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八中高2021级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史家风”这一概念,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总结中国史学传统时提出来的。
他在《文史通义》篇中评价创作了《通志》的宋代史学家郑樵:“不徒以词采为文,考据为学也。
于是遂欲匡正史迁,益以博雅,贬损班固,讥其因袭。
运以别识心裁,盖承通史家风,而自为经纬,成一家言者也。
”司马迁著《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司马迁看来,历史是在变化中进行的,《史记》正是呈现出了这种变化。
《汉书》作者班固对司马迁多有微辞,但他也肯定“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
在班固之后《汉纪》的作者荀悦和《后汉纪》的作者袁宏,都把“通古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或原则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班固的《汉书》是纪传体皇朝史,荀悦的《汉纪》、袁宏的《后汉纪》是编年体皇朝史,它们都不是《史记》那样贯通的历史著作。
他们强调“通古今”的必要性,一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宗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二是“通古今”也是当时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
王充指出:“‘五经’比于上古,犹为今也。
徒能说经,不晓上古,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
”正是在这样一个思想背景下,荀悦等史家所倡言的“通古今”并非一定是要体现著作内容上的“通古今”,而是重在对现实的关注。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最全面的通史撰述,梁武帝的《通史》则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撰述,它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史学上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宋史学家郑樵是阐发史学之追求——“通”的名家,他的《通志》是这方面的名作。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考前须知:1. 2.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现代的城市景观中,植物和生命的关系已经变得假设即假设离。
植物蜕化为街边的 行道树、公园中修建得整齐的观赏花草,或者偶然在转角处挣扎生长的杂草,它们作 为一种对象化的存在,点缀在审美和生活的边缘。
它们不再像诗经时代的植物一样, 是我们爱情、劳作和征战的起兴与见证,紧紧楔入我们的生活。
而成棣的这部作品, 再次激活了植物对生命的意义。
植物作为生命的存在境域,再次在诗歌中得以澄明和 彰显。
从对象化的植物前退身而出,重返生命与植物互渗互喻的现场,《诗歌植物学》 提供了一片繁发的热带雨林,让读者置身其中。
作为诗歌的植物学,臧棣在诗集中展现了细节的发现力。
诗歌植物学无法用科学 的语言去定位植物的科属特征,而是用想象力去发现甚至创造植物新鲜的细节美。
这 种细节在威棣的诗中比比皆是。
比方《青蒿简史》中,“在这些菊科植物身上,绝对 的清香/从来就没被地方性迷惑过”。
像这样的细节发现与创造弥漫在诗集中,成为诗 歌植物学的氟缸底色。
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这种细节的想象力发现,更多指向一种生 命和植物的生成性关系——此时此刻,植物向生命闪现它之所是!这是一种即时的观 看,也包含着一种臧棣称之为灵视的“看”,一种集洞见、见识、直觉、异想、视野 于一体的观看。
正是观看,才能从惯性的生存中开辟出另一个鲜活的植物学世界。
作为生命的生态学,臧棣在诗集中展现了一种涵括万有的包容力。
从高贵的红梨 到卑微的狗尾巴草,从挺拔的乌榄树到萧萧的枯枝败叶,从生与死的纠结中提炼出樱D.全诗叙议结合,作者将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对历史人物的臧否蕴含其间,态 度颇为鲜明。
16 .作者对半山祠中所供奉之人持何态度?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评卷人得分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 ”两个问句强调了世间时时处处都存在美景,只是人们忙碌奔波而缺少了赏景的闲情逸致。
2021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的两大支柱——算法和大数据,已经多维度地进入新闻传播领域,特别是作为二者集成的智能推荐算法,已经在信息传播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主流的推荐算法有三种:基于内容的推荐、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和基于时序流行度的推荐。
基于内容的算法,其主要逻辑是受众偏好与新闻内容特征的匹配。
通过用户特征数据和网络行为的分析,形成推荐列表。
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增加用户黏性,但对于个人信息的标签化分析,也容易引发个人数据安全性的争议。
近期斯坦福大学研发的算法可以通过搜集网站信息并进行深度挖掘,判定个人情况,准确率高达91%,这一研究立即招致公众批评,也让公众对算法的信息挖掘能力产生伦理质疑。
协同过滤算法的基本逻辑是人以群分,通过计算用户的特征数据将其编入一个用户群体,按照群体共享度较高的偏好推荐内容。
这种做法将计算单位有效地下降为群体,减少了数据处理量。
谷歌新闻最早采取的就是这类推荐算法。
但是这种算法的伦理困境在于容易产生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是指人们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引导着去关注相关信息,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在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且将人群分类可能产生潜在的算法歧视,不仅触犯个人隐私,而且易于强化社会偏见。
过度依赖算法推荐的新闻价值排序,会产生传播权、信息自由、信息触达、信息隐私权和数字身份及其保护的问题。
(摘编自赵瑜《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材料二:探究人和技术的关系必须在直面技术的同时观照人类,让技术和人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相互驯化,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也让人不断更新“技术”思维,不过分依赖技术,保持主观能性和创造力。
重庆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高考一诊模拟卷附答案解析
重庆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语文高考一诊模拟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
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
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
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西周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制度,则对中国数千年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更奠定了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虽然“礼”与“德”已由德育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但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
