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阶梯课程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生态生成研究开题报告-塔前小学
学校文化引领内涵发展——常熟市塔前小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学校文化引领内涵发展——常熟市塔前小学文化建设的思考沈艳萍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常熟市塔前小学始创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是常熟创办的第一所新学。
从2001年起先后并入城东小学、虞阳小学、辛峰小学。
2005年,地方政府投资5000万元置换原市六中学校,实现整体搬迁。
学校占地面积21518平方米,建筑面积15784平方米。
目前学校拥有41个教学班,1907名学生,教职工总数114人,专任教师11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沈艳萍
【作者单位】常熟市塔前小学,2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文化引领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J], 孙玉恒
2.以核心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以咸宁市横沟桥镇小学“快乐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为例 [J], 邹强;吴亚林;潘传国;廖伟
3.以核心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以咸宁市横沟桥镇小学“快乐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为例 [J], 邹强;吴亚林;潘传国;廖伟;
4.构建学校文化引领内涵发展——兰州市西固区玉门街小学 [J],
5.文化引领提升育人品质内涵发展彰显品牌特色——枣庄市中兴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 张永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阶梯式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
阶梯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教学、分步实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本报告将围绕阶梯式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从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学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1.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教师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尝试将阶梯式教学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发展。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四、实施过程1.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如A、B、C三个层次。
A层次为优秀学生,B层次为中等学生,C层次为后进学生。
2. 分步实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分步实施教学。
(1)A层次:注重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B层次: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C层次: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辅导,提高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
3.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知识、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出勤、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考试成绩、实践成果等。
塔前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化项目申报答辩材料
常熟市塔前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化项目申报答辩材料一、学校基本情况分析常熟市塔前小学,始创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是常熟界创办的第一所新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目前学校拥有41个教学班,1906名学生,教职工总数114人,专任教师110人。
学校位于城区中心,广大家长的学历水平相对较高,有较强的教育好子女的愿望,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由于我校地处老城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存在隔代教育的问题。
所以,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的研究,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为项目申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学校家校工作现状分析我校家长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家长学校专题讲座,每学期邀请校领导、教育专家作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同时年级分管领导介绍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二是定期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家长们走进校园,亲历孩子们快乐的校园学习生活;三是班级家长会,班主任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在校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沟通;四是组建家长讲师团,优秀家长现身说法,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
四个层面有机联动,德育处严格按照计划加以组织落实,在具体而扎实的活动中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实效。
学校成立教育议事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习惯养成、学校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沟通。
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家访活动,每一位老师走入学生家庭,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生活状态以及学生在家的表现,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
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常熟市家校联系先进集体”。
三、学校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理解以素质教育理念和教育创新思想为指导,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为主线,以课程化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分学段、系列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并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更好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学校实施项目的优势、保障措施以及实施设想学校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百年老校,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再加上我校家长结构层次的特点以及我校多年来在家校工作方面积累的经验,都有利于我们进行此项目的实施研究。
