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扩展机制

合集下载

系统性金融风险文献综述:现状、发展与展望

系统性金融风险文献综述:现状、发展与展望

系统性金融风险文献综述:现状、发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和不断创新,系统性金融风险逐渐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以期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

我们将首先界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和特征,然后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在系统性金融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防范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金融风险管理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系统性金融风险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目前,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不断增强,使得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化,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不断提高。

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传播速度。

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递和共振效应日益明显。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联系和资金往来越来越频繁,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递和共振效应也日益明显。

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风险事件,很容易引发其他金融机构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加剧。

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给系统性金融风险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也可能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可能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冲击,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

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呈现出复杂性、关联性、传递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为了有效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风险预测模型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金融风险预测模型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金融风险预测模型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动,金融风险的管理成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重要任务。

设计和开发有效的金融风险预测模型与系统对于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投资者的合理决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金融风险预测模型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金融风险预测模型设计原理1. 数据收集与清洗金融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基于大量的历史和实时数据。

数据的收集是模型设计的第一步,包括金融市场数据、经济指标数据、公司财务数据等。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清洗和处理,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特征提取与选择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与选择,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用于建模的特征变量。

特征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对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和逐步回归等。

3. 模型选择与训练根据预测的风险类型和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训练。

常用的金融风险预测模型包括VAR模型、GARCH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等。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需要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模型的验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风险指标计算和评估通过训练得到的模型,计算风险指标来评估金融风险的大小和概率。

常用的风险指标包括价值-at- risk (VaR)、条件VaR、Expected Shortfall等。

通过对风险指标的计算和评估,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

二、金融风险预测系统的开发1. 架构设计金融风险预测系统的开发需要明确系统的整体架构。

通常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与评估、风险指标计算、结果展示等模块。

架构设计需要满足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高效性,确保系统可以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实时预测。

2. 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金融风险预测系统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机制。

数据仓库用于存储和管理各类金融市场数据和经济指标数据。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清洗、转换、存储和检索等过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金融机构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与设计

金融机构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与设计

156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数据库技术• Data Base Technique【关键词】风险预警 管控 原则 设计金融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我国经济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就必须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案例的影响,引发了人们的警觉和思考,金融安全问题在行业内成为热议课题。

因此,本文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行阐述,并研究得出风险预警系统体系的设计思路。

1 金融风险的定义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开展经营活动中,会遇到一些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的情况,或者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在资产、收入以及信誉方面存在的一定风险。

不良的风险将会导致金融机构实际利益脱离预期的利益,从而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影响客户的财产安全。

其中包含:非法集资、非法拆借和经济诈骗等风险。

因此,在金融机构实际运作过程中,需要建立安全可靠的风险预警系统,根据客户及内部特点,通过大数据或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各类风险的变化趋势,根据风险动态发展,及时将预警信号发送给管理人员,提醒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 设计目标以及原则2.1 系统设计目标管理体制:对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而言,需要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管和掌控,保证管理的规范化。

经营活动:金融机构内外部环境变化、生产经营方式的失误以及用户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关系,都可能引发金融交易活动中的风险。

财务管理:金融机构账面交易数据、整体数据波动异常等,合约签订的风险、内部财金融机构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与设计文/王希龙务人员失误等,也会导致财务管理风险。

银行信用:金融机构自身实力带来的风险,以及借款人的信用预警等。

2.2 系统设计原则系统的先进性:金融机构要尽可能的选择具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确保安全系统使用流畅,保证能够符合金融业发展趋势。

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综述

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综述

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综述居新可【摘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受到更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测度及防范监管对策3个方面的现状及进展.%After the glob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more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financial risk. The origin, measurement and countermeasure of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over recent years were overviewed.【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29【总页数】3页(P163-165)【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对策;综述【作者】居新可【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 引言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成为经济学研究热点,其中系统性金融风险得到重新审视。

国际上系统性风险的研究不多,往往放在金融危机大框架下加以讨论[1],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2]。

迄今,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尚无统一定义,界定金融风险的侧重点也不一致。

既有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为代表(Bernanke,2009)强调系统性金融风险危害范围之大,足以威胁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 [3];也有以Gonzalez-Hermosill和Kaufman为代表,侧重风险传染属性,即单个事件通过影响一连串的机构和市场,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损失扩散的可能性;或以Minsky为代表侧重强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起金融功能丧失的或然性;此外,还有侧重强调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危害。

十国集团(Group of Ten,2001)在 De Bandt and Hattmann(2000)[4]研究的基础上将系统性风险定义为:单个冲击事件导致部分金融体系信心崩溃、经济损失或不确定性增加,甚至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危害的风险[2]。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与消除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与消除

