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教案沪教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圆的常见符号并能正确使用;3.能够根据图形的形态判断是否为圆;4.能够利用圆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1.圆的定义及常见符号;2.圆的性质:圆周率、周长、面积等;3.圆与其它图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1.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2.圆的计算。
教学过程1. 思维导入1.老师出示一个球形物体,问学生它的形状是什么,它的形状类似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2.引导学生想到这个球形物体是由很多小的点组成的,这些点与它的中心点距离都相等,这就是圆的定义。
2. 讲授圆的定义及常见符号1.圆:由平面上与一个给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常见符号:圆的中心点用大写字母 O 表示,圆的半径用小写字母 r 表示。
3. 学生练习1.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画出圆,并用学过的符号来表示中心点和半径;2.学生小组内练习,交换圆的画法,并互相检查表示符号是否正确。
4. 讲授圆的性质1.圆周率: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例是固定的,这个比例叫做圆周率,约等于 3.14;2.周长: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3.面积: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圆周率。
5. 学生练习1.学生们用刚刚学得的公式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2.学生小组内互相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6. 讲授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1.圆与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关系;2.利用这些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7. 学生练习1.学生们根据所给的图形计算出圆的周长或面积;2.学生小组内互相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课堂总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定义及常见符号;2.我们了解了圆的性质:圆周率、周长、面积等;3.我们还学习了圆与其它图形的关系,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利用这些关系进行计算。
作业1.默写圆的定义及常见符号;2.计算以下圆的周长和面积:–半径为 5cm 的圆;–直径为 12m 的圆;–半径为 3.5cm 的圆。
3.解决以下问题:–直径为 8cm 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一个矩形的长是 4cm,宽是 3cm,火车轮子的直径是 2cm,火车的一个轮子正好在矩形的一角上,问这个矩形在火车上的长度是多少?。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等圆)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比一比,量一量
合作能力较差的小组,重点指导
在活动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的能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从抽象到具体,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学生脑中形成表象,便于理解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知识,体会探究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1、填空
2、判断
3、填表
4、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播放课件题目,并提问
低视力看课件,其余生看卡片口答,
关注学困生(C类学生)
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同圆(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d = 2r或
r = d
引导折纸、观察
点题
总结概念
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
参与小组内指导;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最大化的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折纸、观察
归纳概括
找半径
用手空画
比一比、量一量
小组合作理解等圆中的半径(直径)都相等小组Βιβλιοθήκη 察讨论动手能力差的同学(全盲)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案:《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主要涵盖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圆的初步认识”。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圆心、半径、直径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画出一个圆,并准确找出圆心、半径、直径。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尺子。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圆桌、篮球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
2. 邀请学生上黑板画出一个圆,并指出圆心、半径、直径。
二、圆的定义(5分钟)1. 讲解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引导学生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三、圆的画法(5分钟)1. 讲解圆的画法:使用圆规和直尺,固定一点作为圆心,调整圆规的距离作为半径,画出圆。
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画圆,并指出圆心、半径、直径。
四、随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并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2. 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找出错误并改正。
五、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这个圆的半径。
2. 讲解解题思路: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所以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3. 让学生独立完成例题。
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5分钟)1. 讲解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2. 让学生运用这个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写出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2.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并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二、
核
心
过
程
推
进
课件演示,(画有圆心的圆)
1、观察圆的特征。
观察圆形,你发现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有什么不同?
2、画圆
要想学习圆形,首先我们要学会画圆。你们知道的有哪些画圆的方法?
A、用物体描边画圆
(1)请你试一试用圆形的物体描边。
(2)如果要画一个比这个大的圆,该怎么办呢?画一个比这个小的圆呢?