阶梯式教学实践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阶梯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本报告以我校某年级某学科为例,探讨阶梯式教学的实践过程、实施效果及改进措施。
二、阶梯式教学实践背景1. 学生个体差异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个体差异日益明显。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而部分学生基础扎实,求知欲强烈。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掉队。
2. 教育改革需求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素质教育。
阶梯式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阶梯式教学实践过程1.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次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好的学习态度,B层次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C层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2. 分阶段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阶段的教学目标。
A层次学生注重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B层次学生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C层次学生注重补齐短板,提高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多样化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A层次学生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B层次学生采用讲授式、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C层次学生采用辅导式、互助式教学,帮助学生补齐短板。
4. 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四、阶梯式教学实践效果1. 学生成绩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各层次学生的成绩均有所提升。
A层次学生成绩稳步提高,B层次学生成绩明显改善,C层次学生成绩显著提高。
2.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阶梯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以“三级阶梯式”阳光校本课程推动学校文化发展
以“三级阶梯式”阳光校本课程推动学校文化发展作者:江艳来源:《今日教育》2014年第11期“三级阶梯式”阳光校本课程是在“积极心理学”“课程模式论”和“多元智能”等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其“三级阶梯”是指课程目标的内容与对象,时间与空间,显性与隐性能力的发展层次,分为“博雅”“兴趣”和“专长”。
第一级阶梯:博雅这一阶梯的课程,是指向广博的、基本的、规范的、标准的、高雅的知识能力和智趣,是以国家课程为基本线索与框架,以延伸学生学科视野为中心的学科拓展课程。
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等学科。
该层面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自主开发的模块,一部分是国家课程中非必选模块或其中的部分内容,以学科知识拓展和延伸、学科能力和学法指导为主。
如每周四节的体育课,学校利用其中三节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教学任务,留一节用作校本课程教学,各年段根据学生需求,分别安排拉丁舞、武术和排球课程。
而音乐课在完成教材内容后会开展小型器乐教学,教授陶笛、口风琴等容易学会并掌握的音乐技能。
第二级阶梯:兴趣这一阶梯的课程,是在基础学科层面上,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需要,以培养他们的“智商、情商、意商”为中心的综合实践体验课程。
主要包含人格养成类、体育与健康类、科技体验类、艺术审美类、社会实践类等。
兴趣类课程,主要通过拓展和创新课程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在显性与隐性的教育途径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如学校每周五下午2个小时的30多个“自选式”社团活动,每年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以及各类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建造了全面参与、全面发展、全面开放的兴趣舞台,让他们在其中陶冶性情,呈现精彩。
第三级阶梯:专长这一阶梯的课程,是在兴趣爱好发展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实践能力提升课程。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建构自我、超越自我,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专业的成长,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主要包含学科竞赛类和拔尖人才的专长类课程。
在文化视野中提升发展-塔前小学
在文化视野中提升发展——常熟市塔前小学体卫艺工作交流常熟市塔前小学始创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常熟第一所新学,办学历史源远流长,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和独特文化品质的百年老校。
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精华,在历史的智慧中寻找灵感,塔前小学凝炼成“乐雅方融”文化主题,其内涵包括乐观豁达、尚雅求美、笃厚方正、融通明辨等几方面含义。
在“乐雅方融”文化主题的观照下,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特色和特长教学为突破口,加强学校体卫艺工作,进行创新,力求突破,积极培养自强志远、个性灵动的乐雅少年。
一、旋转童年,铸就卓越品质。
学校继承和发扬教育特色,积极打造“旋转童年”学生健康人格养成工程。
小小银球划出的美丽弧线有如绚丽多彩的人生轨迹,“旋转童年”即是站在儿童立场,以乒乓小球辐射儿童的学习生活,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提高,增强育人的效率。
(1)将乒乓文化与课堂教学相整合。
学校将乒乓教学纳入校本课程。
目前在1-4年级开设乒乓课教学,每周设一节为乒乓课。
组织乒乓老师编写乒乓球校本教材及考核细则,创编了乒乓操六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乒乓球的乐趣,掌握乒乓球项目的知识,提高乒乓运动的技能、技术。
(2)将乒乓文化与德育活动相整合。
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班队活动、晨会等阵地,宣讲国家、学校乒乓运动的发展史,乒乓健将刻苦训练、英勇拼搏的事迹;利用红领巾电视台,组织观看乒乓技能演练,学习乒乓基础知识;开展“寻找冠军的足迹”主题实践活动,搜集资料了解乒乓球健儿为国家争取的荣誉,培养队员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开展“我最喜爱的乒坛冠军”故事会,宣讲乒乓冠军的小故事,了解冠军的成长过程,同时寻找自己在学习上与冠军的差距。
出刊以“走进乒乓名人堂”为主题的黑板报,开展“寻找身边的小球星”主题队活动。
在活动中育人、促智、求美。
(3)将乒乓文化与日常生活相整合。
学校成立了乒乓球训练启蒙班、兴趣班和提高班。
各班都有乒乓兴趣小组,提倡人人参与。
学校文化引领内涵发展
学校文化引领内涵发展作者:沈艳萍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第35期常熟市塔前小学始创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是常熟创办的第一所新学。
从2001年起先后并入城东小学、虞阳小学、辛峰小学。
2005年,地方政府投资5000万元置换原市六中学校,实现整体搬迁。
学校占地面积21518平方米,建筑面积15784平方米。
目前学校拥有41个教学班,1907名学生,教职工总数114人,专任教师11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93人。
苏州市名教师1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常熟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4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38.18%。
