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包括西汉的建立背景、汉高祖刘邦的崛起、文景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比较感兴趣,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知道汉高祖刘邦的崛起。

2.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汉的建立背景和汉高祖刘邦的崛起。

2.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该时期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促进学生互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教案: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和内容。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等。

4.练习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为什么会被推翻?西汉的建立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2.呈现(10分钟)介绍汉高祖刘邦的崛起,讲解西汉的建立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3.操练(10分钟)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以及文景时期的治理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文景之治的特点,从而加深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景之治的含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汉的建立过程、文景之治的特点及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景之治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汉建立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疑问,梳理知识点。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文景之治背后的原因。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时间轴等方式,展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过程、特点及其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课标要求】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的基本情况,掌握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通过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是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

秦亡后,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汉朝。

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

对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一. 西汉的建立1.根据课本,概括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 材料研读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西汉刚刚建立时,是一幅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历史原因是什么?景象: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

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根据上述经济状况,如果你是汉初统治者,你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于是,汉高祖采取了以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二.休养生息政策1.材料研读材料一颁布军队复员令,凡复员的军吏卒,可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赋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1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内容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政策,文帝和景帝的治理,文景之治的表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人物的特点等方面需要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汉的建立过程,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文帝和景帝的治理策略,文景之治的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帝和景帝的治理策略,归纳文景之治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

4.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历史地图:展示西汉疆域变迁的地图。

4.参考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和论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如秦朝的衰落、楚汉争霸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介绍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重点讲解刘邦称帝、定都长安等关键事件。

引导学生了解西汉的建立。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文景之治的基本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教材分析: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局势动荡。

汉高祖刘邦为稳定汉初社会局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局势得以稳定。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得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由此而使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难点:“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建立之初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学习第十一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西汉建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1.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提醒学生是公元前)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因其都城在长安,而东汉的都城在洛阳,所以历史上称其为西汉、东汉)刘邦在建立西汉后,他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是一派富庶祥和还是百废待兴呢?请同学们来看一则材料,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课程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与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三个部分有着因果承接关系,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吸取秦王朝暴政,推行了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治,使得民生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而汉文帝、汉景帝继承了这一治国理念,继续休养生息,迎来了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学情分析:学生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认识到秦王朝暴政给社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很容易从反方向上理解,只有与民休息才能长治久安。

但是其中的各项具体的政策可能不是很清楚,因此,老师在这一方面,应注重设计,为学生们打开豁然开朗之门,更好的学习本课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的基本事实。

知道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汉两朝政策的对比,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通过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提高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局面教学难点:秦汉两朝政策对比,得出西汉强盛的历史因素。

教学过程:一、新课预习1、经过楚汉战争,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定都长安,刘邦被称为汉高祖。

2、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士兵回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又采取了轻徭薄赋减免地租、兵役,注重农业生产,使社会局势安定下来。

3、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提倡以农为本,将田赋降到三十税一,并重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

二、新课导入师:关于楚汉战争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刘邦和项羽极具戏剧性的逆转也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无数色彩,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几幅图片,为大家叙述楚汉战争的传奇?鸿门宴楚汉之争霸王别姬刘邦称帝生:开始刘邦和项羽一起起兵反抗秦朝,刘邦最先攻入咸阳,灭掉了秦朝。

历史七年级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局面,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已迫在眉睫。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史料和课文,得出答案,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教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教师:秦朝的事业是在短短十几年中完成的,这使秦的统治存在急政暴虐的弊端。

秦始皇在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条件下,完成了他的统一大业,但已经埋下了统治被颠覆的因素。

秦二世即位,进一步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生产力严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

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接踵而至的是漫长的楚汉战争。

这场战争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经济凋敝,人民流离失所,物价飞涨。

教师:面对这种残破的局面,汉高祖刘邦把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作为自己首要的任务。

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教师:我们看看汉高祖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的政策?学生甲:“兵皆罢归家”;学生乙: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学生丙:轻徭薄赋。

教师:“兵皆罢归家”,从军者归农;号召在战乱中流亡山泽、因饥荒沦为奴婢的人各归本土,一律免为庶人;发展农业,减免田租,十五税一;减免徭役及兵役等。

这些措施一方面使国家统治秩序得到稳定,另一方面使曾经脱离生产的农民回到了土地,并得到了相应的生产条件,这样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起来。

