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调查与分析
基于就业期望调查的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就业意愿偏差原因探析———以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为例
基于就业期望调查的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就业意愿偏差原因探析———以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为例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3-1 9:14:19 点击:0【摘要】随着旅游业快速的发展,旅游行业人才“高需求和低就业”一直困扰着旅游教育。
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本科生就业期望方面进行调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其中原因,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建立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实现舆论导向等措施,转变传统就业观念,以实现社会对本专业的应用型、综合型和技能型的要求,解决行业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关键词】就业期望;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应用型本科;就业意愿偏差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转型升级和竞争的加剧,推动了旅游教育的发展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重大任务。
多年来,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生“低就业率”与“高流失率”一直困扰着旅游教育,与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量需求形成矛盾,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瓶颈”。
从学生的角度看这一问题,找出其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顺应市场的需求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以下简称旅游管理)毕业生如何走出供需困境,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式的方案。
雄伟、唐恩富、严伟等认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也将成为高等旅游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1,2]。
薛宾旺、黄美忠、薛红等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应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3]。
王颖认为适应“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4]。
周兴、黄佳认为“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1234”创新教学模式开始应用于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之中[5]。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尴尬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因何尴尬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目前,我国的旅游教育主要包括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和高等旅游教育。
其中,高等旅游教育又包括4个层次:大专,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60%%的份额;本科,约占35%%的份额;硕士,约占4%%的份额;博士,约占1%%的份额。
旅游教育现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教育系统,但这个系统还处于量的扩张状态,急于向质的提高方向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问题。
※就业状况在我国,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供需脱节。
一方面,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行社、酒店等行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另一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选择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就业的越来越少,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在中等旅游职业院校从事教师、考研、其他行业等形式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低,“有业不就”的现象十分突出。
此外,技能型的旅游专业的职高生、大专生比本科生反而更受旅游企业的青睐,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影响就业的因素自身因素:经调查发现,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仅是抱着对旅游的喜爱,抱着旅游就是享受生活的概念来选择旅游专业的,而忽视了毕业后要从事的是一种旅游职业而非旅游本身,更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考虑自身的职业生涯和兴趣爱好,仅仅凭“旅游很火”的感觉而盲目地选择旅游专业。
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仅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应用。
旅游业尤其是酒店业是服务性行业,传统意识认为服务就是伺候人的工作,从事服务行业的人似乎低人一等,特别是一名大学生要从基层服务员做起,自尊心上过不去。
而且旅游业被认为是“青春行业”,导致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出现偏差,不愿意在旅游行业就业。
需要指出的是,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虽然在“培养目标与主要就业方向”的具体表述上不一致,但都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要成为一名管理人员,仅仅具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旅游行业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不断磨砺后发展起来的,对此,毕业生要有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认识;另外,旅游行业要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必不可少,但是培养具有潜力的管理人员似乎更加重要,而本科生在这一点上更具竞争优势。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因素分析及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因素分析及对策据预测,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大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
旅游业迅猛发展,酒店等相关行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然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选择酒店、旅行社等旅游部门就业的越来越少,许多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并不把旅游业作为他们就业的首选行业。
对此,探索影响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的心理等因素,端正大学生的择业动机及思想,更新高校人才教育模式,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目前,学校和旅游企业供需存在较大的错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低,“有业不就”的现象还十分突出。
近年来,酒店、旅行社等行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许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都不愿意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至少不把旅游业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
以浙江某高校为例,2002—2005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从事旅游业的比例最高只达到22%,(见表1),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在中等职校从事旅游教师、考研、灵活就业等形式就业。
