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第1页,共9页绝密★启用前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 .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 .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 .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 .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2、“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争霸战争频繁 C .思想文化繁荣 D .社会动荡变革3、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
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试卷第2页,共9页A .革除封建礼仪B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 .带动文明开化D .进行政治制度改革4、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了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
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 A .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 B .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 C .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D .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5、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 .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 .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6、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A .内迁的过程B .汉化的过程C .农耕化过程D .封建化过程7、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A .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 .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 .倒幕派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 .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8、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
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二历史科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高二历史组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题2分,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多草木(指棉株),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
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内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2.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
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
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
这些变化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B.导致均田制的崩溃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强 D.适应城市经济发展3.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
……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这种变化A.宋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D.加强对商业贸易的控制4.《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
其中,米市、面市、墩子市、皮帽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刺市(即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
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A.南北方物资交流频繁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C.北京城的资源非常丰富D.元朝对外贸易十分广泛5.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大都为百中取二,由行商承保代缴,夷商最大的负担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
雍正初年,将规礼归公。
历史-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45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 生产力发展B. 争霸战争频繁C. 思想文化繁荣D. 社会动荡变革2.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呈现繁荣景象,诸子学术陆续诞生,其中最为统治者推崇的是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3.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 发展封建经济C. 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 消灭奴隶制残余4. 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
他没有把带回的钱用于经商,而是购买了大量的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的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 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 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 社会动荡,无法经营5. 商鞅变法是一次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这一时期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商鞅变法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A. 废井田,开阡陌B. 实行县制C. 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D. 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6.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 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 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7. 改革总是在各种力量的对抗下艰难前行。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历史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的诸侯。
这样,周使用的文字首先传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又传到楚和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A.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B.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C.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2.周天子分封诸侯、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对国家进行统治。
这反映了当时A.分封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C. 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3.周代的礼制十分复杂,号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在众多的礼制中,出生礼、冠礼、婚礼都是由家族成员共同参加的活动;并且,周代的礼制强调“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凸显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关系。
这表明A. 周礼是维护政治等级的工具B.周礼利于凝聚宗族力量C. 周礼体现“亲亲”“尊尊”原则D.周礼繁杂且涉面广4.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地区,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
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
这表明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C.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D.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5. 法国汉学家汪得迈曾说:“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制度的人倍感兴趣”材料所评述的制度A.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B.使君臣关系趋向平等C.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D.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6. 从整个科举考试史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2.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下列图片说明了( )戽斗手摇翻车脚踏翻车高转筒车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B.经营方式的个体化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2.在灌钢法的发明为世界冶炼技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后期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这一品种是()A.白瓷B.青瓷C.秘色瓷D.青花瓷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这一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的是()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4.航母副总设计师吴晓光指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海洋观念比较淡薄。
”究其原因有()①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制定④指南针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
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
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
与这条航线直接相关的航海家()A.达·伽马B.迪亚士C.哥伦布D.麦哲伦6.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1.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A.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 B.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C.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 D.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答案】A【解析】考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思想。
材料的中心意思指出了北宋社会危机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应该采取正确的理财方法,但并没有提出要改革国家的经济制度。
当时也并不具备改革经济制度的条件。
故选A。
2.“下列关于中世纪基督教的演变表述正确的是①最初的基督教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② 4世纪初期,基督教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③11世纪,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④天主教会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行了8次“十字军东征”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A【解析】考点:欧洲宗教改革。
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相关史实,依据所学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史实,答案为A。
3.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A.社会经济的变化 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答案】C【解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查试题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
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同构C. 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
