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活血化瘀方药组方机制及应用特点

合集下载

清代名医王清任,6张活血化瘀方,打遍天下无敌手,用过的都说好

清代名医王清任,6张活血化瘀方,打遍天下无敌手,用过的都说好

清代名医王清任,6张活血化瘀方,打遍天下无敌手,

用过的都说好

展开全文

对于疑难杂症,古代的中医无外乎两大论点,一个是“百病多因痰作祟”,另一个则是“万病之源皆因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郁而成瘀却越来越多,而活血化瘀的中医治法却在当今却大受欢迎。对于活血化瘀的治法,医圣张仲景可以说是活血化瘀的祖师,但是真正将活血化瘀用得出神入化的,却是清代名医王清任。他创立了6个活血化瘀方,可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1.身痛逐瘀汤说到身痛逐瘀汤,从方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止痛的良方,事实上这个方子的确方如其名,这个方子具有活血通经、宣痹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邪气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全身疼痛等症。不难看出,只要是风湿邪气导致经络受阻而出现的全身各处、各种形态的疼痛,都可以在身痛逐瘀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运用。那么,身痛逐瘀汤这么厉害,究竟有哪些药物组成的呢?据《医林改错》记载,全方由“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五灵脂二钱(炒),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去土)”等12味药组成。这个方子在止痛领域可以说是疗效独特,久经考验,是地地道道的止痛神方。

2.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从方剂的名字来看,主要是治疗腹痛的,的确,它没有辜负大家对它的期望,无论是女人的痛经、腹痛,还是男人的淋证疼痛,它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没有辜负名医王清任对它“调经种子第一方”的能耐,现代应用中发现,可以广泛应用于男人不育、女人不孕等症。少腹逐瘀汤这么厉害,究竟由哪些药物组成呢?据《医林改错》记载,全方由“小茴香七粒(炒),干姜二分(炒),延胡索一钱,没药二钱(研),当归三钱,川芎二钱,官桂一钱,赤芍药二钱,蒲黄三钱(生),五灵脂二钱(炒)”

中医活血化瘀方数据库及其数据挖掘

中医活血化瘀方数据库及其数据挖掘

中医活血化瘀方数据库及其数据挖掘

中医活血化瘀方是一种传统医学的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瘀血阻滞病症。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活血化瘀方的宝贵经验,我们建立了中医活血化瘀方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活血化瘀方数据库的建立、结构和内容,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中医活血化瘀方数据库是一个包含大量中医活血化瘀方的信息平台。我们通过广泛的文献搜集和整理,建立了这个数据库。数据库包含了各种中医活血化瘀方的组成、功效、适应症和用法等信息。我们还为每个活血化瘀方提供了详细描述和使用方法的文本。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浏览和下载。

在中医活血化瘀方数据库中,我们运用了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我们使用文献检索技术,从大量的文献中提取出与中医活血化瘀方相关的信息。然后,我们运用关系分析方法,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各种活血化瘀方之间的关联和规律。我们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化等步骤,以备后续的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

为了验证中医活血化瘀方数据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进行了一系

列实验。我们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检索,比较不同检索词的准确率和召回率。我们运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找出数据库中各种活血化瘀方之间的关联规则。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较高,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活血化瘀方的组方原则和作用机制。

中医活血化瘀方数据库的建立为中医活血化瘀方的传承和发展提供

虫类药在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运用

虫类药在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运用

虫类药在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运用

虫类药是动物药的一部分。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载虫类药28种,《伤寒杂病论》在300余方中,有7方应用虫类药,涉及水蛭、虻虫、土鳖虫、鼠妇、蜂蜜、蜣螂、蛴螬、蜘蛛等8味药,方如大黄土鳖虫丸、鳖虫煎丸、蜘蛛散等。迨至《本草纲目》载虫类药已达107种。并且《本草纲目》及其《纲目拾遗》还补充了诸蛇类药等。千百年来,虫类药广泛用于治疗诸风、痰瘀、积聚等沉顽痼疾,收到了植物药难以获取的疗效。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叶天士对虫类药的运用更是独具匠心,创“久病入络”之说,谓“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叶氏并阐发仲景制鳖甲煎丸之深义曰“方中大意取虫义有四:意谓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吴鞠通对虫类药运用也颇有心得,说:“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至,无坚不破”。近年来笔者依据虫类药行走攻窜,搜风逐瘀,攻毒化痰,入络剔邪等的药理特点,将其运用于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收到较佳疗效。关于虫药类的具体用法可以通过电话咨询和我联系,根据您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建议。

