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用物象
《穿针引线,别有意味——小说中“物象”的作用》课堂实录
师:对,是马林鱼。 有时候不禁会问,这些小说突出这些“物”,这样 写有什么用? 我们试以《老人与海》为例,分析里面出现的马 林鱼有什么作用。 生: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生:塑造人物形象。 师:塑造出老人什么形象? 生:坚韧、顽强。 生:还能象征或者深化主题。 师:那是什么主题呢? 《老人与海》里面有一句 名言,经常被引用,是哪一句? 生:你可以消灭他,不可以打败他。 师:也有的翻译成:“你可以把我打倒,但不能把 我打败。 ”这其实就是小说的什么? 生:主题! 师:那这个马林鱼有没有揭示这个主题的作用? 生:有。 师:当然,那个马林鱼生活在海里面对吧,可能 跟交代环境也有一定关系。 我们捋一捋,“物象” 的作用可以从哪些角度答 题? 生: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 师:(小结)没错,人物、情节、环境属于小说三要 素,然而老师经常说小说要素应该是三加一,加哪个? 生:主题。 师:对,“物象”属于这四个吗? 生:不属于。 师:那,答“物象”的作用或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 “物象”,从哪些角度答? 生:就是从那“四”个要素。 师:这就是答题的角度(见投影)。
最后的结局是……? 生:不完满! 师:小说花了不少笔墨写“鞋”,请举例说说做鞋
或者送鞋时主人公的心理。 生:首先她做鞋的时候想做小一点,然后想让对
方留在家里不要走那么远,然后还是担心他,就没那 么做。
师:非常好。 这很矛盾,守明想把鞋做小一点, 说明她有一点……
生:不舍,私心。 师:很好,这一点上确实说明她有一点私心,那 她最终有没有那么做,请在文本中找出答案。 生:“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 师:文本强调了她“一丝不差”,刚才咱们说她有 点私心,那这会我们可以说她怎样? 生:很照顾对方,很体谅。 师:对,很体谅,很体贴,很贴心。 好,还能找到 什么? 生:在送鞋的时候,把鞋送给那个人,那个人伸 手跟她握手。 师:握手这个地方,我们一起看一下,怎么说的? 生:“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 接着她身上 也出汗了。 ” 师:说明什么? 生:非常紧张,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 师:前面一点还有一段写得很特别,那一段对话 是什么来的? 生:想象。 师:再换一个词。 生:幻想。 师: 这个幻想很有趣。 做鞋的这个过程说明已 经对未来充满憧憬。 刚才这些分析,已经说明鞋对守明非常重要,我 要告诉你们的是,小说后面三个字— ——“有删改”,说 明原文不止这样,我去看了看,发现鞋还有很多“戏 份”(内容),我试着举一两个例子来和大家一起品一 品。 比方说这个— ——“做鞋守明是不怕的,她给自己 做过鞋,也给父亲和小弟做过鞋”,“她就提前想到了 今天这一关,暗暗上了几分练习的心”,说明她是心 思细腻的,有准备,有技能的。 这一段描写的前面, 如 果 是 “ 手 拙 ” 的 姑 娘 , 遇 到 这 种 事 情 — — — 给 未 婚 夫
小说中物象的作用教案
小说中物象的作用教案目录•引言•物象概念及分类•物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物象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物象在营造环境氛围方面的作用•物象在增强艺术效果方面的作用•总结与回顾01引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小说中物象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小说中物象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物象所蕴含的情感、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物象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介绍物象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物象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选小说中的物象,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物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营造环境氛围等方面的作用。
课堂展示与交流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物象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探讨物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教师总结与点评教师对各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物象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教学内容与安排02物象概念及分类物象定义及特点定义物象,即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但有意识的人却能够感知到它的存在。
在小说中,物象是作者通过文字描绘出来的具体物品或景象。
特点物象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和象征性。
客观性指物象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具体性指物象是具体的、形象的,能够通过感官被直接感知;象征性指物象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某种情感、观念或象征意义。
01020304自然物象社会物象文化物象精神物象物象在小说中的分类包括自然界中的山水、草木、虫鱼、鸟兽等。
这些物象常常被作者用来描绘环境、渲染气氛、寄托情感。
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物品、建筑、服饰、饮食等。
这些物象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面貌,也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特征。
八年级上册美术-2讲课
二、前后遮挡法
用画面前边的景象 遮挡后边的景象来表 示前后、远近关系。
我们看到的 建筑群,用前后 遮挡的表达方式 描绘,可以表现 出简洁、清晰的 艺术效果。
《安徽宏村》速写 吴冠中 2001年
焦点透视法:我 们在绘画作品中经常 看到的一种空间表达 方式,可以在画面中 再现客观的物象空间。
三、焦点透视法: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焦点透视是在研究眼睛所看到的视觉真实
近
近
宽
大
远
远
窄
小
近
近
实
高
远
远
虚
低
三、焦点透视法
消失点
我们在自然中看到物体 呈现出近大远小、近实 远虚的空间关系,这种 现象叫做“透视”,也 叫透视变形。
视平线
三、焦点透视法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西方传统绘画以焦点透视法来表现物象的空间深度。画家的视点相 对固定,可将看到的景物在画面上真实地表现出来,使景物具有远近空 间感和立体感。
逐步对画面中的物体进行上色,注意观察不同色彩的搭配与穿插。多观察,多思考。 SL.D
课堂小结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一、物象空间的含义 二、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 1.物象上下安排法 2.前后遮挡法 3.焦点透视法 4.散点透视法等
美术八年级上册 人美版
谢谢!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就是一张图中有两个消失点的透视图。 立方体的两对竖面与画面成斜角关系,平面与地面平行,称为成角 透视(或余角透视)。 成角透视的方形景物的垂直边线仍垂直于地面方向不变,其余的边 线分别向左右余点消失。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教案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绘线条物象立体的表达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手绘线条物象立体的表达方法,并尝试画一件物品。
2.搜集生活中物象立体应用例子,分析物象立体的表达特点和视觉效果。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对物象立体的观察、概括与表现方法。