表1浙江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旅游企业就业比例此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05午8月31日。
另外一方面,旅游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尤其是缺乏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以上海为例,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1000多个。
同58中国大学生就业时,旅游相关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
通过对杭州市10家酒店的调查表明,近3年来,酒店招聘本科生168名,到目前已流失1”名,流失率为661%。
其中进酒店不到1年流失的学生有81名,占流失总人数的73%。
有个别酒店连续3年新招聘的毕业生几乎无一例外地在1年内流失。
二、影响矗校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的主要因素1.社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期望过高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的社会因素包括公众的观念、社会心理趋向、传播媒介的信息、相关群体、家庭等。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国高校纷纷开设旅游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研及对策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研及对策研究引言:旅游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学科领域,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就读旅游管理专业。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如何?本文将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1. 就业率方面:就业率是衡量一个专业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调查,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整体较高,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之间存在差异。
一些知名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较高,而一些冷门学校的就业率相对较低。
2. 行业分布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要从事旅游、酒店、景区等相关行业,其中旅游行业就业机会最多。
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饱和以及旅游行业职位的竞争加剧,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3. 地域分布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而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由于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较大。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分析1. 教育与实践的脱节:大部分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重视理论培养,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
2. 行业发展不平衡:旅游行业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减少;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尚未充分发展,导致就业机会有限。
3. 学生专业素质不够:一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缺乏其他能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于在旅游行业中脱颖而出非常重要。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对策研究1. 加强实践教育:学校应注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习实训环节,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
2. 推动行业结构调整: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旅游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扩大旅游业规模,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因素分析及对策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目前,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供需脱节。
以昆明市某高校为例,2004-2007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业的比例最高只达到23.38%(见表1),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以在校任教、考研、自主创业等形式就业。
另一方面,旅游人才缺口仍然很大。
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至2004年,到昆明的海外旅游者达49.33万人次。
国内旅游者达1707万人次,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7多人,间接从业人员307人,有效职位数达5908个。
而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对于2004年昆明市旅游行业提供的有效职位数和某高校的毕业总人数(88人)。
旅游企业的就业岗位是供大于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比例明显太低。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多为党政干部,专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很少。
另外,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调查中,希望学校能够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帮助其顺利就业的,大一的学生占40%,大二的占23.5%,大三的占18.2%,大四的占52.5%。
由此可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忽视了个人的个性特征。
(二)学校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在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比例太多,实践课程较少。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调查中,10%的学生选择了比较满意,35%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满意,27%的学生选择了很不满意。
由此看出,学生对当前的课程设置是不太满意的:同时与逐年增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相比。
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旅游教师普遍较少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
而从行业中聘请兼职教师,虽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但同时又存在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三)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如果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则其就会积极主动地做好这件事情,反之亦然。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需错位”问题的对策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需错位”问题的对策研究-人力资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需错位”问题的对策研究黄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运学院摘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是大多数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相比较农业和工业,旅游业是环保的,能够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为国家和地区做出贡献的产业。
