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我们生活的世界》
2023秋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表格式教案)
D.鱼
3.属于人工世界的物体是( )
D.
4.下列选项中,( )不是木头的特点
A.有纹路
B.有气味.
C.透明反光
D.直接取自自然
5.下列事物属于自然世界的是( )
A.山脉
B.书本
C.钟表
D.手机
(一)按材料给几种常见的物体分类
在给物体分类的时候,先给物品编好号,方便分类。
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着说一说哪几种物体分为一类(授课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会从功能上去分):如“我把4号和6号分为一类,因为都是木头做的”,引导孩子们按照材料的不同来分类。
为了让孩子们的分类更加准确,我利用了教材中的材料让学生直观观察,不过里面有些物品不齐全,如玻璃杯换成了玻璃珠,毛巾换成了布,陶瓷碗缺少等,但是我们可以跟第二课的
材料互用,加入木勺、金属勺,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我还加入了剪刀(由两种材料制成)这种物品。
材料中提供的物品
(二)分享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
在分享交流时,我采用了希沃投屏的手段,选取了几位同学上台交流,在交流中边发现问题边进行研讨:
1. 衣服和毛巾到底是什么材料?为什么要归为一类?
2. 为什么会出现同一种物体被分在两类里的情况?
针对第一个问题,发现学生对纤维这种材料比较陌生,我利用服装上的标签引导学生“纤维”这种材料常被用来制成衣服、布等,是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出示两种学生分类的特殊情况,让学生自主思考原因,学生能够发现原来剪刀是由两种材料制成的,刀柄部分是塑料,刀身部分是金属,所以两种材料类别里都有剪刀。
(三)说一说每种材料的特点
在分类中,学生发现同一种材料的物品都有相似的特点,比如气球和橡胶手套都有弹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动植物的生活方式,了解天气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环境有了一定的认知。
他们对于动植物、天气等有直观的感受,但对于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可能还不太了解。
学生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较弱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帮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生活方式,了解天气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动植物的生活方式,了解天气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动植物图片、天气变化图片、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图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图片,能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们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解,呈现动植物的生活方式、天气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对这些现象的了解和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动植物的生活方式、天气的变化或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用彩笔在白纸上进行绘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新】科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我们生活的世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分类标准: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板书
金属 塑料 玻璃 橡胶 纤维 纸……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 界。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五、说教法学法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 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 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 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 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 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 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学生对 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二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优秀教案
二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二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图片和实例了解和认识事物。
但他们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对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知道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问题和讨论话题,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张照片中的景色在哪里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系列图片,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现象,如天空、大地、河流、动植物、城市、乡村等。
同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有哪些你们熟悉的景象?”让学生观察和回答。
3.操练(15分钟)针对呈现的图片和现象,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大地为什么会变绿?”等。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和解答。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授课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授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认识常见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学会运用简单的科学方法对物质进行探究。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认识常见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样品:水、盐、糖、纸等。
2.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等。
3.课件:相关物质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们生活的世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质。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物质样品,让学生观察、触摸,初步认识这些物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物质的性质。
如:水的溶解性、盐的融化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能用科学方法探究物质的哪些性质?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提出新的实验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的性质和观察、动手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家里的物质,记录下它们的性质,并与家人分享。
小学科学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2. 掌握一些生活常识,如天气、季节、地点等;3.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一些生活常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图片、实物等;2. 多媒体设备;3. 教学辅助材料;4. 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问:“这是什么图片?”学生们回答。
2. 引发思考:教师进一步问:“这些图片都是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吗?有哪些图片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学生们回答并解释。
步骤二:学习探究(30分钟)1. 学生合作:教师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生活常识问题,要求学生们一起讨论并写下答案。
2. 小组分享: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分享彼此的答案。
步骤三:知识梳理(20分钟)1. 教学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介绍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包括天气、季节、地点等。
2. 示范教学:教师以实物或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生活环境,并解释其中的特点和联系。
步骤四:巩固练习(30分钟)1.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进行观察和实践活动。
每组根据指导进行实地考察,并记录每个环境的特点和所需注意事项。
2. 小组展示:学生们回到教室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考察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
步骤五:拓展延伸(20分钟)1. 教师引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生活环境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2. 学生思考:学生们思考并分享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和方法。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们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6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6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包括动植物、自然现象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周围的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周围的世界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对于动植物、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本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植物、自然现象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植物、自然现象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动植物、自然现象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
2.实验材料:动植物标本、自然现象道具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动植物、自然现象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心得,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如何保护植物?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地球、天空、动植物等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地球、天空、动植物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观察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讨论,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受,提高观察能力。
3. 表达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天空、动植物等基本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十.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地球的故事》、《天空的奥秘》、《动植物的世界》等书籍,进一步了解地球、天空、动植物等知识。
(2)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我们的地球》、《探索宇宙》、《生命的力量》等纪录片,加深对地球、天空、动植物等知识的理解。
(3)科学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地球仪、观察动植物的生长等,提高实践能力。
(新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 2.1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把物品分成了哪几类?