【 收稿 臼期 J 010— 1 1-3 1 2 【 作者简介 】赵振 然( 95 )男 , 16一 , 河南郸城人 , 口职业技术学院讲 师, 究方 向: 周 研 经济法、 税法。
行解 释。随着 市场主体 和风 险偏好 的同质化发展 , 金融 市场上 出现 羊群效应必 须引入社会 学甚至心理 学理论 , 从而考 虑金融 市场 上主体的非理性行 为。 于对利益的最大程度追求 致使人 基 们在 信息极 度不 全面 的情形 下进行 不理 性 的投 资或 是在 风险 到来之 际做出类似 的行 为从 而以最大限度挽 回 自身 损失。人们 大多 数的经 济行 为依 旧建立在 理性 的思考 以及 合理 的利益 追 求基础 之上 , 但也存在 不理性 的经 济行为甚 至在系统性 风险爆 发之 时陷入疯 狂的行为 和情绪 之中 。 在追求最大 限度 的经济利 益时 , 人们并 非总能保持 理性 。系统性风险产生 的根源在社 会 学 和心理学 的研究 范 畴看来 与人们 对利 益追求 的无 止境 和贪 婪有关 。 在金 融市场的 自由化程度 和难 以实现有效 的市场监 管 体制之下 , 们的非理性 经济行为无 疑提高 了金 融体系发展 和 人 运行 的风 险。 ( ) 融市场的利益分 配模 式加 剧 了系统性风 险 五 金 银行 等相应 的金融 机构通过 贷款建立 与客户 的联 系 , 同时 也建立 了针对 客户 的监管体系 。 而银行 贷款 目的是为支 出而非 持有 , 那么在 一定 程度上 贷款银行 降低 了审视 的标 准 以求最 大 限度获 利 , 贷款 品种 的创 新也 加大 了银行 的整体 风险 , 小 的 减 贷款承担责任致使 易出现欺诈性贷款 。 银行 与相应 的投资者 之 间存在很 长的利益链条 , 益链条导致 了相应责 任的分散 和风 利 险的加剧 , 利益链 条上 的环节 易通过风 险转移实现 酬金 的获取 和利益的获得 。 资产 证券的细分化过程 致使 金融市场 的参与者 获 得的信息不 对称 , 同时也造 成了利益链条 上各环节 的利益 冲 突和矛盾 。贷 款危机带来 了按揭贷 款市场 的信用 风险 , 在很大 程 度上影 响到 利益链条 上的市场参 与主体 , 扩大 了系统性风 险 的影响范 围, 给全球性 的金融危 机的发生埋下 了隐患 。 ( ) 六 金融风险 的转稼扩大 了系统性金 融风 险的领域和范 围 金融 市场利 益链条 上 的环节较 多致 使在很 大程 度上 易在 系统性风险来 临时风险 的转 嫁 , 而减小 自身的风 险获得最大 从 程 度的利益 。 相应 的市场 通过各类金融创新 工具 的出售实现风 险的转移 , 本意是通 过金融工具 的创新将风 险转移给 能承受并 且愿 意承受金 融风险 的金 融市场 的投 资者 , 从而实现 有效管理 金融体 系的风险和提高抗 风险的能力 。 但在实 际的金 融市场 的 风 险转移过程 中 , 金融创新产 品的过 高估 计和缺乏对 系统性 对 风 险的防范意识 , 而导致 了系统 性风 险的加剧 。因而在金融 反 市场上 信用风 险往 往转移 到 自由化程度 提高 , 但缺乏监 管的金 融 市场 , 市场 的透 明度降低 或许 迎来 未知 的风 险 , 且新 出现 并 的风 险种类将具有 高杠杆性 和复杂 的结 构 , 么风险 的转 嫁没 那 能让 系统性 风 险得到合 理 的分散 ,反 而加大 了风 险发生 的概 率, 扩大 了风险的范 围 , 至导致未知 的系统性风 险的爆发 , 甚 从 而 引发更 为严重的经济破坏力 的金融危机 的发生 。 ( ) 七 国家 经济宏 观调控 不 当加剧 了系统 性风 险的扩 散和

2020年高级经济师《金融》试题(网友回忆版)

2020年高级经济师《金融》试题(网友回忆版)

2020年高级经济师《金融》试题(网友回忆版)[单选题]1.银行员工和外部人员合谋骗取银行贷款资金,属于()。

A.操作风险(江南博哥)B.信用风险C.市场风险D.声誉风险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银行员工和外部人员合谋骗取银行贷款资金,属于操作风险。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选项。

[单选题]2.申请转板到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应当在精选层连续挂牌期限为()年以上A.半B.一C.两D.三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金融组织创新相关知识。

依据《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试点期间,符合条件的挂牌公司可以申请转板到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

申请转板上市的企业应当为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公司,且在精选层连续挂牌一年以上,还应当符合转入板块的上市条件。

[单选题]3.2020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要稳步推进证券公开发行施行()政策。

A.注册制B.备案制C.核准制D.审批制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对于推行注册制,国务院办公厅在《通知》中提出,要稳步推进证券公开发行注册制,分步实施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改革。

[单选题]4.2019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办了()开板仪式。

A.科创板B.创业板C.新三板D.新兴板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2019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办了科创板开板仪式。

[单选题]5.以下不属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职责的是()。

A.审议金融业改革发展重大规划B.统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C.协调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相关事项D.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