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为题,着重就目前存在于旅游行业中的“供需错位”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供需错位”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有关人才培养方面的可行性措施,帮助旅游行业培养和留住更多的专业人才,帮助旅游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旅游产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寻求自身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供需关系供需错位市场需求一、概况1.旅游行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很好,我国2010年旅游收入是1.57万亿元,2011年旅游收入是1.9万亿元,2012年旅游收入是2.57万亿元,2013年旅游收入是2.9万亿元,2014年旅游收入是3.73万亿元。
这种良好的态势,一方面得益于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旅游者和旅游组织者之间建立了一条通畅的桥梁,各类信息能够随时随地的被查阅,旅游活动的开发和经营者通过互联网宣传,旅游者通过互联网寻找感兴趣的旅游活动。
旅游这一行为性概念产生的时间较晚,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有着紧密的关系,交通的便利为旅游提供了缩短距离和时间的方便,国家间、地区间的交流和文字书籍的推广有助于宣传异域风景奇闻,世界大范围内的政治格局稳定为旅游者提供了安全的旅游环境。
2.“供需错位”现象“供需错位”现象是存在于旅游市场的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差异。
行业内就业率低,转行现象突出;跳槽明显,行业流失率高。
导致旅游企业很难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刚刚毕业的学生很难在市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由于对旅游产业的实际情况与自身期许存在巨大差异性,于是入职后很快便会因为这种心理落差而对旅游行业产生厌倦情绪,继而选择隔行业跳槽。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2019年文档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前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
面对市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旅游业存在着巨大的就业空间,各大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也为此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学生就业并不理想。
呈现出"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的现象,这不仅导致旅游企业寻找合适人才难的同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也难,而且还将导致投入旅游教育的公共财政资源可能产生越来越多的浪费。
本文将在对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基础上,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最终提出解决对策。
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行业就业率偏低,存在"有业不就"或"转入他行"的现象。
2014年10月14日,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全国范围内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榜上有名。
这一现象的出现,迫使旅游院校不得不深刻反思自己的工作,从自身角度审视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
另一方面,银行、外企、公务员等工资待遇高、工作稳定、社会认可度高的行业和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这些行业就业。
2、行业流失率较高,普遍存在跳槽现象。
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一些学生选择到旅游行业就业,但又因为旅游行业的薪资福利偏低、工作辛苦等原因离职。
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两三年后选择离开旅游行业,另行择业。
能坚持在旅游行业工作五年以上的三、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1、自身盲目选择经调查发现,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仅是抱着对旅游的喜爱,抱着旅游就是享受生活的概念来选择旅游专业的,而忽视了毕业后要从事的是一种旅游职业而非旅游本身,更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考虑自身的职业生涯和兴趣爱好,仅仅凭"旅游很火"、"旅游专业很轻松"、"旅游就是玩"的感觉而盲目地选择旅游专业。
旅游管理本科人才供需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年8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本科人才供需现状调查与分析刘海鸿1 吕林欣2旅游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倒逼旅游行业不得不向规范化、高质化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本文通过对旅游管理本科人才供需市场现状进行调研,发现“有业不就”和“无人可用”市场矛盾较为突出,同时旅游管理本科人才主要在工资待遇、晋升需求、能力素质三个方面与用人单位存在对接错位问题。
在此基础上,笔者从社会家庭、行业本身、人才自身、学校教育四方面对供需错位原因进行了剖析,以期为旅游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引言2016年国家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全域旅游新时代。
同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中,旅游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被提出,旅游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一环。
新时代焕发了旅游行业新生机,对旅游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使得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更受重视。
本文通过调查法及访谈法,以太原市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和毕业生、太原市旅游企业为调研对象,对旅游管理本科人才供给和旅游市场需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供需问题,探究深层原因。
一、旅游管理本科人才供需现状(一)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就业现状1.就业意愿低笔者重点对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及访谈,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意愿偏低。
调查对象中,26.92%的学生表示会考虑就业的专业对口程度,21.52%的学生表示会选择非本专业领域就业,而54.43%的人表示将继续深造,其中,29.11%的人考虑非本专业深造,可见旅游管理本科生继续升学的意愿较为强烈,但对旅游专业的认可度相对较低。
2.初次就业率低调查已毕业学生的就业现状,结果显示98名毕业生中,也只有28.57%的同学选择旅游相关行业直接就业,16.33%的同学继续本专业读研,8.16%的学生前往非本专业深造,55.10%的毕业生在非本专业领域就业。
与就业意愿调研结果相比,初次就业率有所上升,但基本持平,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不会把旅游行业作为就业首选。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2 0 1 5年 第 7期
旅游 管理专业本 科生就业 现状及对策分析 ★
胡晓红 榆 林 学院管理 学院
【 摘 要】 本文从大学生 自 身就业心理、企业用人制度、高校培养机制等方面 出发,分析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
的因 素, 并探索相应解决对策。 分析表明, 大学生自 身的学习 成绩、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就业心理起向、社会观念、高校培
3 . 优 化 课 程 设 置 ,加 强 实践 技 能
从高校角度而言,培养模式应努力与市场需求接轨。在课 程的设置 E , 减少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影响,增加实践课程 , 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 为毕业生走向就业岗 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 结论
