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

第43卷第2期教学研究Vol 43No 22020年3月ResearchinTeachingMar.2020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孙刚成∗㊀吴㊀锐(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ꎬ陕西延安716000)㊀[收稿日期]㊀2019 ̄05 ̄17㊀㊀㊀[基金项目]㊀陕西省重大招标课题(ZDKT1921)㊀[作者简介]㊀∗孙刚成(1969 ̄)ꎬ男ꎬ河南濮阳人ꎮ博士ꎬ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ꎬ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㊁农村教育和教育经济与管理ꎮ㊀㊀[摘㊀要]㊀教育目的论是教育的基本理论导向ꎬ对其进行深入认识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的科学发展ꎮ从怀特海的生平与其教育目的形成的背景出发ꎬ在分析怀特海的为了五彩缤纷的生活的教育目的论以及踏准生命成长的节拍的教育节奏论基础上ꎬ可以得到其教育目的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ꎬ即ꎬ基于生命教育ꎬ培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受教育者ꎻ基于学生生活ꎬ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ꎻ基于生活与生命ꎬ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ꎻ基于智力发展ꎬ把握自由和训练的节奏ꎬ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ꎻ同时ꎬ教师应有自己坚定的教育信念和对理想教育的追求ꎮ㊀㊀[关键词]㊀教育目的ꎻ生活教育ꎻ生命教育ꎻ劳动教育ꎻ审美教育ꎻ家庭教育㊀㊀[中图分类号]㊀G40 ̄02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1005 ̄4634(2020)02 ̄0013 ̄07㊀㊀教育目的是国家要培养塑造什么样的人才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㊁规格的总体要求ꎮ国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目的的基本诉求和归宿ꎮ教育目的犹如金字塔的顶端ꎬ培养目标㊁课程目标㊁教育目标的制定都要依据它ꎬ而培养目标㊁课程目标㊁教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它的具体化ꎮ教育目的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在一定层面上有所变化ꎮ如今ꎬ我国很多教育工作者给教育目的披上了追名逐利的外衣ꎬ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目的的功利化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受教育者ꎮ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TheAimsofEducation)一书对教育目的进行了明确的论述ꎬ可以看出ꎬ教育目的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ꎬ教育目的既是引领教育工作者的方向和目标ꎬ也是检验教育实践工作成效的标杆ꎮ怀特海对教育目的进行了具体化的论述和分析ꎬ在注重学生的智力教育和思维品质建构的诉求下ꎬ极力反对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ꎬ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泯灭了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想象力ꎮ1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形成背景19世纪中后期ꎬ在英国降生了一位在多领域(数学㊁逻辑学㊁哲学和教育等)都颇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ꎬ即艾尔弗雷德 诺思 怀特海ꎮ怀特海从小生活在一个具有浓厚教育氛围的教育世家ꎬ父亲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宗教工作者ꎬ而祖父不仅是当时英格兰比较有名望的教育家ꎬ而且还担任过学校校长ꎮ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ꎬ使得怀特海从小就对教育情有独钟ꎮ怀特海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独特的思维方式ꎬ在教育㊁数学㊁逻辑学㊁哲学等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ꎬ堪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ꎮ日本教育家田中裕认为怀特海是拥有 七张脸孔的思想家 ꎬ这七张脸孔是指他在七个领域的巨大成就[1]ꎮ对于田中裕如此高的评价ꎬ怀特海当之无愧ꎮ1880年秋天至1910年夏天ꎬ怀特海先是作为一名本科生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开启了他的大学生活ꎬ然后作为一名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ꎬ最后毕业留校任教ꎮ1910年ꎬ怀特海离开剑桥大学ꎬ去往伦敦的一所高校ꎬ在该校先后担任了不同职位ꎮ1924年ꎬ63岁的怀特海受聘到哈佛大学哲学系担任教职ꎮ1947年ꎬ这位大师级人物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与世长辞ꎮ1929年出版的«教育的目的»ꎬ是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ꎬ最早由徐汝舟翻译到中国ꎮ后来ꎬ又被庄莲平㊁王立中夫妇及其他翻译者译为«教育的目. All Rights Reserved.14㊀教学研究2020的»的不同版本ꎬ该书的主体部分是怀特海6次大型演讲的文稿ꎬ后经过编撰修改与整合而正式出版ꎮ其中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是作者的主要教育思想ꎬ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和灌输生硬知识的教育进行了批判ꎬ书中也涉及到了技术教育㊁大学教育等多个教育领域ꎬ并在这些教育领域探讨了实质性的教育目的ꎮ2㊀教育的目的与节奏:多姿多彩的生活与生命成长的步伐㊀㊀在«教育的目的»中ꎬ作者将自己的哲学观融入到教育体系中ꎬ形成了具有哲理性的教育思想ꎬ而这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全书的方方面面[2]ꎮ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对当时英国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ꎬ以此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ꎬ也让今天的人们直面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等问题ꎬ要想追求本源认识清楚这些问题ꎬ就需要回归到教育目的这个层面上展开研究与系统思考ꎮ2.1㊀教育目的论 为了多姿多彩的生活20世纪ꎬ杜威和陶行知就已经将教育和生活联系在一起ꎬ但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ꎮ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ꎬ而陶行知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教育基础提出了改进的观点ꎬ他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不适合中国的教育ꎬ并结合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汲取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积极部分ꎬ改造了其中不适合中国教育实际需求的部分ꎮ陶行知虽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ꎬ但是却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思想ꎬ二人教育与生活的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ꎮ杜威的教育方法和目的是在美国教育大背景下提出的ꎬ不适合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积贫积弱的中国教育ꎮ所以ꎬ陶行知依据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ꎬ努力找到了适应本国教育的方式ꎬ并总结出我国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ꎬ认识到生活引领教育ꎬ生活决定教育ꎬ教育目的必须适应生活的实践[3]ꎮ怀特海认为ꎬ教育是为了生活和生命而存在的ꎬ并围绕生活而展开运行ꎮ怀特海提出的教育目标是他对当时教育脱离生活和教育只是将人当作学习的工具的批判ꎬ也是对于教育的真正目的的思考ꎮ他还认为统一的认知考试制度对教育十分有害ꎬ这样只会造就读死书㊁死读书的学生ꎮ他主张将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ꎬ并把学生视为有血有肉的个体ꎬ而不再是工具ꎮ近年来ꎬ教育应回归到生活世界的呼声越来越强烈ꎬ并得到了许多教育学者的认可ꎬ因此ꎬ也引发了教育从哪里来和应该到哪里去等方面的思考ꎮ怀特海认为ꎬ教育只能围绕生活这一中心来展开ꎬ而不是其他的错杂学科知识的传递[4]ꎮ人们将科学知识运用到鲜活的生活之中ꎬ再通过生活来验证知识的科学性ꎬ而不是将科学知识搬运或填装到大脑这个容器中ꎮ教育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ꎮ教育如果脱离生活存在ꎬ那么迟早会被人们淘汰ꎻ生活中缺少了教育ꎬ社会就不会取得进步ꎬ人类只会原地踏步ꎮ因此ꎬ教育的唯一主题就是鲜活的生活ꎮ2.2㊀教育节奏论 踏准生命成长的节拍怀特海认为ꎬ教育是有节奏的ꎬ而教育的节奏又必须遵循实际生活中的原则ꎬ也就是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ꎬ采用不同的课程ꎬ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5]ꎬ即人们熟知的 循序渐进 的教学原则ꎬ但怀特海认为在教育实践中ꎬ这一原则未被真正掌握ꎮ在此观点下ꎬ怀特海并不是批判或者否定 循序渐进 教学原则ꎬ而是在 循序渐进 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ꎬ提出了 必要优先原则 ꎮ怀特海认为学科教学的先后顺序应该遵循 必要优先原则 ꎬ学习并不一定非要遵循先易后难㊁先简后繁的原则ꎬ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整ꎮ 必要优先原则 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心智发展的差异性ꎬ也对人为地限制学科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批判ꎮ生命是有周期的ꎮ同样ꎬ生命中存在着很微妙的涉及智力发展的周期ꎬ它们循环往复的出现ꎬ每一个循环期都各不相同ꎬ且每次循环期中又再生出附属的阶段[5]ꎮ怀特海将智力发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ꎬ分别是 浪漫阶段 精确阶段 综合运用阶段 ꎬ与之大致相对应的是学前与初等教育㊁中等与高等教育初期㊁高等教育中后期以及之后的继续教育或终身学习等层级教育ꎮ但是3个阶段与实际的不同层级教育并非不变的对应关系ꎬ. All Rights Reserved.