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古汉语词汇的发展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的演变和发展

古代汉语的演变和发展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古代汉语是指从先秦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语形式。

这一时期的古代汉语在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奠定了后世汉语的基础。

古代汉语的演变主要受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先秦时代,由于封建社会的存在,古代汉语的发展较为缓慢。

古代汉语的词汇比较简单,多以单音节词为主。

语法结构也相对简单,以专名结构为主,缺乏明确的语法规则。

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建立,古代汉语开始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汉朝时期,古代汉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与先秦时期相比,汉代的古代汉语词汇大量增加,多音词的使用也开始增多。

汉朝对外交流的增加,使得古代汉语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丰富了词汇体系。

在语法方面,古代汉语开始出现了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为后世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汉语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古代汉语受到了多种语言的影响,如北方方言、南方方言、外来语等。

受到多种方言的影响,古代汉语的音韵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音韵和声调。

同时,由于佛教的传入,许多外来词汇开始被汉语吸纳,并融入到古代汉语的词汇体系中。

古代汉语的演变和发展离不开文字的推动。

古代汉字的发展和演化对古代汉语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甲骨文、金文到隶书、楷书,古代汉字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文字变化也带动了古代汉语语音的变化,使得古代汉语的发音方式逐渐趋于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古代汉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后世汉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汉语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对汉语的认识和理解。

今天的汉语已经成为一种现代语言,而古代汉语则是我们理解和研究汉语的重要基础。

在汉语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应当重视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尊重和传承汉语的丰富历史和文化。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情况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情况

古代漢語詞‎匯演變情況‎:一、古今词义没‎有变化。

如:人手口梦日月等。

占少数,二、古今词义变‎化。

1、词义扩大。

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切较‎大的江水和‎河流。

“‎皮”原指鸟兽身‎上剥下的皮‎,现泛指事物‎的表面。

2、词义缩小。

“子”,原为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女,现专指儿子‎。

”丈人“,原指一般年‎长的人,今指岳父。

3、词义转移。

如”走…,古代指跑,今指步行。

“去”古指离开某‎地,今指到某地‎去。

4、感情色彩变‎化。

如“爪牙”原指勇士、武将,今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

“卑鄙”原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之品质恶‎劣。

5、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今改称眼睛‎;“足”今称为脚。

6、词义弱化。

原来的“很”,就是凶狠的‎“狠”;“普遍”原为无一例‎外,现在是例外‎不多。

7、词义的消亡‎。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古代的‎词语逐渐消‎亡,如“朕”“寡人”之类。

8、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如“耳”——耳朵;“眉”——眉毛;“鼻”——鼻子;“敌”——敌人等。

另外,学习古汉语‎还要注意两‎种语言现象‎:1、偏义复词:昼夜勤作息‎,强调“作”,“息”作陪衬。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只取“远”的意思,“近”作陪衬。

2、同形异义。

因古汉语单‎音词多,有时两个单‎音词连在一‎起跟今天的‎某个词正好‎同形,其实,它还是两个‎词,这就是同形‎异义。

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妻,妻子;子,子女。

不同今天单‎指男子的配‎偶。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其代词,它;实,果实。

合起来是“他的果实”。

另外还有一‎种其实就是‎词义转移。

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殷勤,文中为关切‎、问候;今指热情、周到。

再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何苦”。

文中为哪怕‎、怕什么、怎怕,没有今天不‎值得做,犯不着的意‎思。

學習古代漢‎語的詞匯方‎法:古汉语词汇‎是古汉语词‎的总和。

词是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第二节 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 子皙信美矣。 公元年》
《左传.昭
• 从汉代开始,“信”指信使,使者, 送信的人(取其守信用之意)。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 雀东南飞》
• 六朝时,“信”有了“书信”义。 “朱处仁今何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 答。” 王羲之《杂帖》
• (2)输 • 在上古有“输送、转运”义和“缴纳、 献纳”义 : 秦於是乎输粟於晋。 《左传· 僖三十年》 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 《盐铁 论· 本议》
第二章第二章词汇词汇第二节第二节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一古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1古词的消亡?珪笏珑珽????2新词的产生?楼?茶?骆驼葡萄?比丘比丘尼袈裟佛浮屠和尚?站歹?阿马阿哥胭脂石榴?二词义的演变?1义项的增加?1信?从先秦到两汉经常用作形容词动词副词
• 中古以后产生“失败”义: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时。 白居易《放言》
(3)快 上古表“喜悦、快乐”义,或“舒畅、 畅快”义: 文信侯去而不快。 《战策· 秦策五》 快哉,此风! 宋玉《风赋》
• 中古产生新义: ①迅速:《世说新语· 汰侈》:“彭 城王有快牛,甚爱惜之。” ②锋利:《齐民要术· 杂说》:“调 习器械,务令快利。”
• (3)爱
• ①喜爱: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战国策· 赵策》 • ②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 梁惠王上》
• 3、义项的改变
• 义项的改变在这里专指一个词的某 一个意义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走” 的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 “去”的古义是“离开”,“孟子去 齐”;今义是“到…去”。
• 2、义项的减少 • (1)坟 • 古义有水边的高地: 登大坟以远望兮。 • 有“大”义,如: 纵禁财,发坟仓。