”齐国大夫韩晳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由此可见当时A. 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B. 齐国积极维护周大子权威C. 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D. 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3.“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
”材料意在说明A. 郡县制度有利于克服分封制的弊端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主辅结合C. 官僚政治代替血缘政治是历史进步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5.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B.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C.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D.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6.下表是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地方州那县的数量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藩镇割据现象严重B. 郡国制盛行C. 中央集权加强D. 地方制度更替频繁7.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2.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哪一主要社会矛盾()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2.身披铠甲、手持盾牌和长矛的重装步兵是古希腊文明时期各城邦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受重视的部分。
梭伦改革后,为雅典提供重装步兵的是()A.第一等级B.第二等级C.第三等级D.第四等级3.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③克利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④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电视机《商鞅传奇》反映了商鞅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统治者是()A.秦穆公与秦始皇B.秦穆公与秦惠文王C.秦孝公与秦始皇D.秦孝公与秦惠文王5.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来又消极作用的有()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④7.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A.鲜卑族的落后B.统治者的腐朽C.战乱不休D.汉族的反抗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颁布均田令B.实行汉化措施C.迁都洛阳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问的融合10.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11.在下列两个人关于王安石的理财新法的争论中,争议大的原因是()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过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1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
最新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测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中国古语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等说法,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A.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B.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C.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D.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2.周灭商后,并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潍阳)。
分封制A.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C.使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集中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3.亲亲相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其内容主要有: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司法的公正B.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C.损害了法律的权威D.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4.战国时期有人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蠢”(蛀虫):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
这种言论适应了当时()A.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强化贵族统治的需要D.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
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6.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7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历史月考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经济却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而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提高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变法带来的变化是A.以礼治国取代以法治国 B.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度转变C.血缘宗法制度从此消失 D.国家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员3. “秦缪公求士……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某种程度上说明,“策士”“贤士”推动了A. 集权制度的形成B.自然经济的形成C. 家国观念的形成D.“封邦建国”的形成4.《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作用 B.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5.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6.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A. 梭伦改革B. 管仲改革C. 商鞅变法D. 孝文帝改革7.实行均田制是孝文帝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均田”是指A. 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B. 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与无地农民C. 将荒地收归国有,把流民组织起来垦种D. 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8.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吉林省扶余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扶余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共45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2. 以下对梭伦改革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①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②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③梭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④梭伦改革是整个古希腊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开辟了道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论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教皇地位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基督教4. 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沙皇专制终结B.借鉴西欧的技术和经验C.农奴制度的废除 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改革5.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吉林省松原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松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题)1、分清历史史实、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义。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 黄帝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B. 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C. 姜寨遗址居民过着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理想生活D. 作为原始先民集体记忆的神话传说史料价值很高2、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 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3、《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C.王室衰微,分封制开始瓦解 D.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4、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时有甲、乙两人到官府告发丙、丁二人私铸钱币,并呈上新钱一百一十个和铸钱所用的模具两套。
这一案件说明当时A.民间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混乱 B.已统一并建立了法定货币制度C.已建立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D.普通民众的守法意识逐渐增强5、“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
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A.废分封,设郡县B.设立中朝和外朝C.实行三省六部制D.实行行省制度6、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撤别属汉郡。
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此记载反映了汉武帝推行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度 D.推恩令7、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耜耕—火耕D.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2.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3.“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南宋叶适的言论揭示了A.自汉到唐一直实行均田制 B.政府从直接分田转为立契收税C.南宋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 D.土地买卖税成了政府最大收入4.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其目的不包括A.确定土地所有权B.掌握全国的耕地数目C.保证田赋足额征收D.限制土地兼并5.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
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治不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6.清朝时期,松江府先后三次就布商字号仿冒诉讼纠纷立碑告示:“众商各立号记,上供朝廷之取办,下便关津之稽查,取信远商,历年已久,向有定例,不容混冒。
”如有“复行假冒,起衅生端,上误国课,下病商民”,则“正法施行,决不轻贷!”这反映出当时A.松江棉布生产全国领先B.仿冒商标成为普遍现象C.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摒弃D. 政府重视维护市场秩序7.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8.读下图,从中我们可直接得到的信息包括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9.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绝唱。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做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
如此则民治行矣。
”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A.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B.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C.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D.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2.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宗法纲常的束缚C.专制制度的强化D.科举制度的僵化3.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