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节水型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凝炼“乐雅方融”为主题的学校文化针对学校的发展实际,基于学校发展的历史和长期以来的文化底蕴,学校凝炼了“乐雅方融”的文化主题,制订了《“乐雅方融教育”文化建设纲要》,挖掘“乐雅方融”的教育意义,建构文化价值观,全面、深层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实现学校的活力发展和特色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着力做好几点:1.涂抹文化底色塔前小学处于常熟古城标志性建筑“方塔”的前方,校名“塔前”就是对“方塔”本身包含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尊重。
“方塔”象征着自由家园、向上空间和守护幸福,是塔前小学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我们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自由家园;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性,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持续的向上中收获信心;把“守护孩子的幸福”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强调汇聚、积淀、细节和坚持,“方正为本,聚沙成塔”成为塔前小学的文化底色。
2.凝炼学校精神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精华,在历史的智慧中寻找灵感,我们确立了“乐雅方融”文化主题,凝炼成“养乐雅之气,行方融之事”的学校精神。
这是全体师生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与共同愿景,是富有时代特征与人文关怀的教育精神。
养乐雅之气是内在的修为,是一种气质,也是生活的态度;行方融之事是处事原则,也是行动方略。
阶梯式教学实践研究方法(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阶梯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阶梯式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其理论基础、实施步骤、评价体系等方面,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阶梯式教学;实践研究;方法;教育改革一、引言阶梯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它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通过逐步提升难度和深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阶梯式教学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更好地实践和研究阶梯式教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阶梯式教学实践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环境、与他人的互动,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阶梯式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学生的潜能。
阶梯式教学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发展。
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阶梯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三、阶梯式教学实践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1)确定研究课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阶梯式教学案例,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
(2)组建研究团队: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的教师、教育专家等组成研究团队。
(3)收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阶梯式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施阶段(1)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开展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实施阶梯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以阶梯阅读为载体,构建文化品牌
以阶梯阅读为载体,构建文化品牌我们学校有效教学研讨的主题是:“以阶梯阅读为载体,构建文化品牌。
”我们的理念:“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
我校阶梯阅读的创建将学生的读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凸显出强有力的教育功能,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我们的定位:引入新教育实验,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价值追求,创设有效教学的生态环境,诠释“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哲学内涵的具体实践。
下面,从四方面将我校阶梯阅读创建之路作一汇报。
一、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1、设置图书走廊(出示照片)这就是我校的图书走廊,把几百本书放在走廊上,无任何人看管,可任意借读,目的是让孩子们亲密接触书籍,同时考验孩子的良好品德。
下课了,孩子们或端坐在凳子上或斜靠墙廊上,津津有味地阅读。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又将书放回书架,跑回教室,一切显得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2、开辟“图书交流站’(出示照片)这是我校的播音室,也是我校学生进行广泛读书交流的主阵地。
每周定时播音,内容多样:诗朗诵、读名篇、谈心得……如此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读书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书香的熏陶。
3、创设班级图书角(出示照片)每班学生每人捐赠2本,建立起拥有100本左右的班级图书角。
各班都设计一个班级“书香园地“,如:“每月一事”、“精灵大舞台”、“阅读大观园”、“抒写心情”等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4、加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示照片)阅览室专人负责,全天开放,同学们可随意借书并进行阅览,师生依照规定办理图书借阅。
5、学校重新调整课程实施计划。
(链接录像片段)在现有的课程中学校专门设计了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同时根据各年级的学生特点制定各年级的阅读主题。
一、二年级绘本阅读的指导、三四年级现代诗、古诗文的指导、五年级美文赏读、六年级的读整本书,开展有效的班级读书会。
课题研究实施情况-塔前小学
打造师生成长的幸福校园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一)基于对小学师生幸福感现状的认识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
但是在物质条件日益发展的今天,当前小学生的幸福指数却令人担忧。
《扬子晚报》报道:儿童幸福指数走势:直线下降,幼儿园阶段:学习没任务,玩具几大筐,幸福指数★★★★★;小学低年级:上辅导班跨大半个城,幸福指数★★★;小学高年级:作业一大堆,幸福指数★★。
造成学生幸福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独生子女无法避免的事实”、“学习任务太重,考试压力太大”、“‘中国式’的严肃课堂教育”、“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
学生的幸福无从谈起,许多教师也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也倍感枯燥,每天的早出晚归使身心疲惫,职业倦怠产生,工作热情丧失,教育的幸福感更谈不上了。
据不久前有关部门所做的江苏某市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中,发现有63.3%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压力很大”,其中占15%的小学教师承认“压力很大,难以承受”。