古汉语词汇

古汉语词汇

古汉语词汇共讲5节:第一节:古汉语词汇概说; 第二节: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第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第四节: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第五节:同义词与同源词第一节: 古汉语词汇概说一、古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研究古汉语词汇的构词类型及其演变和发展。

亦即由单向复转化过程中构成的交错、复杂的关系及其规律。

这些规律对复音词的构造方式、表义特点的变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二)研究古汉语复杂的词义系统。

如本义与引申义;原始义与派生义,古义与今义,以及每组词义各自形成了依存、互补或转换的关系,而三组之间又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要研究古汉语词义变化的深层结构及规律,注意总结特殊性。

(三)研究汉语特有的文字与词汇关系。

如字与词的区别,区分到何种程度,对单音词、复音词、连绵字、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同音词、通假字、古今字等研究至关重要。

(四)研究词与词之间构成的同义、反义、同源关系。

以及音同义无关的同音关系。

(五)考察古汉语词汇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修辞学、语法学之间的关系。

例如:《左传•哀四年》:“以两矢门之,众莫敢进。

”《左传•襄二年》:“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世所称贤臣,然孔子小之。

”其中的“门、肉、小”皆语法所谓活用。

而从词汇上说可以是“守门、长肉、看轻”之意。

再如:玉――“玉音”,美好言词;“玉食”,珍类食品;“玉容”,美丽容貌;皆由“玉”的美好义得来。

虎――虎劲,虎将。

牛――牛劲,牛脾气。

大夫――古代官名,宋代医官设有官阶,分为大夫、郎,医效,祗侯等。

于是便成了医生的代称,沿用至今。

二、古汉语词汇学研究方法古词汇研究可以有三个来源:一是借用现代词汇学;二是沿用传统训诂学;三是创造新法,各有局限。

应当是传统与现代结合;借用与创新结合。

客观方法:(一)历时与共时结合。

“综合、立体、动态”是其特点。

如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演变与发展等。

(二)综合考察与典型分析相结合。

综合考察指通过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方法,广泛占有材料。

词的发展史

词的发展史

词的发展史
词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语言发展中,词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里,我们将以一种比较综合的角度,聚焦于中国词语的发展历史,来探讨词的发展史。

一、上古时期
上古时期的中国,大多处于一个口语的时代,没有正式的书面语,也没有一定的文字体系,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些语言和文字很多已经形成了今天中国人口见到的词语。

例如,一些表示属性、状态和行为的词,如“好”、“不”、“有”、“是”等,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这些词语在后来的演变中,保留了上古时期的本质和特征,变成了今天中国人口流行的词语,现在还被用于普通的日常交流当中。

二、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的词汇是以中国古代文字体系为基础,通过历史转换而来。

在这一时期,大量新词语形成,并且在文字体系中被纳入。

例如,在汉字体系中,新出现的词语,大多是由古代文字和新出现的汉语词语构成,或者由古代文字分解出来的新语素组合而成,新词语从而被纳入汉字体系,发挥着文字载体和语言表达的作用。

三、近代以来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语言的渗透,中国的语言文字也受到了西方语言的影响,并有新的发展。

从革命以来,中国的汉字文字不断发展,演变出新的文字形式,包括新词语,也包括以西方语言为基础的混合
语,构成了中国现代语言的基石。

总结
从上述探讨可以看出,中国词语的发展史历久弥新,且不断的演变着。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语言的历史发展脉络,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保持着中国语言的强大力量和多样性。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