3.通过欣赏生活中物象立体应用图例,感悟物象立体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用物象立体表达方法记录物体特征和传达信息的愿望。
养成分析事物、表达独到见解的自信心以及对物象整体观察、细致刻画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物象立体及其表达方法的认知。
教学难点:用线条表达物象的立体感。
三、教学方法情境法、演示法、实践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实物照片、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向学生展示一幅校园平面图以及一个校园立体模型,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同样是表现我们校园的作品,绘画作品与实际模型有哪些不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并板书《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
(二)讲授新课1.教师展示几个手绘立体基本形体图例,并现场示范用线条画出立体图像,提示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添画将这些平面图形变成立体物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把刚才的手绘立体基本形体添加几笔,变成生活中物体的立体图像,使学生初步学习了解如何运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立体。
2.教师课件展示教材中出现的绘画、设计中表达立体感、体积感的视觉效果图。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分析教材中手绘立体图像,分小组讨论:——这些图例在表达方式和效果上有哪些不同?在表达立体物象时都能用哪些不同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展开讨论,并根据教材内容找出答案,教师总结:分别有①运用透视规律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②利用遮挡关系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③根据自主意识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任选一种表达立体物象的方法学习画立方体,然后把立方体变成城市高楼大厦(也可以变成其他立体图像)。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从多视角观察和表达物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
2. 多视角观察和表达物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手绘线条图像的技巧运用。
2. 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3. 相关案例图片。
学生准备:1. 绘画工具和材料。
2. 预习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5分钟)1.1 教师出示一系列手绘线条图像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和感受。
2. 基本技巧讲解(15分钟)2.1 教师讲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粗细、浓淡、曲直等。
2.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实践练习。
3. 创新思维培养(10分钟)3.1 教师提出创新思维的要求,如观察角度、线条运用等。
3.2 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尝试用不同的视角和线条表达物象。
4. 课堂小结(5分钟)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和创新思维培养。
1.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2. 多视角观察和表达物象(15分钟)2.1 教师提出多视角观察和表达物象的要求。
2.2 学生进行实践,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表达物象。
3. 审美情趣的提升(10分钟)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审美价值,如线条的和谐、构图的美感等。
3.2 学生进行审美实践,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手绘线条图像作品,要求运用多视角表达物象。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群文阅读教学“从物象到意象”——《散文诗二首》自读课课例报告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群文阅读教学“从物象到意象”———《散文诗二首》自读课课例报告高唯(上海市教育学会青浦清河湾中学,上海青浦201799)【课例主题】以自读课《散文诗二首》为例展现大单元教学的自读课设计与课堂的探索。
【观察要点】1.课时目标的设定是否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
2.教学设计是否体现课型特点。
3.教学设计是否体现大单元阅读教学承接性。
【文本解读】《散文诗二首》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选取的文章反映的是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学习本单元,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本篇课文选取的是泰戈尔《金色花》和冰心《荷叶·母亲》,前者模仿孩子的口吻,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塑造了一个调皮、天真、孝顺的孩子,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与依恋,语言轻松活泼;后者以少女的口味,通过描写“荷叶为莲花挡雨”,表现母亲对女儿的庇护,歌颂母爱的伟大、无私,语言清新典雅。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两首诗歌的内容、主题是能够读出来的,但对散文诗这种文体接触不多、了解不深,借助具体的物象来抒发情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
结合时代背景,两首诗歌不但歌颂母爱的角度不同,而且反映出了的文化内涵也不同,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目标】1.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体会借助具体的物象来抒发情感的写法。
(重点)2.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人间至爱亲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难点)【课堂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也一样动人。
今天,让我们走近两首散文诗,感受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初读诗歌,感知散文诗同学们,请大家朗读ppt上的两段文字: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1.大家有什么发现?2.用一句话说说两首《散文诗》呈现的画面。
3.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三、比较阅读,读懂诗意看阅读提示,对于“形式”我们刚才有所把握了,那么如何理解“诗的情绪与想象以及像诗一样精粹、凝练”呢?让我们来完成学习单中的任务,也许会找到答案。
高三生物教师的辅助教具和实验器材使用
高三生物教师的辅助教具和实验器材使用高三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生物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常常需要使用辅助教具和实验器材。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分析高三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地运用辅助教具和实验器材。