(2)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补充)
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作业布置
用不同的方法画3个不同大小的圆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圆心确定位置
半径确定 圆的大小
反思重建
同学们对于这一知识的学习感到很感兴趣,他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的案,个个都想运用圆规来进行创作。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确实困难重重。关键还是刚刚接触,学生虽然谈了画圆的感受,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还是掌握不了要领。就是画不圆。因而拓展的环节来不及完成。
用圆规
生模仿用圆规画任意大小的圆。
有针尖的一脚不能动,另一只脚起点和终点要重合。
两只脚离得远一些。
画比刚才的圆大一些的圆。
两只脚离得近一些。画圆。
圆的大小跟圆规的两支脚之间的距离有关。
在纸的右下角画圆。
圆的位置跟圆心的位置有关。
圆心定在操场上,可是,圆规没有办法画那么大的圆。
用绳子和木桩。木桩固定后,将绳子一端系在木桩上,另一端画就可以了。
教学内容
圆的初步认识
教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特征,认识圆心和半径并能用字母表示。
2、能用不同的方法画不同大小和不同位置的圆。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圆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多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绳子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认识圆心和半径;然后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并掌握其基本画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认识圆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就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学生的两次画圆及教师的示范画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逐步感受圆的基本特征,在交流对话中完善学生相应的认知结构。
另外,我又借助媒体,将社会、历史、数学等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到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出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3.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学具、教具准备:
各种圆形物体、圆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区分出圆、正方形、长方形。
2.能够正确地读出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名词,并简单了解其意义。
3.能够使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圆心。
4.能够通过实际测量来确认圆的特征并进行再认识。
二、教学重点1.圆的概念。
2.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名词的意义及符号的表示。
三、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圆、正方形、长方形。
2.如何正确地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名词及其符号的表示。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拿出纸张,让学生看一眼并问:“这是什么形状的纸?”学生:“方形的。
”教师:“如果我把这张纸折成两半,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学生:“长方形的。
”教师:“如果我再把它折一次成四份,那是什么形状?”学生:“小方形的。
”教师:“那么,这些形状都是一样的吗?”学生:“不一样。
”输入环节教师拿出红色、蓝色颜料,分别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
教师问:“这两个形状有什么不同?”学生:“颜色不同。
”教师:“如果我只看形状不看颜色呢?”学生:“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圆。
”教师:“那么,你们知道圆是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发言。
接着,教师展示圆规、量角器、直尺等工具,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用途。
让学生自己摆弄并提出问题。
课堂练习1.让学生自由发挥,找出教室里有哪些圆形物品,如圆形台灯、钟表、水杯等等,进行认识和交流。
2.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出圆形,并标注直径、半径、圆心等名词及其符号的表示。
输出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标注出直径、半径、圆心,并用规定符号表示。
2.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更多的圆形物品,把它们拍下来并写上特征,如圆的特征、圆心位置等等。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圆的初步认识情况。
2.对课后布置的练习作业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加强对圆的学习与掌握。
六、板书设计1.圆的概念。
2.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名词的意义及符号的表示。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圆的形状及基本要素;2.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3.掌握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圆的形状及基本要素;2.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
难点1.用直尺和圆规画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1.圆的引入:展示圆的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观察、探究。
2.圆的定义及基本要素:通过演示、针线、橡皮圈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圆的形状和基本要素,包括半径、直径、圆心等。
3.圆的测量: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
4.圆的画法:让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练习如何画圆。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老师呈现一些圆形的图片,例如糖果、轮胎、篮球等,并让学生自行寻找身边的圆形物品。
2.老师发放圆的实物,如橡皮圈、针线等,让学生自行观察、探究。
3.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形状和特点,例如没有角、没有边、周长是一段弧线等。
步骤二:定义及基本要素1.老师简单介绍圆的定义,即平面上所有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老师使用橡皮圈、针线等工具演示圆的基本要素,如半径、直径、圆心、圆周等。
3.老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出圆的基本要素,例如“半径”表示圆心到圆周上的任何一点的距离,直径是圆周上两个点的距离等。
步骤三:测量1.老师用黑板或者投影仪展示圆,让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
