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土地“缩小”灾情? 【提示】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 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如下表所示:
举例 效果
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 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 失、荒漠化、洪涝、干 天然林保护 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 退耕还湖、平垸行洪、 避开受灾高风险区 不侵占行洪区 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 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 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 寒潮、病虫害的可能 件的作物 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 合理利用草场 害
灾害环境看 人类活动:进入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与自然 灾害的关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前所述, 人既是活动的致灾因子,又是最易损的受灾 体。它们的关系大致如下:
2.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人类社会 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社会经济 人口、财产密 经济有所发展, 人口、财产高度集中, 发展水平 度低 人口相对集中 资产密度大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在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 “缩小”
人类活动 对灾情的“影响” 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 社会经济基础雄 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 能“缩小”灾害的影 厚、政治稳定的 响 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 地区 灾区的生产生活 “放大”灾害效应, 社会经济基础薄 弱、时局动荡、 减灾不得力,防灾无措施 进而导致社会矛盾激 人心失稳的地区 化,天灾人祸并行 地区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知识结构
影响(
)程度
人 类 活 动 影 响 自 然 灾 害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影响( )程度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 )观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知识结构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灾害性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这些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些灾害归咎于自然力量,因为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对灾害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城市的扩张,建筑物密集而庞大,土地的密度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更多的土地被人类开发和占据,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土地被铺设水泥和沥青,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增加了洪水的风险。
此外,城市中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也使城市更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
因此,城市化进程增加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其次,人类的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化石燃料被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北极冰川的融化,进而提高了海平面和飓风的风险。
此外,由于森林砍伐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土地的植被减少,导致了土壤侵蚀和干旱的加剧。
因此,人类的产业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增加。
另外,人类的社会行为也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
人类的不当行为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化。
例如,过度的地下水开采和乱倒垃圾等行为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质变动,进而引发地震或地面塌陷。
此外,人类的过度开发和过渡消费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加。
因此,人类的社会行为可能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造成积极影响。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复杂而多方面的。
尽管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同时,人类也通过科技手段和应对措施来减轻了灾害的影响。
例如,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地震的发生,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避险措施。
此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也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标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知识网络】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1、生态破坏的原因:人类不合理的、过度的开发利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_________平衡。
2、生态破坏的直接表现是什么?灾难性后果是什么?3、案例分析:(1)水土流失灾害①简述水土流失灾害的原因。
②水土流失灾害的危害:A.直接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生产力________________ ____,甚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间接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灾害的发生,并且淤塞水库,抬高河床,___________,增大洪涝的风险。
③我国的水土流失分布状况:我国的水土流失以_______________地区最为严重,南方____________分布区次之,_______________的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
(2)土地荒漠化灾害①什么是荒漠化?其中最典型的是什么?②土地荒漠化灾害的原因:A.自然原因:_______等因素,一般过程非常缓慢;B.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引发。
因此其本质是一种与生态破坏直接相关的人为自然灾害。
③发展趋势:全球的土地荒漠化呈现________的趋势。
荒漠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_________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_______、蔓延迅速、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知识窗:1、什么是石漠化?2、在我国石漠化的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省以及湘西、________、粤北、川南、_________等地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已经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极为突出的生态问题。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多种自然 灾害频发
例:
破坏森林和 草场植被
过量开采 地下水
水土流失 风蚀沙化
海水入侵、地表 沉降、地面塌陷
洪水和沙 尘暴加剧
诱发地震 或塌方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影响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程度
3.工程措施影响受灾体易损程度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课堂小结】
生态建设
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人 类 活 动 影 响 自 然 灾 害
生态坏 正面影响 人口 负面影响
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缩 小 灾 情
社会经济 减灾工程
放 大 灾 情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观