在此,道德目标通过审美转化,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而发端内心,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染上灵动的色彩。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后世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精神价值核心所在,被此后的儒家所继承。
如战国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西汉《乐记》提出“乐者,伦理者也”;宋明理学经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之后,将美育理论本体化、精致化、体系化,提倡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人生风范和人生境界,强调通过“乐”这一自由心境的体验,达到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等等。
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
事实上,道德和艺术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精神基石,中华人文精神亦由此带有泓邃的审美品格。
如钱穆所言:“文学必在道义中,而道义则求其艺术化。
中国之人生乐处,即在是矣。
岂非中国之文化特质乎!”在中国,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涵养出一种人格审美求善的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甚至不妨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式和渠道就是美育。
纵观历代中国社会,无不将生活化、道德化的艺术作为人格培养的基本手段。
这种通过审美中介来实现外在规范向内在自觉的转变,迥异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抽象“先验理性”或“道德律令”的绝对服从,而是融合具体情境,一方面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培养中追求人格的艺术境界,最终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致。
2021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1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抬头见喜老舍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
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
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
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
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
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
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
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
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
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
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
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
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
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
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
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
第三次是在伦敦。
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
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
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
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
喝完,各自回寓所。
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
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
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
就此打住。
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
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
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
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试题
HYHY自治区202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考前须知:1.答卷前,所有考生必须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上在套本套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套本套试卷上无效.,3.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将本套试卷和答题卡一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学。
当代建筑美学的走势在一个否认中超越回归中重构的过程中清楚说明,它是与当代美学本身的转型相一致的。
当代生态建筑所展现出来的全新的并处于开展过程中的美学新形式正孕育其中。
生态建筑美学从其哲学本质上讲,已经在否认二元论的根底上超越了多元论,进而追求一种彻底的非二元论。
在HY著名生海后现代思想家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看来,非二元论的最低要求是成认这样一个观点:人与其他实在物在本质上讲是自主的实钵,他们以某种与其他物互相依赖的关系存在。
彻底的非二元论那么认为:存在是统一的整体。
在生态建筑美学的形成过程中,对彻底的非二元化的追求及审美意义多元化的趋向并没有消解,相反,它正是生态意识和多元信念得以强化的表现。
它是将传统的多元取向朝生态的多元取向演化的必要途径,理解和解释彻底的非二元化美学观念的过程,本身就表达丁一种生态智慧。
在这个意义上,生态建筑美学已经由“思维地说〞转向对“诗意地说〞的不尽探求中,其美学观念的转型本质上就是“思〞的重建,在当代的生态建筑设计当中,整体性设计愈发重要,其特点在于全面协调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
其中,既有“生态圈〞中的各种外部环境因素,也包含建筑本身形式定位的外部维护构造等;既考虑作为建筑使用者——人的使用与感受,也对人的外延——生态系统存在进展整体的关心。
只有综合研究了这些元素,才能在一种整体考虑的根底之上,充分表达生态建筑所蕴含的宏大的美学价值。
重庆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考生须知: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沉浸在与传统戏曲并排站在20世纪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喜悦中,话剧吸吮着来自西方的审美追求,试图保持自己“舶来品”的独立性,却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向身边的传统戏曲摇动手中的橄榄枝。