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
我们主要把物品分成了金属、塑料、玻璃、橡胶、陶瓷、木头等。
根据分类结果作出回答。
回顾前面所学。进一步明确材料的类别。
研讨探究
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
不同的材料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如玻璃是透明的,橡胶一般都具有弹性。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同材料各自的特点吗?
感知材料
通过漫画初步建立“材料”这一概念。
讲授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你能说出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过渡: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材料组成的世界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材料。你能说出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师总结:我们的周围既有自然世界,如山川、江河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高楼、车、船、衣服、家电等。我们见到的物品种类繁多,制作的材料也不尽相同。
二年级上册科学
2.1我们生活的世界
课题
我们生活的世界
单元
材料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两个概念,并且能够从材料的视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能力目标: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中的常见材料,并能将身边的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对身边的材料进行废物利用。
重点
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两个概念,并且能够从材料的视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难点
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中的常见材料,并能将身边的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漫画导入
先生,他们说我是榆木脑袋,我的脑袋是木头做的吗?
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材简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起始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出发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物品,辨认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指认常见材料并把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
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概念,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出发观察物品,激发研究材料的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为了获取学生对材料的初始概念,启发学生聚焦观察材料的特征,激发学生研究材料的兴趣,本课设计了材料分类活动。
在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的过程中,孩子要依据材料类别对材料作出初步的辨别,这能促进他们在分类思维上的发展。
当然,孩子在辨认、交流各种材料并对其分类时,也会遇到问题和分歧,这将成为驱动他们不断观察、交流和探索的动力。
【学情分析】本课立足于学生对材料的原有认识,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并初步建立材料概念。
学生对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
但是二年级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中无意识的观察,是比较模糊和零碎的,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会将两者混为一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能够按材料类别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关注身边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节能环保。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活动手册、14种物体、大盒子一个、礼物一盒(纤维手帕一块、木制孔明锁一把、小陶笛一个、玻璃弹珠、橡皮、塑料竹蜻蜓、金属哨子等)教师使用:材料贴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分钟)1.[PPT 出示佩奇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朋友吗?(预设:认识,是佩奇!)今天,佩奇准备带大家去一位科学家刘博士家做客,你们准备好了吗?2.那就让我们一起乘坐佩奇家的专属座驾,一起出发吧。
二年级科学上册 2.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教科版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
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
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
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
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
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
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3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3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探究。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知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知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合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和图片,用于展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相关内容。
3.准备作业纸,用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己生活的环境,总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5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5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本章通过观察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环境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环境的理解。
同时,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环境的兴趣和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对环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概念。
2.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和探究来理解环境。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究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相关环境图片和视频。
3.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观察和探究的环境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我们生活的环境,激发学生对环境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环境的内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个环境问题,通过观察和探究来寻找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分析问题。
4.巩固(10分钟)各组汇报观察和探究的结果,全班讨论,总结环境问题的答案。
教师点评,巩固学生对环境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提出环保建议。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7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7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动植物、人类社会等。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来引导他们认识世界。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动植物、人类社会等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自然环境、动植物、人类社会等基本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
2.教学场地:教室。
3.教学材料:教科书、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我们生活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自然环境、动植物、人类社会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我们生活的世界,谈谈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环境、动植物和人类社会现象,分享自己的看法。
