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本卷分第I和第II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I卷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
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
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
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
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
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
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
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
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
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
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
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
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
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
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
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
忻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忻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1. (4分)(2020·安庆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大量运用比喻,其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以行走为喻,阐述积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边塞沙漠的黄昏景象。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赞美周瑜虽是懦将打扮,却“ ________,________”,轻松战胜对手。
二、其他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我站在宣城陵阳山谢公楼的遗址上,面对着晚秋的江城画色,“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谪仙名句,(忽然/油然)浮荡在耳际。
而当驻足采石矶头,__________,“惊波一起三山动”,“涛似连山喷雪来”的隽永,又使我同诗人一样跃动着猛撞心扉的惊喜,获得一种甘美无比的艺术享受。
碧山,座落在皖南黟县的西北面,它北连盂山,南对霭峰,风景十分幽美。
《徽州府志》记载,此地有十里桃花,春时与绿树交映,秀色宜人。
(虽然/即使)我来时已是黄叶飘飞,秋色照眼,但从李白《山中问答》诗中仍能(领会/领略)它的浓春逸趣。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人眼中的碧山,充满了清幽、纯净之美,__________。
寥寥数语,寓沉重于闲适,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的万千感慨。
明代诗人李东阳说它“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其旨趣“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1)文中划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隽永落彩虹B . 心扉寥寥数语C . 座落栖碧山D . 记载愤世嫉俗(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油然虽然领略B . 油然即使领会C . 忽然虽然领略D . 忽然即使领会(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沉浸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无法与之比拟B . 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沉浸是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所无可比拟的C . 沉浸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是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所无可比拟的D . 沉浸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无法与之比拟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3. (15分) (2016高一下·株洲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礼物赵凝①那一年我家来了一个帮做家务的小阿姨,名叫雨花。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6~2017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名校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誊录制度与楷书的式微“誊录制度”是宋代继糊名制度实行之后的又一重要科举考试政策。
所谓“誊录”就是把考生参加考试的卷子派送专人抄录一遍,然后把誊抄本给考官进行审阅,目的在于防止考试舞弊。
誊录制度最早始于殿试。
景德二年五月十三日,真宗于崇政殿亲自主考礼部奏的河北举人。
考毕,“别录本,去其姓名。
”景德四年修定《考试进士条例》,其明文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
”在法律上誊录制度被正式确立了。
大中祥符八年辟设誊录院,由专职书吏誊抄试卷,至此誊录制度从殿试推广到省试。
后来至仁宗景佑四年,开封府、国子监、别头试及诸州乡解试也用封弥、誊录法。
元丰二年颁布的《学令》誊录制度也应用于太学考试之中,至此誊录制度在宋代全面推广。
虽然关于誊录制度的实施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时一度受到批评和质疑,其制度的本身具有先进性,杜绝了考官以辨认字迹而徇私舞弊的现象,从制度层面体现了科举取士“至公”的价值和意义。
但从书法角度来看,誊录制度的全面施行对宋代科举士子学书观念,宋代士人书法审美观,甚至整个宋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代科举,无论是贡举还是铨选,书法都列为重要的科目或作为任用的先决条件。
”《新唐书·选举制》载:“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日身,体貌丰伟;二日言,言辞辩证;三日书,楷法遒美;四日判,文理优长。
”很显然,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与官吏铨选中,“楷法遒美”作为取士重要标准之一,楷书书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试子入士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唐一代楷书的鼎盛局面。
然而到了宋代,誊录制度在科举考试中全面实行,楷书的遒美与否与入士没有多大关系,“以书取士”的制度不复存在,楷书在科举考试中也无功利性。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考试)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2017·新课标Ⅲ)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2. (3分) (2017高一下·济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2)________,隰则有泮。
(3)桑之未落,________。
(4)胡马依北风,________。
(5)__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3. (11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
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
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
山西省忻州一中-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曹操高陵发现将解曹操众多迷团在曹操高陵的发掘中,考古专家共挖掘出文物超过200件,除常用金银漆器外,有59件石牌铭刻有随葬物品的名称,其中八件圭型石牌上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古体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古体虎)大刀”等铭文。
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有质疑者认为此处墓地极可能为曹操“七十二疑冢”之一。
但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看来,“七十二疑冢”之说属于后人杜撰(有考证显示,曹操疑冢的说法最早出现于宋代)。
“曹操疑冢是后来人想的,曹操是大奸臣,就怕人盗他的墓,我想这是后来的演绎。
”他说。
河南文物部门认为,将此处墓地确认为曹操高陵是综合多种因素的结果。
首先,这处墓地规模巨大,且未发现封土,符合文献中对曹操墓“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记载。
第二,墓穴地点与史料记载以及11年前出土的后赵驸马都尉鲁潜墓志的铭文相符。
加之发现有“魏武王”字样,以及相符的骸骨年龄,遂确认为曹操高陵。
史上流传曹操倡导薄葬,而此墓地四壁无壁画,被认为是对薄葬的印证。
但在考古队长潘伟斌看来,壁画并不一定代表着墓葬的高规格。
潘伟斌说,“曹操墓里有非常复杂的帐幔,都是五彩的丝织品,他就没必要再画壁画了。
”潘伟斌认为,墓道的长短与墓深是反映墓穴规格高低的重要指标。
此次发掘的墓道近10米宽、40米长。
比曾经发现的北齐皇帝墓宽近一倍,长超过10米。
而且15米的墓深十分罕见。
铺地青砖长95厘米,宽90厘米,也远大于过去发掘的一般帝王陵墓里面30多厘米见方的墓砖。
西高穴村村长徐焕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被发现的曹操墓周围,因为当地人认为风水不好,是村内唯一没有置坟地的地段。
忻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忻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书面记载可至公元前2世纪,后传入西方。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饮茶有着不同习俗。
在饮茶过程中,中西茶具各有讲究。
()。
中国的茶具多为陶瓷制品,也有用紫砂壶和铁壶,这样能更好地熟普洱、陈年铁观音等发酵荼的风味;而西方人对银壶,用它煮茶,洁而不染异味,茶香更和顺韵长,所以西方的茶具多为银制品。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端起茶,先品鉴茶色再闻茶香。
欣赏茶汤色相或绿或红清澈明亮,闻嗅悠悠茶香,可谓;而西式茶则使用滤茶器,选择在茶中加奶、糖、柠檬片和蜂蜜等调味品,与中国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不同,西方茶已经脱离一般形态,成为一种饮料。
在中国,饮茶已成为一种文化。
