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概论
机电一体化概论
机电一体化概论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确和可靠。
本文将从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和电气两个领域进行整合的一种技术。
机械部分主要涉及机械结构、动力传输、运动控制等方面,而电气部分则包括电力传输、控制系统、传感器等内容。
通过将机械和电气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监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当时,工业自动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机械和电气分离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出现,使得机械和电气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交通运输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方面,提高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性能。
在医疗健康领域,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的控制和监测,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在农业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农机作业、温室控制等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其次,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应用于虚拟仿真和培训等方面。
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新兴技术相结合,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实现更多的创新和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和电气两个领域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技术。
它的出现和发展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将继续发展,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我们期待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更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机电一体化概论
第一章1 机电一体化概念: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基础上的有机的加以综合,以实现整个系统最佳化的一新科学技术。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见图1.2 P4):1、机械本体2、动力与驱动单元3、传感与检测单元4、执行机构单元5、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6、系统接口3 伺服驱动技术就是在控制指令的指挥下,控制驱动元件,使机械运动部件按照指令要求进行运动,并保持良好的动态性能。
4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电技术的区别1、传统机电技术的操作控制主要是通过具有电磁特性的各种电器来实现,在设计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2、机电一体化技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设计过程中强调机械部件和电器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整个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3、机电一体化系统与传统机械系统的不同之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和可控驱动元件特性,实现机械系统的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
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1、取代法:就是诸如用电气控制取代原系统中的机械控制结构。
2、整体设计法:主要用于新系统(或产品)的开发设计。
在设计时完全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考虑各子系统的设计。
3、组合法:就是选用各种标准功能模块组合设计成机电一体化系统。
第二章1 机电一体化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组成部分:1、控制装置2、传感器3、执行装4、机械部分2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核心是控制器,常用的有单片机、单板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嵌入式系统等。
3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
4 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被测信号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5 传感器的组成:1、敏感元件2、转换元件3、测量电路6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主要):1、线性度2、灵敏度7 伺服驱动器的分类1、液压伺服驱动2、气动伺服系统3、电气伺服系统8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一般包括:1、传动机构2、导向机构3、执行机构第三章1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控制策略1 传统控制策略1、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2、串级控制3、纯滞后对象的控制4、解耦控制2 现代控制策略1、自适应控制2、变结构控制3、鲁棒控制4、预测控制2 鲁棒控制的概念:就是设计一种控制器,使得当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参数不确定性及一定限度的未建模动态时,闭环系统仍能保持稳定,并保持一定的动态性能品质的控制。
机电一体化概论
机电一体化概论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概述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系统化.3•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含义: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徽电子技术,并将机核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
5•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6.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8•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于1971年出现在日本。
它是取机械学的前半部和电子学的后半部拼合而成,但是,机电一体化并非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L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传动部分、导向机构、执行机构、轴系、机座或机架。
