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学
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
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第一章:教育科技创新概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育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科技创新在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
教育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以技术为支撑,以创新为发展动力,通过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手段,构建起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
教育科技创新领域包括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教育科技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科技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而且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教育科技创新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并推动了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
第二章:教育科技创新与教学方式革新教育科技创新对教学方式的革新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教育科技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积极探索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课程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它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在线上呈现。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随时随地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课程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
同时,网络课程也需要教育者加强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虚拟现实技术是另一种教学方式的新形式,它通过呈现虚拟场景、展示虚拟物体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一个高度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中。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虚拟现实教育模式更加直观、生动、有效,可以创造出近乎真实的学习场景,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过程中。
第三章:教育科技创新与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是教育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并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
科学教育和创新型报告技术人才的培养(上).doc
科学教育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第一,汉语文教学真正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下展开。
这个文化背景,不仅指的是我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也包括每一位从业者的文化知识储备和文化视野。
第二,我们应该知道自然科学教育当前所达到的水平。
第三,无论是文章还是作者,值得学习、借鉴。
从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科学技术逐渐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不仅是我们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的有力工具,也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了21世纪。
21世纪是知识社会和经济科技全球化的世纪,人类既能拥有普遍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景,又同时面对人口急速膨胀、资源贫乏、环境恶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这是一个像野马一样奔驰着,而人类又必须共同驾驭的世纪。
人类靠什么来面对未来,正确的选择是继续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筑在科学发展基础上正确的价值取向。
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需求,也是保障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可行道路。
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必然是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民组成的,是一个具有创新文化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培育创新文化。
科学素质成为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它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科学的、民族的新文化的主要基础。
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而且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
从儿童开始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教育和探究式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领域里, 目前所指的广义的科学教育是包括从学前教育开始直到大学本科毕业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根据本课题分工的任务范围,在本研究报告里除了特别说明以外,下面提到科学教育是特指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和技术教育,不包括职业教育和中学阶段以后实施的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教育。
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化原则 。开展创 新教育必须以开展个性教育 为依托 、 为底蕴 ,
牢 固树 立 以人 为 本 的教 育 理 念 , 重 学 生 个 性 , 尊 为学 生 创 造 自
觉、 宽松的成长环境 , 促进学生个性 发展 。 四是实践性原则 。 创
新 始 于实 践 、 于实 践 。必须 高 度 重 视 实 践 教 育 , 实 践 中培 基 在
学体系 。通过体 系的实施 , 训练创新思维 , 锻炼 和培养实践技 能与创新能力。第二课堂以多种类型 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为
平 台实 施 多 种 形式 的科 技 创 新 实践 活 动 。在 大 学 生 课 外 科 技 创新教育基地 , 发展 学 生 的爱 好 和 兴 趣 , 施 “ 学 生 研 究 训 实 大
图 l 创新教育体系
第一课 堂是实施创新教 育的主渠道 。在开展创新教育时
应 遵 循 以下 原 则 :创新 精 神 和创 新 意 识 的 培 养 重 于 创 新 方 法
的教育 , 创新方法 的体验和实践高于理论传授 。 理论教学实施 创新教育应遵循 “ 重点突破 , 全面渗透 , 各有侧重”的原则 。 首
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 。五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 堂有 机结合的原 则。 第一课堂是主渠道 , 第二课堂 是第一课堂的拓 展 和延伸 , 两者相辅相成 。 六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 的原则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 的有机结合是创新教育的战略
发展 要 求 。 学 与 人文 两者 不 可 分 割 , 文 素质 教 育 对 于 人 的 科 人 全 面发 展 、对于 创 新 精神 和创 新 人 格 的 形 成 等 方 面 有 着 深层
先 , 培 养 计 划 中 , 置 “ 新 素 质 教 育 系 列 课 程 ”, 立 创 新 在 设 创 设
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创新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更是一种价值追 求和教育目标。它主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 性和天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 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进步。
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重要性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 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 人才至关重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和实验室,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03
推行导师制
为学生配备导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
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导师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
促进学术传承和交流。
06
研究结论与不足
研究结论
1
创新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 素质,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依托多学科交叉融合,将科 技、人文、艺术等多元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融入 教育体系。
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01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外,可以引入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创新实
验室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及开展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0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验、实践和科研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意识。同时,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多维度评价
从知识、技能、态度和创新意识等多个维度进行 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
过程与结果并重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新成果,建立 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课件.