一、辅助教具的使用辅助教具是指在教学中辅助传递知识、概念和技能的教学工具。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辅助教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 模型和示意图模型和示意图是辅助教具中常用的形式之一,通过立体和平面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的生物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教授细胞结构时,可以使用细胞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
同时,示意图也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掌握知识的逻辑顺序。
2. 实物标本实物标本是教学中常用的具体展示物,通过观察实物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命过程。
比如,在教授植物分类时,可以使用植物标本,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进一步认识植物分类的原理。
3.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生物的实验、现象和过程,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因此,高三生物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基本实验器材基本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它们是开展生物实验不可或缺的工具。
教师需要保证这些器材的正常使用和维护,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器材,避免不必要的误操作和事故发生。
2. 环境控制器材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有些实验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才能进行,比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教师需要使用相应的环境控制器材,如温度调节器、湿度计等,来维持实验环境的稳定。
初二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课堂教案: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物象对称性
教案一:初二物理课堂教案: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以及基本特点;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物象对称性。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2.平面镜成像的物象对称性。
【教学难点】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物象对称性;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内在规律。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初中物理中曾学过的关于镜子成像的知识点,如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等等,引入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点。
二、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定义:平面镜成像是指物体在平面镜前方通过反射而呈现出的像的形象。
2.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位于平面镜前后的对称位置,图像形象与物体大小相等,且两者成像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3.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平面镜成像特点集中体现在“左右对称、想象距离相等、物像距离相等、大小相等”四个方面。
4.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入射光线的法线与反射光线的法线在镜面上一起构成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三、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物象对称性1.准备工作:教师需要准备一面平面镜和一些物体,如书、笔等等。
2.实验步骤(1)将一面平面镜竖直支立于水平桌面上。
(2)将物体放置在平面镜的左侧,垂直于平面镜。
(3)调整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使其呈现清晰的倒立像。
(4)观察把物体放在右侧会发生什么情况。
3.实验感想实验中可以发现,无论将物体放在平面镜的左侧还是右侧,成像效果都是一样的,且成像的物体和实物在平面镜上对称。
四、分析镜面上物象对称性的意义1.直观感受:物体在平面镜前成像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左右对称的像,感受到物象对称性。
2.概念上的理解:物象对称性是指实物和成像对称,也就是说,平面镜成像中的物体在平面镜上是左右对称的。
五、作业1.请写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带上平面镜和物体,完成物象对称性实验,并观察两种情况下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
教案《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教案《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物象空间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记录生活,表达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2. 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3. 手绘线条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生活中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和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2. 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手绘线条图像的技巧,提高物象空间表达的能力。
3. 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手绘线条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情感表达的经验。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手绘线条图像的示例作品,教学PPT。
2. 学生准备:绘画本,铅笔,橡皮。
教案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绘线条图像的示例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手绘线条图像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技巧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讲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包括线条的粗细、浓淡、长短等。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基本技巧绘制物象空间,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学生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内容,自行练习绘制手绘线条图像,教师巡回指导。
