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推荐】《平均分的分法》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青岛版(五四学制)

标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平均分的两种情况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两种情况下的平均分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两种情况① 总数已知,求每份的数量② 每份的数量已知,求总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概念,两种情况下的平均分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新课(1)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是指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等。

(2)平均分的两种情况① 总数已知,求每份的数量步骤一:确定总数和份数步骤二:用总数除以份数,得到每份的数量② 每份的数量已知,求总数步骤一:确定每份的数量和份数步骤二:用每份的数量乘以份数,得到总数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分知识,巩固所学。

4.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两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与平均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践操作和讨论情况。

2. 终结性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均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操作”,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实践操作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分知识,巩固所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对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概念及其应用2. 教学难点: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对象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明确平均分是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对象。

(2)平均分的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水果、分糖果等。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若干人,给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物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均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总结提升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及其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5.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实例讲解、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对象。

2. 平均分的应用实际生活中,如分水果、分糖果等。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平均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及其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平均分》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平均分》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平均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平均分是指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或数值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或事物,使得每个人或事物所得到的数量相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是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或数值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或事物。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或数值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或事物。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平均分的含义和分配原则。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方法的能力,如何将平均分应用于具体情境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物品,如水果、糖果等,用于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2. 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记录和计算平均分的结果。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平均分的概念,例如将一些糖果平均分给几个学生,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平均分。

2. 讲解概念:教师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分配原则,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3. 演示方法:教师通过演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进行平均分,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些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总结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平均分的操作。

6. 解决问题: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检查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平均分”。

2. 在标题下方写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等关键词。

3. 在黑板的一侧画出一个表格,用于展示平均分的具体例子和计算结果。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些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例如将一些水果或糖果平均分给家庭成员。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推荐】《平均分》参考教案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推荐】《平均分》参考教案

【推荐】《平均分》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大熊猫简笔画学具:学具盒对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阐述: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本单元的指示。

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预习设计:1、分一分:将10个苹果分给2 个小朋友,如何分。

2、摆一摆:用学具表示如何分。

3、说一说,如何分。

学法指导:先由学生尝试获得新知。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谈话:同学们,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

在这次聚会中,你会遇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森林之王狮子还会为你准备许多有趣的问题。

你看,小动物们多高兴啊!2、看欢快的课件——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聚会,有大熊猫、小猴子、松鼠、小兔子、梅花鹿、小青蛙,还有大象,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蹦蹦跳跳的来到餐桌旁。

3、预习展示激发兴趣:你想去参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加森林聚会。

(板书:森林聚会)学生展示预习情况。

二、探索新知,体会领悟活动一:分竹笋1、师:让我们看看这张餐桌上都有谁?有什么好吃的?你看,大熊猫欢欢和乐乐好像在商量什么事情,(贴在黑板上)请你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这两只大熊猫会遇到什么问题?(贴竹笋)2、分竹笋:你想分成几份?为什么?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竹笋,得拿几个学具?那你想怎样分?下面请你用6个学具代替竹笋,分给两只大熊猫,现在开始。

3、学生动手操作,师转着看,你是怎样分的。

4、谈话:谁分好了?你说我写。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为什么?)对学生的各种分法进行比较。

第五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标题:第五单元《平均分》——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到几个组中。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及意义。

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3. 解决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有余数的除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8个苹果,要分给4个小朋友,怎么分才是平均分呢?2. 新课导入(1)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及意义。

(2)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平均分。

(3)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到几个组中。

例如,将18个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组分到几个糖果?4.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如: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类型包括:计算题、应用题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平均分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1平均分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1平均分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1 平均分教案背景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五章“平均数”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同时也是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2.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3.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平均分的概念及其作用;2.平均分计算公式的掌握。

教学难点1.平均分的概念的理解;2.平均分计算中的整除和余数概念的引入。

教学方法板书法、讲解法、课堂互动法。

教学准备1.教材及教具;2.预备好钢琴、滑板车、足球这三个运动器材。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将钢琴、滑板车、足球三个物品放在讲台上,让同学来猜这三个运动器材的重量。

(2)教师将同学们猜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计算出三个器材的重量的平均值。

(3)跟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下,计算平均值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用处?(4)教师将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整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均分。

2.平均分的概念(1)教师板书“平均分是所有数字的和除以数字的个数得到的值”,并解释概念。

(2)以语言的方式介绍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上面举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3.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1)老师通过对不同的数字列进行平均分计算的例子,引领学生掌握平均分计算的方法。

(2)计算得出一些实际数字列的平均数,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加深对于平均分的感性认识。

4.实例演练(1)老师通过多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平均分的应用场景,并引导学生一起计算平均数。

(2)教师针对计算平均数过程中涉及的整除、余数概念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5.课后作业(1)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之前,希望同学们尝试回答下面的问题:“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能要用到平均数的场景?”(2)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步骤以及应用场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尤其应该注意对于数字的整除、余数概念的讲解以及学生反馈机会的提供,促进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平均分的概念》(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均分的概念》(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均分的概念》(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教具若干。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故事内容如下:小明和小红去郊游,妈妈给他们准备了8个苹果,让他们平均分。