古汉语文化常识摘要:一、古汉语的起源与演变1.古汉语的起源2.古汉语的发展与演变二、古汉语的语音特点1.声母2.韵母3.声调三、古汉语的语法特点1.词序2.助词和介词3.量词和代词四、古汉语的词汇特点1.单音节词2.词义的变化3.成语和典故五、古汉语的文化影响1.诗词歌赋2.经典著作3.汉字书法正文:古汉语,又称为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

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口语,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

古汉语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汉语的起源与演变可以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文字资料追溯到。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汉语逐渐分为两大部分:文言文和白话文。

文言文主要用于书面表达,包括文学作品、历史记载、哲学著作等;白话文则是口语的记录,如小说、话本等。

文言文与白话文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古汉语的发展。

古汉语的语音特点是其独特性的重要体现。

在声母方面,古汉语有三十六字母,包括双唇音、齿龈音、硬腭音、软腭音等。

韵母方面,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形成了独特的音韵体系。

古汉语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序、助词和介词、量词和代词等方面。

在词序方面,古汉语常常调整词序以突出句子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助词和介词方面,古汉语助词丰富,介词多用于表示时间、空间等关系。

量词和代词方面,古汉语量词较为丰富,代词有多种形式,如人称代词、疑问代词等。

古汉语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单音节词、词义的变化和成语典故等方面。

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许多现代多音节词在古汉语中为一个单音节词。

词义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词多义、异义词、同义词等方面。

成语典故是古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和典故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

古汉语在文化方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在诗词歌赋方面,古汉语的音韵和修辞手法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

在经典著作方面,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著作多采用古汉语书写,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文献。

汉语史词汇发展史ppt

汉语史词汇发展史ppt
过时的挂历 哈吧狗落水 狐狸吵架 机关枪打飞机 乌鸦落在猪身上 坐飞机搽粉
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语的名称是在唐代.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 现象,却远在先秦时就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
三、专门用语
是指被固定了的专门指称某种事物和意义的词组。 古代:尚书 御史 枢密院 宣抚使 可汗 道台 现代:南京晓庄学院 新街口百货商场 南京大学 简缩
在奋不顾身的学习,前天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
后沾沾自喜。你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
土重来。祝爸爸万古长存!
你独一无二的儿子小明
二惯用语,谚语,歇后语
惯用语,谚语,歇后语都是从历代汉语词汇中逐渐发展和丰富的, 下面是一些例子:
A惯用语: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以动宾关系的三字格为主 要结构形式和音节形式,如:开小差,穿小鞋,开绿灯,抓小辫等. 也有非三音节的:钻牛角尖,捅马蜂窝,唱对台戏.
出于同一语源,后来分化成 意义相关而不完全相同的一组词。
返回本章目录
同源词-2
1.声近:这组词的读音必须相通。
声母
双声--声纽相同。 对转--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
叠韵--属同一韵部。
韵母 对转--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
韵尾有对应关系。
2.义通:这组词的意义相同、相近、相关。
3.古证:有古代训诂资料或字形为证据。
新词产生的途径
C、有的是出于避讳
箸→筷子
新词产生的途径
D、有的是由于观念和情感的变化 E、还有的是由于社会心理的影响
新词产生的途径
5、词义演变产生新词
新词产生的途径
6、词组成词 如:门户,道路、国家、久远、夜市、本钱、得罪,如意、日食。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

第一章 古代汉语词汇的发展

第一章  古代汉语词汇的发展

⑵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的地域或方位。如: 东风 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内子 卿大夫的嫡妻。《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赵姬) 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云汉 天河。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 天。” ⑶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的时间。如: 晨风 鹞鹰一类的猛禽。 《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 郁彼北林。”毛传:“晨风,鹯也。” 后生 后辈,后一代。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 来者之不如今也。” 朝阳 山的东面。《 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山东曰 朝阳。” 《诗·大雅·卷阿》:“梧桐生兮,于彼朝阳。”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以《诗经》为例,《诗经》一共出现3400多个词,其中复音 词900多个,约占总数的2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周南·关雎》
第一章 古代汉语的词汇的发展
第一节 古代汉语复音词的发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⒈古代汉语词汇的语音形式特点 由单音走向复音,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这一规律在上古汉语词 汇中已经开始表现出来。 ⒈⒈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复音词为辅 甲骨卜辞中只有少数名词是复音词。 王勿渔,其狩。(《佚存》656) 癸酉卜,乙亥不风?乙亥其风?(《甲》2999)
反而 摇动的样子。《论语·子罕》:“棠棣之华, 偏其反而。” 莞尔 微笑的样子。《论语·阳货》:“子之武城, 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 刀?’” 翕如 乐声兴盛的样子。 《论语·八佾》:“(其 乐)始作,翕如也。”邢昺疏:“翕,盛貌。” 沃若 润泽的样子。 《诗·卫风·氓》:“桑之未 落,其叶沃若。”毛传:“沃若,犹沃沃然。” 勃然 兴起的样子。 《孟子·梁惠王上》:“天 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 忽焉 突然。 《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 焉在后。” 以上是形容词或副词。