3虫类药的功用:

3.1入络剔邪

虫类药物的最大特点是动而不居,性善窜透,能深入络脉,搜逐络中伏邪。大凡慢性肾小球疾病之迁延不愈者,皆因病邪入潜肾络,其外感、内生之邪混处络中,风、火、痰、瘀、湿相互攀援,结成巣穴,导致络道失畅,络体损伤;渐至邪闭成痹,络道不通,导致肾络瘀痹;日久则络息成积,酿成肾微症积证。病深入络,已非草木所能达也,必以虫蚁疏泄,方能力起沉疴。清代叶天士云:“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以虫类药血肉之质,及动

活血化瘀药与方剂

活血化瘀药与方剂
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等。 • 血府逐瘀汤 • 【组成】桃仁12 g,红花9 g,当归9 g,生地黄9 g,川芎5 g,赤芍
6 g,牛膝9 g,桔梗5 g,柴胡3 g,枳壳6 g,甘草3 g。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活血化瘀方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
第十七章 活血化瘀药与方剂
• 第一节 活血化瘀药 • 第二节 活血化瘀方
返回
第一节 活血化瘀药
• 川芎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 【功效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①血瘀气滞痛证。②头痛
,风湿痹痛。 • 【用法用量】煎服,3~9 g。 •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 延胡索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 【功效主治】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血瘀滞之痛证。 • 【用法用量】煎服,3~10 g。研粉吞服,每次1~3 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源自文库一节 活血化瘀药
• ③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瘾疹。 • 【用法用量】10~30 g,煎服;或熬膏,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
汤外洗。 • 【使用注意】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忌用。 • 牛膝 • 【性味归经】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 【功效主治】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

《伤寒论》辨治方法的特点及现代临床借鉴意义

《伤寒论》辨治方法的特点及现代临床借鉴意义

辩证进行 重新 审视 的今天 , 承和发扬《 继 伤寒论》 证结合 的 病
思 想 是 十 分必 要 的 。
3 2 组方严谨 , . 用药言简意赅
《 伤寒论》 载方 13方 , 1 用药
8 6味, 所有处方 中超过 1 0味的仅有 3方 , 即乌梅丸 l 0味、 柴
胡加龙骨牡蛎汤 1 2味 、 黄 升 麻 汤 l 麻 4味 , 用 3味 、 药 方 而 4味
症见咽中干 , 不思 饮 , 恶寒 无汗 , 塞 头痛 , 鼻 脉沉 弦 , 白润。 苔
带教老师根据 患者属 于麻黄附子 细辛汤适应 证 , 药一剂 而 用
解。
2 2 迅速缓解患者症 状 .
现代 社会 生活节 奏 日益加 快 , 病
人宁愿选择西 医而舍弃 中医 , 中西医治标 、 其 见效快无疑 占有 重要 因素 , 经方 中方证对应 , 以迅 速缓解患 者主诉症状 , 可 驱 除病人痛 苦 , 患者 自然愿 意继续 中医治疗 。 2 3 通过对经方 中所 对应 的各种症 状加 以推广 , 以治疗 . 可 该症状所对应 的其他 相似 疾病 如小建 中汤条 文 中 10条 : 0
加入了 “ 上气” “ 、 肺痈” 等病名 , 这样做可 以明确反映疾病 的
化性溃疡 、 慢性 胃炎 , 心 中悸而烦者” 以“ 为依据治疗抑郁 症。
24 “ . 但见一证 便是 , 不必 悉具 ” 具有较 广泛 的临床指 导意 义 这是 因为邪有微有甚 , 的体质有强有弱 , 人 病势的进展也 有轻重缓急的差异 , 于是在证候的表现上亦有 相应 的不 同, 因 此某一汤证的诸证就不一定 同时出现 , 只要 见到一二个 能反 映该方证基本病机的主要症状 , 就可以选用该 方了。 3 《 伤寒论》 组方严谨 用药精妙 张仲景系统总结了其本人长 期临床实践 经验 , 广泛汲取 汉和汉以前医家的有效 方药 和各 具特色 的医疗成果 , 并将之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医林改