小组竞赛:设置有关自然环境、动植物、人类社会的问题,进行小组竞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关爱动植物,和谐相处?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自然环境、动植物、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
5.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讲解环保知识和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方面,仍需加强引导和督促。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本节课主要围绕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章节展开,内容包括:
1.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常见的动植物特点、分类及生活习性。
2.美丽的地球:介绍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种类、遗传差异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是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校园内的植物为例,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特点,探讨生物多样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3.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和功能,关注健康生活。
4.生活中的科学: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等。
5.环保小卫士:培养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注重实用性,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我们生活的世界【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周围常见物品,初步了解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能将物品按材料分类。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身边常见的材料,简单描述材料的特点,并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在观察周围常见物品过程中,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并倡导节能环保。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教学准备】教师:PPT、12组不同材料、观成积分卡【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课学习。
老师先自我介绍下,我姓陈,你们可以叫我陈老师。
你们猜猜,我来自哪个学校呢?(1-2个学生猜)2.介绍观成实验学校。
陈老师来自一所全新的学校,江山观成实验学校。
(图片出示)我请大家跟我一起去参观参观好吗?(教学楼:教室、操场、陶艺馆、阅读区;休闲区:游乐场、建构区、午睡区)3.我们学校怎么样?你对我们学校的什么最感兴趣?你有什么想了解或者提问的吗?(滑梯、秋千、攀岩墙、书架、陶罐、图书、垃圾屋、假山)预设:这是绳子做的秋千,很结实哦!4.你说的真好,陈老师奖你我们学校的观成学分卡,拿到的小朋友可以获得来我们学校参观的资格哦。
5.那我们正式开始上课吧!一、聚焦:前后对比,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一起参观了陈老师的学校,好看吗?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美丽的风光,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2.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认识吗?老师想请你们根据他们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呢?(学生上来,在希沃上操作)3.老师会这样分,你猜猜,我这样分的原因。
预设:森林、山川、河流、大海、草原属于自然世界;房屋、桥梁、汽车、轨道、公路属于人工世界4.是呀,像这样天然形成的就是自然世界(板贴:自然世界),人类设计制造的就是人工世界(板贴:人工世界),它们共同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精选]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科版
《我们生活的世界》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①科学知识目标: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
②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③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认识事物。
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中的第一课,同时也是对本单元整体认识的一节课,主要通过回顾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中不仅有自然世界也有人工世界,从而进行引入本单元乃至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观察实物、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能够正确将生活中的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并能说出每一种材料的特点,最终培养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物品的习惯,生活处处皆科学。
二.学习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观察实物等方式,能够正确将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
2.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能够说出每一种材料的特点。
3.结合实际,能够把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三.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能够正确将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并能说出每一种材料的特点。
2.学习难点结合实际,能够把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四.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多媒体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杯子、矿泉水瓶、木块、勺子等)等。
五.评价方式1.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学生发言、小组讨论等)2.《科学学生活动手册》课堂活动记录。
六.学习过程七.板书设计我们生活的世界自然世界地球家园人工世界八.教学反思。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或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科学探究:1.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科学态度:1.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人造物),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感受到搭建小棚子活动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物和人造物,体会人们对自然的改造。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
【教学难点】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加工留下的痕迹。
了解自然物是怎样变成人造物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生活物品。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2.(出示图片:游乐场)去过这个地方吗?玩过啥?怎么玩的?3.在游乐场,你们到底见过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好玩吗?喜欢吗?4.下面我带你们去一个跟这里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你们猜,我会带你们去哪?(注意分辨有没人造的地方)[设计意图:游乐场是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从游乐场导入可以将学生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额,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二、认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1.过渡:(出示图片:山水)你们说,游乐场跟这个地方到底有哪些不同?游乐场有的东西,这里有没有?一样一样的说。
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2.学生汇报。
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野外。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野外的风景。
游乐场有这些东西吗?游乐场构成的那个世界跟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
3.我们来了解一下,由野外构成的世界,野外有什么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这样的世界我们称之为自然世界。
游乐场的世界我们称之为人工世界。
为什么成为人工世界了?(人造出来的)4.(出示图片)区分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6.学生利用自然物制造人造物,进行搭个小棚子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
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 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