四、物象空间表达方法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讲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包括透视、光影、比例等。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表达方法绘制手绘线条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五、学生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内容,自行练习绘制手绘线条图像,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绘制一幅生活中的手绘线条图像,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七、课后反思与评价(教师进行)1. 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摘要:1.直观教具的定义和作用2.直观教具的分类及应用场景3.教师如何选择和使用直观教具4.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5.总结: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正文:作为一名教师,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直观教具是指那些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原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的一类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一、直观教具的定义和作用直观教具的主要作用在于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标本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动植物的特征;在化学课上,教师可以展示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化学反应。
二、直观教具的分类及应用场景根据教具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直观教具分为以下几类:1.实物教具:如标本、模型、实验器材等,适用于各类学科的教学。
2.图片和图表:包括挂图、彩色插图、统计图表等,适用于讲解概念、关系和数据。
3.视频和多媒体:如课件、教学片、网络资源等,适用于演示复杂过程、现象和理论。
三、教师如何选择和使用直观教具1.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与课程紧密相关的教具。
2.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用适合的教具。
3.注意教具的实用性和耐用性,确保教具的正常使用。
4.适当引入新颖、独特的教具,增加学生的兴趣。
四、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1.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跃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加深记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注意事项:避免过多依赖直观教具,忽视基本理论的教学;注意教具的卫生和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合理控制使用时间,避免干扰课堂教学。
五、总结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教师,善于运用直观教具,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2课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教案
第2课手绘线条图像一一物象空间的表达教学设计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本课内容介绍,主要让学生掌握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对生活细微观察并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了解物象空间立体的表达方法的基本认知。
特别掌握透视的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物象空间立体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
3.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及运用。
4.运用特定文化情景与学科之间的融合,增强作品与文化内涵的关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物象空间立体表达的方法及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准确掌握物象的透视表达和手绘能力。
课时:工课时教学方法:引导加指导1教法:通过图片说明,让学生了解物象空间的基本表达方法,举例说明关于物象空间表达方法上的典型特征和表达时运用所需要解决的难点。
2.学法:学生通过教师讲解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以致用,学会运用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在实践中需要教师指导。
教具准备:课本、图片学具准备:画纸、蓝黑彩色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美。
(二)新授课程讲解课件,手绘线条的方法1上下安排法物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往往以下面的表示位于近处,以上面的表示位于远处,例如表达前院、后院,街巷、房屋等。
这就好像是我们俯视物象时所看到空间效果。
2.前后遮挡法用画面前边的景象遮挡后边的景象来表示前后、远近关系。
(三)艺术实践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的方法,完成一幅课堂作业,要求,运用讲授过的物象空间表达的具体方法。
(四)评价老师评价、学生自评(五)课后拓展。
板书设计。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认真欣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在纸上进行尝试示范:在黑板上演示步躲1、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2、绘制简单的几何形体3、进行细化丰富4、添加装饰总结:长安街的建筑近高远低,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最终消失于一点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通过学习长安街的绘制方法,来绘制了我们的卧室,学会了用焦点透视在平面物象绘画中的运用,感受到空间透视的美小数除法教材简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建议: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安排11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一)—商大于1教学内容: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的: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24÷4=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
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空间的表达教案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案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教师:黄忠贵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并发现生活随处可见的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的基本认识,特别掌握透视的表达方法。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及运用;学生准确掌握物象透视表达和手绘能力教学方法:1、教法:通过图片说明,让学生了解物象空间的基本表达方法,举例并说明关于物象空间表达方法上的典型特征,表达时运用所需要解决的难点。
2、学法:学生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以致用,学会运用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在实践中需要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景色,你能像画家一样用手绘线条的方式来表达吗?(二)讲授新课。
