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习题课件:21.《论语》六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课件语文版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对中国 古代和现代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 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 的瑰宝。
价值
《论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 念具有普世价值,对世界文化产生了 重要影响,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
02 《论语》六则解析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释
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要遗产。
对《论语》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论语》中的许多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例如,对于教育、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等方面,我 们都可以从《论语》中找到有益的启示。
与其他儒家经典的比较
《论语》与其他儒家经典如《大学》、《中庸》等有着密 切的联系和共同之处。通过比较阅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 儒家思想的体系和内涵。
勤奋学习
论语提倡“学而时习之”,即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现 代社会,学习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毅力。
独立思考
论语强调“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在现代学习 中,我们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
对自我修养的启示
启示
学习和思考要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有所 创新。
举例
小红在学习历史时,不仅 记住了事件和时间,还思 考了这些事件对现代社会 的影响和启示。
第五则
解释
对于学习,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 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启示
举例
小李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他不仅乐于 学习各种乐器,还经常参加音乐会和 演出。
01
内容概括
《论语》六则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学习、修身、仁爱等方面的观点,包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六则优秀ppt课件
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修《诗》《书》,
订《礼》《乐》,编《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 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孔子学
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论语集释》(程树德撰,中华书局1990年版)。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属语
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
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
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四)
知道。 喜,爱。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比不பைடு நூலகம்,赶不上。
愉快,快乐。这里的
意思为:“以(它) 为乐”。
古义: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今义:站
六十而耳顺
古义:听觉
今义:位于头部两侧对称的听觉器官
思考:孔子在这一则中阐明了什么道理?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 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 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 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 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一生培养 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者七十二人。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 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六则ppt课件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 “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 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他首创私人讲学之 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 传弟子有三千,著名学者七十二人。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维护奴隶制秩序,在维护 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教化。自汉以后, 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统, 影响极大。
(二)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 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就可以做老师了。”
(三)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 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 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 入困境。”
(四)
孔子说:“知道它比 不上喜爱它,喜爱它比不 上以它为乐。”
(五)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 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 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 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 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论语》六则
作者简介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 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 牧)。50 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 相事。后罢官,曾经周游列国,终不再任。 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 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 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 编年体历史著作。
而
(连词)
本课虚词总结
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
表顺承: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时习之
表修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7.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君子风 范”,那 么作为“君子”应具有哪些风范? 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8.第一则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 事。②学须有友。③个人修养。 9.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的句子是什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文中阐述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的句子是什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习题课件 语文语文级上册语文课件
12/12/2021
第一页,共九页。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cíyǔ)。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学而不思则罔
(4)思而不学则殆 ﹒
答案:(1)时常,常﹒常
(
)
(
)
(
)
(
)
(2)愉快,高兴,现在写作
“悦” (3)迷惑不解。现在写作“惘” (4)危险
。这里是“学业上陷入困境”的意思
12/12/2021
第四页,共九页。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 差的人请教看做耻辱的事。 (5)学习知识不知道(zhī dào)满足, 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 (6)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可以当我 的老师的人在里面。
《论语》六则。答案:(1)时常,常常 (2)愉快,高兴,现在写作。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 己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于此当老师了。答案:
No (4)聪明(cōngmíng)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看做耻辱的事。(6)几个
12/12/2021
第六页,共九页。
4.简答题。 (1)“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bìngliè)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对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持一种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 意思?有什么目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课件
思而不学则殆(dài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 必有我师焉( yān)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yòu)
【知节奏 】
子 曰: “学/ 而 时 习 之 , 不 亦/说 乎 ? 有 朋 /自 远 方 来 , 不 亦/乐 乎 ? 人 不 知/而 不 愠 , 不 亦/君 子 乎 ?”
《论语》六则言简意深,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归纳起来 谈的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二方面的内容。
第一则讲求学方法和个人修养,启示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讲学习方法,主要谈知识巩固与创新。 第三则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 第四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的三种不同用心。 第五则讲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 情达理的人。 第六则讲修身的进程,必须经过从自律到自觉的飞跃,才能到 达修养的最高境域。
【通假字】
说,通“悦 ”,高兴,愉快。 罔,通“惘 ”,迷惑不解。 有,通“又 ”,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 】 古义:按时 今义:时间
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重点虚词】
“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三种:顺接、转接和修饰
第一、二、三、四则主要涉及学习方法,第五则谈及学习态度 问题。第六则孔子谈到了自己毕生学习的效果。
【按要求默写】
1、孔子强调学习要经常复习的句子是
学而时习之 , 不亦乐乎
?
2、阐明要学思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关系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3、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
11、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呢?孔子 曾经说: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六则 练习 语文版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阅读训练栏目:《论语》节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延伸训练: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可谓好学也已同意思是:2.诲女知之乎同意思是: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意思是: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终日不食2.诲.女知之乎?3.敏于事而慎.于言4.就.有道而正焉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不愤.不启三、翻译句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
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
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
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一、1.已矣了 2.女汝你 3.知智智慧二、1.曾经 2.教导 3.谨慎 4.趋向、接近 5.检查 6.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
三、1.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和智慧。
四、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五、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
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
生活中的“君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四清导航】2015-2016学年七上(语文版)习题课件:早读手册21.《论语》六则
❺古今异义。 ①可以 为师矣 .. ②三 人行 . ③子 曰 .
