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影像解剖..
颞骨影像解剖
乙状窦 sigmoid sinus
• 乙状窦:乳突内侧深沟——乙状窦沟,
其内走行乙状窦。 • 乙状窦管径右>左 平均右:1.14cm 左:0.95cm • 距外耳道后缘:1.0-1.4c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横断面
• • • • • •
蝶鳞缝 颧突 颈内动脉水平部 面神经管乳突段 乳突蜂房 斜坡 颞颌关节 乙状窦 颈静脉孔 外耳道
• 环长18-20mm • 平面与同侧岩锥长轴平行
横断面
• • • • • •
内听道 前庭 三叉神经节压迹 乳突窦入口 面神经膝部 面神经迷路段 后、外半规管
横断面
• • • • •
内听道 总脚 三叉神经节压迹 面神经膝部 面神经迷路段 后、上半规管
横断面
• • • •
内听道 总脚 三叉神经节压迹 后、上半规管 弓形下窝
冠状面
• • • • • • •
面神经迷路段、鼓室段 耳蜗 内听道 镰状嵴 颈动脉管 鼓室盖 上、中、下鼓室 锤骨头、柄 岩鳞隔 鼓室盾板
冠状面
• • • • • • • •
面神经鼓室段 内听道 镰状嵴 鼓室盖 耳蜗 鼓岬 砧骨长脚 镫骨 前庭 前庭窗 鼓室盾板 弓状隆起 上、外半规管 岩鳞隔
冠状面
矢状位
• • • • •
乙状窦 鼓室 乳突气房 乳突窦 砧骨长脚 锤骨柄
矢状位
• • • • • •
乙状窦 鼓室 鼓室盖 乳突气房 乳突窦 砧骨短脚、体 锤骨头、颈 岩鼓裂
矢状位
• • • • • • •
乙状窦 鼓室 鼓室盖 乳突气房 乳突窦 砧骨体 锤骨头、颈 锤砧关节 外耳道
谢谢!
矢状位
• • • • • • •
人体影像解剖知识点总结
人体影像解剖知识点总结人体影像解剖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帮助诊断疾病、指导治疗和手术。
人体解剖知识是医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掌握人体解剖知识对于理解和分析医学影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人体影像解剖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解剖学基础知识、影像学技术和临床应用等内容。
一、解剖学基础知识1. 人体解剖学基础概念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科学,包括人体的形态结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等方面。
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器官、系统和组织,主要是通过解剖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
掌握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解释医学影像具有重要意义。
2. 人体各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人体可以分为多个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每个系统又包括多个器官,如心脏、肺部、肝脏、肾脏、脑部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是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医学影像解剖学的重要内容。
3. 人体各系统器官的解剖位置和相互关系人体各系统器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解剖位置和相互关系。
比如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肺部位于其两侧,肝脏位于右上腹腔,肾脏位于腰部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解剖位置和相互关系对于理解医学影像的结构和意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 人体解剖结构的三维关系人体解剖结构的三维关系是指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和结构关系。
掌握人体解剖结构的三维关系对于理解医学影像的结构和解剖位置具有重要作用。
二、影像学技术1. X射线影像X射线影像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影像技术,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不同密度和成分上的吸收、散射和透射特性,通过记录这些特性而得到的影像。
X射线影像可以用于检查人体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如骨骼、胸部、消化道等。
2. 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的影像技术,可以获得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层面图像。
骨科影像读片基础PPT课件【41页】
阅片顺序
I.整体观 II.骨 III.软骨、关节囊 IV.软组织
一.整体观
框架:骨排列是否正常,有无畸形、变异 脊柱曲度是否存在等
例1:
(前提:了解正常组织结构及解剖关系)
椎体
椎下切迹 椎间孔 椎上切迹
椎间盘
前支 后支
棘突
前神经根
后神经根 椎弓
例2:
正常颈椎X线
例3:
例4:
正常肩锁关节间隙不超过5mm
骨表面血管沟
例5:
C5,6椎体融合
C2,3椎体后结构融合
例6:
距椎骨体后 边三缘角唇骨样增距生骨,副可骨连接成桥,椎间隙变窄 关椎节体腔 边内缘滑唇膜样表增面生的,高可密连度接影成桥-滑,膜椎化间生隙变窄 (胫前骨提 平:台了髁解间正隆常起组,织胫结骨构内及外解侧剖及关髌系骨)可见骨质增生,关节面轻度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胫大骨量平 骨台膜髁增间生隆,起包,绕胫在骨大内块外死侧骨及周髌围骨形可成见包骨壳质。增生,关节面轻度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椎间盘后缘呈局限性突出,压迫硬膜囊,但椎间盘信号正常。 大椎量体骨 边膜缘增唇生样,增包生绕,在可大连块接死成骨桥周,围椎形间成隙包变壳窄。 肿 椎物间起隙源 变于 窄左 ,侧 硬椎 膜弓 囊的 受骨压皮 ,质 呈, 串以 珠广 样基 ,底 脊附 髓于 未椎 见弓 明表 显面 受, 压肿 改物 变内 。的骨小梁与正常骨松质一样。 胫关骨节平 间台隙髁变间窄隆,起边,缘胫变骨尖内,外骨侧质及唇髌样骨增可生见,骨关质节增面生骨,质关增节生面、轻硬度化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椎关间节隙 腔变内窄滑,膜硬表膜面囊的受高压密,度呈影串-滑珠膜样化,生脊髓未见明显受压改变。 子C2骨,3:椎附体着后于结骨构骼融附合近的肌腱骨化而来。 椎骨间密盘 度后减缘低呈,局骨限小性梁突变出细,、压减迫少硬、膜骨囊间,隙但增椎宽间,盘骨信皮号质正变常薄。甚至骨折 椎距间骨隙 后变三窄角,骨硬距膜骨囊副受骨压,呈串珠样,脊髓未见明显受压改变。 椎C2体,3边椎缘体唇后样结增构生融,合可连接成桥,椎间隙变窄 C副2骨,3:椎某体一后块结骨构的融多合个骨化中心在发育过程中没有合并。 副肿骨物: 起某源一于块左骨侧的椎多弓个的骨化皮中质心,在以发广育基过底程附中于没椎有弓合表并面。,肿物内的骨小梁与正常骨松质一样。
骨盆X线解剖详解
⾻盆X线解剖详解注:资料来源于⽹络看懂⾻盆的X线⽚真的不难,难就难在如何看到隐藏于细微处的真章,⽐如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划线……我们通过分析X光⽚⼦⽆疑是⼀条南⼭捷径,只要你有⼀把尺⼦⼏乎可以快速的掌握相当⼀部分对于⾻盆精确的分析和判断,快速知道⾃⼰的疼痛根源在哪,从⽽安排对症的运动计划和治疗⼿段。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错?那么下⾯就让我们进⼊正题吧!图1 ⾻盆正位⽚(1)髋⾻的X线解剖常规投照正位(图1)。
在X线像上,构成髋⾻的三个部分融合于髋⾅,可清晰分辨。
髂⾻翼的内侧1/4影像与骶⾻影像重叠,外侧3/4因有髂窝⽽较透亮。
髂嵴阴影较致密,边缘不光滑,外侧可见髂前上棘影,髂后上棘则重叠于骶⾻影内。
⼸状线及⾻盆腔内侧壁形成复合影像,外侧可见弧形的髋⾅阴影。
髋⾅阴影的上段粗⽽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切迹前部的下缘,与耻⾻体的内⾯形成⼀条“U”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泪滴),泪滴线⼆脚之间的距离,即髋⾅窝的厚度。
髋⾅内下⽅的透亮影为闭孔。
闭孔影的上界是耻⾻上⽀、外侧界是坐⾻体的下份,坐⾻结节阴影与其重叠。
坐⾻棘的阴影呈三⾓形突向盆腔。
(2)⾻盆的X线解剖⾻盆⼀般投照前后位,检查骶、尾⾻时可加照侧位,检查骶髂关节时应加照45°斜位,产科⾻盆测量另有其特殊投照⽅法。
⾻盆前后位⽚上,骶⾻中线应通过耻⾻联合。
骶髂关节左右对称,关节间隙下半部分可以显⽰,上半部常投影出模糊双线影。
界线的影像在⼥性呈卵圆形,在男性略呈鸡⼼形。
髂嵴连线影正好通过第4、5腰椎间隙。
由髂嵴影向外可追踪到骼前上、下棘,由髂前下棘到股⾻颈外上缘的连线称髂颈线,⽤以判定髋关节是否正常。
正位⽚上,可以测量耻⾻下⾓,男性为锐⾓,⼥性为钝⾓。
⼥性⾻盆径线的测量,可以采⽤正位(见图1)和侧位。
正位⽚上,界线影像最远点连线为⼊⼝横径,正常为12.3cm;两侧坐⾻棘连线为中⾻盆横径,正常为10.5cm;两侧坐⾻结节间距为⼩⾻盆出⼝横径,正常为11.8cm。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及软组织)
1、只有断层图像; 2、不适合显示较广病灶; 3、金属伪影重。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检查技术:
平扫(常用) 增强 造影 必要时同时具有骨窗和软组织窗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腰椎间盘突出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骨盆CT三维重建
各种检查技术的特点
X线(首先)
CT可发现平片上不能发现的隐匿骨折。 但当骨折线与CT扫描平面平行时,则可能
漏掉骨折, 因此不能单凭CT就排除骨折,一定要结合
平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MR
优点:
1、良好的区分正常和异常骨; 2、良好显示关节结构(韧带、软骨); 3、良好的显示脊柱和脊髓; 4、良好的显示软组织和病变; 5、对微骨折和骨髓挫伤敏感。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骨骼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一)骨质疏松
骨质密度减低 骨小梁稀疏 骨皮质变薄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㈤骨膜增生
骨骼增粗 不规则隆起 多种形状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㈥骨质坏死
早期 无变化 晚期高密度 块状或条状 死骨
腕关节-X线解剖ppt课件
• VISI or 掌屈不稳即月骨向掌侧过度倾斜(桡 月角<-15-30°) 。
• 多数DISI为异常,而VISI多为正常变异,尤其
是腕关节非常松弛的时精品候。
34
请您诊断
精品
35
Cas精e品 1
36
• Case 1分析
• 1. PA位示月骨不平行。 • 2. 腕骨弧线I 和II 在月-三角骨间隙和舟
• 3. 舟骨缩短提示向掌侧倾斜.
