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艾思奇敬仰已久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大众哲学艾思奇是一本令人难以忘怀的哲学著作,它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成长故事,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存在的意义。
本文将从角色塑造、故事情节以及哲学思考等方面,对这本书给予一些个人的读后感和思考。
首先,大众哲学艾思奇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给读者带来了很强烈的共鸣。
艾思奇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他的生活平凡而乏味。
然而,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并展开了一段对哲学的探索之旅。
这样的塑造让我们感受到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哲学思考者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理。
其次,故事情节的设置很巧妙。
在艾思奇的旅程中,他不断遭遇各种困境和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普遍难题。
通过这些情节的安排,作者成功地将哲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这些情节也给了读者很多思考的空间,引发了我对生活、存在和幸福的思考。
最令我钦佩的是作者在书中对哲学思考的深入探讨。
艾思奇在与各种人物的对话中,对于一些哲学概念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给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对哲学的理解和传达清晰而深刻,引导读者不仅仅是读懂哲学,更是在思考哲学的问题。
这让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通过阅读大众哲学艾思奇,我不仅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触动。
这本书不仅帮助我认识了一些哲学概念和思想,更启发了我去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哲学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世界,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意义。
总结起来,大众哲学艾思奇是一本值得推荐和反复阅读的哲学著作。
它不仅为读者带来了对哲学的启发,更引发了对生活和存在的思考。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故事,作者将哲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这本书不仅给了我对哲学思考的启示,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去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意义。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人生的态度和对待生活的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变化,我相信对其他读者也会有同样的影响和启示。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在阅读大众哲学家艾思奇的作品后,我深受启发。
艾思奇的思想以其深刻的洞见和哲学思辨而闻名,给予了我对于世界的新的理解和思考方式。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艾思奇的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在艾思奇关于大众哲学的论述中,他强调了每个个体对于哲学思考的重要性。
与传统哲学注重学术界和哲学家的研究和讨论不同,艾思奇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哲学家,通过思考和质疑来认识自己和世界。
首先,艾思奇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
在信息和娱乐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只接受表面信息,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
艾思奇鼓励我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不只满足于表面的解答,而是追求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其次,艾思奇提出质疑的重要性。
他认为质疑是大众哲学的核心,通过不断质疑现有观念和信念,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质疑能够帮助我们摆脱传统的束缚和偏见,勇敢地追寻自己内心真理的存在。
艾思奇还探讨了大众哲学的实践问题。
他强调了哲学的应用价值,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艾思奇认为,哲学不应该只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应该被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只有将哲学的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哲学的力量和意义。
艾思奇的作品给予了我很多思考。
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思考方式,并且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质疑和思考。
通过艾思奇的启发,我发现思考和质疑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
同时,我也开始应用哲学的思考方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让我感受到了哲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尽管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思想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但我认为他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他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让哲学思考变得接近和可行。
艾思奇的作品不仅仅是一本哲学著作,更是一本引导我们思考和反思的生活指南。
总结来说,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作品给予了我新的思考方式和世界观。
通过思考和质疑,我开始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并且将哲学的思考方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我崇拜的名著人物作文
我崇拜的名著人物作文I have always admired the character of Atticus Finch from the classic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我一直崇拜经典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阿提克斯·芬奇这个角色。