错》)

一、组成

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当归三钱(克)、生地黄三钱(9克)、川芎一钱半(5克)、赤芍二线(6克) 、牛膝三线(9克) 、桔梗一钱半 (5克) 、柴胡一钱 (3克) 、枳壳二钱(6克)、甘草一钱 (3克)。

二、用法

水煎服。

三、歌括

1.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2.通窍活血汤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3.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川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4.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

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煎尝。

5.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四、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五、主治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六、方解

本方是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在胸中,气机阻滞,则肝郁不舒,故胸胁刺痛,日久不愈,急躁易怒。瘀久化热,气郁化火,故内热瞀闷,或心悸失眠,或入暮潮热;上扰清窍,则为头痛;横犯胃府,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甚至饮水即呛。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之征。故治当活血化瘀,兼以行气解郁。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舒肝,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消而肝郁亦解,诸证自愈。

《伤寒杂病论》遣方用药探析

《伤寒杂病论》遣方用药探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 西 中医

20 0 8年 1 月第 2 4卷第 1 期
S A X FT M Jn 0 8V 1 4N . H N I 0 C a .2 o o 2 o 1 J .
・ 3・ 3
经 典研I,・ - 、y习 , 0 ’
《 寒 杂病 论 》 方 用 药探 析 伤 遣
中图分类号 : 2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 0— 16 2 0 ) 1— 0 3— 3 R2 A 10 7 5 (0 8 0 0 3 0
《 伤寒杂病论》 总共用 药物 10 味 , 化裁 方剂共 3余 组合
计 2 0首 ( 中《 6 其 伤寒论》 所载 之土瓜根方 、 猪胆 汁方 、 蜜煎
而产生新的治疗功能 , 开拓 了新的治疗疆域 , 充分发挥 了方 药的作 用与潜能 , 而使 药物 与方剂在 临床 的使用 中, 能使 药尽 从 更
其能 . 尽其 用, 好地发挥作 用。 方 更 关键 词 : 寒 杂病 论 ; 伤 药物 分 布 ; 方 用 药 ; 臣佐 使 ; 法 方 药 遣 君 理
麻仁 、 泽漆 、 蜘蛛 , l 。 计 0味
汤 、 子大 黄汤 、 栀 大黄甘草 汤 、 黄附子汤 、 大 麻子 仁丸 、 防 木 己去石 膏加 茯苓 芒硝汤 , 1 计 8首。 () 4 和解剂 : 小柴 胡汤、 大柴 胡汤 、 连汤 、 黄 干姜黄芩 黄

关于中成药,必备的一些常识

关于中成药,必备的一些常识

关于中成药,必备的一些常识

1.引言

1.1 概述

中成药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形式,它以中药为基础,经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和工序加工而成。与西药相比,中成药具有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中。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成药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感冒、消化不良、风湿痛等。它们以草本植物、动物组织或矿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煎煮、浸泡、研磨等制作工艺进行加工制备。中成药可以作为单一药物使用,也可以根据病情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少毒副作用。

中成药的分类主要分为方剂、散剂和丸剂等。方剂是指采用多种中草药配伍而成的药物组方,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散剂则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通常用于外用或制成散剂剂型,如伤湿止痛散等;丸剂则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加入胶凝剂等成分制成固体球状,如十全大补丸等。

中成药在治疗疾病时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中成药作为天然药物,相对于化学合成药物来说,其成分更加复杂、更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因此使用时副作用较小。其次,中成药具有调理整体机能的作用,它们常常通

过协同作用、辩证施治等方式,综合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此外,中成药的制备工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不断改进,药物稳定性较高,使用方便,易于储藏和运输。

因此,中成药在中医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虽然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西药的效果更加准确和快速,但中成药作为中医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仍然在许多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使用中成药时,我们需要注意药品的质量和验明正身,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了解和遵守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活血化淤

活血化淤

活血化淤

1《武威汉代医简》首提活血化淤治法

《武威汉代医简》是远在《黄帝内经》之前约一世纪中叶成书的一部木质简牍。据专家考证,这些木质简牍医方和马王堆汉墓医书系我国同时发现最古老的医书。简牍共92枚,其中记载活血化淤治法的就有9枚。简文中所载治“淤”的具体方药体现了对

