的魅力,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语言优美生动,深深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文章中的语言进行赏析,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基本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因而重心在欣赏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情感上。
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⒈精读课文,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⒉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一、导入。
由作业导入:大家在《学习札记》上积累了许多生动美丽的语句,那我们今天就来交流一下,这些语句生动、美丽,它们到底美在哪里?二、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第一段赏析(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老师引导、补充)⒈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⒉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对比的吗?北平—刮风伦敦—有雾热带—有毒日济南—无风声济南—无雾济南—无毒日⒊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⒋师补充: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
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
”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三、研读赏析济南的山、水(教师出示问题组,引导学生研讨,师生合作共同完成)⒈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闭上眼睛想出来吗?(把书面文字化为具体形象,从而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⒉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冬天的山景,你能说一下是哪三个方面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方面,请谈一谈。
A、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B、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C、城外远山:小水墨画⒊在作者笔下,一切景物似乎都具有人的感情,下面两个句子,赋予景物什么样的感情?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这儿准保暖和。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⒋课文中,作者仿佛带着读者去看,去想济南冬天的“温晴”[背诵]景象,你能脱离课本,想像一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的情景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次序]⒌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举例说明吗?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你找出了多少,能和大家交流吗?[例]把济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赋予小山以慈母之情,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济南的冬天》评课稿
《济南的冬天》评课稿《济南的冬天》评课稿老舍被称为是语言大师,《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极优美的散文,意境美、语言美、结构也美。
本课的授课老师通过三个板块:整体感悟、语言赏析、精读段落很好地落实了这“三美”。
问题的创设都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在这样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了主动性,提高了自我分析的能力,老师真正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一.精心设计提问问题的设计对于文章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这位老师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是最为艺术的。
选择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必定要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每个自然段的表现内容也必须仔细斟酌过。
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分析得有理有据,那全文肯定是把握住了。
二.重视生本教学授课教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所有的问题和语句都是学生自行分析,老师只是一位忠实的听众。
而且每位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都有一定的肯定或鼓励,有时还不免幽默一下,这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回答面是很广的,整节课都很活跃。
而且也有一定的自由度,像精读段落的四个问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来回答,这就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是尊重全体学生的表现。
三.教学内容有梯度整个教学分为三个板块,极有条理。
首先是对中心词的把握,然后是对优美语句的品评,再是对重点段落的赏析。
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语言,可谓是精心设计。
从提升学生分析能力这个角度来讲,这位老师的授课,应该是成功的。
但是每位语文老师的教学理念可能都会有些细微的差别。
就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课堂,语言艺术本身应该是感性多于理性的。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以不停的问答形式出现在课堂上,这与做阅读练习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是把书面的变成了口头的,然后再加上老师的及时评点。
这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语文有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有可能是你说不明白,却了然于心。
济南的冬天评课1
《济南的冬天》评课
时间:2010年9月2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评课内容:《济南的冬天》
主讲教师:王晓慧
评课教师:李刘杰
点评:
从整节课看来,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基本环节完整,能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上课思路清晰,讲清本了节课的知识内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语气亲切,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板书由PPT与黑板两边结合,多媒体操作技术熟练,能适时的插入一些必要的视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提高。
例如,导入新课时缺少与以前知识的联系,结束上课前又没有与下一知识点的衔接。
教学中应多发挥学生的智慧,一些可以让学生来得出的结论自己可以不讲。
此外,还应注意基本功的积累,关注细节。
还应注意讲课时语气语调的变换,多注意与学生间的沟通,眼神的交流。
总之,吃透教材才能使教学过程饱满,声音洪亮能增添上课激情,师生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更显活跃,让书本平面的知识站起来,从教师的口中流出,走进学生的心,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济南的冬天评课
《济南的冬天》评课本节课突出的优点有两个:一、课堂氛围活跃、宽松、和谐;学生情绪饱满,。
老师表情声音柔和自然,吻合二年级有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深受学生欢迎,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愿意主动配合、积极发言。
从这可以看出老师课堂习惯养成教育的功底很扎实.显示出了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掌控课堂的能力,也显示出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令人羡慕,值得学习,特别是值得我们部分男老师学习。
二、积累内化,传达美这个环节设计的巧妙。
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又是对课文的拓展,更是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花练习的有趣方式。
带有一定的游戏形式,有没有脱离课文内容,但又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重复。
而是内化课文后的创新。
很精彩。
这节课也有一个不足:就是理解词语,让学生说词语的意思。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用这种方法不太恰当。
大家知道,理解词语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篇课文的词语较丰富,但也不好懂,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方法去理解。
以这篇课文为例来说,观察课文插图就是一种简单易行而且直观的办法,(如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银河、闪烁这三个词语。
我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幅彩色插图,让学生找到长安街,再找到整齐排列在路边的一排灯,告诉学生像图上那样,高大而放着光芒的灯就叫华灯,它们从高处往下地照射着路面就叫高照。
理解“川流不息”,就可以让学生找到照片中横贯东西的长安街,由汽车灯光组成的那条亮带,问学生像不像一条河?这时告诉学生“川流”本是指江河中的流水,这儿就是指这条亮带。
“不息”是不停止的意思。
用“川流不息”形容长安街上汽车多得像水流不断.让学生们再看,每辆汽车上的灯光都一闪一闪地就叫闪烁。
这样,既看图,又联系生活实际,再加上教师的生动描述,就会使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个基本的理解。
)另外通过实物观察,通过朗读体会,通过表演,通过造句,通过举例打比方,通过近义词反义词来间接理解等等,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没必要非用解释词语的方法来理解。
济南的冬天.doc评课
济南的冬天》评课稿《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景物记叙的文即散文,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因此,在讲解这篇课文时主要以朗读为主,主要是为了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并深入文本。
余老师的这节课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习惯和积累,导课时余老师采用的是引导的方式,首先问学生,看到冬天,你会想到什么?学生都说的是:雪、寒冷还有风沙,老师借此机会,乘机让学生描述一下北方的冬天,这是一个很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方法,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都踊跃的发言和举手。
初读课文时,采用了配乐泛读的形式,虽然情景看起来很好,意境也创设的很好,但是弊端是因为文章有点长,且是散文体的,老师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难以集中的,有的学生随着音乐还摇头晃脑的,好像对于激发学生的朗读效果甚微。
而且学生也好像并未走进文章的情感当中去。
接下来,余老师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
并用幻灯片展示出重要字音,然后让学生齐读字音和解释,并且还读了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强调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让学生学的扎实。
但是遗憾的是这样的字词落实离开了具体语境,显得的生硬和枯燥。
也无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否通过这样的全面的读就会使学生理解并识记?紧接着,余老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文章中最美的的地方,要用心说出济南冬天美在哪,这一环节的使用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巧妙的用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明白文章写了什么。
并且当文章中出现带有语气词的句子时,老师就找了好几个学生对比的读,看看谁读的好,目的是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感。
特别是对“雪在夕阳下泛出点粉色”这句话,采用了泛读、自由读和分组读的多种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名在哪里,这一环节将读写很好的结合起来。
余老师在讲完课文后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要读出文章的美感,学生的辨别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在最后问学生文章美在哪里时,学生一脸迷茫的表情,让老师很尴尬。
整体上余老师的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亮点也很多,但是最大的失误就是说话太快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再者,这节课上学生参与的活动相对来说就少了一些,比如生字词的积累,简单地表达感受,我觉得是应该让学生写写的。
《济南的冬天》评课评语
《济南的冬天》评课评语评课济南的冬天怎样引出对作家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写作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重点知识点拨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来到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点明地点,节令。