第2期孙刚成㊀吴㊀锐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15㊀而是更多地渗透在不同阶段中ꎬ因人因时而异地表现为不同的突出特征ꎮ1)浪漫阶段ꎮ浪漫阶段是儿童直接认识事物和开始领悟的阶段ꎬ包含了儿童学前与初等教育的学习与生活ꎮ这个时期的儿童对未知世界中出现的大量若隐若现的知识是懵懂的ꎬ对一般事实的认识属于直接认知ꎮ大量零碎模糊的新鲜事物出现在儿童的认知系统里ꎬ使儿童通过浪漫的遐想将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起种种可能性的联系ꎮ这一阶段容易激发儿童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ꎬ唤醒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ꎬ产生纷繁而活跃的思想[6]ꎮ在学前与初等教育时期ꎬ儿童也会对熟悉和认识的事物进行精确㊁综合和系统化的分析ꎬ但浪漫始终居于主导地位ꎬ精确和综合运用居于次要地位ꎮ2)精确阶段ꎮ在精确阶段ꎬ学生在对浪漫阶段所获取的事实作出基本分析和内涵揭示的基础上ꎬ获得精确知识和掌握分析事实的方法ꎬ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ꎬ与之对应的是中等与高等教育初期ꎮ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和成年人ꎬ这个时期学生的大脑㊁认知系统㊁心理机制等逐渐走向成熟ꎬ性格也开始趋于稳定ꎮ对于一般事实的分析和揭露ꎬ必须建立在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与认知能力基础上ꎮ因此ꎬ学生在精确阶段的发展是建立在其浪漫阶段对大量实践经验和见闻广泛且普遍的模糊认识基础上的ꎬ需要青少年和成年人具备较为成熟的心理能力和认知能力ꎬ这样ꎬ浪漫阶段学生脑海中已存在的大量若隐若现模糊的知识经过精确阶段的分析和整合后ꎬ将变得准确和精确起来ꎬ对自身的发展也逐步趋向合规则化ꎮ3)综合运用阶段ꎮ与高等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或终身学习对应的是综合运用阶段ꎬ这个阶段是经过浪漫阶段和精确阶段的积累和加工ꎬ将一般事实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之中ꎬ再一次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ꎬ重又回归浪漫ꎮ 重归浪漫 不同于之前的浪漫阶段ꎬ对于知识的运用是自由输出和输入的状态ꎬ也是将一般事实与情境建立起联系的过程ꎮ在这个过程之中ꎬ学生产生具体的情感ꎮ成熟的成年人是高等教育㊁继续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ꎬ他们思维敏捷ꎬ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ꎬ生理和智力发展成熟ꎮ智力发展的综合运用阶段不仅需要人们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ꎬ而且还应具备综合实践能力ꎬ能够将已有知识与经验应用到具体情境之中ꎮ这样的循环周期不断的重复ꎬ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逐渐形成自由而又有纪律的思维图案ꎮ儿童对于具体学科的学习ꎬ也同样经历这样一个循环周期ꎬ从浪漫到精确再到综合ꎮ如儿童对于某种语言的掌握:浪漫阶段ꎬ儿童将声音和形状㊁意义等逐步对应起来ꎬ并将身体行为和感知很好地协调起来ꎻ精确阶段是学生对所看到的事物以口语为工具进行表达描述ꎬ并对物体进行分类和获得与他人沟通的共识ꎻ综合应用阶段是成年人用精准的语言综合描述对事物的独特的看法和认识ꎬ将事物应用到具体的语境之中ꎬ并通过具体的语境感知情感ꎮ怀特海提出的智力发展 浪漫阶段 精确阶段 综合运用阶段 3个阶段ꎬ不仅覆盖了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以后的终身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ꎬ而且在每一个教育阶段ꎬ智力发展的3个阶段所占据的主体地位不同ꎮ智力发展的3个阶段还存在于具体的学科之中ꎬ如对于语言的掌握ꎮ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的节奏性特点ꎬ而这种节奏特点又有循环周期的控制ꎮ浪漫阶段㊁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自始至终都存在于循环周期之中ꎬ他们并没有鲜明的差异[5]ꎮ教育节奏观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过程而提出来的ꎬ一方面遵循了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ꎻ另一方面也注重了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性ꎬ打破了对学科教学进行人为的先后顺序限定的禁锢ꎮ 浪漫阶段 精确阶段 综合运用阶段 的划分与对应特点ꎬ对于学生的成长指导是极其有利的ꎬ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ꎬ而且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有纪律性的思维模式ꎮ3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教育的目的»在开篇就明确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才ꎮ目前ꎬ我国的教育目的被披上了功利的外套ꎬ多数的. All Rights Reserved.16㊀教学研究2020受教育者认为接受教育是一条其走向飞黄腾达的途径ꎮ«教育的目的»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来说ꎬ都是一本奇书ꎬ希望怀特海的思想能对我国现存的教育目的观改造有所启示ꎮ3.1㊀基于生命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受教育者㊀㊀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受教育者健康成长ꎬ使受教育者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ꎬ从而适应社会环境ꎮ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活动而进行㊁通过生命活动进行㊁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7]ꎮ人的全面发展是基于人的生命而进行的人的解放ꎬ也就是一个人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及解放ꎮ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相矛盾ꎬ一个人既要注重全面发展ꎬ又不能忽视个性发展ꎮ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的具体时段而表现出来的特征便是个性化的发展[8]ꎮ由此可知ꎬ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ꎬ都是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ꎮ我国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德行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ꎬ而不是单纯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ꎮ培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受教育者ꎬ并不是指简单的德㊁智㊁体㊁美㊁劳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化成长ꎬ这里的全面发展还应该包括解放㊁自由㊁和谐的发展意蕴ꎮ一直以来ꎬ我国的教育在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设需求的前提下ꎬ长期倡导培养更好的国家建设者与接班人ꎬ却在表述上淡化了对人自身丰富精神的追求ꎬ致使教育被套上了异化的功利枷锁ꎬ在培养受教育者的过程中也束手束脚ꎬ不能跳出当下社会需求的固化影响ꎬ缺乏未来视野和对人的基本遵循ꎮ虽然近现代以来ꎬ我国也有法律保护人们的言论自由㊁思想自由㊁信仰自由等ꎬ但孩子自出生起就受到机械的功利化大环境的影响ꎬ外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长期侧重于机械的知识传递ꎬ重灌输与识记ꎬ轻批判与自我建构ꎬ逐步让孩子失去了自我意识与自我判断能力ꎬ逐步演变成了机械生活的工具人或物质人ꎮ怀特海认为ꎬ教育者是在与人的思想打交道ꎬ而不是与没有生命的物质打交道ꎬ一旦人们忘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有精神的个体这一现实ꎬ他就必然会遭遇悲惨的生命与灵魂失败[5]ꎮ一直以来ꎬ教育者或多或少地将学生视为学习的工具ꎬ很多教育者将 不打不成才 