人类活动 对灾情的“影响” 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 社会经济基础 来建设防灾系统,在 能“缩小”灾害的影 雄厚、政治稳 灾害发生时,能够迅 响 定的地区 速救援,恢复灾区的 生产生活 社会经济基础 “放大”灾害效应, 薄弱、时局动 减灾不力,防灾无措 进而导致社会矛盾激 荡、人心失稳 施 化,天灾人祸并行, 的地区 引起巨大灾难 地 区
2.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活动范围的扩大 自然灾害种类增 多,影响范围扩大。 不同时期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不尽相同。
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人 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区别?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以畜牧业、 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发展;人类对于 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程度逐渐加深、范围增大,活动范 围从地表向地下和空中、从陆地向海洋发展,资源利用从 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向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发展。因此越 来越多的自然异变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即更多种的自然 灾害影响到人类。在原始社会,影响人类的灾种主要是地 震、滑坡、泥石流。到农业社会,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洪 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到工业社会, 除了上述灾种外还有赤潮、海水入侵、海冰等。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自然灾害是地球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由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其他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
然而,人类活动不仅可以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还可能减轻其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思考如何减少灾害对我们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首先,人类活动可能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例如,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地表土壤变得不稳定,从而增加地震和滑坡的风险。
此外,栖息地的破坏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削弱了生态系统的韧性,使其更容易受到洪水、干旱或风暴的影响。
过度的土地开发也可能导致水资源的不足,加剧干旱和火灾的发生。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使自然环境无法恢复和回复自然灾害的影响。
然而,人类活动也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首先,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例如,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或几分钟发出警报,使人们有时间采取适当的措施。
卫星技术和气象预测能帮助我们提前预测风暴、洪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灾害的发生。
此外,建立坚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以抵御地震、风暴和洪水的冲击,也是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重要措施。
其次,人类活动还可以通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环境保护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减少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减少灾害的可能性。
例如,保护河流、湖泊和海岸线的植被可以减少洪水和海啸的影响。
同时,合理管理森林资源可以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
此外,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可以减少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从而减少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然而,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来实现自然灾害管理的减轻。
首先,灾害管理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协调。
地球科学、气候学、工程学、社会科学和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共同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
其次,公众意识的提高和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需要了解自然灾害的风险和预防措施,并积极参与社区的防灾和灾后恢复工作。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中发生的,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的事件。
例如地震、海啸、飓风、洪水等等。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重了自然灾害频繁和灾情严重的情况。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不是新鲜事,在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对大自然的野蛮扰动、破坏已不可逆转。
例如城市化、过度开垦、大规模砍伐、工业污染、能源消耗等等。
这些活动可能在短期内为人类带来一定经济收益,但长远来看,对于地球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一,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和严重程度有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天气异常,极端天气情况屡见不鲜,例如高温、干旱、洪涝等等。
这些异常天气现象会引发自然灾害,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大火等等。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球的温度、湿度、风向、风力等等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地球本身的生态平衡失衡,这就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和严重程度。
第二,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改变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例如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增加会导致房屋的密集建设、地下管道的堵塞,这些都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进而导致地下水涨水;洪水等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再例如过度开垦、大规模种植作物,这些活动会破坏植被,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下雨的量和分布,进而引发洪涝、干旱等等自然灾害。
第三,工业污染、能源消耗等等人类活动也对自然灾害产生了影响。
例如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会产生废气、污水和垃圾,这些对环境有着极大的毒害,进而导致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等等情况;能源消耗,例如水、电、煤等等,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取的资源,而人类活动使用过度,使得天然资源枯竭、能源短缺,这些都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在应对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人类需要审视自己的行为,重新认识自己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可持续性的方式来开发资源和进行发展。
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环境的变化同样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人类活动对子人灾害的影响
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2. 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自学探究】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2、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 一切灾损中-----------------------是最重要的。