Atticus Finch is a symbol of moral integrity, wisdom, and compassion, qualities that have inspired me since I first read the book.阿提克斯·芬奇是道德正直、智慧和同情心的象征,这些品质自我第一次读这本书以来一直都在激励着我。
Hi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justice and equality, despite facing tremendous social pressure and personal risk, has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尽管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和个人风险,但他对正义和平等的坚定承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tticus' ability to see the good in people, even in the face of prejudice and hate, is a shining example of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阿提克斯即使面对偏见和仇恨也能看到人们的善良,这是共情和理解的光辉榜样。
Moreover, his dedication to teaching his children important life lessons about empathy, courage, and standing up for what is right has taught me valuable lessons that I carry with me to this day.此外,他对教育孩子们关于同理心、勇气和捍卫正义的重要人生教训的奉献精神也教会了我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至今仍影响着我。
艾思奇故居观后感
艾思奇故居观后感
摘要:
一、导语
二、艾思奇故居概况
三、观后感及思考
四、结语
正文:
【导语】
在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艾思奇先生的故居,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这里不仅留下了艾思奇先生生前的足迹,更是他思想智慧的结晶。
通过对故居的参观,我深感先生的伟大,也对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深的思考。
【艾思奇故居概况】
艾思奇故居位于我国云南省昆明市,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
故居分为四个展区,分别为生平事迹陈列室、故居复原陈列室、哲学思想陈列室和多媒体展示区。
故居内陈设了艾思奇先生的生平事迹、照片、著作和手稿等,生动展现了艾思奇先生为中国哲学事业做出的贡献。
【观后感及思考】
参观艾思奇故居,我深刻感受到了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努力。
艾思奇先生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传播,他的著作《大众哲学》被誉为我国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故居中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让我对艾思奇先生的为人和学术成就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
艾思奇先生的故居不仅是他个人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哲学事业发展的缩影。
作为一名青年,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学习艾思奇先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族繁荣而奋斗的精神。
【结语】
总之,参观艾思奇故居让我受益匪浅。
这里不仅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更是我们汲取智慧、激发斗志的精神家园。
军区国庆60周年征文:纪念一位叫艾思奇的哲人
军区国庆60周年征文:纪念一位叫艾思奇的哲人第一篇:军区国庆60周年征文:纪念一位叫艾思奇的哲人一直以来在我心中有一个让我十分尊敬的人。
他不是身居显位的达官。
而是如他自诩的,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姓艾名思奇的教员。
其实艾思奇先生在我年岁尚小的时候,就因病离开了人世。
但对艾先生的学识和人品却有着一份与日俱增,难以割舍的崇敬之情。
那是在今年的三月上旬,我有了一次去艾先生的家乡云南腾冲的机会。
那天我在一位腾冲友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侨乡和顺艾思奇的故居。
故居里摆放着艾先生生前的遗物,而那夲书名为《大众哲学》的书被摆放在很显眼的位置。
我不由自主地久久地佇立在这夲书摆放的桌前,心中油然升起对故人深深地怀念之情。
同时,也不由记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篇发表在一家地方报刊上,题名是《我还是艾教员》的文章。
文章记述了身为党内马克思主义权威理论家的艾先生,一次到中南海的怀仁堂出席一个重要会议,一些熟识的己经在党内担任了重要职务的战友和同事在见面聊天之后便问及艾先生现在在干什么,言外之意,凭他的学识和能力,他也一定担任了重要职务。
但艾先生却十分坦然和平静地告他们:我还是艾教员。
“我还是艾教员。
”这一旣扑素实在又掷地有声的回答,折射出一位马克思义理论家视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于山的磊落胸怀。
的确艾先生把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信仰都放到了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伟业上,直至他逝世,都还是一名始终坚持在马克主义理论教育课堂上的教员。
他任过的最髙职务也只是代理过河南省开封地委副书记,中央党校付校长。
可是他的学识和人品却永远令世人敬仰。
他的生命就如那夲《大众哲学》的书一样永远光彩夺目,彪柄千秋!他留给我们今天的启示应该很多很多。
第二篇:纪念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纪念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母亲时常说,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穿过裙子。
因为母亲年轻的时候正是国家解放初期,生活条件比较贫困,能有一身不打补丁的粗布衣服穿就已经很不错了,穿裙子连想都没有想过。
游艾思奇纪念馆优秀作文500字
游艾思奇纪念馆优秀作文500字作文一
《游艾思奇纪念馆》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艾思奇纪念馆,我特别开心!
一走进纪念馆,就感觉好像进入了一个特别的地方。
里面有好多艾思奇爷爷的照片和他用过的东西。
我看到了艾思奇爷爷写的书,老师说他的思想很厉害,能让很多人明白好多道理。
有一面墙上挂着他的介绍,原来他从小就爱学习,特别努力。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房间里,摆放着他以前工作的桌子和椅子,好像能看到他在那里认真思考、努力写作的样子。
这次参观让我知道了,要像艾思奇爷爷一样,好好学习,努力思考,长大了做一个有用的人!
作文二
《游艾思奇纪念馆》
今天可真是特别的一天,我们去了艾思奇纪念馆。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大大的房子吸引住了。
走进里面,哇,好多东西呀!