2.机电一体化中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高精度、小惯量、大刚度、快速响应性、良好的稳定性。
9•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的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13•常见的接近开关及其应用:电涡式接近开关(金属)、电容式接近开关(导体和非导体)、霍尔接近开关(磁性物件)、光电开关:透射型,反射型(统计产量,检测包装,精确定位等)。
16.在控制系统中根据系统信号相对于时间的连续性,通常分为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18•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及计算机担当的角色: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助手)、宜接数字控制系统(DDC,决策者,操作者)、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SCC, 操作指导系统与DDC系统的综合与发展,决策人)、分级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工厂自动化(FA)系统。
25•接口的分类(1)根据接口的变换和调整功能特征:零接口、被动接口、主动接口、智能接口。
(2)根据接口的输入\输出功能的性质:信息接口、机械接口、物理接口、环境接口。
(3)按照所联系的子系统不同:人机接口、机电接口。
机电一体化概论
1.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 [例1-1]机械手 组织教学 建议:①参观机械手及其动作,结合讲授。 ②重点介绍机电一体化共性的各关键技术及其含义。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 基本结构:机械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动力部分、传感检测部分、驱动部 分等五个部分(或系统)。
3.5全自动洗衣机
■ 简介: 全自动洗衣机是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中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 种类: 波轮式、滚筒式、搅拌式等。 洗衣基本原理 基本结构: 洗涤系统、给排水系统、脱水系统、电动机与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箱体与支撑机构 等。
3.5全自动洗衣机
■ 新型洗衣机----模糊洗衣机 几个概念:模糊逻辑、控制原理、模糊控制推理系统、推理规则等。 组织教学 建议:在教学中尽量多结合实际例子或实物进行讲授。
2.7接口技术(1)
■ 概念: 接口----指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各部分连接起来的连接电路。 设置接口电路的原因。 接口电路的主要作用、功能。 接口电路的类型:人机接口与机电接口两大类。
2.7接口技术(1)
■ 人机接口-----指人与计算机之间建立联系、实现交换、传输信息的输入/输出设备 的控制电路。 两个任务:信息形式的转换和信息传输的控制。 机电接口---指计算机与机械装置或设备之间联系的控制电路。
■ 组织教学 建议:①结合[例1-2]平面关节型机械手,重点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 ②结合实物----机械手,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
1.3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的种类
■ 按功能来划分: 数控机械类;电子设备类;机电结合类;信息处理类;其它类。
■ 按用途来划分: 生产用类;运输、包装及工程用类;存储、销售用类;社会服务性用类;家庭用 类;科研及பைடு நூலகம்程控制用类;其它用类。 组织教学 建议:在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实际例子进行讲授。
机电一体化概论
常用控制器:单片机、PLC、DSP、工控机、现场总线等。
单片机
PLC
DSP
5. 控制单元发展方向
(1) 20世纪40~50年代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 (2) 20世纪60~ 70年代形成了现代控制理论。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了智能控制。
2.4.2 常用控制器
1. 单片机
将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电路集成在一片电路
PLC 接口
PLC输入端子接线示意图
PLC 输入端子实物接线图
PLC 接口
PLC输出端子接线示意图
PLC输出端子实物接线图
思考题
单片机与PLC的应用范围有何不同 ?
单片机:应用于数字采集和工业控制 PLC:应用于工业现场的自动化控制
3. DSP
DSP是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简称,是一种专门用于
输出部件、电源和编程器等组成。
PLC软件部分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 目前PLC的标准编程语言有顺序功能图、梯形图、 功能块图、指令表和结构文本5种。现在应用最多的是 梯形图语言,形象直观、逻辑关系明显。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自锁控制梯形图。X0、X1为输入继电器, Y0为输出继电器。
PLC梯形图
芯片上,就构成了单芯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单片机基本结构
单片机内部结构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 时钟电路、I/O口和基本功能单元等组成。
单片机引脚封装 封装形式有两种: 双列直插式封装(DIP)和方形封装。
AT89C51的双列直插式封装 有40个引脚,与其他51系列单 片机引脚是兼容的。40个引脚 可分为I/O端口线、电源线、控 制线、外接晶体线四部分。
2. PLC PLC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简称,是在继电器接触
机电一体化概论
机电一体化概论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机电一体化概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在各领域的应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案例分析目录01机电一体化概述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下,实现机械与电子的深度融合,使得机械具备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的一种技术手段。
定义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控制与传动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等。
内涵定义与内涵初始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是在军事和工业领域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电子技术,如继电器、电气控制器等。
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进步,出现了可编程控制器、数控机床等高级机电一体化产品。
智能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进入智能化阶段,出现了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智能家居如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门锁等。
工业制造如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