后来中医学中“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理论的具体运用。对于久淤之患则以活血化瘀峻药-虫类药物搜剔络道,增强通经活络作用,显示了其治法用药上的多样性。同时表明《武威汉代医简》最早应用了活血化淤治法。

2《内经》奠定了活血化淤理论基础

《内经》中虽无淤血一词,但有“血凝涩”“血脉凝泣”“脉不通”“恶

血”“留血”“血著”等30余种近似淤血名称的记载,并在一些篇章里谈到了淤血产生的原因及瘀血导致的症状。在治疗上,《内

经》指出了以疏决通导为主的基本治疗原则。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血实者宜决之”,《素问o至真要大论》指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坚者消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去菀陈痤”。《灵枢・小针解篇》曰:“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以上可以认为是活血化淤治法的理论雏型,形成了活血化淤的基本概念,从而为后世医家研究发展活血化淤理论、创制活血化淤方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3《伤寒杂病论》首创淤血的辨证论治

汉・张仲景是血瘀理论的奠基人。他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篇”中总结前人的经验,首先提出了“瘀血”这个名称,并用活血化淤法治疗各科疾病,开后世淤血证之先河。久病入络,淤血内阻,加重病情,治当活血化淤。并在治疗蓄血、血痹、虚劳、瘕、产后腹痛等疾病中,叙述了淤血的几种主要症状及脉象,且在其它篇章中谈到了淤血产生的原因和治疗;在《伤寒论》的太阳和阳明病篇中,对血淤证

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

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

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

-

活血化瘀的中药有那些呢?活血化瘀类成药种类繁多,可根据其组方特点及病人的体质状况酌情选用。此类中成药较芳香温通类中成药药性稍为平和,病人症状缓解后可根据病情酌情巩固治疗时日。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

之法。

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方剂举例: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适应证: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

可以上述症状为主。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

适应证: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

脉血栓形成恢复期。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芥子、半夏、白附子等;清化热痰的贝母、瓜蒌、瓦楞子、

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2020年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707中医综合

1.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孙广仁、郑洪新主编。

2.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版),李灿东、吴承玉主编。

3.方剂学

《方剂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12月第9版)李冀主编。

4.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三版),吴勉华,王新月主编。

5.伤寒论

《伤寒论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王庆国主编。

总分300分,其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各占60分、中医内科学占80分、伤寒论占40分。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即中医学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从《伤寒杂病论》祛瘀血方和血府逐瘀汤看瘀血与精神、感觉异常类疾病的关系

从《伤寒杂病论》祛瘀血方和血府逐瘀汤看瘀血与精神、感觉异常类疾病的关系

从《伤寒杂病论》祛瘀血方和血府逐瘀汤看瘀血与精神、感觉

异常类疾病的关系

王凯源; 王海芳; 冯淬灵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19(012)012

【总页数】2页(P1938-1939)

【关键词】瘀血; 血瘀证; 血府逐瘀汤; 精神; 感觉

【作者】王凯源; 王海芳; 冯淬灵

【作者单位】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呼吸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

1 《伤寒杂病论》中有关瘀血与精神、感觉异常疾病的论述

《伤寒杂病论》中除去杂疗方、禽兽鱼虫禁忌方、果实菜谷禁忌方外,可以活血化瘀的方剂主要有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桂枝茯苓丸、百合地黄汤、鳖甲煎丸、赤小豆当归散、防己地黄汤、大黄虫丸、黄土汤、王不留行散、大黄牡丹汤、芎归胶艾汤、当归芍药散、下瘀血汤、温经汤、大黄甘遂汤、土瓜根散18张方,条文中明确提到所主治疾病有精神问题的有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5个方剂,约占活血化瘀方总数的30%。

在明确提到有精神、感觉变化的5张方剂中,桃核承气汤为“其人如狂”;抵当

汤为“其人如狂”“其人发狂”“其人喜忘”,抵当丸主治为抵当汤证轻者;百合地黄汤为“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防己地黄汤为“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

其余方剂在条文中虽未明确提到瘀血与精神、感觉的关系,但是在历代医家的医案和研究中却有记载,如桂枝茯苓丸方证在精神、神志方面,可表现为情绪不稳、易于焦虑、烦躁,常常有头痛、头晕、失眠、健忘[1]等症状,日本人汤本求真[2]在《皇汉医学》中引《生生堂治验》中一案例“藤本氏之妻,始患瘟疫,余邪未除者有日矣,神气忧郁,懒于动作,饮食不进,好居暗处……与桂枝茯苓丸加大黄……