2.老师对测量结果进行点评和纠正,让学生正确理解圆的测量方法。
步骤四:画法1.老师向学生演示如何用圆规画圆,包括圆心画圆、两个点画圆两种方式。
2.老师发放直尺和圆规,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用直尺和圆规画圆。
四、教学反思此次授课对于学生初步了解圆的形状和基本要素,并能够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测量和画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圆这个概念比较陌生,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另外,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老师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五单元 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圆的概念,能够用直线、曲线等构造出圆的形状;2.学会用圆心、半径等进行圆的描述;3.能够具备初步的圆的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提高学生的图像化和观察力;2.学习圆心、半径的概念,并应用于实例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圆的形状、圆周、圆心、半径等;2.圆的描述,包括圆心坐标、半径等。
教学难点1.圆心、半径等概念;2.运用圆的概念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流程教学步骤第一步:概念认识1.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圆形事物(如球、糖果等)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2.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让学生用直线、曲线等来构造出圆形。
第二步:圆周与圆心1.通过引入圆周概念(即圆的周长)和圆心概念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特性;2.用示例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圆心、圆周的关系。
第三步:半径的应用1.让学生了解半径这个概念;2.通过实际测量、练习,让学生掌握圆的半径的应用方法。
第四步:练习与巩固1.带领学生需要掌握重点内容进行练习;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通过语言和图片的方式对重难点进行讲解;2.示例演练法:通过示例演练来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工具1.图片和展示板;2.圆规和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四、教学评估评估方式1.课堂练习;2.期末考试。
评估内容1.课堂练习项目: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工具测量画出圆形,判断画的圆是否合格,并用半径描述所画圆的大小;2.期末考试项目:考查学生对圆心、圆周和半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圆形应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强化学生对圆形相关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需要通过关联生活常识和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掌握圆形的实际应用能力。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课程目标
1.能够正确地解释“圆”的定义。
2.能够用圆规和尺子画一个圆。
3.能够识别常见的与圆有关的物体。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
2.画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识别与圆有关的物体。
四、教学过程
1.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圆规、尺子、影片、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导入新课
(1)引出问题:孩子们,你们见过哪些与圆有关的物体呢?
(2)教师展示一些与圆有关的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给出答案,然后解释和介绍这些物体与圆的关系。
3. 圆的初步认识
(1)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圆的定义,引导学生说出圆的特点。
(2)教师出示有关圆的图片、影片、实物等,让学生仔细观察,描述其特点,并画出圆的形状。
(3)教师讲解如何用圆规和尺子画圆。
4. 练习与巩固
(1)教师出示一些不规则形状,让学生利用圆规和尺子画出其中的圆形部分。
(2)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与圆的关系。
5. 总结归纳
教师让学生回答圆的定义、圆的特点以及如何用圆规和尺子画圆等问题。
6. 作业
请学生在家自己画3个圆,并列出自己家中所有与圆有关的物体。
五、教学评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图等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能够认真观察、描述和画出圆的形状。
但学生们在识别与圆有关的物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更加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圆的认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圆心和半径,会用字母表示,理解并掌握圆心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能画出指定半径的圆。
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中的圆出发,感受生活中圆形物品的特征。
2.通过生活中如何画圆和用圆规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
情感与态度:1.通过尝试画各种漂亮的由圆组合成的图案,感受到几何的美,并从中感受到愉悦的心情。
2.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
教学准备:画纸,圆规,圆形物品,绳子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1.师: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昨晚的月亮你们看过吗?觉得它比平时怎样?(昨天是月亮最圆的一天,是一个完整的圆)2.师:除了月亮,生活中还有许多圆,让我们一起看看生活中的圆。
(媒体播放)除了老师展示的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形物品,请你展示一下你收集的圆形物品。
师:在我们生活中圆有广泛的用途,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研究圆(揭示课题)板书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介绍圆的形成及圆的各部分名称。
(1)师:想一想,可以用哪些生活中圆形工具来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呢?(生:圆规、硬币、圆形杯底……)①师:请你从中挑选1、2物品来画画圆。
②学生尝试画圆,交流画法。
(2)师:真聪明!除了你们说的这些方法,体育老师还有一种方法画圆(多媒体播放:体育教师用一个长柄粉勺画圆的过程)①要求:边看边想体育老师怎么画圆的呢?②小组讨论③交流,小结:圆中心的木桩使固定的,固定的点叫圆的圆心(o)拉紧的绳子是从圆心到圆上的,这段长度叫圆的半径(r)(媒体演示:圆心、半径)④师:绳子为什么一定要拉直?可以松吗?说明了什么?(绳子松了就不能画成一个圆了,说明一个圆的半径长短都相等)(3)师:说的真好!我们就根据这个原理,用工具――圆规来规范的画圆。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环 节
一、常 规积累
教师活动
1、欣赏生活中的圆。 2、你在哪儿见到过圆?