同时调查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来源,发现有38.2%的小学教师将“教学负担重”一项列为压力的首要来源,紧随其后是“应付学校和上级各种检查”、“参加各种评优课和业务竞赛等”,此外还包括家长的高期望以及提高学历的紧迫感等。
(二)基于学校文化内涵发展的选择学校教育应该为满足人的发展的各种需要提供一定的条件,为人的可能幸福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方面,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要把教师视为“生命体”而非“工作体”,不要忘记教师也是人,也需要关爱和呵护。
我校是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曾经被评为“江苏省和谐校园”,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教育传统。
近几年,我校在新课程引领下,提出了“健康和谐高效”的办学理念,但是对增加师生幸福指数的举措实施较少,不够系统,不够持久。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提出了“打造师生成长的幸福校园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教育质量,创造富有人文气息并让师生能体验幸福的校园生活。
浅谈学校课题研究“阶梯式”行进的方法
浅谈学校课题研究“阶梯式”行进的方法作者:曹晓敏来源:《湖南教育·D版》2019年第05期教育科研课题的本质是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然而,一部分教师谈到课题研究就“望而生畏”,乃至“望而却步”。
究其缘由,大多认为自身科研能力有限、一线教学工作繁忙、研究必须科学严谨等,从而造成害怕课题研究的心理。
教学管理者如果能够引导、组织教师“阶梯式”开展课题研究,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以“阶梯式”的行进方式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校教科室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搜集问题的活动,一切从问题出发。
每位老师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写下来,上报到教研组。
教研组将老师们上报的零星问题进行统计、归纳,将问题分门别类罗列出来。
最后团队集中讨论,挑选、确定本学期重点研究的方向、重点解决的问题。
让研究从问题开始,在实践中展开。
例如数学组在搜集的众多问题中发现,以下三个问题同属于“数学广角”,它们分别是:怎么整合处理“数学广角”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分析解决“数学广角”中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从“数学广角”的学习中,获取不同的情感体验?将问题归类后,各教研组分别确定了研究方向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明确了重点研究方向、重点解决的问题之后,教研组先鼓励老师从“微”入手,即先做“微课题”。
既然是“微”,那么难度、要求必然会降低,在做“微课题”的过程中,只需要围绕以下四个维度开展:问题提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
这样大大降低了课题研究的难度。
以数学教研组为例,研究团队申报了微课题“小学数学人教版‘数学广角’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根据研究重点,确定研究内容分别是:“数学广角”板块教与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数学广角”的主要内容、编排特征、目标定位的研究;有效进行“数学广角”教学的策略研究。
研究分三阶段展开,即:开展调查研究,分析现状;专业学习,借鉴汲取;行动研究,实践反思。
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纳入到教学实践中。
这种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探讨了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二、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内涵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体验性、实践性的教学理念。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发挥创造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该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将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在进行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前,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选择合适的课题选择合适的课题是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的前提。
课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紧密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根据选择的课题,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进行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在进行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5.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积极探索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学校在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1. 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取了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课题,如《我的家乡》、《我身边的植物》等,设计了一系列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活动。
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实践性。
而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层层渐进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进其深度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出,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该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可以更好地探讨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实践与探索,深入探讨该教学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效果。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分析实践案例,探讨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及教学效果。
3. 探讨教师在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中的角色转变,研究教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4. 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探讨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为教育领域提供更多关于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教师和教育机构更好地应用该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3 研究意义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研究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还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深入研究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阶梯教研讲课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决定开展阶梯教研讲课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旨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4. 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学习他人的平台。
