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解析河南省太康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太康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茶史郑培凯①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
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②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
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
属于实用阶段。
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
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
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③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
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
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沫饽不匀。
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
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劣,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④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
河南省太康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河南省太康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滂沱(páng)逡巡(qūn)歼击机(jiān)倔头倔脑(juè)B . 河畔(pàn)悭吝(qiān)嚼舌头(jiáo)泾渭分明(jīng)C . 讥诮(qiào)押解(jiè)孺子牛(nú)风光旖旎(yǐ)D . 头簪(zān)分泌(mì)润滑油(rùn)朝暾夕月(dūn)2.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 近期,一套《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教材引起人们强烈兴趣,这套由两岸学者编撰的书成为国学教材的首选。
(中华书局出版,新华书店发行)B . 传统藏式建筑用的木料多,救火也有一套老办法——如“砍柱子、掀房顶”等。
而为了“掀房顶”不费事,藏式建筑房顶梁和椽子不相互钉死。
C . 推进通用航空安全发展,应当严格飞行执照发放、严格飞行安全监控;任何空域、任何高度、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任违规违章飞行。
D . 泰山的色调如油画一样层次分明:春日,山清水绿;夏日,葱郁如盖;秋日,暖色宜人;冬日,静默雪白,四季色彩各异,韵味不同。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所谓“皮革奶”,是利用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动物毛发水解为皮革水解蛋白后,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B . 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C . 巴以新冲突将成为奥巴马上任后遭遇的首个重大国际危机,这个危机将直接考验奥巴马的外交智慧和危机处理能力。
D . 真善美是童话的底色,是人类代代相承的灵魂光芒,它能够使孩子养成尊重自然、爱护别人的精神和良好习惯。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AThe Yale Peabody Museum is open:Monday through Saturday 10:00 am to 5:00 pmSunday noon to 5:00 pmThe Museum is closed on New Year's Day,Easter Sunday, Independence Day,Thanksgiving Day, Christmas Eve, and Christmas Day.Admission Fees:$ 9.00—Adults$ 8.00—Senior citizens 65 years and over$ 5.00—Children ages 3 through 18, and college students with ID$ 4.00—Group admissionTo receive this reduced admission, groups must make a reservation at least 2 weekdays in advance.More attention:Some halls may be closed to the public on weekday mornings for school group programs, so we recommend visiting after 1 pm on weekdays or at any time on the weekends.There is no canteen or lunchroom at the Peabody. Information on local eating places is available through our Restaurant Guide. Visitors are welcome to picnic on the lawns (草坪) around the Museum, Photography with handheld cameras is permitted in exhibition halls for personal use only; photography in The Ancient Age is prohibited (禁止) at all times.Highlights Tours of the Museum are offered every Saturday and Sunday at 12:30 and 1:30 pm. These 45-minute tours of the Yale Peabody Museum's exhibition halls are led by one of our specially trained volunteer guides.The Museum offers free individual admission on Thursday afternoons from 2:00 to 5:00 pm during the months of September to June.Admission is free to any individual with a valid Yale ID. Check out a Peabody Museum pass at your local library. A Museum pass will give you $ 5 off each admission for up to 4 people. Ask for it at your local library.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并将选定答案的字母标号填在题前括号内。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太康一高高二上期数学第一次考试试卷2017.9说明:1、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应认真在密封线外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ABC 中,边长为3,33,6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为 ( ) A.90° B.120° C135° D.150°2.在ABC ∆中,内角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c b a ,,,已知c b 58=,B C 2=,则=C cos ( ) A.257 B. 257- C.257± D.2543.在△ABC 中, =,则△ABC 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605139=-a a ,则=++++1211854a a a a a ( ) A.70 B.75 C . 80 D. 855.九章算术中一文:蒲第一天长3尺,以后逐日减半;莞第一天长1尺,以后逐日增加一倍,则( )天后,蒲、莞长度相等?参考数据:lg2=0.3010,lg3=0.4771,结果精确到0. 1.(注:蒲每天长高前一天的一半,莞每天长高前一天的2倍. ( )A .2.2B .2.4C .2.6D .2.86.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a 3=1,a 4+a 5+a 6=8,则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 )A .﹣2B .2C .﹣2或1D .2或﹣17.在等比数列{a n }中,a 5•a 11=3,a 3+a 13=4,则= ( )A .3B .﹣C .3或D .﹣3或﹣8.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58215a a a -=+,则9S 等于 ( ) A.18 B.36 C.45 D.609.在△ABC 中,若b=2,A=120°,三角形的面积S=3,则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 )A .3B .2C .23D .410.