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通用5篇)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8个生字“王、每、今、画、公、玉、兰、回”,会认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爱护春天。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护春天。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春天有什么?你最喜欢春天里什么?2、这个春天,小丽和同学们一起找春天,可空手而归,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3、板书课题:《有趣的作业》。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字音读准。
2、再读课文,将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
3、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三、学习生字。
1、读课后生字,同座互查,全对的同学画一面红旗。
2、分组读生字,开火车抽读字卡。
3、“我会说”游戏组词。
4、齐读生字。
5、小黑板出示会认的字,小伙伴间读。
6、男、女生赛读。
7、指名读生字,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有个学校里有一位老师布置了一项很有趣的作业,是什么呢?2、自由读1自然段。
3、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抽读字卡。
2、“找朋友”游戏。
二、学习课文1、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都是些什么呢?2、自由读3----8自然段。
3、指名读3自然段。
4、齐读3自然段。
5、看到同学们的作业,老师可高兴了,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老师说的话。
分男、女生读。
6、老师为什么说小丽不但找到了春天,还懂得怎样爱护春天呢?7、分角色读3---8自然段。
三、拓展练习1、你们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些什么呢?(找一找身边的春天)板书设计:3、有趣的作业春天图片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篇2教学要求:1.读课文,理解本课有关词语的意思2.能说出小朋友是怎样爱护春天的3.读课文,理解本课有关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相同的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具有不同的意思教学重点:懂得春天来到的特征和怎样爱护春天教学时间两教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教案(学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一练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计算练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部分学生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受到数字顺序的影响,导致计算错误。
此外,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参差不齐,需要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进位和退位的理解,以及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练习题和答案。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包括口算和笔算。
3.奖励物品:准备小奖品,以激励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两只小兔子,一只是黑色的,一只是白色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请问这两只小兔子一共有几只?”让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如下:1.23 + 15 =2.47 - 28 =3.36 + 22 =4.58 - 37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神州谣》让我们感悟祖国的伟大,《传统节日》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这一课通过讲述“贝”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奇妙,《中国美食》则通过讲述我国菜肴来揭示我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课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节日、汉字、美食为题来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将收获更多有关我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体会作为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78个字,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4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78个字,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40个字。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难点:1..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加深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课文以我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主,而基于学生年纪较小的特点,记忆和理解力较弱,因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多姿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与课文相融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丰富课文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计划用11课时完成教学。
(每篇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三”2课时)。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备课教材分析:第三单元由《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这四篇课文,口语交际——做手工,以及语文园地组成。
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写的。
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情景的创设,走进故事的生活。
让孩子在读故事的时候感同身受。
使学生读故事时,感悟课文的内容,从而进行熏陶和感染。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等60个认读的生字。
会写“柱、底”等3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习惯。
《曹冲称象》用“才”和“到底”说句子。
《玲玲的画》读一读记一记词语。
《妈妈睡了》照样子说一说:明亮的眼睛。
《语文园地三》积累动宾词组,积累同音字“园、圆”,运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4、采用借助插图,给课文内容排序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5、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按一定顺序说清楚一件手工作品,写清楚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样子?好玩在哪里?6、通过读、悟,了解一些良好的品质,愿意做一个会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1、识字认字仍然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采用借助插图,给课文内容排序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感悟了解一些良好的品质,引发学生对好品质的向往,产生习得良好品质的愿望。
教学难点:1、采用借助插图,给课文内容排序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感悟了解一些良好的品质,引发学生对好品质的向往,产生习得良好品质的愿望。
教学措施:识字写字:1、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发现构字规律。
2、多种方法识字,快乐识字。
“编字谜,编儿歌,编故事”等。
课文教学:1、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心情。
3、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图文并茂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关注课后习题学习课文。
课时安排:《曹冲称象》 2课时《玲玲的画》 2课时《一封信》 2课时《妈妈睡了》 2课时口语交际 2课时语文园地三 2课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备课一、教材分析本文档是针对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材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小学生手册》,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小学生的生活规则,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生活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小学生的生活规则和研究方法。
- 掌握生活中的常用语言表达。
2. 能力目标-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研究和生活惯。
- 能够阅读简单的生活规则并理解其含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研究并理解小学生的生活规则。
- 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研究和生活惯。
2. 教学难点- 理解并应用研究惯和生活惯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小学生手册》。
2. 备课资料:PPT课件、练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小学生的生活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小学生的生活规则和研究惯。
2. 研究活动:- 分段教授生活规则和研究惯的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则的意义。
- 利用图片展示和简单语言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研究和生活惯。
-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学生遵守规则和展示良好惯的情景。
3. 小结:总结研究内容,强化学生对于研究惯和生活规则的理解。
4. 练和巩固:利用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能力。
5. 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研究规则和良好惯,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和进步。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规则和惯的表达。
2. 评价学生对于生活规则和研究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通过练题和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具体的示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内容。
在评价方面,可以加入更多互动性强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和学生自评等,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学校:年级:二年级时间:单元主题“儿童生活”