小明和小红想了想,就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到了4个苹果。

他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了。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平均分?”(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平均分的概念。

3. 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5.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平均分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平均分 (共15张)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平均分 (共15张)教案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情景图,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操作中学会平均分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宴会上都来了哪些小动物?生:2只熊猫、3只小猴子、2只小白兔、2只小松鼠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宴会上还为小动物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呢,看,都有什么?你知道这些食物分别是给谁准备的吗?生:给熊猫准备了6个竹笋、给小猴子准备了12个桃子、给小白兔准备了24个萝卜、给小松鼠准备了15个松果。

师:同学们表达的很完整,你们太棒了!宴会马上要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两只熊猫正目不转睛的盯着6个竹笋呢?你知道他们正在想什么吗?预设:1、竹笋什么味道的?2、该怎样分竹笋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两只熊猫,该怎么分呢?【设计意图】设计一个森林聚会的童话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物聚会课件,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平均分。

随意分师:请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该怎样分竹笋呢?有的同学已经有了想法,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替竹笋,按你的想法分一分吧。

学生独立思考师:谁愿意把你的分法给大家说一说?预设:①哥哥3个,弟弟3个,理由公平;②哥哥5个,弟弟1个,理由哥哥的饭量大;③哥哥2个,弟弟4个,理由哥哥让着弟弟。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平均分-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平均分-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平均分-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总数平均分配给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数量相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3. 平均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平均分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8个苹果,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详细讲解平均分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是将总数平均分配给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数量相等。

3. 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分。

例如:小明有12个糖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糖果?引导学生用总数除以部分数,得出平均分。

4. 练习平均分的计算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平均分,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平均分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有18个橘子,要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橘子?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分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8. 布置作业出示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平均分-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平均分-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平均分-青岛版(五年制)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2.能够计算简单的平均分;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平均分的知识。

教学重点1.平均分的概念的理解;2.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平均分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是指一组数据中各项数据之和除以数据项数的值。

平均分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值,能够反映出该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是:将一组数据中各项数据相加,再除以数据项数。

例如,有一组数据:80、85、90、95,这组数据的平均分为:(80+85+90+95)÷4=87.5。

3. 平均分的应用平均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1. 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统计; 2. 商店的销售额统计; 3. 运动员的成绩排名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平均分的概念1.让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过的成员数;2.引导学生思考成员数可以反映出哪些信息;3.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解释平均分所反映的信息。

第二步:如何计算平均分1.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出平均分;2.让学生自行在作业本上计算几组数据的平均分。

第三步:平均分的应用1.利用学生之前考试的成绩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出班级的平均分;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生活场景,应用平均分的知识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平均分的知识。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足够的练习和巩固,还要注意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1平均分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1平均分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1平均分知识点概述本节课将讲解平均分的概念。

所谓平均分,就是把一定数量的东西,在平均分的情况下,分给若干个人或物,让每个人或物得到的数量相同。

例如,我们可以把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让每个小朋友得到相等的苹果。

本节课程将介绍平均分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基本计算方法;2.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平均分的概念;2.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平均分的知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求和知识,并问学生是否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

教师简单地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并告诉学生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根据教师提供的实例,通过板书和讲解来说明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请同学们将其解决。

例子:把10张桌子均分给5个人。

解:使用除法来计算。

首先把总共的物品数10除以人数5,得到每个人分到的物品数2。

3. 练习实战教师将一些实际问题带给学生,根据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把一些苹果均分给同学们,保证分给每个人的苹果数相等;或者把一些钱均分给一些人,使每个人得到的钱数相等。

4. 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了平均分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并鼓励学生将平均分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思平均分是一种十分实用的数学知识,运用广泛。

在教学平均分时,我们需要从实际问题来引出知识点,并在讲解过程中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实例,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知识点。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例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点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运用平均分的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平均分》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平均分》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平均数的作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知道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难点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学生期末成绩单,让学生观察成绩单中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计算这些数字的平均数,应该如何进行计算。

2. 模块讲解1.概念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师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作用。

•教师用黑板上的习题板,向学生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练习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手把手地进行算术练习。

•老师可以布置相关的算术题,如10个小朋友共摘了100个苹果,求平均每个人摘了多少个苹果,学生完成后,教师向学生解答。

3. 学生自主探究1.讲解学习方法:和伙伴一起探究问题。

•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联合起来想出一个复杂问题,用自己的思维去尝试解决。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问题后,向教师汇报并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主题拓展1.应用拓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平均数。

•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班级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2.总结回顾:让学生回想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平均数来解决问题。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平均分的方法》(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均分的方法》(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均分的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及意义。

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 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8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4个好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呢?2. 探究新知(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好朋友。

(2)引导学生发现,将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苹果。

(3)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并计算出每份的数量。

(2)引导学生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12个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糖果?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平均分的方法》1. 平均分的概念: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将总数除以份数,得到每份的数量。