主要职责是:(1)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2)审议金融业改革发展重大规划(A);(3)统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B),协调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相关事项(C),统筹协调金融监管重大事项,协调金融政策与相关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4)分析研判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做好国际金融风险应对,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和维护金融稳定重大政策;(5)指导地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对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业务监督和履职问责等。

银行综合业务系统概述

银行综合业务系统概述

银行综合业务系统概述银行综合业务系统是指银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各种业务的处理、管理和控制的综合性系统。

它包括了银行业务的前台、后台和支撑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银行业务的高效、便捷、安全和可靠。

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的前台主要包括了银行柜面和自助设备。

银行柜面是银行与客户直接交流的窗口,是客户进行各类金融业务办理的主要场所。

银行柜面通过电脑终端和相关软件进行各类业务的受理、审核和记录。

自助设备包括了自助取款机、自助存款机、自助缴费机等,客户可以通过自助设备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业务操作,提高了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的后台是银行内部各类业务的处理和管理中心。

后台业务主要包括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证券业务、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等。

存款业务是银行最基本的业务之一,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

贷款业务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之一,包括个人贷款、企业贷款等。

结算业务是指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支付结算、清算和跨行资金清算等服务。

证券业务是银行为客户提供证券交易服务的业务。

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是指银行开展的风险管理和对冲业务,包括利率、外汇、商品等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买卖和交易。

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的支撑系统包括了风险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等。

风险管理系统是指银行通过各种模型和工具对风险进行评估、控制和监测的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指银行通过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管理,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和个性化服务的系统。

内部控制系统是指银行对内部业务运作进行规范和监督的系统,包括对业务流程、权限控制、审计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管理。

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的特点是高度集成化、灵活性强和可扩展性好。

高度集成化是指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能够将各类业务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业务之间的无缝连接和数据的共享。

灵活性强是指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能够根据银行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和适应新的业务要求。

可扩展性好是指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能够根据银行规模和业务规模的发展,进行灵活的扩展和升级。

浅谈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与消除

浅谈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与消除

浅谈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与消除摘要: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各国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一定价值的影响。

本文简单介绍了其产生的一系列主要原因,并针对金融风险,提出有效的防范、消除改革措施。

关键词:金融风险利益分配流动性所谓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的就是证券价格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包括涉及到国家政治、各国经济、交易市场等,故亦名“全局性韵金融风险”。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系统性金融风险造成的影响就各国经济发展来说,具有较为深远的价值意义。

一、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一)宏观经济调控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扩张范围中央银行属于政府性质银行,着重于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并代表政府进行相关国际金融事务的处理,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央银行是完全依附在政府上的,其应该具有一定独立性。

可事实上,我国的中央银行却是完全依附于政府的,根本没有独立性之说。

追根究底,是因为“政府性质的货币政策”,而不是“央行的货币政策”。

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是很大的。

如果是“央行的货币政策”,那么它唯一的目标就是要稳定币值,但如果是“政府性质的货币政策”,不仅需要稳定币值,还要完成促进国家gdp增长、人民就业增加跟出口贸易增长等目标。

(二)金融监管体制对系统性风险没有实质性功能用途使金融风险严重程度不断家具的原因不光光是因为金融交易市场本身的不足,还因为其监管体制的不足。

一方面,金融市场逐渐加强自由化程度间接性地使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大。

各国实行在金融交易市场自由化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举动使得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频率逐渐变高;这种自由化的经济市场使得部分大多数从业人员、金融风险监管工作者在风险管理经验及其技巧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间接性地削弱了金融监管的有效程度;金融市场自由化,也就使得资金利率体系不够成熟、全面,风险管理无规则地扭曲、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市场存在的系统风险可能性变高。

另一方面,不断地创新金融的经营模式也会让系统性金融加剧其风险程度。

金融市场监管机制

金融市场监管机制

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一、概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展和发展,金融市场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变得越来越重要。

金融市场监管机制是指国家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用于规范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金融市场监管机制的作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二、金融市场监管机制的作用1. 保护投资者利益。

通过金融市场监管机制,及时披露金融产品的信息,规范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防止资金被侵占、欺诈和欺骗,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制定和实施金融市场监管政策,规范金融市场的经营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防止金融系统发生系统性风险。

3. 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通过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维护金融市场的公正、透明、规范,提高金融市场的壮大和活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三、金融市场监管机制的现状1. 金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虽然我国有一些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法》、《信托法》等,但监管机制仍有欠缺。

一些不法金融机构利用法律漏洞炒作股票、发行非法理财产品,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

2. 监管部门职能不够明确。

我国金融市场监管部门有多个,如中国证监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管委员会等,但职能之间并不分明,监管主体完善性亟需提升。

3. 金融市场监管力度需要加强。

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解决金融市场乱象问题。

四、金融市场监管机制的发展方向1. 建立相应的法律框架。

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2.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

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监管委员会,在实现职能新的合作机制的同时,实现职能的分立,各项职责的统一和协同。