什么是物象空间的表达?物象空间:是指包含有具体事物形象的三维立体空间。
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的物象空间显得清晰、简洁、美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为什么学习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学习用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画图,可以方便、清晰地表达物象的空间关系。
在画面上表现物象空间,是通过物象之间的位置与前后关系呈现的,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包括物象上下安排法、前后遮挡法、焦点透视法和散点透视法等。
分析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我们先来认识一种比较简单且历史悠久的物象空间表达方法。
欣赏:《内巴蒙庄园的水池》壁画古埃及(公元前1300年)思考与讨论:在这幅古埃及壁画中,所表现的物象空间,和我们眼睛看到的物象空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能寻找出来吗?1、平摆式(上下安排)的表达方法在古代埃及人们把近处的物体画在画幅的下方,把远处的物体画在画幅的上方,以此来表现画面上的远近关系。
探究物象意义,引导深度学习——《哦,香雪》课堂片段实录及教学反思
探究物象意义,引导深度学习——《哦,香雪》课堂片
段实录及教学反思
《哦,香雪》课堂片段实录:
学生:老师,这是什么东西?
老师:这叫做香雪。
学生:香雪?像雪,又香呢?
老师:对,就是如此。
这是一种植物,花朵可以开落雪花。
香雪有营造浓浓年味的作用,它有着特殊的性格,只要有了香雪,营造出来的气氛便会很温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引导思考的机会,唤起他们对家园的记忆点和温馨的情绪,而这也是我们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一步。
首先是通过向学生提问,能够刺激他们思考,培养他们运用思维来探究事物隐藏之处,体会物象意义的能力;接着老师用简洁的语言,逐一概括出香雪的功能及特征,以及它在家庭节日营造温馨气氛的意义,让学生觉得它很古老,也很有特色,而这种物象思考模式也正是深度学习所支持的,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物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从中获取
价值的体验。
高三数学教师如何巧妙运用教具进行教学
高三数学教师如何巧妙运用教具进行教学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抽象而具有挑战性的科目,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常常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难题。
然而,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具,可以提供学生们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高三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具,并探讨它们的有效应用。
二、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具1. 视频教学视频教学成为了当今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呈现动态的图像和动画,视频教学能够生动地展示数学问题和解决过程。
数学教师可以使用一些优质的数学教学视频,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幻灯片演示幻灯片演示是另一个常用的教学工具。
通过制作精美的幻灯片,数学教师可以清晰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解题步骤。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图像和文字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制作小测验和练习题,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实践应用。
3.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一种直观而具体的教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数学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模型、图形模型或计算机模型等来呈现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数学规律。
例如,在教导平面几何的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纸板、塑料模型或计算机软件展示不同几何形状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
4.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学拼图或数学竞赛等,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通过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三、教具的巧妙应用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具,如教学视频或数学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有趣的视频或参与有趣的游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提供直观的图像通过使用幻灯片演示或数学模型等教具,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直观的图像,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巧用物象妙笔生花课堂PPT
虎”。
•
它偎依在洁白的粉墙上,绿白相间,犹如一
大块翡翠镶嵌在白玉中,格外美丽。
•
“爬山虎”不如它的名字那样威武。它没有
牢固的根基,它的干和枝差不多粗细;但是,它
奋发有力,坚强不屈,无数只“脚”攀住墙壁, 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又迈出了一步,努力向上攀
登。它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的坚强毅力和
无限生机,使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
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
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
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
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
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
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
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
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
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
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
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
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
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14
•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
久而消失。回想起来,有的令人愉悦,有的让人怅惘……那
么,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经历?又有什么感悟呢?