交通运输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自动化港口等。
服务行业如智能服务机器人、自动化服务系统等。
医疗护理如智能医疗设备、远程诊疗系统等。
02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总结词机械设计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包括机械系统的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的技术。
详细描述机械设计技术是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基础,涉及到机械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机械传动系统、液压气压系统、机械执行机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轻量化、小型化、精密化、模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机械设计技术总结词电子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涉及到微处理器、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和信号处理等方面的技术。
详细描述电子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模拟信号处理、传感器信号处理、控制算法等方面。
机电一体化概论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是采用CAE技术以 及有限元分析发,可实现对质量、体积、
惯性力矩、强度等计算分析;对产品的运 动精度,动、静态特征等的性能分析;对 产品的应力、变形等的结构分析。
五、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 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的一种系统工作模式。
律、分析方法和自控系统的构造等。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
2、速度快、精度高 3、可靠性高 4、柔性好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上述特点,使其机 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节能、高质、高效、低 成本的共性,从而产生一系列过去不可想 象的新产品。
管理信息系统(MIS)、物料需求计划(MRP) 制造资源计划(MRP)等。
从狭义上来讲,先进制造是指各种计算机辅助制 造设备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生产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所包括的内容: 一、计算机的辅助设计
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是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支撑 下,通过对产品的描述、造型、系统分析、优化、 仿真和图形处理的研究,使计算机辅助完成产品 的全部设计过程,最后输出满意的设计结果和产 品图形。
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 (4)传感器(检测要素) 传感器是将被测对象的状态、性质等信息
转换为一定的物理量或者化学量。 (5)计算机控制装置(控制要素) 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实行的适当的操作成
为控制。
6、接口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许多要素或子系统构成, 各子系统之间必须能顺利进行物质、能量 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为此各要素或子系 统相接处必须具备一定的联系部件,这个 部件称为接口,其基本功能主要有三个:1、 交换,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之间,2、 放大,在两个信息强度相差悬殊的环节间, 经接口放大,达到能量的匹配;
机电一体化概论
名词解释:DCS(分散控制系统):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多级计算机系统FMS(柔性制造系统):由计算机信息控制系统,由加工、物流和信息流三个子系统组成CAD: 利用计算机帮助设计人员担负计算、信息存储和制图PID调节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I/O设备: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硬件CAM: 利用电子数字计算机通过各种数值控制机床和设备嵌入式系统:嵌入到工业控制应用系统中,实现嵌入式应用的计算机CIMS(计算机集成系统): 通过计算机技术把分散在制造过程中孤立的自动化子系统集成起来第二章简答题:1.试述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和预紧的基本原理。
常用结构形式有哪几种?轴向间隙是由弹性变形引起的和其原有的间隙的总和。
预紧的基本原理是压缩滚珠和螺母间的间隙,增加刚性,达到预期的精度。
双螺母预紧(压缩预紧、拉伸预紧、螺纹预紧、齿差预紧、弹簧预紧)单螺母预紧(大钢珠预紧、导程偏移预紧)2.同步带传动有哪些特点?①工作时无滑动,有准确的传动比②传动效率高,节能效果好③传动比范围大,结构紧凑④维护保养方便,运转费用低⑤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3.调整轴向间隙应注意什么?①预紧力大小必须合适②减小丝杆安装部分与驱动部分间隙4.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哪些?①传动机构的质量和转动惯量要小②刚度大,伺服系统动力损失越小;机器的固有频率越高;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越高③适合的阻尼④静摩擦力要尽可能小第三章1.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区别何在? 用那些指标来衡量?静态是指被测信号处于稳定状态,传感器的输入与输出值之间的关系。
动态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输出对输入的响应特性。
静态:直线度、灵敏度、迟滞性、重复性动态:最大超调量、上升时间、调整时间、频率响应范围、临界频率等2. 试述传感器的正确选择和使用?选择:测试要求和条件、传感器特性、使用条件使用: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的线性化处理和补偿传感器的标定抗干扰措施第四章3. 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什么常采用三相六拍通电方式,而很少采用三相单三拍?三相六拍特点:U-UV-V-VW-W-WU-U 始终有一相绕组通电,工作比较稳定。
机电一体化概论
简答题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技术原理在内,使机电一体化系统得以实现、使用发展技术2.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
数车【骨骼(工作台)动力(电源)大脑(芯片)执行(伺服电机)五官(传感器)】3.机电系统控制微机的种类主要有哪些?①单片机②普通PC机③工业控制PC机④STD标准总线控制⑤可编程控制器(PLC)4.单片机扩展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举一个例子说明①总线74LS373 ②ROM EPROM ③RAM 6174 ④输入/输出口74LS2445.信号传输时为什么要采用统一标准信号?①在信号传输线中,直流不受交流感应的影响,干扰问题易于解决;②直流不受传输线路的电感、电容及负荷性质的影响,不存在相应位移的问题,使接线简单;③直流信号便于A/D转换,因而巡回检测系统都是以直流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6如何控制步进电机的转角位移量及转速?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接受从控制系统发来的脉冲指令,进行功率放大,从而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和转速大小。