正如田汉所说:“每一个在中国土壤上生了根的剧种都可以找到共同的悠久的历史根源,分享优秀民族传统所给予的巨大财富。
”新文化运动使在中国新兴的话剧终于告别了粗糙和模仿痕迹明显的萌芽期。
《新村正》问世,中国现代话剧诞生了。
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继承民族的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话剧“改造”成具有中国风的民族戏剧。
而古老的民族元素,也从中得到了升华。
王瑶认为:“继承民族传统,一定要使古老的东西现代化,如果不现代化,就无异于国粹主义。
”这时候曹禺的《雷雨》《日出》,老舍的《龙须沟》等都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神韵,他们创作的故事、舞台的意象与意境设计和演员塑造的性格和人物形象都具有诗一般的美学特征,中华传统血脉在此汩汩地流动了起来。
观当下中国的话剧,抑或其它形式的人文艺术,经典而经久不衰甚而走出国门的,往往是那些融入了民族传统元素的。
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艺术进入中国,是先服下“本土化”汤剂,才踏上“全球化”列车的。
就连特殊时期下讲出“把中国古籍丢到茅厕”之类偏激话语的鲁迅先生也不得不承认“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可以说,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是文化“本土化”较为成功的范例。
(摘编自苏晓《话剧:舶来品“本土化”的产品》)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戏剧界呼吁“文学性”的声音渐涨。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月测试试题
D.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去观赏的原因是该剧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月测试试题
年级:
姓名: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月测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光明日报》2020年3月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年轻人更多追求时尚文娱。
2021年重庆一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重庆一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咬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
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久居,祸且及汝。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扶矢以助战。
”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客不得已,与偕行。
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
客驰下,吹觱篥数声。
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失从者百许人。
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
”尘滚滚东向驰去。
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
大铁椎其人饮?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予读陈同甫《中兴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大铁椎今四十耳。
2021年重庆一中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重庆一中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线教育,顾名思义,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络,学员与教师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借助网络课件,学员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工作繁忙、学习时间不固定的职场人而言,网络远程教育是最方便不过的学习方式。
由于近期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各地相继延迟了大专院校、中小学等的开学时间。
不过,停课不停学。
既要防控疫情,也不能耽误学业,启用在线教育成为各地教学的替补方案。
实际上,我国早已推进在线教育发展。
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2年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如此大规模地让学生在家接受在线学习,还是第一次,那么,在线教学真的能够替代课堂教学吗?在延迟开学期间,在线教育能否担负起学校教育的空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一直以来,在校学生授受的主要是线下教育,线上教育只是补充。
即使是看在线直播课的学生,也是有线下教师辅导的,即所谓的“双师”教育。
如今,在线教育“反客为主”挑大梁。
存疑者认为,在线教育的互动性比面授课堂要差,学生也缺乏接受在线教育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线教学的效果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学习的内容,另一个是学习者的情况。
作为一般的知识学习,在线教育是可以替代的。
”从学习效率上来看,在线学习因为有更多的资源可进行多样性、大范围的知识对比与鉴别,从这个角度来说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优势。
但是在线学习也有它的劣势,储朝晖认为:“它的劣势是在学习的深度上很难跟课堂教学相比,如果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就很难学得那么深。
另外,在人际交往以及一些技能性的学习上,在线学习很难替代课堂教学。
”(摘编自俞杨《大中小学开学延期,学生在家功课不停》)材料二:2016-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材料三:超大流量突然涌入,相关平台、不甚相关的技术工具不堪重荷;处于起步阶段的平台各自为政,功能残缺,体验欠佳;电子产品的副作用又令人如此惶恐……各种担忧与批判甚嚣尘上。
重庆市主城区2021届上学期高三年级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
重庆市主城区2021届上学期高三年级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
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
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
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
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
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
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
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
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
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
