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

合集下载

02-优化的设计数学基础

02-优化的设计数学基础

22
2.7 最优解与最优解条件
1.无约束优化设计问题的最优解条件
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的实质是求目 标函数的最 min f (X ) f (X *) X En
小值:
对一维问题
数x*等为于极零值的点ff ''的'((xx**)必)00要极条大件点 f’(x)=0。一阶导
点为驻点,极f '值'(x*点) 是0 极驻小点点 ,但驻点不一定
1
2
x1
x1(k ) ,
x2
x2(k ) ,,
xn
x(k) n
2 f (X (k x12
2 f (X (k x2x1
) )
) )
, ,
2 f (X (k x1x2 2 f (X (k
x22
) )
) )
,, ,,
2 f (X (k x1xn 2 f (X (k x2xn
) )
) )
x1 x2
x(k) 1
x(k) 2
.
2 f (X (k))
xnx1
,
2 f (X (k)) xnx2
,,
2
f (X xn2
(
k
)
)
xn
xn(k )
f ( X (k) ) f ( X (k) )T ( X X (k) ) 1 ( X X (k) )T 2 f ( X (k) )(X X (k) ) 2
2 f (X (k x2x1
)
)
,
2
f (X x22
(k
)
)
,,
2 f (X (k x2xn
)
)
,,
2 f (X (k)

2-2优化方法数学基础

2-2优化方法数学基础

一,正定二次型
2 f ( X ) = ax12 + bx1 x 2 + cx 2 + dx1 + ex 2 + f 二次函数
写成向量形式
1 T f ( X ) = X HX + B T X + C 2 XTHX二次型,H二次型矩阵 二次型, 二次型矩阵 二次型 正定和负定矩阵. 正定和负定矩阵.对于所有非零向量 XTHX >0,矩阵正定 , XTHX >=0,矩阵半正定 , XTHX < 0,矩阵负定 , XTHX <=0,矩阵半负定 , XTHX =0,矩阵不定 ,
函数沿任一方向的变化率,用方向导数描述. 函数沿任一方向的变化率,用方向导数描述. 二元函数在X ) 二元函数在 (k)处沿与坐标轴夹角为αi的 S方向的变化 方向的变化 率,即方向导数
f ( X ) f x1 + x1 , x2 = lim s →0 S
(k )
(
(k )
(k )
+ x2 f x1 , x2 s
) (
(k )
(k )
)
二,方向导数和梯度
f ( X ) f x1 + x1 , x2 = lim s →0 S
(k )
(
(k )
(k )
+ x2 f x1 , x2 s
) (
(k )
(k )
)
f X (k ) f X (k ) = cosα1 + cosα 2 x1 x2
(
)
(
)
(X ( ) ), f (X ( ) )]cosα f =[
k k
x1
x2
cosα 2

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知识技能

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知识技能

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基础学科,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在不断被人们所认知和发掘。

应用数学则是将数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具体领域和问题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和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数学建模与计算能力,在数学模型构建、数值计算、数据分析、优化方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下面从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数学基础知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高等数学是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包括微积分、数学分析等内容,是学生后续学习其他数学课程的基础。

2. 数学建模能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可以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简化,从而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

3. 数值计算能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数值计算的方法和技能,包括差分方程、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矩阵的计算方法、非线性方程的求解等。

数值计算是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一种重要应用方式,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大规模、复杂问题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4. 数据分析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成为各行各业的一个重要工具。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实际问题的决策提供支持。

5. 优化方法优化方法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方法。

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优化、约束优化等问题,为实际生产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6. 编程能力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编程能力已经成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

【人教A版】数学《优化方案》选修2-2课件第1章1.3.3

【人教A版】数学《优化方案》选修2-2课件第1章1.3.3

x f′(x)
f(x)
(-1,0)
0
(0,2)

0

↗ 最大值3 ↘
∴当x=0时,f(x)取最大值,∴b=3. 又f(2)=8a-24a+3=-16a+3, f(-1)=-7a+3>f(2), ∴当x=2时,f(x)取最小值,-16a+3=-29, ∴a=2, ∴a=2,b=3.
【思维总结】 本题属于逆向探究题型.解这 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从逆向思维 出发,实现由已知向未知的转化,最终落脚在 比较极值与端点值大小上,从而解决问题.
【解】 ∵f(x)=x3-12x2-2x+5, ∴f′(x)=3x2-x-2. 令 f′(x)=0,即 3x2-x-2=0,
∴x=1,或 x=-23. 列表:
x -1
(-1,-23) -23
(-23,1)
1
(1,2) 2
f′(x)
f(x)
11
2


0
157 27


0
7 2


7
∴当 x=-23时,f(x)取得极大值 f-23=52227;
值,在熟练掌握求解步骤的基础上,还须注
意以下几点: (1)对函数进行准确求导; (2)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正确确定极值和端点 函数值; (3)比较极值与端点函数值大小时,有时需要 利用作差或作商,甚至要分类讨论.
变式训练1 求下列各函数的最值. (1)f(x)=-x4+2x2+3,x∈[-3,2]; (2)f(x)=e-x-ex,x∈[0,a],a为正常数. 解:(1)f′(x)=-4x3+4x, 令f′(x)=-4x(x+1)(x-1)=0, 得x=-1或x=0或x=1. 当x变化时,f′(x)及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高中数学选修一优化方案 (2)

高中数学选修一优化方案 (2)

高中数学选修一优化方案
为了优化高中数学选修一的教学方案,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强化基础知识:高中数学选修一是基础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因此需要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强化。

可以增加一
些巩固基础的训练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
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提供实际应用案例: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它的
应用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动力,可以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来讲解数学概念和方法,让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强化问题解决能力:数学选修一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通
过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讲课和练习,还可以采
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游戏、观察
实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5. 实时反馈和个性化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
学习平台或其他技术手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
测和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强化基础知识、提供实际应用案例、强化问题解决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实时反馈和个性化辅导等措施,可以有效优化高中数学选修一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二章-优化设计

第二章-优化设计

优化数学模型: 设计变量:
X x1 x2
T
x3
目标函数:
min f X x1 x2 2 x1 x3 x2 x3
x2
1 1 x1 x2 10 x x1 2 约束条件:
g1 X 4 x1 0 g 2 X x2 0
设计变量X
设计常 量
设计变量:在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要调整和优选的参数。
特点:
(1)实际工程设计对象的不同,则选取的设计变量也就不同。 它可以是几何参数:如零件外形尺寸、截面尺寸、机构的运动尺寸 等;也可以是某些物理量:如零部件的重量、体积、力与力矩、惯 性矩等;还可以是代表机器工作性能的导出量:如应力、变形等。 总之,设计变量必须是对该项设计性能指标优劣有影响的参数。 (2)设计变量是一组相互独立的基本参数。它的每一个分量都 是相互独立的。
x1
二、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可以看出,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需要用设计变量、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等基本概念进行描述,可以写成以 下统一的形式: 设计变量:
X x1 , x2 xn 目标函数:
T
f ( X ) f ( x1 , x2 , xn )
约束条件:
不等式约束条件: 等式约束条件:
综上所述,优化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和概括,是进行优 化设计的基础。因此,根据设计问题的具体要求和条件建立完备的数学模 型是关系优化设计成败的关键。数学模型的最优解是否是实际问题的最优 解,完全取决于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的符合程度。
三、优化问题的分类
一维无约束优化问题 无约束优化问题 工 程 优 化 问 题 多维无约束优化问题
2
3)函数梯度充分小准则 目标函数在迭代点的梯度已达到充分小,即