茶文化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活动过程,与中华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独成一体,从而形成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摘编自茶叶百科《中西茶文化差异》)(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追溯体现用情专一色味俱佳B . 回溯体现用情专一口齿生香C . 追溯烘托情有独钟色味俱佳D . 回溯烘托情有独钟口齿生香(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同类型的品鉴,应对不同材质的茶器B . 品鉴类型的不同,应对茶器材质的不同C . 不同材质的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人品鉴D . 不同材质的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品鉴(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仅茶文化独成一体,而且成为一朵中国文化中的奇葩。
B . 茶文化不仅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且独成一体。
C . 并且独成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山西省 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康杰中学、忻州一中、长治二中、晋城一中、临汾一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莫把“穷养儿,富养女”奉为圭臬,如果一味迷信这种古训,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核心方法,结果谁了难以意料。
②上汽大众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并且不断提升品质价值,才能让其他品牌鞭长莫及。
③大城市是多样的生态系统,需要精英人士及高大上的现代建筑和街区,也需要下里巴人和胜乱差的老旧建筑和街区。
④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的骇人听闻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这些成绩与动力电池产业的进步密不可分,后者进步之迅速也是可圈可点的。
⑥试想一下,干部不思进取、尸位素餐,又怎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爬坡过坎、克难戏坚?A. ①④⑤B. ①⑤⑥C. ②③④D. 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人们一般将乱涂乱画称为不文明行为,不仅仅是道德上行为失范,更是已经涉嫌违法.B.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补齐农业科技短板,培育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动能.C. 普京表示,多名美国外交官将不得不离开俄罗斯的原因是华盛顿对俄不友好造成的.D. 百度收获了两万多在线客户,可见它的搜索业务已逐渐脱离了之前出现的负面影响.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杨绛先生独自居住在西城区一个普通的小区,幸好有众多学子的垂爱,老人的晚年才不会太寂寞。
B. 新搬来的邻居很是活泼热情,经常会请一些朋友在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C.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当年对我的帮助我绝不会忘记的,这次的事情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您就放心吧。
D. 小明对王老师说:“您是学界泰斗,我们这些刚入行的后辈还有好多问题要向您请教,还望您能不吝赐教。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第I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古希腊哲学中,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文学与政治关系密切。
在他们看来,文学反映了它所处在的政体的精神、主导性的观点和政治原则。
从一方面看,艺术是关于审美的,而政治是关于治理的,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但审美经验有助于促进德性培养,这样,艺术与政治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构造美好的生活。
从另外一方面看,艺术是关于自由的,而政治是关于权力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对抗关系。
因为,如果政治是关于权力的,那么它也可能是压迫性的,它可能压迫追求自由的艺术。
但在政治高压的环境中,艺术对压迫的反抗不是通过明确的政治内容,而是借助非直接的、隐秘的美学技巧或艺术形式,比如运用讽刺、比喻、幽默、象征等美学手法对颠覆性的内容予以编码和加密,这种掩饰是艺术逃避审查,保护自己的方法。
但是,艺术的外表,即非直接、隐蔽的、致力于颠覆的艺术形式与其政治效果之间存在矛盾。
使用公开的颠覆性内容就违反了法律,只能在美学技巧中表达颠覆性的内容,但必须让这种艺术形式广为人知,即人们要能够熟悉理解这种艺术形式。
如果形式太过离奇或技巧性太强而难以被大众所理解,就削弱了颠覆性政治内容的传播效果;如果政治内容太过直接,则这种艺术只能保持在地下状态,比如文革中的许多诗歌。
在压迫性的社会,艺术要追求自由,中国现代文学中普遍有民族解放的主题,因为中华民族要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但在自由的社会环境中,艺术更多地关注个人的问题,于是,艺术的目的是自身,为艺术而艺术这种观点就出现了。
但艺术一旦舍弃了社会政治这一宏大叙事,就可能琐碎化,成为娱乐。
艺术独立于政治,艺术应该维持中立的纯粹超然的姿态。
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语文
山西省忻州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中性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联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的文化表达邹广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
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
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
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或确切地说——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
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都无不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
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是戏剧的灵魂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
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
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
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阿依达》《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立即就会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
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
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甸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
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
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人”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圆融.在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一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增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无遗。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7高一上·山东月考) “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
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A . 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 . 请老子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 . 请孟子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 . 请孙子代言“一切皆有可能”。
2. (2分)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嫦娥三号”顺利登月后,2013年12月15日23时40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完成第一次互拍。
这是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第一次“留影”。
“两器”互拍成功,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A . 中国“嫦娥三号”顺利登月B . “玉兔号”和“嫦娥三号”完成第一次互拍C . 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第一次“留影”D . “嫦娥”拍下月面第一抹“中国红”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7高一下·长安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1)《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人民生活安定平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2)《琵琶行》一诗中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一诗中以鲛人、美玉的传说表现作者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孟子主张教化百姓的措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4. (16分) (2019高一下·商洛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三上·杭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介绍漫画的内容(不超过90个字)(2)指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上·辽源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大声疾呼要对电视保持警惕,倘若他看到今天的媒体变迁状况,或许会将矛头调转,指向比电视更小的屏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