我看到了艾思奇爷爷的好多照片,有他年轻时候的,还有他老了的时候。
听老师讲,他一直在努力传播知识,让大家变得更聪明。
还有一个故事让我很感动,艾思奇爷爷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是他还是坚持读书,在油灯下学习。
我想,我现在条件这么好,更应该好好学习。
在纪念馆里,我好像穿越了时空,和艾思奇爷爷对话,他告诉我们要勇敢追求真理。
这次参观太棒啦,我永远也忘不了!。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大众哲学艾思奇》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作品,它通过对人类思维方式和现代社会问题的剖析,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角度。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作者对于哲学的深入理解和对现实世界的敏锐观察。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思考,分享我的读后感想。
首先,本书以清晰简洁的语言风格呈现,表达力极强。
每一个章节都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和思维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核心概念与原则。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生动地诠释了哲学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作用,让人不禁对哲学的智慧和思考方式产生敬意。
其次,在书中我看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
书中提及了诸多热点话题,如科技进步对人类发展的影响、社会关系的变迁等。
通过哲学的思考方式,作者发现了其中隐藏的深层原因和影响,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和反思。
这使我深受启发,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提出了关于人性和道德的问题。
他通过对社会伦理和人类行为的讨论,引导读者思考人性的本质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这些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开始反思人性的善恶、自由意志的存在以及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等重要问题。
通过这些思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作者对于大众哲学的定义和发展作出了详细阐述。
他将大众哲学理解为一种能够普及给大众的哲学思想,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案例剖析,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运用哲学思维方式。
这对于普及哲学、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我对此深表认同,也期待大众哲学能够在社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总结起来,《大众哲学艾思奇》是一本让人深思的良好哲学读物。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哲学思考,作者引导读者窥探人类思维方式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并为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阅读本书,我不仅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开阔了我的思维,提升了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思辨和反思,用哲学的智慧塑造自己的人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之前偶然的机会,读到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一读,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说实话,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还犯嘀咕,哲学这东西,能好懂吗?不都是些高深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理论吗?但真正读进去才发现,艾思奇真有两把刷子,能把哲学讲得这么通俗易懂,就像是在跟你唠家常一样。
书里没有那种让人一看就头疼的长篇大论,也没有一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艾思奇用的都是咱们平常生活里能碰到的例子,来讲那些看似深奥的哲学道理。
比如说,他讲“矛盾”这个概念的时候,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讨价还价来举例。
买家想便宜点,卖家想多赚点,这两者之间的拉扯就是一种矛盾。
这一下就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一点儿也不遥远。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前段时间,我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
本来计划得好好的,要去海边享受阳光沙滩,放松放松心情。
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人多得要命,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悠闲惬意。
酒店价格贵得离谱,吃饭也到处要排队,这让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变得糟糕起来。
这时候,我和朋友就产生了矛盾。
我觉得既然都来了,就别太计较这些,还是尽量开开心心地玩。
可朋友却觉得这完全超出了预期,花了这么多钱还这么折腾,不值得。
我们俩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
这不就是艾思奇说的矛盾嘛!后来冷静下来想想,其实我们俩的想法都有道理。
我是想乐观面对,享受过程;朋友是觉得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心里不平衡。
这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观点在碰撞,而这种碰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再比如说,书里讲到“量变引起质变”这个观点时,让我想起了自己减肥的那段日子。