诸多因素影响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 , 在大学生 自身方面 , 学习成绩和专业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更容易在旅 游业找到工作。而毕业生对旅游业缺少理性认识 , 期望值与 旅游业现状的巨大反差 ; 高校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脱节, 是 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高流失率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情 况,加强学生职业教育 、 改善企业用人制度、优化高校课程 设置等是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必经产业 ,有着 巨大 的发展 空 间 , 迫切需要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 。 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鼓励学 生在职业规划 中树立职业 自 豪感 , 并对从事旅游业 的艰苦性 和长期性建立理性认识 ,转变择业观念 。 2 .改 善企 业 用人 机制 从企业角度而言 , 旅游企业应重视学生谋求发展这一心 理。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 在职业发展上提供适 当倾 斜。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为人才培养 建立理性 的、长期的 目标 ,留住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
一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发展策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发展策近十余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支新兴的经济增长力量。
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研究生、本科、专科和中等职业四个层次的教育体系。
除了国家办学力量之外,还有民办大学、成人教育等,这些旅游院校、系或专业为我国旅游业培养了大量的旅游管理及服务专业人才。
从社会反映来看,研究生、专科生和中等职业学生基本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肯定,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反响却不好,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局面。
⑴作为培养旅游本科人才的旅游院校和旅游教育工作者,对这个问题应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旅游本科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探索旅游本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 旅游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1999年,我国旅游高等院校为209所,到2006年底则有762所,增长极为迅速。
在我国旅游高等院校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本科教育却凸现出一些日益尖锐的问题:1.1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行业就业率低,流失率高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量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次,但是以培养旅游管理人才为目标的旅游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却很少留在旅游企业。
汪见明的研究表明:历年来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比例一般在10%-20%之间,两年后仍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还不到20%。
旅游本科毕业生在旅游行业的低就业率以及高流失率现象与旅游行业蓬勃、快速发展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2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缺乏竞争优势即使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想进入旅游企业发展,在旅游企业的招聘和使用中也不具备竞争优势。
旅游业是非常具有综合性的行业,各企业需要的工作岗位除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外,其它专业的学生也能胜任,如旅行社的导游工作,外语、中文、历史专业的学生也能做。
甚至某些岗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还有可能竞争不过其它专业的学生。
林海英在其研究文章中以亲历的旅游景区招聘为例说明这一问题:某景区需要招聘旅游市场营销人员、计算机和文秘工作人员以及表演队的主持人。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选择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由于旅游业逐渐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该行业以及酒店餐饮等与其相关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遍地”的大学生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
尽管如此,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在毕业后并没有把旅游业作为职业选择的首位行业,甚至出现另寻他业、频频跳槽等情况。
本文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影响本科生入职旅游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提高行业入职率的建议与举措。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影响因素;对策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m Management Graduate Employment Abstract With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pillar industry of our national economy,the demand for talent about the industry such as hotel and catering industry and so on are constantly expanding, so that provides many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everywhere, especially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Nevertheless, most of the them after graduation do not regard tourism as the first choice,even departure and change job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do a good job in tourism industry.Key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status; factors;countermeasures前言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已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就业产业。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偏差及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偏差及对策研究作者:张新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02期为了改进旅游教育,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合适的专业人才,笔者于2005年3月在武汉市进行了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就业因素的排序依次为“个人发展空间——就业城市——收入——经验获取——社会地位——专业对口——能力锤炼——离家乡远近”。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近40%的人把“个人发展空间”排在了各种影响因素的首位;其次是”就业城市”(24%),大多选择上海、北京、武汉、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其他城市所占比重很小;第三是“预期收入”(18%),大多数学生认为能接受的月薪水平在1000-3000元之间。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重视的是“个人发展空间”、“就业城市”、“收入”,这三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大城市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个人发展空间就大,收入就会高。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想法与现实情况是一致的。
调查中大多数的学生明确表示从事“旅游管理”或任何可能的管理工作,只有极少数学生决定彻底改行。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偏差剖析1.旅游业的行规使大学生难以直接进入管理岗位。
学生们把“个人发展空间”放在就业影响因素的第一位,反映大学生们在与社会的逐渐磨合过程中,日趋理性,但又与旅游行业众多部门的通行原则相矛盾。
例如饭店业的通行原则就是要求管理人员要从服务员做起,饭店管理人员需要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有从事饭店工作的经历。