教师:汉高祖死后,到了他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大家通过表格比较一下汉高祖时期和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文景之治”教师:到了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024版新教材)
C
C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____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C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忆昔与项王,契阔时未伸。鸿门既薄蚀,荥阳亦蒙尘。虮虱生介胄,将卒多苦辛。爪牙驱信越,腹心谋张陈。赫赫西楚国,化为丘与榛。
了解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问题。熟知休养生息政策及“文景之治”。
A
D
西汉的都城是______
A.咸阳 B.镐京 C.长安 D.洛邑下列皇帝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 ①汉景帝 ②汉高祖 ③汉武帝 ④汉文帝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实际上,在封建社会的“盛世”,朝廷的作用只是限制统治阶级不要剥削过重,使多数自耕农能维持基本上的生活和再生产。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人物:刘邦
定都:长安
休养生息政策
去兵还农
鼓励农业生产
轻徭薄赋
“文景之治”
注重农业生产
进一步轻徭薄赋
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汉初社会状况
文景之治时的盛世景象: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封建王朝的治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所谓的“治世”和“盛世”,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所谓“治世”和“盛世”,指的就是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丰衣足食。
一、西汉的建立
西汉建立的时间:
公元前202年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 汉文帝刘恒第五子, 西汉第六位皇帝。刘 启在位16年,葬于阳 陵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汉高祖刘邦开启, 文景二帝承发展。 祖孙三代齐努力, 奠基西汉两百年。
源于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朕忧其然, 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 景 帝
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 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
汉 文 帝
五百板子。
一是减少笞(chī)数。 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汉 景
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须削平竹节;笞打

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
农民赋税沉重,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减轻赋税,把收获物的三十分之一上缴
上缴国库
国家
徭役、兵役繁重
减免徭役、兵役
奢侈
节俭
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
仁政,以德化民,减轻刑罚
பைடு நூலகம்
得出秦亡,汉兴的原因
秦亡:残暴的统治,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繁重 汉兴: (1)吸取秦亡的教训
(2)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负担 (3)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一、创业维艰——汉初现实
1、西汉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2年 人物: 刘邦(汉高祖) 建都: 长安
汉高祖刘邦
一、创业维艰——汉初现实
2、汉初现实
(1)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2)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
(3)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起毛色相同的四 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 饱。

(教育部编)七年级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育部编)七年级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程内容:西汉建立后,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继任者延续,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注重“以德化民”,生活简朴,政治清明,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兴盛局面“文景之治”。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较为简单,西汉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修养生息政策,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持续延续,致使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出现了封建王朝第一个兴盛局面“文景之治”。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基本具备单向思维的同学来说,本课内容逻辑紧密,内容紧凑且较为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存在的问题是本课知识趣味性不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可能成为本课教学的一个短板。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明确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

汉初,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为巩固新的王朝统治,从汉高祖开始,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并通过汉文帝、汉景帝的发展,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提高,形成“文景之治”局面。

过程与方法:以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为时间主线,以休养生息的政策为主要内容,以汉文帝、汉景帝实施并倡导的具体措施为拓展内容,认清一个国家要繁荣昌盛,要反对奢侈浮化、要勤俭治国,要体恤民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西汉王朝虽然仍是一个封建王朝,即便他采取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是为维护和巩固他的统治,但是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俭朴,反对奢侈浮华的做法实际上也值得我们借鉴。

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教学难点:西汉的建立教学方法:史实推论法,图片陈列法教具准备:图片及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刘邦通过与项羽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一统中国,汉高祖踌躇满志,在北击匈奴的过程中被围困平城白登山,让汉高祖明白国家的实力还很薄弱,治理国家必须要稳步有序,于是,即便能演绎“大风歌”这样粗犷浩瀚的诗歌,也不得不尊重现实,开始稳妥治理国家。

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建立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称帝,建国号为“汉”,定都长安。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初期的历史。

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逐步强盛和后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汉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分析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体会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汉书》(书目)。

2.影视资源:《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在反秦浪潮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趁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最终,谁取得了胜利?新王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治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的?二、预习检查1.说说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从“汉服”“汉字”“汉语”“汉学”引出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王朝——汉朝,介绍汉朝的建立,并以记者采访的方式,引导学生模拟记者采访汉朝建立者刘邦的情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任务二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3页的内容,梳理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1)背景: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2019-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课件: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共22张PPT)