古汉语词汇的发展22页PPT

古汉语词汇的发展22页PPT
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古义为飞禽走兽的总称。《白虎通》:“禽 者何?鸟兽之总名。”《周礼天官庖人》:“有 六禽。”郑玄注:“宜为羔、豚、犊、麛、雉、 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吾有一术,名 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 五曰鸟。”后来词义范围缩小专指鸟类,如《尔 雅释鸟》:“二足而羽者谓之禽,四足而毛者谓 之兽。”
江 河
响 唱
响:古专指回声。《水经注江 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今泛指声音。洛宾王《在狱鸣 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宜 沈。” 唱:古义指领唱。《诗经郑风萚 兮》:“叔兮伯兮,唱予和女。” 今泛指唱歌。王勃《腾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2、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 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 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 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 为词义范围缩小。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 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 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 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 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 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 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 等。 “菜”的意义演变可以用下图表示: 古义 义素一 蔬菜 义素二 今义 蔬菜 肉蛋奶等副食
(供旅行者 (供旅行者吃 吃的)干粮 的)干粮 其它各种粮食
义素二

古专指带毛的兽皮,去掉毛经过加工的叫革。 今泛指多种事物的表面部分以及皮一样的东西。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 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譬于禽兽, 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礼记坊记》郑玄 注:“古者杀牲,食其肉,坐其皮。”“身体发 肤,受之父母。” 医院里只有“皮肤科”,但 没有“皮科”。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

一、古代汉语词汇的变化发展情况
(二)一些词汇逐渐消亡 由于社会的变迁, 一些与旧的社会现象,生活习俗有着某种特殊 联系的词汇会失去交际价值,逐渐淡出现实语 言不再使用。如: • 司空、骖乘、夫子、单于、阏氏、簋、爵、 干、箪、刖、劓、髡、觳觫、稽首、瓠落 • 《说文》牛部:牷、牻、犡、荦、犥、犉ຫໍສະໝຸດ 一、古代汉语词汇的变化发展情况
2)结构不稳定,组合次序可以颠倒。如:
“人民‛(《管子· 七法》)可说成‚民人‛ (《国语· 吴语》) ‚会计‛(《孟子· 万章下》)可以说成‚计会‛ (《战国
策· 齐策》)
‚兵甲‛(《国语· 吴语》)可以说成‚甲兵‛(《韩非子· 初
见秦》)
3)组合成分也不确定。如:
表示地势艰险: 有时‚阻隘‛连用(《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有时‚阻险‛连用(《史记· 淮阴侯列传》) 有时‚险隘‛连用(《楚辞· 离骚》) 表示战争: 有时‚兵戈‛连用(《秦楚之祭月表》) 有时‚兵甲‛连用(《战国策· 秦策一》) 有时‚兵刀‛连用(《法苑珠林》卷三)
单音节词的连用与复合词区别。
单音节词演变为复音词,要经过逐渐凝 固定型的过程。大致上,单音节词演变为复 音词,起初只是单音节词的随机组合。此时, 我们只能把这些组合看作两个词的连用,而 不宜视为双音节词。古代汉语单音节词的连 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结合程度不密切,时分时合。如:
a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一)古代汉语的单音词 (二)古代汉语的复音词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
以单音节词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区别于现代汉语 的最显着特点。如: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 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 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 鄢。

汉语词汇史: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

汉语词汇史: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

汉语词汇史: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词汇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汉语词汇史不仅反映了语言本身的演变,也折射出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变迁。

本文将从汉语词汇的起源、发展阶段、外来词汇的影响以及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等方面,详细探讨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

一、汉语词汇的起源汉语词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上古汉语的词汇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这些词汇大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天”、“地”、“人”、“水”等。