而他所担忧的过分依赖技术来追求最高效率对文化积淀的侵蚀,用于阐释眼下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会更恰如其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微博,在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在无数个碎片化的闲暇时间里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最便捷的方式。
正是在微博热的“点化”下,一系列以“微”著称的文化消费形式应运而生——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在拥有无限空间和容量的数字化世界里,它们如无数个碎片向我们袭来,充塞着所有时间。
“微博了一年,没怎么看电视,把放那儿的时间变成了刷屏,觉得时间被浪费,其实是换了个地方挥霍而已。
”电影导演何平在自己微博上抒发的这番感慨,或许正好说出了我们面对“微”文化时隐约的焦虑。
1971年,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对现代人的注意力匮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
在海量的“微”文化产品面前,人们的种种欲罢不能,恰好印证了这个观点——在适应了140个字的阅读之后,许多人很难再捡起一部几百页的书本;在习惯了不超过几百秒的电影之后,要在影院里看一场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会变得如坐针毡。
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命题人:杨文丞 郑友生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试题和上。
2.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忻州一中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试题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中性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联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的文化表达邹广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
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
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
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或确切地说——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
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都无不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
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
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
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
诗人北岛的著名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
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
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阻隔、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
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
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
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
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
‚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
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1. 下列关于乡愁与现代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愁与人类现代化结伴而行,每个人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到,是人们因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而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B.乡愁是我们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文化个性消弭的今天,对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的抗拒和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憧憬。
C.乡愁作为一种思乡、怀乡之情,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D.乡愁是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对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传统意义的乡愁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现代意义的文化乡愁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B.乡愁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态,积淀成一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甚至伴随人的一生。
C.文化记忆编织人的文化成长之路,‚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只有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才能真切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
D.乡愁传达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是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愁是我们串联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通过乡愁我们找到自我,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B.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不能简单地视为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不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有这个地方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C.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乡愁能够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的心理距离。
D.乡愁产生于距离,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为了生计各奔东西,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变远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每小题3分)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
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上不从。
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
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
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
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取材于《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惠妃德.之感激B.每奏对,常称.旨符合C.各有常度.制度D.百官迁除.贬官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李林甫为人阴险、玩弄权术的一组()(3分)①深结宦官及妃嫔家②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③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⑤百官迁除,各有常度⑥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林甫特意收买宦官和后宫嫔妃,刺探、揣测皇帝的心思,是为了自己能够‚奏对称旨‛,无所顾忌地行奸作佞。
B.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李林甫明目张胆地恐吓谏臣,使其缄口,企图在朝中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C.张九龄虽然以文学为玄宗所重,而且也看出了李林甫的险恶,但由于皇帝昏聩失察,终究不免为李林甫所陷害。
D.在李林甫的掌控下,朝中的许多才俊被束缚在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善于搞歪门邪道的人却能得到重用提拔。
7.翻译下例句子(10分)(1)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5分)(2)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8—9题。
眼儿媚秦观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
一双燕子,两行归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注】清朝黄苏《蓼园词选》中云:‚此久别忆内词耳‛。
8.上片开头两句‚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9.‚一双燕子,两行归雁‛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一文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话是,?(2)《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
(3)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风光的著名诗句是,_ 。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晚秋亚美尼亚埃.格林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
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
两个身材娇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水芳香。
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
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
他和在孤儿院一起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
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