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宏观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WL)——储蓄
0~t1——幼年期,c<y, s<0, 负父母的债
t2—青壮年期,c<y, s<0, 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 储蓄,放债
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 劳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假设条件:
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 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 不考虑价格变动
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
• (1)y=yp+yt, c=cp+ct • (2)cp=βyp, β为消费倾向 • (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
暂时收入用于储蓄。 • 2、应用:
(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恒常收入, 现实消费=恒常消费,所以现实APC< 恒常APC,现实APS<恒常APS (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 所以,临时性的政府税收政策失效。
APC=c / y=(α+βy ) / y=α/ y+β=α/ y + MPC (1)APC<MPC (2) α/y→0, APC→MPC
c APC= α /y + β MPC= β在图中表现为斜c= α率+ β y
α是基本消费部分
(自发性消费α )<0。
450
o
y
3.3.2 线性消费函数(3)
MPC和APC的比较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也就是45度线模型 这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 济模型,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明
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 3.2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5 三部门经济与财政政策效应 3.6 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讲义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讲义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讲义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是通过央行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影响市场资金供需状况,调节经济波动的一种政策。

它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从而对经济进行调控。

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支水平,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以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一种政策。

通过提高或降低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可以对经济进行刺激或抑制。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进行引导和调控的一种政策。

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可以促进一些优势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原则1.经济稳定原则: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

经济稳定包括物价稳定、金融稳定和就业稳定等。

为了实现经济稳定,政府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给、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秩序以及促进就业等措施。

2.适度调控原则: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力度要适度,既不能过于严厉导致经济过热或过冷,也不能过于宽松导致通货膨胀。

3.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宏观经济政策要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这包括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资源合理配置,产业结构优化等。

4.保证公平原则: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性,防止贫富差距拉大。

政策调控应注重弱势群体,提高民生福祉,构建和谐社会。

三、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发展规划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国家的发展目标、战略和政策。

发展规划具有指导性、导向性和稳定性。

它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可以明确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产业优先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发展目标。

这将指导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协调发展各项政策:发展规划可以协调各项政策,使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政策框架。

3.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发展规划可以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稳定性。

制定发展规划可以使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更加客观、稳定,避免频繁调整产生的不确定性,增强市场信心。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失业的类型
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01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02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1
2
3
功能财政与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00 0 0 0
图5-3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图5-4 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挤出效应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
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 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1
2
经济政策
4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d的大小,d大,挤出效应大。
3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大小,h大,挤出效应小;
4、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2
01
03
04
05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乘数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政策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七讲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选择

第七讲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选择

3、纳克斯注意平衡增长和国际专业化的关系。市场规 模不仅是刺激资本利用的一个基本决定因素,而且 是国际贸易刺激的基本决定因素。平衡增长作为扩 大市场和通过资本投资刺激来激发更高生产率的一 种手段,是贸易扩张的一个基本前提。
4、纳克斯主张同时全而投资和发展一切部门,但他并 不主张各部门都按同一比率发展,而是主张按不同 的比率来投资和发展各部门的生产。他认为,这一 比率应当以各部门产品的需求价将弹性和收入弹性 的大小来确定不同的投资比率。价格与收入弹性大 的部门理应投入比率较大的投资,因为价格与收入 的弹性大意味着这个部门发展不足,是经济发展的 中梗阻,但生产的扩张却有潜力,多投资于这些部 门可以使其迅速发展起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发展,达到该部门产品的供求均衡。而价格与收入 弹性小的部门理应投入比率较小的投资,因为其发 展已相对过剩,以较小的速度发展它,有利于使它 的发展与其他部门保持平衡或协调。
二、不平衡增长理论 平衡增长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一种很有影响 的理论,并广泛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计划决策 中。但与此同时,它也受到一些发展经济学家的反 对和批驳,批评者中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希曼。赫尔 希曼在1958年出版了他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 指出了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并相对应地提出 了“不平衡增长”理论。主要代表性人物: 赫希曼(Hirschman,1958)的“核心-边缘理论”; 弗里德曼(Friedman,Milton)的“中心—外围论” 弗农(Vernovn,1966)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即一种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 威廉姆森(Williamson,1965)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 的倒“U”型统计模型;厉以宁、于鸿君(1999)提 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联网辐射理论,
(二)纳克斯的理论 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 一书中,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并提出了 摆脱贫穷恶性循环的途径,主张发展中国家实行平 衡增长战略。他的理论要点是: 1、全面地、大规模地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投资, 实行平衡增长战路。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比较 穷,即收入太低,导致供给方面储蓄水平太低,需 求方面市场容量太小,投资引诱不足,从而造成了 贫困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困境,必须同时对国民 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大量投资。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
第8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 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 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 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有意识 的干预。
一般认为,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 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 的通货膨胀率。 所谓低,就是指通货膨胀率在 1%~3%之间; 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 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 目标。 它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 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 长,这种增长要达到一个适度的年均增 长率。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含义:
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 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 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 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 做出的决策。
政府购买
财政政策 的工具
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
(一)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 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 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 政府购买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 和投资性支出。比如行政管理费与 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基 础设施投资等。
(二)改变贴现率
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 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 府债券作担保。 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 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 款利率叫做贴现率。 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 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 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 款,刺激投资。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06524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06524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前言】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它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大部分,这是由其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决定的。