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
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
这说明宋朝通判:A.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B.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C.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D.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4.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45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 生产力发展B. 争霸战争频繁C. 思想文化繁荣D. 社会动荡变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材料中没体现生产力发展,A不选;B项中战争题干没有提及;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背景【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①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破坏,诸侯割据混战。
②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改革变法的潮流。
③军事:战争频繁。
④文化:百家争鸣2.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呈现繁荣景象,诸子学术陆续诞生,其中最为统治者推崇的是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适应了诸候争霸的需求,故最为统治者推崇,故C项正确;儒家主张仁政,不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故A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也不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故B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也不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故D项错误。
故选C。
3.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 发展封建经济C. 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 消灭奴隶制残余【答案】C【解析】这两次改革都是奴隶主贵族展开的为维护自身统治进行的变革,所以ABD都是错误的。
这两次改革是按土地多少收税,实质上就是否定土地国有,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所以选C。
点睛:本题考查对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的理解能力,这两次赋税改革都发生在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改革是在维护奴隶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属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没有废除奴隶制度。
4. 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
他没有把带回的钱用于经商,而是购买了大量的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的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 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 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 社会动荡,无法经营...【答案】B【解析】据材料“把带回的钱⋯⋯购买了大量的土地经营农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故导致材料所述现象出现,故B项正确;当时秦国度量衡已经统一,故A项错误;抑商不等于禁止从事商业,当时商人阶层也没有消失,故C项错误;社会动荡,虽然不利于经营,但也不致于无法经营,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材料关键信息“公元前343年,秦国”、“购买了大量的土地经营农业”,商鞅变法分为先后两次,即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实行,因此当时秦国已经完成了商鞅变法,再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即可正确判断。
5. 商鞅变法是一次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这一时期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商鞅变法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A. 废井田,开阡陌B. 实行县制C. 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D. 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故A项正确;实行县制,属于地方政治制度改革,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故B项错误;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也是没有触及生产资料所有制,故C项错误;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是抑商政策的体现,也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最关键的方法是正确理解“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措施”,什么是最深远的影响,一般来说,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转型方面的影响,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体现了生产关系、社会转型方面的影响,据此即可判断。
6.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 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 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考生对商鞅变法作用的认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商鞅变法之所以成为一次彻底的改革,并促进秦国社会的进步,主要是因为适应封建经济发展的封建制度的确立。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意义7. 改革总是在各种力量的对抗下艰难前行。
下面不是孝文帝改革有利的一项是A. 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稳定B. 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C. 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D. 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过程【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统一使社会环境较为稳定,有利于改革,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宗主督护制的宗主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这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孝文帝改革得到了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统治者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也有利于改革推进,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要注意两点:一是题干的逆向选择的限定语,要求反向思维进行选择判断;二是理解宗主督护制的含义和特点,宗主督护制是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
宗主实际上是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因此不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
8. 电视剧《北魏冯太后》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政绩卓著的女政治家冯太后充满传奇的一生。
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A. 冯太后研习儒家经典B. 孝文帝聆听冯太后的教诲C. 冯太后病逝洛阳D. 冯太后斥责保守派贵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
迁都洛阳是孝文帝亲政后的重大举措,时间是495年,而冯太后早已于490年去世,故不可能病逝于洛阳。
A项冯太后研习儒家经典、B项孝文帝聆听冯太后的教诲和D项冯太后斥责保守派贵族在孝文帝改革的前期都有可能发生。
故此题选C项...考点:孝文帝改革的概况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措施发生的时间,题目的特点: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
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9.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A. 内迁的过程B. 汉化过程C. 农业化过程D. 封建化过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
所谓“汉化”,是指少数民族逐渐在社会生活及意识形态等方面趋同于汉文化传统,并最终融合于汉民族的过程。
少数民族的汉化通常是民族融合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农业化”,体现在社会形态上就是“封建化”,题干限定条件“从社会发展角度讲”,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而汉族的社会发展状况是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
D包括BC,A是行动不是实质。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名师点睛】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矛盾及对应解决措施(1)国家与豪强地主间的矛盾―→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在地方设立三长制等,限制了豪强地主的政治、经济特权,缓和了社会矛盾,加强了中央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2)国家、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租调制,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3)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矛盾―→行汉制、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10. 《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B. 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C. 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D. 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答案】A【解析】据材料“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费累百万”说明当时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故A项正确;“契丹增币,夏国增赐”是指宋与辽、夏的求和岁币,不是边境贸易增加,故B项错误;北宋军队数量大增,属于冗兵,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宋仁宗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故D项错误。
故选A。
11.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之前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句话表明A.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B. 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 沙皇认识到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D. 亚历山大倾向于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是农奴制激化社会矛盾,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故B选项正确;改革的目的是巩固沙皇统治,故A选项错误;沙皇的主观目的是巩固统治,不可能认识到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故C选项错误;亚历山大作为封建沙皇,也不可能倾向于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方法是正确区分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目的、影响等不同的逻辑环节,农奴制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统治危机,这属于客观背景;巩固沙皇统治,属于主观目的;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这属于客观影响。
12. 一个官员在农奴制改革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不绿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A. 客观的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B. 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C.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D. 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该评价不是客观的反映出而是主观的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该评价显然夸大了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当然也不是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材料的主旨是赞美改革而不是诋毁改革,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