视为座右铭ꎬ将成人意识和经验强加给广大青少年学生ꎬ没有真正体会到学生自己的身心特点㊁现实需求和独特想法ꎬ没有真正把学生视为活生生的个体ꎮ教育不应该成为国家㊁社会㊁学校奴化或奴役受教育者的途径ꎬ更不应该对受教育者的成长之路简单地作出自我判断ꎬ以自己固有的经验去强制影响受教育者的想法ꎮ培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受教育者不仅仅是每一个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需求ꎬ也应该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职责和义务ꎮ3.2㊀基于学生生活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㊀㊀怀特海认为ꎬ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不能让知识僵化ꎬ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既能很好地掌握文化知识ꎬ又能够出色地做事和生活的和谐之人[5]ꎮ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认为理论知识虽然是固定的ꎬ但教师必须要有活跃的思想ꎬ将理论课程㊁实践课程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ꎮ怀特海主张学生积极主动地多参与学校的实践课程ꎬ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ꎬ文化知识才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ꎻ如果文化知识脱离实践生活ꎬ这样的文化知识对于人们来说将是毫无用处的ꎮ因为综合实践课程是最好的通识教育ꎬ是提升学生劳动技能㊁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最佳课程[9]ꎬ所以ꎬ学校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最直接的目的是为更好的㊁五彩缤纷的生活服务ꎬ在这一实践教育过程中ꎬ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是实践类课程最主要的内容ꎮ劳动技能教育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和肢体与大脑的协同性ꎮ所以ꎬ提升学生的生存力和发展力ꎬ增强学生的体力ꎬ激活他们的思维ꎬ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ꎮ同时ꎬ劳动技能教育也是为了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意志品质ꎬ让学生们从一开始就懂得劳动的重要性ꎮ因此ꎬ劳动技能教育不单单在于体力能力ꎬ还包括智力㊁实践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能力ꎮ近年来ꎬ大部分学校和家长为了升学率和文化知识的提升ꎬ忽略学生的实践课程ꎬ将实践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科目ꎬ可以用文化课程毫无理由地占据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ꎮ也正是因为学校和. All Rights Reserved.第2期孙刚成㊀吴㊀锐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17㊀家长对于劳动技能的认知贫乏ꎬ劳动技能在实践类课程中往往被忽略掉ꎮ少数家长和教育者为了学生的健康ꎬ也只是把劳动技能当成体能锻炼ꎬ片面地通过加强体能锻炼来为学生的健康身体做准备ꎮ进入信息化时代ꎬ科学技术对大量机械劳动的替代进一步潜移默化地降低了学生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ꎬ使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能力越来越低ꎮ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课程ꎬ目的是让人们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培养劳动意识ꎬ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ꎮ2018年ꎬ在全国教育大会上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ꎬ要打造德㊁智㊁体㊁美㊁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人才ꎬ将 劳动技术教育 加入到全面发展教育体系ꎬ并进行了特殊强调ꎬ从而开启中国教育回归教育实践和学生生存实践的改革方向ꎮ马克思说过: 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ꎬ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ꎮ [10]所以ꎬ在信息化时代ꎬ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既是综合实践课程最基本的要求ꎬ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ꎬ需要把劳动教育作为最重要的综合实践教育看待ꎬ真正让劳动教育成为人全面发展的基础ꎬ让劳动成为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生活之必须ꎮ3.3㊀基于生活与生命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怀特海认为ꎬ全面教育应该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智力教育ꎬ要注重专业知识的训练ꎻ另一方面则是直觉ꎬ也就是艺术和美育的训练[11]ꎮ在全面教育中ꎬ怀特海特别强调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ꎮ为此ꎬ怀特海也提出了 柏拉图式的文科教育 ꎬ虽然没有在柏拉图式的文科教育中提出具体有哪些科目ꎬ但是从其相关论述中可以发现ꎬ他注重让学生阅读小说㊁诗歌㊁哲学等古典作品ꎬ目的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ꎬ促进学生在艺术与审美方面的发展ꎬ使得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ꎮ由此可见ꎬ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ꎬ还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培养ꎬ致力于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去进行涵养ꎮ怀特海说: 在古典文化的学习中ꎬ我们通过对语言全面而透彻的研究ꎬ来发展我们在逻辑㊁哲学㊁历史和文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心智ꎮ [5]因此ꎬ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应该表现在具体的教育科目和课程实践活动中ꎬ而不是将审美能力视为简单的或机械的知识与技能ꎮ一直以来ꎬ人们对于 以美育人 的教育观念的呼声从未间断过ꎬ如蔡元培㊁席勒等人在对美的追求方面都有专述ꎮ近年来ꎬ为了满足国家㊁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ꎬ我国越来越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ꎮ2015年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美育进行了准确的定位ꎬ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生活和艺术的愉悦ꎬ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ꎬ进而去追求更加完美的人生[12]ꎮ2018年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要注重学校美育的培养和打造ꎬ坚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精神ꎬ进而提高学生审美素养ꎮ [13]由此可以判断ꎬ具有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作用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中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ꎬ并促进中国教育对人的人文素养发展的追求ꎮ审美能力来自人们对于万事万物最直接的直觉ꎬ也是人们用来追求自由精神的实践教育活动ꎬ而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融于这个世界之中ꎮ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ꎬ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这个世界当中去ꎬ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ꎮ3.4㊀基于智力发展把握自由和训练的节奏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㊀㊀智力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ꎬ但智力教育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要素是 智慧 ꎮ没有一些基础知识ꎬ人不可能变得聪明ꎻ人轻而易举地获取了知识ꎬ但未必能够学以致用或学会学习[5]ꎮ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和灌输式教育是学生获取大量知识的学习方式之一ꎮ而学习知识不仅仅是要获取知识ꎬ更需要掌握处理知识的方法ꎬ并对所需要的知识进行筛选ꎮ学生的心智发展过程具有差异性ꎬ在训练的过程中ꎬ需要教师和家长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来调节自由和训练的节奏ꎬ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ꎮ怀特海认为自由和训练是教育的两个要素ꎬ教育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主要特征是自由ꎬ而中间阶段自由居于次要地位ꎬ主要特征是训练[14]ꎮ 自由和训练 这两个要素并不对立ꎬ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调节ꎬ使之适应其个性发展自然变化ꎬ这. All Rights Reserved.。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教育的启示许锡良怀特海的《教育目的》〔怀持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