• 4. 月骨平行于舟骨,其三角形状提示为掌侧 倾斜所致.
• 5. 近排腕骨不是一个整体,因为弧线I 中断.
精品
47
侧位显示月骨向掌侧倾斜.
• 最后诊断: • 掌屈不稳伴月骨-三角骨关节脱位.
精品
48
Cas精e品 6
49
• Case 6 分析:
• 1. 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但平行关系存在,说 明无脱位.
精品
5
Measurement
A.正常为15~35˚ 。若此角度 改变,提示桡骨远端骨折或 腕关节脱位。
B.正常为8~18mm,且桡骨茎 突较尺骨茎突低1~1.5cm。若 此长度改变,提示桡骨远端 骨折。
C.正常为2~8mm。若此长度 改变,提示尺骨茎突骨折或 尺骨茎突过长(尺骨茎突撞 击综合症)
a.桡骨纵轴线 b.桡骨纵轴线垂线 c.桡骨远端
a. M形腕掌线 b. 腕骨弧线(Gilula线)
精品
13
Measurement
A.正常为0~20˚。若此角度改 变,提示桡骨远端骨折。
①桡月角(-15° ~ 15°); ②桡舟角(30°~60°); ③舟月角(30°~60°); ④头月角(-15°~15°)。 在腕骨脱位、半脱位及腕 关节失稳时,腕角表现异 常。
四肢断层影像解剖2015
陈忠恒
肩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平肩关节上部横断层
1.肩胛骨 2.关节盂 3.肱骨头 4.三角肌 5.冈下肌 6.肩胛下肌
平肩关节下部横断层
平肩关节下部横断层
1.肩胛骨 2.肱骨 3.小圆肌 4.肩胛下肌 5.三角肌 6.胸大肌
肩关节冠状断层
1.三角肌 2.肱骨头 3.锁骨肩峰端 4.喙突
肘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平肱尺关节横断层
1. 肱骨外上髁 2. 肱骨内上髁 3. 尺骨鹰嘴
平桡尺近侧关节横断层
1.桡骨头 2.尺骨上端
肘部冠状断层
1.肱尺关节 2.肱桡关节 3.桡尺近侧关节
腕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平桡尺远侧关节横断层 1.桡骨下端 2.桡尺远侧关节 3.尺骨小头
平近侧列腕骨豌豆骨横断层
踝关节横断层
1.外踝 2.距骨体 3.内踝
足关节冠状断层
1.胫骨 2.腓骨 3.距骨 4.跟骨
足关节矢状断层
1.胫骨 2.距骨3.跟骨 4.足舟骨 5.中间楔骨
结束语
思考题
1咽外侧间隙 2咽后间隙 3翼颌间隙 4咬肌间隙 5主肺 动脉窗 6血管前间隙 7膈脚后间隙 8奇食窝 9门腔间 隙 10腔静脉后间隙 11肝周间隙 12膀胱精囊角 13UTAC 14Luschka 关节 15椎管侧隐窝 16腰神 经通道 17胸骨角平面的意义 18 支气管肺段划分 19 肺动脉及分支 20 肺静脉及属支 21Couinaud肝段 划分 22肝门静脉分支 23第三肝门 24脑池(帆间池、 鞍上池) 25脑室系统 26 海绵窦 27颈内动脉虹吸部 及颈内动脉分支 28 椎基底动脉分段及分支 29脑冠状 层面中经蝶鞍区的断层 30坐骨肛门窝。
1.豌豆骨 2.三角骨 3.头状骨 4.舟状骨
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1.引言1.1 概述骨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是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
影像检查可以提供医生和患者关于骨骼系统疾病的详细信息,包括骨折、关节退行性疾病、肿瘤和感染等多种病变。
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X射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超声波检查、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检查等。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病变范围、累及结构、骨骼稳定性等重要信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X射线检查是骨科常用的最基本和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它可以快速获取骨骼的二维影像,帮助医生判断骨折的类型、位置和程度,检测关节畸形和退行性改变。
CT扫描是一种三维重建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骨骼影像。
与X射线相比,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骨折线、骨折碎片的位置和分布,对复杂骨折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利用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骨骼的高分辨率影像。
MRI可以显示骨骼的软组织结构,辅助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还能评估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等结构的损伤程度。
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基于声波反射原理的无创检查方法。
它主要用于检测关节腔内积液、软组织肿块,以及评估关节囊、滑膜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