3. 提高金融监管技能水平。

金融市场监管人员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确保金融市场监管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决策部署,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一)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业综合统计是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是有效监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信息基础,是前瞻性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

(二)金融业综合统计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金融业综合统计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统计和公布社会融资规模,2017年开始测算宏观杠杆率,对评估经济运行的风险状况提供了支持,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统计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统计制度存在割裂,数据标准不统一,统计技术手段单一,数据组织分散,信息归集和使用难,共享机制不完善;交叉性金融活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等关键领域统计监测不足,风险预警数据不敏感;宏观风险统计基础较为薄弱,政策效果评估数据不充分;部分金融活动游离于金融统计体系之外,基础数据不健全等。

上述问题亟需从制度上加以完善。

(三)新时代要求加快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

当前,我国金融领域仍处于风险易发高发期。

科学研判系统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求质量更高、更及时有效的预警监测数据。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金融业综合统计的方向和总体要求,有关部门在金融业综合统计的目标、内涵和框架等方面已形成广泛共识。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论述题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论述题

1.试论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2.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3.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下的中央银行与早期的中央银行在职能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4.试结合我国实践,分析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的意义。

5.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大致可分为哪些种类?6.你认为应如何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7.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参与支付清算服务的重要性?8. 支付系统风险有哪些?如何防范和控制支付系统风险?9.试结合我国实际,对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0.试论述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并预测一下我国此项业务的发展趋势。

11.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对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12.利用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指标,检验中央银行2004年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谈谈目前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及2005年度货币政策的走势13.试析全球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14.试论述我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及其效果。

1.试论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要对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大致可以从下列5个方面去分析。

(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与金属货币相比较,银行券已是一种信用货币,它的流通支付能力取决于其兑换金属货币的能力,即取决于发行银行的信誉。

银行可能会因经营不善而无法保证自己所发行银行券及时兑现,这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混乱。

而在银行提供的信用货币超过客观需要的情况下,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动荡。

这些诸多问题的存在,客观上要求信用货币的发行权应该走向集中统一,由资金雄厚并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能够在全社会流通的信用货币。

于是,国家即以法律形式将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集中到几家以至最终集中到一家大银行。

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

(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模

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模

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模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务的复杂化,金融风险管理成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

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模成为了金融机构应对各类风险并保障资金安全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探讨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模,并介绍其中的关键要素。

一、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第一步是需求分析。

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需要充分了解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和风险敏感度,全面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业务数据和风险数据。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以满足机构的实际业务需求。

系统设计阶段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结构和流程的设计。

在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技术平台和工具,并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模块和接口,确保系统的各个组件可以相互协作。

二、风险评估与建模风险评估是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搜集和分析大量的市场数据、信用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对各类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

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如历史模拟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等,来预测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建模是风险评估的重要步骤。

通过建立风险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风险的来源和传播机制。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也需要对模型进行有效性和稳定性的测试和优化。

建模结果应该可以为机构的风险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风险监测与预警风险监测和预警是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对市场数据和交易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事件,并做出预警。

风险监测和预警功能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机构的实际需求,包括风险事件的时间敏感性和预警的准确性。

风险监测和预警功能的实现需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包括数据挖掘、模式分析和机器学习等。

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模式识别,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和预测风险事件。

同时,系统还可以采用交互式的可视化方式展示风险监测和预警结果,便于机构的风险决策和调整。

基于Java的金融风控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基于Java的金融风控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基于Java的金融风控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金融行业一直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而金融风控系统更是金融机构不可或缺的核心系统之一。

本文将围绕基于Java的金融风控系统展开讨论,包括系统设计原则、技术架构、性能优化等方面,旨在为金融科技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金融风控系统概述金融风控系统是金融机构为了管理和控制风险而建立的一套系统。

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对市场、客户、产品等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基于Java的金融风控系统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金融机构复杂多变的需求。

2. 系统设计原则2.1 高可用性金融风控系统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支撑系统,必须具备高可用性,保证系统随时可用。

采用集群部署、负载均衡等技术手段,确保系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响应并恢复正常运行。

2.2 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金融领域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金融风控系统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数据加密、权限控制、审计日志等功能,保障数据不被泄露或篡改。

2.3 灵活性与扩展性金融市场变化快速,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因此金融风控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够快速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和市场变化。

3. 技术架构基于Java的金融风控系统通常采用分布式架构,以应对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并发访问的需求。

典型的技术架构包括前端展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组件。

3.1 前端展示层前端展示层通常采用Web技术开发,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实现用户界面。

同时,采用Ajax等技术实现与后端服务的异步通信,提升用户体验。

3.2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并调用相应的服务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在Java中,可以使用Spring框架来实现业务逻辑层的开发,通过IoC和AOP等特性提升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3.3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包括数据的读取、写入和更新等操作。

在Java中,可以使用MyBatis或Hibernate等ORM框架简化数据访问操作,提高开发效率。

影子银行业务、银行风险承担与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业务、银行风险承担与系统性风险

彩子银行业务、银行风险承粗与系统性风险田静1张骏2(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财金所,天津300071;2.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天津300222)【摘要】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及金融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重点。