本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专题进行安排的。
主要由《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和《妈妈睡了》4篇课文组成。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间真情,学会独立、坚强、乐观地处理身边的事情。
教学目标1、本单元要求会认61个生字。
会写3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动脑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1)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想法。
例如,《玲玲的画》,针对爸爸的话“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谈谈自己的理解;学习了《一封信》,谈谈“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你最喜欢哪一封信?”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方法。
这是锻炼学生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从而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比如,《妈妈睡了》,抓住妈妈睡觉的样子“真美丽、好温柔、好累”,表达孩子对妈妈的关爱。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时安排4 曹冲称象 2课时 5玲玲的画 2课时6 一封信 2课时 7 妈妈睡了 2课时
口语交际:做手工 1课时语文园地三 2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学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单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乘加、乘减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乘加、乘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物,总结乘加、乘减的规律。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课件。
2.实物:准备相关实物,如玩具、水果等。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小猴子和熊猫分水果。
引导学生观察故事情境,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呈现(10分钟)展示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如小猴子摘了3个桃子,每个桃子分给2只小鸟,一共分给了几只小鸟?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用玩具或者水果进行实际的乘加、乘减操作。
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乘加、乘减的规律。
4. 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儿童生活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第三单元:儿童生活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
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了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有通过比较,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一封信》中,“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课文中,《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一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共安排了3次,分别是纪实类、应用类、想象类。
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
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
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就写。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1.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74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8个生字,会写32个词语,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
体备课
目标
本次备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本结构,能够通过观察插图和文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并能够初步感受情节带来的故事情感。
主要内容和教学策略
内容
内容1:故事情节的基本结构
本单元的故事思维导图中,将故事分为“开头”、“事件”、“”、“结尾”四部分。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解释每个部分的内容。
内容2:故事的基本情节
本单元的两个故事的情节都较为简单,可以通过观察插图和文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教学策略
策略1:图片提醒
教师在讲解故事情节时,可以通过图片来提醒学生记忆每个情节的内容。
策略2:分角色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故事中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讲解每个情节中角色的心理。
策略3:情境模拟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
1. 教师简单介绍本次课要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2. 教师讲解故事思维导图,介绍故事的基本结构。
3. 教师通过插图、文字等方式,讲解本单元两个故事的情节。
4. 教师通过策略1、策略2和策略3,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5. 教师巩固本课所学内容,作业布置。
作业
1. 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完成教师提供的练题。
2. 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对本单元所学故事情节的复述。
3. 扩展阅读本单元内容相关的故事,试着画出故事思维导图。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备课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备课【单元内容】本单元以“走进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以我们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能借助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讲述,并针对具体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另外还有一篇口语交际、一个语文园地、一次写话练习,一个我爱阅读,进一步感受儿童生活,培养勇于表达、热爱表达的兴趣与习惯。
【课标要求】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与鉴赏: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阅读浅近的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表达与交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梳理与探究: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情分析】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在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再次进行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在借助图画猜字、认字的基础上,孩子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能够带着问题看图读文,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交流分享。
二上的第一单元在此基础上继续训练,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是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并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从看图读文逐渐向借助词句理解课文、讲述课文过渡。
在一年级简单进行了看图写话的练习,有一定的写话能力。
本单元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让学生在指导语加图示方式的引导下打开思路,学习写话的基本规范,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
【单元主题】1.人文主题:读歌谣,识汉字。
大单元的学习主题应该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即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一、单元概述浙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以“我们的社区”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社区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和功能,认识到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区归属感。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维护社区秩序的行动力。
三、教学内容1. 教材结构本单元共4课,分别是:- 第一课:我们生活在一个社区- 第二课:社区里的规则- 第三课:关爱社区里的邻居- 第四课:共建和谐社区2. 教学要点- 了解社区的组成、功能和重要性- 学会遵守社区规则,维护社区秩序- 关爱社区里的邻居,与他人和谐相处- 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建和谐社区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区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区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社区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
4. 行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公民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社区的组成、功能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社区规则,维护社区秩序。
3. 学生能够关爱社区里的邻居,与他人和谐相处。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浙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 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 视频:关于社区生活、社区规则等方面的视频资料。
4. 图片:社区场景、邻居互动等图片资料。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2. 学会通过拼接数字识别和书写两位数。
3. 理解并应用两位数的数目和数量概念。
4. 运用两位数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板书。
2. 数字卡片或磁贴。
3. 数学练册。
教学过程导入与复(5分钟)1. 复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通过互动游戏或数字歌谣进行复,确保学生对这些数字有基本的了解。
新知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两位数的概念。