第二章 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

第二章 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

为凸函数,则称此问题为凸规划 凸规划。 式中若F(X)、 g j ( X ) 均为凸函数,则称此问题为凸规划。
凸规划的一些性质: 凸规划的一些性质: 1)可行域 D = X g j ( X ) ≤ 0
{
j = 1,2,L, m
}
为凸集; 为凸集;
2)凸规划问题中的任何局部最优解都是全局最优解; 凸规划问题中的任何局部最优解都是全局最优解; 可微, 为凸规划问题 最优解的充分必 规划问题的 3)若F(X)可微,则X*为凸规划问题的最优解的充分必 要条件为: 要条件为: 对任意 X
T
解: 由于
则函数在
处的最速下降方向是
∂f ( X ) − ∂x1 −6 x1 + 4 x2 +4 P = −∇f ( X 0 ) = = = ∂f ( X ) 4 x1 + 2 x2 x1 =0 −2 x2 =1 − x1 =0 ∂x2
一、凸集
设 D 为 n 维欧氏空间中的一个集合, 若其中任意两点 维欧氏空间中的一个集合 , X(1) 、 X(2) 之间的联接直线都属于 D , 则称这种集合 D 为 n维 欧氏空间的一个凸集。 是二维空间的一个凸集, 欧氏空间的一个凸集。图2-6(a)是二维空间的一个凸集, 而图2 不是凸集。 而图2-6(b)不是凸集。
f (αX + (1−α)X ) ≤α f (X ) + (1−α) f (X )
(1) (2) (1) (2)
上的凸函数 若不满足上式,则为凹函数 凸函数, 凹函数。 则f(X)为D上的凸函数,若不满足上式,则为凹函数。
凸函数的几何意义如图2 所示: 凸函数的几何意义如图2-7所示: 的几何意义如图

最优化理论 第一章

最优化理论 第一章

或稳定性等要求; 边界约束——只是对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加以限制的约 对轴段长度的限定范围就属于边界约束。
束称作边界约束。例如,允许机床主轴选择的尺寸范围,
(a)二变量问题的约束线
图1-2 优化问题中的约束面(或约束线)
(b) 三变量问题的约束面
可行域 : 在优化问题中,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点所构成的 集合。 如图1-3上画出了满足两项约束条件g1(X)=x12+x22—16 ≤ 0和g2 (X)=2—x2≤0的二维设计问题的可行域D,它位于x2=2的上面和 圆 x12+x22=16的圆弧ABC下面并包括线段AC和圆弧ABC在内。
2.约束条件
优化问题中有些是工程上所不能接受的,在优化中
对优化变量取值有一些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称作 约束条件,简称约束。 约束又可按其数学表达形式分成等式约束和不 等式约束两种类型: (1)等式约束
h( x ) 0 g ( x) 0
(2)不等式约束
根据约束的性质可以把它们区分成: 性能约束——针对性能要求而提出的限制条件称作性能 约束。例如,选择某些结构必须满足受力的强度、刚度
求优化变量向量
使目标函数
满足约束条件 :
X [ x1 , x2 , , xn ] f ( X ) min
g j (X ) 0
T
( j 1, 2,
, m)
hk ( X ) 0
(k 1,2, , l )
n
min f ( X ) f ( x1,x2, ,xn ), X R s.t. g j ( X ) 0 j 1,2, , m hk ( X ) 0 k 1,2, , l
一个优化问题可以用一组基本参数的数值来表示, 在优化过程中进行选择并最终必须确定的各项独立 的基本参数,称作优化变量,又叫做决策变量。

数学中的优化理论与最优化方法

数学中的优化理论与最优化方法

数学中的优化理论与最优化方法一、优化理论概述1.优化理论的定义:优化理论是研究如何从一组给定的方案中找到最优方案的数学理论。

2.优化问题的类型:–无约束优化问题–有约束优化问题3.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最大值问题–最小值问题二、无约束优化方法1.导数法:–单调性:函数在极值点处导数为0–凸性:二阶导数大于0表示函数在该点处为凸函数2.梯度下降法:–基本思想:沿着梯度方向逐步减小函数值–步长:选择合适的步长以保证收敛速度和避免振荡3.牛顿法(Newton’s Method):–基本思想:利用函数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信息,构造迭代公式–适用条件:函数二阶连续可导,一阶导数不间断三、有约束优化方法1.拉格朗日乘数法:–基本思想:引入拉格朗日乘数,将有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适用条件: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2.库恩-塔克条件(KKT条件):–基本思想:优化问题满足KKT条件时,其解为最优解–KKT条件:约束条件的斜率与拉格朗日乘数相等,等式约束的拉格朗日乘数为03.序列二次规划法(SQP法):–基本思想:将非线性优化问题转化为序列二次规划问题求解–适用条件:问题中包含二次项和线性项四、最优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举例1.线性规划:–应用领域:生产计划、物流、金融等–目标函数:最大化利润或最小化成本–约束条件:资源限制、产能限制等2.非线性规划:–应用领域:机器人路径规划、参数优化等–目标函数:最大化收益或最小化成本–约束条件:物理限制、技术限制等3.整数规划:–应用领域:人力资源分配、设备采购等–目标函数:最大化利润或最小化成本–约束条件:资源限制、整数限制等4.动态规划:–应用领域:最短路径问题、背包问题等–基本思想: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分别求解后整合得到最优解5.随机规划:–应用领域:风险管理、不确定性优化等–基本思想:考虑随机因素,求解期望值或最坏情况下的最优解数学中的优化理论与最优化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问题求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优化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优化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优化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优化思想,知道如何用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优化概念的理解2. 优化方法的应用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优化思想,学会用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优化思想。

2. 新课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优化思想。

3. 新课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优化思想。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优化思想,学会用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与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独立解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优化思想,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用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优化概念的理解2. 优化方法的应用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七、课后拓展1. 收集生活中的优化实例,与同学分享。

2. 尝试用优化方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优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表现。

九、教学资源1. 优化相关书籍、资料。

2. 生活中的优化实例。

3. 网络资源。

十、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优化思想。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注重课后拓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优化设计 第二章(基本概念)

优化设计 第二章(基本概念)
= ∇ f ( x ( 0 ) ) T S = ∇ f ( x ( 0 ) ) ⋅ S ⋅ cos ∇ f , S
( 0) (0) 其中: ∇f ( x ( 0) ) = ∂f ( x ) , ∂f ( x ) T