这位英国剑桥、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作为罗素的老师、同事与朋友合著过《数学原理》一书,在学术思想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位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大思想家。

他的《教育目的》虽然只是他的一些关于教育的讲座、报告与论文组成,但是,自成体系,逻辑严密,读了令人受益匪浅。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就是这一句了: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这个对教育目的的论断与杜威所说的教育无目的,教育即生长,其实是基于同样的逻辑与价值判断,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

但是,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人类的教育目的,经历了无数的探索,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至今仍然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教育的国家主义目的论与教育的个人成长论。

我这里之所以不把通常所说的教育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引入,是因为,按照杜威的说法,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并不矛盾,个人也是社会的人,社会则是由人组成的社会。

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的时候,其实也在指他在发挥自己的天赋与才能,在为社会作奉献,当我们说,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指教育促进了个人的身心健康,用身心健康的人及他们的个性才华为社会作出了奉献。

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其实是指一个事件,只是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对立与矛盾的东西。

只有国家本位或者政府本位才是与个人本位相矛盾的。

因为,中国常常把社会与政府及国家混为一谈。

才有这样的错误论述。

怀特海无疑是个人本位论者。

当他把教育的对象定位为有血有肉的人,教育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的时候,怀特海的目光完全聚焦在活生生的个人定位上。

任何教育,如果没有落实到血肉饱满的个人层面,都是无效的教育。

理解了这个逻辑起点,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了。

怀特海智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怀特海智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怀特海智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怀特海智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引言怀特海(Herbert Marshall McLuhan)是20世纪著名的加拿大媒体理论家、教育家和哲学家。

他在媒体与通信领域的研究以及对教育的思考对整个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怀特海的智慧教育思想强调媒体对教育的作用,认为媒体是一种教育载体,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和理解知识。

本文将深入探讨怀特海智慧教育思想,并从中找到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一、怀特海的媒体理论怀特海的媒体理论主要包括:媒体是延伸人体感知的工具(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媒体产生了新的社会环境;媒体被深刻影响了人类思维方式等。

1. 媒体是延伸人体感知的工具怀特海认为,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媒体起到了延伸人体感知的作用。

人类的感知能力受到生理机制的限制,通过媒体,人们能够突破这些局限,进一步扩展和提升感知能力,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书籍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递和保存成为可能,使得知识能够得以传承和积累。

2. 媒体产生了新的社会环境怀特海认为,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环境,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他将媒体分为“热媒体”和“冷媒体”。

热媒体指那些要求观众被动参与,提供充足细节的媒体,如电视;冷媒体指需要观众积极参与,信息相对稀缺并需要补全的媒体,如书籍。

怀特海认为,热媒体会让人们变得被动,冷媒体则要求人们动态参与和思考。

而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社会中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多样和碎片化,给人们带来了更多选择和挑战。

3. 媒体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怀特海主张“内容无关重要,媒体才是信息”的提出,即不仅仅应关注教育中传递的具体内容,而更要关注媒体本身及其所呈现的形式。

他认为,不同的媒体形式决定了信息表达的方式,进而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例如,电视这一热媒体具有高度视觉化和感性直观的特点,容易激发人们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而书籍这一冷媒体则更倾向于借助阅读者自身的思考和想象力来理解和吸收信息。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的意蕴及启示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的意蕴及启示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的意蕴及启示作者:黄明亮孙河川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17年第10期摘要:怀特海作为杰出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在教育思想领域独树一帜,其教育名著《教育的目的》一书影响深远。

该书讨论的问题对我国教育的弊病非常有针对性。

他对基础教育的独到见解体现在明晰的教育目的、规律的教育节奏以及平衡的自由和训练节奏等方面,对解决我国基础教育灌输式教育和开展科学的教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怀特海;教育目的;教育节奏;自由;训练《教育的目的》是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简称怀特海)的著作。

怀特海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过程哲学”的创始人,他创立了20世纪最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该书讨论的问题对中国非常有针对性,并且思考教育的目的,事关我们下一代的成功或失败,他们将如何塑造我们这个世界。

这绝不是小事。

”研读《教育的目的》,深刻领悟这位卓越大师对基础教育独到见解的意蕴,进而探寻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有益启示非常有价值。

一、《教育的目的》内容简介《教育的目的》(1929)是怀特海教育的代表作,其深刻的教育思想被广泛的认同,并影响深远,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教育的目的》成书于1929年,是一部论文集式著作。

该书除了发表于1916年的论文《教育的目的》之外,还包含另外六篇相关教育演讲论文以及附录《自述生平》和《主要著述目录》。

这七篇论文围绕着教育的目的及其实现方式,以一个有机的整体论述了他对旧有教育弊端的批评,阐发了他自己的教育主张。

内容涵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一共为七章,即: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节奏、自由和训练的节奏、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数学课程和大学及其功用。

其中与基础教育紧密相关的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节奏以及自由和训练的节奏这三章,其核心意蕴包括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

怀特海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
高 教 探 索
20 11 年第 1 期
怀特海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
李本友 王洪席
*
� 摘 要 怀 特海 认为 大学 是对学 � 术进 行充 满想 象力 的探 索 大学 教学 应 使学 生摆 脱细 节 去掌 握原 理 管 理上 应去 "商 业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 键词 怀 特海
生成
智 � 慧人 格 大 学课 程应 着 眼于 融合 使普 � 通教 育与 专 业化 教 育趋 于 平衡 大学 教 师评 估 在于 学 术的 思 想价 值 这 些理 念对 目前 我国 大学 教育改 革 教 师队伍 建设 等方 面具 有重 要的 启发 与借 鉴意义 � 教 育观 大 学教育
析 , 将 人类 的 逻 辑抽 象 思 维推 向 了 又 一新 的 时 代高 一 �

怀 氏 思 想, 不 落 故常 , 因 而时 有 新 颖 独到 之 言 , 足
� � 2
教育学 � 家, 但 其 教育 世 家 的出 身 , 并 长期 在 世 界顶 大学 何 以 存在 上 其 天 赋特 有 的 敏锐 与 洞 察力 , 使 他 对植 基 于 现代 具 一 格 . 其 结 集出 版 的 教 育 的目 的 (
收稿日期
0 0-0 -
� 作者简介 � 李本友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 蚌埠学院副教授 王洪席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安徽蚌埠 / 00 0) � � � � �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十一五 " 规划 (教育学科 ) 0 0 年度国 家青年课题 "自我 统整教师专业发展模 式的构建与实验 研究" ( 课题批准号 � 0 0 0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1
日 渐 扩 大, 西 方 许多 国 家 纷纷 引 入 其 教育 思 想 , 无 疑 也 导 源了 目 前 国际 上 方 兴未 艾 的 " 过程 教 育 " 的 滥 觞 . 基于 此 , 笔者 根 据 怀特 海 在 此 书中 对 教 育的 论 述 , 尝试 对 其 教育 思 想 作一 梳 理 与 廓清 , 并 阐述 其 教 育 观对 我 国 大学 教 育 改革 与 发 展 的启 发 和 借鉴 意 义. 大 学是 对学 术进 行充 满想象 力的 探索 自中 世 纪 以降 , 现 代 大学 开 始 挣脱 与 冲 破 旧有 神 道 主 义文 化 和 意识 形 态 的束 缚 与 控 制, 得 以 迅猛 与 蓬 勃 发展 . 一 方面 , 大 学的 兴 盛 与 繁荣 在 给 社会 生 活 带 来革 命 性 巨变 的 同 时 , 另 一 方 面随 着 大 学在 招 生 数 额, 办 学 规模 和 教 学管 理 上 呈 现出 某 种 无序 与 混 乱 , 从 而 使 其陷 于 迷 茫与 困 顿 之 中. 怀 特 海认 为 , 造 成这 一 灾 难性 后 果 的症 结 在 于 我们 对 大 学在 服 务 于 国家 时 所 发挥 的 作 用缺 乏 清 醒 的认 识 和 深刻 的 洞 察 . 因 此 , 必须 对 其 进行 重 新 思 考, 理 解 与定 位 , 而 这也 " 可 望成 为 迄 今人 类 文 明 向前 迈 出 的最 幸 运的 一步 " . 在 西 方高 等 教 育发 展 史 上 有过 一书中 认为, 另 一 方面 ,

怀特海的教育哲学对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启示

怀特海的教育哲学对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启示

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启示摘要:被誉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奠基人的怀特海,对现代人自由的丧失和教育的异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极力反对陈腐落后的教育和教育中的“呆滞思想”提倡过程哲学,推崇事物的相互联系,坚持多元论,倡导向他者开放,重视创造性培养,其哲学对他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其机体哲学中,怀特海重构了对“人”及其自由的认识。

这些观点应用到教育上,形成了其独有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怀特海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大学教育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数学家、哲学家,也是后现代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他的既批判又建设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后现代教育理念及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启示性和可操作性。

怀特海一生始终浸润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以数学家和哲学家敏锐的直觉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教育思想。

但相对于怀特海复杂的过程哲学,其在教育思想方面的主张是简单而深刻的。

一、教育的目的要真正理解怀特海的教育思想,首先得在整体上把握他的教育目的论思想。

怀特海所揭示的是教育的目的中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他认为教育要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智慧、“既能很好地掌握某些知识,又能出色地做某些事情”[1]的人,也就是要造就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

在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论中,文化教育居于核心位置,因为文化就是美和高尚的情感,就是活的思想的力量和思想的美,文化教育就是使人获得高尚的情感、获得思想的美和思想的力量;并且只有当人获得高尚的情感、思想的力量和思想的美的时候,他可能因其思想、美和情感而内生出做人的责任和社会责任,才可能因其思想、美和情感而内生出对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神圣的宗教般的崇敬,才可能因其有思想、美和高尚的情感而内生出对世界、对事物发展过程和其整体存在的潜在活力的领悟力量;同时,也只有通过文化教育而灌注给人以活的思想、美和高尚情感,人才可内生出自我智力发展的不竭动力。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

怀特海《教育的⽬的》读书笔记☆ [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中译著.教育的⽬的[M].上海:⽂匯出版社.2012年版茅于轼在该书的序⾔中说道:“思考教育的⽬的,事关我们下⼀代的成功与失败,他们将如何塑造我们这个世界。

这绝不是⼩事。

”“这本由⼀个英国⼈怀特海写的书,讨论教育的⽬的。

读了之后,感到它简直就是专门为当前的中国⼈写的。

书中讨论当然问题对中国⼈⾮常有针对性。

”“我们不能不佩服,怀特海在英国这块⼟地上思考的结果,还能适⽤于千万公⾥之外的中国。

可见世界的历史有其共同性。

”“我国从初等教育到⾼等教育普遍的问题是把⼈当成⼯具来培养,要把⼈塑造成建设社会主义的⼈才。

⼈是为建设服务的,只不过是⼀种⼯具⽽已。

”怀特海在前⾔中说道:“学⽣是有⾎有⾁的⼈,教育的⽬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我发展之路。

”“⽼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

“断然反对灌输⽣硬的知识,反对没有⽕花的使⼈呆滞的思想”。

1⽂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类情感的感受。

1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化毫⽆帮助。

如果⼀个⼈仅仅是见多识⼴,那么他在上帝的世界⾥是最⽆⽤且⽆趣的。

1⾃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发展。

2怀特海反对训练⼉童思维活动时被“呆滞的思想”(inert idea)所束缚,即“那些仅仅被⼤脑所接受却没有经过实践或验证,或与其他东西进⾏融会贯通的知识”。

因为,“就教育⽽⾔,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最⼤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遭到了侵蚀。

”“每⼀次对⼈类社会进步举⾜轻重的知识⾰命,都是⼀次对陈腐呆滞思想的⼀种反抗。

但是,由于对⼈类⼼理的可悲的忽视,某些所谓的教育制度⼜重新⽤呆滞的思想来蒙蔽⼈们的眼睛。

”3如果要避免思想上的僵化,就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如果要教,就⼀定要教得透彻。

3教授⼤量的科⽬,却只是蜻蜓点⽔地教授⼀点⽪⽑,只会造成⼀些毫不相⼲的知识的被动接受,不能激起任何思想的⽕花。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后感(通用5篇)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后感(通用5篇)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后感(通用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后感1《教育的目的》这本书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以及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所著。