•
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
20
• 1.你准备通过一件什么事表达自己怎样的 感悟或认识?
• 2.你准备选择一个什么物象,该物象与你 的文章内容有何关联?
• (拟好提纲后,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教师评点指导。)
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
物象的多视角表达课堂设计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教学设计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课型:造型与表现教材分析本教材第14册第2、3课中,曾向学生介绍了如何用手绘线条表达出立体的物体和物像的空间关系等知识,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物像进行多视角表达的重要性玉实用性,认识物像的多视角表达,学习用手绘线条从多个视角表达物像,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多视角观察、细致比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物像的结构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目的。
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的意义、尝试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的去表现熟悉的事物。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讨论、读图过程中,学生探究出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的意义和表达方法,用观察尝试的方式,锻炼学生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信手画来的乐趣,认识手绘线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激发对美术、大自然、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教学重点:能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
教学难点:能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
再现生活中见过的形象。
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投影依次出示班主任的背面、侧面、正面让学生猜一猜这是谁,进一步问为什么大家只看背影就能猜出来?引导学生说明原因:是因为我们记住了她的整体特征。
2、教师一名点名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教师的手机,问其他同学能想象出手机的模样吗?从而引出手绘线条在描述物象特征时的优势。
进一步通过投影依次展示提前所画的手机三视图,最后利用展台展示真机图像,加深学生对多角度表达重要性体会。
3、教师:上学期我们就学过了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极为广泛的实用性。
教案二:图画教具,生动形象学方位
教案二:图画教具,生动形象学方位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图画教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知识。
图画教具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形式来展现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使用图画教具生动形象学方位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快速掌握方位的概念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方位知识点。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用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图画教具的选择在使用图画教具进行方位教学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画教具,例如地球仪、平面地图、立体地图、卫星地图、景区图、航海图等等。
这些图画教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方位的概念和规律,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方位的实际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平面地图或卫星地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国际标准时间的概念。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地球公转的方向绘制一个平面地图,让学生通过计算时差来确定不同区域的国际标准时间。
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地理解国际标准时间的概念和规律。
在设计图画教具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原则,以保证图画教具的生动形象性和教学效果。
(1)简洁明了图画教具需要简洁明了,不要有过多的文字或叙述,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分神或失去重点。
图画教具应该着重突出方位的概念和规律,让学生一目了然。
(2)鲜明明快图画教具需要鲜明明快,要尽量采用明亮的颜色和鲜艳的线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图画教具也要合理搭配字体和图形,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3)有趣有用图画教具需要有趣有用,让学生通过图画教具学习方位知识点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成绩,还可以带来乐趣。
同时,图画教具的用途也应该广泛,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还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复习或自主学习的工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图画教具来教授不同的方位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1)利用地球仪教授方位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 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 答: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颜色对比,景色鲜 活。第一句是静态描写,第二句是动态描写,满 城飞舞的柳絮春意正浓。动静结合,画面鲜活。 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2分)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
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诗 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 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 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 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 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 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 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 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 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言在耳日之 内,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这首诗 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 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 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著诗人内心的焦 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 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这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 象征著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 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今日积累
• 1这世界上有两种东西可以让人改变, 一是时间,一是磨难。 2人心之所以不安,在于把自己寄托在那些不 稳定和不真实上。好比你把房子盖在流沙 上,却渴望一个永远安定的窝。 3有三种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 睡眠和笑。
物象
• 托物言志,自喻 • 咏物伤己,自喻、抒情 • 以物喻他人
(11山东)
•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2012天津
野菊
杨万里
•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 ②政:通“正”
•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 “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2 颔联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一片云”与“万重云”对比,反衬出 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孤雁那么渺小单薄,突出孤雁的形单影只 尾联用了衬托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 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 阅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 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 •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 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从整体来讲,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不追求名利高位,不慕荣华而愿意奉献自己的情怀。
2诗人咏菊却通篇不见一个菊字,但字字未离开 菊,请试作分析。
第一句:提携全篇,告诫王孙莫把菊与蓬蒿相提并论。第二句: 写普通百姓把菊花插在头上,表现百姓对菊花的尊重喜爱。第 三句写菊花香气清幽,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处,却高洁毫不吝 惜地把他的芳香奉献给别人。第四句:菊花与瓦松对比不求高 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正直向上,高大挺拔;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咏怀 阮籍
• • • •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说说者为什么要写” 孤鸿”“翔鸟”?