人本身的-----------------------、---------------------------、-------------------------行为,都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 人类活动对----------------------产生影响,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
由此,改变----------------、-------------------有可能改变灾情。
3. 建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1/.----------------------、-----------------------的地区,“缩小”灾害的影响。
-----------------------、----------------------、-------------------------的地区,往往减灾不力,“放大”灾害效应。
修建水库人类建设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水土保持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减轻 减少减少 环境更不稳定 过量开采地下水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2.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
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中国产生系列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令中国冬季气温偏高,春天提 前到来 全球气候变暖是去年中国台风等极端天气 策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易在我国引发洪涝干旱等极 端天气
去年8月,中国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风力最强的台风,湖南、广东、福建等省份 的一些地方发生罕见的持续性强暴雨过程。 对此,秦大河解释说,从研究的结果来看, 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事件具有一定的 影响,它会使一些极端天气事件,比如高温、 干旱、飓风的频数和强度都发生一些改变。
(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
(1)低地被淹。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 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据英 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 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 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大区域水土流失很严重
水利部26日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土保持公 报》显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东北 黑土区、青海三江源头区和长江上游这四大区域 水土流失状况非常严重,亟须加快防治步伐。 公报显示,青海三江源头区共有水土流失面 积9.5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1%。长江 上游部分省市的43个县,是山洪、滑坡等水土流 失灾害发生最多、最频繁的地区,已查明直接威 胁人口30人以上的泥石流沟303条。
“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制约”
马克思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案例: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建国之初,作为一名伐木工人,马永顺创造了国 内手工伐木的最高记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 并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他 当了34年伐木工人,共砍伐树木36000棵。1982年 他退休后,由于长期读报学习,他的生态意识不断加 强。他有感于森林资源过度采伐,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下决心向大山“还帐”。在16年时间里,他带领全家 共计种树46500棵。85岁的马永顺在2000年6月获得 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 荣,他的事迹在全国各地普为传颂。马永顺由砍树人 变成了种树人,这说明了什么?
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历史时期 (1)只有灾变,没有“灾害”。 (2)主要灾变: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海侵与海退、气候巨变、生物 灭绝以及陨石撞击等。 2.人类历史时期
2.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自然灾害的高 风险区。 (2)具体影响: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放大”灾情,反之“缩小” 灾情。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正面影响 表 现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 循环,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修建水库可以稳定局部地区的水循 举 例 环、 减轻旱涝灾害的发生;植树造林和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 的发生 负面影响 超强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 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 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 频发 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使洪水和 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会 导致地震或塌方等
(1)修建水库前后,河流径流量有何变化? 提示:修建水库后,枯水期径流量相对增加,洪水期径流量相对减少, 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2)修建水库可以减少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提示: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频率和强度。 (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为何多建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水库? 提示: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可以调节 径流,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湘教版选修(共54张PPT)
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
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造成土壤侵蚀、
、森林枯竭、
庭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排放大量的氟利昂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处阴山山脉北坡,内蒙古高原南缘。
物种灭绝:人类活动对 、
的大规模破坏和对
致的损害还是区域性的,而
、 气候变化和生物臭多氧样层性耗减竭少所带来的损
害则是全球性的。
2.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温室的气增体加。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 是森林破坏和大气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
(2)后果: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海平上面升,“厄尔尼诺”现象一再发生,给各国
探究导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 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区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 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 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 000多平方千米减少到1985年的2 690平方千米。
解析 答案
2.牲畜头数的变化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牲畜头数的不断增长意味着过度放牧,易造成土地的荒漠化。
解析 答案
探究点二 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探究导引
读“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领域主要有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_气__候__变_化___、___国__际__水__域 臭和氧_的__消___耗_____等。 2.特别被关注的领域是生_物__多___样__性___,原因是 生物多__样__性__构__成_了__人__类__生__存_和__发__展__所__依__赖_的__生__命__保__障_系_____ 统;当__前__地__球__上__生__物_多__样__性__损__失__的__速__度_比__历__史__上__任__何__时___ 候都快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是一种由自然界的力量引起的突发且破坏性极大的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而人类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产生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对策。