2019-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课件: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共22张PPT)
——《汉书·文帝纪第四 》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 可得衣食物。 》 非常重视农业,—鼓—励《发汉展书农·景业帝生纪产第五
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 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1.了解西汉的兴衰,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及思 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2.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理解“大一统”的 含义。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 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 个盛世局面
司马迁:德至盛也 班固: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课堂小结
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 高祖吸取教训,稳定政权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 为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
随堂演练
1、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汉高祖 ②汉景帝 ③汉文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新课讲授
一.西汉的建立
政治报道
楚汉之争双方 是项羽和刘邦 ,刘邦胜出, 建立西汉,定 都长安。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
政治 争开始
楚汉 战争
报道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
结束 汉朝

建立
财经 人相食,死者过半 …… 报道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 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人吃人,死者过半。皇帝的马车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表演剧本-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表演剧本-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汉高祖刘邦与大臣的对话(西汉建立,百废待兴,汉高祖刘邦召集群臣讨论怎么解决西汉当时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

场景如下:)齐声: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邦:平身。

刘邦:(愁眉苦脸)如今,朕已得天下,但是面临诸多困难,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甲:陛下莫愁。

臣认为可对这些刁民采取严刑酷法,严加管理,天下就能太平。

乙:慢着,陛下,万万不可啊。

秦朝速亡的教训难道大家都忘了吗?暴政,天下只会更乱。

刘邦:嗯,(点点头),说得有道理。

护卫:陛下,有一士兵求见。

刘邦:又有什么事啊?让他进来。

护卫:诺。

(请进)丙:陛下,又有大量难民涌入京城,再不禁止,将会大乱。

甲:陛下,臣认为应把这些刁民赶出京城,不出,斩立决。

乙:陛下,不可啊。

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巩固新的王朝,一定要稳定民心啊。

丙:陛下,秦朝的严刑酷法一定要谨慎啊。

甲:陛下,秦朝的迅速走向灭亡是因为长期实行暴政。

但,目前天下大乱,臣认为,严刑酷法必不可少啊。

护卫:陛下,又有士兵来报,京城难民又出现大规模的骚乱,场面难以控制啊。

刘邦:哎,下去吧。

把带头闹事的人先行扣押下来。

护卫:诺。

甲:陛下,不能再迟疑了,这些带头闹事者必须得,斩,先稳定局面。

丙:陛下,这种方式太粗暴了,必然会激起反抗。

秦朝的灭亡就是前车之鉴啊。

乙:陛下毕竟严刑酷法在短时间内老百姓都不敢反抗。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啊。

带头闹事者可以带回来询问事情的缘由,再行定夺。

刘邦:好。

就按这个去办。

丙:臣认为,当前社会局势,应当要“与民休息”,才能稳定政局。

乙:臣也认为应当要,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以稳定民心。

天下苦秦久已。

甲:陛下,如今汉统一天下,可以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刘邦:好,各位大臣今天的提议都不错。

先回去拟好具体决策,明天上朝再议。

退朝。

齐声:多谢,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出示与本课相关的史料,学生阅读史料提炼要点。

小组合作,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和发展,是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难点:“文景之治”。

【学情分析】学生对老子的“无为而治”,庄子的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的思想主张有了初步的了解,因而,认识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材料研读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联系所学,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回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由此导入新课一、西汉的建立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4页的内容,从中找出描写西汉初年社会状况的句子。

学生回答: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

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教师讲解:确实如此西汉初年,有三大社会问题非常突出:一是经济凋敝;二是边境不安;三是诸侯王割据称雄。

其中经济问题最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投影展示: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教材通过介绍刘邦建立西汉、文景之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西汉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

教材还通过插图、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能较为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理解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以及文景之治对西汉时期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理解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

2.教学难点: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文景之治对西汉时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以及文景之治对西汉时期的影响。

4.情景模拟: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扮演文帝、景帝等角色,亲身体验治国策略的实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的 建立
建立 详情
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于 公元前202 年建立汉 朝,定都 长安 ,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汉初 首要 问题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 新的王朝
目的、原因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 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休养生 息政策
内容
答案:(1)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亡的教训。 (2)措施: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 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 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3)意义: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7.(2019荆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自汉高祖开始,历经吕后、文帝及景帝几代统治者,先 后执行了六七十年,至武帝时已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 (1)汉初为什么要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2)汉高祖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休养生息”? (3)“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把它们当作货 币使用,并没有认识到它们真正根本的作用)……令郡国务劝农桑(下令郡国官 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 (3)材料二、三体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具有的相同思想是什么?在这两位皇帝统 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4)你从秦亡汉兴的史实中获得了怎样的启迪?
答案:(3)重视发展农业(或以农为本); “文景之治”。(描述当时具体状况 也可) (4)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残暴统治必然招致灭国的横祸,温和的统治能 使社会安定,人民接受统治并促使社会向前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教材分析: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局势动荡。