在寒假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以下一些感触分享给大家:怀特海说“在衡量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绝不能把书本知识当做唯一的学习方式。

第一手的知识才是理智生活的根基。

书本学习很大程度上只是传递第二手的知识。

因此,永远没有直接实践来得重要。

”我们都知道,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都是他人总结的经验,是抽象的难以消化理解的。

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学习任务的完成,不顾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发展,那么知识便会以填鸭式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大脑中。

最终知识也不过是学生脑海中的一个过客,停留片刻之后转瞬即逝。

但是当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去发现知识,了解其中的奥秘,主动地探索知识,学生定能发现学习的乐趣,不断学会绞尽脑汁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获取知识路途中所发生的各种困难,最终获取知识收获快乐与成就感。

本书以“教育的目的”为题,但是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当深刻反思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把他们看作是有血有肉的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没有灵魂和思想的机器。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孩子们才能够走上最好的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需要我们每位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去思考;我们需尽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思维发展。

唯有这样,教学才不会陷入程序化、机械化的僵局,才能始终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力。

我也希望我在走上教育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能够不忘初心,为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教育的目的》是怀特海写的一本关于智力教育的书,他在开篇就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的深邃,又有艺术般的高雅。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怀特海(John Dewey)是美国教育哲学家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倡导者,他对教育的目的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发展。

他强调个体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等方面。

只有综合发展的个体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

怀特海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基于他们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如果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经验脱节,教育就会失去意义。

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理解和应用知识。

怀特海强调教育应该是一种与社会相互联系的活动。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而是贯穿于个人的整个生活过程中。

教育应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怀特海强调教育应该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

他认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关注他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学习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相结合。

教育应该与社会联系紧密,帮助学生理解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育应该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怀特海(Rudolf Steiner)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社会改革者,他创立了怀特海教育体系,也被称为安特罗普神秘主义教育。

怀特海教育强调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力量和创造力,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使学生全面发展。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观基于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孩子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使之成为自觉、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本文将探讨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启示。

怀特海教育主张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

怀特海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自觉、自律、有内在力量的人。

他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内在力量和创造力,教育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并发展这些力量。

而对生命的敬畏是培养自觉和自律的重要基础。

怀特海认为,人的灵魂来自宇宙的精神世界,所有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在教育中,学生应当被引导去观察、感受并理解生命,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之心。

只有当一个人懂得敬畏生命时,才能真正懂得珍惜生命,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才能成为一个有内在力量、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怀特海教育主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怀特海认为,生活是一种神圣的存在,它是无穷无尽的生命的表达。

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并理解这些意义和价值。

怀特海教育强调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他提倡通过艺术、音乐、手工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去发现并创造生活的美好。

只有当一个人热爱生活,他才能主动地去参与生活,去改造生活,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毫无疑问,一个对生命敬畏、热爱生活的人将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他将有赞叹生命的力量,愿意为生活的美好而奋斗。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观给我们启示,教育不仅仅是传输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怀特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头、手、心并重,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发展,重视学生内心的生活和成长需求。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怀特海(Whitehead)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成为合格的公民,而并非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提出的基于生活和生命的教育目的观是教育者和学生所必须认识和关切的重要问题。

怀特海认为,生命和生活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相依存和相互作用。

因此,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和生命的本质,以帮助他们构建有意义的生活,并为自己和社会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怀特海的教育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应该是基于生活的怀特海认为,学生的生活是教育的核心,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实生活内容,体现生活意义。

怀特海认为,生命是教育最本质的和最真实的对象。

因此,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使他们具备健康、美德、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技能。

3.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怀特海认为,学生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具备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因此,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 教育应该鼓励共同合作和社区意识怀特海认为,学生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共同发展,具备社区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因此,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和社区服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交往技能。

怀特海认为,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理性思维和技能训练,而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灵魂成长。

因此,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有机会了解美、善、真的世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精神追求。

怀特海的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对于教育者和学生来说,都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教育者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有意义和全面的教育;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提高自主性和合作性,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个人和社会贡献力量。

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国教育 大变革 的背景下 ,怀特海的这些教育思想对我
国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 的借鉴意义 。


“ 自我发展 ” 的教育 目的
以说是切中了时弊 , 也同样适用 于我 国的教育弊端 。 不 可否认 , 国的教育现状 是“ 我 轰轰 烈烈地谈素 质教育 , 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 ” 。在应试教育 的大环境 下, 几 乎一切 的教 育活动都是在 围绕高考 这根“ 挥棒 ” 。 指 转 中国的学 生从进 入校 门的那一 天起就 在为 高考 做准
艾 尔 弗 雷 德 ・ 思 ・ 特 海 ( ̄e N r 诺 怀 A rd o h t W i ha , 6 — 9 7)不仅是 2 ht ed1 1 14 e 8 0世纪 英国著名 的数 学家 、 哲学家, 也是一位杰 出的教育 思想家 。怀特 海毕 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 曾任剑桥 大学数 学讲 师, 敦 伦
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 教育的 目的》 一书 中。本文着重从他对教育 目的、 教育 内容和方法、 教育过程和大学教育的理念
方面的论述 出发 , 评述 他的教育 思想及其对我 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 词: 教育 目的; 教育的节律 ; 普通教育 ; 专业教育; 大学教育
On Wh th a S Ed c t n l T o g t n h n ih me tt i e d’ u ai a h u h s a d t e E l t n o e o g
展。旧怀特海的这种促进 学生“ 自我 发展 ” 的教育 思想
是在 抨击传统教育 的基础上提 出来的 。当时英 国的传
统学校教育“ 显示着学究习气和墨守陈规 ”⑦ , 教育 内容 很少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师根本不考虑儿童 的 兴趣 和需要 , 教学方式刻板枯燥 。 传统的学校教育之所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

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启示怀特海(Friedrich Fröbel)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幼儿园教育的创始人。

他的教育理念以“生活”和“生命”为重要的教育目的观,不仅深刻影响了幼儿园教育,也对未来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怀特海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他提倡的以玩乐和游戏作为教育手段,注重孩子的天性和生命力的发展,极大地启发了后世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目的观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怀特海基于生活与生命的教育目的观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怀特海强调了以生活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怀特海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他提出的“玩乐教育”理念,强调了通过游戏和玩乐来培养儿童的身心和智能,使儿童在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知识的乐趣。

怀特海的这一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教育实践。

笃信于生活的教育目的观,要求教育者通过发现和引导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体验和发现,从而提高孩子对生活的理解与探索能力。

教育者应该充分关注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发展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怀特海的这一观点提醒了当代教育工作者,生活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生活智慧,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以孩子的生活为教育出发点和目的地。

教育者要关注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发展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教育要立足于生命,以尊重和培育孩子的生命为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者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和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设计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教育要立足于个性,以个体差异为出发点,关注和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需求。