学生活动 观看、认识、记忆。
2、不同 材料工 具画圆
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1、展示教师徒手画的“圆形”, 交流,比较。 比较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生活 中认识圆。
2、小组合作初次尝试画圆
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1)出示准备材料:(三角尺、 硬纸条、绳子、橡皮筋等) 2)两人合作初步尝试
从直观感觉圆 形到初步画出 圆形的过程
2、小组形式交流画圆 方法
(1)硬币画圆 (2)用硬纸条画圆 (3)用细绳子画圆 提示:拉紧绳子,绕固 定点旋转一周。追问:为什 么拉紧绳子呢? (4)用橡皮筋画圆: 提示:为什么用橡皮筋 无法画好圆?
3、归纳画圆方法 (1)组织交流 (2)教师示范画圆
4、圆心、半径等核心概念 的命名
径”这些新的要素去描述还不太适应。本节课学生将通过不同方法画圆,感受圆形成的
过程。为以后圆形的周长与面积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心(定点)、半径(定长),知道同圆中圆心和半径的一般表示方式及作用。 2.尝试各种工具材料画圆的活动中,理解画圆的基本原理。
3.通过欣赏各种丰富多彩的有关圆的图形,体会到几何图形的美
认真倾听,理解记忆
通过画两个不 同的圆,让学 生体会圆心与 半径的作用, 丰富学生对圆 的理解
通过交流反馈 后,感受到了 “定点”与 “定长”是画 出圆形的两个 基本要素,很 好的解决了一 部分小朋友刚 才为什么不能 画出完整的圆 形心中的疑惑。
5、小结
三、体
1、提出问题
会圆心、
2、画一个半径为 2cm
半径的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word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知道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点。
2.初步学会运用圆的半径和直径画圆的图案。
3.经历画圆的图案过程,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美。
2.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圆的半径和直径画圆的图案。
按要求用圆规画圆。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你对圆有了哪些了解?生:圆有直径和半径,还有圆心。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二、新课探究探究一:认识直径(1)圆纸片上留下了一些对折后得到的折痕,这些折痕你知道它的名字吗?生:这些折痕是圆的对称轴,它在圆里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叫直径,可以用字母d来表示。
小结:这些折痕是圆的对称轴,它在圆里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叫直径。
(2)直径有多少条呢?它有哪些特点?生:直径有无数条,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3)选择:第()幅图画出了圆的直径。
1 2 3 4生:第四幅图画出了圆的直径小结:直径是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4)请你标出你画的圆的直径。
探究二:探究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圆还有什么秘密呢?你可以选择使用圆纸片或者是画的那个半径50px的圆,看看对于半径和直径你还有什么新发现?生: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d=2×r(2)练一练①判断: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半径一定比直径短。
()小结:只有在同圆里半径的长度才是直径的一半。
②根据下列信息你想到什么?小结:根据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知道了直径我们就可以算出它的半径。
③请你画一个直径是150px的圆。
探究三:画圆(1)你会画出这样的3个圆吗?以A点为圆心,画3个圆,使得直径一个比一个大50px,最里面一个圆的直径为100px。
小结:这些圆都以A点为圆心,它们就叫做同心圆。
(2)画一画(选择一题完成)①分别以正方形四个顶点A、B、C、D为圆心,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
第五单元 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的掌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圆形教具:如圆板、圆卡片等。
2. 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
3. 彩色粉笔、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圆形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圆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理解。
3. 半径、直径:讲解半径、直径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半径、直径的测量方法。
4. 练习与探究: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
2. 半径、直径的定义和性质。
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圆,并标注出半径、直径。
2. 解决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圆的定义、特点和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4. 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间隔两行,教学难点与教具学具准备间隔两行,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间隔两行,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间隔两行。
总字数约200字。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 圆的初步认识(一) 沪教版(2015秋)
教案35:圆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P:74~76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4、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
(媒体出示)在这些画面中,你看到圆了吗?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圆形的物体,谁能举例说说吗?(学生举例)3、揭示课题:生活中处处有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教师的媒体展示和学生举的实例相结合使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圆。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也体现出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探究新知(一)探究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1、你们想不想自己画圆吗?2、小组合作,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
生自备圆规。
)3、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交流反馈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交流画法:学生反馈方法的同时,教师把画法记录在电脑上。
