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创新与扩散——一项中国省级地方政府的事件史研究
《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研究》范文
《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面貌的焕新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中的一些棚户区由于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复杂性,已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和居住需求。
为此,中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旨在改善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环境,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
本文将对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二、城市棚户区改造的背景与现状城市棚户区是指城市中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筑结构简陋、居住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区域。
这些区域往往集中了大量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的生活条件亟待改善。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棚户区进行拆迁、重建和改造。
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环境,也推动了城市的整体发展。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改造过程中存在拆迁安置问题。
由于部分居民对拆迁政策理解不足,或者对安置方案不满意,导致拆迁工作进展缓慢。
其次,改造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此外,改造后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保障居民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
四、解决城市棚户区改造问题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加强政策宣传和沟通。
政府应加大对拆迁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居民充分了解政策内容,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更符合居民需求的安置方案。
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除了政府投入外,还应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通过PPP等模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3. 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
在改造过程中,应注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建设,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体系,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棚户区改造调研报告
棚户区改造调研报告《棚户区改造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棚户区改造成为了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解当前棚户区改造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一、棚户区改造的现状我国的棚户区改造任务繁重,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规划的欠缺,存在着大量的棚户区。
这些地区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薄弱,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因此,棚户区改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二、棚户区改造的主要内容棚户区改造主要包括房屋拆迁、基础设施更新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内容。
通过拆迁老旧房屋,重新规划并建设新的住宅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更新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排水管网等,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棚户区改造的成效经过多年的棚户区改造,我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棚户区改造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棚户区改造的挑战尽管棚户区改造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经济投入巨大,且需要长期的持续投入;一些居民对拆迁后的安置问题存在一定的疑虑,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工作。
此外,一些地方在实施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政策和管理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落实。
五、棚户区改造的展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棚户区改造将成为城市建设的永久课题。
未来,我们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投入,同时更加注重居民的参与和意见反馈,使改造过程更加科学和民主。
同时,也希望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棚户区改造中来,共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棚户区改造的难点和基本政策研究
棚户区改造的难点和基本政策研究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
棚户区改造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棚户区改造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关的基本政策。
标签:棚户区改造;难点;基本政策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对棚户区就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2012年9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资源型城市与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独立工矿区转型,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
2018年10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这项工作对改善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补上发展短板、扩大有效需求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一举多得。
棚改要更好体现住房居住属性,要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
”一、棚户区改造的意义第一,棚户区改造有利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体现社会公平、公正。
大部分棚户区居民都是低收入甚至是靠政府救济的困难群体。
通过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还能够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房屋,尤其是对于棚户区中的低保、特困居民来说,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救济,确保这部分居民能够有住房,从而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的好处,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第二,棚户区改造可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区风貌。