核医学检查是利用放射性药物追踪标记体内代谢和功能的影像检查方法。
骨科中常用的核医学检查包括骨扫描和白细胞扫描,可帮助鉴别骨折、感染和肿瘤等疾病。
骨密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程度,是诊断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包括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DX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QCT)等。
综上所述,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各具特点,能够为医生提供全面准确的病变信息,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更新,影像学在骨科诊断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介绍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首先将在引言部分对该主题进行概述,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介绍X射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超声波检查、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检查这几种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X线影像正常结构与病变表现—骨与关节X线解剖与病变表现
四肢骨病变X线表现
骨骼病变的X线表现
❖ 1.骨密度变化 ❖ 骨密度增高:某种病理过程造成骨
组织内骨盐沉积增多或骨质增生而 使骨组织的X线密度增高。 ❖ 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 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多、增 粗、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骨 皮质与骨松质界限不清,长骨的骨 髓腔变窄或消失。 ❖ 局限性骨密度增高可发生在骨破坏 区的周围,这是机体对病变的一种
泛性骨密度下降,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粗糙紊乱或模糊不清。常见于 废用性骨质疏松,老龄性全身骨质疏松。
四肢骨病变X线表现
骨骼病变的X线表现
❖ 1.骨密度变化 ❖ 骨密度降低:密度下降可呈广泛性
发生或局限性发生。 ❖ 局限性骨密度降低:仅发生于骨的
某一局部,常因骨组织被破坏,病 理组织代替骨组织而形成,骨松质 和骨密质均可发生破坏。常见的原 因有感染、骨囊肿、肿瘤和肉芽肿 等。X线征象可见患部有单一或多 发的局限性低密度区,形状规则、 界限清楚的多为非侵袭性病变;无
四肢骨病变X线表现
骨骼病变的X线表现
❖ 5.骨病变的部位和轮廓: ❖ 对于推断病因、了解病性很有帮
助。 ❖ 原发性骨肿瘤、血源性骨髓炎的易
发部位为骨端和干骺端; ❖ 骨软骨病、增生性骨发育不良的常
发部位在骺板和干骺端; ❖ 犬全骨炎、肥大性骨病、转移性骨
肿瘤的易发部位则在骨干。 ❖ 骨骼病灶的边缘整齐、轮廓清晰,
四肢骨病变X线表现
骨骼病变的X线表现
❖ 2.骨膜增生:类型有均质光滑型、层面型、花边型或不规则型和放射型。 ❖ 花边型或不规则型:形成的新骨呈花边型,沿骨干分布,边缘清楚,界限
明显。常见于骨髓炎和肥大性骨病。
四肢骨病变X线表现
骨骼病变的X线表现
儿童骨骺损伤影像诊断课件
Ⅴ型骨骺损伤骨桥形成
Ⅴ型骨骺损伤后骨 桥形成
病例一 男 1岁 右肘关节外伤1天。
肱骨外髁骨折(IV型)? 肱骨外髁骨折伴脱位?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II)
儿童肘关节正常X线表现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指肱骨远端包括全部骨骺的软骨块和干骺 端之间的分离错位。在婴幼儿时一般只可见 肱骨小头骨骺, 其他骨骺化骨中心尚末出现。 骨折线开始于外侧, 横行贯通骺线, 带有内侧 干骺端的小骨片或较大骨块。
正常?
Ⅰ型骨骺分离
治疗1月后MRI复查
小结
要求熟悉正常骨骺的继发骨化中心和闭合 时间
观察骨化中心与干骺端的相对关系, 及其与 关节上下骨端的关系, 观察干骺端有无三角 形骨折片
因骺板强度低于韧带及关节囊, 当儿童在受 到可引起成人韧带损伤及关节脱位的外力 损伤时, 首先应考虑有无骨骺损伤
充分利用摄健侧片、CT三维重建及MRI检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A、肱骨小头骨骺出现前 a.初生婴幼儿:肘关节“脱位”时,应诊断为全骨骺分离 b.当肱骨远端出现撕脱性骨折,可诊断为全骺分离
B.肱骨小头骨骺出现后
肱骨小头骨骺和尺、桡骨同时移位
病例二
患者, 男, 13 岁, 右膝外 伤
I型骨骺分离
病例三 患者, 男, 12岁, 右膝外伤
CT三维重建清晰显示肱骨小头骨骺分离及干骺端薄骨折片移位的空间立体结构关系肱骨外髁骨折 (I Nhomakorabea型骨骺损伤)
MRI清晰显示肱骨外髁软骨骨折, 累及关节面, 属关节内骨折
肱骨外髁骨折 (IV型骨骺损伤)
内踝IV型骨骺损伤
分型
