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课时作业堂堂清
课时作业41:4.2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处山地的成因是()A.断层上升成山B.褶皱隆起成山C.向斜成山D.背斜成山2.造成④处易成谷地的原因是()A.张力影响B.挤压力大C.岩石坚硬D.侵蚀作用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岩层向下凹可知,该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故图中①为向斜山。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④处岩层向上凸,应该为背斜,但是却形成了谷地,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答案 1.C 2.A3.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甲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因此甲处的地质构造为断层;乙处、丙处岩层连续,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答案B读下图,完成4~5题。
4.下列对图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处都是断层B.甲为断层,受挤压力作用形成C.乙为断层,受张力作用形成D.该地质构造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5.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图示构造无关的是()A.泰山B.渭河平原C.庐山D.华北平原解析第4题,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甲、乙两处都是断层,但甲处显然是受张力,乙处断层是受挤压力形成的。
第5题,华北平原主要是河流冲积形成的;泰山、庐山都是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而形成的山岭;渭河平原是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的谷地,并受流水堆积作用的影响。
答案 4.A 5.D(2019-2020·河南洛阳高一期末)地质构造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岩层的变形变位。
读某地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下图),完成6~7题。
6.图中所示地质构造及其对应的地貌,分别是()A.向斜、山脊B.背斜、山脊C.向斜、山谷D.背斜、山谷7.该地质构造()A.其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B.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有利于储存石油和天然气D.岩层形态不利于开挖隧道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故图示地质构造及其对应的地貌分别是背斜、山谷,D符合题意。
2020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节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
1.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③2.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② D.④①解析: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弯曲)为褶皱,变位(错动)为断层。
图中②为地堑、③为向斜山(或背斜谷)、④为地垒。
答案:1.D 2.C3.(2012·山东学业水平测试)读下图,图中甲处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解析:选B。
根据图中甲处的山地来看,其岩层明显是向下弯曲,所以应是向斜构造。
下图为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质构造来看,属于背斜B.从地貌形态来看,属于山谷C.从成因来看属于向斜成谷D.从成因来看属于向斜成山5.该地区( )①可能储存地下水②可能储存石油③适宜修建隧道④适宜建石灰厂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从岩层新老关系上可知为向斜,从等高线上可知为山脊,即为向斜山。
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有石灰岩可建石灰厂。
答案:4.D 5.B(2012·山西学业水平测试)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6~7题。
6.以大洋为主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北冰洋板块7.喜马拉雅山是由(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而成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而成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六大板块的分布、轮廓,可以判断出太平洋板块以大洋为主,很少有陆地,而其他板块均包含有大面积的陆地。
第7题,由喜马拉雅山的位置来看,刚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附近,是由这两大板块挤压而成的。
答案:6.A 7.C8.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选C。
课时作业39:4.2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甲为某地貌景观图。
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乙的演示。
读图回答1~2题。
1.该景观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堑B.地垒C.断层D.褶皱2.教师演示了( )A.板块碰撞挤压B.岩块断裂上升C.岩层水平挤压D.外力侵蚀搬运3.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读图,回答4~5题。
4.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5.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如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P处属于( )A.断层B.海岭C.背斜D.向斜7.图中,M处属于( )A.冲积平原B.冲积扇C.角峰D.背斜谷8.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 )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⑤坚如磐石A.①②⑤ B.①②④C.②③⑤ D.①④⑤9.下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
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三个地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天然气、水、石油B.水、石油、天然气C.石油、天然气、水D.天然气、石油、水读某岛屿简图,回答10~11题。
10.该岛地势( )A.中部低,四周高B.中部高,四周低C.西北高,东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11.该岛的城市和公路分布具有(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C.环岛屿分布的特点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据此完成12~13题。
12.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① B.②C.③ D.④13.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二、综合题14.读下面“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课时作业22:4.2山地的形成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1.渭河谷地对应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2.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3.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作用B. 风力侵蚀作用C. 地壳水平运动D. 地壳垂直运动4.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 099 m,属山地针叶林带。