棚户区改造的首要任务是改变脏乱差的环境和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通过改造,完善了先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特别是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招商引资的办法,不仅节省了财政资金的投入,又可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二、棚户区改造的难点(一)资金筹集难棚户区改造项目设计到中央政府和地方财政,也涉及到居民和其他社会主推的利益,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严重的资金筹集问题。
土地拆迁成本的控制、棚户区居民的安置处理以及土地合理利用等都是资金短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地方政府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中的实践经验研究
地方政府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中的实践经验研究作者:许剑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18期一、贵阳市棚户区城中村基本情况根据贵阳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版),中心城区为1230平方公里,经摸底调查,共有棚户区城中村地块282块,占地面积84.40平方公里。
从现状看,棚户区、城中村及周边零星旧城改造用地混杂、相互交织、无明显界限,呈现环境脏乱差、建筑破旧、设施落后等状况。
二、棚户区改造主要做法、困难及成效(一)主要做法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补偿与安置的原则;三是坚持民生优先、安置先行、和谐发展的原则;四是坚持政策连续有效、利民惠民的原则;五是坚持以区为主、市区联动的原则;六是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七是坚持土地收储与经营性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八是坚持区别对待,改造与改善相结合的原则;九是坚持依法运作,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则。
(二)取得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已开工花果园、五里冲、白金片区、渔安安井等121个棚改项目,累计投资600亿元,改造棚户区城中村居民5.8万户,改造面积2280万平方米,惠及20.3万人。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1.土地供应方面。
贵阳市中心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用地呈交织状态,改造项目涉及新增用地,需一年一批次报审,有的项目因为没有用地指标,需要用地指标确定后才能实施;另一方面部分被征地农民对土地征用补偿要求极高,有通过土地征用实现一夜致富的心理,也导致土地征用困难。
2.房屋征收方面。
由于目前贵阳市各区(市、县)在奖励、补助、过渡费、停产停业损失补偿等方面标准不统一,造成被征收人恶意攀比,而区(市、县)政府迫于维稳压力和急于完成征收任务,不得不在征收补偿中通过各种方式变相提高补偿补助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被征收人漫天要价,相互串联,抱团抵制征收签约,给房屋征收签约带来很大困难。
同时,采取司法强拆的形式难以实施,给被征收人造成心理上政府不敢组织强拆,放心放胆地当钉子户。
《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研究》范文
《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棚户区改造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棚户区作为城市中较为贫困的地区,其改造不仅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是城市更新、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市棚户区现状分析(一)地理分布与居民结构城市棚户区多分布在老城区、城乡交界处等地区,居民多为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等。
这些区域的房屋多以低矮、破旧的瓦房、简易楼为主,环境脏乱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棚户区存在的问题包括:房屋结构老旧,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公共配套不足;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一)改造原则与目标城市棚户区改造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原则。
目标是通过改造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发展。
(二)改造方式棚户区改造方式包括拆除重建、修缮加固、综合整治等。
拆除重建适用于房屋老旧、结构不安全的区域;修缮加固适用于房屋结构尚可但需要维修加固的区域;综合整治则是对区域进行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建设等。
(三)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市棚户区改造为例,政府通过拆除重建的方式,对老旧房屋进行拆除,建设新的小区。
新小区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配备完善的公共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政府还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吸引开发商参与改造项目,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四、改造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资金问题棚户区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拆迁补偿、新建房屋、基础设施建设等。
然而,政府财政压力较大,资金来源有限,如何筹集资金成为改造的难题。
(二)居民安置问题棚户区改造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如何妥善安置居民是改造的关键。
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安置政策,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社会稳定问题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府需要面对的挑战。
《2024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研究》范文
《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城市棚户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其改造与提升是推动城市更新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城市棚户区现状及问题城市棚户区主要指城市中旧有的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宅区域。
这些区域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基础设施落后: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 房屋质量差:建筑结构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3. 居住环境差:环境脏乱,绿化不足,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4. 社会问题突出:治安问题、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各地政府纷纷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
以下为改造实践的主要内容:1.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土地、资金等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改造。
2. 规划设计: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确保改造后的区域布局合理、设施完善。