教育者要放弃对孩子的一切形式的抑制和压迫,营造尊重和理解的教育环境,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2024年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2024年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教育的目的读后感1打开《教育的目的》一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看到一个充满睿智的鲜活的人正向我昂首走来——英国的怀特海,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他留下了许多供我们对教育、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借鉴的文字。

尽管他的思想不全部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很多时候足可以成为一面镜子,供后来的我们照出自己的面貌。

细读《教育的目的》,揣摩文思,感悟颇多,但在此只谈他关于教育“差异化”的一些想法。

怀特海先生认为“在教育中如果排除差异化,那就是在毁灭生活”。

这句话告诉我们,首先必须要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或每类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中排除差异化,所有的学生都用同一种标准“一刀切”,用同一把尺子要求孩子,这样做表面看,确实能够减轻教师备课上课的负担,但是对学生来说,便是百害而无一利了。

排除差异化,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的欲望和能力均可能遭到扼杀,从而会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定性;排除差异化,学生的个性很难展示或很难被注意到,从而无法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学习,那么,好的学生可能得不到发展,差的学生可能很难跟上教师的步伐;排除差异化,就无法或极少能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人类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如此,就是在毁灭学生那“多姿多彩的生活”;排除差异化,教育唯分数是从的现象更难以撼动,北大教授郑也夫说,“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传统教育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

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

由此观之,教育者的眼中如果没有学生的差异性,不尊重学生的特点,不看到学生的“与众不同”,那么教育无疑是一场灾难!教育若排除差异化,其弊端显而易见,但是在教学中,在课堂上,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现实很严峻,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改变正在发生,很多教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已然走在思考、探索及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路上。

知与行:融入生活,创造生活——谈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知与行:融入生活,创造生活——谈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知与行:融入生活,创造生活——谈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江苏昆山市葛江中学(215300)王敏[摘要]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中对于中小学教育的启示,主要可概括为两个字:知与行。

具体说有三个方面:第一,掌握知识,形成文化素养;第二,掌控知识,融入多彩生活;第三,知行合一,创造美好生活。

[关键词]《教育的目的》;中小学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9)24-0060-02在一线工作将近20年之后,再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一书,联系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它对于中小学教育的启示,主要可概括为两个字:知与行。

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掌握知识,形成文化素养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的开篇就指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

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

”怀特海开宗明义地指出掌握专门知识是有文化的基础,有文化是建立在掌握专门知识的前提之下的,两者缺一不可。

掌握专业知识并且运用专业知识是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提出:“教育就是让学生去深刻体会知识的伟大力量,知识的迷人魅力、知识的基本条理,以及让学生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并让学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所谓知识的应用,是指把知识与生活事件联系起来,这关联着我们的感觉、知觉、希望、欲望和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这些事件构成了我们的生活。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

”但是,教育的目的又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知识,“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某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会逐渐领悟知识的结构,由此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

这种文化素养能让学生具备俯瞰全局的眼光,以及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思维。

因此,只有在学习掌握某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才会达到对一般文化知识的深刻理解。

”可见,掌握专业知识和具备文化素养之间有彼此促进的关系。

“在教育中我们所要实现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既能更为具体,又能更为抽象。

怀特海技术教育思想评述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怀特海技术教育思想评述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怀特海技术教育思想评述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作者:亓路路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7年第8期技术无论是作为一种具体的知识,还是作为一种观念中的意识形态,其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教育的影响。

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广泛传播应用都离不开教育。

20世纪初,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需要专门人员来处理生产现场的技术问题,最早的技术教育应运而生。

至20世纪60年代,随着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系统等的出现,技术教育开始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承担某项技术的应用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日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技术教育也逐渐成为各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怀特海技术教育思想的内涵1917年,怀特海在《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的演讲中阐述了技术教育的本质及其与文科教育的关系。

1923年,他又发表了题为《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的报告,进一步论述了其技术教育思想。

怀特海认为,技术主要是指职业性的技术,技术教育也是职业性的教育。

同时,他指出技术与职业性技术、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非完全等同,技术与技术教育有着广泛的含义。

1.教育目标注重自由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怀特海主张技术教育课程目标的设计应关注社会现实。

同时,他指出技术教育的目标或理想就是,“工作就是娱乐,娱乐就是生活”[1]。

怀特海还指出,传统的西方教育忽视了将技术教育作为人完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造成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思想和行动的对立,人的发展的不健全。

因此,应注重广泛的技术教育,克服传统教育的枯燥无味,使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育目标应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注人的自由精神的树立与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内容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怀特海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你一旦忘记了你的学生还有躯体,那么你将遭到失败。

”“手和脑之间的联系肯定是密切的、交互作用的。

”“技术教育大体上是训练这样一种艺术:运用知识生产物质产品。

论怀特海的教育目的及其启示

论怀特海的教育目的及其启示

论怀特海的教育目的及其启示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一、选题缘由 (1)(一)教育目的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都占据重要位置 (1)(二)鲜有对怀特海教育目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1)(三)希望能为我国教育目的研究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2)二、研究现状综述 (2)(一)教育目的的研究现状综述 (3)(二)怀特海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综述 (7)三、研究内容 (11)四、研究方法 (12)五、创新之处 (12)第二章怀特海的教育目的形成背景 (14)一、现实背景 (14)(一)个人经历 (14)(二)对英国教育的思考 (15)(三)时代及社会背景 (16)二、理论背景 (18)(一)批判实体思维,强调联系和过程 (18)(二)克服二元对立,实现统一与整合 (20)(三)过程和机体是有内在价值的 (21)(四)人要提高理解力以满足自然需求 (22)(五)人要有超验的精神目标以促进社会文明 (23)第三章怀特海的教育目的及其内涵分析 (26)一、怀特海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25)二、怀特海的教育目的的两个关键点 (27)(一)有专业知识 (28)(二)有文化 (29)第四章怀特海的教育目的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启示 (33)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教师要保有一份教育信念和理想追求 (33)(二)教育目的的制定:心向受教育者的和谐发展 (35)(三)教育目的的理论研究不应囿于教育政策的解读 (37)结语 (40)参考文献 (4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4)原创性声明、使用授权书 (45)致谢 (46)摘要摘要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人们始终在探讨的话题。

现如今的教育目的披上了物质、功利、近视化的外衣,教育目的之培养人的真意渐行渐远。

怀特海作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提出“我们要造就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这一教育目的,专业知识是人才起步的基础,文化则将人才引向深奥高远之境。

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1861—1947年)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和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空前进步,被称为永久性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他创立了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是其哲学代表作。

《教育的目的》则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全书一共六个章节,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节奏》、《自由与纪律的节奏》、《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大学及其作用》,涵盖了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德教育便无从谈起”。

应该说,他的教育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理想的消失是人类努力失败的可悲证明。

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

从神圣的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学校教材知识(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