∂x1
∂x2

是 X(0)点的梯度。
s方向的单位向量: S = cos 2 α1 + cos 2 α 2 = 1 。
(k)),f(x)
总有一个定值c 与之对应;而当f(x)取定值 c 时,则有无限多个设计点 X(i)(x1(i), x2(i), …,xn(i) ) (i=1,2, … )与之对应,这些点集构成一个曲 面,称为等值面。 当 c 取c1,c2, …等 值时,就获得一族曲面 族,称为等值面族。 当f(x)是二维时,获 得一族等值线族; 当f(x)是三维时,获 得一族等值面族; 当f(x)大于三维时, 获得一族超等值面族。
它将设计空间分成两部分:满足约束条件 gu(X) ≤ 0 的部分和不满足约 束条件 gu(X) > 0 的部分。
设计可行域(简称为可行域) 对于一个优化问题,所有约束的约束面将组成一个复合的约束 曲面,包围了设计空间中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区域,称为设计 可行域 。 记作
=
{x
g u(x) ≤ 0 h v (x) = 0
第二章 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和基本概念
§2.1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2.2 优化设计的三大要素 §2.3 优化设计的分类 §2.4 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 §2.5 优化设计的最优解及获得最优解的条件 §2.6 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值迭代法及其收敛条件
§2.1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一.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2.2 优化设计的三大要素

第二章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

第二章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

第二章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优化设计是指通过调整设计要素,使得设计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优化设计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程设计、经济决策、生产流程以及物流等等。

在进行优化设计时,我们需要依赖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优化设计。

首先,优化设计离不开数学模型的建立。

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描述的工具。

它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进行具体的计算和推理。

常见的数学模型包括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型等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对设计进行量化和形式化的描述,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其次,数学中的最优化理论也是优化设计的重要基础。

最优化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找到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的决策变量取值。

最优化问题可以分为无约束优化和约束优化两种情况。

无约束优化即在没有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解,而约束优化则在给定一定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解。

在实际的优化设计中,往往需要处理复杂的问题,例如多目标优化、多变量优化等等,并应用最优化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数值方法是优化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数值方法通过使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

常见的数值方法有穷差法、梯度法、遗传算法等等。

这些方法通过迭代计算的方式,逐步接近最优解。

在实际中,由于优化问题的复杂性,往往难以找到解析解,因此数值方法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最后,敏感性分析也是优化设计中的重要工具。

敏感性分析主要研究问题中各个因素对最优解的影响程度。

通过敏感性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设计要素的重要性,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敏感性分析方法包括参数敏感性分析、目标函数敏感性分析等等。

通过敏感性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设计问题,为优化设计提供实际的参考意见。

综上所述,数学是优化设计的基础。

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最优化理论的应用、数值方法的求解以及敏感性分析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优化设计。

数学学习的优化和提升计划

数学学习的优化和提升计划

数学学习的优化和提升计划目标- 提高数学研究效率- 提升数学研究成绩策略1. 制定研究计划:制定每周的研究计划,明确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每周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2. 分解知识点:将数学课程内容分解为小的知识点,逐一研究和掌握。

分解知识点:将数学课程内容分解为小的知识点,逐一学习和掌握。

3. 建立基础: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研究和巩固,打好基础。

建立基础: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打好基础。

4. 多练:进行大量的练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题能力。

多练习:进行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题能力。

5. 寻求帮助: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解决问题。

寻求帮助: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解决问题。

6. 参加讨论:积极参加数学讨论班、研究小组或线上论坛,与他人交流研究经验和解题技巧。

参加讨论:积极参加数学讨论班、学习小组或线上论坛,与他人交流学习经验和解题技巧。

7. 利用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参考书、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扩展知识面。

利用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参考书、互联网等资源进行学习,扩展知识面。

8. 复总结:定期进行复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复习总结: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行动计划1. 每周制定研究计划,明确每天的研究任务和目标。

2. 将数学课程内容分解为小的知识点,逐一研究和掌握。

3. 每天抽出固定时间进行数学练,提高解题能力。

4. 遇到难题时,及时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5. 积极参加数学讨论班、研究小组或线上论坛,与他人交流研究经验和解题技巧。

6. 利用教材、参考书、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扩展知识面。

7. 每周进行一次复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优化和提升计划,相信我的数学研究效果和成绩将会有显著提高。