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收入支出分析理论、IS-LM模型理论,总供求分析理论、通货膨胀与就业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的理论等。

宏观经济政策部分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政策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

在分析政府的经济政策时,重点放在企业如何预期和适应政府政策变化以及政府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内容不断演进,材料不断更新,对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的探索越来越具体深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解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懂得如何预期和适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提高其驾驭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

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3.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4。

了解什么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5.了解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6.掌握两、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所利用的研究手段。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流量与存量;利率与现值。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影响和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以扩大政府支出g为例) :
•gADyLriA Dy •此传导机制可表示为右图:财政 政策影响产品市场的总需求,总需 求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货 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又 影响利率,利率最后影响产品市场 上的投资与总需求。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对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矛盾的处理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就要求经 济政策的制定者必须确定一个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同时对 四个政策目标进行必要的协调。可以说,决策者在确定宏 观经济政策目标时,既受自己对各政策目标重要性理解和 认识的制约,又受国内外各种政治因素的制约。
府投资兴建基础设施)、政府购买(政府购买
产品与劳务)以及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社会
福利支出);而政府税收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和其它税收。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财政政策 •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
•主要内容
•政府税收
•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
•其他税收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IS0-LM模型初1 始均 衡为E(r0,y0)。
•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点E1时,货币市场并不均衡,有
L>M:y提高使L增加,在原利率水平ro下,L>M。
•M不变,利率就上升,进而i减少,总需求减少。IS均
PPT文档衡演模板点沿IS线上升直至两个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的宏E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失业率↓→ 通胀率↑;失业率↑→通胀率↓ 2、“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知识分析中国现状及可采取的宏观政策

宏观经济知识分析中国现状及可采取的宏观政策

本来我是要继续谈关于“共卖品”的问题,我感觉这种物品很有意思,是要深入展开一下的,但一个将要考研的学生传过来一个宏观经济学试题要我找人解答,本来我向来讨厌接这种题目,但这次却改变主意要替同学解题,原因有二,一是自己就是教这门课的,不好意思叫别人做,二来一看题目还合乎自己的胃口,并非那种解解联立方程组求什么什么均衡点之类的无聊题目,于是就决定放“共卖品”到明天再谈,先为同学解题。

同学传过来的题目是:试用你所学过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国家可以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简要解答如下:一、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可以用“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这几个字表达,各种表示经济增长的指标都快速下滑。

一些背景性的特征有:(1)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外需严重萎缩,导致我国沿海地区很多接单工业陷入困境甚至停产、破产,进而影响到国内其他产业的需求;(2)接单工业困境导致大量农民工工资收入减少甚至失去工作,收入的减少进一步导致消费需求减少;(3)物价指数涨幅快速回落到了较低水平。

(4)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已经由2007年10月份最高点大幅下降了大约70%;(5)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调低了2009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提出“保八争九”,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措施是国务院的“四万亿”刺激经济两年计划。

(6)央行2008年8、9月份以来已经连续多次降低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这与央行在2007末至20 08年上半年连续提高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形成鲜明的反差,这说明央行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形势的严峻性。