Ⅴ型: 亦称骨骺板压缩骨折,由于强大的挤压暴力,使骺板全层的软骨细 胞压缩而严重破坏。这种损伤少见,常导致骨生长畸形。X线很难诊断, 常误为“扭伤”,直到以后有生长障碍时,回忆既往损伤史,才想到本病, 1% 以下。
骨骼与肌肉X线解剖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一、四肢影像解剖特征概述骨组织:骨的基本组织包括骨、软骨和骨膜,骨的附属组织包括血管、神经、脂肪、骨髓等。
骨的成分:有机质的骨基质(胶原纤维、粘多糖)和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无机质的钙和磷、纤维。
软骨的成分:软骨基质(胶原纤维、粘多糖)、软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纤维。
骨的发育与生长骨化分为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
膜内化骨是由间充质(间叶细胞)凝成结缔组织直接发育成骨,见于大部分扁骨和所有长骨的骨膜下骨化,即长骨增粗。
软骨性骨发生最初由间充质细胞集合成团形成软骨雏形,且具有一定的形态。
分为骨干和骨骺,外面有软骨膜,软骨通过外加生长和软骨内生长,软骨不断长大,软骨雏形虽很小,但初具长骨的外形。
软骨周骨化发生在软骨雏形的中段(骨干部)是最早出现的成骨区,并向两端延伸,以后逐渐改建成骨干的密质骨。
成骨细胞在残留的钙化软骨基质表面开始形成原始的骨小梁,于是在软骨内出现了初级骨化中心。
次级骨化中心的发生与初级骨化中心相似,它呈辐射状扩大,在骨端形成骨骺,骨骺的出现,在关节面终生保留一薄层透明软骨,即关节软骨,此处无软骨膜,有骨骺与骨干之间暂保留的软骨,称骺板,它是长径增长的基础。
最后根据应力塑性成型。
骨生理主要表现为成骨与破骨以及钙磷代谢的动态平衡。
在X线上表现为骨质密度的增高与降低,形态与结构的改变和破坏。
影响骨代谢的因素有食物、小肠的吸收与肾脏的排泄、内分泌、维生素以及运动和力量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骨结构1.骨外膜和骨内膜骨皮质外面,除关节端外,都被有骨外膜,可分两层,两者分界不清。
外层是致密的胶元纤维,内层细胞多,骨生长时或骨折后这些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骨内膜贴附在骨干的骨髓腔面,很薄,是网状结缔组织。
2.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有环骨板和哈氏骨板组成。
环骨板,位于皮质表层的叫外环骨板,排列整齐,骨板间有分散的陷窝,内藏骨细胞,骨外膜下的小血管穿过环骨板进入内部,形成一个隧道,叫Volkmann氏管。
【影像诊断课件】下肢骨的X线解剖
骨盆
骨盆正位像
下肢骨的X线解剖
骨盆侧位像
• 在骨盆侧位像上, 两侧结构重叠,显 影不佳。但骶尾骨 显影较好。
• 在侧位像上髂骨影 位居上方,坐骨影 位居后下方,耻骨 影位居前下方,在 中部有股骨头及髋 臼影。
• 由于近片侧和远片 侧结构相距较远, 故远片侧结构放大 较大。
图2-5-12 骨盆侧位像 1.髂嵴 2.髂前上棘 3.髂前下 棘 4.髋臼 5.股骨头 6.耻骨 联合
下肢骨的X线解剖
髋骨的前后位像
• 坐骨与耻骨共同围成闭孔,闭孔的上方为耻 骨上支,上支向内延伸并转折成为耻骨下支。 转折处的内缘为耻骨联合面。上支内的横行 致密线向内下拐折构成耻骨结节影。闭孔的 下外方为坐骨结节影,此结节向上延为坐骨 上支,向内下延为坐骨下支。
• 骶髂关节:在前后位片上显示两条关节间隙。 因为髂骨和骶骨的耳状面均为L型,依其转折 部位分为前上部和后下部,两部不在同一矢 状面上,前上部偏外,后下部偏内。
• 观察侧位像最好有正位像对比。 在正常正位像上股骨内侧髁的下 缘较低。
内侧髁 下缘略低 股骨下端层面
下肢骨的X线解剖
膝关节侧位像 • 胫骨上端的内、外侧髁重叠,
有时内、外两髁关节面的致 密线可分别显影,呈双影, 但难以区分侧别。可根据与 股骨内、外侧髁的对应关系 进行区分。 • 关节面中部的隆起为髁间隆 起,常与股骨髁部分重叠。 • 胫骨上端向前隆起为胫骨粗 隆的显影。 • 胫骨上端后缘与腓骨小头影 重叠,偶见胫腓关节间隙。
7.股骨干 8.第5腰椎 9.髂后 上棘 10.第2骶椎 11.髂后下 棘
12.坐骨大切迹 13.坐骨棘 14.尾椎 15.闭孔 16.坐骨结 节
下肢骨的X线解剖
骨盆正位像示重叠与假象 • 在髂骨翼与骶尾骨处
骨科影像读片基础和知识讲解
三.软骨、关节囊、椎间盘
软 骨 骨 瘤
关节腔内滑膜表面的高密度影-滑膜化生
椎体边缘唇样增生,可连接成桥,椎间隙变窄
关节间隙变窄,边缘变尖,骨质唇样增生,关节 面骨质增生、硬化
椎间盘后缘呈局限性突出,压迫硬膜囊,但椎间盘信号正常。
颈椎生理前屈减小,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硬膜囊受压,呈串珠样,脊髓未见明显受压改变。
距骨后三角骨 距骨副骨
胫骨平台髁间隆起,胫骨内外侧及髌骨可见骨质增生,关节面轻度硬化关节间隙变窄
椎体骨质破坏,呈散在条片状,双侧腰大肌明显肿胀,呈梭形改变。
肿物起源于左侧椎弓的骨皮质,以广基底附于椎弓表面,肿物内的骨小梁与正常骨松质一样。软骨骨瘤
局灶性放射性吸收增高(热区显像),并见腰椎及双侧肋骨不同程度的浓聚。
骨膜增生:葱皮样或花边样 骨皮质增厚 骨干增粗、变形
大量骨膜增生,包绕在大块死骨周围形成包壳。
腓肠小骨
子骨和副骨(最常见的解剖变异)
子骨:附着于骨骼附近的肌腱骨化而来。也可 有多可骨化中心在发育过程中没有合并,多处 一个或几个小骨。
副骨:某一块骨的多个骨化中心在发育过程中 没有合并。多见于腕骨和跗骨。
软 四组
织
肿胀 肿物 钙化 气管影 血管影 骨髓等
后纵韧带骨化
右侧小腿外缘可见一较规则圆形高密度影,其内可见积液密度影并气腔影。相邻骨质未见异常。
谢谢大家!