2021-2022优化方案数学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2021-2022优化方案数学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1.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1.1 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学习指导核心素养1.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1.数学抽象: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2.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逻辑推理:共线向量及共面向量的判定.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1)定义:在空间,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空间向量. (2)长度:空间向量的大小叫做空间向量的长度或模.(3)表示法:⎩⎪⎨⎪⎧①几何表示法:空间向量用有向线段表示.②字母表示法:用字母表示,若向量a 的起点是A ,终点是B ,则向量a 也可以记作AB→,其模记为|a |或|AB →|.(4)几个特殊向量 特殊向量 定义 表示法 零向量 长度为0的向量 0单位向量 模为1的向量|a |=1或|AB→ |=1相反向量 与a 长度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a 的相反向量-a相等向量 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 a =b 或AB → =CD →共线向量表示若干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a ∥b 或AB→ ∥CD →或平行向量 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2.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名称 代数形式几何形式运算律 加法OB→ =OA → +AB → =a +b交换律:a +b =b +a ;结合律:a +(b +c )=(a +b )+c 减法CA→ =OA → -OC → =a -b 数乘 当λ>0时,λa =λOA → =PQ→ ; 当λ<0时,λa =λOA → =MN→ ;当λ=0时,λa =0 结合律:λ(μa )=(λμ)a ;分配律:(λ+μ)a =λa +μa ,λ(a +b )=λa +λb3.空间向量的共线与共面 (1)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平行(共线)向量 共面向量 定 义位置 关系 表示若干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互相平行或重合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特征 方向相同或相反 特例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充要 条件 对任意两个空间向量a ,b (b ≠0),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 =λb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 a +y b(2)直线l 的方向向量如图,O 是直线l 上一点,在直线l 上取非零向量a ,则对于直线l 上任意一点P ,由数乘向量的定义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可知,存在实数λ,使得OP→ =λa .我们把与向量a 平行的非零向量称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1.空间向量线性运算的结果还是向量吗? 提示:是向量.2.对于空间向量a ,b ,c ,若a ∥b 且b ∥c ,是否可以得到a ∥c? 提示:不能.若b =0,则对任意向量a ,c 都有a ∥b 且b ∥c .3.已知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满足关系OP→ =OA → +xAB → +yAC → ,则点P 与点A ,B ,C 是否共面?提示:共面.由OP→ =OA → +xAB → +yAC → ,可得AP → =xAB → +yAC → ,所以向量AP→ 与向量AB → ,AC → 共面,故点P 与点A ,B ,C 共面.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向量a 是向量b 的相反向量,则|a |=|b |.( ) (2)在空间中,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进行平移.( )(3)向量AB → 与向量CD → 是共线向量,则点A ,B ,C ,D 必在同一条直线上.( )答案:(1)√ (2)√ (3)×2.化简PM→ -PN → +MN → 所得的结果是( )A .PM →B .NP →C .0D .MN→ 答案:C3.(多选)下列各命题正确的是( )A .向量a 与b 平行,则a 与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B .两个有共同起点而且相等的向量,其终点必相同C .两个有公共终点的向量,不一定是共线向量D .有向线段就是向量,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答案:BC4.非零向量e 1,e 2不共线,使k e 1+e 2与e 1+k e 2共线的k 的值是________. 答案:±1探究点1 空间向量的概念辨析 [问题探究]类比平面向量,理解空间向量的关键点是什么? 提示:关键点是大小和方向.(多选)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B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 =-C 1C → C .向量a ,b 相等的充要条件是⎩⎨⎧|a |=|b |,a ∥bD .若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 =DC → 是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解析】 A 正确;B 正确,因为AA 1→ 与C 1C →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互为相反向量,所以AA 1→ =-C 1C →;由a ∥b ,知a 与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故C 错误;因为AB→ =DC → ,所以|AB → |=|DC → |且AB → ∥DC → .又A ,B ,C ,D 不共线,所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反之,在▱ABCD 中,有AB → =DC → ,故D 正确.【答案】 ABD处理向量概念问题要关注的两个要素和两个关系(1)两个要素判断与向量有关的命题时,要抓住向量的两个主要要素,即大小与方向,两者缺一不可.(2)两个关系①模相等与向量相等的关系:两个向量的模相等,则它们的长度相等,但方向不确定,即两个向量(非零向量)的模相等是两个向量相等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向量的模与向量大小的关系:由于方向不能比较大小,因此“大于”“小于”对向量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但向量的模是可以比较大小的.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单位向量都相等B .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C .若两个空间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也相同D .模为0是一个向量方向不确定的充要条件解析:选D.A 不正确,单位向量的模均相等且为1,但方向并不一定相同.B 不正确,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但零向量与零向量是相等的.C 不正确,两个空间向量相等,只需方向相同且模相等,与起点位置无关;D 正确.2.如图所示,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八个顶点的两点为始点和终点的向量中:(1)试写出与AB→ 相等的所有向量; (2)试写出AA 1→ 的所有相反向量.解:(1)与向量AB → 相等的所有向量(除它自身之外)有A 1B 1→ ,DC → 及D 1C 1共3个.(2)向量AA 1→ 的相反向量为AA 1→ ,B 1B → ,C 1C → ,D 1D → . 探究点2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 ′B ′C ′D ′,化简下列向量表达式,并在图中标出化简结果的向量:(1)AB→ +AD → +AA → ′; (2)DD→ ′-AB → +BC → ; (3)AB→ +AD → +12(DD → ′-BC → ). 【解】 (1)AB→ +AD → +AA → ′=AB → +BC → +CC → ′=AC → ′.(2)DD → ′-AB → +BC → =DD → ′-(AB → -AD → )=DD → ′-DB → =BD → ′. (3)AB→ +AD → +12 (DD → ′-BC → )=AC → +12 (CC ′→ +CB → )=AC → +12CB → ′.设M 是线段CB ′的中点,则AB→ +AD → +12 (DD → ′-BC → )=AC → +CM → =AM → .向量AC→ ′,BD → ′,AM → 如图所示.(变问法)若本例条件不变,化简下列表达式,并在图中标出化简结果的向量: (1)DC → +A ′D ′→ +12 CC ′→ ; (2)AA′→ +12 AB → +12AD → . 解:(1)DC → +A ′D ′→ +12 CC ′→ =DC→ -DA → +12 CC ′→ =AC → +12CC ′→ ,设P 是线段CC ′的中点,则DC → +A ′D ′→ +12 CC ′→ =AC → +CP → =AP → .(2)AA′→ +12 AB → +12 AD → =AA ′→ +12 (AB → +AD → )=AA ′→ +12 A ′C ′→ ,设Q 是线段A ′C ′的中点,则AA ′→ +12 AB → +12 AD → =AA ′→ +12 A ′C ′→ =AA ′→ +A ′Q → =AQ→ .向量AP→ ,AQ → 如图所示.利用线性运算进行向量化简的技巧(1)数形结合:利用线性运算解题时,要结合具体图形,利用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将目标向量用已知向量表示.