有鉴于此,本文基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视角,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SV-TVP-VAR)模型探究了影子银行业务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动态关联效应与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银行开展影子业务虽然短期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随着时间延长,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转而升高;银行风险承担的上升可对系统性风险产生明显的推升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作用有所减弱;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也呈现出随时间变化的非线性特征,随着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持续攀升、高风险属性逐渐暴露,其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由负向转为正向。

本文研究丰富了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及系统性风险防范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关键词】影子银行;银行风险承担;系统性风险;SV-TVP-VAR模型【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166(2021)03-0060-10doi:10.3969/j.issn.1003-0166.2021.03.0100引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学术界对于“影子银行”问题的研究逐渐兴起,大量学者通过剖析金融危机深层根源发现,影子银行在贷款发放、资产证券化以及衍生品市场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进而对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日阱。

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与美国不同,它来源于商业银行的监管套利,主要是银行以其他机构为通道的“类信贷”业务,更贴切说法为“银行的影子业务”™o中国式影子银行在最近10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来在“监管套利”这一主要动机下,我国影子银行业务不仅绝对规模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且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出现显著上升。

银行信任危机事件传导机制

银行信任危机事件传导机制

银行信任危机事件传导机制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机构,承担着信任储蓄、资金调度和信贷分配的重要职责。

然而,自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面临着诸多信任危机事件的冲击与挑战。

这些危机事件往往能够迅速传导并产生系统性风险,严重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甚至经济社会稳定。

以下将从共性特征和传导机制两个层面,探讨银行信任危机事件的传导机制。

一、信任危机事件的共性特征:1.不确定性:信任危机往往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产生,并由于封闭性渠道和不透明操作的存在,导致事件发展路径不易预测。

3.爆炸和传播:信任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普遍较快,通过媒体报道和社交网络等渠道,可以轻松将危机事件信息传递给公众,造成波及面更广的影响。

4.负面影响持久性:一旦信任危机事件发生,银行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恢复公众信任度,危机事件对银行形象的负面影响往往具有长期性。

二、信任危机事件传导机制:1.信息传播渠道:信任危机事件首先通过媒体报道、社交网络、互联网等渠道传播,使得公众获知相关信息并产生信任危机。

这些渠道的普及和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得危机事件的传导更迅速。

2.舆论导向:社会上的舆论导向在信任危机事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舆论的负面评价往往会加剧公众对银行的不信任感,从而影响其信任决策。

3.投资者行为:信任危机事件一般会导致投资者对银行的信心受到冲击,从而引发股价大幅下跌或者资金大规模撤离。

这种投资者行为会使银行面临流动性压力和信用困境。

4.传染效应:信任危机事件往往能够产生跨市场的传染效应。

当一家银行出现危机,周边银行或相关金融机构在信用衰退和风险共享的情况下受到牵连,从而导致系统性风险的扩展和传导。

5.政府干预:当银行发生信任危机事件时,政府可能会介入进行干预。

政府的干预能够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实施财政政策、金融监管等手段,稳定金融市场和银行业的信心。

三、预防和应对措施:1.提高透明度:银行应加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及时公开信息,让公众更好地了解银行的运营状况和风险情况。

金融行业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开发方案

金融行业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开发方案

金融行业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开发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 (3)1.1 行业背景分析 (3)1.2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3)1.3 项目目标与意义 (4)第2章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设计原则 (4)2.1 系统设计理念 (4)2.1.1 实用性 (4)2.1.2 前瞻性 (4)2.1.3 灵活性 (5)2.1.4 可扩展性 (5)2.2 系统设计要求 (5)2.2.1 高效性 (5)2.2.2 准确性 (5)2.2.3 安全性 (5)2.2.4 稳定性 (5)2.3 技术选型与架构 (5)2.3.1 技术选型 (5)2.3.2 架构设计 (6)第3章风险数据采集与处理 (6)3.1 数据源梳理 (6)3.2 数据采集策略 (6)3.3 数据预处理与存储 (7)第四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7)4.1 风险类型与特征 (7)4.1.1 信用风险 (7)4.1.2 市场风险 (7)4.1.3 操作风险 (8)4.1.4 流动性风险 (8)4.1.5 法律合规风险 (8)4.2 风险识别方法 (8)4.2.1 文献分析法 (8)4.2.2 专家访谈法 (8)4.2.3 案例分析法 (8)4.2.4 数据挖掘法 (8)4.3 风险评估模型 (8)4.3.1 概率模型 (9)4.3.2 风险度量模型 (9)4.3.3 机器学习模型 (9)4.3.4 集成学习模型 (9)4.3.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9)第5章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9)5.1.1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充分反映金融行业风险的本质特征,保证所选指标具有代表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9)5.1.2 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应涵盖金融行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宏观经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等多个维度,形成有机整体。

(9)5.1.3 动态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反映金融风险的变化趋势,及时捕捉风险因素的变化,为风险预警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9)5.1.4 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具备较强的可比性,便于在不同金融机构、不同时间段、不同市场环境下进行风险程度的评估。