3. 拆迁安置:对需要拆迁的居民进行妥善安置,确保其生活不受影响。
4.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5. 房屋质量提升:对老旧建筑进行加固、翻新,提高房屋质量。
6. 绿化美化:增加绿化面积,美化居住环境。
7. 社会资源整合:整合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提高区域整体水平。
四、成功案例分析以某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 政策扶持:政府提供土地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改造。
2. 社区参与:邀请居民参与改造过程,听取其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造符合居民需求。
3. 产业导入:引入优质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
4.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区域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居住环境。
经过改造,该区域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房屋质量得到提升,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同时,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人才和企业入驻,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棚户区改造探索与发展
棚户区改造探索与发展作者:潘洪武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17年第11期【摘要】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解决弱势群体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同样也是老百姓共享改革开发和经济转型发展成果的体现。
本文从棚户区改造过程,融资方式、安置方式、税费等要点问题入手,展现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庞大的民心系统工程。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发展棚户区多数房屋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生活,所建房屋简易,面积狭小,建筑密度较大,房屋质量差,建筑安全隐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的区域。
目前我国棚户区主要有国有煤矿棚户区、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和城市棚户区(危旧房)四类。
城市危房、城中村、城边村纳入城镇棚户区范围。
1、棚户区改造历程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解决弱势群体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
自2002年国家投资41亿元率先对东北地区15个原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进行治理,初见成效,深得民心。
继于2005年,国务院在东北三省实施振兴战略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
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东北最为庞大的安居工程,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让200多万居民全部迁入新居。
2008年,中共中央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并将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危旧房)、国有垦区危房、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内容,加快了改造步伐。
2010年,中央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部署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1万套,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
2、安置方式棚户区安置主要采用三种方式:房屋安置、货币安置方式、房屋安置和货币安置相结合。
地方政府在棚户区改造中的角色研究
入及财产 的再分配者 、 市场秩序 的维护者 。
( 二) 理 论 基 础 1 . 公平和效益理论
四、 地方政府在棚户 区改造 中角色定位 的建议
( 一) 地方政府是 棚改的负责者 棚改 主要 是为了体现社会 公平 , 实现住房 弱势群体 的基本居 公平促进效率 , 不 公平导致低效率 。一 个有 效率 的社会 , 其资 住权 , 因此地 方政府应 负 责提供具有 社会 保障功 能 , 房价或 租金 严 格按照 源配置 、 管理体制 、 运作机制应该 是合理的 、 公 正 的; 一个 公正 的社 相对 低廉的普通住房 。地 方政府应加强 责任行政立法 , 强化责任意识 , 履行法律 责任。具体来说 , 政 府工作 会, 其资源一定 能得 到合理 的配置。 棚 户区改造是创造公平的生产 法律 的规定 , 生活环境 , 消除不 和谐 , 不公 平的社会 因素 , 从 而刺激社会 生产效 人员在实 际工作 中要 彼此信任 、 互相配合 , 确保行政效率 。 率的提高 。 ( 二) 地方政府是棚 改的掌舵 者 2 . 社会 保障理论 在棚 改中地方政府应 引进 市场机制 , 提高公 共服务 的供给效 做把握全局 的掌舵者 。地 方政 府应为棚户 区改造创造 宽松规 社会 保障是指 国家通过立法保证 无收入 、 低 收入 以及遭 受各 率 , 平等公正 的法 律环境 、 方 便快捷 的服务 环境 、 制约 种意外灾 害的公民能够维持 生存 ,保障劳动 者在年老 、失业 、 患 范 的政策环境 、 病、 工伤 、 生 育时 的基 本生 活不受影 响 , 逐 步增进公 共福利 水平 , 有力 的舆论环境 和祥 和的生活环境。在把握棚户区改造工程基本 涉及 到具体 的项 目工程 时 , 可以通过 多种方 式交 提高 国民生活质量 。 作为社会保障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住 房保障, 它 方 向的前提 下 , 给企业 、 社会具体操作 。从而做到一个真正 的掌舵者 。 兼顾 居民居住需求 的满足和 困难群体 的就业 问题 的解 决.棚户 区 ( 三) 地方政府是棚 改的协调者 ’ 改造就是住房保障 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24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研究》范文
《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的棚户区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不仅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还直接关系到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成功经验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城市棚户区现状城市棚户区通常指的是城市中老旧、破败的住宅区,这些区域往往由于历史原因、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导致居住环境恶劣,房屋质量差,安全隐患严重。
棚户区居民大多为低收入群体,他们的生活条件亟待改善。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1. 改造模式城市棚户区改造通常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模式。
政府负责制定政策、规划和资金支持,而开发商则负责具体的拆迁、建设和销售工作。
此外,还有部分地区采取政府直接投资改造的模式。
2. 实践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例如,一些地区在改造过程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实现了旧城区的有机更新。
同时,一些地区在改造过程中注重民生改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推动了棚户区改造的顺利进行。
四、成功经验与挑战1. 成功经验(1)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模式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改造效率。
(2)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实现旧城区的有机更新。