三、活动内容1. 阶梯教研讲课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
(1)课前准备课前,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同时,教师还需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辅助教学材料。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分为两个环节:公开课和示范课。
公开课:由授课教师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授课,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示范课:由教研组长或资深教师进行示范,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3)课后反思课后,授课教师需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其他教师也需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2. 教师经验分享会定期举办教师经验分享会,邀请优秀教师分享教学心得、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拓宽教师视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监督。
2. 教研部门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包括教师选拔、课程安排、教学资源准备等。
3. 各教研组负责本组教师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五、活动实施步骤1. 宣传发动阶段通过学校网站、公告栏等渠道,广泛宣传阶梯教研讲课活动,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
2. 教师报名阶段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阶段报名参加。
3.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
4. 课堂教学阶段组织公开课和示范课,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是一种逐步深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课程内容分解为逐渐递进的小课题,从而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这种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其实践探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1、分析课程内容的递进关系学科的内容是有逻辑关系的,在课程设计时需要根据知识点的结构性和递进性来划分内容,将课程内容转化为若干个逐渐递进的小课题,进而使学生在掌握每个小课题的基础上逐步理解更复杂的课程内容。
2、设计层次递进的课题将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逐渐递进的小课题后,需要对每个小课题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和划分,将其设计成一个个课题,逐级递进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老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掌握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提供情境、案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比如情境、案例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知识点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出了一些实践经验:1、要有清晰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制定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有清晰、明确的教学设计,并根据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材,以便更好地实施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
教师需要适当把控课堂进度,合理组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同时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思考和问题及时作出回应和引导。
3、课题阶梯要逐渐递增难度在课题分解和设计时,需要考虑课题阶梯的逐步递增难度,确保每个小课题的难度适当,递增的难度也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
同时,教师需要适当调整和掌握授课进度,以保证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知识点。
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比如图表、幻灯片、视频案例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更好地促进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的实施。
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探索。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为读者提供了研究的基本框架。
正文部分分为介绍教学理念、实践案例分析、探索成果展示、挑战与应对方法、教学效果评估等几个章节,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教学理念的实践和探索过程。
结论部分总结了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价值,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教育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对于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实践、探索、教学效果、挑战、应对方法、评估、价值、未来研究、总结、反思、教育技术、教学方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对研究问题和研究主题进行界定和解释的过程。
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逐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目前,随着教育变革的不断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研究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实践,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探索成果展示,评估该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提升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深入理解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内涵和特点,探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和效果;2.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探索成果展示,揭示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和促进作用;3.分析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4.通过教学效果评估,验证课题阶梯引导式教学理念的价值和意义,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阶梯性校本教研”,让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阶梯性校本教研”,让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内容摘要】“阶梯性校本教研”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中,作出了初步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尝试。