这些基本词汇不仅在古代汉语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二、汉语词汇的发展阶段汉语词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三个阶段。

1. 上古汉语:上古汉语的词汇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词义较为具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逐渐丰富,出现了复音词和合成词。

2. 中古汉语:中古汉语时期,汉语词汇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个时期的词汇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词义也更加复杂。

特别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佛教词汇被引入汉语,如“菩萨”、“涅槃”等。

3. 近代汉语:近代汉语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大量外来词汇进入汉语。

这些外来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而且促进了汉语词汇的现代化。

三、外来词汇的影响外来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自东汉以来,佛教词汇、阿尔泰语系词汇、印欧语系词汇以及日源词汇等相继进入汉语。

这些外来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词汇的演变。

1. 佛教词汇: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佛教词汇被引入汉语,如“菩萨”、“涅槃”、“禅”等。

这些词汇不仅在宗教领域广泛使用,而且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2. 阿尔泰语系词汇:元代和清代,阿尔泰语系的词汇大量进入汉语,如“汗”、“可汗”等。

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交流,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

3. 印欧语系词汇及日源词汇:明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大量印欧语系词汇和日源词汇进入汉语,如“电话”、“电视”、“咖啡”等。

远古、上古汉语词汇的发展

远古、上古汉语词汇的发展

第二章汉语词汇的发展第一节、汉语词汇史概说(1)训诂学与词汇史训诂的目的是“明古”,训诂学的出发点是为了读古书――读懂古书或准确地理解古书。

词汇史的目的是为了阐明某一种语言的词汇的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

(2)汉语词汇研究概况汉语历史词汇研究领域的成果有:词语考释训诂;词汇通史专书研究;专类体裁词汇研究;常用词演变研究;同义词研究;复音词、构词法研究;断代词汇史研究第二节、各时期汉语词汇系统概说(一)上古汉语词汇面貌及其发展商代词汇甲骨刻辞(商代)词汇概说内容相当广泛,但是数量有限;绝大多数是单音词,复音词很少;多数词只有一个意义,一部分词有几个意义。

就词性说,名词最多,动词次之,形容词较少,虚词更少些。

兼类的现象相当多。

汉语的词汇体系商代就已经相当完备,奠定了现代汉语的初步基础。

【名词】已经辨认确定的甲骨文字中,有名词约800个。

一、天象和地理;二、时间、方位词;三、动植物名称;四、武器、工具;五、物质生活方面;六、人体部位名称;七、称谓词天象、地理方面的名称:“雨赽、云谪、山荫、丘、岩、阜、陵、陆、谷、石、野、川佥、水尊、州、沚、泉、渊、涧、土”等。

卜辞里还没有“地、海、湖、洋、泊”等词。

时间词有“日、月、年、岁、春、秋、旬、晨、时、莫瞨、夕师\失、昏、朝、旦、明、昔”等,还有“甲子、乙丑、丙寅……”整套干支纪年的名称。

家畜名称有“鸡縊、雏、犬誧、豕、豚、羊、马、牛拆”等。

“豕”是猪的通称、“豚”是小猪。

“马”是商代重要的家畜,名称达15个之多。

有关武器名称的有“兵笶、戈轌\轍、刀怜\弓、弦、矢、干、斧、戉”等。

“兵”是兵器的总称。

生产工具里,有“斤夤、耒、臿chā、柄”等。

“斤”是砍刀。

宫室方面的名称有“宫土、室、宗、寝、官、家蘢、庭、户、门郓、向蘻”等。

“宫”是房屋的通称。

卜辞中的人体名称有“首、页xié延、天癎\癋、舌、齿妨、自睛、眉、目、面、耳、身、亦(腋)譖、叉、肘、腹、足、止歹\傣、骨、肉”等。

中文词汇的起源与发展

中文词汇的起源与发展

中文词汇的起源与发展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词汇体系。

中文词汇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中文词汇的起源和发展,并探讨其对中文语言的影响。

一、中文词汇的起源中文词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最早的中文词汇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那时人们使用象形文字来表示事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文词汇开始出现了形声字,也就是用一个字的形表示一个事物的外形,用另一个字的声音表示这个事物的发音。

这种演变使得中文词汇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字的发展,中文词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期间,中文词汇开始从方言中吸收和借用词汇。