要做好饭店管理者,必须要有基层服务员和部门经理的经验,否则,很难管好饭店。
在国外,饭店经理和经理这一类中高级管理人才一般都需要5-10 年的一线服务经历。
而中国饭店一线服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收入平和社会地位都较低。
正是这些原因,大大局限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饭店的个人发展的空间,造成了目前我国饭店中高素质、高学历管理人员缺乏的局面。
2.预期收人与实际工资相差较远。
由于大学生过高的自我判断,导致整体预期收入水平偏高。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来临,我国的经济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周波[2]认为,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现正在成为中国新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潜力巨大。
尽管如此,问题也随之而来,酒店和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的管理部门都急需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
这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就目前的就业情况开看,似乎并没有预想的好。
这种需求与供给发生的错位的原因是破解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根本所在。
一、学生就业的现状就当前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专科生毕业生的就业好于本科生的就业。
究其原因在于,专科毕业生对未来职位的预期较底,能够接受低起点,可以从基层做起;本科毕业生往往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预期较高,职业定位高,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据相关数据统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仍然从事旅游管理相关工作的仅有46.31%,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的情况可能比例更低。
受大环境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对口单位例如,酒店和旅行社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没有吸引力。
越来越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士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在职业院校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
目前本科毕业生选择营销和业务管理等方向,由于国家队大学生的鼓励证词十分优厚,还有一些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二、影响就业的因素(一)高考毕业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不到位参加高考的学生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大多数同学对旅游管理专业并不是十分了解,仅仅是对旅游的喜爱,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处于分数所迫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这些同学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不了解,一些同学不喜欢对口的工作,导致最终放弃了从事本专业的机会。
非爱好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高校期间对旅游管理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往往会浪费良好的学习资源。
高考毕业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就业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供需错位问题及“无缝链接”培养模式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供需错位问题及“无缝链接”培养模式研究作者:舒小林高应蓓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8期舒小林高应蓓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有业不就”、“非本行业就业”、“学非所用”一直是困扰旅游教育界和旅游实务界的一大难题。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当前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在待遇期望、培养目标、能力素质等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现象,造成错位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就业观念重名利轻事业,旅游用人单位重情商轻智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重智商轻情商,学生方面理想与现实落差大,培养方案的执行重理论轻能力,提出加强市场需求调查与培养方案的完善,三大能力(素养)与课程架构,教学方式改革与学生职业规划,三大保障体系建设与监管执行等“无缝连接”培养模式。
引言在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和旅游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管理本科生对旅游业的认可度却不断走低,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一般在10%-20%之间。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有业不就”、“非本行业就业”、“学非所用”一直是困扰旅游教育界和旅游实务界的一大难题。
旅游管理本科生教育就业一直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的。
在教育方面,保继刚( 2008)认为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与高等教育体制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者间存在矛盾。
刘晶( 2009)提出要根据市场需求超前性、差异化、特色化、规格化制定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策略。
在培养方面,曾国军( 2008)从培养目标、教学与实习和提升教师素质三方面分析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
王昆欣( 2008)提出了“零距离办学、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张启等( 2011)提出,旅游院校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在就业方面,梅虎,詹泽慧( 2009)认为,教学与实习、培养模式、待遇与前景、企业声誉及对口性、受重视程度、专业能力是促进旅游管理本科生本行业就业倾向的因素;行业性质、家庭及工作地、非专业能力、性别差异、个人价值取向是抑制旅游管理本科生本行业就业倾向的因素。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作者:赵永青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4期赵永青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然而目前旅游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行业就业问题却非常不容乐观。
本文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行业就业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迅速扩大,然而旅游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行业就业问题却非常不容乐观。
以笔者所在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本院校为例,从2004年设立旅游管理专业至今,先后已有七届旅游管理毕业生共约250人,目前从事旅游业的毕业生不及10人。
在笔者的调查中,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这样的低行业就业率不是个例。
就在2014年武汉举行的旅游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中,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司长魏洪涛也道出了旅游教育与就业的困境:“我国每年本科、专科、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近37万人,但全国旅游业每年新增就业约50万人,旅游企业都在喊缺人。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低行业就业率的原因造成这种结果应该说旅游企业、旅游高校、旅游专业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方面1、就业价值观。