本文对“反思――体验式教研模式,促教师专业成长”“和谐、互动的教研动态发展,促教师专业成长”两方面实践进行了梳理与探讨,对“阶梯性校本研究”的实施,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阶梯性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怎么理解“阶梯性校本教研”?一是教研组形式、内容、研究问题的难易、大小有阶梯,分成“任务小组、教研组、教研大组、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组”;二是以目标引领教师共同去奋斗。
我们的目标是:锤炼师能、走进课改、提高学力、促进发展。
为此,我们把教师分成四个发展阶梯层次:教学科研型(名师)、学科骨干型、普遍适应型、初涉教坛入门型等教师,对各层次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要求不同,分层次研究课改:入门型教师上技能比武课,适应型教师上优质课,骨干型教师上研讨课,科研型教师上示范课,促使全校教师群体教师滚动式发展,让骨干“亮”起来,让全员“动”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促使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一、“反思――体验式”教研模式,促教师专业成长“阶梯性校本教研”,着力通过教研促成长。
我们构建了“反思――体验式”教师专业发展教研的实践操作模式。
该模式具体包括:创设一种教研氛围、坚持两条路线、实施三种措施。
“一种氛围”是指“民主、平等、真诚、共情、合作”的建设性心理氛围;“两条路线”指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学行动研究交织并进;“三种措施”指:记反思日记、理论研究者与教师互动的行动研究方案的探讨、读书体验报告会。
在整个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强调了“体验”和“反思”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的是一种培训者与受训者、研究者与组织者、教师之间的互动。
该教研模式关注“民主、平等、真诚、共情、合作”的建设性心理氛围。
它是在研究者、组织者、参与者三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教师的外部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一、选题缘由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明确地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并列,作为三大板块之一。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
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即要求每一位教师对教育本质和教育思想进行思考。
每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有体现特色的办学思想、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要求学科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老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2、学校具有该课题研究的优势我校是一所已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城区中心校,学校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就开启了“艺体辅德、艺体益智”的特色建设思路。
并将“乒乓特色文化”向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延伸。
目前已将乒乓教学纳入校本课程。
根据全日制小学颁发的新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体育课程。
随着新的体育理念的提出,教学目标的重新界定,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
目前在1-4年级开设乒乓课教学,每周设一节为乒乓课。
组织乒乓老师编写乒乓球校本教材及考核细则,创编了乒乓操六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乒乓球的乐趣,掌握乒乓球项目的知识,提高乒乓运动的技能、技术。
同时坚持做到整体普及和拔尖培养相结合,全国、省、市少儿乒乓球比赛中共有147人次取得好成绩,42人次获各级比赛冠军,并向上级乒乓训练基地输送了10多位优秀乒乓选手。
通过乒乓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3、学校现阶段文化建设的需求我校作为常熟市历史最悠久的老城区学校之一,学校教师普遍比较敬业,学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也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建设,办学声誉不断提高,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许。
但是,学校班额大,生源参差不齐,本部近两千名学生中,仅三分之一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较好,父母文化水平较高。
学校未能较好地开展分层教学,也未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课程,学校办学特色不突出。
近年来学校在“乐雅方融”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着力培养“自强志远、个性灵动”的乐雅学生,而恰恰我们的育人任务主要就是通过学校课程体系实施来达成的,即我们要教孩子些什么?我们怎么教?再观察我们现行的小学课程体系,不难发现却存在忽视学生能力差异实行教学内容一刀切;学科教学内容交叉重复;课程实施方式单一;育人方向偏颇重知识轻育人等种种问题,所以,要想办好学校育好新人,改革、整合、重建学校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
因此,在学校近两年凝炼的“乐雅方融文化建设纲要”中,将“阶梯之旅”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六大重点工程之一,需要将其序列化、科学化、特色化,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基于以上的背景我们提出本课题,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特色的对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阶梯课程体系。
并通过阶梯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有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改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文化的生态生成。
二、研究观点和可能创新之处1.研究观点:(1)校本课程实施需要课程标准(2)学校文化需要生成,慢慢生成,绝对不是固有的(3)阶梯课程是实现学生阶梯发展的重要形式(4)阶梯课程是学校文化生成的重要载体2.可能的创新之处:(1)理论创新。
本研究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标准及校本课程标准为核心,来研究学校文化生态的生成。
课程标准的研制,特别是校本课程标准的研制,是一个创新,不仅丰富了课程研究的理论,也丰富了学校文化的研究。
(2)实践创新。
本研究从学校已有的课程、学生的活动及教师能力与水平、学校发展现状出发,整体构建学校文化发展样态。
以课标研制为突破口,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研制及实施的策略研究。
再以此观照学校特色与内涵发展,及学校核心素养养成的教育实践。
三、核心概念界定核心概念:1.学校文化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2.文化生态就是人类赖以创造文化的环境,主要是指精神文化与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精神文化内部各种价值体系之间的生态关系。
文化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与环境的交互关系;文化群落和环境的组成、结构、分布以及发育变化的情况,其中心概念是文化生态系统,即在特定的文化地理环境内一切交互作用的文化体及其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