一开始,我每天只是稍微多运动那么一点点,比如多走几步路,少吃一口零食。
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变化,体重也没怎么下降。
但是我坚持下来了,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一点点。
慢慢地,运动的时间越来越长,吃的零食越来越少。
突然有一天,我上秤一称,发现自己居然轻了好几斤!这不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吗?一开始那一点点的积累,自己都没觉得有啥,可积累到一定程度,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艾像伴我一路前行作文
艾像伴我一路前行作文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它就像一位默默陪伴在我身边的挚友,给予我支持和力量,它就是“艾像”。
说起这个“艾像”,其实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我心中的一种信念、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在我每一次迷茫、每一次失落、每一次想要放弃的时候,都会悄悄地给我鼓劲,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记得那是我刚上高中的时候,面对着突然加重的课业负担,我感到无比的压力。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
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变得非常焦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有一天晚上,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我还在台灯下对着一道数学难题苦思冥想。
草稿纸用了一张又一张,可就是找不到解题的思路。
我的心情越来越烦躁,真想把笔一扔,直接上床睡觉算了。
就在我几乎要崩溃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艾像”。
我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是“艾像”,它会怎么做?它会轻易放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于是,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道题目。
我开始一点点地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回忆老师讲过的知识点,终于,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后,我成功地解出了这道难题。
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同时也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
我一直都很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报名参加。
但是看到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参与,我又有些心动。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艾像”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响起:“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不要害怕失败。
”于是,我鼓起勇气报了名。
为了准备这次演讲,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写演讲稿、修改、背诵,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可是,到了比赛的那天,当我站在舞台上,看到台下那么多双眼睛注视着我,我的心还是紧张得砰砰直跳。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之前准备好的台词好像一下子都消失了。
就在这时,我又想起了“艾像”,它仿佛在对我说:“放松,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我定了定神,调整了一下呼吸,慢慢地找回了状态。
最终,我的演讲顺利完成,虽然没有获得第一名,但我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这对我来说已经是最大的胜利。
寻访艾思奇的足迹
寻访艾思奇的足迹作者:陆安来源:《红广角·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2年第9期2011年冬,北方寒凝大地的季节,笔者一路南下,走向中国西南边陲紧邻缅甸的腾冲,在腾冲和顺乡,我慕名找到了《大众哲学》的创作源头、一代英哲艾思奇的故居。
走进故居,浏览那图文并茂的展板,观赏那饱经沧桑的实物,其实就是在翻阅艾思奇跌宕起伏的人生履历,翻阅这位仅仅活了56岁却在历史星空中留下耀眼辉光的哲学奇才的历史传奇。
一鸣惊人的哲学专著不到和顺,不到艾思奇故居,还真不知道这位从素有“荒蛮之地”之称的云南红土高原走出来的哲学家的代表作《大众哲学》的魅力有多大、影响有多深。
都知道毛泽东对艾思奇的赏识与青睐,但很少有人了解蒋氏父子对艾思奇竟也高度重视,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实属罕见。
“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犹输仰令名。
”这是曾任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幕僚的台湾学者马壁题赠艾思奇故居留念的一首七言绝句,意味深长地道出了一段历史的隐情。
1935年底,25岁的文学青年艾思奇闯荡上海,将自己在《读书生活》半月刊和《申报》上发表的系列文章结集出版,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大众哲学》(初版名曰《哲学讲话》)。
这部凝聚着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心血和智慧的作品,一经出版,即风靡天下,仅1949年之前就连续印行了32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大众哲学》的畅销,奠定了艾思奇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也引起了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广泛关注。
对哲学一向情有独钟的毛泽东,虽然远在陕北,但得到这本奇书之后,爱不释手,对书中的观点深以为然,大加赞赏。