告诉读者,它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冬天。
因此他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老舍先生还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济南的冬天总结学习的收获是什么济南的冬天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
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
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
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
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
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
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 -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
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中从哪里体现出“妙”字来1 妙在雪的颜色,【雪色】2 雪光 3雪的情态。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评课稿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评课稿一、绪论《济南的冬天》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来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美好和严寒,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评课稿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篇课文主要描述了济南冬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
通过描绘冬天的白雪、梅花、冰灯和社火等元素,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
2. 教材特点•描述详细:教材选取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得十分细腻。
•难度适中:课文中涉及一些专业名词,但整体难度不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其景观。
•掌握一些与冬天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1. 教学手段•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声音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济南冬天的景色,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学生的观察和感受,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写作练习:让学生就自己的家乡冬天的景色展开写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冬天的印象。
•步骤二: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济南的冬天》,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步骤三:课文讲解–老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
•步骤四:讨论与互动–提问学生对济南冬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了解,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步骤五:写作练习–让学生就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展开写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步骤六: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强调济南冬天的美丽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景色,引导他们对冬天的印象。
济南的冬天教学评价
济南的冬天教学评价一、教学目标达成评价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字词掌握- 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的读写情况,如“髻”“镶”“贮蓄”等。
可以通过课堂听写、课后字词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
如果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读写这些字词,说明在字词教学方面达成了目标。
- 朗读能力- 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课堂上,可以观察学生朗读时的语音、语调、节奏等。
例如,学生能否读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在描写山水的语句中能否通过朗读体现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 描写手法理解-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文中描写手法的理解,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辨析,以及景物描写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等)的掌握。
如果学生能够准确指出文中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就表明在这一知识目标上达到了要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能力- 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主动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老舍及济南的地理环境等。
在课堂上,能否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主动探究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例如,学生能否根据课文内容自主概括济南冬天的山、水特点。