这些方言词汇逐渐成为标准中文的一部分,丰富了中文词汇的内涵。

二、中文词汇的发展中文词汇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革。

在古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问的发展,中文词汇逐渐壮大。

诸如《诗经》、《论语》、《庄子》等经典著作为中文词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著作中的词汇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中文词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文词汇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大量外来词汇进入中文,这些外来词汇丰富了中文词汇的内容,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中文词汇不断进行创新和扩充,使得中文词汇体系更加完善。

三、中文词汇对中文语言的影响中文词汇的起源和发展对中文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文词汇的丰富多样性使得中文语言更具表达能力。

人们可以通过中文词汇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其次,中文词汇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了中文语言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传承古代经典著作中的词汇,人们能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中文词汇的创新使得中文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着现代社会的需求。

最后,中文词汇的起源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文词汇的形成与发展是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的一种体现,它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

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
• 2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异物”:“以金银 铜铁瓦木等器盛之,皆漏;掌承之,亦透;唯瓢 不漏。”
新词用新字
• 袄,《宋书·孔琳之传》:“至于袍袄裲裆,必俟战陈,
实在库藏,永无损毁。”《广韵·皓韵》:“袄,袍袄。”
• 糙,《旧唐书·高宗纪下》:“东都饥,官出糙米以救饥
人。”《玉篇·米部》:“糙,粗米未舂。”
李善注:“庨窌巧老,深空之貌。港洞,相通也。” • gǎng《玉篇·水部》:“港,水派也。”《梁书·王
僧辩传》:“景帅船舰并集北寺,又分入港中,登 岸治道。”后指停泊船只的河湾或海湾。宋杨万 里《舟中买双鳜鱼》:“小港阻风泊乌舫,舫前渔 艇晨收网。”
坑/炕
• kēng《庄子·天运》:“在谷满谷,在坑满坑” 《 玉 篇 ·土 部 》:“ 坑 , 堑 也 , 丘 虚 也 , 壑 也。”
连绵词的来源:析分语音
• 《尔雅·释天》“扶摇谓之猋”,王念孙广雅疏证: “飙者,扶摇之合声也。”
• 《尔雅·释虫》“蠓,蠛蠓也”,王国维《尔雅草 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曰之小者亦曰蠛蠓, 鸟之小者亦曰绵蛮,殆皆微字之音转。”
中古汉语的连绵词
• 双声 • 含糊、含胡,不清晰,不明确。 • 敁敠diānduō ,《玉篇·攴部》:“敁,敁敠,称量也。”
• 2.2.1上古复音单纯词 • 双声 • 觱发、㓖冹,帮母双声,指寒风凛冽。 • 踟蹰、踌躇、踯躅,定母双声,徘徊。 • 恍惚、荒忽、慌忽,晓母双声,隐约不明。 • 靡曼,明母双声,华丽、柔美。 • 叠韵 • 绸缪,幽部叠韵,缠绵,紧密缠绕。 • 扶疏,鱼部叠韵,枝叶四布的样子。 • 消摇、逍遥,宵部叠韵,安闲自得的样子。 • 侏儒、朱儒,侯部叠韵,身材矮小的人。
• 阿傩、阿难、猗傩,歌部叠韵。美盛的样子。《诗·隰 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毛传:“阿然美貌,难然 盛貌。”《诗·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马瑞辰通释: “猗、那二字叠韵,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傩、阿难。草 木之美盛曰猗傩,乐之美盛曰猗那,其义一也。”

语言词汇的发展

语言词汇的发展

(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①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

例如“导弹”“登月”“污染”等等都是语言中新出现的词语。

②就此的消亡也是语言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A.旧事物的消失是引起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

B.词汇系统的变动C.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

(2)词语的替换
引起词语的替换是多方面的:
①首先是社会的因素。

②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替换。

③语言表达的精密化也会引起词语的替换。

单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现在大都被双音词所替换。

词的发展历程

词的发展历程

词的发展历程如下:
词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人类语言中最小的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

在中文中,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汉语阶段:古汉语时期,词汇主要来自于口头语言,表达比较简单,以单音节和双音节词为主。

这些词汇在外形、音韵和意义上都比较稳定,例如“马”、“天”、“土”等。

2. 中古汉语阶段:随着汉字的发展和演变,中古汉语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多音字和多义词。

在这一时期,词汇数量不断增多,出现了许多新的词汇,如“人民”、“慈善”、“哲学”等。

3. 近代汉语阶段:随着近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变化的加速,汉语词汇不断涌现,新词和专业术语的产生繁多,如“互联网”、“微信”、“绿色环保”等。