每输入一个脉冲指令,步进电机就转动一定的角度(步距角),相应的工作台就移动一个距离。
所以控制系统发出的脉冲数目决定了工作台移动的距离,脉冲频率决定了工作台移动的速度。
7.简述PWM原理?利用大功率晶体管的开关作用,将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斩成一定频率的方波电压,并加在直流电机的电枢上,通过对方波脉冲宽度的控制,改变电枢的平均电压控制电机的转速。
8.为什么测量放大器能进行精密检测?测量放大器由两个同相放大器和一个差动放大器组成,差动放大器能抑制共模电压干扰信号,传输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填空1.机电一体化中的机械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
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动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转矩和转速。
机电一体化概论
机电一体化概论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性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如图8—1所示。
机电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信息工程、控制工程等旧模块的划分,形成了融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在1971年,日本《机械设计》杂志提出了”MECHA TRONICS”这个新英文名词,它是由英文单词“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S”(电子学)后半部分组合@成的。
用汉子表达即为“机电一体化”。
目前对“机电一体化”的涵义有各种各样的认识。
即使在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日本也有众多说法。
例如,“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中采用微电子技术的体现”;“机电一体化就是利用微电子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能力的一种技术”;“机电一体化是考&事物的一种方法”。
总之,由于各自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不尽相同,在加上“机电一体化”本身的涵义还在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容,因@,目前较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涵义是:“机电一体化乃是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机结合@构成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是将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揉和”到机械装置中去,从而达到扬长避短、互为补充的目的,使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机电一体化”具有“技术”与“产品”两方面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是指其技术原理和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得以实现、得已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
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物化结果。
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指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有机结合,从而赋予新的功能和性能的新一代产品。
2,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特征机电一体化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
机电一体化概论
机电一体化概论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
初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指采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和完善机械产品中的一部分,以提高产品的性能;而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产品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使产品性能实现质的飞跃。
因此,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产品中的机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并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总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在不断地扩大和完善。
目前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开发主要包括计算机数控系统、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特点是产品和系统功能的实现是机构中所有部分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与传统机电设备中机械与电子系统相对独立,可以分别工作具有本质的区别。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电产品的趋势,这完全取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存在的优越性和潜在的应用性能。
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下述优越性。
(1)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
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于采用电子元器件,减少了机械产品中的可动构件和磨损部件,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产品的故障率低,寿命得到了提高。
概述机电一体化概论
1.原 来 由 机 械 实 现 动 作 的 装 置 发条式钟表 手动照相机 机械式缝纫机 手动(机械式)游戏机 机械式调速器
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实现动作的装置 石英钟表 自动调焦照相机 电动(电子式)缝纫机 电动(电子式)游戏机 电子式调速器
2.原 来 由 人 来 判 断 决 定 动 作 的 装 置
无人操作的装置 )、
自动售货机、银行等部门使用的自动出纳机( 人仓库的出库机、船舶及飞机的自动导航装置等等
车票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邮局的自动分检机、无
3.按 照 人 编 制 的 程 序 来 实 现 灵 活 动 作 的 装 置 数控 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及其
他各种机器人
主要内容 1、机电一体化系统概述 2、机械系统 3、机电一体化中集成电路 的应用 4、微机与接口技术 5、传感器技术 6、执行器与伺服系统