- 合作学习效果- 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讨论济南冬天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可以从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讨论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如果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讨论热烈,并且能够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说明合作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体验- 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情、回答问题时的态度以及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判断学生是否感受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例如,在分析课文语句时,学生能否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并且在自己的表达中也能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向往或赞美。
二、教学内容评价1. 教材处理2. 内容深度与广度- 深度- 教师对课文的讲解不应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
例如,除了让学生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外,还应引导学生探究作者通过描写济南冬天所传达的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这种情感背后的文化内涵。
《济南的冬天》作业辅导评讲教案
《济南的冬天》作业辅导评讲教案一、引言1. 冬天是济南的一个特别的季节,它不仅仅意味着寒冷,更代表了济南独特的风土人情。
2. 本文旨在通过对济南的冬天的描述和分析,为作业辅导评讲教案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冬季气候特点1. 寒冷干燥:济南的冬季气温较低,特别是夜间更是寒冷刺骨,空气干燥。
2. 大风频繁:冬天济南经常受到大风的影响,风速较大,寒风刺骨。
三、济南的独特风景1. 泉城广场:冬天的泉城广场,会举办各种特色活动,比如冰雪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
2. 卧龙山:冬季的卧龙山别有一番风味,白雪皑皑,宛如仙境。
四、冬季的特色美食1. 隆福寺糕:济南冬天的特色美食之一,软糯可口,暖胃解寒。
2. 醪糟汤圆:冬至当天必不可少的美食,象征团圆和温暖。
五、冬季的民俗活动1. 冬至:济南人会吃醪糟汤圆,举办祭灶活动等,弘扬传统文化。
2. 春节:冬天也是准备迎接新年的时候,济南的春节庙会也是热闹非凡。
六、冬日休闲娱乐活动1. 滑雪:济南周边有一些滑雪场,冬天是滑雪的好时机。
2. 温泉:济南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冬天泡温泉是不错的选择。
七、冬天的问题与挑战1. 雾霾:冬天是济南的雾霾高发季节,对市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2. 暖气供应:济南冬天的供暖设施不够完善,市民暖气保障需求凸显。
结语冬天是济南的一个特殊季节,既有美景和美食,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济南的冬天,为作业辅导评讲提供有益参考。
八、冬天的生活情趣1. 冬日里的济南,街道上挂满了灯笼和彩灯,夜晚的霓虹灯点亮了整个城市,营造出了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
市民们纷纷出门走走,享受着街头巷尾的热闹,感受冬天的生活情趣。
2. 冬天的济南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戏曲表演、艺术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并热爱这座城市。
九、冬天的民俗习俗1. 济南人有一个习俗,就是在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当天吃腊八粥。
腊八粥是用多种杂粮、果品、豆类、枣等熬成的一种特殊粥食,寓意着“团团圆圆”。
济南的冬天评课教什么怎么教上下功夫求进步
第2课《济南的冬天》评课在“教什么”“怎么教”上下功夫求进步本学期考入中学的特岗教师,8月29日走上讲台,这是她正式执教的第8天。
她的备课本书写工整,教材作了详尽的密批,准备非常的充分,讲解耐心细致,引导满面春风,工作热情高,态度好,深受学生喜欢。
教学《济南的冬天》,书写认真工整、语言表达清晰、始终面带微笑、过程有条有理,她专业功底扎实,热爱教书育人,颇富课堂悟性和灵感。
下面,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为她教学《济南的冬天》提出建议。
一、教什么上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了作者作品,以精读的方式知道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师生合作消除了生字难词。
这节课的任务是品读,具体来讲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知道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山和水具体的特点和情况)、怎么写(写作手法)、为何写(写的好处)。
整节课都要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来引导学生、推进教学、设计板书、准备课件。
二、怎么教(一)教的姿态由于准备充分,对教的内容非常熟悉,整节课得心应手,没有手忙脚乱,非常不错。
能够自觉走近学生,走到后面,及时激励和鼓励学生,做得很好。
但是,整堂课手拿课本和教案本,使得自信略显不足。
(二)教的媒体改进中间多媒体展示平台的作用,以“内容(语段、图片)+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学的内容、学的方式、学的重点。
黑板的左边用作主板书的阵地,右边用作副板书的阵地。
课件总数24张,可否进一步精简。
(三)教的方法品读品读,既要品更要读,应该是先读后品,边读边品,以读促品。
学生阅读语段次数不足,对相关内容不熟悉,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节奏慢了一些,回答问题显得不积极不自信,导致课堂气氛不很活跃。
建议放手学生反复语段,引导学生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等方面品,品出作者对济南的爱,品出作者对生活的情。
(四)教的板书板书要思考和改进“写什么”“何处写”“何时写”“怎么写”等四个问题。
从教学内容看,这节课主板书的要求应该是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和写作手法,副板书应该是学习任务和要求(“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济南的冬天评课稿
济南的冬天评课稿《济南的冬天评课稿》评一堂课就像品一道菜,各有各的滋味,各有各的妙处。
今儿个咱们就来品一品关于《济南的冬天》这堂课。
《济南的冬天》那可是老舍先生笔下的经典啊,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星空中闪耀。
这堂课要讲好,可不简单,就好比要在一幅已经很美的画卷上再添上几笔恰到好处的色彩。
这堂课的导入挺有意思。
有的老师一上来就给学生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那一张张图片就像一把把钥匙,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对济南冬天想象的大门。
这多像我们去旅游之前,先看旅游宣传册上的美景图一样,满心都是期待。
学生们的眼睛亮起来了,就知道这堂课有戏。
还有的老师呢,从自己在济南冬天的亲身经历说起,那感觉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在跟你分享他最珍贵的记忆。
这两种导入方式都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当中,你说妙不妙?再看看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好的课就像一场精彩的旅行,老师是导游,学生是游客。