通过教师举例和互动问答,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由十位和个位数字组成的特点。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或磁贴,让学生拼接出各种两位数。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变化,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
启发与探究(15分钟)1. 给学生出示一些两位数的图片或实物,让他们估计数量并用两位数表示。
例如,5个苹果可以用52表示。
2. 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相互出题并回答对方提出的两位数问题。
鼓励他们用两位数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巩固与扩展(15分钟)1. 学生打开数学练册,在练册上完成相关练。
包括填写缺失数字、判断大小关系、简单运算等。
2. 教师适时抽查学生的作业,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加深理解。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研究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
2. 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部分。
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学练册上的作业。
2. 背诵数字1-10的读音和书写。
注意事项1. 确保所有学生参与到互动活动中,提高课堂参与度。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字和运算过程,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1. 单元主题:我们周围的物体2. 单元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了解物体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单元共包括4个小节,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运动》、《物体的比较》。
2. 教材结构:每个小节都包括探究活动、思考与交流、小结三个部分。
3. 教材特点:本单元教材以学生身边的物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了解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情分析1. 学生特点: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周围的物体,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学习难点:学生对于物体的形状、运动等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1)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物体的特征。
(2)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等概念。
2. 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 使用教具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的形状、运动等特征。
(3)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1) 学生对于物体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备课安排1. 课时分配:本单元共需4个课时。
2. 备课内容:(1) 梳理单元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
(2) 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具模型。
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
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美丽的家乡”这个主题,以及相关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和活动为主要内容。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向往和对美好家乡的向往。
以下是对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一、教学目标:1.认知:学生可以认识家乡的一些风土人情和常见事物,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向往。
2.能力:学生能够用观察和思考的方式来描述家乡的事物和活动,能够初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3.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爱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家乡的向往,使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
二、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美丽的家乡》,了解家乡的一些特色和常见事物,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2.学习课文《家乡的景色》,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学习课文《家乡的水》,了解家乡的江河湖海,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4.学习课文《我的家乡》,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常见事物。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家乡的照片、图片等,让学生对家乡的一些特色和常见事物有直观的认识。
2.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的家乡之间的风土人情和常见事物,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
3.亲身体验法: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实地考察,用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通过老师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一些事物和活动。
2.呈现课文:通过课文的朗读、分段讲解和课文之外的补充材料等方式,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一些特色和常见事物。
3.学习课文:老师逐段解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经历和感受,展开话题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大纲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大纲备课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小绣球》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听、说、读、写并背诵课文《小绣球》。
3. 研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
4.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绣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
3. 听、说、读、写并背诵课文。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复生字词和语法知识。
2. 新课呈现:播放动画片《小绣球》,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听读课文:播放录音,带领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 练活动:进行口语练,让学生互相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复述故事情节。
5.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1. 复:让学生分组互相复述课文,评价彼此的表现。
2.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3. 课文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语音语调的指导。
4. 练活动:进行词语拼接和句子仿写的练。
5.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小绣球》的短文。
第三课时1. 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2. 阅读活动: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阅读,找出答案。
3. 练与拓展:进行朗读比赛和创意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
教学资源1. 动画片《小绣球》。
2. 录音材料。
3. 课文和练册。
教学评估1. 课堂口头回答问题。
2. 课堂练活动的表现。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与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划分:
3课时
单元达标测试计划:
学完本单元后接着进行测试
课时备课
年级:二年级
学科:数学
第三单元
教案设计者:王明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总3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Leabharlann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重点、难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课前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复案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复案
一、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二、合作探究
1、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角的认识。
教学措施:
1紧密联系学生的经验与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活动为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积极地观察,分析,理解知识,努力学会学习方法与技巧。
单元备课
年级:二年级
学科:数学
第三单元
课题:小制作
教案设计者:王明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主要教学内容有: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导学小计: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
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导学小计:
课时备课
年级:二年级
学科:数学
第三单元
教案设计者:王明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总3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3、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4、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
学生活动。
5、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导学小计:
课时备课
年级:二年级
学科:数学
第三单元
教案设计者:王明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总3课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
2、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
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
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重点、难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复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