读图回答,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 断裂上升B. 褶皱弯曲C. 冰川堆积D. 风力侵蚀读“某火山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5. 该火山体的岩石类型是( )A. 沉积岩B. 变质岩C. 侵入岩D. 喷出岩6. 该类火山多见于( )A. 板块内部B. 板块边界C. 热带地区D. 陆地内部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A. c和a挤压而成B. b和d挤压而成C. c和b挤压而成D. a和b挤压而成8. 红海的成因以及今后面积的变化是( )A. 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扩大B. 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缩小C. 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缩小D. 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扩大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庐山是( )A. 背斜山B. 向斜山C. 断块山D. 死火山10. 九江至黄梅之间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A. 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 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 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 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读“地质构造图”,完成以下各题。
11. 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12. 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 ①B. ②C. ③D. ④13.读“某地层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4.2山地的形成课后作业
4.2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山岭是由( )A.背斜形成的山岭B.向斜形成的山岭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D.断层形成的山岭2.以下地形区中,由该图所示构造形成的是( )A.庐山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唐古拉山读图,完成3~4题。
3.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断层、向斜山景观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某地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6℃),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的地形类型及地质构造是( )A.山地及向斜B.盆地及背斜C.丘陵及向斜D.平原及背斜6.关于Q处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Q处为含油层,储油构造良好B.若Q处为含水层,水井出水量大C.若Q岩层为石灰岩,不可能找到化石D.若在Q处修建地下隧道,工程不易倒塌、渗水7.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9题。
8.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避开陡坡B.避开山脊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9.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综合图中信息,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河流C.地形D.资源11.为发展a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港口城市的公路。
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 )A.①线路B.②线路C.③线路D.④线路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则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融化13.若乙岩层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非高原上的岩浆岩与该地岩石的成因相同B.此火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C.该处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D.该处岩石是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形成的读下图,回答14~15题。
课时作业3:4.2山地的形成
4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过关】山东省极力推广“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给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中“一山”指的是五岳之首——泰山。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地质构造是()A.①B.②C.③D.④2.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从地质构造看,泰山的形成应属于发生在两条断层线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即图中的①。
第2题,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③是背斜构造。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据此完成3~4题。
3.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A.①B.②C.③D.④4.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3.C 4.A解析庐山和泰山一样,同属断块山。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读图,完成5~6题。
5.上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反映了该地区()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降水量中部少,四周多C.气温中部高,四周低D.侵蚀作用中部弱,四周强6.这种水系多出现在()A.背斜B.向斜C.地堑D.火山答案 5.A 6.D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河流水系分布特征,可判断该水系为放射状水系。
第6题,火山的地貌形态一般呈锥形或盾形,符合图中水系的分布特点,其他几类地貌都不具有这种水系特征。
下图是“油气田地质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A.向斜B.背斜C.断层D.地堑8.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①②③分别代表()A.气、水、油B.气、油、水C.水、气、油D.油、水、气答案7.B8.B解析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按密度从小到大是气、油、水,气密度最小,位于最上部,水密度最大,位于最下部。
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二交通线示意图(如右图)。
《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山地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山地的形成》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山地形成过程的理解,加深对地质构造、内外力作用等地理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知识点复习:学生需复习并理解山地形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分类、表现和相互关系,尤其是地质构造对于山体形成的重要影响。
2. 课堂互动问答整理:记录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问答内容,重点记录与山体形成相关的知识点和疑问,如地壳运动、板块相互作用等。
3. 地理绘图练习:绘制一幅示意性的山地剖面图,包括地质构造的主要元素,如断层、褶皱等,并标注其对于山地形态的贡献。
4. 小组讨论作业:学生分组探讨本地某一山脉的成因及演化过程,结合当地地质特征进行讨论,并形成简短的文字报告。
5. 写作练习:根据所学的山体形成知识,写一篇关于某座山地的成因分析短文,包括内外力作用的描述及各自对地形的影响。