从教八年,经常与学生探讨就业的问题,据笔者了解,大多数本科毕业生都比较排斥端茶倒水这样的“伺候人”的服务工作,总认为自己本科毕业应该有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
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寒窗苦读近二十年,又跟初中毕业生回到同样的起点,甚至起点更低(毕竟他们已经有了三五年的工作经历),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所以这样的就业价值观导致了本科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
2、没有培养起真正的专业兴趣。
有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仅是抱着对旅游这项活动的的喜爱来选择旅游专业的,而忽视了毕业后要从事的是一种旅游职业而非旅游本身,更有的学生根本不考虑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仅仅凭“旅游很火”的感觉而盲目地选择旅游专业。
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一种现实情况:当初进入这个专业学习就是迫不得已,因为考得分不够高,所以没读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被迫调到这个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供需分析及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供需分析及对策作者:吴云超冯钟民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5期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旅游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而随着我国旅游专业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在旅游业的就业中出现了“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的现象,日益凸显普通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关键词: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供需分析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23-04 一、引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体制转轨、经济转型,就业问题既成为一个经济问题,也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话题。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一直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面临就业难的困惑。
作为综合性和强带动性产业的旅游业,被普遍认为是缓解中国就业压力和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行业之一,也是高校大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伴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吸纳的就业人数越来越多,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国,旅游人才需求量巨大。
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行业需求,旅游专业大学生本应成为旅游人才供给的主力军,却出现了目前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困惑,这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调查——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1.问卷调查目的。
目前,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很多,但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目前还很少。
运用现成统计资料进行研究,难以客观的反映旅游专业毕业生的真实想法和就业情况,实地的调研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2.调查样本选取。
选取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2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
在旅游管理专业同学们的支持下,先后做了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97.5%。
从“供需失衡”看高校旅游专业教育
从“供需失衡”看高校旅游专业教育摘要:目前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矛盾凸显,一方面就业率低,另一方面社会急需高素质旅游人才,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高校旅游教育角度出发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供需失衡高校旅游教育原因对策目前,国内旅游教育主要依靠院校。
从数量上看,近年来,我国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规模。
从地区分布看,现在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
但目前的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存在矛盾。
一、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与社会供需失衡旅游教育为旅游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然而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本行业就业率低,或根本不能满足企业要求,校企供求矛盾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社会急需高素质旅游人才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旅游业从业人员约为600万,而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在800万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
旅游行业人才资源2010年将达到7万人左右,对比目前仅有的3万多人,缺口极大。
旅游业要求其所有从业人员,从经营者到普通员工,都应具有本行业的素质,这种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文化知识素质、娴熟的职业技能素质、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以及创新精神等。
(二)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旅游行业的就业率低高校旅游专业学生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旅游人力资源, 只有通过就业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人力资源。
而现在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选择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就业的越来越少, 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到学校任教,或在其他行业就业,或考研进行深造,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 “有业不就”的现象十分突出。
而希望到旅游行业就业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专业素质不高,不能满足企业要求。
二、出现供需失衡的原因(一)高校旅游教育办学思想的定位不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实践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调查与分析
摘要:对于旅游行业供需错位这一现象,旅游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各执一词: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者觉得大学生不适应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毕业生则认为旅游企业在用人标准和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问题。
目前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力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供需错位的矛盾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供需错位
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旅游教育界和业界一直在为供需错位的问题所困扰:一方面是各级各类旅游院校为旅游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是这些人才中的不少人或在择业时转行,或到旅游企业后不久因升迁无望或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眼高手低等各种原因纷纷流出行业。