(3)关注民生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2. 挑战(1)资金问题:棚户区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财政压力较大。
(2)拆迁安置问题:如何妥善安置拆迁居民,确保他们的生活不受影响是一个难题。
(3)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在改造过程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同时推动城市发展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对策与建议1. 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困境及对策研究
棚户区改造困境及对策研究摘要:在城市建设中,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大项目,它直接影响着最大的民生利益。
这对于扩大城市的内需,促进城市经济的稳步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进行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党的执政为民政策贯彻到底,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改革开放取得的经济成果造福于每一个人。
所以,地方政府应该对棚户区改造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既可以解决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也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以及城镇内部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进而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于缓解城镇居民的就业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章对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困境;对策1相关概要中国对棚户区的改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生项目。
这是一项以城市整体规划为核心的系统工程,旨在改变城市原有的面貌。
棚户区改造能够使城市中的困难群众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使城市的面貌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棚户区中居民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要使城镇棚户区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着手,尽快提高城镇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资源的需要与日俱增。
在此情况下,我国城镇化建设也面临着适应变革的要求,其中,城镇用地供给是影响城镇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对棚户区进行更新改造,既能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又能从根本上改变保护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其作用与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棚户区改造的困境2.1改造资金匮乏,融资困难首先,改造经费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以,在棚户区改造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
与民营企业相比较,国企在生产和运营上存在着比较大的不足,这就造成了国企在经营上的种种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大量的工人失业。
国企职工退休和下岗后,他们将成为城镇中的低收入者。
棚户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棚户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棚户区的存在一直是一个突出问题。
棚户区是指由一些无房户或低收入户非法占用耕地、私搭乱建而成的区域。
这些地区通常缺乏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给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扰。
因此,对棚户改造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 目标与方法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棚户改造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政府提供科学而全面的决策依据。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案例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
3. 棚户改造现状分析通过对当前棚户改造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问题:•棚户区数量庞大,面积广泛分布;•无房或低收入户多数居住在棚户区;•棚户区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棚户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
4. 棚户改造的意义和必要性棚户改造的意义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棚户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的形象和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棚户改造具有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 棚户改造的可行性分析在对棚户改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5.1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足够的资金保障是棚户改造的基础。
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改造政策,为改造项目提供相应的补贴和奖励,同时调动其他资源,如金融机构的贷款和社会捐资等。
5.2 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棚户区改造需要同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
这些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燃气、排水和垃圾处理等。
确保居民能够便利地获得各项基本服务,提高改造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5.3 社会稳定和居民参与棚户改造涉及到一大批居民的生活迁移。
在迁移过程中,要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同时,居民的参与和合作也是改造工作成功的关键。
需要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确保居民的利益得以充分保障,并提高改造工作的效率和可行性。
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棚户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棚户区面积大、居住环境差、公共设施少是城市棚户区最为突出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棚户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以及经济发展。
为了改善城市棚户区的居住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不断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
一、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意义城市棚户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不同于普通的住宅区,往往是由一些低收入人群自行集体建造的房屋群体。
这些地区通常缺乏足够的公共设施,垃圾处理能力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电供应不稳定,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