系统性金融风险_一个经典注释_马勇

系统性金融风险_一个经典注释_马勇

系统性金融风险:一个经典注释*马勇〔摘要〕由于忽略了金融因素的内生性影响,过去几十年的主流经济学文献几乎没有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深入论述。

本文以经典文献为基础,从内生性金融风险的“原罪”、风险形成的动态过程以及风险传导机制等方面,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理论重建。

围绕7个基本命题,本文强调,理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冲击在特定条件下得以实现的基础和条件,而这正是被主流文献长期忽略的关键命题。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实体经济经济周期JEL分类号:E32E44G32一、引言在浩如烟海的金融学文献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断裂”现象是:一方面,关于系统性危机的研究已经大量存在;但另一方面,关于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却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在现实经济中,我们观察到的金融危机只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种结果和表现形式,而作为一种连续不间断过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才是隐藏在金融危机背后的真正原因和永恒存在。

更确切地讲,作为一种典型的“过程量”,只有在一种时间性和连续性的动态进程中,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本质、特征与机制才能被充分理解,而这,正是被主流文献长期忽略的关键命题。

从一般的意义上看,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金融体系由于遭受了普遍的大规模冲击而无法持续有效运转的可能性,这种冲击常常表现为相当数量金融机构的倒闭和支付困难、金融市场的崩溃和价格信号的失灵,以及货币的贬值和资本的外逃等等。

冲击的具体来源可以是任何一个源自金融体系内部或者外部的随机事件,但这种冲击得以实现的基础却是长期在金融体系中滞留和酝酿的系统性风险的集中爆发。

因此,只有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及其实现机制本身的研究,才能真正从源头上理解金融危机的实现过程,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要将重点从对金融危机的研究直接转向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

二、被掩盖的金融风险:主流理论忽略了什么?在主流经济学框架中,以古典完美市场为基准,“充分认知假设”绕过了不确定性的影响,个人在未来各种明确的可能性中,相机做出的最优化决策可以自动实现市场的均衡,因而在一般均衡框架中,金融体系事实上缺乏存在的必要性(Garrison,1982)。

浅析区域金融风险的产生机理

浅析区域金融风险的产生机理

浅析区域⾦融风险的产⽣机理2019-10-10当前对区域⾦融风险进⾏深⼊细致地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从现实看,我国⾦融⼀体化远未实现,全国经济⾦融发展状况差异很⼤。

因此,很难出现全国范围的⾦融风险,未来防范⾦融风险的重点之⼀就在于区域⾦融风险。

区域⾦融风险与分析视⾓区域⾦融风险过去并没有得到严格的定义。

从形式上看,区域性⾦融风险区别于个体风险和总体风险,介于“中观”层⾯,但这并⾮区域⾦融风险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区域性⾦融风险更接近于总体风险,即它更算是系统性风险,只不过主要表现在区域范围内,尚未波及全国。

针对区域⾦融风险的产⽣机理,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既可以从⾦融本⾝的特性寻找,也可以从与之密切关联的经济层⾯来分析,更深⼊的经济⾦融分析则需要从体制⽅⾯切⼊,⽽⼀切⼜最终归结于⽂化。

其中,⾦融维度是最基本的维度。

众多事例早已证实,⽆论就⾦融机构个体来说,还是就⾦融体系整体来说,它们都有⼀种内在的不稳定性或脆弱性(海曼·明斯基,2010)。

这由此也导致了通过⾦融风险的累积带来的⾦融危机,⾦融危机可谓是“顽疾难治”(查尔斯·⾦德尔伯格,2008)。

不过,很长⼀段时间以来,此类基于实例和历史的研究往往被排除在主流研究之外。

例如,⾦德尔伯格的权威著作⼀度被主流贬称为“⽂献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和⾦融学⼀度忽视了本应得到更⼤和更多关注的风险、泡沫乃⾄危机现象。

正如张晓晶(2009)指出,当代主流经济学认为⾦融市场只是⼀个“余兴表演”,从来不是主⾓,因此多将其处理成外⽣变量。

但出乎意料的是,次贷危机的爆发有望改变这⼀情形。

从⾦融体系⾃⾝特征出发,研究其所蕴含的风险,不仅是研究⾦融风险形成的⾸要起点,⽽且有望成为未来⼀段时期内经济⾦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对中最热门的主题之⼀。

基于此,本⽂将其作为区域性⾦融风险形成机理的第⼀观察视⾓。

区域⾦融风险分析的逻辑起点——从明斯基模型说起明斯基模型的启⽰与三个“关键词”明斯基模型简单来说,就是某种刺激带来了经济繁荣和信⽤扩张。

金融行业软件系统建设方案

金融行业软件系统建设方案

金融行业软件系统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软件系统在金融行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金融行业软件系统建设方案,以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需求分析1. 业务需求在金融行业中,涉及到的业务繁多,包括但不限于资金结算、金融产品管理、风险评估等。