二、国家可以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扩大总需求的政策扩大总需求的政策亦即使得AS-AD模型中的总需求曲线向由移动的政策。

通常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货币政策。

按照IS-LM模型,政府要刺激经济增长,在物价水平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即短期内,可以通过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来使得LM曲线右移,从而使得均衡产量扩大。

财务管理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

财务管理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

4
需求管理方法------“相机决策”方法
“相机决策”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
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 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策”的宏观财政政 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
2024/7/17
5
第二节、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一 财政政策与财政政策工具
LM1
IS曲
线的斜率
IS
LM2 越小,即
E1 2024/7/17
投资对利
r1 r2
率的反应
E2
越敏感,
货币政策
的效果就
越大。
0
Y1
Y2
Y 27
LM形状不变
• IS越陡峭,LM的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 越小.即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 IS越平坦,LM的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 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E2
政府支出增加→ 国 r2 民收入增加→实际货 r1
E1
币需求增加→利率上
升→私人投资和消费
减少。
2024/7/17
0
Y1
Y2 Y3 Y
挤出效应: Y3-Y2
13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 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三个因素: 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d。 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k。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h。 所以,挤出效应的大小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相关。(即(1-b)/d 与 k/h相关)
2024/7/17
32
r
IS2 IS2
r
IS1 IS2
2024/7/17

[经济学]第七讲:宏观经济管理之三

[经济学]第七讲:宏观经济管理之三

•通过缩减政府开支或增加税收去减少赤字?
难!因为利益集团的反对。
•通过动用外汇储备来为赤字融资?
暂时可以,因为中央银行还有30亿美元的储备。
•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来为赤字融资?
可以,因为中央银行总能合法印制钞票。 2. 1989年1月至3月政府在固定汇率下货币化赤字的行为后果
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如果政府在发行债券的同时,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 购买债券,使增加的货币量恰好等于政府希望发行债券所 弥补的财政赤字,可以说财政赤字被货币化了。
在短期,货币增加,能够提高产出 在长期,货币增加,将导致通胀同比例提高,对产出水平没
有影响。
因此,我们将从实证的角度考察货币增长与通胀之 间的关系
分析框架:货币数量论
货币与通胀同比例增长?
MV PY
g P g M gV gY
2.2 货币与通胀——美国逐年数据
1.4 宏观经济管理中问题: 动态不一致

假定政府能够控制膨胀,则政策决 策实施过程
公众形成预期e
政府实际执行一项政策
* 政府宣布选择零通胀和充分就业政策
B
C A U*

公众不可能永远犯错误
U
Loss (u u*) ( 0) 2 e (u u*)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机制 宏观经济管理看似简单,其实存在一系列困难
尽管存在争议,宏观经济管理通常采取的是“相机决策”。
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到底如何?
我们将从实证的角度考察这个问题 考察的主要视角是货币、赤字和通胀
2.1 货币与通胀
我们已知的结论是
r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3
失业保险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者提供经济保障。
物价控制政策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
1 经济稳定
2 价格监管
3 储备管理
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稳 定发展。
建立价格监管机制,防止价 格过高或过低。
建立粮食和商品储备,应对 市场波动。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投资政策的作用和内容
资本引进
吸引国内外资本,促进投资者参 与经济建设。
投资保护
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安全 稳定的投资环境。
投资优惠
提供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鼓励 投资。
就业保障政策的目的和手段
1
就业机会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降低就业压力。
2
职业培训
提供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
1 经济稳定
2 资源配置
3 结构调整
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促进 就业和社会稳定。
合理调配资源,提高生产效 率和经济效益。
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 济转型升级。
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其形式
1
宏观调控
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影响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2
经济纾困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应对经济危机或衰退。
通过自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拓展 对外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提升竞争力
引入外国资本和技术,提升产业竞 争力,推动经济创新。
促进合作发展
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分享经 验和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劳动力政策的重要性及措施
人才培养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和素质。
职业安全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提高职业安全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 件

中国2024202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2024202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24—2024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梳理(一)2024年1、经济背景1)2024年,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主动改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GDP年均增长11.9%.2)20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3)2024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主动进展,初步形成了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4)2024年期间,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5)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从过快偏热快速下滑,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0.6%快速回落到第三季度的9.0%,为2024年其次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