(2)明确目标:在化简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巧妙利用中点坐标公式. [注意] (1)向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去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2)首尾相连的若干向量构成封闭图形时,它们的和向量为零向量.1.(多选)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下列各式中运算的结果为向量AC 1→ 的有( )A .(AB → +BC → )+CC 1→ B .(AA 1→ +A 1D 1→ )+D 1C 1→ C .(AB → +BB 1→ )+B 1C 1→ D .(AA 1→ +A 1B 1→ )+B 1C 1→解析:选ABCD.对A ,(AB → +BC → )+CC 1→ =AC → +CC 1→ =AC 1→ ;对B ,(AA 1→+A 1D 1→ )+D 1C 1→ =AD 1→ +D 1C 1→ =AC 1→ ;对C ,(AB → +BB 1→ )+B 1C 1→ =AB 1→ +B 1C 1→ =AC 1→ ;对D ,(AA 1→ +A 1B 1→ )+B 1C 1→ =AB 1→ +B 1C 1→ =AC 1→.2.如图,设O 为▱ABCD 所在平面外任意一点,E 为OC 的中点,若AE→ =12 OD →+xOB→ +yOA → ,求x ,y 的值. 解:方法一:因为AE→ =OE → -OA →=12 OC → -OA→ =12 (OB → +BC → )-OA → =12 (OB → +OD → -OA → )-OA → =-32 OA → +12 OB → +12 OD → , 所以x =12 ,y =-32 .方法二:因为AE→ =AB → +BC → +CE →=OB → -OA → +OC → -OB → -12 OC → =-OA →+12 OC → =-OA→ +12 (OD → +DC → )=-OA → +12 (OD → +AB → ) =-OA→ +12 OD → +12 (OB → -OA → )=-32 OA → +12 OD → +12 OB →, 所以x =12 ,y =-32 .探究点3 空间向量的共线问题 [问题探究]空间中,怎样利用向量共线证明A ,B ,C 三点共线? 提示:只需证明向量AB→ ,BC → (不唯一)共线即可.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ABEF 都是平行四边形且不共面,M ,N 分别是AC ,BF 的中点,判断CE→ 与MN → 是否共线.【解】 CE → 与MN →共线,理由如下:因为M ,N 分别是AC ,BF 的中点,且四边形ABCD ,四边形ABEF 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 → =MA → +AF → +FN → =12 CA → +AF → +12FB → . 又因为MN → =MC → +CE → +EB → +BN → =-12 CA → +CE → -AF →-12 FB → , 以上两式相加得CE → =2MN → ,所以CE → ∥MN → ,即CE → 与MN →共线.(1)判断向量共线的方法判断向量共线就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找到实数λ,使a =λb (b ≠0)成立,同时要充分运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结合空间图形,化简得出a =λb (b ≠0),从而得出a ∥b .(2)证明空间三点P ,A ,B 共线的方法 ①P A → =λPB→ (λ∈R ). ②对空间任一点O ,OP→ =OA → +tAB → (t ∈R ). ③对空间任一点O ,OP→ =xOA → +yOB → (x +y =1).1.已知空间向量a ,b ,且AB → =a +2b ,BC → =-5a +6b ,CD →=7a -2b ,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A .A ,B ,D B .A ,B ,C C .B ,C ,DD .A ,C ,D解析:选A.由题意可得BD→ =BC → +CD → =2a +4b ,则BD → =2AB → ,则A ,B ,D 三点共线;AC → =AB → +BC → =-4a +8b ,不存在实数λ满足AB → =λAC → ,则A ,B ,C 三点不共线;不存在实数λ满足BC→ =λCD → ,则B ,C ,D 三点不共线;AC → =-4a +8b ,不存在实数λ满足CD → =λAC → ,则A ,C ,D 三点不共线.故选A.2.已知A ,B ,C 三点共线,O 为直线外空间任意一点,若OC → =mOA → +nOB→ ,则m +n =________. 解析:由于A ,B ,C 三点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使得AC → =λAB → ,即OC →-OA → =λ(OB → -OA → ),所以OC → =(1-λ)OA → +λOB → ,所以m =1-λ,n =λ,所以m +n =1.答案:1探究点4 空间向量的共面问题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O 是平面ABC 外的任意一点.若OP →=13(OA → +OB → +OC → ),试判断向量P A → ,PB → ,PC →是否共面,并判断点P 是否在平面ABC 内.【解】 向量P A → ,PB → ,PC → 共面且点P 在平面ABC 内.理由如下:因为OA → +OB → +OC → =3OP → ,所以OA → -OP → =(OP → -OB → )+(OP → -OC → )=BP→ +CP → .即P A → =BP → +CP → =-PB → -PC → . 所以向量P A → ,PB→ ,PC → 共面.因为P A → ,PB → ,PC → 有共同的起点P ,且A ,B ,C 三点不共线, 所以P ,A ,B ,C 共面, 即点P 在平面ABC 内.证明空间三向量共面或四点共面的方法(1)向量表示:设法证明其中一个向量可以表示成另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即若p =x a +y b ,则向量p ,a ,b 共面.(2)若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对于空间任一点O ,有OP → =xOA → +yOB → +zOC→ 且x +y +z =1成立,则P ,A ,B ,C 四点共面.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 和矩形AD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点M ,N 分别在对角线BD ,AE 上,且BM =13 BD ,AN =13 AE .求证:向量MN → ,CD → ,DE→ 共面. 证明:因为M 在BD 上, 且BM =13 BD ,所以MB→ =13 DB → =13 DA → +13 AB → . 同理AN→ =13 AD → +13 DE → .所以MN→ =MB → +BA → +AN →=⎝ ⎛⎭⎪⎫13DA →+13AB → +BA →+(13 AD → +13 DE → ) =23 BA → +13 DE → =23 CD → +13 DE → .又CD → 与DE → 不共线,根据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可知MN → ,CD → ,DE → 共面.1.已知λ∈R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λa |=λ|a | B .|λa |=|λ|a C .|λa |=|λ||a | D .|λa |>0答案: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 <bB .若a ,b 为相反向量,则a +b =0C .空间内两平行向量相等D .四边形ABCD 中,AB→ -AD → =DB → 解析:选D.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但向量不能比较大小,A 错;相反向量的和为0,不是0,B 错;相等向量满足模相等,方向相同两个条件,平行向量不一定具备,C 错;D 正确.3.设有四边形ABCD ,O 为空间任意一点,且AO → +OB → =DO → +OC → ,则四边形ABCD 是( )A .空间四边形B .平行四边形C .等腰梯形D .矩形 解析:选B.因为AO → +OB → =AB → ,DO → +OC → =DC → ,所以AB → =DC →,所以线段AB ,DC 平行且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4.(多选)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中心为O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A .OA → +OD → 与OB 1→ +OC 1→是一对相反向量 B .OB → -OC → 与OA 1→ -OD 1→ 是一对相反向量 C .OA → +OB → +OC → +OD → 与OA 1→ +OB 1→ +OC 1→ +OD 1→ 是一对相反向量 D .OA 1→ -OA → 与OC → -OC 1→ 是一对相反向量 解析:选ACD.因为O 为正方体的中心,所以OA → =-OC 1→ ,OD → =-OB 1→ ,故OA → +OD → =-(OB 1→ +OC 1→ ),同理可得OB → +OC → =-(OA 1→ +OD 1→ ),故OA → +OB → +OC → +OD → =-(OA 1→ +OB 1→ +OC 1→ +OD 1→ ),所以A 、C 正确;因为OB → -OC → =CB → ,OA 1→ -OD 1→ =D 1A 1→ ,所以OB → -OC → 与OA 1→ -OD 1→ 是两个相等的向量,所以B 不正确;因为OA 1→ -OA → =AA 1→ ,OC → -OC 1→ =C 1C → =-AA 1→ ,所以OA 1→ -OA → =-(OC → -OC 1→ ),所以D 正确. 5.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连接AC ,BD ,E ,F ,G 分别是BC ,CD ,DB 的中点,请化简以下式子,并在图中标出化简的结果.(1)AB→ +BC → -DC → ;(2)AB → -DG → -CE → . 解:(1)AB→ +BC → -DC → =AB → +BC → +CD → =AC → +CD → =AD → ,如图中向量AD → .(2)AB→ -DG → -CE → =AB → +GD → +EC → =AB → +BG → +EC → =AG → +GF → =AF→ ,如图中向量AF → .[A 基础达标]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a 与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共线B .向量a ,b ,c 共面,即它们所在的直线共面C .若两个非零空间向量AB→ 与CD → 满足AB → +CD → =0,则AB → ∥CD →D .若a ∥b ,则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a =λb解析:选C.A 中,若b =0,则a 与c 不一定共线;B 中,共面向量的定义是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表示这些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不一定共面;C 中,因为AB→ +CD → =0,所以AB → =-CD → ,所以AB → 与CD → 共线,故AB → ∥CD →正确;D 中,若b =0,a ≠0,则不存在λ,使a =λb .2.