三、作业要求1. 知识点复习需全面覆盖课堂所讲内容,并记录自己的疑问。
2. 地理绘图练习需遵循地理绘图规范,清晰标注地质构造元素。
3. 小组讨论作业需在课堂外进行,组内成员需充分交流并达成共识,最终报告需包括讨论过程和结论。
4. 写作练习需结合所绘地图和小组讨论结果,重点突出内外力作用的描述和分析。
5.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照教师提供的格式和要求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价。
2. 地理绘图练习的评价标准包括图形的准确性、清晰度和规范性。
3. 小组讨论作业的评价将基于小组内部的交流情况和最终报告的质量。
4. 写作练习的评价将注重分析的深度和逻辑性,以及与地图和讨论内容的结合程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的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存在问题的部分,教师将提供修改建议和指导。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作业心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4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
1.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③②D.④①解析: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弯曲)为褶皱,变位(错动)为断层。
图中②为地堑、③为向斜山(或背斜谷)、④为地垒。
答案:1 D 2 C3.(2012·山东学业水平测试)读下图,图中甲处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解析:选B。
根据图中甲处的山地来看,其岩层明显是向下弯曲,所以应是向斜构造。
下图为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质构造来看,属于背斜B.从地貌形态来看,属于山谷C.从成因来看属于向斜成谷D.从成因来看属于向斜成山5.该地区( )①可能储存地下水②可能储存石油③适宜修建隧道④适宜建石灰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从岩层新老关系上可知为向斜,从等高线上可知为山脊,即为向斜山。
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有石灰岩可建石灰厂。
答案:4 D 5 B(2012·山西学业水平测试)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6~7题。
6.以大洋为主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北冰洋板块7.喜马拉雅山是由(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而成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而成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六大板块的分布、轮廓,可以判断出太平洋板块以大洋为主,很少有陆地,而其他板块均包含有大面积的陆地。
第7题,由喜马拉雅山的位置来看,刚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附近,是由这两大板块挤压而成的。
答案:6 A 7 C8.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C。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山地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山地形成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地理过程和原理的认知,以及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分析、整理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山地的形成》课程内容,了解山地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形成机制。
2. 知识点梳理:学生需根据课堂所学,整理出关于山地形成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等对山地形成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山地(如喜马拉雅山),分析其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并绘制简要的示意图。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讨论不同类型山地的特点及其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整理出讨论结果。
5. 实践作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关于“山地与人类生活”的调研报告,包括山地的环境价值、资源利用及保护措施等。
三、作业要求1. 知识点梳理: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准确反映课程内容。
2. 案例分析:要求分析过程合理,示意图清晰易懂,能准确反映山地的形成过程。
3. 小组讨论:要求组内成员积极参与,讨论结果要具有逻辑性,能体现出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实践作业:要求调研报告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能体现出对山地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深入理解。
5. 作业格式:所有作业需用A4纸打印,字迹工整,排版规范。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小组互评: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
3. 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 小组反馈: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作业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3. 课堂讨论:在下一课时的课堂上,安排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并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通过此作业设计,我们期望学生能通过预习、梳理、分析、讨论和实践等多个环节,深入理解山地的形成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山地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旨在加深学生对山地的形成原理和地理特征的理解,强化学生对于地壳运动与地貌塑造的关系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地理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的内容围绕“山地的形成”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预习《山地的形成》课程内容,了解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等基本概念,掌握山地形成的基本原理。
2. 课堂笔记整理:学生需对课堂上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包括山地形成的主要过程、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等。
3. 地图观察:学生需根据教师提供的地图或在线地图资源,观察不同地区的山地分布,并尝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4. 实践探究: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处典型的山地,撰写一篇关于该地山体形成过程的简要分析报告。
报告需包含地理位置、地质背景、地壳运动等因素的分析。
5. 思考题:设计若干与《山地的形成》课程内容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学生需认真预习课程内容,确保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课堂笔记整理部分:学生需在课后及时整理笔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3. 地图观察部分:学生需仔细观察地图,记录关键信息,并尝试分析山地形成的原因。
4. 实践探究部分:学生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山地,深入分析其形成过程,报告应包括明确的地理位置描述、地质背景分析、地壳运动对地形塑造的影响等内容。