城市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促进民生改善,更可以提高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改造后的城市棚户区可提高房屋品质,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增加公共设施,改善周边环境。
这不仅有利于棚户区的居民生活,也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探索城市棚户区改造需要施工、资金、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因此要牵涉到政府、开发商、投资者以及棚户区居民等多个方面的合作。
在实践中,城市棚户区改造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政策支持:必须制定明确的改造政策和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涉及到用地、财政、税收、基础设施等方面。
(二)有效融资:大量的资金支持是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重中之重,如何在融资方式规范化改革后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是关键。
(三)社会参与:城市棚户区改造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居民和社区组织应当充分参与其中。
开展社会调研,根据居民需求展开改造,根据居民情况制定合适方案,落实整改工程。
(四)科技创新:科技不仅是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整个城市的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
例如,应用新型建材、新型结构、清洁、绿色节能技术等方面技术都能大幅提高城市棚户区的生活水平。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经验总结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中国情境下的地方领导人特质与政策创新扩散——基于荟萃分析方法的检验
中国情境下的地方领导人特质与政策创新扩散———基于荟萃分析方法的检验文 宏 李风山【摘要】当前,学界对地方领导人特质与政策创新扩散之间的关系认知存在较大分歧,研究结论莫衷一是。
论文使用荟萃分析方法,对中国情境下的49篇中英文定量文献,共107个效应量、12044个样本进行整合性检验,考察地方领导人的年龄、任期、学历、任职来源和行政级别对政策创新扩散的影响。
研究表明:(1)在主效应检验上,任期、任职来源和行政级别对政策创新扩散具有积极效应,但年龄、学历与政策创新扩散的关系并不显著。
(2)在调节效应检验上,政策类型在地方领导人特质与政策创新扩散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出版属性和领导人选择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这些结果表明,要审慎地看待现有研究关于地方领导人特质对政策创新扩散影响的实证结果,在后续政策创新扩散的研究中,也应更加审慎地提出关于这些变量间关系的研究假设。
从研究贡献来看,论文首次运用荟萃分析方法检验了中国情境下地方领导人特质与政策创新扩散的关系,为二者之间的关系认知分歧提供了一个方向性的共识,有助于为后续探讨政策创新扩散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指引,同时也能够为政策创新扩散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策创新扩散 地方领导人特质 荟萃分析 中国情境【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486(2023)06-0111-21文宏,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风山,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编辑部提出的建设性修改意见。
本文曾在第三届“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上报告。
感谢冷向明老师、李娉老师的点评和有益建议。
文责自负。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城市治理研究”(21JZD037)。
一、问题的提出自Walker(1969)将政策创新扩散的概念界定为“地方政府对某一创新活动或政策的采纳过程”后,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政策科学领域涌现出大量政策创新扩散的研究①。
《2024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研究》范文
《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的棚户区问题逐渐凸显。
棚户区是指城市中老旧、低矮、密集的住宅区,其居住环境差、设施落后、安全隐患严重,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城市棚户区改造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市棚户区改造背景与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的棚户区问题逐渐显现。
这些棚户区往往建筑密集、房屋破旧、环境脏乱差,居民生活条件恶劣。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棚户区的改造难度较大。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棚户区改造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金短缺、拆迁难度大、居民安置问题等。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分析针对城市棚户区改造,各地采取了不同的实践方式。
本文以某市为例,对其改造实践进行分析。
1. 制定改造规划在改造前,该市制定了详细的改造规划,明确了改造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节点。
同时,政府还与居民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多方参与的改造模式该市采用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居民自治的改造模式。
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市场主体负责具体的改造项目,居民则参与改造过程并享受改造成果。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形成合力,推动改造的顺利进行。
3. 资金筹措与使用该市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包括政府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
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确保资金的透明和合理使用。
同时,政府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项目,通过PPP 等模式吸引更多的投资。
4. 拆迁与居民安置在拆迁过程中,政府与居民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拆迁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对于需要安置的居民,政府提供了多种安置方式,包括货币补偿、房屋置换、就近安置等。
同时,政府还为居民提供了过渡性住房,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改造探究_精品文档
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与保障规定
(一)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与保障
1、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 可以选择产权调换。
2、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货币补偿的金额应当根 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折旧等因素, 以房屋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补偿价款,不再进行土地补偿。 私有住宅房屋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并在规定期限内签 订拆迁补偿协议并按期搬迁腾地的,按产权合法有效面 积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支持重点项目拆迁建设奖励,每 户奖励最高不超过2万元。对享受城市低收人住房困难保 障的棚户区被拆迁人,在规定期限内签订拆迁补偿协议 且他处无房的,选择补偿且在 1年时间内自行购买商品房 的,按照不超过原拆迁面积拆迁评估款的10%给予补贴。 家庭人均建筑面积低于我市上年度人均建筑面积标准, 货币补偿金额低于6万元的,按6万元进行货币补偿。
