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单元 货币政策:教学案例
【金融基础教案】货币政策教案
备注:教学环节可根据具体课程教学需要调整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教学手段
1.投影仪2.多媒体
参考资料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
导入新课
知识准备
总结归纳
视频中提到的货币政策是指什么?它具有哪些特征?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控制和
调节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的方针和措施的
总称。
货币政策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货币供给会对商品和劳务形成购买力,货币作为一般社会财富的代表,对商品和劳务的追逐形成社会总需求。
利率水平是通过对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调节来影响社会总需求。
(三)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
货币政策对金融宏观的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等金融变量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以达到间接调节经济变量,实现金融宏观调控。
(四)货币政策是长期的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如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都不是在短期内能实现的,是长期政策目标。即使采取一些短期措施,也是为实现长期目标而服务的。
1.货币政策的概念;
2.货币政策的特征
出示视频
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炼要点
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课后习题
一是货币政策的目标;
二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操作工具,即货币政策工具;
三是执行货币政策所达到的政策效果。
二、货币的政策的特征
(一)货币政策是金融宏观调控政策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金融变量的调控,来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状况和就业水平等金融宏观运行情况产生影响,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货币政策案例
货币政策案例一: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抑制通货膨胀2010年一月份提高准备金率,这是自2008年6月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间隔一年多之后的首次准备金利率的上调。
我们认为三大原因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首先,经济已无后顾之忧。
公布的我国2009年12月出口增长17.7%,远超预期,这也是14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这提供了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证据。
其次,通胀压力已经明显。
根据申银万国最新的报告显示,预测09年12月通胀率在2%,今年全年通胀率为3.2%,通胀压力上升。
最后,央票利率上升的调控作用及其规模,不足以达到政府控制风险的目的。
从此,开始了中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接连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以抑制通货膨胀。
具体调整历程如表一:表一:图一:货币政策案例二:1998年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分析背景介绍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控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三次调低存款利率。
这些措施增强了金融机构信贷供给能力,有利于扩大货币供应,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信贷总量的调控向间接方式的转变,相应也就迫切需要建立起能够代替规模管理进行总量控制的间接货币政策工具。
从货币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自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办以来、银行间同业市场不断发展,交易主体不断增加,交易日趋活跃,利率弹性增强,已逐步成为商业银行调剂头寸的首选和主要场所。
特别是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债券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为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必要条件。
为保证1998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
作为1998年重要的货币政策措施之一,中国人民银行于当年5月16日恢复公开市场业务,加大操作力度,灵活有效地管理基础货币,保证商业银行增加贷款的资余需要,支持经济发展。
基本操作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午5月26日恢复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
货币银行学案例汇总
货币银行学案例汇总案例一: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在货币银行学中,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
案例背景某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低增长状态,政府决定采取货币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在货币宽松政策实施之前,通胀率持续低迷,经济活动疲软。
分析过程1.货币宽松政策的实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和消费,提高市场需求。
2.影响经济活动通过货币宽松政策,企业和个人可以更容易获得低成本的借贷,从而增加投资和消费的活动。
这将推动经济活动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3.增加就业机会经济增长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因为企业需要雇佣更多的员工来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
这将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和就业率,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4.消费需求的增加货币宽松政策刺激了个人消费的增加。
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和就业机会的增多,个人的收入增加,促使他们增加消费。
这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5.通胀压力增加货币宽松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因为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需求上升。
政府需要密切监测通货膨胀水平,采取措施控制通货膨胀。
6.经济增长的持续性货币宽松政策可能会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但政府需要考虑政策的长期影响。
如果货币宽松政策长期实施,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和不稳定。
结论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政府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和消费需求。
然而,政府需要密切监测通货膨胀水平,避免过度刺激经济导致金融风险。
同时,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和长期影响也需要考虑。
案例二: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货币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制定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案例背景某国的货币市场非常发达,各类金融机构和个人在货币市场进行借贷、投资和交易活动。
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
分析过程1.货币市场的角色货币市场是金融机构和个人进行短期货币融通的场所。
货币政策目标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掌握货币政策的三大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3)理解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货币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货币政策的兴趣,增强其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货币政策的三大目标及其作用。
(2)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货币政策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2)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复杂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调整情况,引发学生对货币政策的兴趣。
(2)提问:货币政策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介绍货币政策的定义,强调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重要性。
- 分析货币政策的作用,如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
(2)货币政策的三大目标- 介绍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三大目标的含义。
- 分析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强调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3)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 强调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货币政策的认识。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货币政策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2)案例分析: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调整及其影响。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货币政策三大目标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政策,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调整情况。
2. 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调整及其影响。
3.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货币政策的论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货币制度教案》课件