虽与艾思奇尚未谋面,但神交已久。
艾思奇积极追求进步,在《大众哲学》出版的几乎同一时刻,1935年底,经周扬、周立波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10月,艾思奇、周扬等人从上海来到了延安。
在他们住的窑洞外面的土墙上,贴着红红绿绿、各式各样的宣传标语,其中有一幅,赫然就是“欢迎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到延安”,浓墨重彩的标语反映了艾思奇在延安军民心中的地位。
学习艾思奇的科学治学精神心得
学习艾思奇的科学治学精神心得学习艾思奇的科学治学精神心得学习体会学习艾思奇的科学治学精神心得精神心得治学科学艾思奇学习在记念艾思奇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不但要缅怀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色贡献,也应认真学习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从繁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上说,我们既要继续他在学术上的杰出成果,更要继续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治学精神。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
实事求是,即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实际之的,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艾思奇牢牢掌控这一精华,十分重视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以说明中国的实际题目,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并升华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他以为,哲学的中国化、现实化不是书斋课堂里的运动,不是滥用公式的运动,是要从各部分的抗战动员的经验中吸取哲学的养料,发展哲学的理论。
然后才把这发展的哲学理论拿来利用,唆使我们的思想行动,我们要根据每时期的经验,不断地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理论,而不是要把固定了的哲学理论,当作支配一切的死公式。
艾思奇的观点和学风,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熟悉不可能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结合,要求不断解放思想、不懈探索。
不解放思想就没法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
艾思奇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就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进程。
1950年,在清华大学讲授对峙同一规律时,艾思奇提出基本粒子不基本、依然可分的观点。
在坐的一些物理学教授根据当时所把握的专业知识,坚持以为基本粒子是不可分的,有人乃至以为艾思奇不懂自然科学。
后来的科学发展证明,艾思奇的观点是正确的。
作为一位哲学工作者,能在物理学领域有如此创见,其中所体现的解放思想、寻求真理的勇气,正是理论创新与学术研究的第一要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兼容并蓄,容许不同意见,听取不同观点。
读艾思奇《大众哲学》有感
《大众哲学》读后感
路灯
(2014年10月28日)
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对他更是崇敬。
艾思奇对哲学的揣摩程度已有到了可以把玩的程度,想必哲学已经熟烂于心。
在旧中国就有这样的造诣,着实让我们感到佩服。
通读全书,本书第一部分讲述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指出哲学并不神秘。
哲学与日常生活的感想有共通点,但同时又有差异。
“哲学思想是人们的根本思想,也可以说是人们对于世界一切的根本认识和根本态度。
这就是哲学的真面目。
”;第二部分讲述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四种不同世界观谈起,把世界观归结成两大类:观念论和唯物论。
指出:“世界上找不到第三类的哲学,即使有,也只是把两类拉连一下,弄得一半是观念论,一半是唯物论,也并不是纯粹的第三种东西。
”;第三部分讲述“认识论”,论述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真理的客观性问题,尤其是强调了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主要讲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和五大范畴。
《大众哲学》是我们老百姓都能接受的哲学,是中国人应该认真学习的著作。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事例,
简明扼要而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原理、认识论内容和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范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一扫旧中国哲学界沉闷的空气,深得广大知识青年的喜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过瘾,全书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在感受“小故事”生趣的同时体味到明晰的“哲学”。
爱上了《大众哲学》,更爱上了艾思奇。
让自己对生活多了一份感悟,那就是如艾思奇研究哲学一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忆艾思奇同志
作者: 刘惠之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29-31页
主题词: 艾思奇;读书生活;留学生;自我介绍;樱花;东京;李公朴;翻译工作;昆明;名字
摘要: <正> 时间要回溯到一九二七年,在日本东京近郊大岗山,我们几个云南籍的留日学生等待着一个从家乡来的新留学生。
他来了。
他个子不高,宽额下一双大眼睛闪亮。
手里提着一只小箱子。
当他和我们握手时,操着浓重的昆明腔:“您家请好好的?”身在异国听到乡音,格外亲切。
经过自我介绍知道他名叫李生萱,这是我和艾思奇同志的第一次见面。
不过艾思奇这个名字是七年后牠发表著名的《大众哲学》时用的。
此后,除了熟悉的老友外,很少有人再喊他的本名了。
日本的樱花,和那樱花映辉时的富士山是非常迷人的,不夜的“银座”也近在咫尺;但这一切对十七岁的艾思奇难以动心。