3. 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分配物品、计算人均收入等。

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精品】《平均分的分法》参考教案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精品】《平均分的分法》参考教案

《平均分的分法》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平均分的分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对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阐述: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预习设计:1、分一分:12个苹果的不同分法。

2、摆一摆:利用学具摆出。

3、讲一讲:给同学讲一讲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展示分法师:同学们,森林里小动物联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

你们想参加吗?(课件演示小动物联欢情境图)师:多么热烈啊!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

二、探索新知,体会领悟活动一:师:瞧,小动物们开始唱起来、跳起来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从图中能发现:(1)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

(2)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两种:1、加减法问题:(1)小松鼠比小熊多多少只?(2)鼠比小猴多多小只?(3)猴和小松鼠一共有多少只?……2、平均分问题:(1)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2)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要想每组只数相等,怎样分?活动二:(一)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二)12只小熊怎样分组呢?1、师:12个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3、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4、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不同想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二年级上册【平均分的分法】参考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二年级上册【平均分的分法】参考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二年级上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知识吧《平均分的分法》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平均分的分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对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阐述: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预习设计:1、分一分:12个苹果的不同分法。

2、摆一摆:利用学具摆出。

3、讲一讲:给同学讲一讲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展示分法师:同学们,森林里小动物联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

你们想参加吗?(课件演示小动物联欢情境图)师:多么热烈啊!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

二、探索新知,体会领悟活动一:师:瞧,小动物们开始唱起来、跳起来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从图中能发现:(1)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

(2)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两种:1、加减法问题:(1)小松鼠比小熊多多少只?(2)鼠比小猴多多小只?(3)猴和小松鼠一共有多少只?……2、平均分问题:(1)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2)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要想每组只数相等,怎样分?活动二:(一)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二)12只小熊怎样分组呢?1、师:12个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第五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平均分》年级:二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同学一起完成平均分的任务。

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3. 平均分的应用教学重点: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平均分的概念的理解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卡片3. 学生用书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2. 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纠正错误的理解和方法。

四、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2.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和反思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将平均分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 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

在新课讲解环节,详细讲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如何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纠正错误的理解和方法。

在合作探究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4.1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4.1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结果是可以使每份同样多;会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磁性黑板。

2. 学具:小棒、圆片、小方块等学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自主探究: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含义,并介绍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5.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2. 教学过程: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结、练习、课堂小结。

六、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用学具完成一些平均分的操作题。

2. 提高题:让学生用除法表示一些平均分的过程。

七、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2.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八、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能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结果是可以使每份同样多。

2. 学生会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教案模板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教案模板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教案模板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产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教案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进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平均分”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知道掌控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控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各种食品若干。

五、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形,教师板书。

(二)、视察问题(1)、请小朋友视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觉了什么?(2)、学生视察汇报。

(3)、从视察中我们发觉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换、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觉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爱好哪种分法?为何?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1平均分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1平均分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1平均分
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理解平均数的作用,并能够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平均数的作用;
3.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时间:5分钟)老师介绍今天的主题——平均分,并用一组例子说明平均数的概念。

步骤二:讲授
•(时间:15分钟)老师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计算。

步骤三:实践
•(时间:20分钟)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让每组同学自愿拿出一些水果,并把水果分给组内的其他同学。

然后让学生计算这些水果的平均数,并记录在答题纸上。

最后让每组同学对比结果,并找出计算中出现的问题。

步骤四:总结
•(时间: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平均数的作用,并让学生思考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平均数;
•学生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有效地分工合作;
•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作用,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
•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平均数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使用平均数;
•让学生探究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平均分的分法》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平均分的分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

对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阐述:
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预习设计:
1、分一分:12个苹果的不同分法。

2、摆一摆:利用学具摆出。

3、讲一讲:给同学讲一讲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
展示分法
师:同学们,森林里小动物联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

你们想参加吗?(课件演示小动物联欢情境图)
师:多么热烈啊!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

二、探索新知,体会领悟
活动一:
师:瞧,小动物们开始唱起来、跳起来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从图中能发现:
(1)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

(2)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两种:
1、加减法问题:
(1)小松鼠比小熊多多少只?
(2)鼠比小猴多多小只?
(3)猴和小松鼠一共有多少只?……
2、平均分问题:
(1)12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2)16只松鼠分组做游戏,要想每组只数相等,怎样分?
活动二:
(一)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二)12只小熊怎样分组呢?
1、师:12个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3、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4、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不同想法。

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会发现:其相同点都是把12只小熊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三)16只松鼠怎样分组?
1、师:刚才我们帮小熊排好队,那么16只松鼠怎么分组呢?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分法?
(1)16松鼠若每组4只,则可分成4组;若每组2只,则可分成8组;若每组8只,则可分成2组。

(2)16只松鼠若平均分成4组,则每组4只;若平均分成8组,则每组2只;若平均分成2组,则每组8只。

2、师:谁能把你的分组方法介绍给大家?
活动三:
1、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同学们,你能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表现如何吗?
三、限时作业
自主练习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主要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