5. 思考题部分: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标准包括理论学习理解程度、课堂笔记的整理能力、地图观察的细致程度、实践探究报告的完整性和分析深度,以及思考题的回答质量。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成绩。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教师将选取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激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山地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山地的形成》的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山地的形成原因及地质构造,掌握地理地貌的形成机制,并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理论知识巩固学生需完成《山地的形成》一课的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重点考察对山地形成过程及地质构造的理解。
(二)地理地图研究学生需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区,利用地图资源分析该地区的山地分布、地势高低及主要的山脉名称,并简要分析其地形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三)实地考察报告学生需组织小组,选择一个附近的山地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山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地质演变过程,最后形成书面报告。
三、作业要求(一)课后习题要求学生需独立完成课后习题,答案需准确、完整,体现出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二)地理地图研究要求学生需选用权威的地图资源,准确标注山地位置和名称,分析的地貌特征需具体且符合地理学原理,形成条理清晰的报告。
(三)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小组分工明确,观察记录详细,分析过程科学合理,报告格式规范,包含山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形成原因分析等内容。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报告的规范性和条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教师将给予优秀作业以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提供改进意见。
同时,将在课堂上进行部分优秀作业的展示和分享,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讲解和指导。
此外,还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通过完成本次作业对山地的形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附加建议建议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与同学讨论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同时,可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课时作业20:4.2山地的形成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单选题1. 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解的是()A. 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 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 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2.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题。
上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高山流石滩(下图)指位于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地表岩石大量崩裂,大多棱角分明的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的山坡缓慢滑动,在山坡较平坦处形成的扇形岩屑坡。
完成下列各题。
3. 高山流石滩上岩块与碎石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 风力堆积B. 风化作用C. 流水搬运D. 冰川侵蚀4. 流石滩上限的平均分布高度,在我国自北而南逐渐上升,如新疆天山处约为海拔3800米,巴颜喀拉山处为海拔4700米,其主导影响因素是()A. 气温B. 降水C. 地形D. 光照5. 图为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八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 ①③⑤⑦B. ①④⑤C. ①③⑤⑧D. ②④⑥6. 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A. 河口三角洲B. 沙丘C. 渭河平原D. 裸岩荒漠7. 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 B.C. D.青居镇位于嘉陵江畔,其形态的发展深受河流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8. 关于牛肚滩耕地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位于河流的凸岸,流水侵蚀作用明显,面积不断减小B. 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面积不断扩大C. 位于河流的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面积不断扩大D. 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侵蚀作用明显,面积不断减小9. 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未来青居镇城镇最不可能()A. 被河流划分成两部分B. 根本不受洪水威胁C. 部分搬迁到大中坝D. 因河流而发展壮大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山地M属于()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11. 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A. 庐山B. 喜马拉雅山C. 华山D. 泰山12. 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 B.C. D.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下题:13. ①②③④四处的岩层比较,年龄最轻的岩层是()A. ①B. ②C. ③D. ④14. 在a、b、c、d四区域中,最有可能侵蚀成谷地的是()A. aB. bC. cD. d二、综合题15. 读“地层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课时作业40:4.2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向B由老到新2.图中长腰山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分析图得出,自西向东岩层不是由老到新变化的;自东向西岩层也不是由老到新变化的;自中心向两侧岩层不是由老到新变化的;根据岩层深浅,A—B岩层总体是由老到新。
第2题,图中长腰山地貌按成因是向斜山。
向斜山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形成的。
(2021·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开学考试)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
读“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貌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中属于倒置地形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乙4.关于甲处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不适合选做水库坝址②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背斜谷③地质条件适合开凿隧道④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断层谷,乙为背斜谷,丙为向斜山,丁为背斜山,故属于地形倒置的是乙和丙,所以选B。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有断层,不适合选做水库坝址,①正确;开凿隧道应避开断层,③错误;甲处构造地貌为断层谷,先经过内力作用形成断层,后经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谷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②错误,④正确。