满足下列条件,能说明空间不重合的A ,B ,C 三点共线的是 ( ) A .AB→ +BC → =AC → B .AB→ -BC → =AC → C .AB→ =BC → D .|AB→ |=|BC → | 解析:选C.对于空间中的任意向量,都有AB→ +BC → =AC → ,选项A 错误;若AB→ -BC → =AC → ,则AC → +BC → =AB → ,而AC → +CB → =AB → ,据此可知BC → =CB→ ,即B ,C 两点重合,选项B 错误;AB → =BC → ,则A ,B ,C 三点共线,选项C 正确;|AB → |=|BC → |,则线段AB 的长度与线段BC 的长度相等,不一定有A ,B ,C 三点共线,选项D 错误.3.如果向量AB→ ,AC → ,BC → 满足|AB → |=|AC → |+|BC → |,则( )A .AB → =AC → +BC →B .AB → =-AC → -BC → C .AC→ 与BC → 同向 D .AC→ 与CB → 同向 解析:选D.因为|AB → |=|AC → |+|BC → |,所以A ,B ,C 共线且点C 在AB 之间,即AC→ 与CB → 同向. 4.(多选)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下列各式中运算的结果为向量BD 1的是( )A .(A 1D 1→ -A 1A → )-AB →B .(BC → +BB 1→ )-D 1C 1→ C .(AD → -AB → )+DD 1→ D .(B 1D 1→ -A 1A → )-DD 1→解析:选ABC.对于选项A ,(A 1D 1→ -A 1A → )-AB → =AD 1→ -AB → =BD 1→ ;对于选项B ,(BC → +BB 1→ )-D 1C 1→ =BC 1→ +C 1D 1→ =BD 1→ ;对于选项C ,(AD → -AB → )+DD 1→ =BD → +DD 1→ =BD 1→ ;对于选项D ,(B 1D 1→ -A 1A → )-DD 1→ =(B 1D 1→ -B 1B → )-DD 1→ =BD 1→ +D 1D → =BD → ,故选ABC.5.已知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E → =14 A 1C 1→ ,若AE → =xAA 1→ +y (AB →+AD→ ),则( ) A .x =1,y =12 B .x =12 ,y =1 C .x =1,y =13D .x =1,y =14解析:选 D.因为AE → =AA 1→ +A 1E → =AA 1→ +14 A 1C 1→ =AA 1→+14(AB → +AD →),所以x =1,y =14 .6.已知空间中任意四个点A ,B ,C ,D ,则DA → +CD → -CB → =________.解析:方法一:DA→ +CD → -CB → =(CD → +DA → )-CB → =CA → -CB → =BA → . 方法二:DA → +CD → -CB → =DA → +(CD → -CB → )=DA → +BD → =BA → .答案:BA→7.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B ′C ′中,AC → 与A ′C ′→ 是________向量,AB → 与B ′A ′→是________向量.(填“相等”或“相反”)解析:由相等向量与相反向量的定义知:AC → 与A ′C ′→ 是相等向量,AB → 与B ′A ′→是相反向量.答案:相等 相反8.设e 1,e 2是两个不共线的空间向量,若AB → =2e 1-k e 2,CB →=3e 1+3e 2,CD → =k e 1+e 2,且A ,B ,D 三点共线,则实数k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因为A ,B ,D 三点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使得AB→ =λBD → .因为AB → =2e 1-k e 2,BD → =CD → -CB →=(k -3)e 1-2e 2,所以⎩⎪⎨⎪⎧2=λ(k -3),-k =-2λ, 所以k 2-3k-4=0,解得k =-1或k =4.答案:4或-1 9.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M 是BB 1的中点,化简下列各式,并在图中标出化简得到的向量:(1)CB → +BA 1→ ; (2)AC → +CB → +12 AA 1→ ; (3)AA 1→ -AC → -CB → . 解:(1)CB → +BA 1→ =CA 1→ . (2)因为M 是BB 1的中点, 所以BM → =12BB 1→ .又AA 1→ =BB 1→ ,所以AC → +CB → +12 AA 1→ =AB → +BM → =AM → . (3)AA 1→ -AC → -CB → =CA 1→ -CB → =BA 1→ . 向量CA 1→ ,AM → ,BA 1→ 如图所示. 10.已知A ,B ,M 三点不共线,对于平面ABM 外的任意一点O ,判断在下列各条件下的点P 与点A ,B ,M 是否共面.(1)OB→ +OM → =3OP → -OA → ; (2)OP→ =4OA → -OB → -OM → . 解:方法一:(1)原式可变形为OP → =OM → +(OA → -OP → )+(OB → -OP → )=OM → +P A → +PB→ . 所以点P 与点A ,B ,M 共面.(2)原式可变形为OP → =2OA → +(OA → -OB → )+(OA → -OM → )=2OA → +BA → +MA→ .因为点P 位于平面ABM 内的充要条件是OP → =OA → +xBA → +yMA →. 而OP→ =2OA → +BA → +MA → , 所以点P 与点A ,B ,M 不共面.方法二:(1)原式可变形为OB → =3OP → -OA → -OM → .因为3+(-1)+(-1)=1, 所以点B 与点P ,A ,M 共面, 即点P 与点A ,B ,M 共面.(2)由OP→ =4OA → -OB → -OM → ,得4+(-1)+(-1)=2≠1, 所以点P 与点A ,B ,M 不共面.[B 能力提升]11.若空间中任意四点O ,A ,B ,P 满足OP → =mOA → +nOB → ,其中m +n=1,则( )A .P ∈ABB .P ∉ABC .点P 可能在直线AB 上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A.因为m +n =1,所以m =1-n , 所以OP→ =(1-n )OA → +nOB → , 即OP→ -OA → =n (OB → -OA → ), 即AP→ =nAB → ,所以AP → 与AB → 共线. 又AP→ ,AB → 有公共起点A , 所以P ,A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即P ∈AB . 12.如图,O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M 为BC 的中点,若AG → =λAM → 与OG →=12 OA → +14 OB → +14 OC → 同时成立,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解析:OG→ =OA → +AG → =OA → +λAM → =OA → +λ2 (AB → +AC → )=OA → +λ2(OB→ -OA → +OC → -OA → )=(1-λ)OA → +λ2 OB → +λ2 OC → ,所以1-λ=12 ,λ2 =14 ,解得λ=12 .答案:1213.如图所示,在正六棱柱ABCDEF -A 1B 1C 1D 1E 1F 1中.(1)化简A 1F 1→ -EF → -BA → +FF 1→ +CD → +F 1A 1→=________; (2)化简DE → +E 1F 1→ +FD → +BB 1→ +A 1E 1→ =________. 解析:(1)A 1F 1→ -EF → -BA → +FF 1→ +CD → +F 1A 1→ =AF → +FE → +AB → +BB 1→ +CD → +DC → =AE → +AB 1→ +0 =AE → +ED 1→ =AD 1→ . (2)DE → +E 1F 1→ +FD → +BB 1→ +A 1E 1→ =DE → +EF → +FD → +BB 1→ +B 1D 1→=DF → +FD → +BD 1→ =0+BD 1→ =BD 1→ . 答案:(1)AD 1→ (2)BD 1→ 14.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在B 1B 和D 1D 上,且BE =13 BB 1,DF =23 DD 1.(1)证明:A ,E ,C 1,F 四点共面; (2)试用AB → ,AD → ,AA 1→ 表示EF → .(1)证明:连接AC 1(图略).因为AC 1→ =AB → +AD → +AA 1→ =AB → +AD → +13 AA 1→ +23 AA 1→ =(AB → +13 AA 1→ )+(AD → +23 AA 1→ )=(AB → +BE → )+(AD → +DF → )=AE→ +AF → ,所以AC 1→ ,AE → ,AF → 共面. 又AC 1→ ,AE → ,AF → 过同一点A , 所以A ,E ,C 1,F 四点共面.(2)解:EF → =AF → -AE → =AD → +DF → -(AB → +BE → )=AD → +23 DD 1→ -AB → -13 BB 1→ =-AB → +AD → +13AA 1→ . [C 拓展探究]15.对于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若有OP → =xOA → +yOB → +zOC→ ,则“x +y +z =1”是“P ,A ,B ,C 四点共面”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若x +y +z =1,则OP → =(1-y -z )·OA → +yOB → +zOC → ,即AP→ =yAB→ +zAC → ,由共面向量的充要条件可知向量AP → ,AB → ,AC → 共面,所以P ,A ,B ,C 四点共面;反之,若P ,A ,B ,C 四点共面,当点O 与点A 重合时,OA→ =0,x 可取任意值,不一定有x +y +z =1,故“x +y +z =1”是“P ,A ,B ,C 四点共面”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6.有下列命题:①若AB → ∥CD → ,则A ,B ,C ,D 四点共线;②若AB→ ∥AC → ,则A ,B ,C 三点共线;③若e 1,e 2为不共线的非零向量,a =4e 1-25 e 2,b =-e 1+110 e 2,则a ∥b ;④若向量e 1,e 2,e 3是三个不共面的向量,且满足等式k 1e 1+k 2e 2+k 3e 3=0,则k 1=k 2=k 3=0.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根据共线向量的定义,若AB→ ∥CD → ,则AB ∥CD 或A ,B ,C ,D 四点共线,故①错;AB → ∥AC → 且AB → ,AC → 有公共点A ,所以②正确;由于a =4e 1-25 e 2=-4⎝ ⎛⎭⎪⎫-e 1+110e 2 =-4b ,所以a ∥b ,故③正确;易知④正确. 答案:②③④。