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教材的第4章“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详细内容包括:创新能力的概念与重要性,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以及创新教育的实践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学会运用创新教育的实践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创新教育的实践方法及其在现实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创新能力的概念、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科技创新案例,引发学生对创新能力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1)讲解创新能力的概念与重要性。
(2)阐述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3)介绍创新教育的实践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创新教育方法。
4. 例题讲解:以一道创新思维训练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道创新思维训练题目。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促进师生互动。
六、板书设计1.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1.1 创新能力的概念与重要性1.2 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1.3 创新教育的实践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答案:(1)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境时,能够运用已知知识和技能,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的能力。
在教育中,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
(2)可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如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等,阐述如何运用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创新教育方法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
教师继续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论文题目:教师继续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师继续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我县顺利地开展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教师“十一五”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目的是为了延伸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层次,不仅对知识进行一般性的补充、更新和拓宽,而且更注重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对知识进行创新和智能开发,它不仅在于使人掌握某种技术和技能,更注重给人以智慧,突出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强调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是一种全新意义的教师继续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师“十一五”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主讲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各学科相关知识和一些计算机技术,以便更好地将技术和学科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在培训中充分利用一线教师的资源,采取与参训学员共同探讨、教学相长的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以教师理念的改变为培训突破口,培训伊始教师对“十一五”教育技术培训的认识,很多学员仅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上。
他们对于培训的态度也还是与以往的培训一样,只关心考试怎么能更容易通过。
针对这种现状,改变学员理念是培训的突破口。
思想认识不够,学习就不会有动力,培训就谈不上实效性。
因此,我们每次培训前先介绍这次培训与以往的不同,让学员认识到其中学习过程的特点以及要求的严谨性,保障了每次培训的效果。
在培训过程中,注重进行摸索和经验积累。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我尽量采取小组讨论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对理论进行归纳、梳理。
同时更注重调动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参加培训教师的积极性不仅影响我们主讲教师授课的情绪,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针对这个问题,在培训中,教师通过各个模块的学习,使每位教师能够获得一份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而完善自己培训之前的教学设计,鼓励教师可以用这份教学设计参加各种市、县组织的评比活动。
在分组活动中,我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轮流当小组组长。
针对教材中各个主题中的每一个活动设计多种方案,以便教师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摘要: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主题。
教师应该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方式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腾讯课堂、学习通、腾讯会议、钉钉等软件平台已经成为了教学的第二课堂。
教师通过软件开展线上授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探究。
目前,微课资源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要教育资源,且微课教育资源是较为成熟的,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开展学案导学为主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多数学校借助微课开展了《英语词汇教学中学习型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基于整体阅读法提高学生提取和整合信息能力的实践研究》、《学生创客空间资源教师建设研究》等多个研究课题,主要是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工作,注重提升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
丰富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结合实践,考虑在校师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情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工作的发展,特别是帮助学生建立对知识的深层次认识。
且“十二五”以来,教育信息化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特别是现有的班班通等网课教学方式,已经使得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
但是部分教师普遍计算机运用能力一般,不能够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总结教学重难点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而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技术,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知识。
教师要想在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特别是要熟悉各种教学媒体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步骤。
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作者:谭维智来源:《中国德育》2019年第17期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教育部也相应地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教育更好发展助力。
2019年5月16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深刻阐述了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强调“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这一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认识,尤其是对教育使命的认识。
培养什么人,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一、人工智能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呼唤劳动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重要标志,劳动工具的改变意味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改变。
人类每次劳动工具的革新,都会带来科学技术的深刻变革,进而影响社会形态的改变,新的社会形态又对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鋤头对应着农耕社会,要求人们具备充足的体力;电力对应着工业社会,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及网络对应着信息社会,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的是创新人才。
虽然学术界对创新人才的确切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有一些共同点,即都强调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
学者们对创新人才内涵的理解各有侧重,有的强调思维方式,有的强调意识,有的强调创新成果或成就,但毫无疑问的是,“创新”是创新人才的核心。
创新人才是与常规人才相对应的一种人才类型。
常规人才是常规思维占主导地位,习惯于按照常规方法处理问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而创新人才则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
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这也需要有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支撑。
本篇文章将围绕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展开探讨。
二、创新教育1.概述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创新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重点创新教育的重点在于掌握以下三个核心要点:(1)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不仅侧重传授知识,更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需要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案例教学、课堂互动、探究式学习等。
(2)引入前沿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也是创新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需要引入最新的技术、理论和概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能够帮助学生精准地定位到自己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能够及时地反馈和解决。
三、创新人才的培养1.概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指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课程内容、实践环节、经验技能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成长。