所以选D。
下图为“某地交通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交通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较低等级公路,②是较高等级公路B.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大C.②公路单位距离造价低D.①可能是城市干道6.丁地最可能是()A.山顶B.陡崖C.山谷D.鞍部答案 5.A 6.D解析第5题,由图看出:①公路多弯道,需要联系较多的居民点,为较低等级公路,不是城市干道;②公路以直达为主,为较高等级公路。
课时作业31:4.2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1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2.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B.b图C.c图D.d图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与上图甲处地形成因相同的是( )4.该区域( )A.河流干流自南向北流B.河谷仅受流水侵蚀而形成C.河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D.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
如图所示为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景观图。
读图回答5~6题。
5.影响图中左下方道路呈“之”字形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植被B.气候C.河流D.地形6.建设矮寨特大悬索桥主要是为了( )A.缓解噪声污染B.提高通行效率C.减少洪涝灾害D.增加科技含量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7~8题。
7.综合图中信息,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河流C.地形D.资源8.为发展a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港口城市的公路。
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 )A.①线路B.②线路C.③线路D.④线路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甲、乙岩层中存在同一时期的古生物化石,据此回答9~10题。
9.该地质剖面景观图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A.背斜B.向斜C.断层D.褶皱10.下列地形与图中右侧乙岩层所在岩块成因相同的是( )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C.华山D.富士山读世界某区域板块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板块依次是(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12.图中a、b为板块边界,有关两者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a—生长边界,b—消亡边界B.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C.a—生长边界,b—生长边界D.a—消亡边界,b—消亡边界二、综合题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训练一、选择题以下图是〝关于地质结构构成的演示表示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甲、乙地质结构区分是()A.褶皱、断层B.断层、褶皱C.背斜、断层D.向斜、断层2.甲、乙地质结构发生的缘由是()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C.内、外力共同作用D.内、外力先后作用以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以下地质事情由先到后发作的顺序为()①断层的发作②砂岩堆积③页岩堆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腐蚀面的腐蚀作用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④②①4.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页岩因属于蜕变岩而不能够含有化石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堆积岩C.图中缀层的构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腐蚀面的构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从地壳运动角度剖析,该地地壳不时是上升隆起的以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散布表示图〞。
许多迷信家置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形成的。
读图完成第5~6题。
5.此处应()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B.位于板块消亡接壤C.位于美洲板块D.不位于板块接壤处6.以下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的年龄散布情形的图是()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完成第7~8题。
7.该地地质结构属于()A.断层B.山岭C.背斜D.向斜8.对该景观构成进程的推断,最合理的是()A.蜕变作用、冷却凝结、地壳上升、风化作用B.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蜕变作用C.岩浆活动、冷却凝结、地壳上升、腐蚀作用D.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腐蚀作用以下图为〝某山坡地的地质剖面图〞,某开发商将局部坡地削平预备盖房子出售。
该地域湿润多雨,地层有滑移的潜在风险。
据此完成第9~10题。
9.图中所示甲、乙、丙三块营建基地中风险性最高的一处及理由区分是()A.甲基地最风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B.甲基地最风险,因其位于逆向坡地C.乙基地最风险,因其位于山顶D.丙基地最风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10.开挖甲基地所出露的岩石在现代是如何生成的?()A.由岩浆冷却凝结构成B.经堆积作用固结构成C.在高温高压下蜕变构成D.由生物遗骸堆积构成11.以下图是〝秦岭北坡峻峭的断崖表示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练习:第4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 课时作业
第四章第二节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2017年1月4日下午17点35分,河南登封的兴峪煤矿煤发生瓦斯突出事故,已造成12人死亡。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1~3题。
1.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B )A.甲B.乙C.丙D.丁2.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a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a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3.沿断层线丁处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B )A.断层平直而陡峭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C.岩块相对位移D.岩石受力过大【解析】本组题考查有关地质构造的判断应用能力。
第1题,乙处埋藏浅,且为背斜,不易渗水,顶部出露地表,不易储气,比较安全。
第2题,背斜(a处)是良好的储气构造,可能导致瓦斯爆炸,向斜(b)处是储水构造,开采中易发生透水事故。
第3题,沿断层线附近,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而发育成沟谷河流。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
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读图回答4~5题。