他到东京后,整日坐在“榻榻米”上用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
大众哲学艾思奇读后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哲学这个词往往会让人感到陌生和遥远。
然而,当我读完《大众哲学艾思奇》这本书后,我对哲学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考方式,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以艾思奇为主人公,通过他的经历和思考,将哲学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艾思奇是一个普通人,他的生活和我们没有太大的区别。
然而,他在遇到一系列问题和困惑后,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与朋友的对话和自己的思考,艾思奇逐渐领悟到哲学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让我发现,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它教会我们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找到答案。
通过哲学的思维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己,并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哲学的基本概念,如存在、真理和伦理等。
这些概念看似抽象和晦涩,但作者通过举例和解释,使其变得易于理解。
我通过阅读书中的例子,逐渐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在讨论存在的问题时,作者提到了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存在的,包括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和我们所想到的概念。
这个观点让我对存在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此外,作者还讨论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他指出,哲学和科学虽然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但它们都在探索真理和解决问题。
科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而哲学则通过思考和辩论来探索真理。
哲学和科学的相互关系让我认识到,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思考科学的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学到了一些关于伦理的思考。
伦理是研究道德和价值的学科,它关注人们应该如何行为和做出决策。
在现代社会,伦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困扰人们。
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道德困境时,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哲学的思考方式,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价值观来思考这个问题,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总的来说,读完《大众哲学艾思奇》这本书后,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纪念艾思奇的杂感
纪念艾思奇的杂感
尹文和
【期刊名称】《保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艾思奇同志以五十六岁之盛年,于1966年3月22日在北京病逝,至今将近三十个年头。
这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哲学家,竟不永寿,真可谓“千古文章未尽才”。
承杨苏同志在最近出版的《艾思奇传》里,记述了我1951年(当时我才18岁)在北京首次见到恩奇同志的情影,我与思奇同志自然有情谊乡谊亲谊,这方面的回忆,我已写了几篇刊诸报刊,这次就仅写一点纪念思奇同志的杂感吧。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尹文和
【作者单位】云南省腾冲县政协!副主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1
【相关文献】
1.近10年来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综述——纪念艾思奇诞辰100周年 [J], 吴汉全;宿士颖
2.论艾思奇《哲学讲话》在唯物辩证法论战中的地位——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96周年(上) [J], 耿彦君
3.从"大文化"视角探究艾思奇的理论创新精神——为纪念艾思奇诞辰一百周年而作[J], 阳作华
4.论艾思奇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纪念艾思奇诞辰96周年[J], 苏富强
5.艾思奇与两次理论学习运动——纪念艾思奇诞辰100周年 [J], 王寿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大众哲学》有感
读《大众哲学》有感哲学是什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什么区别?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自上学以来,喜欢关注新闻热点社会话题的我一直就在思考这些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也是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伴随着我的不懈努力我成功地推优入党,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我也曾问过一些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同学,想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伟人的思想,应该读哪些书?他们说当然是这些伟人的著作,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家庭的起源》、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著作。