【胡希恕:活血化瘀合方】【桂枝茯苓丸方证】

【胡希恕:活血化瘀合方】【桂枝茯苓丸方证】

【胡希恕:活血化瘀合方】【桂枝茯苓丸方证】胡希恕先生治疗淤血证常用的合方:

1、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心脑血管病。

2、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

3、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大便偏干者。

4、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肝炎、慢性阑尾炎大便偏稀者等。

5、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

桂枝茯苓丸去瘀滞,脑血管、心血管病的瘀血证用得多。如冠心病、心绞痛很好使。高血压可以加石膏,石膏对血压很起作用。

6、身体上部的瘀血症,一般用核桃承气汤、桂枝茯苓丸(带桂枝的治脑系疾病多),

7、身体下部的淤血症,一般用大黄牡丹皮汤,主要是消痈肿,如肠痈(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

桂枝茯苓丸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梗后的眩晕

80岁,体型结实的女性,服上方一周后复诊,喜形于色,眩晕大好。

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阻肺

桂枝茯苓丸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血管性痴呆、脑梗塞

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治疗脂肪肝

桂枝茯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肾病

桂枝茯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大黄:治疗痤疮、痔疮

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用于风湿免疫科疾病

桂枝茯苓丸加牛膝:治疗慢性肾病内有瘀血

大柴胡汤:用枳壳20克或枳实枳壳同用,效果很好。

芍药通大便,对大便干结如栗者,最为适合。

1、大柴胡汤加石膏

不但里实,而且里热,表现为大便难,舌苔黄。凡感冒之后,表证已去,而高烧不退,大便不干的,用小柴胡加石膏;大便干的,用大柴胡加石膏。百试百验。

2、大柴胡加芒硝

就是大柴胡汤与调胃承气汤的合方。有柴胡证,同时发潮热,大便秘结,就加芒硝。中毒性痢疾,发高烧,口干舌燥,就用大柴胡汤加芒硝,再加石膏。

柔肝熄风汤的临床应用

柔肝熄风汤的临床应用

柔肝熄风汤的临床应用

柔肝熄风汤,是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和痉挛性疼痛的中药方剂。据古代《伤寒杂病论》记载,柔肝熄风汤主治痛风等疾病,其临床应用颇具疗效。本文将就柔肝熄风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柔肝熄风汤所含中药成分有黄芩、秦艽、川芎、木通等。黄芩有清热解毒、泻火除烦的功效;秦艽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木通有通利水道、祛风化湿的功效。这些草药相互搭配,具有抗炎镇痛、消肿散结、活血化瘀的作用。

临床上,柔肝熄风汤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患者出现的症状包括关节红肿、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柔肝熄风汤在此类疾病中发挥着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

除此之外,柔肝熄风汤还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征、肌肉痉挛、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这些疾病常常伴随着神经痛、肌肉痉挛、疼痛难忍等症状,柔肝熄风汤具有镇痛、舒筋活络、缓解神经症状的作用。

在使用柔肝熄风汤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持续服用柔肝熄风汤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明显疗效。此外,患者在服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柔肝熄风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治疗风湿痹痛和痉挛性疼痛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对于每一种药物,在临床应

用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在使用之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因药物不当使用而造成不良后果。

通过对柔肝熄风汤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中药方剂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希望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柔肝熄风汤能够为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伤寒杂病论的方术

伤寒杂病论的方术

伤寒杂病论的方术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主要讲述了伤寒及其相关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在本书中,张仲景提出了一些方术来治疗伤寒及其杂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泻法:采用泻下的方法来治疗伤寒及其杂病,如大黄、芒硝等泻药。

2. 温里法:采用温里的方法来治疗内寒或阳虚型的伤寒及其杂病,如艾叶、附子等温药。

3. 凉泻法:采用清热泻下的方法来治疗热盛型的伤寒及其杂病,如黄连、黄芩等凉药。

4. 温燥法:采用温燥的方法来治疗湿邪郁闭或气滞型的伤寒及其杂病,如槟榔、白芍等温燥药。

5. 补益法:采用补益的方法来治疗虚损型的伤寒及其杂病,如人参、当归等补益药。

6. 祛风法:采用祛风的方法来治疗风邪所致的病症,如桂枝、白前等祛风药。

《伤寒杂病论》中的方术主要以草药为主,通过不同的组方和药物搭配,以达到治疗伤寒及其相关杂病的目的。这些方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并对后世的中医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方制方特点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方制方特点