自动控制技术 所谓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 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自动控制技术主要研究控制原理,包 括控制规律、分析方法和系统过程等。主要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 输入、单输出、线性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这些都属于经典 控制技术,而且日趋成熟,在工程上已成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现代 控制技术主要以状态空间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变参量、非线 性、高精度、高效能等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 伺服驱动技术 系统中执行元件和驱动装置的技术问题。执行元件:电动、气动和液压等, 最主要是电动式执行元件。驱动装置:各种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电路,主 要是电力电子器件及集成化的功能电路。 精密机械技术 精密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础。系统的任何功能最终是要机械来完 成的。随着高新技术引入机械行业,传统机械技术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结构、重量、体积、刚性、热变形、材料、精度等因素对系统的性能提 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
• 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 判断和决策,实现信息处理的工具是计算机, 因此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是密切相关 的。计算机技术包括计算机的软件技术和硬 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技术等。 •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计算机信息处理部 分指挥整个系统的运行。信息处理是否正确、 及时,直接影响到系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计算机应用及信息处理技术已成为促进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和变革的最活跃的因素。 • 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 技术等都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5.传感与检测技术
• 传感与检测装置是系统的感受器官,它与信息系统的输 入端相联并将检测到的信息输送到信息处理部分。传感 与检测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它的功 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传感与检测的关键 元件是传感器。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包括各种物理量、 化学量和生物量等)变换成系统可识别的,与被测量有 确定对应关系的有用电信号的一种装置。 • 现代工程技术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 并能经受各种严酷环境的考验。与计算机技术相比,传 感器的发展显得缓慢,难以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不少 机电一体化装置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或无法实现设计的 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合适的传感器。因此大力开展传感器 的研究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机电一体化的高性能化
• 高性能化一般包含高速化、高精度、高效率和 高可靠性。新一代CNC系统就是以此”四高” 为满足生产急需而诞生的。它采用32位多CPU 结构,以多总线连接,以32位幅度进行高速数 据传递。因而,在相当高的分辨率(0.1μm)情况 下,系统仍有高速度(100m/min),可控及联 动坐标达16轴,并且有丰富的图形功能和自动 程序设计功能。为获取高效率,减少各辅助时 间这是一方面,而实现高速化的关键是CNC、 主轴转速进给率、刀具交换,托板交换等各关 键部分实现高速化。
5.控制及信息单元
• 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 储存、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 程序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运 行。一般由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数控装置以 及逻辑电路、A/D与D/A转换、I/O(输入输出)接 口和计算机外部设备等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控制 和信息处理单元的基本要求是:提高信息处理速度, 提高可靠性,增强抗干扰能力以及完善系统自诊断功 能,实现信息处理智能化和小型、轻量、标准化等。 • 这些我们通常称为机电一体化的五大组成要素。在系 统中的这些单元和它们各自内部各环节之间都遵循接 口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能量转换的原则,我 们称它们为四大原则。
• 在数字伺服控制中使用了超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并应用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各种算法,如 鲁棒控制、前馈控制和特定方式下的加、减速控 制等控制策略以及非线性补偿技术,可在系统中 进行在线控制。它可以进行非线性补偿,静、动 态惯性补偿值的自动设定和更新等。在给定精度 要求下,可使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前馈控制可 使位置跟踪误差消除,同时使系统位置控制达到 高速响应。加、减控制能使高速下准确定位。高 分辨率、高速响应的绝对位置传感器是实现高精 度的检测部件。采用这种传感器并通过专用微处 理器的细分处理,可达极高的分辨率(163 840 point/rov)。采用交流数字伺服驱动系统,其位 置、速度及电流环都实现了数字化,实现了几乎 不受机械载荷变动影响的高速响应伺服系统和主 轴控制装置。
二、 机电一体化中共性关键技术 • 机电一体化是系统技术、计算机 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 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 机械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 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
1.机械技术
•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随着高新技术引入机械行业,机 械技术面临着挑战和变革。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它不再是单一 地完成系统间的连接,在系统结构、重量、体积、刚性与耐用性 方面对机电一体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 与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相适应,利用其他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 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以及功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少重量、 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改善性能增加功能的要求。 • 在制造过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 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 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这里原有的机械技术以知识和技能的形式 存在。如计算机辅助工艺规格编制(CAPP)是目前CAD/CAM系 统研究的瓶颈,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 中的标准、习惯和经验进行表达和陈述,从而实现计算机的自动 工艺设计与管理。