一、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加大。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口需求,许多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水资源的开采和过度的森林砍伐。
这些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了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使得地表水循环紊乱、水土流失加剧。
这种情况下,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例如洪水、山体滑坡等,地表的润泽和固土作用减弱,灾害的程度和危害就更严重。
二、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得自然灾害的影响进一步加剧。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化学物质的排放等,加速了全球变暖的进程。
全球变暖导致了气候的异常变化,如降雨量的增加、气温的上升等,进而增加了洪灾、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强度。
例如,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和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沿海地区更易受到洪水的侵袭。
三、人类规划和建设活动的问题,也使得自然灾害的影响变得更加严重。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区域往往过度开发,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导致城市的自然防御体系缺失。
例如,过度的城市扩张导致了土地的混凝土化,减少了土壤的渗透能力,加剧了城市的内涝问题。
此外,当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时,即便是较小规模的降雨,也可能引发城市内涝。
当然,这种规划和建设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地区,也可能扩散到农村和其他地区。
为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
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减少森林砍伐、推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生态修复等措施,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和减轻自然灾害的风险。
其次,应加强灾害防控系统的建设。
例如,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构建灵活高效的排水系统,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等,能够减轻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给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带来损害的不可避免的事件。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息息相关,因为人类的行为往往会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1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随着人类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幅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引发了一系列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干旱、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1.2 人类入侵与生态破坏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频繁入侵自然保护区、砍伐森林、填埋湿地、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等。
这些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自然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1.3 城市化与地质灾害城市化进程中,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大量开发土地、铺设道路和建设建筑物。
然而,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地的稳定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地震、泥石流等。
二、应对自然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策略2.1 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人们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这包括保护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种植模式等。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2 持续改善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化不可避免,但应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
建设者应注重土地的地质特征,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建设高风险建筑物。
此外,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2.3 加强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管理机制和应急响应体系,是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害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灾害预警和监测技术水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同时,普及灾害防护知识,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2.4 加强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自然灾害的影响超越国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地理知识易错点揭秘如何区分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地理知识易错点揭秘如何区分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地理知识易错点揭秘:如何区分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的是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地理知识中,我们常常遇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这两个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区分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灾害。
一、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环境和自然力量引起的灾害事件,如地震、飓风、洪水等。
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然灾害是自然力量的表现:自然灾害是由地球内部的地质运动和外部的气象因素等自然力量引起的。
比如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洪水是由降雨过多引起的。
2.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自然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损害。
比如地震可以在几秒钟内造成严重破坏,飓风可以在几小时内摧毁整个城市。
3. 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自然灾害不受地域限制,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
比如地震可以发生在陆地上或海底,洪水可以发生在河流、湖泊或海洋中。
4.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自然灾害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和人员伤亡损失。
比如大型地震或飓风常常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农田被淹等。
二、人为灾害人为灾害是指由人类的活动和行为引起的灾害事件,如火灾、交通事故和战争等。
人为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人为灾害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人为灾害是由人类的错误行为、事故或战争等造成的。
比如火灾往往是由于火源的不慎引起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人为驾驶行为不当引起的。
2. 人为灾害具有可预测性:相比自然灾害,人为灾害通常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安全规范来避免或减少。