中国南方地区多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比如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
2021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上学期语文高考适应性试题答案
2021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上学期语文高考适应性试题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A【小题4】(1)侧重论述了方言的价值、作用,以及多言多语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2)①运用了引证法。
第3段引用联合国“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表明了母语方言对人们表达情感的作用。
②运用了例证法(事实论证)。
如第2段用“湖南花鼓戏”来印证方言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以“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来表明方言的作用;第6段举出了中国多地方言,以表明方言存在的常态化特征。
③运用了因果论证法。
如第5段用“因此……”来论证世界上使用不止一种语言;第6段用“因此……”来论证多言多语对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第7段用“因此”来论述使用方言要有文明的意识。
【小题5】①公众方面。
人们要有对方言的重视意识,正确对待、使用方言。
②政府方面。
相关部门应出台保护方言的相关规定,推动方言保护工作的开展;举办相关活动,培训方言教师,积极推动方言的使用。
③社会方面。
社会组织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方言的传播和运用。
④企业方面。
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方言数据库,对方言进行采集、记录、归纳和整理;发展语音识别技术,支持方言语音输入,为方言的使用提供条件。
【小题6】C【小题7】A【小题8】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象描述,凸显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小题9】①这次“挪开”,突出了她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对文化的尊重;②“描画着它们”,揭示了她将为人母的责任感,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③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小题10】C【小题11】A【小题12】C【小题13】(1)苏轼察访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灾害减少了一半。
重庆市2021版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
重庆市2021版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上·南安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北京时间5月30日上午8点20分,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女主播翠西·里根与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播刘欣的隔空对话(甲)(A.如期而至B.不约而至)。
在这次对话中,两位女主播的表现、尤其是风格应当说都没有重大纰①(A.pí B.pī)漏。
里根在之前的节目中谈到中国时话锋②(A.咄咄B.绌绌)逼人,但是这一次她使用了行业内更为普遍、正常的主持人风格。
而刘欣更是表现出平和、坦率,整个对话在气氛上应当说波澜不惊。
有美国媒体报道认为,刘欣代表了中国人(乙)(A.不卑不亢 B.不慌不忙)的立场。
通过此次中美女主播从对抗走向对话,受到世人的肯定。
(1)为文中①处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②处________(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乙_______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原句:通过此次中美女主播从对抗走向对话,受到世人的肯定。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一下·绍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似乎即将压下来。
这夸张的色彩也许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指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
那些传世画作往往反映了真实的气候环境情况。
希腊气象局科学家赫里斯托斯·泽雷弗斯所带领的科研小组也做了类似的研究。
重庆市高考适应性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考适应性语⽂试卷-(含答案)⾼考适应性语⽂试卷⼀、默写(本⼤题共1⼩题,共5.0分)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壁赋》中,作者借客⼈之⼝以想象的⽅式表达希望与世长存的幻想的句⼦是:______,______。
(2)(劝学》中,作者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专⼼致志的道理,⽽与这个例于⼦形成对⽐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全都不正确的⼀项是()①许多年前,在听⽼⼈讲布朗族的种茶历史和茶⽂化时,南康先⽣不动声⾊....,到现在他才明⽩,那时候⽼祖宗就已经建⽴了⼀套可持续发展的古茶林⽣态系统,留给了我们⼀笔宝贵的财富。
②戏剧票友们妆容精致,⾝段扮相有模有样,⼀旦粉墨登场....,⼀招⼀式都丝毫不逊于专业演员,为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
③有些⼈在贪污腐败后⼀逃了之,以为⾃此可以⾼枕⽆忧。
事实上,贪官们出逃在外的⽣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他们中的很多⼈过得期期艾艾....,惶惶不可终⽇。
④冬⾄这天,南下的冷空⽓与北上的暖湿⽓流完成了⼀次完美的邂逅,我市迎来⼀场铺天盖地、洋洋洒洒....的⼤雪。
⑤互联⽹时代,客户的⼀举⼀动都会转化为数字信息,成为商家挖掘商机的⼤数据宝库,相对于线下零售的盲⼈瞎马....,线上电商简直就是明察秋毫。
⑥中国⽆⼈机强势崛起让美国如鲠在喉....,于是美国到处扬⾔要制定军⽤⽆⼈机销售、转让和使⽤⽅⾯的规则,使之与其他武器⼀样受到所谓国际法的制约。
A. ①③⑥B. ②③⑤C. ①④⑥D. ②⑤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A. 马福来说,国家冲浪队在成⽴后,他曾带队到法国参加世界冲浪锦标赛,⽬的就是找到⾃⼰的位置。
在这场有47个国家参赛的锦标赛中,中国选⼿的整体排名是第39位。
B. 林芝位于西藏⾃治区东南部,其海拔相对较低、⽣态佳、含氧量相对⾼等优势可以让旅游者逐步适应⾼远⽓候、渐进式地游览西藏,因此素有“进藏第⼀站”之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重庆市主城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
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
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
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
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
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
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