例4:
正常肩锁关节间隙不超过5mm
骨表面血管沟
例5:
C5,6椎体融合
C2,3椎体后结构融合
例6:
例7:
例8:
腰椎侧弯
骨质软化,变形
例9: 腰椎滑脱/滑移
例10: 骨折脱位
二.骨
下肢骨X线解剖讲解(非常经典)汇总
下肢骨X线解剖讲解(非常经典)骨盆X线解剖(图文)图1 骨盆正位片(1)髋骨的X线解剖常规投照正位(图1)。
在X线像上,构成髋骨的三个部分融合于髋臼,可清晰分辨。
髂骨翼的内侧1/4影像与骶骨影像重叠,外侧3/4因有髂窝而较透亮。
髂嵴阴影较致密,边缘不光滑,外侧可见髂前上棘影,髂后上棘则重叠于骶骨影内。
弓状线及骨盆腔内侧壁形成复合影像,外侧可见弧形的髋臼阴影。
髋臼阴影的上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泪滴),泪滴线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
髋臼内下方的透亮影为闭孔。
闭孔影的上界是耻骨上支、外侧界是坐骨体的下份,坐骨结节阴影与其重叠。
坐骨棘的阴影呈三角形突向盆腔。
(2)骨盆的X线解剖骨盆一般投照前后位,检查骶、尾骨时可加照侧位,检查骶髂关节时应加照45°斜位,产科骨盆测量另有其特殊投照方法。
骨盆前后位片上,骶骨中线应通过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左右对称,关节间隙下半部分可以显示,上半部常投影出模糊双线影。
界线的影像在女性呈卵圆形,在男性略呈鸡心形。
髂嵴连线影正好通过第4、5腰椎间隙。
由髂嵴影向外可追踪到骼前上、下棘,由髂前下棘到股骨颈外上缘的连线称髂颈线,用以判定髋关节是否正常。
正位片上,可以测量耻骨下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
女性骨盆径线的测量,可以采用正位(见图1)和侧位。
正位片上,界线影像最远点连线为入口横径,正常为12.3cm;两侧坐骨棘连线为中骨盆横径,正常为10.5cm;两侧坐骨结节间距为小骨盆出口横径,正常为11.8cm。
侧位片上,耻骨联合后缘上端到骶骨岬连线为小骨盆入口前后径,正常为11.6cm;耻骨联合后缘下端和坐骨棘中点的连线延长到骶骨的前缘,为中骨盆前后径,正常12.2cm;耻骨联合后下缘到骶尾关节的连线,为小骨盆出口前后径,正常11.8cm。
(3)髋关节的X线解剖常规拍摄正位(见图1)和侧位X线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关节影像解剖上肢骨关节X线解剖1、肩部肩关节正位片肩关节通常摄前后位片,可观察锁骨、肩胛骨、肱骨上段的形态。
锁骨的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构成肩锁关节;肩胛骨的肩胛盂与肱骨头共同构成肩关节。
肩关节是人体内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2、上臂肱骨正侧位片上臂的骨骼是肱骨,常规摄影位置是正、侧位肱骨为长管状骨,骨干的上段为圆柱形,中段为三梭形,下段逐渐变为前后向的扁形。
骨干的上端与肱骨大、小结节交界处略变细处为肱骨外科颈,为骨折好发处。
肱骨的上端为肱骨头,与肩胛骨构成肩关节。
为观察肱骨上端,常摄取肩部的穿胸侧位片。
头与干的中轴线形成不小于14O度的角。
肱骨的下端与尺、桡骨共同构成肘关节。
3、肘部肘关节正侧位片肘关节由三组关节共同构成: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构成的肱尺关节;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构成的肱桡关节;桡骨小头与尺骨冠状突的桡骨切迹构成的上尺桡关节。
肘关节的常规摄影位置是正、侧位片。
侧位片上,肱骨小头中心线与肱骨干中轴线形成前倾角,约为25-45度。
前后位片上,肱骨干中轴线与前臂中轴线形成顶端向内的肘外翻角(或肘外偏角),约为166-170度。
4、前臂前臂正侧位片前臂骨为尺、桡骨,尺骨上大下小,桡骨上小下大。
尺骨上端形成半月关节面,与肱骨滑车形成肱尺关节,其后上较大的为鹰嘴突,前上较短小的为冠状突(或称喙突)。
桡骨上端为桡骨小头,形如环状小盘,与肱骨小头构成关节,内侧还与尺骨的桡骨切迹形成上尺桡关节。
尺、桡骨干的相对缘有骨间嵴。
尺骨远端为尺骨小头,与桡骨远端的尺骨切迹构成下尺桡关节,内侧尚有向下延伸的突起为尺骨茎突。
桡骨远端膨大并形成关节面与腕部的舟骨、月骨构成桡腕关节。
其外侧有向下延伸的突起为桡骨茎突。
5、腕部腕关节正、侧位片八块腕骨分两排,由外到内近排为舟、月、三角、豆骨,远排为大多角、小多角、头状、钩状骨。
各骨相互形成腕间关节。
近排的舟骨和月骨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共同构成腕关节。
远排腕骨与各掌骨构成腕掌关节。