比如在建筑物中安装火灾报警器、在交通路口设置红绿灯等。
3. 人为灾害的受害范围相对较窄:人为灾害往往只影响特定区域或特定群体,相对于自然灾害而言,其影响范围较小。
4. 人为灾害一般造成的损失较小:虽然人为灾害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通常不如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
三、区分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准确地区分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的突发性事件。
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而人类活动则是指人类在各个领域的行为和生产活动。
然而,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首先,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可忽视。
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和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例如,过度的土地开垦和建设,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进而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此外,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采矿活动,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如山体滑坡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其次,自然灾害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例如,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洪水会淹没农田和城市,破坏农作物和基础设施。
这些灾害不仅会导致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
此外,人类活动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减轻和防范自然灾害的影响。
例如,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减少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
在城市建设中,可以采取防洪措施,如修建排水系统、加固堤坝等,以减少洪水的冲击。
同时,通过合理的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可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提高人员的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自然灾害也对人类活动提出了警示和启示。
灾难的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更加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例如,合理开展农业生产,保护水源和森林,可以减少洪涝和干旱的发生。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有助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总之,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自然灾害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和防范自然灾害的影响。
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念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大附中
王红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 利:人类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治,在一定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治, 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 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战争等,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战争等, 会加剧自然灾害,甚至导致多种人为自然 会加剧自然灾害,甚至导致多种人为自然 灾害的发生。 灾害的发生。
强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纳尔 吉斯”2008年 吉斯”2008年5月2 日在缅甸 缅甸伊洛瓦底 日在缅甸伊洛瓦底 省海基岛附近登陆。 省海基岛附近登陆。 风暴登陆时最大风 力超过190千米。 190千米 力超过190千米。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大西洋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 100年间 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 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归咎 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 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
干旱导致粮食急剧减少
飓风肆虐
珠穆朗玛峰“变矮”
珍贵物种濒临灭绝
预计到2100年 海平面将上升65-100厘米 预计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65-100厘米 2100 65
在过去的30年里, 在过去的30年里,地球平均气温升高了约 30年里 2.78℃。如果全球变暖的速度得不到控制,15年后 2.78℃。如果全球变暖的速度得不到控制,15年后 孟加拉国20%的国土面积将会被水淹没。 孟加拉国20%的国土面积将会被水淹没。 20%的国土面积将会被水淹没 孟加拉国西南部的居民已经亲历了全球变暖的 后果: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 后果: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以稻米种植为 主的当地农民失业, 主的当地农民失业,用泥土建起来的房屋在季风来 临时发生倒塌。 临时发生倒塌。
【新品推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学考要求 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如乱垦滥伐、乱牧滥采等。
2.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
后果⎩⎪⎨⎪⎧侵蚀区:耕作层流失,土层变薄→旱涝灾害加剧沟谷: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远离侵蚀区的下游:泥沙沉积,抬高河床,淤积湖泊→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3.土地荒漠化(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速度→土地荒漠化;干旱和半干旱区: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
(2)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生态破坏及其危害1.土壤侵蚀的危害[方法技巧]土壤侵蚀成因的分析方法分析土壤侵蚀成因应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强度,是主要原因。
分析时可采用框图法: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危害[特别提醒]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②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③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④规定合理载畜量。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
(2)简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答案(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
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
(2)减少泥沙含量或淤积,减轻洪涝灾害,保障通航。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1.全球气候变暖(1)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和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2)影响:①海平面上升→危及全球沿海地区。
②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可能破坏海洋环流。
③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一些地区适合耕作←⎩⎪⎨⎪⎧光合作用增强生长季节延长大范围的森林破坏和农业灾害④影响人体健康→增加罹患疾病的危险,增加传染病的防治难度和提高人类死亡率。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产生的、在一定时期内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的自然现象。