2、经济目标2024年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限制在4.8%左右一一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限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

3)城镇新增就业100O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4.5%左右。

4)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通货膨胀。

5)年中,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状况下,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限制物价过快上涨”。

3、经济政策D政策名称与方向年初规划: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坚决实施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政策工具稳健的财政政策:A.变动政府支出: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削减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B.加大保隙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C.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实施主动的就业政策。

D.实行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

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概括起来有10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经济学第七讲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经济学第七讲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i K A0 Y
Kd
Y
Ms Pk
h k
i
Ms Pk
h A0 kd
hY kKd
Y
MKd 1 (kKd h) P
(
A0 Kh k K d h
)
Y
α P
β
12
例如
• 已知 IS : Y 7000480i
LM :
Y
2
00 P
0
5
2
0
i
• 则:
AD:
Y
960 P
3640
13
A D 曲 线: Y
α P
Ns
Ns(
W P
)
(
W P
)2
(
W P
)1
N1 N2
25
劳动市场均衡Nd=Ns
N
d(
W P
)
N
s(
W P
)
NS
(
W P
)1
均衡工资率
ND
N0
均衡就业量
26
三、古典总供给曲线
1. 总供给函数:价格水平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货币工资与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所需时间长短,分为三 种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IS-LM 分析模型是假定价格P是不变的
是Keynes理论,是治理萧条经济的理论 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实际产 出水平和就业水平就会提高
但实际经济并不总是处于萧条状态
当总需求提高时,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本章要说明国民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 的关系
3
第七讲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 6.1 总需求(AD)曲线 • 6.2 总供给(AS)曲线 • 6.3 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 6.4 总供求模型的总结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知识点汇总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

这些政策和规划涉及国家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经济结构调整等。

下面我们来对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1.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和分类: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促进就业等目标的政策和措施。

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产业政策主要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

2.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和效果:宏观经济政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工具来实现经济调控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利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等;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税收调整、政府支出等;产业政策的工具包括鼓励外资投资、优惠政策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3.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是指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设定和实现路径的规划。

发展规划的制定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设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等内容。

发展规划的实施包括政策的具体实施和监督评估。

4.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的关系:宏观经济政策是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发展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

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对经济运行的调控来实现发展规划的目标。

5.经济增长与稳定:经济增长和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经济增长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稳定则是指保持物价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和就业稳定等方面的目标。

6.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

通过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包括减税降费、鼓励创业就业等,可以促进就业增加,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

7.通货膨胀与价格稳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量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分析讲》课件

《宏观经济分析讲》课件
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06
未来经济展望
技术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总结词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提高生产 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详细描述
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多个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人工智能 、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传统产业模式,提高 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创新技术还能够催生新的产业 和商业模式,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通货膨胀与物价指数
总结词
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详细描述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物价指数则是衡量 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的数值,如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 价指数(PPI)。
失业率
总结词
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和经济活动的冷暖。
详细描述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失业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经济活 动的冷暖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过高或过低的失业率都可能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宏观经济的层次
包括总体经济活动和个体经济活动。总体经济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总 体的活动,而个体经济活动是指单个企业、家庭或个人的经济活动。
03
宏观经济的度量
宏观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度量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
、物价水平、就业率、国际收支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活
动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收支平衡
总结词
反映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总体状况。
详细描述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全部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它包括了该国的出口、进口 、投资收入、对外援助等经济活动,是衡量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重要指标。

第七讲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

第七讲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

二、国民收入账户
国民收入账户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提供了有关一国 宏观经济活动最重要指标的度量体系。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GDP)是国民收 入账户中最重要的总体经济活动衡量指标。
GDP:度量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一国经济 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期生产总值。
由于NDP 扣除了GDP中自然资源、土地、劳工死伤以及 环境成本,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一国经济的净附加值。
在实际应用中,它可以减少低效行为。例如,中国煤炭储 量有限,本应尽量节约使用,但是在以GDP作为考核指标的情 况下,地方政府挖煤越多,其政绩越显著,对它也就越有好处。 而若是以NDP来考核,就可以减少这种反向刺激。
1、自然禀赋因素
自然因素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制约作用。
自然资源指自然界提供的作为生产过程投入品的资源,如 耕地、河流、森林、矿产资源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富国之所以富裕,具有相对幸运的含义。 例如美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家。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与经济增长也具有联系。
曾经有经济学家注意到:除了很少的几个例外,被陆地包 围而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一般比较贫穷;而温带国家与热带国家 在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机会上存在悬殊的差异。
同时,无论是温带地区可是拥有海岸线的国家,仍有不少 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因此,自然因素是对经济增长具有某种影响,但是把发展 的比较差距主要归结为客观原因的自然决定论或地理决定论是 不正确的。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更为重要变量,是人类社会不 同程度可以控制和选择的可变因素,其中通常包括资本积累、 人力资本形成、对外开放程度等常规因素。
因此,中国应该转变其经济产出的核算方式,而使所有