2.重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核心要点:(1)进行创新能力的测评和评估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评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需要进行多维度的评估和测评,包括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以便更好地制定培养方案。
(2)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对于学生来说,实践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如创新项目、技能竞赛、实习实训等,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锻炼。
(3)构建强大的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来支撑,包括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等。
四、结语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机制,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当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深化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关系1. 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科技创新,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 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科技创新方面,许多职业院校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平台,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教师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次,职业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最后,人才培养模式仍需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科技创新的需求3. 科技创新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3.1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职业院校可以开展更具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2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人才需求产生了深刻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科技创新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培养更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3.3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促进了产学研各方的紧密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4. 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策略4.1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职业院校应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4.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科技创新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指导4.3 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职业院校应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一批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加强科技创新,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5. 科技创新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5.1 案例分析以我国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紧密围绕科技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首先,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的机会其次,学校优化课程体系,将最新科技成果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后,学校举办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了一批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5.2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融合至关重要学校应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更新课程内容,将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锻炼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5.3 创新教育模式为适应科技创新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应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实施创新教育通过项目式、案例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指导6. 结论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探索,可以为我国培养更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职业院校应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适应科技创新的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过程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与职业院校应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项目合作等方式,为职业院校提供更多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立足,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7. 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7.1 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在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美国为例,职业教育注重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则强调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分别接受理论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日本则注重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7.2 借鉴与启示从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其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根据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8. 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在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职业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等此外,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强职业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五是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9. 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趋势9.1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科技创新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二是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三是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四是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成为重要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9.2 应对策略为适应这些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二是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四是提升教师科技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五是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潜能10. 结语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是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应紧密围绕科技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更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职业院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应共同努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技校计算机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创新论坛252DOI:10.16660/ki.1674-098X.2005-1005-1416技校计算机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①韩李华(长治技师学院 山西长治 046000)摘 要:职业技术学校,向来以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方向,紧扣社会需求,培养社会服务型人才。
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对学生的培养中,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应当做好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技能和计算机意识等。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认真分析学情,建构校本教材,组织开展网络相应知识教学,促成创新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创新型人才 “互联网+”时代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a)-0252-03The Training Method of Creative Talents in ComputerTeaching in Technical SchoolHAN Lihua(Changzhi Technician College,Changzhi, Shanxi Province, 046000 China)Abstrac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always take the social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 as the direction, closely follow the social needs, and train social service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 era, the demand for computer-related major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t is not only the teaching of technology, but als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wareness,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lifelong and constantly update their skills and computer awareness.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we insist on student-oriented, analyze the learning situation carefully, construct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organize and carry out the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teaching on the Internet,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teaching; Creative talent; The "Internet Plus" era①作者简介:韩李华(1972—),女,汉族,山西长治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