现代优化技术-靳志宏-第2讲:现代优化技术基础之数学基础

现代优化技术-靳志宏-第2讲:现代优化技术基础之数学基础
设想节点数增加的情形?
Q&A
47
(miles)
6
Z
784
408 736
774
434
1154
M
R
852
894
运筹学基础
• 列举树法:现实中的问题
旅行商问题的列举树
Z
M
L
R
B
LRB
MR B
ML B
MLR
RB L B L R R B M B M R L B M B M L L R M R M L
BR B L R L B R B M R B B L B M L M R L R M L M
运筹学基础
• 分枝定界法:现实中的问题
线性松弛问 题的最优解
= 背包问题的
上界值
23万円
19万円
16万円
23
16
28万円 28
2kg 3kg 4kg 5kg
極小 小


7kg
単位重量 的价值
xi
以此顺序装包 8 6.333 5.75 5.6
1
1 0.5 0
最优値=16+19+23/2=46.5
运筹学基础
运筹学基础
• 动态规划法:现实中的问题
最优解的最短路图 各点表示可能的θ值的状態. 某一状態(点)和别的状態(点)之间的连线为枝 枝上的数字表示状态之间变化所增加的背包内物品的价值. 下图为状态从0至7的最短路图解.
23
23
23
23
16
16
16
16
16
16
012 3 4 5 6 7
19
19
19
19

3、第3章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1

3、第3章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1
X ⋅ Y = x1y1 + x2 y2 +L+ xn yn = ∑xi yi = XTY或 ⋅Y = YT X X
i =1 n
X ⋅ Y = X Y COSθ
向量的正交 若两个非零向量X 若两个非零向量 ,Y的夹角 θ = ,则称它们 的夹角 则称它们 2 为正交向量。 为正交向量。
X ⋅ Y = X Y cosθ = 0 或 X TY = 0 正交向量必有: 正交向量必有:
例:设函数
解:因为
2 ∂f (X) π x1x2 ∂f (X) π x1 , = = 2 4 ∂x1 ∂x2
在点 X (0)处沿S方向的方向导数为: 所以, f (X ) 所以, 处沿S方向的方向导数为:
2 π π x1 π 3 2 ∂f (X (0) ) π x1x2 = cos + cos = π ∂S 2 4 4 4 8
λ1, λ2,L, λn,使 λ1a1 + λ2a2 +L+ λnan = 0 成立,则称该向量 成立, 使
线性相关。 系线性相关。 上式才能成立, 只有当 λ1 = λ2 =L= λn = 0 时,上式才能成立,则称 上式才能成立 则该向量系为线性无关。 则该向量系为线性无关。 线性无关 如果n 如果n个向量系 a1, a2,L, an 中,至少有一个向量可以用 其它n-1个向量的线性组合表示出来,则称这n 其它 个向量的线性组合表示出来,则称这n个向量是 个向量的线性组合表示出来 线性相关的,否则就是线性无关。 线性相关的,否则就是线性无关。
系数矩阵: 系数矩阵:
a11 a12 L a1n a a22 L a2n A = 21 M M M am1 am2 L am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d
n
x0
=
∂f ∂x1
x0
x 0 cos θ1 +
∂f ∂x2
x 0 cos θ 2 + L +
∂f ∂xnx0来自cosθ n=∑
i =1
∂f ∂xi
cosθi
◆上式表明了方向导数与偏导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方向导数是偏导数概念的推广 方向导数表明了函数f(X)在点 (0)沿S方向的变化率,它 在点X 方向的变化率 ◆方向导数表明了函数 在点 方向的变化率, 是一个标量 是一个标量
在点x 处的梯度为: 在点 (1)=[3,2]T处的梯度为:
2 x1 − 4 2 ∇f ( x ) = = 4 2 x2 x(1)
(1)
在点x 处的梯度为: 在点 (2)=[2,0]T处的梯度为:
若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 ◆若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 则该点的所有一阶偏导数 必定为零, 必定为零,即梯度为零
min f ( x )
st. g j ( x) ≤ 0 . hk ( x) = 0
K-T条件: 条件: 条件
( j =1,2,L, m) (k = 1,2,L, l )
∂g j l ∂f ∂hk ∂x + ∑ µ j ∂x + ∑λk ∂x = 0 (i = 1,2,L, n) k =1 i i i j∈J g j ( x) = 0 ( j ∈ J ) µ j ≥ 0 ( j ∈ J )
判定一个函数的凸性,可利用以下性质: 判定一个函数的凸性,可利用以下性质:
f (X)为一阶连续导数, f (X)在凸集D上为凸函数的充 (X)为一阶连续导数 为一阶连续导数, (X)在凸集 在凸集D 分必要条件为
f (X)为二阶连续导数, f (X)在凸集D上为凸函数的充 (X)为二阶连续导数 为二阶连续导数, (X)在凸集 在凸集D 分必要条件为
要么目标函数的负剃度等于起作用约束梯度的非负 线性组合( 线性组合(此时 µ j > 0 )
x2
g1 (x)=0 = x﹡ g3 (x)=0 = g2 (x)=0 =
起作用约束: 起作用约束:
J ( x*) = { j | g j ( x*) = 0, j = 1, 2,L m}
O x1
极值点处于等值线的中心
例题2 例题2-2
一般n元二次函数的矩阵式为 一般 元二次函数的矩阵式为 其中
C为常数,求梯度▽f(X)。 为常数,求梯度▽ (X)。 为常数
解:将二元二次函数矩阵式展开
◆若推广到n元二次函数,则一般n元二次函数梯度 若 的矩阵表达式为
2.2 多元函数的泰勒展开及海森矩阵
复杂函数的极值问题 常用泰勒展开式得到目标函 的极值问题, 泰勒展开式得到 ◆ 复杂函数的极值问题,常用泰勒展开式得到目标函 数在所讨论点的近似表达式,最常用的是线性近似和 数在所讨论点的近似表达式,最常用的是线性近似和 二次近似 n元函数在某点(至少二阶可导)展开到二次项 元函数在某点(至少二阶可导)
(1)
3 x + 6 x1 − 9 0 ∇f ( x ) = = 3 2 −3 x2 + 6 x2 x(1)
(1) 2 1
0 6x1 + 6 12 0 ∇ f (x ) = = 0 0 −6x2 + 6 x(1) 0
2 (1)
第2章 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
2.1 方向导数与梯度 1、方向导数
二元函数(定义可微) 处沿某一方向S的方向导数 二元函数(定义可微)在点x0处沿某一方向 的方向导数
第2章 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
2.1 方向导数与梯度
第2章 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
2.1 方向导数与梯度
三元函数: 三元函数:
n元函数在点 0处沿S方向的方向导数 元函数在点x 元函数在点
∂f ∂f ∂f T ∇f ( x ) = [ L ]x∗ = 0 ∂x1 ∂x2 ∂xn