若{}n a 是等差数列,首相01>a ,公差0<d ,且0)(201320122013<+a a a ,则使数列{}n a 的前n 项和0>n S 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的值是 ( )A. 4027B. 4026C. 4025D. 4024 1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1=a 公比2=q ,则=+++1122212log log log a a a ( )A.50B.35C.55D.4612.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a 1=1,公比q=2,则a 12+a 22+…+a n 2= ( )A .(2n﹣1)2B .(2n﹣1) C .4n﹣1 D .(4n﹣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在一座塔底D 的正西方向A 处测得塔顶C 的仰角是45,在D 处的南偏东60的B 处测得塔顶C 的仰角是30,AB 的距离是m 84,则塔的高度为14.n n T S 、分别设是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已知*,2412N n n n T S n n ∈-+= ,则=+++1561118310b b a b b a15.若数列{a n }满足1a n +1-1a n = d(n ∈N *,d 为常数),则称数列{a n }为调和数列.记数列{1x n}为调和数列,且x 1+x 2+…+x 20 = 200,则x 5+x 16 =16.设数列{a n }中,a 1=3,(n ∈N *,n ≥2),则a n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asin A +csin C -2asin C =bsin B.(1)求B ;(2)若A =75°,b =2,求a ,c.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3=7, a 3+a 7=26.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令(n ∈N *),求数列{b n }的最大项和最小项.19.(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1)求角B 的大小;(2)若b=2,求a+c 的取值范围.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n a 的前项和n n S n 102+-=.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令||n n a b =,求数列{}n b 的前和n T 的表达式.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令b n =log 9a n+1.(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数列的前n 项和为H n ,求H 2017.22.(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2,a n+1=2a n ﹣1 (1)求证数列{a n ﹣1}是等比数列(2)设b n =n •(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太康一高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数学答案2017.91-5 BACBC 6-10 BCCBD 11-12 CD 13. 127m 14.784115. 20 16.(3n ﹣2)•3n.17.(本题满分10)解:(1)由正弦定理得a 2+c 2-2ac =b 2.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故cos B =22,因此B =45° (5分) (2)sin A =sin(30°+45°)=sin 30°cos45°+cos 30°sin 45°=2+64故a =b ×sin A sin B =2+62=1+ 3. c =b ×sin C sin B =2×sin60°sin45°= 6 (10分)18.(本题满分12)解:(1)由题意,所以a n =2n+1 (4分)(2)由(1)知:又因为当n=1,2,3时,数列{b n }递减且;当n ≥4时,数列{b n }递减且;所以,数列{b n }的最大项为b 4=8,最小项为b 3=﹣6 (12分)19.(本题满分12)解:(1)在△ABC 中,∵,∴,∴,∵sinC>0.∴,即…而B∈(0,π),则.(6分)(2)由得,∴ a + c =∵,∴∴∴ a+c∈(2,4] (12分)20.(本题满分12)解:(1)当≥2时,=-=-1nnnSSa nnnnn211)1(10)1(1022-=---++-,又当1=n时,91101211=⨯+-==Sa,适合上式,故数列{}n a的通项公式是.211nan-=(5分)(2)当≤5时,0>na,此时nnSTnn102+-==;当5>n时,0<na,此时||||||||||||76521nnaaaaaaT+++++++=)()(naaaaaaaa+++-++++=7654321)()(naaaaaaaa+++-++++=215432125010225+-=-=nnSSn.故⎩⎨⎧>+-≤+-=).5(,5010)5(,1022nnnnnTn(12分)21.(本题满分12)解:(1)当n=1时,;当n≥2时,.a1=1适合上式,∴.则b n=log9a n+1=,即数列{b n}的通项公式;(6分)(2)由,得.则.于是=,则.(12分)22.(本题满分12)解:(1)证明:∵a n+1=2a n﹣1,变形为:a n+1﹣1=2(a n﹣1),∴数列{a n﹣1}是等比数列,首项为1,公比为2,∴a n﹣1=2n﹣1,即a n=1+2n﹣1.(5分)(2)b n=n•(a n﹣1)=n•2n﹣1,∴数列{b n}的前n项和S n=1+2×2+3×22+…+n×2n﹣1,①∴2S n=2+2×22+…+(n﹣1)×2n﹣1+n•2n,②由①﹣②,得﹣S n=1+2+22+…+2n﹣1﹣n•2n=﹣n•2n=(1﹣n)•2n﹣1.∴S n=(n﹣1)•2n+1.(12分)。
河南省高二语文月月考试题.doc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王阳明之前,学者们是把知和行分开来说的,知是知,行是行。
而王阳明则认为,“知行一体”,知中就有行,行中就有知。
“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
”“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
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
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
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圣学只一个功夫。
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实际上,知和行是融在一起的,每个人关注的东西和每个人的兴奋点、喜好是连在一起的,这不完全是知的问题,这包含了每个人自身的感受偏向在里面。
所以,知里面就有行,行就包含了知。
平时做工作时,越是熟悉的工作,就越喜欢做。
越是不熟悉的工作,就越不愿意做,甚至害怕去做,也是这个道理。
简言之,一个人的行动当中包含着他本身的知识,知行是一体的。
这里面有一个真知与假知、真行与假行的问题。
知行合一、知行一体指的都是真知真行。
“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的弟子王龙溪曾阐发王阳明的思想,他讲:“天下只有个知,不行不足谓之知。
知行有本体有工夫,如眼见得是知,然已是见了,即是行。
耳闻得是知,然已是闻了,即是行。
知非见解之谓,行非履蹈之谓,只从一念上取证,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常人可能认为,想对父母孝,就要了解到底什么时候要让父母暖和一点,什么时候让父母凉快一点,这都是知识,都需要学习。
而王阳明则认为,若一个人真的想孝,并不需要专门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自然会学会。
所以,这里面存在一个真知真行的问题。
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第Ⅰ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
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
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教育最新K12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二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上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农耕文化发展较早,其体系也较为成熟和完整,对北方的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在向中原汇聚,使得中原文化在发展中也吸取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而且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塑造了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据考证,从赵武灵王提倡胡服到清代的旗袍、马褂,古代中原民族上衣下裳、宽领褒袖的笨重服饰有了重大的转变。
伴随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从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或蒙古草原进入长城地带或其以南的中原腹地,“胡床”带入农耕地区并改变了中原民族席地而坐的习惯。