此时,汉语词汇已经趋于多样化、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等特点。

4. 现代汉语阶段:目前,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汉语词汇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汇、新词和流行语涌现出来,如“超级IP”、“抖音”、“网红”等。

总之,汉语词汇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词汇特征。

这些词汇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后,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成为了我们
熟知的语言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同源词: 特点:常常以某一概念(根词义)为中心,而以语音的细微 差别(或同音)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概念。 小犬为狗,小熊、小虎为豿,小马为驹,小羊为羔。 水缺为“決”,江河缺水为“涸”,为“竭”,人缺水欲饮 为“渴”。
2.判定 读音相同或相近:以先秦古音为依据 词义相同或相关 属同一个来源:有共同的语源义素。 ☆
2020/5/6
(2)同源孳乳
3.依据:古书中的训诂
《说文》:“顶,颠也。”又:“颠,顶也。” 《说文》:“溢,器满也。”又:“盈,器满
也。”
4.区分
古今字与同源词
解-懈 没-殁
5.作用:帮助理解和掌握词汇系统
2020/5/6
(2)音变造词
音变造词:是通过音节中音素的变化构造意义 有联系的新词的构词形式。
有的词在通语中消失了,但在方言中还保留着。例如: 晏(晚,迟) 、脱(消瘦)、承头(敢于承担某事或
鬬 担当责任)、斗(鬥、 )。
有的词在后代不能作单词使用,但作为语素仍然保留着。 例如“方”的“地方”义保留在“地方”、“方言”中, “虑”的“思考”、“忧愁”义保留在“考虑”、“忧 虑”等词中。☆
三昧:
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为“正定”,指屏 除杂念,专注一境。佛家认为修行证得三昧, 就能引发种种神通妙用,因而引申为奥妙、精 髓。宋周紫芝《竹坡诗话》:“集句近世往往 有之,唯王荆公得此三昧。”
2020/5/6
音译加意译词
尼姑:
出家修行的女性佛教徒,梵语称bhiksuni(比丘尼), 省译为“尼”,加语素“姑”。
2020/5/6
(4)吸收外来词
1.外来词:通过语言接触或模仿所引进的另一种 语言中的某些词 。
2.类别:
A.音译词:如葡萄(大宛语),西瓜(女真语); 南无、三昧(梵语);歹(蒙语,tai);阿马(满 语,ama)
B.音译加意译:如尼姑,阎罗王,忏悔等(佛教) *C.意译词:如世界,烦恼,导师,平等(佛教)
王力:《汉语史稿》第四章《词汇的发展》, 1980。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
2020/5/6
(2)由于新词的产生导致古语词被取代。如船-舟, 鞋-履。
(3)人们观念的改变导致古语词被概括性强的词包含。 如牛的不同名称。
(4)词汇的规范化、同义词的竞争促成了旧词的消亡 。 如促织与蟋蟀;黎民、百姓与黔首;俳、倡、优、伶与 演员等。
2020/5/6
三、旧词的消亡
3.旧词的残留
有的词在现代口语中消失了,但在书面语中还保留着。 如兹、谫陋(浅陋之意)、须臾等。
2020/5/6
(4)吸收外来词
3.意义的变化(P112)
外来词的意义范围比原词小。如伽蓝。 外来词意义范围比原词大。如和尚。 外来词增加了新义。如劫(极长一段时间-大
灾祸)
思考:胡琴、酒吧、面的等是外来词吗? 引进外来词哪种方式比较好?☆
2020/5/6音译词Fra bibliotek葡萄:
也作“蒲桃”、“蒲陶”。大宛语bādaga的 音译。《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在匈奴西南, 在汉正西……有蒲陶酒,多善马。”
(2)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行业语等可以相 互转变。如嘴;太阳、朕。
(3)词在沿用,词义具体内容发生了转化。 如布、灯、脚。
2020/5/6
二、大量新词产生,吸收了部分外来词 1.新词: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变化
的需要而新产生的词 。 2.产生原因:
社会生产的发展 社会制度的变化:革命、发展、和谐 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变化 :大太