4、刚才有的同学利用线、图钉、铅笔画圆,你们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画圆方法?5、老师也想用图钉、线、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老师画之前你有什么想提醒我的吗?师利用图钉、线、粉笔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
【本活动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各种工具自主任意地尝试画圆,通过比较不同的画圆过程,找到其中相同的地方,从而总结出画圆的基本方法。
并初步体会到用圆规画圆的优越性。
】(二)探究二: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心、半径1、我们人类是很聪明的,发明了画圆的专用工具——圆规。
2. 圆规的历史出示圆规的发明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夏朝《史记•夏本记》,载大禹治水“左凖绳,右规距”,公元前15世纪的甲骨文中,已有规、矩二字,当时称为“规”,即今日的圆规3.介绍圆规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规,观察一下,圆规上有些什么?4、圆规画圆请大家用圆规试着画1个圆。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 圆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圆的概念;2.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圆,并用手指测量圆的半径;3.能够领会圆的特点,并能举一反三,发现生活中的圆。
二、教学内容1.圆的概念及其特点;2.圆的测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听学生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圆的概念。
2. 新课教学1.讲解圆的概念,并给学生看一些圆形图片,让他们说出这些图片中的圆,并分析圆的特点;2.归纳讲解圆的特点: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没有边界;3.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让学生尝试举一反三,发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4.引导学生用手指测量教室中圆形物品的直径、半径,并解释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差异。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教室中寻找更多的圆形物品,并在笔记本上画出这些物品的图像;2.让学生归纳总结圆的概念,并用自己的话写出圆的定义;3.给学生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在图形中识别圆、测量圆的半径。
4. 课堂小结1.课堂转移,让学生将课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2.强调圆的特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发现圆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动、练习、对话等方式,教师能够检查到学生是否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同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画出圆形图形并给出一些问题,以衡量他们是否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本次课程的互动性、启发式非常好,同时,不足的地方有: 1. 在课堂上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介绍圆的概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课堂上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确保他们在跟上课程进度的同时,理解所学知识的深刻程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顺利,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言和心理反应,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组成及基本定义;2.能够用直线和几何工具进行辅助,画出给定圆;3.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圆的组成及基本定义;2.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讲义、圆规、直尺、黑板笔;2.学生准备:笔、纸、课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圆的知识,比如什么是圆等等。
2.探究圆的组成及基本定义(25分钟)1.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圆规作圆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圆由圆心和半径组成。
2.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讲解圆的基本定义及其性质,包括圆心角、圆锥角等。
3.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2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计算圆周长和面积的公式,让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2.通过具体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自己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将布置的作业完成。
七、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们掌握了圆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虽然本次教学没有使用黑板,但通过PPT讲义和圆规直尺等实际工具的使用,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不过,我也认为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加充分的练习机会,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 (4)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P74-78《圆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用圆规等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体会圆形成的过程,初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进一步感悟圆的基本特征。
3、经历观察、比较、想象、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用圆规等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体会圆形成的过程,初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比较、想象、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学生每人一把圆规、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圆1、赏析:(出示图片)轮胎上、钟面、硬币、涟漪、光圈、向日葵等在这些物体上都能看到什么图形?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圆的初步认识】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圆的本质特征(一)摸一摸,通过比较形成初印象1、请学生从信封中摸圆信封里有三角形、长方形、不规则曲线图形和圆2、提问:你怎么知道你摸到的一定是圆?3、追问:你为什么摸这个图形(不规则曲线图形)4、总体感知:通过刚才的摸一摸,圆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5、小结难怪2000多年前,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感慨:“在一切图形中,圆最美”(二)画一画,掌握圆的本质特征这么美的图形,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画?你准备用什么画?(圆规)1、介绍圆规的结构圆规主要有一个手柄和两只脚组成,有针的叫“针尖”,有笔的叫“笔尖”2、请学生拿出圆规在纸上画一画(生画,教师巡视)强调:为了后续的学习,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用橡皮擦掉3、展示画失败的圆,请学生说一说问题出在哪里。
