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节肢动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四章概论

第一节概念

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重要门类,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节肢动物约占动物种类总数的87%。节肢动物分布广泛,几乎有生物存在的生境都有节肢动物的存在,甚至有些种类是寄生人体及其它动物的寄生虫。节肢动物重要特征包括:虫体两侧对称,身体及对称分布的附肢均分节,因此称节肢动物;具有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quinone tanned protein)组成的坚硬的外骨骼(exoskeleton);循环系统开放式,整个循环系统的主体称为血腔,内含血淋巴;发育史大多经历蜕皮(ecdysis, molt)和变态(metamorphosis)。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刺螫、寄生和传播病原生物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这类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是研究医学节肢动物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致病或传播规律以及对这些节肢动物防制方法的科学。由于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绝大多数为昆虫纲的种类,医学节肢动物学的发展早期是由研究医学昆虫开始,因此医学节肢动物学通常又称为医学昆虫学(medical entomology)。医学节肢动物学是人体寄生虫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意义在于传播疾病。早期对细菌、寄生虫病传播的研究集中在直接从宿主到另一宿主的传播,后来发现非直接传播是存在的。1848年Joseph Nott首先假设疟疾和黄热病是蚊子传播的,几乎在同时,实验证明绦虫的生活史有不止一个宿主。但是,一般公认,Patrick Manson在我国厦门对班氏丝虫病传播的研究为医学节肢动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878年他证明致倦库蚊传播班氏丝虫病,这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医学节肢动物学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科学家已发现了一系列虫媒病是由节肢动物传播,包括1897年Ronald Ross证明了疟疾由蚊虫传播;Walker Reed及其同事1901年证明了黄热病在现场由蚊虫传播。这为许多虫媒病,特别是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如疟疾、黑热病、丝虫病、鼠疫、黄热病、病毒性乙型脑炎等的防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但是,在100年以后的今天,当许多直接传播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之后,许多虫媒病的防制在认识到并证明主要传播媒介之后,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主要原因就是节肢动物的防制中出现了诸多困难,因此要求我们对医学节肢动物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在以后的实践中少走弯路。

第二节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分属5个纲。

1.蛛形纲(Arachnida)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或头胸腹愈合成一个整体,称为躯体(idiosoma),成虫具足4对,无触角。本纲具有医学重要性的种类有蜱、螨、蜘蛛、蝎子等。

2.昆虫纲(Insecta)虫体分头、胸、腹3部。头部着生触角1对,具有感觉功能;胸部有足3对,具有运动功能。与医学有关的本纲种类有:蚊、蝇、白蛉、蠓、蚋、虻、蚤、虱、臭虫、蟑螂、锥蝽、桑毛虫、松毛虫、毒隐翅虫等。

3.甲壳纲(Crustacea)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触角2对着生在头胸部前方,步足5对生于头胸部两侧,多数种类营水生生活。与医学有关的种类有:淡水蟹、淡水虾、蝲蛄、剑水蚤、镖水蚤等。

4.唇足纲(Chilopoda)虫体窄长,腹背扁平,通常10节以上,由头

及若干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头部有触角1对,每一体节各有足1对,第一体节有一对毒爪,螫人时,毒腺排出有毒物质伤害人体,主要种类如蜈蚣。

5.倍足纲(Diplopoda )体呈长管形,多节,由头及若干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头部有触角1对,除第一体节外,每节有足2对,所分泌的物质常引起皮肤过敏,如马陆;也有个别种类被证明为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以上5个纲的节肢动物,昆虫纲及蛛形纲集中了几乎所有重要医学节肢动物的种类,其它各纲重要性相对较小。在了解各纲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图14-1医学节肢动物图形检索表可以初步鉴定类群。

第二节 医学节

肢动物对人

体的危害

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大类。

一、 直接危害

1.搔扰、吸血 在孳生场所及其活动范围内,吸血昆虫如蚊、虱、蚤、臭虫等常常袭击、叮咬人体,搔扰人们正常的工作或睡眠,;野外工作者也常常受到蠓、蚋、恙螨的叮咬,引起工作的不便。

2.毒质损害 昆虫分泌毒物或刺叮时注入毒液注入人体为常见现象,它对人体的影响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死亡。一般来说,节肢动物分泌的有毒物质可通过以下三道途径注入或接触人体。

(1)由螯肢或颚体刺叮而注入皮下,往往是含毒的唾液或毒腺液:例如,

毒蜘蛛、蜱类、蜈蚣等刺咬人体后,不仅局部产生红、肿、痛,有时还

可引起全身症状;硬蜱叮刺后唾液可使宿主出现蜱瘫痪(tick paralysis)。

(2)由螫器(常是特化了的产卵管构造)刺螫人体,注入毒液,引起被刺人体中毒,如黄蜂等。3.分泌毒质接触人体肌肤。例如,松毛虫和桑毛虫的毒毛及毒液可通过接触引起皮炎和结膜炎,松毛虫还可致骨关节疼痛、严重者可致骨关节畸形、功能障碍,毒隐翅虫的毒液接触皮肤可引起隐翅虫皮炎等。

3.变态反应或过敏性反应节肢动物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皮壳等都是异性蛋白,具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这些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尘螨引起的哮喘、鼻炎等;尘螨、革螨、恙螨引致的螨性皮炎。上述叮咬、螫刺人体或分泌毒液的昆虫,对过敏个体也可引致过敏反应。

4.侵害组织和寄生多种医学节肢动物固定地寄生于人畜的体内或体表,如有些蝇类幼虫寄生于宿主的腔道,皮肤等处引起蝇蛆病(myiasis),潜蚤寄生在宿主足趾等处皮肤内引起潜蚤病(tungiasis),疥螨寄生于皮肤引起疥疮(scabies)等。

(1)蝇蛆病:是蝇幼虫寄生人体或动物组织和器官而引起的疾病。我国已报道的各种蝇类引起的蝇蛆病有300多例,其中多数为狂蝇科(Oestridae)和皮下蝇科(Hypodermatidae)幼虫引致的眼蝇蛆病和皮肤蝇蛆病。感染症状通常在幼虫取出后即消失。根据幼虫寄生的宿主部位,常把蝇蛆病分为几类:

①胃肠蝇蛆病:致病种常为家蝇、厕蝇、腐蝇、金蝇和丽蝇等,由蝇卵或幼虫随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而寄生致病。患者的症状包括消化道功能紊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肠炎等。粪便中排出或呕吐出蝇幼虫即可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