4.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B )①碰撞挤压②张裂作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5.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D )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地震的发生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解析】第4题,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能够模拟板块的张裂,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第5题,日本和青藏高原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渭河谷地处于板块内部,是岩层断裂、错动位移形成地堑后流水堆积形成的谷地。
(2016·南京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6~7题。
6.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a( B )A.平原 a a B.山地C.高原 a a D.盆地7.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D )A.虚线处是鞍部 a a 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解析】第6题,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分析,图中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该岛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形分布,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第2课时)课时作业
第2课时断块山、火山及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学习目标 1.了解断块山、火山的成因及代表山系。
2.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断块山、火山1.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①________,之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②__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③________。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等。
2.火山由⑨____和⑩______两部分组成。
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的形态是⑪_______,有时会积水形成⑫________;破坏后的火山口呈⑬__________状态。
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上部⑭__________,下部⑮________。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⑯________高,⑰________大。
因此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⑱________,其次才是⑲________。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⑳____________和○21__________。
在交通线22________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路迂回前进时,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断块山、火山1.在地貌上表现为断块山地的是( )A.武夷山 B.泰山 C.天山 D.阿尔卑斯山2.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山由火山口与火山锥两部分组成B.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C.火山锥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大D.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地壳深处的断层运动会引发地震,并造成地层断裂错位。
读下面“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 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4.2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4.2 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4。
2 山地的形成(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读世界某区域板块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板块依次是(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2.图中a、b为板块边界,有关两者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a—生长边界,b-消亡边界B.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C.a-生长边界,b—生长边界D.a—消亡边界,b—消亡边界解析: 第1题,根据板块分布特征可判断,①为非洲板块,②为亚欧板块,③为印度洋板块。
第2题,图中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处,为消亡边界;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为生长边界。
答案: 1。
B 2。
B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读图回答3~4题。
3.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4.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 )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解析: 从图中分析可知,沉积岩3、沉积岩2的形成早于火成岩1,火成岩1的形成早于火成岩2,沉积岩1形成年代最晚。
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
山地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0716045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向斜成谷B.乙处背斜成山C.从1~4,岩层年龄渐新D.甲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图中甲地貌的成因是( )A.岩层受到挤压,岩层向下弯曲B.背斜顶部受侵蚀而成为谷地C.向斜受到挤压,岩石断裂形成谷地D.岩层不连续的沉积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地貌可以看出甲为谷地,乙为山岭,从岩层的弯曲状态可以判断甲为背斜,乙为向斜。
所以甲处为背斜成谷,乙处为向斜成山。
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第2题,背斜成谷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到X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2015年4月19日下午,某某某某姜家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读“某某省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3~5题。
导学号071604523.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B.乙C.丙D.丁4.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5.沿断层线丁处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A.断层平直而陡峭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C.岩块相对位移D.岩石受力过大答案 3.B 4.A 5.B解析本组题考查有关地质构造的判断应用能力。
第3题,乙处埋藏浅,且为背斜,不易渗水,顶部出露地表,不易储气,比较安全。
第4题,背斜(a处)是良好的储气构造,可能导致瓦斯爆炸,向斜(b)处是储水构造,开采中易发生透水事故。
第5题,沿断层线附近,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而发育成沟谷河流。
读图,回答6~7题。