对生活确有困难、无法按上述规定进行安置的 居民,用配建的廉租房进行安置。具有经济适 用住房购买或者货币补贴资格的被拆迁家庭, 按照本规定进行补偿安置后,经申请重新核定, 仍具有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或者货币补贴资格的, 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优先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
相关暴力和流血事件也相继出现
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众的居住 条件,兼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各 地对棚户区改造实行了‘保底’安置,安置标 准普遍达到了户均45平方米以上,保证了实 施改造后群众居住水平都能明显提高。棚户区 改造还要求加强改造建设和安置住房分配过程 的公开透明,维护棚户区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 权,确保分配结果群众满意。
一、增加财政投入
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信贷支 持。
三、对企业用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改造支 出,准予在所得税前扣除。
四、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 通过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形式参与棚户区改 造等。
浅谈棚户区改造的创新规划措施
浅谈棚户区改造的创新规划措施本文提出了要纵深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黄石市应该要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先行先试,找出正确的路子来。
我们提出了黄石市棚户区改造中的具体有效创新措施,如坚持公布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三方利益均衡;实行多样化补偿方式;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增加改造的透明度;着眼长远利益,实现城市长久发展等。
标签:棚户区改造;创新规划;措施为了贯彻落实住房保障体系,为低收入家庭重新打造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镇一体化,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发展水平,我国各市县都纷纷开展了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困难的工作,如何才能又好又快的推进,是政府进行棚户区改造前必须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黄石市的城市棚户区改造为例,对如何有效开展棚户区改造献言献策。
1、黄石市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先行先试黄石市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不仅是我国最早进行棚户区改造的试点城市,并且在棚户区改造建设过程中,创新思维,开设了“短板单元”建设的新路径。
黄石市棚户区改造和建设工程,主要是针对黄石市的低收入群体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在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黄石市以内涵式存量规划为主要途径,以提高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质量为最终目的。
黄石市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必要性: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的黄石市,早在计划经济时期,采用的就是以生产为主,以生活为辅的生产发展模式,致使黄石的重工业生产日益成熟和完善,而生活住房建设却相当落后,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一大批环境恶劣的棚户区建设坐落在黄石市的各个角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期更是建立了“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改善居住环境、关注弱势群体”成为必然。
2、黄石市棚户区改造中的具体有效措施2.1 实行多样化补偿方式推动棚户区改造建设工程开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工程中,如何有效安置原棚户区住户,确保家家有房住是难题也是重点问题。
黄石市在进行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实行多样化补偿方式,在充分采用“补砖头”的补偿方式的同时,还有效结合我国保障新住房政策。
棚户区改造研究两篇
棚户区改造研究两篇篇一:棚户区改造研究棚户区是我国对西方所谓贫民窟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当然做为比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的国家是不可能存在平民窟的,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民有迁徙自由的权利,在他们的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大量的在城市化浪潮中被卷进城市的人就在城市的国有土地上搭建临时的建筑居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聚落,最终形成了城市平民窟,也就是我国的所谓棚户区。
因为国情不同,主要是土地政策的不同所以有关棚户区的形成和处理在中西方有很大差别,但是还原棚户区的本来面目可以使问题相对简单明了化,也使我们的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更显人性化,也正契合了我党国执政为民的理念。
什么是棚户区棚户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
从面积上讲,棚户区一般拆迁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一般至少在5万平方米左右。
棚户区的特征如下:第一,棚户区所在区域属于城市市区内,及城市建成区,包括城镇、国有农场等国有土地之上。
例:XX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出改造的范围是: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和独立工矿区内。
XX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指出改造范围是:城市建成区国有土地范围内。
第二,棚户区所在的绝大部分房屋为平房。
平房是相对于楼房而言,其特点是低矮,质量差。
也包括部分简易的楼房。
例如:XX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出改造的范围是:集中连片平房和简易楼房。
XX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指出改造范围是:集中连片平房区、简易楼以及因规划需要拆除的现状楼。
第三,市政设施不完善,没有公共排水设施等。
治安和消防隐患大以及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出改造的范围是: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基础设施不配套、交通不畅、消防隐患大、环境脏乱差。
对棚户区与棚户区改造问题的认识及研究
对棚户区与棚户区改造问题的认识及研究棚户区改造是目前老工业城市的核心工作,也是一项关键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不单单有助于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也是城市价值再造、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
标签:棚户区;改造;认识;研究现在我国部分区域依然有棚户区,而这些棚户区大部分在城镇建成区,规划区范围内,大多数也是为简单的平房,房屋归属权混乱,违规搭建,人均的面积较少;大多数也都是平民所居住,都是中低收入家庭或者外来的打工人员,棚户区相应的配备设施不齐全,不管排水还是用电都存在问题,而且治安问题较差。