古义:可以凭借 可以 今义:表示许可或可能
古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三 今义:数词,三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文中特指孔子 子 今义:儿子 古义:同一师门的师兄弟 朋 今义:朋友
④有朋 自远方来 .
❻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 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 ②温故 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 . ③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 ❼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②反问句 不亦君子乎?(“不亦„ 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 ②学而不思则罔 (“罔”通“惘”,迷惑不解) . ③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 ❹一词多义。
而不愠(动词,了解) 人不知 . ①知 新 (动词,理解,领会) 温故而知 .
学而 时习之(表并列) . 知新(表顺承) ②而温故而 . 不恩则罔(表转折) 学而 .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 并采纳,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的缺点时就应注意改正。
❽重点句子默写。 ①表明温习学过的知识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的句子是:温故而知 新,可以为师矣。 ②文中孔子谈虚心求教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史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联 想到本文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
4.风 筝
❶生难字。 不亦说 乎(yuè ) . 不惑 (huò ) 殆 (dà i) . . ❷重点词语理解。 ①学而时习 之(按时复习) .. ②人不知而不愠 (怨恨,心里不满) . ③不亦君子 乎(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 ④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文中指学业上陷入困境) . ⑤三人行 (几个人在一起走。三,在文中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 ⑥择其善者而从 之(采纳,听从) . ⑦三十而立 (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 ⑧四十而不惑 (疑惑) . 不愠 (yù n) . 逾 矩(yú ) . 罔 (wǎng) .
语文:第21课《论语》六则 同步授课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
加深理解
句子大赠送 请你把文中的一句话送给你的同学、朋友、老师或者 自己,并说明理由。
拓展
请你为孔子 的《论语新 编》提供一 些新的学习 方法、疑问 或看法。
《论语新编》
谈收获(方法如下)
学习了本文,我掌握/了解/明白/
懂得了“
”.
孔 子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文词语 2.理解、背诵课文,并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学以致用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 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 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对鬼神 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首创 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 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 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 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1、《论语》中很多话后来成为成语,看你能找出 多少来。 2、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音
lún 论语
·
dài 殆
·
yuē 曰
·
yuè
yùn
wǎnɡ
说乎
愠
罔
·
··
hào
zhì
huì
好学
知之 诲
·
··
yí
yàn
zāi
矣
厌
哉
·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论语》六则课件
朗诵课文
划出停顿,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
1、注音
论 lún
愠 yùn
识 zhì 焉 yān
曰 yuē
罔 wǎng 诲 huì
说 同“悦” yuè
殆 dài
哉 zāi
划分节奏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和方法有一首口诀:
古文翻译,有其顺序;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 仔细斟酌,揣摩语气;省略句子,适当补齐; 加上括号,表示增益。遇有倒装,调整词序; 专有名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察全句; 增删留变,通情达理;如无标点,审慎段句;
曰: 说
而: 表并列关系,并且
时: 习:
时常,经常 复习、复习
之: 代词,它,指代所学习的东西 亦: 也,也是。 说: 同“悦”,愉快 乎: 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
学习的正确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学习效果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快速回答:《论语》六则中,是从 哪些方面来谈论学习的?
七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论语六则》课件语文(通用)
•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2021/5/122021/5/122021/5/12
•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2021年5月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1/5/122021/5/12May 12, 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2021/5/122021/5/122021/5/12
•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5月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 • •
感 谢 您 的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021/5/122021/5/12May 12,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Lo意re揉m i捏psu。m2d0ol2o1r s年it a5m月et1, 2co日ns星ect期etu三r a2di0p2is1ci/n5g/e1l2it.2F0u2s1ce/5id/1ur2n2a0b2la1n/d5it/,1e2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
•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语文版七上语文《论语》六则ppt课件(4)
•
(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 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
入困境。
这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问题。提出学思要 结合,要辨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翻译:孔子说:“就几个人在一起走, 其中也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取他 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 (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是否也 有,如果有,则)加以改正。
这一则主要涉及学习态度问题。即随 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从之。
•
完成下面表格,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方法
字词 读音 意义
例句 例句译文
说 yuè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不也很高兴吗?
•
成
语
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 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 乎?
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 不在书上,那么眼睛就不可能看仔细。心和眼不专 一,却只是漫不经心的朗读,决不能记住,即使记 住了,也不能记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已经到了,眼和口哪里会• 不到呢?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 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 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 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
这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 之”即学习要复习的观• 点。
(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学课件)18《论语》六则1
快速回答:《论语》六则中,是从 哪些方面来谈论学习的?