教育与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与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与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的目标正逐渐从简单地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育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创新人才。
一. 教育与创新的密切关系教育与创新是相互促进、互为依赖的关系。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创新则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产生新颖、有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教育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和知识的基础,而创新则是应用、延伸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
只有将教育与创新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二. 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创新活动,如科技创新竞赛、实践项目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2. 强调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和实践中。
教师可以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创新往往发生在不同领域的交叉点上。
因此,学校应该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中进行学习和思考。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常常需要团队合作和协作。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三. 衡量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的评价体系为了评价创新人才的培养成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指标,如学生的创新项目成果、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等。
同时,评价体系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经验,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作者:蔡宇红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1期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普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关于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受到大众及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简要的介绍,进一步讨论了信息技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和促进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人才;策略在21世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知识型人才,而是具有较强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充分體现出我国“科教兴国、人才为本”的发展方针。
与此同时,人才需求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对新时期下教育工作的要求,而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一、信息技术教育概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在学校教育中,课程越来越丰富,信息技术就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力推广的应用型学科。
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第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化时代,信息就是资源,教师应该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即信息意识、信息技術知识、信息能力、道德等。
第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数据的处理至关重要,学生要学会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信息。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信息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而且对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新技术,这也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平台,而且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提高信息实践能力。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点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国内学者一般表述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
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激发创造力、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创新教育应运而生。
创新教育的定义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及合作精神为核心,以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手段,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通过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创新教育中,实践和理论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此外,实践活动中遭遇的困难和挑战,能够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人才培养的现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各国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当下的教育体系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课程设置的滞后、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的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受到限制,难以真正实现全面素质教育。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知名学校,而偏远地区和一般学校的教育资源却相对匮乏。
这导致学生获取知识的机会不平等,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发展。
课程设置的滞后许多传统课程仍然以记忆和应试为主要目标,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降低了其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改革课程体系首先,教育部门应考虑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引入更多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相关的课程。
例如,设置创新思维、创业管理、科学实验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鼓励教师进行课程创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加强实践环节其次,学校应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实习和社会服务等实践环节。
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真实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学
生论坛暨“2014“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学生论坛暨“翱翔计划”北京四中通用技术课程基地创新成果汇报
发布时间:
2014年6月9日
阅读次数:1723
默认字体9pt10pt11pt12pt13pt14pt15pt16pt17pt18pt20pt25pt
2014年5月24日,“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暨“翱翔计划”北京四中通用技术课程基地创新成果汇报学生论坛在北京四中报告厅举行.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主任张毅、西城区陈宁副区长、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宁梅书记,全国通用技术课标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顾建军教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党委书记石永久教授,清华大学工程设计学院顾学雍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荣教授,北京东城区科技馆崔云鹤副馆长,福建省教育学院技术教研室主任丛敏,北京四中常务副校长常菁、副校长谭小青及教学处副主任李雪梅等专家和北京市通用技术一线教师近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主任张毅首先致辞,她说:“‘翱翔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是基于通用技术课程建设的需要,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求,它为学生提供了丰盛多彩的视野是探索中的探索.”她期待同学们通过本次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发现丰盛自身,促进未来的成长.
论坛上,来自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161中学,北京35中学,北京铁路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福州市第八中学,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河北省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学等10名同学先后发言.北京四中高一(9)班的刘梦琪同学将她在“日内瓦国际专利展”获得金奖的项目作品——《老年人居家养老智能产品设计》向与会的专家和师生们做了介绍.顾建军教授对各校展示的学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刘长铭校长在论坛最后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供稿:通用技术教研组)
北京市第四中学刘长铭校长讲话
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主任张毅讲话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
全国通用技术课标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顾建军教授讲话北京四中学生刘梦琪做展示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学高若阳同学展示交流
[加入收藏]
[打印]
[关闭]
关键词:技术论坛教育
2015年12月1日
2015年11月26日
2015年11月21日
2015年11月19日
2015年11月5日
2015年10月20日
2015年10月14日
2015年8月18日
2015年7月1日
201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