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
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
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
中国南方地区多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比如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
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不好的情况。
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
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发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
不过,方言毕竟是触动人们敏感认同神经的因素,因此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使用不同方言的人,要有语言使用文明的意识。
这种文明意识,其实就是要兼顾对方的心理,并成为一种习惯。
在交际的现场,方言的使用要掌握好度,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这种文明意识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但我们在进行方言传承和保护时,也要把这种意识传播出去。
我们并不鼓吹方言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
(摘自《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人民网)材料二苏州历来重视对苏州话的保护和传承。
2008年,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成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首批试点地区,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发音人,采录了昆曲、苏州评弹、苏剧等地方口头文化语料。
2012年,苏州市语委办启动苏州话保护工程。
截至目前,苏州市语委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小学生普通话、苏州话、英语口语比赛;苏州市语委办已举办了五期苏州话辅导师培训班,培育了四百多名苏州话辅导师;苏州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市广电总台已举办了三届苏州童谣比赛。
另外,本地新闻媒体推出了一批关于苏州话的节目;二十多条公交线路同时使用普通话、苏州话报站;《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也对苏州话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
从2017年开始,网师巷社区把苏州话辅导师请到社区,通过童谣、情景短剧等形式在孩子中推广苏州话。
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推出“说苏哉”微信公众号,成立“说苏哉”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沙龙活动推广苏州话和地方传统文化。
(摘自《保护传承吴侬软语,方言文化能不能“嗨”起来?》苏州新闻网2019.5.30)材料三早在2012年,科大讯飞就以粤语为突破口开展方言识别技术攻关。
2017年科大讯飞又发起“方言保护计划”,3年来已收集方言语音超过86万条,支持23种方言语音输入,实现包括粤语、四川话、湖南话等11种方言的语音合成;微信小程序“我AI说方言”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上传方言,建设中国方言库。
“方言保护计划”发起人之一李强军介绍,方言语料的采集、记录和归纳是方言识别的基础。
以前,这项工作很大程度依赖于调查者主观感知,而归纳完整的语音变化、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等工作难以单靠人力完成,所以有必要建立分属不同方言的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对方言文字、发音等进行整理。
其实,外语语音识别与方言识别的人工智能训练方法是相通的。
随着技术进步,可用统一的语音识别模型,导入各地方言等不同语料进行无监督训练。
我国语言学界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区,方言识别难度有所不同,落实到输入法产品中,识别准确率也略有差异。
适配不同的方言识别,对整体语音识别技术会是一种促进和优化,还有助于设计出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智能语音交互产品。
美国“风险投资节奏”网站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语音市场,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出货量占全球总出货量一半以上。
国外智能语音产品厂商也在努力开发能识别各种英语口音的版本。
独具中国特色的“方言版”语音识别产品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
(摘自《人工智能助力保护“多彩乡音”》,新华网2019.8.29)1.下列对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言之于人类文明,如同物种之于自然,具有长远的意义,不能让它轻易消失。
B.方言既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特定族群表达情感的载体。
C.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的社会交际、适应不同交际场合而存在的,现代社会不可或缺。
D.使用方言要有文明使用语言的意识,说话时要分场合、看对象,不能随心所欲。
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多言多语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所以我国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普通话,要鼓励孩子从小大胆说方言。
B.材料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就是需要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普通话与方言能够和谐相处。
C.材料二:在保护和传承方言方面,苏州采取了多种有效举措,他们的经验无疑是最有效的,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和推广。
D.材料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中国方言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各种方言版语音识别产品,利于企业差异化竞争。
3.材料一、二强调方言保护,下列说法中“有利于方言保护和推广”的一项是()(3分)
A.流动人口普遍渴望获得身份的转变与认同,为了能够尽快地适应流入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他们会积极主动地熟悉、学习流入地的方言。
B.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而伴随这一趋势,中国农村的地方文化将更加支离破碎,方言的文化自信也渐趋于无。
C.很多家长认为说方言会影响普通话发音,别的小朋友都说“高大上”的普通话,自家孩子如果突然冒出一句方言,会被嘲笑,甚至孤立。
D.民革苏州市委的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普通话,70%的人会羡慕别人能讲苏州话,却没有学习苏州话的愿望。
4.材料一侧重论述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方言保护?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