一、棚户区成因及加快改造的意义现在棚户区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就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所以才能促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避免城镇差距过大造成贫富差距过大,但是由于现在都是生产发展与生活改善,先立足,自立,然后才能追求生活的品质等历史遗留问题,我国不少地方历史欠款十分严重,而且不少居住区的住房质量和人们居住的环境也是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伴随着城镇化的步伐加快,人们为了省钱选择租金便宜或者生活成本相对少的棚户区里,也是严重影响了住房的供需情况,从而产生了矛盾。
我国一些棚户区所在都是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像是工矿区,丰富的铁等,有些地方也是利用这些资源让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但是也因资源耗尽而衰落。
例如说我国东北三省的抚顺,阜新等城市,建国以后因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对我国的工业体形成了独立与完善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开采,使得原本很多企业的生活区变成了如今的棚户区,特别是矿藏被采空,大地开裂,房屋塌陷;矿渣堆成山,井水被污染,林木枯萎;曾经青壮年人云集的矿区,如今只剩老人留守。
也是在外被人们所称作暮光之城,资源消耗殆尽,导致产业不得不面临倒闭,使职工们没有好的生活条件,住所脏乱差,导致棚户区大片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重 大 项 目 “社 会 治 理 与 公 共 服 务 研 究 ”(项 目 编 号:16JJD810002)。
164
始于对美国各州之间政策创新、模仿和趋同现象的关注,这支政策理论致力于解释为什么相似的政 策在不同政策主体之间进行扩散。政策创新与扩散的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涌现了许多理论和经验 层面的探讨,力图使用在西方发展起来的政策扩散分析框架解释中国公共政策的扩散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对地方政府进一步下放事权、财权,我国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 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为政策创新的产生和政策扩散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空间。政策创新和扩散已然 成为中国政府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现象,大量的政策在扩散中被逐级采纳。有学者指 出,政策创新与扩散是理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历程的关键①②。中国的政策扩散过程不仅表现为中 央政府主导下的政策试点,还表现为地方政府自主创新下的政策试验。获得一定政策自主权的地方 政府如同“政策实验室”,在地方治理上先行先试,为全国政策制定和问题解决提供方案。
2019.09
LANZHOU XUEKAN
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创新与扩散
———一项中国省级地方政府的事件史研究
李梦瑶 李永军
摘 要 基于中国 31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4年间棚户区改造政策省际扩散的面 板数据,运用事件史方法,从邻省和全国采纳率、中央政府的影响以及地区内部特征三个维 度对棚改政策创新与扩散的动力机制提出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邻省采纳比例和全国省 份采纳比例的提高能够显著增强一省棚改政策采纳意愿;(2)来自中央政府的政策指令显著 提高了棚改政策采纳几率比并优化模型解释力度;(3)其他条件不变,一省的财政健康状况 和人口规模显著增加棚改政策采纳几率比,来自产业结构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基于政策 扩散视角的棚改政策过程研究揭示了政策合法性、央地互动关系等因素对中国公共政策过 程的独特影响。
① 韩博天:《中国异乎常规的政策制定过程:不确定情况下反复试验》,《开放时代》2009年第 7期,第 41-48、 26页。
② 周望:《“政策试验”解析:基本类型、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 2期,第 84 -89页。
165
表 1 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历年采纳情况
年份 当年新增采纳棚改政策省区数
棚户区改造政策是中国政府自 2004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社会政策,旨在使居住在棚户区内的住 房困难群众“出棚 进 楼 ”,为 其 改 善 和 解 决 住 房 问 题,是 党 中 央、国 务 院 确 定 的 重 大 民 心 工 程。 至 2014年底,全国 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已经陆续出台棚改政策实施意见和方案,基 本完成了棚改政策的扩散,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对象。棚户区改造政策在我国各省级政府的实施和采 纳时间不尽相同,呈现出逐年增多的特点(见表 1)。本文关注棚户区改造政策在中国的省际扩散机 制,即不同的地方政府为何采取这一相似的社会政策,并尝试从横向扩散机制、中央政府影响和地方 内部特征三个维度来建立棚改政策扩散过程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政策创新;政策扩散;棚户区改造 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92(2019)09-0164-13
一、引言
政策创新与扩散(policyinnovationanddiffusion)是公共政策理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作者简介:李梦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博士生;李永军,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政 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2005
2
2006
1
2007
3
2008
1
2009
4
2010
பைடு நூலகம்
12
2011
1
2012
0
2013
4
2014
3
总数
31
累积采纳棚改政策省区数 累积采纳棚改政策省区占比
2
6.45%
3
9.68%
6
19.35%
7
22.58%
11
35.48%
23
74.19%
24
77.42%
24
77.42%
28
90.32%
31
100.00%
(一)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扩散机制 横向扩散主要存 在 于 同 级 地 方 政 府 之 间,一 般 来 源 于 学 习 (learning)、模 仿 (emulation)和 竞 争 (competition)三种动机。地理距离的接近是解释政策横向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①②。一方面,由于地 理位置的临近,相邻区域间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相似性,便于沟通交流,拥有相近的文 化、制度和价值观③,政策制定者往往会从邻居身上寻求合意的政策方案。另一方面,获得成功的政 策往往更容易被其他地方模仿,地理距离的接近使得对成功政策的实施效果更易于获得和认知,对
本文在第二部分建立一个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分析框架,从横向、纵向及地方内部三个维度来 对棚改政策扩散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第三部分将我国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发展和扩散过程划 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梳理和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实证研究设计,介绍了本文的数据来源、变量和 模型设定以及研究方法和结果。第五部分为结论与讨论,对经验研究进行理论解释,并指出下一步 的研究方向。
31
二、政策创新与扩散: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政策扩散理论在西方学术界的大量研究下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过往研究 在解释政策扩散机制时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同级政府之间的横向扩散机制、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纵向 扩散机制以及地区内部的社会影响因素。本文从中国政治经济特点和政府间关系入手,依据上述三 个维度,构建理论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