3.阶梯课程是我校课程的总称,包括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等。
这种课程以“主题-经验-表达”为单位组织的单元,其价值在于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体验及其快乐。
其课程设计应针对儿童发展的不同水平;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课程,即为每个儿童的发展设计灵活的课程;课程设计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创新编制。
此课程,应当而且必须与教育对象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其内容结构也应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螺旋上升阶梯。
4.以“阶梯课程”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生态生成研究就是通过对学校“阶梯课程”的研制与实施,尝试构建以此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生态,彰显学校的内涵与特色,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健康成长,并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丰富教育智慧,优化学校的组织与管理体系,使得学校的所有教育工作和谐融洽,成其所是,形成教育文化生态场,进而打造学校文化,提高教育实效与品位。
本研究的重点是“阶梯课程”的分类与研制以及实施。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提出,编制任何一种课程都必须回答四个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个课程理论结构被称为“泰勒原理”,并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可以看作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四个步骤:即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和评价结果。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国内的相关研究(1)阶梯式学习法的研究。
有学者提出以主动、成功、阶段为理念,对上课、作业、预习、复习这四项学生每天都接触到的环节分别提出五级要求。
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每一阶段的标准,设立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循序渐进。
(2)多阶梯教学法研究。
是指教师认真剖析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和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阶段结构,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循序渐近的顺序设计相应的问题系列和例、习题,使之形成起点低、跨度小的阶梯,反对“一步到位”的教学的方法,它包括“多阶梯问题教学”和“多阶梯题组”两个方面。
(3)“儿童阶梯阅读”的研究。
这种观点希望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此时此刻最适当的阅读书籍;为每一位教师探求到此时此刻最适合的指导方式;为每一所学校营建起此时此地最适宜的阅读情境,从而提供儿童阅读、师生、亲子共读的图书、策略和理论,设计了“阶梯阅读”计划。
2.国外的相关研究国外的研究以布鲁姆的理论为基础进行的,提出分层课程的理论。
在“脑的十年”的脑科学研究背景下,针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进行的课程与教学的新进展中,自1998年开始,美国盐湖城的Kathie F. Nunley等教师出身的教育心理学家与脑科学家合作,在中学阶段开发出了引人注目的名为“分层课程”(Layered Curriculum)的教学模式。
“分层课程”模式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认为在正常的教学中没有整齐划一的学生,学生都不同,包括他们的脑如何加工处理教师呈现给他们的信息,并且信息需要通过何种方式去呈现团。
“分层课程”模式以此为基础,试图使所有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开始其学习的体验,从个别化的起点出发来规划个人的成长。
五、研究目标1.研究目标(1)研制出基于阶梯课程的学生发展标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行动策略、校本课程的阶梯分类及其标准研制。
(2)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健康成长,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优化学校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形成教育文化生态场,进而打造学校文化,形成特色。
六、研究内容(1)基于课程的学校文化生态的文献研究(负责人:钱凤玉)(2)我校课程及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负责人:钱凤玉)(3)打造乐雅课堂的行动研究(负责人:支桂芬)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主要内容是对课程目标、教材以及教学设计的有效开发。
我校着力打造“乐雅”课堂,将愉快教育规律运用到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设计大气且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课堂,通过快乐的情境创设、有效的问题引领、丰富的活动体验,达成师生雅致的课堂行为。
(4)校本课程的阶梯分类及其标准研制(负责人:姚敏娥)如何通过阶梯式课程的研制,营造倡导自由的思想环境和追求智慧的校园氛围;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灵性,激发他们独具个性的智慧;如何通过课程准入重塑办学理念,以务实的课程策略建构“乐雅方融”的特色学科与阶梯式课程,展开深度实施。
A“旋转童年”课程:凸显“个性灵动”的理念课题研究的内容1、乒乓文化:收集有关乒乓球的起源及发展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历史资料,了解乒乓球的历史、发展以及当前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熟悉世界和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的优秀事迹。
2、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乒乓球训练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刻苦训练的好习惯,养成拼搏、进取的生活态度。
⑴向学生传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⑵掌握握拍法、准备姿势、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收球、搓球、削球、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发球抢攻等技巧。
⑶培养健康心理和坚韧的性格,能学会自己激励自己,能初步适应环境,根据环境需要调节自己的情感。
3、竞赛规则:通过平时的教学、比赛和体育节中各年级乒乓球比赛裁判员培训,向同学们讲授有关乒乓球竞赛组织和比赛规则,通过比赛中实践的操作让学生掌握乒乓裁判员一整套操作程序。
4、乒乓交流:开发乒乓球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了解“乒乓外交”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开展校际交流,培养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
5、乒乓管理: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乒乓球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乒乓球馆管理制度、乒乓球教练员职责、乒乓球馆财产管理制度,完善制度文化建设B“科技创客”课程:凸显“个性灵动”的理念C“虞风塔韵”课程:凸显“自强志远”的理念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以及我们地方文化课程D“行走追梦”课程伙伴计划——体验合作课程少年军校——体验挫折课程六大节日——展现自我课程……(6)基于课程开发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研究(负责人:周志明)教师成长路径,除了在上课中成长、在写作中成长,还有在建构自己的课程中成长,这是教师成长的第三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