《金匮要略》活m化掰f方的制方特点2000舒厕士班,如皇节轷笋越越卫

摘要

本文通过对《金匮要略》所载十八首活血化瘀方进行分析研究,从组方思路、用药规律的角度,探讨了《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方的制方特点,并且讨论了这些特点在临床的价值意义。围绕着上述内容,论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方的制方特点:①审度瘀之轻重缓急,立方各守和、行、破、消之则:②倡导瘀有寒热之别,主张温通、清化各为其治;③重视血行相关因素,组方突显治气、治水之法:④药物任用独具特色,呈现攻逐、辛散、搜剔数种等。

关键词:《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方制方特点组方思路用药规律

!垒堕望堕!堕坐些堕查塑型变堑生!竺!丝堕!:婴!兰竺!i童竺竺i塑!

ABSTRACT

Basedontheeighteenblood—activatingrecipesinSynopsisofPrescriptionsoftheGolden(JinGuiYaoLue),thispapertriesto

theirinfluencesontheexplorethecharacteristicsoftheserecipesand

latergenerations.Anditfindsoutthecharacteristicsasfollows,(1)formulatingtheprescriptionsintheprinciplesofregulatingbloodflow,eliminatingstagnantblood,breachingbloodstasisorreducingbloodmassesseparatelyonthebasisofvaryingdegreesofbloodstasis;(2)maintainingthatcoldandheataledifferentpathogensofbloodstasiswhichshouldbetreatedbywarmingtopromotebloodflowandclearingupstagnantheatrespectively;(3)emphasizingfactorsrelativetobloodflow,andhi曲lightingthetherapeuticmethodsofregulatingtheflowofqiandwaterinprescription.(4)theapplicationofsomedistinctiveChinesetraditionaldrugs,e.g.DaiHuang(Rhubarb)foreliminatingstagnantbloodbycatharsis,warmingdrugsfordissipatingbloodstasis,andinsectsforremovingbloodstasisinchannelsandcollateral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6 卷 第 4 期 201220年12 7年月7 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山S东H中AN医D药ON大G学U学N报IVERSITY OF TCM
Vol.36,No.4 第 36 J卷ul第.20412期
《伤寒杂病论》活血化瘀方药组方机制及应用特点
刘春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年级博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355)
2.1 泄热逐瘀 《伤寒论》第 106 条:“太阳病不解,
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
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此为太阳病不解,表热随经入
腑,与血相结少腹形成蓄血证。 邪热与瘀血结于下
焦,邪热扰于神明,血结不能养神,故其人如狂,但此
时治疗尚须分缓急轻重。 初结之血,尚未凝固,血可
芍药,疏肝理气,调和营卫,破坚积;牡丹皮、桃仁活
血化瘀消癥,茯苓健脾利水,用蜜为丸,先从小剂量
开始服用,不效渐加,以消癥化瘀,为妊娠去癥之良
方。
2.4 行 气 活 血 《金 匮 要 略·妇 人 产 后 病 脉 证 治 》: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此为产
后气血瘀滞,腹痛恶露不来,心烦胀满不得卧。 用枳
螂、土瓜根、王不留行、新绛、蜘蛛、紫葳、乱发(烧)、