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小结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罔, 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不善者而改之。
作业:
摘抄有关 于学习的中外 格言警句,在 班上交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就。思:思考。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回迷
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这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问题。 提出学思要结合,要辨证地对待学 思之间的关系。
(五)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 ——牛顿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鲁迅
《大学》、《中庸》
学习目标:
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2、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 4、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5、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
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一、生 字
论( lún )语 说( yuè) 殆( dài ) 焉( yān )
解释:之:代词,它。代所学的知识。亦: 也。 “不亦……乎”译成“不也……吗”? 朋:这里译作“朋友”,但上古的“朋”和 “友”是不同的,即同在一个老师的门下学习 的人,可互为“朋”,有共同志 向的可互为“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今异义。(8 分) (1)可以 为师矣 .. (2)三 人行 . (3)子 曰 .
古义: 可以凭借 可以 今义: 表示许可或可能
古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三 今义: 数词,三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文中特指孔子 子 今义:儿子 古义: 同一师门的师兄弟 朋 今义: 朋友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
21.《论语》六则
1.生难字。(6 分)
n) 不亦说 乎( yuè) 不愠 ( yù . . 不惑 ( huò ) 殆 ( dà 矩( yú) i) 逾 . . . 2.重点词语解释。(8 分)
(1)学而时习 之( ..
罔 ( wǎng) .
按时复习
) ) )
(2)人不知而不愠 ( 怨恨,心里不满 . (3)不亦君子 乎( 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
宽容、无私、善良、为他人着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改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 分)
按时。 (1)学而时 习之:________ . 了解。 (2)人不知 而不愠:________ . 危险。 (3)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从中)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4 分) (1)父归 ,呼其后母儿( 返回,回来 . (2)母卒 ,其父更娶( 死 ) . (3)吾所以娶汝,乃 为吾子( 是 ) . (4)母去 ,四子寒( 离开 ) .
13.翻译下列句子。(3分)
)
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母亲死了,他的父亲另娶妻子,又生了两个儿子。
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3.试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1)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汲取别人身上对自己有帮助的地方进行学习
择善而从 ,做到______________ 。 (2)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到了考试前,应该把学过的知识系 温故知新 。 统化、条理化,从而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做到___________ 4.上文中,有的谈到学习方法问题,有的谈到学习态度,还有的涉及 到个人修养。请将它们归类,只填序号。(4分)
“说”通“悦”,愉快,高兴
)
)
“罔”通“惘”,迷惑不解
(3)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
4.一词多义。(5 分)
人不知 而不愠( 动词,了解 ) . (1)知 新 ( 动词,理解,领会 温故而知 .
)
)
学而时习之( 表并列 ) . 知新( 表顺承 ) (2)而温故而 . 不思则罔( 表转折 ) 学而 .
(4)思而不学则殆 ( 危险。文中指学业上陷入困境 ) . (5)三人行 ( 几个人在一起走。三,在文中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 ... (6)择其善者而从 之( 采纳,听从 . (7)三十而立 ( 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 (8)四十而不惑 ( . ) ) )
疑惑
3.通假字。(3 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2)学而不思则罔 ( .
14.从_____________ 汝去无留 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休妻态度坚决。(用原文 回答)(3分) 后母在, 15.闵子骞挽留后母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 只有我一人受冻。后母离开了,四个小孩都要受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16.闵子骞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
①温故而知新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①③ (1)谈学习方法的有:______
② (2)谈学习态度的有:____
④ (3)谈个人修养的有:____
二、比较阅读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 语·雍也》)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 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 覆③,虚则攲,中④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 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⑤ 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曾经 (1)吾尝 终日不食:_______ . 教导 (2)诲 女知之乎:_______ . 谨慎 (3)敏于事而慎 于言:_______ . 启发,开导 (4)不愤不启 :_____________ . 10.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 的人。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
人。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学习,
学业上就会陷入困境。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并
懂礼貌、有条理、不空洞的人;动作优雅、谦和、礼让、稳重的人 都可以算是君子。
(二)闵子骞孝顺 闵子骞①兄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史御② ,失辔③,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 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 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选自《说苑》) 【注释】①闵子骞(mǐn zǐ qiān):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古代著名的孝子。②御:驾驶(马车)。③失辔:缰绳从手里掉下来 。
6.翻译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7.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分) 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态度 方 8.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 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 学 与____ 思 应该相结合。(3分) ____
【注释】①攲(qī):倾斜。②宥(yò 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
”。③覆:翻倒。④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⑤恶(wū):哪里,怎么 。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分) (1)知之 ( 代指任何学问和事业 )者 ( ……的人 )不如好 ( 喜欢,爱好 )之者 . . . (2)思而不学则殆 (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 .
三、课外阅读 (一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4)有朋 自远方来 .
6.词类活用。(3 分) (1)学而时 习之( .
名词作状语,按时
) ) )
(2)温故 而知新 ( 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 .
(3)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
7.重点句子默写。(4分) (1)表明温习学过的知识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的句子是: 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 可以为师矣 。 ____________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文中孔子谈虚心求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史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联想 到本文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 (4)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思而不学则殆 8.重点句子翻译。(6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的“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
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词。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
现实生活中的“君子”的形象。(4分)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与文中的“贤”的含义相近。在现实生
活中,像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正直善良的人;语言温和、斯文、
采纳,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的缺点时就应注意改正。
一、课内阅读 (一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