7.信息控制
• 在系统中,所谓智能组成要素的系统 控制单元,在软、硬件的保证下,完成 数据采集、分析、判断、决策,以达到 信息控制的目的。对于智能化程度高的 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获取、推理机制及 知识自学习等以知识驱动为主的信息控 制
8.运动传递
• 运动传递是指各组成要素之间不同类型 运动的变换与传输之间以及以运动控制 为目的优化。由于采用四大原则使各组 成要素联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由于控 制和信息处理单元的预期信息导引,使 各功能环节有目的地协调一致运动,从 而形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工程。
机电一体化概论
• 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
• 二、 机电一体化中共性关键技术
• 三、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
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 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 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 处理部分。我们将这些部分归纳为: 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 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这些组 成要素内部及其之间,通过接口耦合、运动 传递、物质流动、信息控制、能量转换有机 融合集成一个完整系统。
三、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对制 造工程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提出了许多新 的和更高的要求,制动化中的数 控技术,CNC、FMS、CIMS及机器人等 都会一致被认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产品及系统。
• 为了提高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发展高新技术,现在有 越来越多的零件要求制造精度越来越高,形状也越来越 复杂,如高精度轴承的滚动体圆度要求小于0.5μm;液 浮陀螺球面的球度要求为0.2~0.5μm;激光打印机 的平面反射镜和录像机磁头的平面度要求为0.04μm, 粗糙度为0.02μm。为了提高效率、减少阻力和降低噪声, 或既要精密传递运动又要密封压缩做功,螺杆压缩机包 络成型螺旋曲面、管平膨胀机的叶轮叶片、飞机螺旋桨、 潜水艇的推进器等都具有极其复杂的空间曲面;现代汽 车发动机的活塞也不是圆柱形而是要求具有椭圆鼓形的; 为提高强度和使用寿命,机械轴也不再是圆柱形而是由 几段圆弧 组成菱柱体;卫星天线中馈源要求有方与圆 光滑地过渡实体;而各类特殊刀具与模具,其型面也极 其复杂。所有这些,要求CNC机床具有高性能、高精度 和稳定加工复杂形状零件表面的能力。因而新一代的 CNC系统这类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正朝着高性能、智能 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微型化方向发展。
6.接口耦合、能量转换
• (1)变换 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的环节之间, 由于信息的模式不同(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 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等),无法直接实现信 息或能量的交流,通过接口完成信息或能量的统一。 • (2)放大 在两个信号强度相差悬殊的环节间,经接 口放大,达到能量的匹配。 • (3)耦合 变换和放大后的信号在环节间能可靠、快 速、准确地交换,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 和逻辑规范。接口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 使信息按规定模式进行传递。 • (4)能量转换还包含了执行器、驱动器它们的不同类 型能量的最优转换方法与原理。
• 首先,CNC的高速化在于不仅采用了高性能32位CPU, 而且所采用的是精简指令集(RISC)机。在RISC机中, 50~80MIPS(1MIPS=100万指令/s)被认为是普遍的, 有的系统甚至采用了180MIPS机,这对于高速数据 处理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速度,采用实时多任 务操作系统,进行并行处理,使运算能力进一步加 强。设置多重缓冲器,保证连续微小加工段的高速 加工。快速插补运算,对于复杂轮廓,将加工形状 用微小线段来逼近是通用方法。在高性能数控系统 中,除了具有直线、圆弧、螺旋线插补等一般功能 外,还配置有特殊函数插补运算,如样条函数插补 等。微位置段命令用样条函数来逼近,保证了位置、 速度、加速度都具有良好的性能,并设置专门函数 发生器、坐标运算器进行并行插补运算、超高速通 信技术、全数字伺服控制技术是高速化的一个重要 方面。
1.机械本体
系统所有功能元素的机械支持结构, 包括机身、框架、联接等。由于机电一体 化产品技术性能、水平和功能的提高,机 械本体要在机械结构、材料、加工工艺性 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适应产品高效、多功 能、可靠和节能、小型、轻量、美观等要 求。
2.动力部分
按照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 系统正常运行。用尽可能小的动力输入获得尽可能 大的功能输出,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显著特征之一。 驱动部分在控制信息作用下、提供动力、驱动 各执行机构完成各种动作和功能。机电一体化系统 一方面要求驱动的高效率和快速响应特性,同时要 求对水、油、温度、尘埃等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可 靠性。由于几何尺寸上的限制,动作范围狭窄,还 需考虑维修和实行标准化。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高 度发展,高性能步进驱动、直流和交流伺服驱动大 应用于机电一体系统
6.伺服传动技术
• 伺服传动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 置,由微型计算机通过接口与这些传动装置相连接, 控制它们的运动,带动工作机械作回转、直线以及其 他各种复杂的运动。伺服传动技术是直接执行操作的 技术,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 或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具有决 定性的影响。常见的伺服驱动有电液马达、脉冲油缸、 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等。由于变 频技术的进步,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高质量的伺服驱动单元,极大 地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