我深以为然,从图书馆借来过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当时也是在上一门有关国际政治的通识课,一本小小的册子,令我获益匪浅,其中关于帝国主义完整理论的介绍令我在追踪当代国际政治热点话题的过程中如鱼得水,但是关于什么是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些问题,我还是不是很清楚,因为虽然这些著作写的非常好,深邃而充满哲思,但有些晦涩而且因为时代或者是翻译的问题,书中提到的许多人名和概念我都不是很明白,直接阅读这些著作对我来说难度实在不小。
直到在今年的一个学党史活动中,我突然灵光一现,在建国前文盲率极高的中国社会,当时的共产主义者是怎么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呢?或许我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可以从这里出发。
在我的请求下,一名学文科的学长推荐给我一篇文章,摘自《红旗文稿》,题目是《延安时期我们党是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章盛赞了艾思奇先生的《大众哲学》并引用毛主席的话说此书堪比十万雄狮。
怀着对艾思奇先生的缅怀和敬仰,我从图书馆借来了《大众哲学》这本书,开启了我的哲学之旅。
全书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先从日常生活入手,介绍哲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我的理解是,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哲学例如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哲学,但是总能说出很多具有哲理的话让村民信服,他的哲思是从日常生活中来的,是长年累月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给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一封信450字作文
给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一封信450字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亲爱的爱丽丝,你好,我是在你那奇妙的梦境之外,一个遥远角落的仰慕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艾思奇敬仰已久
作者:任仲然
来源:《博览群书》2017年第05期
·壹·
有幸在云南工作五个年头,我去过全省所有的县和不少乡村,腾冲也先后去过几次。
我熟悉云南的山山水水,热爱高原上的一草一木,喜欢在田野踏察人文历史,乐意吸纳来自老百姓的地气生机。
从《哲学的力量》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读者会很容易看出我对云南的真挚情感、对云南人的由衷敬意。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那一天,我再次来到腾冲,预知即将完成在云南的任职,此行也有告别的意味。
晚上,我在一个古朴村落住下,这里的村子几百年来一直叫“巷”,保留着明代军事组织的称谓,“文革”期间亦未改变。
在老乡家中,我不经意间就触摸到了浓郁的人文传统气息,堂屋正厅牌匾的每一个字都有讲究——“地”字要连土,“国”字不开口,书法细节体现的是边地文化理念。
第二天的清晨,我沿着比茶马古道还高一个等级的“官马大道”漫步,寻找着历史的痕迹。
热心的村民介绍,路中间被马蹄踏出坑坑洼洼亮晶晶的大石板是朝廷官员走的,驮茶运盐的马帮只能走在边上。
这条已经杂草丛生的沧桑古径,向南通往缅甸乃至印度洋的岸边,向北通往昆明乃至北京,再往远处走就是连接欧洲的丝绸之路了。
匆匆吃过早饭,我就迫不及待来到艾思奇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体写就的“学者、战士、真诚的人”8个大字。
宁谧的故居参观的人不多,生动翔实的史料静静地向我述说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
一幅相片里沉思的艾思奇注视着我,好像有话要说,但欲言又止,让我感觉到了他的深切寂寞。
那一刻,我想到了应该为艾思奇,为中国的哲学,也为自己做点什么。
此后的一年多,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哲学的力量》上。
写作的过程中,我大量阅读了艾思奇的著作和相关书籍,从中体验到革命的滋味甜酸苦辣,思想的滋味田野芳香,哲学的滋味恰如云南的普洱茶特耐回甘,强烈的认知共鸣油然而生。
随着对艾思奇研究的深入,我愈加觉得有些人把他看浅了、看低了、看俗了、看偏了,缺乏起码的了解。
以前,人们习惯把艾思奇视为传播通俗哲学的一般学者,当成那个特殊时代昙花一现的人物,往往认识不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属于艾思奇的思想多么难能可贵。
作为后来人,我有责任穿越时空隧道,透过层层迷雾,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把这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接续下来、传承开去、发扬光大。
·贰·
辛亥革命的第二年,艾思奇出生于中缅边境要地腾冲县的古镇和顺。
小时候,他在昆明和香港两地念书,后来两次到日本留学读冶金专业,回国即在上海教书写专栏搞出版,1937年奔赴延安当抗大的教员,接着分管文化主办报刊,毛泽东与他数十次在窑洞里探讨哲学问题,解放后进京在中央党校任哲学教研室主任和副校长。
可惜英年早逝,56岁的艾思奇在“文革”开始那年,匆匆走完了人生道路。
艾思奇勤奋智慧质朴务实,红火时不骄,失落时不馁,浑身充满了思想灵气和哲学正气。
他是知识渊博的谦谦书生,政治忠诚的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承人,民族解放事业的英勇战士,大众思想家宣传家哲学家。
其哲学思想至少影响过一两代人。
英国哲学家罗素提醒过,要想了解一个时代,就必须了解它的哲学。
然而,任何时代的哲学,总会有人出来担纲,艾思奇就是他那个时代哲学的杰出代表。
他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亦有真诚付出。
艾思奇哲学如同一条蕴藏翡翠玉石的苍茫山脉,以往我们对此开发利用得不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反而被误读误解以致冷落,这是极不应该的。
我们要了解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就很有必要读懂艾思奇。
毫无疑问,艾思奇哲学具有强大的力量,不但能够打烂颓废思想的牢笼,而且还可以转化为精神动力。
是的,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量——自然的力量、金钱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权力的力量、体制的力量、精英的力量、民众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我尤其看重哲学的力量。