(1)作品1:图上留下多个针尖为什么失败了?(因为针尖跑了)看来要画好一个圆,要怎么样?(要固定针尖)(2)作品2:曲线不完整为什么失败了?(因为针尖和笔尖之间的长度变了)那么要画好一个圆,还要怎样?(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要固定不变)4、强调成功经验要画好一个圆:(1)针尖不能动(要定点)(2)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要定长)5、学生用圆规第二次画圆现在请同学们关注这两点,再画一个圆。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 圆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2. 能力目标:能用圆规画圆,能用语言、图形描述圆的半径、直径;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 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2. 学具:练习本、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圆的周长,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个圆的半径和直径吗?(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尺子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并记录下来。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教师归纳总结,给出准确的定义和关系式。
3. 实践操作:用圆规画圆(1)讲解圆规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画圆。
(2)让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分享画圆的心得。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画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1-3题,巩固圆的半径、直径的知识;(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2. 圆的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3.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第1-3题;2. 画一个圆,并标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探究,让学生掌握了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教案沪教版
教学设计说明:
《圆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多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绳子”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认识圆心和半径;然后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并掌握其基本画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认识圆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就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学生的两次画圆及教师的示范画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逐步感受圆的基本特征,在交流对话中完善学生相应的认知结构。
另外,我又借助媒体,将社会、历史、数学等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到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出“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3.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学具、教具准备:
各种圆形物体、圆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赛车吗?
动物王国里的三只小动物要进行赛车,你们发现了什么?(车轮不一样)
猜一下谁会获胜呢?(播放动画)
为什么圆形车轮跑得又快又稳呢?有没有奥秘?答案隐藏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
2.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圆?(生举例)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
(媒体出示)
3.了解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感知圆的特征,并揭示课题。
二、新知学习
(一)画圆
1.你能画一个圆吗?
利用手中的工具尝试画圆。
学生可能出现的画圆方法:(1)用圆形物体描圆;(2)用圆规画圆。
(在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2.学生第二次用圆规画圆。
3.教师示范画圆。
猜一猜体育老师在操场上是怎么画圆的?(课件展示体育老师的方法)
现在老师仿照体育老师的方法,用绳子和粉笔在黑板上画圆,你有什么要提醒老师的?
(二)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1.引导学生将“定长”在图上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介绍墨子的发现。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写道:“圆,一中同长也。
”(媒体出示)
你是如何理解所谓“一中”和“同长”的?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4.先介绍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在练习中巩固认识。
1.回到引入时的情景图。
汽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的,轮轴装在哪?
2.出示古代的阴阳太极图(机动)。
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三、总结深化。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一)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又有多少条?
2.体会正多边形与圆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内在联系)
(二)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课件出示各种圆形的图案,让学生丰富对圆这一曲线图形内在美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