旅游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者觉得大学生不适应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毕业生则认为旅游企业在用人标准和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问题。
一、对目前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供需错位现状的调研所谓供需错位,也就是目前旅游业正面临的人才供给与需求错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同时业界潜在的人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重要原因。
1.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
全国旅游院校及相关院校的旅游专业为每年为业界培养大量人才,可以说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然而,笔者对从几所大学就业中心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却得到了另外的发现:毕业生不选择旅游行业,至少不是把旅游业作为就业的首选,而更倾向于选择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旅游专业教师、考研,以及直接转行等形式就业。
毕业生即使在毕业初选择了旅游业,也表现出跳槽频繁的现象,并且之后转行的比例很大。
2.业界人力资源现状。
从旅游业界人力资源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人才供给不足;同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也不高,缺乏既具有管理决策能力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再次,跳槽严重。
操作服务型员工流动过于频繁,成为目前旅游业界人力资源面对的一大难题。
3.就业市场供需错位。
从以上对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和业界人力资源需求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人才市场上表现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供需严重错位:旅游企业需要专业人才,缺口很大,同时人才流失量巨大;但另一方面的情况却是,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不高,行业内就业率低,流动频繁,并且流出率较高。
二、供需错位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供需错位的影响旅游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环境,高校在整个环节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当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满足业界需求,便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为学校赢得好的声誉,毕业生获得满意的工作,同时以优秀的人才促进了行业的发展,积极的社会影响又进一步为高校赢得声誉、各种资源以及生源,促进高校的发展。
相反,当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产生了目前的旅游专业大学生与业界供需错位的状况,限制行业的发展,产生一系列消极的社会影响,也必然会制约甚至延缓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供需错位原因分析很多人认为,旅游高校扩招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
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证研究: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失业并无必然的、显着的相关性。
造成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市场供需错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社会大环境、国家劳动政策、法律的影响[1];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和方式的短视性;毕业生就业观念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够;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旅游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等,都是旅游专业本科生受到一定程度的冷遇和得不到市场认同的重要原因。
1.社会影响因素。
影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因素 包括公众的观念、社会心理趋向、传播媒介的信息、相关群体、家庭等。
公众对本科学历不现实的认识;对旅游行业的误解;以及相关政策、法律还不健全等因素都大大影响了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的就业。
2.旅游业界取向。
通过对业界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目前旅游行业用人现状及用人取向体现出以下一些特征。
具体表现为:业界用人现状低职位,低工资,高跳槽;对毕业生的评价评价一般,愿意任用;业界的关注点,高校的努力方向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人品与敬业精神;对高校改革的建议实践经验有待加强。
3.毕业生取向。
调研结果所体现的毕业生的取向集中表现为:对行业和就业现状的认识和认可程度行业忠诚度低,观念有所进步;择业注重的因素薪金和发展空间;对学校的期望就业指导内容、方式有待丰富。
4.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业界需求与毕业生的期望存在着严重的偏差。
一方面,业界的需求毕业生并未达到。
从调查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业界对旅游专业大学生的评价比较一般。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远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另一方面,毕业生的期望与就业市场现实不符。
首先,发展空间存在出入。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在择业时十分注重发展空间,期待工作岗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充分的晋升机会,有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和有良好的工作氛围。
提供符合业界需求的毕业生是高校的培养目标,以优秀的专业人才促进行业的发展是高校的责任。
高校与业界间联系的纽带就是毕业生,旅游高校通过对学生的培养来向行业输送人才,而目前却出现了毕业生与业界供需矛盾的情况,自然是它的前一环节高校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对供需错位的对策的思考解决毕业生与业界供需错位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高等院校,社会、学术界、业界以及毕业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解决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供需错位的现状,高等院校必须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方向,完善课程体系,改变教学进程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
同时,目前大部分旅游企业中本科生和中专生、职高生在工资水平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样就使得本科毕业生心理失衡,也是导致用人单位大学生员工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
旅游企业应给与学历相应的重视,提供可以让其施展才华的岗位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人才。
另外,毕业生应正确认识自身的实力,同时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就业形势和政策、心仪用人单位的特殊要求等客观现实,确定一个合理的就业期望。
参考文献:
[1] 王淑芳,孙怡,谷慧敏.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5:162-163. [2] 陈宝珠,沃斌峰.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旅游专业实习教学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105-107. [3] 谢红梅.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高职旅游专业教育质量[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42-43.
[4] 刘君涛.论旅游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落实[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62-163.
本高级会计师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