哲学的力量就是思想和思考的力量,就是信仰和信念的力量,它一旦变成精英乃至民众的力量,就会释放出融入自然、超越金钱、驾驭权力、构建体制、改造社会的力量。
哲学的力量即是硬实力中的“软核心”,当然更是软实力中的“硬核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武器不可丢失。
进而言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增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要首先从根本上提升哲学自信。
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诚然,硝烟中的哲学与书斋里的哲学不同,生活中的哲学与理论上的哲学不同,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迥异而又相同,但每种哲学都有自己的根、自己的魂、自己的力量。
我特别想说的是,无论是组织还是国家,无论是闹革命还是搞建设,忽视或低估哲学的力量,都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叁·
关于艾思奇哲学,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下面这么一段逸闻。
1950年代初,蒋介石苦闷中时常反省,寻找在大陆惨败的深层原因。
某天,他看见书橱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想起前些年在上海、重庆、南京等地查禁进步书刊的糗事,突然间有了顿悟:原来国民党不是共产党用土枪土炮打败的,而是被艾思奇这本不到10万字的书打败的。
据说,蒋介石曾经怒骂陈立夫一伙:“你们这帮人,白吃饭,不做事,共产党能写出《大众哲学》,国民党怎么就写不出来呢?”他感叹,《大众哲学》冲垮了“党国”的思想防线,导致大陆的江山易主。
“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
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尤输仰令名。
”这是云南腾冲艾思奇故居墙上的一首诗,写这首诗的人名字叫马壁,早年当过蒋介石父子的幕僚。
逸闻的情节可能会有些夸张,诗词的色彩可能有些浪漫,但艾思奇的哲学确确实实非常了不起。
不可思议的是,当下的哲学领域,有腐朽没落思想的糟粕回潮,有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强势侵袭,市面上还流行着杂七杂八的东西。
前些年的某段时间,个别人对中国现代的哲学,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持理论虚无主义态度。
或抹黑,或否定,或质疑,或歪曲,西方的什么都好,中国的什么都不好,对共产党的理论更诟病不已,实在令人忧虑重重。
他们这样做,如果不是无知,那就是别有用心。
历史是有基因的,理论是有血脉的,哲学是有造化的。
我们若忘记了艾思奇,就等于忘记了中华民族危急关头一段精彩的哲学思想史,就等于中国哲学丢失了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记忆。
认可或不认可艾思奇,关系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走势。
假如背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对于执政6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都是不可思议和非常危险的。
历史经验和教训都表明,要想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想全面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我们的硬实力一定要硬起来,不必去管别人说三道四;我们的软实力一定要强起来,特别是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软实力,务必尽快提升。
我写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对理论虚无主义作出反驳,力图用确凿的事实向人们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很厚实、很精深、很管用,一点也不虚无——艾思奇足以证明。
·肆·
在这本书中,我沿着艾思奇的人生足迹入手,梳理他的哲学思想成长历程;沿着其独特的理论价值路径入手,论证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卓越创造;沿着其人品人格的尊贵底蕴入手,用白描笔法再现这个有情有义的人。
落脚点放在了盘点和解读艾思奇的中国特色哲学思想,提炼概括他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哲学贡献。
借此机会,我还要告诉读者一件鲜为人知的事。
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中文最早全译本,得以在恐怖的1938年出版,艾思奇是立了大功的。
此前译者多次与各大书店联系出版事宜都碰了钉子,翻译工作从断断续续到被迫中止。
经人介绍,译者找到艾思奇提出合作要求。
当时艾思奇主持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工作,他果断决定每月预付给每位译者80圆版费,为此出版社拿出2000圆专款在银行设立单独账户,这几乎占出版社全部资金的一半,可见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的情结。
艾思奇一生做了五件大事:在社会剧烈变革时期,他坚决批判抵制了阻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反动哲学;在百孔千疮的旧中国,他推出了催生革命和进步的新哲学;在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中国共产党人亟需理论武装时,他成功地助推了马克思主义现实化;在古今中外哲学发生剧烈碰撞的关节点上,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新旧交替的哲学范式。
遗憾的是,艾思奇精神境界和哲学思想的稀缺性及恒久性,几乎被变化多端的时政烟云遮蔽了,而且即便偶尔提起也会听到一些微词和杂音,某些人会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甚至有意无意地贬低。
没必要回避,我的确是艾思奇的崇拜者,对他敬仰已久,敬佩有加。
但坦率地说,在很大程度上,这本书并不是要为艾思奇树碑立传,而是要尽心竭力为他还原历史真实,为他作思想和精神的辩护,为其哲学力量呐喊疾呼。
我要尽自己的所知所能,重塑真实真诚真萃的艾思奇,读懂深沉深刻深邃的艾思奇,对他独特的哲学力量进行深度挖掘和系统阐释。
重新走近艾思奇,再次发现艾思奇,深度解读艾思奇,应当作为我们提升哲学自信所要补上的功课之一。
(作者任仲然,主要作品有《从政者真话实说》《风中的芦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