2024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七章ppt课件

2024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七章ppt课件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七章ppt课件目录CATALOGUE•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核算与衡量•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探讨•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01CATALOGUE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特点宏观经济学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国民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特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注重总量分析和长期分析,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效果评估。

国民经济总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等总量指标。

分析经济中的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和总供给(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之间的平衡关系。

研究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趋势以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分析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熨平经济波动的政策措施。

研究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分析失业的类型、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研究对象不同01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研究方法不同02宏观经济学注重总量分析和长期分析,微观经济学注重个量分析和短期分析。

相互联系0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延伸和扩展。

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02CATALOGUE国民收入核算与衡量1 2 3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定义支出法(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收入法(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补贴)和生产法(各产业增加值之和)。

GDP计算方法GDP计算的是国内生产,GNP计算的是国民生产,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的生产活动。

2024版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探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践应用目录•国际收支与汇率制度改革进展•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及展望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关注总量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研究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研究对象不同分析方法不同政策目标不同相互联系0102030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02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国民收入的主要指标,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进行核算。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

也称分配法,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

核算方法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国民收入概念及核算方法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

政策目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途径通过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开始积累起飞所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等。

成熟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传统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缓慢。

起飞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推动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的手段主要有:规定利率上限、 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金融机 构业务活动. ◇直接信用控制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 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三、直接信用控制
信用配额:央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 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加以合理分配和限制。 直接干涉:央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施以合 理的干预,中央银行直接干预的方式有: 直接限制放款的额度; 直接干涉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的吸收,对业务 经营不当的银行拒绝再贴现; 明确规定各家银行的放款或投资的范围,以及 放款的方针;等等。
2007/1—2008/ 9 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后影响股市 次数 公布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幅度 沪指表现
16
08年09月15日
15
14 11 10 9 8 7
08年06月07日
08年05月12日 08年01月16日 07年12月08日 07年11月10日 07年10月13日 07年09月06日
17.5% 17% 16.5% 16% 14.5% 13.5% 13% 12.5% 12%
三、直接信用控制
流动性比率:中央银行为限制商业银行扩张信用, 规定流动资产与存款的比率。 利率最高限额:是规定商业银行的最高利率。防 止银行为吸收存款过分提高利率和为谋取高利润 而进行风险投资和放款。
四、间接信用
间接信用指导的主要方法有:道义劝告、窗口 指导.
◇该类工具是借用中央银行的地位与威望, 通过非强制性手段影响金融机构的信用业 务,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 可产生告示效应,影响公众的预期 可以防止金融恐慌 可以较好地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1.从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看,中央银行处于被 动地位。 2. 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结构,只能影响利率水 平。 3. 缺乏弹性。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通常会 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这会使企业或 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对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耐用品时的首次付款规定最低比
例; 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 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品种类,对不同消费品 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 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对证券市场的 信贷数量,稳定证券市场的价格。如规定一定比 例的证券保证金比率。
第七讲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一节 货币政策
一、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中间指标和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效应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一、货币政策目标
●货政策之一.
1、操作目标: 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 2、中介目标: 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贷款量 3、最终目标: 稳定币值;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 支平衡
道义劝告的优缺点
道义劝导工具的优点是较为灵活,无须劳民伤 财花费行政费用。 其缺点是没有法律的约束力,所以其效果视各 金融机构是否与中央银行合作而定。 例如,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期,中央银行劝导 各金融机构自动约束放款或提高利率;在房地 产与股票市场投机过度时劝告各金融机构收缩 这两个市场的信贷规模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