即在极值点处函数的梯度为n维零向量。 即在极值点处函数的梯度为n维零向量。 维零向量 为了判断从上述必要条件求得的 x * 是否是 极值点,需建立极值的充分条件。 极值点,需建立极值的充分条件。 根据函数在 x * 点处的泰勒展开式,考虑上述 点处的泰勒展开式, 极值必要条件,可得相应的充分条件。 极值必要条件,可得相应的充分条件。
x2
g1(x)=0 =
x﹡
g2(x)=0 =
O x1
极值点处于两个约束曲线的交点上
∇f ( x ) + ∑ µ j ∇ g j ( x ) = 0
∗ ∗ j∈J
m
库恩—塔克条件的几何意义是 库恩 塔克条件的几何意义是: 在约束极小值点 x ∗ 处, 塔克条件的几何意义是 f ( x) 函数 的负梯度一定能表示成所有起使用约束在 该点梯度(法向量)的非负线性组合。 该点梯度(法向量)的非负线性组合。
x2

∇f (xk)
∇g2(xk)
x2
∇g1(xk)
∇g2(xk) -∇f (xk)
∇g1(xk)
点xk处的切平面 xk
可行域
f (x)=C
f (x)=C g2(x)=0 x1
O
xk
可行域
g2(x)=0
g1(x)=0
O
g1(x)=0
点xk处的切平面
(a)
(b)
x1
同时具有等式和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 :
梯度方向是函数值变化最快的方向,而梯度 梯度方向是函数值变化最快的方向, 的模就是函数变化率的最大值 。
梯度方向与等值线的关系
多元函数的梯度
∂f ∂S
x0
∂f ∂x 1 ∂f T ∂x = ∂f ∂f L ∂f ∇f ( x 0 ) ≡ 2 ∂x1 ∂x2 ∂xn x0 M ∂f ∂xn x 0 n ∂f T =∑ x 0 cos θ i = ∇f ( x0 ) S = ∇f ( x0 ) cos(∇f , S ) i =1 ∂xi
例题2 例题2-1
在点[3,2]T 、 求函数 f ( x ) = x + x − 4 x1 + 4 在点 [2,0]T的梯度 解 ∂f
2 1 2 2
∂x 2 x − 4 1= 1 ∇f ( x ) = ∂f 2 x2 ∂x 2
在点x(1)=[3,2]T处的梯度为: 在点 处的梯度为:
+ -
函数f(X)在X(0)点处沿 方向是增加的 在 点处沿S方向是增加的 方向是增加 函数 函数f(X)在X(0)点处沿 方向是减小的 在 点处沿S方向是减小的 方向是减小 函数
2、梯度
二元函数的梯度
∂f ∂S
x0
∂f = ∂x1
∂f ∂f cosθ1 = cosθ 2 ∂x1 ∂x2 x0
2
∂ f L ∂x1∂xn ∂2 f 正定 ∂x2 ∂xn M M 2 ∂ f L ∂xn2 x*
2
G ( x ∗ ) 各阶主子式均大于零。 各阶主子式均大于零。 即要求
2.4 凸集、凸函数与凸规划 凸集、 全局最优与局部最优 ??? 1、凸集
几何特征是:其任意两点连线上的一切点都位于这个集合内 几何特征是:
min f ( x )
s.t. g j ( x) ≤ 0 ( j = 1,2,L, m)
K-T条件
∂f ( x* ) m ∂g j ( x* ) + ∑µ j = 0 (i = 1,2,L, n) ∂xi j =1 ∂xi µ j g j ( x* ) = 0 ( j = 1,2,L, m) µ ≥ 0 ( j = 1,2,L, m) j x ∗是函数 f ( x ) 的极值点, 库恩—塔克条件表明 塔克条件表明: 的极值点, 库恩 塔克条件表明:如点 µ) 0 = 要么 ∇f ( x *(此时 )=0 j
2. x * 处取得极值充分条件
+
大于0 大于0
2. x * 处取得极值充分条件
∂ f ∂x 2 1 ∂2 f ∂x ∂x * G( x ) = 2 1 M 2 ∂ f ∂xn ∂x1
2
∂ f ∂x1∂x2
2
∂2 f 2 ∂x2 M ∂ f ∂xn ∂x2
写成矩阵形式
f(X)的二阶导数矩阵,称为f(X)的海森(Hessian)矩 (X)的二阶导数矩阵 的二阶导数矩阵, (X)的海森(Hessian)矩 的海森(Hessian)
阵,海森矩阵是一个nXn的对称矩阵,常用H(X)表示 海森矩阵是一个nXn的对称矩阵,常用H(X)表示 nXn的对称矩阵 H(X)
1 f (x) ≈ f (x ) +∇f (x ) [x−x ]+ [x−x(1) ]T ∇2 f (x(1) )[x−x(1) ] 2
(1) (1) T (1)
= 3x2 − 6 + 6( x1 − 1) = 6 x − 12 x1 + 3x2
2 1
2
2.3 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
1.在 x * 处取得极值,其必要条件是 在 处取得极值,其必要条件是:
2、凸函数
对凸集D 对凸集D内,任两点X(1)、 X(2)及0<α<1 任两点X 0<α
f (X)为 凸函数 (X)为 几何意义为:这两个点的连线完全处在f (X)曲线 曲面) 曲线( 几何意义为:这两个点的连线完全处在f (X)曲线(曲面)的 上方,或在f (X)曲线(曲面)上 曲线( 上方,或在f (X)曲线 曲面)
x0
∂f cosθ1 + ∂x2
cosθ 2
x0
∂f T ∂x ∂f ∂f 1 = 为函数f(x 在 ∇f ( x0 ) ≡ 为函数 1,x2)在 ∂f ∂x1 ∂x2 x0 x0点处的梯度 点处的梯度 ∂x 2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