这些自然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风暴、干旱、台风、地面塌陷等,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带来的破坏程度差异很大。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是人类的活动也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气候变化又是引起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今,人类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使得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引发了许多灾害性的天气变化。
例如,暴雨、干旱、风暴、洪水、冰川融化等灾害都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
同时,现代城市的建造、河流的开发利用等活动也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城市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方面,但是城市化的同时也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城市的建设经常需要改变自然环境,包括填平土地、开辟新的湖泊和水库等,这些活动都有可能改变流域土地和水的特点,导致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事件。
例如,位于中国湖南省的岳阳楼,在建造之前位于洞庭湖岸边,但现在,则成了离岸边很远的地方。
这种开发,让河流的穿梭变为不可预测的事件,给城市居民和建筑物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人类活动还会带来一些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
例如,地球的内部结构常常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而改变,例如采矿、抽水、注水等活动,这些操作会导致地球地质构造的手机,加速地质灾难的发生。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控制力越来越大,但同时导致自然灾害事件变得不可控。
人类创造的科技亦有可能给自然灾害带来新的问题。
例如,核能电站的建设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灾难,一旦核电站爆炸,就会对人类造成持久的影响。
人类活动可能成为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而科技也可能成为减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虽然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仍值得我们关注。
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唯有尽可能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才能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发的灾害性事件,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它们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虽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人类活动对灾害的发生和程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首先,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自然灾害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土地被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导致原本稳定的地质结构被破坏,从而增加地震和滑坡的风险。
例如,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建立在地震带附近,而加强地震预警和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也与自然灾害有着紧密联系。
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极端天气活动如暴雨、干旱和飓风的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与人类的工业化和能源消耗密切相关。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和严重程度,进而导致更频繁和更强烈的自然灾害。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转向可持续发展。
另外,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过度消耗也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例如,过度放牧和水土流失导致了沙漠化和干旱的加剧。
过度采伐森林破坏了生态平衡,引发了山洪和泥石流。
湿地的填埋和开垦破坏了自然的“海绵”,使洪水的威力更加猛烈。
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是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人类活动中的技术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虽然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新的问题。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了地层的下沉和地震的增加。
工业化所产生的化学废物和放射性废料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总之,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土地利用方式、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开发、技术进步等方面都会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程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行为与自然灾难(4篇)
人类行为与自然灾难关系紧密,既受到其影响,又对其产生影响。
自然灾难是指由地质、气象等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
这些灾难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
虽然自然灾难是无法避免的,但人类的行为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灾难的发生和影响程度。
因此,研究人类行为与自然灾难的关系,对于提高我们的灾害防范和灾后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灾难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往往会导致自然灾难的发生。
例如,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植被减少,容易引发山火。
过度开垦土地、破坏河道等都会加大洪水的发生概率。
此外,人类活动还导致了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如台风、龙卷风等的发生。
因此,人类应当认识到自身的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降低自然灾难的发生概率。
其次,人类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灾难的影响程度。
人类的建筑活动、城市化进程等会使得原本对自然灾害较为脆弱的地区更加易受灾害的侵袭。
例如,在地震频发的地区,人类如果盲目进行城市建设,没有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那么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坍塌和人员伤亡将更加严重。
另外,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
例如,在洪水频发的地区,如果人们过度开垦土地,建造房屋,将水生物区域填埋,堵塞河道,那么洪水一旦发生,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洪水灾害。
因此,人类在进行建筑、城市规划、生活方式选择等方面,都应当考虑到自然灾害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然而,人类并非完全无力应对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灾害管理措施,来降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首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我们可以提前预测自然灾害。
例如,通过地震监测和气象预警系统,我们可以提前预测到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撤离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编写人:杨然审核人:刘彦军胡绿枝时间: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导致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的人为因素及其后果。
2.了解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并能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说明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之间的关系。
3.掌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人为因素及其严
重后果。
4.了解人类大型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从而警醒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破话和环境污染及其诱发的自然灾害