腕部通常摄照正侧位片,为了更好地显示舟骨,可以摄取舟骨位片6、手部手部正、斜位片手部有5块掌骨和14块指骨,均为短管状骨。
通常摄取正、斜位片,而侧位片因各骨重叠明显,多不采用。
第二掌骨最长,第一掌骨最粗短。
掌骨的近端与腕骨构成腕掌关节,远端分别与各指的近节指骨构成掌指关节。
除了拇指只有两节指骨外,其余四指均有三节指骨,分别称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
远节指骨末端呈杵状,称为爪甲粗隆或爪甲丛簇。
下肢骨关节X线解剖1、髋部骨盆正位片。
双侧髋关节对称,Shenton氏线、Calve氏线均连续。
髋关节为球窝关节,由髋臼,股骨头、颈及大小粗隆所组成。
髋臼由髂、耻、坐骨三骨之膨大体部所构成,可容纳股骨头2/3的关节面,两侧对称。
股骨头为球形,表面光滑,中心有一浅窝即股骨头窝,为圆韧带所附着。
髋关节X线测量Shenton氏线(耻颈线):为闭孔上缘与股骨颈内缘自然勾画的连续光滑曲线。
髋关节脱位及股骨颈骨折可使此线不连续。
Calve氏线(髂颈线):由髂骨外缘与股骨颈外上缘自然勾画的连续光滑曲线。
股骨颈干角:股骨纵轴与股骨颈纵轴线的内侧夹角,正常为120-130度。
大于130度为髋外翻,小于120度为髋内翻。
股骨颈前倾角:侧位片上,股骨干纵轴线与股骨颈纵轴线的夹角,正常为12-15度。
Penkin氏方格:作水平线使之经过儿童双侧Y形软骨(髋、坐、耻三骨联合处),再经髋臼窝的上外突起做垂线。
正常股骨头骨骺中心位于此方格的内下1/4区域内,若向外或向上移位,均表示髋关节脱位。
2、大腿股骨正侧位片股骨为人体内最长大的长骨。
骨干为长管状,略向内、后弯曲,其外层是较厚实的骨皮质,X 线显示为均匀密实的高密度条形带状阴影,外缘锐利光滑,内缘不光滑。
骨端仅存一薄层骨皮质,X线显示为细线状阴影,其下方为多孔的海绵状松质骨,X线显示为许多骨小梁交叉成的网状阴影。
在骨干的中部,松质骨很少,而由脂肪及造血组织充填,称为骨髓腔。
X线表现为模糊无结构的较透亮区。
股骨上端有股骨头、颈、大小粗隆等结构,与髋臼共同构成髋关节。
股骨下端有内、外髁等结构,与胫骨、髌骨共同构成膝关节。
4、膝部膝关节正侧位片膝关节为人体内最大的活动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关节内有半月板、十字韧带和滑液囊等结构。
正常膝关节的股、胫关节面相互适应,关节间隙内外距相等。
观察膝关节结构,常规摄取正、侧位片;如需观察髌骨,则须加照髌骨轴位片。
4、小腿小腿正侧位片小腿的主要骨骼是胫骨,为长管状骨。
骨干外侧与腓骨相邻缘有骨间嵴。
上端有内、外髁,分别与股骨的内、外髁相对应而构成膝关节,前面有突出的胫骨粗隆,为髌韧带附着处。
下端参与构成踝关节,内侧为内踝,外有一凹面,与腓骨相关节。
腓骨为较细长的长管状骨,不承受体重,伴随于胫骨的外侧。
骨干内侧与胫骨相邻缘亦有骨间嵴。
上端略呈球形为腓骨头,其上突出的尖端称茎突。
下端为外踝,外踝内侧面光滑并与距骨构成关节。
5、踝部踝关节正位片踝关节侧位片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的上面共同构成。
关节面相对应面相互平行,关节间隙规则而等宽。
6、足部足部正、斜位片足部骨骼包括趾骨、跖骨和跗骨。
足部常规摄影位置是正位和斜位;侧位少用,可用于判断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立位水平投照所得的侧位片则用于足弓的测量。
每侧足共有14个趾骨:其中第一趾2节,其余各趾各有3节。
跖骨共有5块:第一跖骨最粗短,第二跖骨最长。
跗骨共有7块:分别为跟骨、距骨、舟骨、骰骨及第1、2、3楔骨。
在第一跖骨远端常可见小子骨;在足舟骨的内侧常可见小副骨——副舟骨脊柱解剖1.形态解剖椎骨上面观脊柱骨由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和尾椎2-4个构成。
颈胸腰椎各椎骨间都可相对活动,而骶椎与尾椎则分别联成骶骨和尾骨。
除1、2颈椎外,每个椎骨由椎体及椎弓两部分组成,两者围成椎孔,各个椎孔连接构成椎管,其内容纳脊髓。
椎弓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板组成,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的椎弓根上下缘切迹构成椎间孔,为神经根通过的部位。
椎弓发出7个突起,分别为一个棘突、2个横突和2对上下关节突。
相邻两个椎骨的椎体靠椎间盘及其前纵韧带、后纵韧带连接加强。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及其上下的软骨板构成。
椎弓部分则由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连接椎板的黄韧带、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棘突尖部的棘上韧带(颈部为项韧带)、横突之间的横突间韧带以及寰椎横韧带连接。
