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词三首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品味背诵诗句,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学生齐背《静夜思》)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3.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是月亮)
月亮象征着团圆,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日子,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我们再来读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乡愁。
二、初读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1.预习要求:
(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
(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3)借助注释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
2.学生完成预习。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
瓜洲(zhōu)只隔(zhǐɡé)
数重山(shùchónɡ)照我还(huán)
(2)连读诗句,通顺流利。
三、学古诗,掌握方法。
1.知作者。
作者王安石。你对他有哪些了解?通过课外资料查找。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因退职后曾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曾两次任宰相,力主改革,因保守派反对,辞去相职,退居江宁。其散文成就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成就亦高;其词不多,但意境开阔,风格独特。有《临川先生文集》等。
2.诗题“泊船瓜洲”该怎样理解?
明确:指诗人停船在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3.解诗意,展想象。
(1)读一读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①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瓜洲”,地名,在长江北岸。“钟山”,地名,诗人的家乡。
意思: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回望钟山也只相隔几座山。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3)分层次整体理解诗意。
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甲: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而作者却只有“一水”“只隔”的感觉,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间有巨大反差,正说明了诗人虽然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乙:第二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思乡情的浓烈。)
(4)总结学习方法。
学习古诗,我们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意,展想象,悟诗情。同学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更多的古诗。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泊船瓜洲》,谁能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2.我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读古诗、知作者、解诗意、展想象、悟诗情。)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秋思》。
二、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1.预习要求:
(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
(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3)边读古诗,边根据注释大致了解诗意。
2.学生自读古诗。
3.汇报学习情况。
(1)读准字音。
洛阳(luò)意万重(chónɡ)
说不尽(jìn)行人(xínɡ)
(2)掌握字形。
氵+各——洛
三、学习古诗,运用方法。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自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
2.了解作者。
通过课外资料的查找,你们对作者张籍有什么了解?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他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崇,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文集有《张司业集》。
3.理解诗意。
(1)朗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2)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
①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意思:秋风乍起,客居在洛阳城的诗人想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②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指捎信的人。“开封”,指把封好的信拆开。
意思: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的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4.展想象,悟诗情。
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能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甲:这首诗写了秋天时,诗人给家里写信,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情感。尤其是“行人
临发又开封”一句,让人感觉到诗人要对亲人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信都封好了,还怕有什么话没有说,又打开信看一看。这个地方特别让人感动。
从哪里感觉到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
乙:我从“意万重”体会到了。
丙:我认为,诗人想要说的话太多了,一定是离家好长时间了。
那么,这满腹的话都能写到信里吗?
丁:不能,那得写多长的信哪!何况,“匆匆”两个字说明信写得很匆忙,也不可能把要说的话都写进去。
想要说的太多,看来只好挑主要的说了。信写完了,主要的意思就应该表达完了,为什么捎信人要走时,诗人又打开信呢?
甲:可能他写完了以后,记不清楚是不是把要说的都写了,所以又检查一遍。
乙:也可能是他又想起一件事,想把它补写上。
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信短情长,小小的信封哪能承载游子所有的情感呢?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急切地要与家人交流的心情。他的心情因思乡而纷乱,所以才出现了“又开封”的事。
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2.情境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