软件系统在这些业务中应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以及灵活的报表生成。

2. 安全需求金融行业涉及到大量敏感信息的处理,因此系统对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软件系统需具备严格的权限控制机制、加密技术和安全漏洞的修复能力,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

3. 扩展性需求金融行业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因此软件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满足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的需求。

系统应支持模块化设计,便于根据具体业务进行灵活配置和扩展。

4. 可靠性需求对于金融行业的软件系统而言,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系统应具备高可用性和冗余机制,确保在系统故障或者其他意外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并维持业务的连续性。

三、解决方案基于以上需求,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将整个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功能模块,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同时,引入云平台技术来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冗余机制。

2. 数据管理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

采用现代化的数据库技术,如关系型数据库和NoSQL数据库,便于对数据进行高效的查询和分析。

3. 业务流程优化通过流程建模和优化工具,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进行建模和分析,找出瓶颈并进行优化。

引入工作流管理系统,实现业务的自动化流转和信息的实时交互。

4. 安全与权限控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功能。

引入精细化的权限管理系统,实现对用户和角色的权限控制,确保数据安全。

5. 报表生成与分析引入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生成报表,并提供灵活的查询和分析功能。

金融风控技术的创新方案

金融风控技术的创新方案

金融风控技术的创新方案金融风控是指金融机构对风险进行监测、评估、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金融风控技术的创新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金融风控技术的创新方案,以应对金融行业不断变化的挑战。

一、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成为了金融风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行为和需求,从而准确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挖掘隐含的风险信号,及早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风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金融机构可以建立智能模型来预测市场走势、评估风险水平等。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风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交易活动,并识别出潜在的异常和欺诈行为。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自动化风险评估和决策过程,提高风险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和透明的交易处理方式。

在金融风控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建立起信任机制和合作平台,加强金融行业内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通过区块链技术,金融机构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验证,提高风控的可靠性和效率。

四、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弹性可扩展的风险管理系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计算资源。

云计算技术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IT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结:金融风控技术的创新方案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风控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推动金融业的转型和创新。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也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和隐私保护等问题,确保金融风控技术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只有不断创新并科学应用,金融行业才能够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05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扩展机制彭卫华 重庆涪陵能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408000摘要:第十九届全国人大的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应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在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情况下保持底线。

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保持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对系统性风险的成因的科学分析,为防止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正处于完全自由化新格局的现实,分析了我国系统性风险的成因,研究了系统性风险的累积扩散机制和我国系统性风险增加的原因,并得出相关总结。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累积扩展机制;杠杆率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系统性风险的成因一直是研究的难点。

系统性风险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

从过去发生的金融危机来看,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是由市场失灵和监管不当造成的。

总的来说,我国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原因如下:(一)经济和金融周期因素经济与金融周期的主要因素是指由金融机构顺周期行为造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明斯基认为,这是内生的脆弱性在金融体系和经济的长期繁荣将导致借贷资金的变化,从而削弱已经稳健的财务结构。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较小,企业投资增加,利润增加,资金需求旺盛。

此时,金融机构将扩大信贷规模,以提高企业利润。

宽松的贷款要求导致金融体系中非正式融资比例明显上升,金融体系不稳定,金融风险积聚。

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根本原因是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

这体现在实际部门企业负债过多和金融部门信贷过度扩张。

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面对一个非常小的影响时,事实上,该体系不能被吸收,然后系统性风险在危机后迅速蔓延。

(二)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趋势增加了监管难度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提出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危机的频率大大增加。

改革开放前25年,全球只有30多起金融危机,自1971年以来,大小地发生了150多起金融危机。

这表示着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提高了金融从业者和监管者的专业素质要求。

另一方面,不成熟的利率市场化和资本管制的放松,加大了银行的风险管理。

金融自由化加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固有的不稳定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衍生品,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出现,金融虚拟化和电子化的趋势明显。

金融创新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增加了金融体系结构层面的复杂性。

跨区域跨平台交易使得金融监管难以协调,给内部金融体系带来更大的风险。

(三)金融市场的根本性缺陷有效的市场和完整的信息是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

但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方一直比其他方面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且市场上每一笔交易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感染效应和经营风险。

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带来了金为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偏低。

其中,部分国家主权风险较高,开放程度较低,市场机制较为不健全,经济环境不佳,信用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货币币值波动较大,容易产生货币信用与金融风险,给进入这些国家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消极影响和风险,从而进一步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风险和挑战。

(三)中国自身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足凸显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国内在支持和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的不足也日益凸显。

国内的金融市场化相对落后,资本账户开放度较低,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建设也相对滞后,高效的全球人民币交易网络建成还有待时日。

另外,美元结算在沿线国际已适用多年,存在货币使用惯性。

这些都将会降低人民币在沿线国家贸易与投资过程中的便利度与接受度。

四、结论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政府与企业都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这能进一步促进我国贸易发展、有效避免汇率波动风险。

同时也不应忽视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所遇到的风险。

为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建立一整套规避风险的机制。

尤其是资本账户逐步开放后,我国应警惕投机性资本快进快出的风险。

同时要提高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加强相应的监管水平,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从而降低经济金融风险。