老师带着学生在老舍先生描绘的济南冬天里漫步。
像“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有的老师会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这就如同给学生们戴上了一副神奇的眼镜,能看到山上矮松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多像一幅水墨画呀。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是硬生生地把知识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就像把一颗种子种在学生心里,让它自己生根发芽。
而在分析课文语言的时候,有的老师就像一个细心的工匠,把老舍先生用词的精妙之处一点点地剖析出来。
比如说“卧”这个字,用来形容小村庄,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想到的。
老师把这个字单独拎出来,让学生体会,这就像从一堆宝石里找出最特别的那一颗。
这堂课如果忽略了对这些字词的品味,那就像喝一碗汤却没尝到里面的鲜味,多可惜啊。
课堂互动也是这堂课的一大看点。
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得有学生的参与才热闹。
那些好的课堂上,学生就像一群活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就像把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水里,荡起一圈圈的涟漪。
济南的冬天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
王霞: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李宏彬: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李谷平: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了教学容量
奚增明: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汤自龙: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
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
文中作者的感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济南冬天》听评课
(一)戎丽霞:1、甚感于余老师的宁静、淡然,我想到了一节课的时空艺术。
不同于小组合作带来的“热闹”听觉,“悠然见南山”的欣意却依旧荡存于这节课。
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安静地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深刻而到位的点拨,诗意精准的小结概述,这一切都是静默的。
明确的指点要求“圈出来”、“独立思考”、“开始做作业”等简洁的话语,落在学生脑海,同时也提醒了老师的教导应该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量。
2、教师的文本研读能力。
情到深处即为诗,从余老师的教学设计形成独特的板块特色,他对课文的把握和对学生的点拨,以及设计问题的角度来看,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育理念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我最佩服的是他在课后对老师的点评中,讲到每篇文章可值得欣赏的地方,那种淡定和自信,非几十年功力和磨砺不可啊!深感于此,以后的文学评论功夫还得磨炼啊。
3、理性而富有诗意的点评。
钦佩处三言两语的鼓励,扼要的概括,理性的光芒散射在整节课中。
站在平等的角度看学生,民主的开放式问答,却又在一个板块结束时“居高临下”的小结,我认为恰恰是这些具有一定高度的富有诗意的精准语词,深深地印刻在学生心中。
不得不佩服此番学养和眼力。
(二)马兆云:今天有幸听了一节特级教师的语文课,我觉得大师展示是他的深厚的教学功底:清晰的教学思路、准确而简练的语言等等。
特别是他对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都是在进行概括、提练的基础上加以表扬和鼓励,而不是简单的“对”与“不对”或“好”与“不好”,这种“功夫”不是模仿得来的,是经过多年“修炼”得来的。
(三)陈冬梅:今天是我第一次听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刚开始听时觉得余老师讲话语速好慢、节奏好缓啊,听了10分钟才发现慢的优点与慢的魅力。
一堂课听下来,印象最深刻的是——倾听。
无论哪一个学生发言,余老师都那么认真的倾听,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亮点,然后复述,鼓励评价。
教师能够那么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我想每一个发言的学生都会有成就感吧。
另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是回归文本。
通过“品析一、二、三”三个环节,让学生粗读课文,进而精读课文,反复品读,一幅济南冬天的温晴画展现在眼前。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上)《济南的冬天》说课稿及反思(附板书)共三篇
初中语文(七上)《济南的冬天》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
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说教学目标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老舍先生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说学情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
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说教法学法1.朗读教学法。
本文语言朴实清新,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
2.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考、拓展想象。
3.比较阅读法。
通过与前一篇课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
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
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
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题:《济南的冬天》课型:新课课时:二教学方法:竞赛式活动课教学媒体:录音机《春江花月夜》曲幻灯机及胶片教学重难点:1、多角度的写景2、多种修辞的应用3、想象能力的培养设计思路:1、从课文客体的分析讨论中,使学生明确多角度写景的思维方法。
2、从辞格的辨识中,使学生明确用什么语言格式表达自己的欣赏,传达自己感受。
3、有了前两者为基础,学生有了想象的方法,也有了表达想象的方法。