小麦、大麦以及磨面方法从西域和其他民族地区的传入,改变了中原汉族以五谷为饭的膳食种类。
家用畜力中的马,主要是从蒙古高原引入长城以南,汉代极为有名的汗血宝马传入中原方备受珍惜。
此外,在新疆阿拉沟、直儿沟等地西周至战国末期的墓葬中发现的骡子骨骼,经鉴定其最早应该是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者培育出来的。
而在艺术文化方面诸如笛、琵琶、箜篌、胡琴等乐器以及音乐音律、歌舞杂技等自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后,对中原的戏剧、宋词、元曲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同云岗等石窟艺术以及敦煌的璧画艺术等,都是长城地带各民族乃至世界艺术的汇聚。
民族融合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
不论是农业民族政权还是游牧民族政权,当他们主导中原后,自觉不自觉地都希望能够统一中国,这种思想的形成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最好的也是必然的趋势。
尤其是游牧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想要稳定和谐发展就必须与农业民族的思想文化进行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汉民族契合,这正是农业民族与各民族不断融合最后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
虽然长城地带各民族的起源地域各异,但在几千年相互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学习所进行的“民族融合”已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更深层次的诸如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度交融。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精品
太康一高2015-2016学年度上期高二第一次测验语文试题第一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文言之现代生命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
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
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
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
"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
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
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
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
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
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
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
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优质】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1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的意境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附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山水之美,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二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上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农耕文化发展较早,其体系也较为成熟和完整,对北方的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在向中原汇聚,使得中原文化在发展中也吸取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而且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塑造了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据考证,从赵武灵王提倡胡服到清代的旗袍、马褂,古代中原民族上衣下裳、宽领褒袖的笨重服饰有了重大的转变。
伴随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从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或蒙古草原进入长城地带或其以南的中原腹地,“胡床”带入农耕地区并改变了中原民族席地而坐的习惯。
小麦、大麦以及磨面方法从西域和其他民族地区的传入,改变了中原汉族以五谷为饭的膳食种类。
家用畜力中的马,主要是从蒙古高原引入长城以南,汉代极为有名的汗血宝马传入中原方备受珍惜。
此外,在新疆阿拉沟、直儿沟等地西周至战国末期的墓葬中发现的骡子骨骼,经鉴定其最早应该是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者培育出来的。
而在艺术文化方面诸如笛、琵琶、箜篌、胡琴等乐器以及音乐音律、歌舞杂技等自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后,对中原的戏剧、宋词、元曲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同云岗等石窟艺术以及敦煌的璧画艺术等,都是长城地带各民族乃至世界艺术的汇聚。
民族融合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
不论是农业民族政权还是游牧民族政权,当他们主导中原后,自觉不自觉地都希望能够统一中国,这种思想的形成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最好的也是必然的趋势。
尤其是游牧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想要稳定和谐发展就必须与农业民族的思想文化进行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汉民族契合,这正是农业民族与各民族不断融合最后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
虽然长城地带各民族的起源地域各异,但在几千年相互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学习所进行的“民族融合”已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更深层次的诸如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度交融。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
2017-2018学年度太康一高学校第五次周练物理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命题人:张东华;2018.04.08一,选择题(每题6分。
1,2,3,7,8单选;4,5,6多选。
多选选不全3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1.车静止在光滑的平面上,a、b 两人分别站在左右两端,当两人相向走动时()A.要车不动,a、b速度必相等B.要车向左,必有速度va>vbC.要车向左,必有动量Pa>Pb D.要车向左,必有动量Pa<Pb2.将物体P从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斜面体Q的顶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往下滑,如图所示.在下滑过程中,P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相对斜面静止,那么由P和Q组成的系统()A.动量守恒ArrayB.水平方向动量守恒C.最后P和Q以一定的速度共同向左运动D.最后P和Q以一定的速度共同向右运动3.如图所示,三辆相同的平板小车a、b、c成一直线排列,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c车上一个小孩跳到b车上,接着又立即从b车跳到a车上,小孩跳离c车和b车时对地水平速度相同,他跳到a车上没有走动便相对a车保持静止,此后()A.a、c两车运动速率相等B.a、b两车运动速率相等C.三辆车的速率关系为vc>va>vb D.a、c两辆车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4.M置于光滑平面上,上表面粗糙且足够长,木块m以初速度v滑上车表面,则()A.m的最终速度为B.因车表面粗糙,故系统动量不守恒C.车面越粗糙,小车M获得动量越大D.车面越粗糙,系统产生的内能越少5.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两个木块,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m2,且m2=2m1.开始两木块之间有一根用轻绳缚住的已压缩的轻弹簧,烧断细绳后,两木块分别向左、右运动.若两木块m1和m2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且μ1=2μ2,则在弹簧伸长的过程中,两木块( )A. 动量大小之比为1∶1B. 速度大小之比为2∶1C. 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D. 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16.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7.(普通班) 在如图所示的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管阴极K 的极限频率为0ν,现用频率为(0νν>)的光照射在阴极上,若在A 、K 之间加一数值为U 的反向电压时,光电流恰好为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阴极材料的逸出功等于0h νB .有光电子逸出,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表示eUC .有光电子逸出,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表示为0h h νν-D .无光电子逸出,因为光电流为零7.(北清班)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第Ⅰ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
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
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
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
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
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1.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隐逸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它仅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B. 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算是中国最早的隐士。
C.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D. 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 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C. 隐士是士阶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D. 隐士人格与隐逸文化具有强劲的辐射力和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 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C.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D. 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答案】1. D 2. D 3. C【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文中第1段说“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故“它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只是其中一部分。
B项,文中说“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C项,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不是由孔子的“道”发展来的。
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隐士人格与隐逸文化具有强劲的辐射力和强劲的张力”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有两处错误:第一处,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依据原文,“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效果,而非主观目的;第二处,“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表述错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景树朱道能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
“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
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
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
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
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
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
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
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
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
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
谁呢?就是村长大军。
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
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
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
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
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
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
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
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
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
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
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
“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
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
“这样吧,再加一千……”幺爷站起身。
“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
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
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
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
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
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
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
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
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
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
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
几天后,幺爷回来了。
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
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
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
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
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
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
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
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
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