导学号071604536.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7.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B.喜马拉雅山C.华山D.泰山答案 6.C 7.B解析第6题,山地M是由于中间岩层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层相对下降而形成的,为断块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一、选择题
(2010·海淀模拟)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
解析:①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
答案:D
2.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砂岩
D.砾岩
解析:从断层左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③处位于砾岩的下方,而从断层右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砾岩的下方是石灰岩,说明③处原为石灰岩,后因接触高温岩浆而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B
3.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堆积作用形成的岩层④,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
答案:A
下图为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中,最合理的是()
A.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沉积—断裂—褶皱—沉积—侵蚀—下沉—沉积
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褶皱—断裂—侵蚀—沉积
解析:首先图示下层存在部分沉积岩层,曾发生沉积作用,岩层存在褶皱、断层,说明岩层受到挤压,褶皱、断层顶部受侵蚀,是抬升后外力作用的结果,上层又存在水平沉积岩,说明曾下沉,由沉积作用形成。
答案:A
5.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构造是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
C.④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如果要修建隧道①处最为理想
解析:①处为背斜构造,可以修隧道。
答案:D
下图是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
据图回答6~7题。
6.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沿中间剖面线的剖面图一致的是()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虚线为等高线,从a至b,经过了山谷、山脊,且a处海拔在150~200 m之间,只有A图符合。
答案:A
7.图中甲处地形与地质构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山谷——背斜
B.山脊——向斜
C.山谷——向斜
D.山脊——背斜
解析:从等高线上看,甲处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为山脊;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甲处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是向斜。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P处属于()
A.断层
B.海岭
C.背斜
D.向斜
9.图中,M处属于()
A.冲积平原
B.冲积扇
C.“U”形谷
D.谷地
解析: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可知P为向斜;从剖面图上可知M为谷地。
答案:8.D9.D
(2010·淄博一模)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解析:②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表开始隆起;③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①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B项正确。
答案:B
11.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解析:图中表示的现象发生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张裂处的板块高度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应该同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D项正确。
答案:D
12.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①裂谷②海岭③山系④海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图中所示现象如果是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如果是两个大洋板块张裂则形成海岭。
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1 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
下图为宁西铁路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解析:图中显示地形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施工工程量小,造价低。
答案:C
14.为防止图中切坡处滑坡、崩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砌石护坡
B.植树造林
C.种花植草
D.修建梯田
解析:因为铁路经过之处进行了工程切坡处理,使得道路两侧山坡变陡,只有砌石护坡才能防止滑坡、崩塌。
答案:A
15.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铁路运输量少
B.公路运输装卸方便
C.公路运输成本低
D.修建公路成本低,难度小
解析:山区地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修建铁路成本高,运营难度大,故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貌是地貌,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在地区常常见到。
(2)甲、乙、丙三处易出现涌泉的是。
(3)试在下图中绘出丙处地下岩层和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通过地质构造地貌图,考查内力、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
第(1)题,甲处位于山谷出口,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
第(2)题,在岩层断裂处,地下水容易沿裂缝出露地表形成涌泉。
第(3)题,根据图中岩层变化及地表形态进行说明。
答案:(1)冲积扇流水堆积山谷出口(2)乙
(3)
17.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2: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岳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交通运输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为主,原因是。
(3)若该地选择了山岳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理由。
b处,理由。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
解析:第(1)、(2)题,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的影响比较大。
第(3)题,公路建设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一般在交通量大的城镇之间尽量采取最短线路,而对于山区公路一般采取迂回措施来减小坡度对交通的影响。
第(4)题,在山区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所以一般会尽量多的经过居民点。
答案:(1)方式线路(2)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3)不合理地形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合理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迂回前进
(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