1.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提高准备金比率时, 没有足够超额准备金的商业银行被迫出售其流动 性资产,或向央行借款等,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工 作压力。 2.存款准备率有固定化倾向。由于存款准备金政 策对货币供应量有较强烈的震动,客观上促使存 款准备率有固定化倾向。 3.存款准备率对各类商业银行影响不一。由于各 类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储备不同,存款准备金政策 对各类银行或各地区银行的影响也不一致。
(二)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是指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 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属于温和的、非 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窗口指导是监管机构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 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引导金融机构主动采 取措施防范风险,进而实现监管目标的监 管行为。
中国的窗口指导 ①中国人民银行在审批专业银行上报的信 贷计划时,规定专业银行年度和季度的信 贷最高限额; ②对专业银行信贷投向提出建议,指导信 贷结构的调整; ③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及时提出 信贷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再贴现政策的具体内容
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中央银行若公开挂 牌,规定某些行业的票据可优先办理再贴现。 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有一些国家对贴现 对象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如美国联邦储备系 统的再贴现业务只限在会员银行之间进行。 再贴现率的决定。各国的再贴现率一般由中 央银行决策机构统一确定。
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
作用细微,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商业银行的影 响较弱。 持续不断操作使其预告性效果不大。 各种市场因素的存在,以及各种民间债券的增 减变动,可能减轻或抵销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 力。 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商业银 行和社会公众的配合,因为交易的成立要取决 于双方的意愿。
并通过一张存入高盛银行在曼 哈顿商业银行账户的支票为有 价证券支付,并增加了商业银 行的准备金。
资产
曼哈顿商业银行
负债
+1亿美元
准备金 +1亿美元
高盛银行存款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操作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 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不会对经济产生过猛 烈的冲击; 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 可迅速进行操作
(三)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在公开市 场买进或卖出各种有价证券,从而增加和 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以达到控制 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可调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 影响利率水平; 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 策效果。
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以美联储为例 (a) 美联储从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 (b)美联储从公众手中购买有价证券
16.5% 17.5% 17% 16.5% 15% 14.5% 13.5% 13% 12.5%
-1%
-
1%
0.5 % 0.5 % 1%
跌幅7.73%
下跌1.84% 下跌2.63% 上涨1.38% 下跌2.4% 上涨2.15% 下跌2.16%
0.5 % 0.5 % 0.5 %
(二)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 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 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 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 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一种金融政策。
中国现任货币政策委员成员
周小川(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尤 权 国务院副秘书长 苏 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胡晓炼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朱之鑫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李 勇 财政部副部长 易 纲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马建堂 国家统计局局长 刘明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尚福林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吴定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蒋超良 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夏 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
政 策 工 具
操 作 指 标
中 介 指 标
最 终 目 标

监 测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的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有的相对独 立;但更多地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2、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4、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联邦储备体系
联邦储备体系
联邦储备体系的结构
在联邦储备体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是: 1 理事会:7名成员,由总统任命 2 地区联邦储备银行:12家,如上图
3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包括理事会7名成 员及地区联储总裁(只有4位有投票权)
(a) 美联储从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资产 负债
曼哈顿 有价证券 +1亿美元 商业银行 美联储向 的准备金 商业银行 +1亿美元 购买…… 并通过增加商业银行的 准备金为有价证券支付
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 目标所采取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 主要包括四类: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指导
一般性政策工具
也称为“三大法宝”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二)再贴现与再贷款 (三)公开市场业务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
曼哈顿商业银行 资产 有价证券 -1亿美元 准备金 +1亿美元
负债
(b) 美联储向公众购买有价证券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资产 负债 有价证券 +1亿美元 美联储向某个一般 公众 ——高盛银行 购买有价证券 资产 高盛银行 曼哈顿商业 银行的准备金 +1亿美元
负债
有价证券 -1亿美元 在曼哈顿商业 银行的存款 +1亿美元
选取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标准
◆可测性:指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该指标准 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可控性:指该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 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 发生变化; ◆相关性:指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 为密切的关系,控制在该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 策目标。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 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 证金等. ◇选择性工具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些特殊 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以调节货币供 应量.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各种耐用消费 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与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