构建多元化离岸人民币中心,拓宽投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1]陈雨露.“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J ].中国金融,2015(19)[2]林乐芬,王少楠. “一带一路”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16(02)[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2017人民币国际化报告》[R].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作者简介:朱志恒,(1991-01-01——),男,民族:汉,籍贯:山东菏泽,职称:研究生在读,学位: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直接投资。

Financial View | 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06融体系风险,也是2008年次贷危机的根源。

另外,市场同质化也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如要金融体系健康运行,则应该参与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市场主体。

但近年来,随着金融深化的深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理念、监管工具和风险偏好也越来越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容易出现一致的预期和偏好,从而导致市场冲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积累和扩散机制(一)系统性财务风险的积累人们更关注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不关注风险累积的重要性,风险积累的过程远比危机本身以及造成危机的因素重要得多。

博里奥认为,如果我们不正确地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系统性风险过程,就无法正确的意识到金融危机。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积累往往始于技术创新,政策宽松等积极影响。

当对市场产生正面影响时,市场利润有望上升,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投资上升、风险敞口、企业杠杆率提升,金融机构风险就被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积累,金融体系逐渐接近崩溃边缘。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扩散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有三种传播方式。

一是机构资产负债表;二是市值计价的定价规则;第三、投资者恐慌的蔓延。

资产负债表资产,系统性风险爆发→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金融机构→利润和资本被侵蚀→金融机构出售资产以低廉的价格。

然而,资产负债表一方的金融机构很难获得适当的融资。

因此,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受到削弱,并逐渐陷入流动性危机。

同时,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资产的贬值和还款压力的急剧增加迫使他们把经营方式从“利润最大化”改为“债务最小化”。

企业的营运资金首先应用于偿还债务。

非生产扩张。

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市场主体财务报表之间的相关性不断增强,系统性风险的扩散也越来越严重。

当资产价格大幅缩水,由于标的估价规则对市场交易,机构必须与严重低估的市场价值 形成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使估值的资产缩水市值,在市场销售和价格下跌的资产。

扩大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危机。

最后,当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时,投资者对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心一落千丈。

投资者的恐慌促使他们抛售资产,加剧了市场流动性的流动性压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恐慌情绪的迅速蔓延,市场对各种方向的信心丧失,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不断扩大,甚至可能使微观风险最终转变为金融危机。

此外,系统性风险扩散过程中存在两种“综合谬误”:第一,单一金融机构的合理资产出售对外部金融市场具有负面的外部效应,并导致对整个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产生系统性危机。

其次,当前市场金融机构之间的相关性加深,个人健康并不意味着整个市场稳定有效。

三、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的原因在对我国金融风险加剧的原因分析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现象越深入本质,金融风险是经济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叠加共振的必然结果”。

具体而言,目前中国的金融风险主要是由于顺周期性因素的扩大、金融市场的杠杆效应、金融企业的监督管理、金融业缺乏开放性和市场监管的缺陷共同作用。

杠杆率不断提高,缺乏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监督和遏制,导致系统性风险在不断积累。

(一)杠杆持续上涨截至2016年底,中国宏观杠杆率高达247%,其中企业杠杆率为165%,远高于国际警戒线。

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很高,“僵尸企业”市场清除非常缓慢。

一些地方政府也通过各种名义股票实际上为债务增加杠杆。

2015年中国股市和房地产泡沫扩大,与场外资产行为、房地产信贷快速发展等直接相关。

一些机构以金融创新的幌子下进行高风险交易,也促进了市场泡沫的积累。

市场杠杆的增加促使了中国系统性风险的不断扩大。

(二)影子银行业务和刑事犯罪的增加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一些金融机构没有进行各种套利行为的空白和缺陷。

金融产品多层次嵌套,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存在刚性兑付隐藏,权力与责任不匹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迅速。

一些工业企业也热衷于投资金融业,通过各种内幕交易手段在金融市场上快速赚钱。

一些金融机构以“包容性金融”的名义进行庞氏融资。

非法集资行为在线上线下发生,易导致跨区域、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

另外,一些监管机构受监管对象的诱惑,金融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保证。

四、结论习总书记曾反复强调金融安全对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条件。

相比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来说,系统性风险对我国金融体系、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更大、更严重、更深远。

因此,准确把握我国系统性风险的成因和系统性风险增加的原因,对我国建立稳定的金融秩序至关重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融系统要抓住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机遇,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体系服务能力,促进体系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着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金融安全对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准确判断风险是保证金融安全的前提。

与单一金融机构的风险相比,系统性风险对我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更大、严重、更为深远。

因此,建立稳定的金融秩序,准确把握我国系统性风险的成因和系统性风险的增加,是非常重要的。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融体系要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服务能力,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和健康发展,力争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1]高江.构建“双支柱”调控框架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N].经济参考报,2017-10-30(001).[2]李黎力.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评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17,(06):36-44.[3]周小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7-11-22(06).[4]Borio,C.Towards a Microprudenti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R]. BIS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Working Paper, 2003, No.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