胸椎椎体和横突分别与肋骨形成肋椎关节和肋横突关节(第11、12肋除外),骶骨和骨盆环形成骶髂关节,使脊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X线解剖颈椎正、侧、左右斜位片脊柱在正位片上连续排列而成一条直线,在侧位片上则形成一条自然柔和的曲线,并形成4个“生理弯曲”——颈曲向前,胸曲向后,腰曲又向前,骶尾曲向后。
椎间盘在X线片上不显影,成为透明的椎间隙。
颈椎:第1、2颈椎形态特殊,第3-7颈椎椎体在正位上呈鞍形,椎体上缘两侧端可见斜面向内的三角形突起称为钩突,椎体下缘两侧端圆钝的斜面为斜坡,两者形成颈椎特有的钩椎关节。
侧位上可见第2颈椎棘突又宽又大、第7颈椎棘突最长,两者均为计数标志。
颈椎椎间孔需在斜位上观察,注意:左前斜位片显示的为右侧椎间孔,而在右前斜位上显示的是左侧椎间孔。
骨关节影像解剖胸椎正侧位片胸椎:椎体形态较规则,呈四方形。
椎间隙因生理性前曲的关系在侧位上显示为前窄后宽。
椎间小关节的关节面呈冠状位,故关节间隙需在侧位片显示。
椎间孔亦在侧位片上显示。
每根肋骨的肋小头与胸椎椎体的肋凹构成肋椎关节,同时肋结节和横突肋凹构成肋横突关节(第11、12肋无此关节)。
骨关节影像解剖腰椎正侧位片腰椎:椎体形态较粗大,近似四方形。
椎间隙因生理性后曲的关系在侧位上显示为前宽后窄。
椎间小关节的关节面多呈矢状位,故关节间隙在正位片显示良好。
椎间孔在侧位片上显示。
斜位片上椎弓形态类似狗的模样:近片侧横突相当于狗嘴,椎弓根为狗眼,上关节突相当于狗耳,下关节突是狗前腿,狗耳与狗前腿间的间隙为近侧的小关节间隙,椎板相当于狗腹,峡部相当于狗颈;远片侧横突相当于狗尾,下关节突相当于狗后腿骶尾椎:分别融合为骶、尾骨,再共同形成向后的生理弯曲。
尾骨由于较小而薄,而周围软组织却相当厚实,故显示欠佳,需要认真观察。
骶尾椎正侧位CT解剖腰椎CT图像,软组织窗,椎间盘平面腰椎CT图像,软组织窗,椎体平面腰椎CT图像,骨窗,椎弓根平面CT检查常用“骨窗”观察椎体、椎弓及小关节等骨性部分,“软组织窗”观察椎间盘、硬膜囊、神经根、韧带等软组织部分。
CT可观察到X线片不能发现的结构,如颈椎的横突孔,并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脊髓、神经根、韧带等结构。
骨性部分:椎骨周缘为致密的骨皮质,内部有松质骨的小梁结构。
椎体中部的前面和后面都有静脉通过的小孔,可使局部皮质显示不连续,椎体内有线形低密度影,应注意与骨折区分。
椎管的颈段近似三角形,前后径平均约为18mm,正常值的下限为12mm;胸段略呈圆形,前后径平均约为14~15mm;腰段上部略呈圆形,下部呈倒三角形,前后径约为15~25mm。
软组织部分:椎间盘的CT值50~110HU,形状大小与椎体大致相似,在腰段其后缘可略有内凹。
硬膜囊由脊髓、被膜及其膜间隙组成,CT值30~50HU,CT表现为边缘光滑、规则的类圆形影。
脊神经根呈条索状或圆点状软组织影,位于椎间孔部位并可向前外方延伸。
MRI解剖腰椎MRI矢状位图像椎骨: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各段椎体在矢状面上大致呈方形,在横断面图像上,颈段椎体呈卵圆形,胸段呈心形,腰段则呈肾形。
正常椎体内的信号比较均一,因含有骨髓,在T1WI呈略高信号,在T2WI 呈中等信号,椎体边缘的骨皮质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
椎间盘:T1WI图像上,纤维环及髓核均呈中等信号;T2WI图像上,髓核表现为椭圆形高信号,周围是低信号的纤维环。
关节软骨:T1WI及T2WI图像上均表现为低至中等信号。
关节内液体:T1WI图像上呈低至中等信号,T2WI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韧带:前、后纵韧带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一般不能与骨皮质及其它纤维组织完全加以区别。
黄韧带在T1WI和T2WI上均为中等信号。
脊髓:位于蛛网膜下腔的中央,与脑脊液呈现为不同的信号强度,可清楚地加以区别。
T1WI:脊髓信号高于脑脊液;T2WI:脑脊液信号强度高于脊髓。
神经根:在T1WI上,中等信号的神经根在周围高信号脂肪组织的对比下显示清楚;在T2加权像上,两者信号差别不大。
副骨与子骨1、副骨的概念副骨是某一骨骼的多个骨化中线在发育中未合并,以致形成多一块或几块骨,或有额外独立的骨化中心发育而来。
副骨多出现于腕骨和跗骨。
2、子骨的概念子骨是在附着于骨骼的肌腱、韧带中的发育而来的小骨块。
子骨多见于掌、指、跖、趾等处,其中又以拇指和拇趾旁为最多见,几乎人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