汉高祖刘邦为稳定汉初社会局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局势得以稳定。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得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由此而使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以及课本中的插图、史料,以获得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简朴,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历代史家所称颂,培养学生“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文景之治”。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王珪《咏汉高祖》“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问题:这首诗中的汉高祖是谁呢?他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二)合作探究:一、西汉建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1.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提醒学生是公元前)建立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强调:因其都城在长安,而东汉的都城在洛阳,所以历史上称其为西汉、东汉。

问题:刘邦在建立西汉后,他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是一派富庶祥和还是百废待兴呢?展示: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阅读完这段材料后,请同学们思考:西汉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学生:……教师:西汉初年到处是残破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片凋敝之色。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初立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教学重点:“文景之治”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教学过程:利用缇萦救父故事导入,解读学习目标,采取圈点批注,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让学生认真阅读第一模块,从教材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学生认真阅读第二模块,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助力学生解读本课难点。

方法指导三:采用比较学习法,比较汉高祖与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异同及发展,准确把握重要内容。

方法指导四: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文景之治”谋发展,社会面貌大改观,轻徭薄赋得民心,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国库钱粮都丰满。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你听说过缇萦救父的故事吗?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

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

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

淳于公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

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

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

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

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公,并且下令废除肉刑。

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汉的建立自主阅读课本P51内容,完成第1题。

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怎样?经济萧条,国家贫弱;(2)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3)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皇帝出行无同色马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历史学科导学案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公元前202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因为这一年
A.秦朝初建B.大泽乡起义爆发
C.秦朝灭亡D.刘邦建汉
2.“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这反映了西汉初年的哪一社会状况
A.人口锐减B.土地荒芜
C.社会安定D.经济繁荣
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釆取的治国政策是
A.休养生息B.设立郡县
C.削弱侯国D.实行分封
4.西汉王朝“文景之治”统治局面的出现,与哪两位皇帝直接相关?
A.汉高祖、汉文帝B.汉高祖、汉景帝
C.汉高祖、汉武帝D.汉文帝、汉景帝
5.有人作诗曰:“新朝建立忧患多,百姓疾苦谁人知。

文景齐心来努力,百姓同声谢皇恩。

”下列不属于汉初“文景齐心来努力”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减轻赋税和徭役
B.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C.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6.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西周—东周B.春秋—战国
C.秦朝—西汉D.秦朝—东汉
7.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

下图节选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章节目录。

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
8.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史实A.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9.(2018年河南)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事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10.两汉文化看徐州。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
参考答案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检测及答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选择题
1.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

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C )
A.注重以农为本 B.废除严刑峻法
C.提倡节俭治国 D.减免徭役赋税
2.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B )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3.“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

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

”诗句歌颂的是( C )
A.大禹治水 B.秦灭六国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4.历史上有汉承秦制的说法,汉代从秦代继承下来的官职可能包括( B )
①丞相②太尉③司隶校尉④县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汉初的统治者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B )
A.发展经济 B.巩固统治 C.鼓励生产 D.与民休息
6.右图是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
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包括( A )
A.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B.结束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C.统一了全国,建立了西汉
D.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初步改变汉初贫困局面
7.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工……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

秦汉时期注重减轻百姓赋税负担的帝王有(C )
①秦始皇②汉高祖③汉文帝④汉景帝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今天国家提倡“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B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汉景帝时期
C.秦二世时期
D.秦始皇时期
9.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B )
A.楚汉之争
B.“文景之治”
C.百家争鸣
D.“国人暴动”
10.《汉书·食货志》记载:“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导致汉初经济残破,百姓极度贫困的原因是(A )
①秦的残暴统治②社会经济发展③秦末战乱
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什么。

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答案:秦朝的暴政。

休养生息的政策。

材料二《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答案: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

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

材料三汉初至汉武帝继位的70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

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期间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至少举出3点)
答案:西汉初年至汉武帝继位,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并逐渐繁荣。

汉高祖: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降为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