《货币制度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理解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各种货币制度的特征,包括金属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和数字货币制度。
3. 让学生了解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认识我国当前的货币制度。
4. 培养学生运用货币制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货币的起源与演变1.1 货币的起源1.2 货币的演变过程2. 货币制度的概念与分类2.1 货币制度的概念2.2 货币制度的分类3. 各种货币制度的特征3.1 金属货币制度3.2 信用货币制度3.3 数字货币制度4. 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4.1 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与发展4.2 我国当前的货币制度5. 货币制度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与挑战5.1 货币制度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5.2 货币制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货币的起源、演变过程,货币制度的概念、分类及各种货币制度的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讨论货币制度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与挑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货币制度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货币制度》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货币制度的相关图片、图表和案例。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货币制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沟通等方面。
4. 课程考试:设置课程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货币制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货币的起源与演变第5-8课时:货币制度的概念与分类第9-12课时:各种货币制度的特征第13-16课时: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第17-20课时:货币制度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与挑战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货币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018年货币政策案例分析-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货币政策案例分析篇一:财政货币政策案例分析财政货币政策案例分析姓名班级学号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各国政府在面对经济波动时纷纷主动干预经济,影响经济的能力趋于增强。
近年来我国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成功经验,加大了运用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尤其是近年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及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等状况。
我国政府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的力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
这期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对此,本文就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问题;对策一、案例内容201X 年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
从国际上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再掀波澜、经济形势“哀鸿一片”、欧债危机深不见底。
从国内来看,经济运行也起伏不断、中小企业融资难、人民币升值压力大等。
面对充满诸多挑战和多变因素的经济环境,201X 年中国经济走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X 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重要的一年,经济发展如何更是关系重大。
其一从短期来看,通胀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根本的抑制。
201X 年以后的这一轮通胀已经调头了,指标已经下来了。
但是这种通胀的回落是不是具有稳定性,能不能持续,这是需要我们论证的。
其二经济增速、回落能不能稳定在合理的区间,而不是过度的下滑、持续的下滑。
怎么稳定增长,这是中期的任务。
其三结构调整,比如需求结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依然不是很理想,这是长期任务。
二、该案例存在的问题分析纵观我国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历程,从建国后一直奉行的“双松”政策到1998年底起开始施行的历时近七年之久的“一积极,一稳健”的宏观政策,再到201X年我国政府开始奉行的“双稳健”政策,我国政府正是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国际经济动态的转变,审时度势,成功地完成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
货币政策PPT教案
3、公开市场业务
第十章11
3、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 买进证券
收缩信贷规模 扩大信贷规模
通过影响实有准备金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通过影响证券市场价格来影响利率结构;
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证券
市场必须高度
发达,并具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等
特征。同时,
第十章12
央行必须拥有相当的库存证券;
首先,美联储通过其在纽约的交易中心以回购 协议的方式为市场注入大笔资金,2001年9月 12日,美联储持有的有价证券金额高达610亿 美金,在此之前,美联储日平均证券余额仅为 270亿美金。
第二、美联储通过再贴现直接将货币注入银行 体系。9月12日的再贴现余额高达450亿美金, 远远超过在此之前的5900万美金的日平均余额。
金率
备金
率
•再贴现率
•公 开 市 场 业务
•基 础 货 币
•货 币 供 应量
•稳 定 物 价
•充 分 就 业
•经 济 增 长
•国 际 收 支平衡
五、货币政策的效果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1、货币政策的时滞
认识时滞(认识到需要采取措施的时间) 决策时滞(从认识到实际采取措施的时间) 中期时滞(中央银行采取行动至对金融机构产生影
货币政策
会计学
1
一、货币政策的 含义
货币政策的含义:中央银行为实现其
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
货货币供应量货的方针和货措施的货总称。 货
币
币
币
币
币
政
政
政
政
政
策
策
策
策
策
体
目
工
18.1 货币知识(教案)【导游业务 第五版】
课
教
学
(70
分钟)
教
学
活
动
教师理论讲解:知识点1
1.外汇的概念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一种支付手段,包括外国货币 (钞票、铸币等)、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息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等)以及其他外汇资金。
2.我国的外汇政策
我国对外汇实行国家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方针。在中国境内,禁止外汇流通、使用、质押,禁止私自买卖外汇,禁止以任何形式进行套汇、炒汇、逃汇。
2.通过课后小测和历年真题,归纳总结本次课的相关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通APP课后拓展提高模块(课件、课后小测、历年真题、线上答疑、拓展提高)的内容。
教学诊改
(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历年真题】:
【2019年真题·判断】中国对外汇实行国家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方针,在我国境内禁止外汇质押、禁止私自买卖外汇,禁止套汇、 炒汇和逃汇。( )
【2017年真题·单选】下列外币中,目前在中国境内可以兑换成人民币的是 ( )。
A.马来西亚元 B.老挝基普 C.菲律宾比索 D.朝鲜圆
【2020年真题·单选】下列外币中,能在中国境内兑换的是( )。
(一)退税对象
在我国连续居住不超过183天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同胞。
(二)退税物品
服装、鞋帽、化妆品、钟表、首饰、电器、医疗保健及美容器材、厨卫用具、家具,空调、电冰箱、洗衣设备、电视机、摄影(像)设备、计算机、自行车、文具、体育用品等,共21个大类324种。但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限制进出境物品表》所列的禁止、限制出境的物品,如食品、饮料、水果、烟、酒、汽车、摩托车等。
【金融基础教案】货币政策目标教案
《金融基础》教案教师:序号: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为物价稳定提供物质基础。
(2)矛盾性:2.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1)统一性:物价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只有物价稳定,才能为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经济增长又是物价稳定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增长,才能不断增加有效供给,实现供求平衡,从而保持物价稳定。
(2)矛盾性:在经济扩张时期,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而减少货币供给量,这往往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会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这会导致物价上涨。
3.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1)统一性:一国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汇率的稳定,也有利于国内物价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2)矛盾性:要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需要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够来增加社会总需求,进而导致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而形成国际收支逆差。
当逆差很大时,又需要限制进口,并压缩国内投资规模,这样会阻碍国内经济的增长,甚至会引起经济衰退。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政策工具的使用是否恰当、政策目标能否实现,这就需要借助于一些可以被量化和操作的经济指标。
这些经济指标就成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性金融变量,人们称其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中起到以下作用:第一,控制工具。
第二,传导工具。
第三,信息反馈。
分析讲解各种目标之间的关系对比启发学生讲解提问个别回答备注:教学环节可根据具体课程教学需要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单元货币政策
例题
货币政策“三大法宝”即货币政策一般性工具各自有何优缺点?