难点:正确人地观念的建立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1.常见的生态破坏
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森林枯竭、①____________等,从而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②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
2.土壤侵蚀加剧
(1)概念:土壤侵蚀加剧是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④____________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
(2)后果:在侵蚀区,耕作层流失后,土层变薄,⑤__________能力降低,干旱时易加剧旱情,暴雨时易形成山洪。
沟谷侵蚀的发展,容易诱发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__灾害,在远离侵蚀区的下游,增加⑨__________的发生频率。
3.土地荒漠化
(1)人为因素:主要是⑩________、乱砍滥伐、⑪__________等不合理耕作而造成的植被破坏与地表裸露,从而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的速度。
从世界范围看,⑫__________和不适当的⑬__________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2)危害: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⑭______________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1.随着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越来越多,其中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导致的损害是区域性的,而⑮________________、臭氧层耗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损害则是全球性的。
2.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⑯____________的增加。
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破坏和大气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
(2)后果:全球气候变暖导致⑰________上升,加上“⑱__________”现象一再发生,给各国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3)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主要有:一是造成⑲____________上升;二是加剧洪涝、⑳________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21__________________;四是影响○22____________。
(4)气候变暖对我国的主要影响主要有农业减产和海平面上升。
3.臭氧层空洞
(1)臭氧层破坏:臭氧具有非常强的吸收○23____________的功能,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是○24__________等。
目前南极上空已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2)危害: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到达地面的○25__________增加,会损坏人的免疫力,使○26 __________、白内障患者增多,○27__________的发病率增加。
4.物种灭绝:人类活动对○28________、○29________的大规模破坏和对○30____________的过度利用等,造成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类大型工程诱发自然灾害,如许多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31___________、○32_________等问题。
人类采掘地下资源造成地面沉降、○33________和地裂缝等地表失稳现象。
人工边坡也经常出现○34 ________、滑坡等地表失稳现象。
大型水库蓄水后,容易诱发○35________。
【合作探究】
1、总结造成“八大公害”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2、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知识拓展】
图示法理解记忆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课堂检测】
1.下列事件中,属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发展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的是()
A.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 B.高速公路、大型水利工程等建设不当
C.水土流失、荒漠化 D.人口过多、工业集中
2。
下列关于水土流失灾害的直接危害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变浅,洪涝增加 B.山体滑坡渐增
C.泥石流危害日益严重D.土地肥力下降,人类生存条件恶化
2009年7月3日,暴雨侵袭桂林市,由于地下管道宣泄不畅,某些路段积水成灾,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
依据材料回答3~4题。
3.这次暴雨给城市带来的损失远比附近郊区大,对城市“突发性考验”,远比郊区严峻,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物多而集中,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D.城市交通拥挤
4.由于暴雨而形成的城市地面径流,汇入河湖,可能引发的人为灾害是
A.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缺氧而亡 B.泥沙淤积,导致河湖面积减小
C.水质变坏,危及人类健康 D.水量剧增,淹没农田,冲毁交通
5.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6~7题。
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表二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
6.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荒漠化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7.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止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
读漫画“人类破坏了我的伞”,回答8~10题。
8.图中的“伞”——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的层,该层大气温度
随高度的增加而。
()
A.平流层递增
B. 对流层递减
C.高层大气递减
D. 平流层递减9.下列关于“伞”的破坏,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破坏“伞”的主要物质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出的氟利昂
B.“伞”被破坏后会危及人类健康
C. “伞”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是北极地区
D.图中的“伞”能吸收紫外线
10.以上情况告诉我们()
A. 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D.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暴雨等极端天气频繁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搬迁、乞力马扎罗山冰雪融化了80%、三十年后欧洲人将可能告别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所有这些事物的变化正在告诉我们——全球气候变暖。
据此回答11~13题。
11.关于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的错误说法是()
A.直接威胁沿海低地国家
B.改变世界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
C.高纬度地区将适宜温带作物的生长
D.温带地区将适宜热带作物的生长
12.二氧化碳等气体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其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
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紫外线
C. 二氧化碳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
D. 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
13.下列现象中可能导致人类活动中经济结构变化的是()
A.
气象灾害 B. 全球变暖 C.臭氧空洞 D. 酸雨危害
14.下图是修建山区公路前后两幅剖面示间图,该地公路所在位置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滑坡
B.地震
C.旱涝
D.地裂缝
15.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有()
A.建设污水处理厂
B.建设林业生态工程
C.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D.不再发展煤铁复合体型工业
【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