”“只要我们把智力教育仅仅设想为获得机械的智能或仅仅在于系统陈述实用的真理,就不可能有进步。

”观照当下的学校教育,正呈现出这样一种机械的、为人们所诟病的面目:正常的知识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练,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枯燥乏味的训诫;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使学生在灌输中逐渐丧失了作为“人”的丰富性;以意识形态作为德育工作和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使教育难以脱离政治的巢臼而面临学生人文理想与创造智慧的枯竭;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教育发展理念,又使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潮中沦为商品经济的附庸,失去了教育自身的尊严与规律,而教育却在盛世的喧嚣中沾沾自喜,抱着教育产业化的噱头寻找着权力的寻租——教育,正使我们的心灵不断趋向失衡而不知所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友与他 合 著过 《 数 学 原 理》 一 书 , 身 心 健 康 , 用 身 心 健 康 的 人 及 他 以 还 读 书 , 是 因 为 他 们 出 于 对
是 一 位 知 识 渊 博 、 思 想 深 邃 的 大 们 的 个 性 才 华 为 社 会 做 出 了 贡 献 。
“ 书 中 自有 黄 金 屋 , 书 中 自有 颜 如
之 所 以 不 引入 通 常 所 说 的 教 育 的 作 用 。 因此 ,怀 特 海 开 篇 即 这 样 的 奇 妙 , 体 验 发 现 世 界 的 喜 悦 。
社 会 本 位 与 个 人 本 位 ,是 因 为 , 写道 : “ 文 化 是 思 想 的 活 动 . 是 这 个 时候 ,他 发 现 所 学 到 的 东 西 ,
经 验 和 教 训 , 但 是 , 至 今 仍 然 陷
些 。 少 而 透 彻 的 东 西 容 易 化 为 学
人 , 如 果 离 开 了 文 化 . 就 如 生 的 思 想 与 能 力 , 真 正 吃 透 的 东
于 一 个 误 区 , 那 就 是 教 育 的 国 家 鱼 离 开 了 水 。 个 人 的 知 识 与 社 会 西 , 可 以 发 生 迁 移 。 学 生 可 以 利 主 义 目 的 论 与 个 人 成 长 论 。 这 里 发 生 关 联 , 在 于 通 过 文 化 环 境 起 用 这 些 少 而 精 的 东 西 去 感 受 世 界
怀特海的教育 目的论对 中国教育的启示
广 东第二 师 范学 院 许 锡 良
怀特 海的

《 教 育 的 目 的》 是 实 也 在 指 他 在 发 挥 自 己 的 天 赋 与 且 无 趣 的 。 ” 这 句 话 正 击 中 了 中 国
才 能 ,在 为 社 会 做 贡 献 。 当我 们 传 统 国 学 的 要 害 。 中 国 读 书 人 ,
自 古 就 强 调 苦 读 的 重 要 原 因 并 不
本 值 得 一 读 的 书 。 这 位 英 国 剑
桥 大 学 、 美 国哈 佛 大 学 的 教 授 , 说 ,教 育 促 进 社 会 发 展 的 时 候 ,
曾 经 作 为 罗 素 的 老 师 、 同 事 与 朋 其 实 也 就 是 指 教 育 促 进 了 个 人 的 止 于 追 求 真 理 。 不 少 中 国 人 之 所
路 。 这 个 论 断 与 杜 威 所 说 的 教 育 引 导 他 们 的 自 我 发 展 之 路 的 时 候 ,
负” 在 怀 特 海 看 来 是 非 常 有 必 要
无 目 的 , 教 育 即 生 长 , 其 实 是 基 怀 特 海 的 目 光 完 全 聚 焦 在 活 生 生 的 。 他 提 出教 育 给 学 生 的 东 西 , 于 同 样 的 逻 辑 与 价 值 判 断 , 在 思 的 个 人 定 位 上 。 任 何 教 育 , 如 果 第 一 ,要 精 要 , 不 要 同 时 教 授 太 想 上 是 一 脉 相 承 的 。 但 是 , 要 真 没 有 落 实到 血 肉 丰 满 的 个 人 层 面 , 多 科 目 ; 第 二 ,教 给 学 生 的 东 西 正理 解这 句话 可不 是 一 4 q - 轻 松 的 都 是 无 效 的 教 育 。 理 解 了 这 个 逻
益 匪 浅。
或 者 政 府 本 位 才 是 与 个 人 本 位 相 中 国 的 科 举 制 度 就 是 “ 填 而 怀 特 海 无 疑 是 个 人 本 位 论 鸭 式 ” 灌 输 的 知 识 用 呆 滞 的 思 想
如 果 用 一 句 话 来 概 括 怀 特 海 矛盾 的 。

定 要 透 彻 。 他 指 出 , 宁 愿 学 生
事 情 。 人 类 的 教 育 目的 , 经 历 了 辑 起 点 , 就 可 以 很 好 地 理 解 怀 特 学 得 少 一 些 , 也 要 学 生 学 得 精 一 无 数 的 探 索 , 留 下 了许 多 宝 贵 的 海 的 教 育 目的 论 了 。
按 照 杜 威 的 说 法 , 社 会 本 位 与 个 对 关 和 对 人 类 情 感 的 感 受 。 零 零 能 够 帮 助 他 理 解 在 生 命 中 所 发 生
人 本 位 并 不 矛 盾 , 个 人 也 是 社 会 碎 碎 的 信 息 或 知 识 对 文 化 毫 无 帮 的 一 系 列 事 情 。 当人 们 理 解 了 一 的 人 ,社 会 则 是 由人 组 成 的 社 会 。 助 。 如 果 一 个人 仅 仅 是 见 多识 广 , 切 的 时 候 , 就 等 于 是 在 宽 恕 一
玉 , 书 中 自 有 千 钟 粟 ” 的 自信 与
思想家。 《 教 育 的 目的 》 虽 然 只 社 会 本 位 论 与 个 人 本 位 论 , 其 实
是 由他 的 一 些 关 于 教 育 的 讲 座 、 是 指 一 个 事 件 , 只 是 从 不 同 的 角 痴 迷 。 在 这 里 , 怀 特 海 所 说 的
的 教 育 目的 论 , 那 就 是 : 学 生 是
有 血 有 肉 的 人 , 教 育 的 目的 是 为 者 。 当 他 把 教 育 的 对 象 定 位 为 有 教 条 来 蒙 蔽 人 们 的 眼 睛 , 使 人 背 了 激 发 和 引 导 他 们 的 自我 发 展 之 血 有 肉 的 人 ,教 育 是 为 了激 发 和 上 沉 重 的 教 条 包袱 。 因 此 , “ 减
报 告 与 论 文 组 成 , 但 是 , 自 成 度 来 观 察 而 已 , 根 本 不 是 什 么 对 “自我 发 展 才 是 最 有 价 值 的 智 力 发 体 系 ,逻 辑 严 密 , 读 了4 " - 人 受 立 与 矛 盾 的 东 西 。 只 有 国 家 本 位 展 ” ,无疑 是要 落 空 的。 事 实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