货币政策“三大法宝”是指货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这三种政策工具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缺陷。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对不同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准备金政策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达到控制货币总量的目的。
这一政策的主要优点有:作用力大,主动性强,见效快。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直接收缩和扩张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
举例来说,假设商业银行存款规模50万亿,法定存款准备金提高1%,商业银行就直接向中央银行多缴存5000亿,这5000亿就无法参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如果存款扩张倍数是4,那么直接减少2万亿的存款货币,相当于降低总存款的4%。
因此,可见这种政策效果之大。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存在一些局限性:(1)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作用猛烈,通常不轻易调整。
(2)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通常对不同金融机构具有不同的影响,有失公平和公正。
(3)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会扰乱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给商业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2.再贴现政策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和再贴现门槛调整基础货币的发放。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影响市场利率和流动性。
再贴现率的变化具有信息发送功能,向市场传递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而引导市场利率的走势。
从作用机理上来看,提高再贴现率相当于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从而商业银行将提高对客户的贴现率和贷款利率。
在较高利率水平下,贷款需求会下降,信用量就会紧缩。
另外,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与调整具有结构性调整的效果,具有鼓励和限制特定金融业务的发展。
再贴现政策还是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的途径。
2008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中,美联储正是通过再贴现政策为各种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为降低金融危机给经济带来的破坏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再贴现政策存在如下一些局限性。
(1)再贴现的主动性不在中央银行。
尽管中央银行可以调整再贴现率和再贴现的门槛。
但是,对于具备进行再贴现操
作的金融机构来说,是否进行再贴现完全是自由的。
中央银行没有权利要求金融机构必须通过再贴现窗口进行贷款。
因此,再贴现政策的变化很难影响那些资金比较充分的金融机构。
当市场流动性较高时,提高再贴现率的作用效果也很小,因为,商业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回购等业务在金融市场获得低成本资金,而无需向中央银行借款。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就无法运用这个工具进行货币政策操作。
(2)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通常比较有限。
正是由于该政策的主动性掌握在金融机构手中,再贴现率的调整通常在影响市场利率的传导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3)通常再贴现率调整较为方便,但是作为一种基础利率,它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频繁调整会增加利率风险,干扰市场机制的正确有效的发挥。
(4)作为最后贷款人的窗口,再贴现政策会给金融机构带来道德风险。
当金融机构认识到中央银行会通过再贴现方式来承担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风险时,金融机构会更加倾向于从事高风险的金融活动,从而增加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3.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供给的最为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买入和卖出债券达到发放和回收基础货币的目的。
因此与前两种工具比较具有很多优点。
(1)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性强。
通过直接入市进行证券买卖可以调节市场流动性,影响资金的供求平衡,达到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目标。
(2)灵活性强。
公开市场业务通常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操作,而且操作的力度可大可小。
通常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公开市场业务采取小规模持续操作达到基础货币变化的连续性。
另外,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可变,发生错误操作可以通过反向操作及时调整。
(3)调整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公开市场业务完全是市场化的操作,对市场影响较为温和。
这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但是,公开市场业务能否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受到一些条件的约束和影响。
首先,要能够顺利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必须要有一个足够规模的证券市场可供中央银行进行操作。
在过去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发展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只能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而央行票据的成本较高,严重制约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
其次,公开市场业务要有效发挥作用,还需与其他政策工具相配合。
通常要紧缩货币时,出售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同时降低再贴现利率,
引导市场利率下降。
这样就无需通过改变资金的市场供求再影响市场利率这种较慢的传导方式,从而达到快速有效地实现政策目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