借物抒情。想象他们为所见而忧思、伤心,抒发内心忧伤 苦闷之情。 临江仙
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羁旅异地的悲愁
北陂杏花[注] 王安石 •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 注:本诗作于变法被废除,诗人被迫闲居江宁时。陂, bēi,水池。 (1)“各占春”描写的是什么景象?(2分) (2)前人说这首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从艺术方法和思想内容方面说明自己的看法。(5分) 池边树上的花和池中花影一样妖娆同样娇媚生动,树上真身, 水中倒影,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同意:艺术方法方面,托物言志,诗人以杏花自比,借杏花 言志。 思想内容方面:池边杏花妖娆纯洁,即使飘零叶保持高洁, 比南陌杏花被玷污强得多,表达了诗人虽然被排挤,仍保 持高尚节操,刚强耿直孤芳自赏。
描绘了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白鹭形象 衬托:一芳草、垂杨、碧流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 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
虽有高洁志向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 孤雁 杜甫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 注:此诗写于大历初居夔州时。 (1)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 分) 这是一只离群独飞思念同伴悲伤寂寞而执着的孤雁。 全篇以雁喻人,借物抒情,表现作者孤苦无依,对战乱中颠沛流离 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 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的精神。
•
• • • • • •
落 叶 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 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 叶的色彩与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 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 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的能力。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 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 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 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 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 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 什么作用? 奠定凄凉的感情基调,烘托心境,为杜鹃出场作铺垫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 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衬托。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3分)答:
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又以梨花自喻,给予 了自己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 的作用。(4分) •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 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 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分)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 何借梅展示自 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 现出早梅的孤单;但早梅依然傲放,可见其坚韧耐 寒。“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表现出早 梅冰清玉洁的品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 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1“新年未有”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期盼,“未有”与 下文“惊见”呼应,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 2东方诗使用比喻修辞,侧重在梅花形态相似,韩愈诗 使用拟人,写出雪花的情态,更能突出对春天的渴望。
•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诗中“雪衣公子”是什么?根据诗歌的意境说说 “清意”指什么? (4分) 白鹭 清高高洁 • 2、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描绘的是怎样一个 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请简要 分析。 (4分) • • 3、这首诗歌托物言志,说说作者借这个形象抒发了什 么情感。(3分)
孤桐 王安石
• • • •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政治清明时期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苦,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王安石描绘的孤桐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五弦琴”实际是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孔子家语•辨乐解》中说到 的虞舜弹五弦琴唱《南风》诗,其意为南风多么和畅啊,它会消除百姓 的怨恨。另一个是《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吴地人用桐木烧火做饭, 蔡邕从火里抢出一根桐木,用它做了一把琴,因琴尾部的木材被烧焦, 故称焦尾琴,琴声特别优美。这两个故事,透露出孤桐的内在气质、品 格。由桐及人,可以知道,这首诗中蕴含的深厚意义,即在诗人身上寄 寓的高尚人格、正义的革新理想和高尚的情怀。
•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 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 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 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 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 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 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 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 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 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 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 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 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