、鼠妇
、水

、牡


、庶 虫

、酒


其中使用频率
较 高 者 :芍 药 35 次 ,当 归 19 次 , 川 芎 11 次 , 酒 11
次,桃仁
13
次,牡丹皮
6

,庶 虫

4
次,水蛭
4
次,虻
虫 4 次,乱发 2 次。 其余均为 1 次。
2 组方机制
指导 陶汉华
[摘要] 对《伤寒杂 病 论 》27 首 活 血 化 瘀 方 药 进 行 了 总 结 ,认 为 其 组 方 机 制 为 泄 热 逐 瘀 、破 血 逐 瘀 、消 癥 化 瘀 、行
气活血、活血利水以及补虚化瘀,并根据瘀血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活血化瘀药,轻证用植物类药,重证用动物药,尤其是
虫类药;轻证、慢性瘀血病证用散剂、丸剂,急证多用汤剂或顿服,重视酒的应用以增强活血祛瘀之力。
20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7 月
刘春兰:《伤寒杂病论》活血化瘀方药组方机制及应用特点
第 36 卷第 4 期
2.3 消 癥 化 瘀 《金 匮 要 略·妇 人 妊 娠 病 脉 证 治 》: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
丸主之。”方中桂枝温通血脉,芍药调营血,桂枝配以
能自下,血下热亦随之下,可不治自愈。 血若不下,
[收稿日期] 2012- 03- 05
292
当用桃核承气汤以攻之。 方中以桃仁活血祛瘀,大黄泄热逐瘀,两药合用
而瘀热并泄;桂枝通利血脉,以助桃仁之功;芒硝泄 热软坚,以助大黄泻下;炙甘草益气和中,缓诸药峻 烈之性,使祛瘀而不伤正。 2.2 破血逐瘀 《伤 寒 论 》第 128 条 :“太 阳 病 六 七 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 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所 以 然 者 ,以 太 阳 随 经 ,瘀 热 在 里 故 也 ,抵 当 汤 主 之 。” 此言太阳病至六七日,虽有表证,但邪气已入里,故 少腹硬满而发狂,本证瘀血较桃核承气汤为久为重, 故用抵当汤治疗。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活血化瘀;方药;组方机制;应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 R2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659X(2012)04- 0292- 0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立活血化瘀方剂
20 余首,散载于各个篇章当中,治疗多种不同病证,
其应用规律具有鲜明的特点,分析如下。





络;大黄攻逐瘀血;以蜜为丸,缓其药性,酒煎以服,
入血分而促其药效。 如果月经不调、经水不利因于
《伤寒论》第 237 条:“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 蓄血。 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 屎虽硬,大 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金 匮 要 略·妇 人 杂 病 脉 证 治 》: “ 妇 人 经 水 不 利 下,抵当汤主之。”
由以上条文可知抵当汤为破血逐瘀之峻剂,方 中以虫类药物水蛭、虻虫直入血络,破血积、逐恶血, 重用大黄,取其荡涤邪热、祛瘀生新之效,更用桃仁 之滑利以活血行瘀。 四味药物同用,其破血逐瘀之 力峻猛,功效大大强于桃核承气汤。 此方为瘀血实 证且证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使用。 为求稳健,用药 宜从小剂量开始,得下止后服,以免伤正,而年高体 弱或有内出血倾向者,应当慎用,孕妇忌用。 水蛭与 虻虫需经熬制,不能生用。 如蓄血虽重,但病势尚缓 者,则改用抵当丸。 如第 126 条云:“伤寒有热,少腹 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 余药,宜抵当丸。”方中药物与抵当汤无异,但水蛭、 虻虫剂量减少三分之一,桃仁减少五分之一,且改汤 为丸,峻药缓用。 如此,既可直下入络逐瘀彻除病 邪,又不伤正。 以适应患者有不可不攻之瘀而又有 不可峻攻之势者。
1 概述
《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活血化瘀方剂约 27 首,有
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赤豆当归散、升麻鳖甲
汤、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汤、鳖甲煎丸、黄芪桂枝






庶 虫
















汤、蒲灰散、滑石白鱼散、硝石矾石散、猪膏发煎方、
大黄牡丹汤、王不留行散、蜘蛛散、桂枝茯苓丸、枳实
芍药散、下瘀血汤、温经汤、土瓜根散、大黄甘遂汤、
红蓝花酒、当归芍药散。 约占全部方剂(除重复方约
368 首 )的 1/10,其 中 内 科 13 首 ,外 科 2 首 ,妇 科 9
首。 27 首方剂中共用药物 70 余味,其中活血化瘀药
物共 23 味,出现频率为 58 次。
以上方剂中具有活血作用的药物有:当归、川芎、
大黄、桃仁、芍药、白鱼、干漆、红蓝花、蒲灰、蛴螬、蜣
实芍药散理气活血。 方中枳实炒黑行血中之气,芍
药活血止痛,大麦粥和胃安中。
又有:“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
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
之;亦主经水不利。 ”假如用枳实芍药散病不愈,说明
瘀血阻滞在里,着而不去,且病情较重,故用下瘀血

,破



,方







;庶 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