于是,以《春江花月夜》为学生想象的载体,满足学生想象及表达想象的欲望,检验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进交互,引进竞赛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我们刚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作者多角度地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春图?其中应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2、生答:……3、师:上一课时,我们初步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济南冬天〉〉,我们知道那里有温晴的天,慈爱温情的山,多姿娇美的雪,温柔多情的水。
(板书)读之,直惹我们眷顾不舍,流连忘返。
除了上一节课咱们欣赏的温晴的天,还有什么使我们如此迷恋这济南之冬的呢?作者是怎样(修辞)把一个活脱脱的济南之冬呈现给我们的呢?我们的具体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第二自然段吧。
二、品析课文第二自然段(一)阅读感知1、自由阅读第二段2、抽生阅读3、生评价阅读质量,教师计分。
(二)研读深化1、教师设问:并用幻灯展示问A:作者用哪句话由一段文字过度到这一文段?B:作者在该文段中用了一个“奇”字,你认为这里的景致奇在哪里?C: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济南的“山”,有什么特征?D:作者在文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E:文段中,是否用到了想象或是联想?在哪些文句中有所体现?F:从小山和人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小山什么样的情致?2、生分语文学习小组讨论,准备抢答3,教师评价,计分并板书(三)谈感受绘美景1、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小山慈爱温情的特点已经历历在目,通过研读学习,我们请几位同学上台把你感受到的景象给我们描绘一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通过文章阅读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情、设若、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②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秀语句2.能力方法目标:①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体会济南冬天与老舍情感的紧密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美景,你喜欢哪个季节?同学们,北国的寒冬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别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三、简介作者并解题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2.解题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b.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3.你能看出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济南的几幅美景,能用精练的词句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名称吗?五、体味美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评课稿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物的散文,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因此,在讲解这篇课文时罗老师主要以感受济南“温晴”特点为主,并深入文本。
接着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检查预习效果分了三大部分,采取了小组抢答的形式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强调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让学生学的扎实。
但是遗憾的是这样的字词落实离开了具体语境,显得的生硬和枯燥。
也无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罗老师的这节课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习惯和积累,导课时苏老师采用的是引导的方式,首先出示图片问学生,看到冬天,你会想到什么?学生都说的是:雪、寒冷还有风沙,老师借此机会,复习一下《春》由此导入新课《济南的冬天》,这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旧知,开拓学生思维的方法,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都踊跃的发言和举手。
分析课文时,采用了配乐听读的形式,虽然情景看起来很好,意境也创设的很好,但是弊端是因为文章有点长,而且是散文体的,放录音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难以集中的,有的学生随着音乐还摇头晃脑的,好像对于激发学生的朗读效果甚微。
而且学生也好像并未走进文章的情感当中去。
接下来,罗老师让学生抓住三个重点的问题进行分析课文,大大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还有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罗老师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紧接着,罗老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文章中最美的的地方,要用心说出济南冬天美在哪,这一环节的使用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巧妙的用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明白文章写了什么。
并且当文章中出现带有语气词的句子时,老师就找了好几个学生读,看看谁读的好,目的是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感。
罗老师在讲完课文后让学生自由读,并加上配乐,要求要读出文章的美感,学生的辨别能力不是很强,还不太能够完全体会真正的感情。
整体上罗老师的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亮点也很多,但这节课在生字词的积累上我个人认为还应该让学生写写的。
听完课,我感受颇深,本课有学生的朗读,但是朗读还不够。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还需重视朗读,对于朗读教学其实不陌生,但是朗读教学总是有那么的困惑。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的环节太多,我们如何以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强调注意正确的语速、节奏、重音,并能采取多种朗读的形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但是正确的语速、节奏、重音是建立在对文
本的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在对文本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正确的朗读方法。
所以阅读教学中文本了朗读如何与文本内容结合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这是重点也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