2020/5/6
二、大量新词产生,吸收了部分外来词 3.产生方式
(1)同源孳乳:同源词(参见) (2)音变造词: (参见) (3)复音化: (参见) (4)吸收外来词: (参见)☆
2020/5/6
(1)同源孳乳
1.同源孳乳: 由同一根词派生出一组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有密切关系的 一组词。如:疏-梳;比-篦;坫-店
2020/5/6
古今沿用的复音词
天下 国家 天文 地理 道德 制度 人民 规则 号令 法度 葡萄 琵琶 犹豫 参差 草创 修饰 扰乱 讨论 恐惧 经营 殷勤 正直 荒芜 逍遥 萧条 劳苦 贪婪 光阴 君子 主张
2020/5/6
一、基本词汇古今沿用,变化不明显
2.基本词汇的缓慢变化
(1)在复音词逐渐发展以后,有些单音基本 词转为语素。如月-月亮。
阎罗王:
梵语yamarāja,音译“阎摩罗”,意“鬼王”“地 狱王”。简化音译部分加语素王。
忏悔:
梵语ksama,音译为“忏摩”,省译为“忏”,意为 “自陈己过,悔罪祈福”。加语素“悔”构成复音词。
2020/5/6
意译词
世界:
相当于“宇宙”,包括四方上下,古今往来。《楞严经》: “世为迁流,界为方位。”
方式:
变声造词:如大-太;黑-墨;三-驂 变韵造词:内-纳;冒-雾;民-氓 变调造词:衣-衣;好-好 兼有声韵调变化:恶-恶;解-解(懈)☆
2020/5/6
(3)复音化
原因:
外因:外来语的影响 内因:表义的精密化;语音系统的简化
途径:
语音——联绵词,叠音词(单音舒而叠,叠而 绵)
语法——复合词 语用——偏义复词等
1.基本词汇的沿用:
基本词汇:全民性、稳定性、能产性 主要类别
(1)关于自然现象、自然物的名称:风 云 雷 电 冰 霜天地日月星山
(2)关于方位、时令的名称:东 西 南 北 上 下 左 右前后春秋
(3)关于身体部位、器官的名称:人 手 口 耳 胃 胸 面心骨肉
(4)关于亲属称谓的名称:父 母 兄 弟 妹 子 女 夫 妻舅姑
第二节 古汉语词汇的发展
在语言诸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部 分。
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
在数量上由少到多 表达上逐渐丰富严密 从单音词为主演变为双音节词占优势
古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
基本词汇的沿用 新词的产生和外来词的吸收 旧词的消亡。
2020/5/6
一、基本词汇古今沿用,变化不明显
2020/5/6
(5)关于生产劳动(渔猎、畜牧、工农业等)的词汇: 田 马 牛 羊 虎 鱼 谷 稻 麦 铜 盐 铁
(6)关于物质文化(如建筑、衣服、家具等)的词汇: 笔 衣 房 屋 门 窗 家 堂
(7)关于行为动作的词汇: 行 走 进 退 出 往 来 笑 谈 吐 收 持
(8)关于事物性状、数目的词汇: 大 小 多 少 方 圆 轻 重 长 短 易 难 富 贫 三 六 九 十 百 千 万 寸 尺 匹 株 张 ☆
烦恼:
佛家指身心为贪欲所困惑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智度论》: “烦恼者,能令心烦,使作恼,故名烦恼。”
导师:
佛教指引导众生入佛修行的人。
平等:
本意无差别。《金刚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2020/5/6
三、旧词的消亡
1.旧词:历史词;古语词(P106) 2. 旧词的消亡:
(1)历史词随着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的消亡而消亡。 如兕觥,鬲;劓;太守;崩、薨、卒等。
2020/5/6
思考题
1.新词的产生,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其中哪 种方式占主要地位?
2.外来词对汉语词汇产生了哪些影响? 3.在阅读古书中,怎样理解历史词和古语词?
2020/5/6
本节参考文献
张联荣:《汉语词汇的流变》,大象出版社, 1997。
向熹:《简明汉语史》的中编《汉语词汇 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西瓜:
女真语xoko的音译,更早则来源于齐尔德语 的seko,sego。西瓜原产非洲,传入中国甚 早,也叫“寒瓜”“绿沉瓜”。《新五代史·四 夷附录》:“(胡乔山)始食西瓜,云契丹破 回纥得此种,……大于中国东瓜而味甘。”
2020/5/6
音译词
南无:
也作“那膜”、“南摩”,梵语namas的音 译,意为“归命、恭敬、信从”。《洛阳伽蓝 记》:“(菩提达摩)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